心電圖產生的原理與正常心電圖.ppt_第1頁
心電圖產生的原理與正常心電圖.ppt_第2頁
心電圖產生的原理與正常心電圖.ppt_第3頁
心電圖產生的原理與正常心電圖.ppt_第4頁
心電圖產生的原理與正常心電圖.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電圖產生原理與正常心電圖 1 心電圖 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 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電活動變化 的曲線圖形 2 心臟電激動 3 心電圖示例 4 心肌細胞的特性 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收縮性 5 跨膜動作電位 Na Ca Cl K 細胞膜選擇性 通透性K 水合離子最小 靜息狀態細胞膜只讓K 通過K 外流 細胞內負電位化學梯度與電位梯度相等 K 外流停止 細胞處于極化狀態人體正常心肌細胞靜息電位 90mV 6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 7 動作電位與心電圖 靜息電位 90mV 細胞膜呈極化狀態動作電位 0 相除極 1 2 3 相復極心房 除極產生P波心室 0 1 相產生QRS波心室 2 相產生ST段心室 3 相產生T波心室 4 相鈉泵活動產生U波 8 心肌細胞的特性 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收縮性 9 竇房結的自律性 10 心肌細胞的特性 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收縮性 11 除極的 連鎖反應 傳導性 極化狀態 12 單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 13 多個心肌細胞除極與復極 14 除極的 連鎖反應 傳導性 向量的概念 強度 方向 15 綜合向量的形成 16 綜合向量的形成 17 心電綜合向量 心肌同時存在多個心電向量興奮經傳導系統傳導至許多心肌細胞興奮的傳導為多方向性同一瞬間各向量方向 強度不同同一瞬間所有向量疊加為綜合向量綜合向量的方向與強度不斷改變不同瞬間各向量方向 強度不斷變化心電圖反映綜合向量的動態過程 18 動態的綜合向量決定心電圖 綜合向量方向 ECG波形的方向 極性 綜合向量強度 ECG波形的高低 電壓 綜合向量時間 ECG波形的寬度 間期 19 心肌除極與復極 心肌的除極和復極過程可用向量來表示 心房除極 心室除極 20 以QRS為例探測電極與QRS波形的關系 單極面對除極方向 21 探測電極與QRS波形的關系 單極面對除極方向背離除極方向 22 探測電極與QRS波形的關系 單極面對除極方向背離除極方向在除極過程中間 23 探測電極與QRS波形的關系 單極雙極正極面對除極 24 探測電極與QRS波形的關系 單極雙極正極面對除極正極背離除極 25 探測電極與QRS波形的關系 單極雙極正極面對除極正極背離除極正負極垂直除極 26 心室肌除極與復極心外膜先復極 內膜 外膜 內膜 外膜 27 探測電極方位與除極 復極波形方向的關系 除極探測電極面向除極記錄正向波探測電極背離除極記錄負向波 復極探測電極面向復極記錄負向波探測電極背離復極記錄正向波 28 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與命名 29 常規心電圖的基本波形 30 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與命名 31 ECG各波段的形成 32 ECG各波段的形成 33 ECG各波段的形成 34 ECG各波段的形成 35 ECG各波段的形成 36 ECG各波段的形成 37 ECG各波段的形成 38 ECG各波段的形成 39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P波竇房結為起搏點 40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P波除極向前 左 41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P波主向量 左下前P波前1 3為右房 42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P波中1 3 右 左房 43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P波后1 3 左房除極時間 0 1s 44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P R段激動進入AVN V 0 05m s 和室內傳導系統 快 P R段 0 1sP R間期 0 2s 45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QRS波群LBB的間隔支室間隔左向除極 46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QRS波群V內 外膜除極RV L R LV R L R L除極 47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QRS波群主向量向左下前 48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QRS波群向量指向左后QRS間期 0 1s 49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ST段和T波心室后除極者先復極ST段相當1 2相 基本呈平線 50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ST段和T波T波相當3相復極復極與除極方向相反 T與QRS波方向相同 51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ST段和T波室間隔最后復極 52 心臟激動傳導與PQRSTU的產生 ST段和T波ST T波 0 3sQ T間期 0 4s 受心率影響大U波機理不明 53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P波 54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P波 55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P波 56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P波 57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P波 58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QRS波群 59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QRS波群 QRS波群 60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QRS波群 QRS波群 61 探測電極位置與ECG波形的關系 QRS波群 QRS波群 62 導聯體系 63 導聯體系 導聯 在人體不同部位放置電極 并通過導聯線與心電圖機電流計的正負極相連 這種記錄心電圖的電路連接方法 64 常規十二導聯系統 肢體導聯系統 反映心臟額面情況雙極肢體導聯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aVRaVLaVF胸前導聯系統 反映心臟水平面情況單極導聯 V1 V2 V3 V4 V5 V6 65 常規十二導聯系統 雙極導聯 反映兩個電極間的電位差單極導聯 ECG機的正極 身體某部位ECG機的負極 中心電端中心電端 右臂 左臂 左腿各 5000歐姆電阻 連接成一個中心點 0電位處 此中心電端經常保持為零電位 66 心電圖導聯的理論基礎 Einthoven等邊三角形假說 軀干是一個導電均勻的球形容積導體左肩 右肩和腿部構成等邊三角形 67 雙極標準導聯 I導聯左上肢連接心電圖機正極右上肢連接心電圖機負極反映兩個電極間的電位差 68 雙極標準導聯 II導聯左下肢 正極右上肢 負極 69 雙極標準導聯 III導聯左下肢 正極左上肢 負極 II I III I II III導聯構成等邊三角形 70 雙極標準導聯 I II III導聯平行移至三角形中點 各夾角為60 71 單極導聯 ECG機的正極 身體某部位ECG機的負極 0電位處直接記錄電壓高度0電位處為中心電端 72 單極導聯 中心電端右臂 左臂 左腿各 5000歐姆電阻 中心點此中心電端經常保持為零電位 73 單極導聯 74 單極肢體導聯 負極 中心電端正極 右臂 VR 正極 左臂 VL 正極 左腿 VF 缺點 電壓過低 75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aVR導聯正極 右臂負極 中心電端 無干電極 除掉右臂 aVR 1 5VR 76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aVR 1 5VRT VL VF 2aVR VR TVR VL VF O VL VF VRaVR VR T VR VL VF 2 VR VR 2 VR VR 2 1 5VR 77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aVL導聯正極 左臂負極 中心電端 無干電極 除掉左臂 aVL 1 5VL 78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aVF導聯正極 左下肢負極 中心電端 無干電極 除掉左下肢 aVF 1 5VF 79 肢體導聯 額面六軸系統 80 肢體導聯 各夾角 30 I 0 II 60 III 120 aVR 120 aVL 30 aVF 90 I aVL相似II III aVF相似 81 反映水平面情況 胸前導聯 82 單極胸導聯 正極 胸前部位負極 中心電端 83 單極胸導聯 84 單極胸導聯 85 胸前導聯系統 86 單極胸導聯 橫斷面六軸系統V1 V2 與右心室相對V3 V4 靠近室間隔V5 V6 與左心室相對 87 正常心電圖 88 心電圖波形組成 P波PR間期QRS波群J點ST段T波QT間期U波 89 ECG圖形的決定因素 綜合向量的動態過程方向 波形的方向電壓 波形的高低時間 波形的寬度導聯的放置 最大向量或主向量 決定主波方向 90 1 P波 時限 0 12秒振幅 0 25mV 肢導聯 0 2mV 胸導聯 方向 竇性心律 aVF V4 V6導聯 直立aVR導聯 倒置其它導聯直立 倒置 或雙相形態 91 1 P波 P波的形態 92 P波的意義 93 P波 竇性P波 在QRS波之前I II aVF直立aVR倒置 1 P波 94 P波 竇性P波 V1 2正負雙向V3 6多為正向 1 P波 95 2 PR間期 正常值 0 12 0 20秒代表了房室傳導時間年齡越大 心率越慢 PR間期越長年齡越小 心率越快 PR間期越短 96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圖 3 QRS波群 97 3 QRS波群 時限 0 06 0 10秒 0 12秒波形 主波方向胸前導聯V1 V2導聯主波 向下 rSV4 V6導聯主波 向上 R qR qRs Rs 98 胸前導聯QRS波群 QRS波 胸前導聯 V1 2 rS S波為主V3 4 R S 1V5 6 qRs qR或Rs R為主 99 肢體導聯QRS波群 波形 主波方向肢體導聯I II 導聯主波 向上 R波為主aVR導聯主波 向下 QS rS QraVL aVF導聯 一般向上 也可向下R Rs qR或rS 100 QRS波I II III aVF R為主aVR aVL S波為主 101 3 QRS波群 電壓 胸前導聯 至少一個胸導聯QRS波群電壓算術和 0 8mVRV1 1 0mV RV5 2 5mVRV1 SV5 1 2mV RV5 SV1 3 5mV 女 RV5 SV1 4 0mV 男 肢體導聯至少一個肢導聯QRS波群電壓算術和 0 5mVRaVR 0 5mV RaVL 1 2mV RaVF 2 0mVRI 1 5mV 102 3 QRS波群 Q q 波胸前導聯 V4 V6導聯不應有Q波 可有q波 V1 V2導聯不應有Q q 波肢體導聯 aVF導聯不應有Q波 可有q波 aVR aVL導聯可有Q波或q波除aVR導聯外 Q波 0 04s 振幅 1 4R波 103 4 J點 QRS波群的終末與ST段起始之交接點大多數在等電位線上J點抬高 早期復極 心肌梗死急性期 104 5 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電線上 無明顯偏移正常范圍 所有導聯 ST段下移 0 05mV所有肢導聯及V4 V6導聯 ST抬高 0 1mVV1 V2 V3導聯 ST段抬高 0 3mV 105 6 T波 形態 兩支不對稱 上升支平緩 下降支陡方向 多與主波方向一致 I II V3 V6導聯直立 aVR倒置 其余導聯可直立 平坦 倒置 雙相振幅 QRS波群直立的導聯 T波電壓應超過同一導聯R波的十分之一 106 6 T波 T波T波方向多與QRS主波一致aVR T波 107 6 T波 T波V1 2 多為 V4 5 6 多為 在R波 的導聯出現T波 為異常 108 7 QT間期 正常范圍 約0 32 0 44秒校正Q T間期 QTc QT RR1 2臨床意義 代表心室除極 復極的時間總和 109 8 U波 正常U波 正常人可無U波U波必須直立一般 0 05mVV3 V4導聯較明顯UV3 0 2 0 3mV異常U波 為心室復極異常明顯增高 見于血鉀過低 110 平均心電軸 概念 心室除極的綜合向量在額面上的方向 111 電軸的測定 測定方法 作圖法 分別測出 導聯和 導聯QRS波群電壓代數和作圖查表法 分別測出 導聯和 導聯QRS波群電壓代數和 R波電壓減Q波及S波 查心電軸表目測法 112 113 平均心電軸 114 平均心電軸的臨床意義 心臟解剖位置橫位心電軸可左偏垂位心電軸可右偏左右心室的對比左室肥大 電軸偏左右室肥大 電軸偏右心室內除極順序異常激動起源于心室室內傳導阻滯心肌梗死 115 心臟循長軸轉位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觀察順鐘向轉位 V3 V4波形出現在V5 V6導聯逆鐘向轉位 V3 V4波形出現在V1 V2導聯 116 無轉位 從足向頭看 117 LV RV V1 V2 V3 V4 V5 V6 順鐘向轉位 從足向頭看 118 LV RV V1 V2 V3 V4 V5 V6 逆鐘向轉位 從足向頭看 119 心臟循長軸轉位 120 心臟循長軸轉位的臨床意義 順鐘向轉位 可見于右心室肥大逆鐘向轉位 可見于左心室肥大鐘向轉位也可見于正常人 121 心電圖的測量及閱讀 122 心電圖測量 一 各波段時程的測量RR間期P波時限PR PQ 間期QRS時限QT QTc 間期 二 各波段振幅的檢測P波QRS波T波U波 123 心電圖測量 心電圖是電壓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橫坐標 時間25mm s紙速記錄1小格 1mm 0 04秒測量應從波形起點內緣到終點內緣縱坐標 電壓10mm 1mV 1小格 1mm 0 1mV向上的波的電壓從基線的上緣至頂點向下的波從基線的下緣到底端測量基線 T P段 124 心率的檢測 測量R R間期或P P間期 s 60 s 除以該周期即為每分種的心率 60 0 72 83 心律不齊時 測量15厘米長心電圖內P波或QRS波群出現的數目 該數目乘以10 25mm s紙速 測量5個或5個以上P P或R R間期 計算其平均值 s 125 正常心電圖的波形特點與正常值 126 ECG波形的形態及測量 P波P R段P R間期QRS波ST段T波U波Q T間期P P間期 R R間期 127 ECG波形的形態及測量 各波時間的測量 128 ECG波形的形態及測量 各波電壓的測量 129 ECG的閱讀 標記導聯排順序 a a a 130 ECG的閱讀 標記導聯排順序 1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