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學案).doc_第1頁
岳麓版必修3: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學案).doc_第2頁
岳麓版必修3: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學案).doc_第3頁
岳麓版必修3: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學案).doc_第4頁
岳麓版必修3: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學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導學目標課程標準學法指導概述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1.將同時期中西科技發展進行對比,理解中西科技發展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及影響,尤其是四大發明對人類的貢獻。2.以中國古代科技與農業發展的關系為切入點,分析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知識點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發明成就時間過程外傳造紙術西漢發明_纖維紙8世紀傳到西亞東漢改進后制成能書寫的“_”印刷術唐代唐出現雕版印刷的_13世紀中期,東傳朝鮮,后又從西域傳入歐洲北宋北宋_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唐代最早記載于唐初孫思邈的丹經14世紀初,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唐末用于戰爭,五代宋朝廣泛應用指南針戰國發明司南,此后又有_、_等13世紀傳入歐洲宋代發明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知識點二天文學成就時間成就地位戰國時期_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東漢_發明渾象儀、發明候風地動儀關于地球為圓的見解比西歐人早1 000年唐代僧一行與梁令瓚共創黃道游儀、僧一行還主持實測了_的長度世界上首次發現恒星位置的變動元代郭守敬制成_比歐洲早300年知識點三數學成就春秋戰國出現_口訣,發明籌算計算法東漢時期_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標志古代數學體系形成南朝宋、齊之際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_位,領先世界達1 000年之久元代出現簡便高效的珠算法知識點四古代農書1南北朝齊民要術(1)作者:北朝的_。(2)地位: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3)內容:提出了_、多種經營的寶貴思想。2元朝農書(1)作者:王禎。(2)特點:詳細包含了農業各方面的知識,重點放在_的改革。3明朝農政全書(1)作者:_。(2)特點:充分汲取_農業科技思想和方法,開展農業科技實驗,體現了科學性、創新性和先進性。(3)地位:達到傳統農業科學的頂峰,徐光啟被譽為“_”。知識點五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時間作者與書名世界地位西漢黃帝內經中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醫書,奠定了_理論的基礎東漢張仲景_張仲景被稱為“醫圣”,四診療法成為中醫臨床醫學的經典華佗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麻沸散”唐代孫思邈千金方孫思邈被稱為“_”明代李時珍 _全面系統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成就,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類法,圖示巧記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數字巧記 “一、二、四”歸納四大發明一大啟示:科技效益的發揮取決于社會環境。兩大影響:對中國的影響;對世界的影響。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誤區警示1中國古代天文學研究大多是對自然現象、生產經驗的直接描述,具有很強的經驗性。中國古代封建政府重視天文歷法的目的,一是滿足農業生產的“授農以時”的需要,二是為封建王朝統一天下提供“人君受命于天”的依據。2中國古代科技素稱發達,但并不是一直領先于世界。明清時期,我國的科技仍屬于傳統科技,而且以總結為主,發展停滯;此時西方近代科技興起,而且以創新為主,后來居上。 圖示巧記 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科技逐漸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自主學習答案知識點一植物蔡侯紙金剛經畢昇指南車指南魚知識點二甘石星經張衡子午線簡儀知識點三九九乘法九章算術七知識點四1(1)賈思勰(3)因地制宜2.(2)生產工具3.(1)徐光啟(2)西方(3)中國近代科學先驅知識點五中醫學傷寒雜病論藥王本草綱目主題四大發明的影響史料探究1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史料韓非子有度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謀稱:“鄭(國)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據萍州可談載,北宋時有人在廣州看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注:指東西方向。指迷失方向。思考從史料看,司南至遲發明于什么時期?司南和指南針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它的辨別方向的功能?答案戰國時期。生產(或采玉)、導航、迷信活動(或看風水)等。2火藥的發明和應用史料魯迅在電的利弊中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注:中描寫的是中國長久以來未能解決的愚昧問題,反映了當時整個中國麻木、盲目、愚昧的社會現象。思考史料中魯迅揭露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什么問題?指南針在近代西歐和中國的不同用途說明了什么?答案舊中國的愚昧落后,中國古代先進科學技術未能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或古代先進科學技術的淪喪)。科學技術能否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決于社會環境。史論形成 四大發明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1對中國的影響(1)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2)奠定了中國文明古國的地位,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比的自豪和驕傲。(3)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對世界文明(歐洲)的影響(1)造紙術的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促進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發展。(2)印刷術傳入歐洲,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3)火藥傳入歐洲,為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變革。(4)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改變了世界面貌。主題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史料探究1中國古代科技的分布領域史料中國的世界紀錄收錄的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統計:類別數學天文歷法氣象地學化學農學機械水利輕工兵器數量2225259257788注:注意分析表中列舉的成就與哪個行業有關系。思考據史料,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為什么會有這一特點?答案分布在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科技領域(或主要分布在數學、天文學、地學、農學等領域)。原因:中國古代以農耕經濟為主導;歷代統治者重視農業,因而與農業有關的科技得到了發展。2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史料英國學者李約瑟在評論九章算術時說:“專門致力于統治官員所要解決的問題,土地丈量、谷倉容積、堤壩和河渠的修建、稅收、兌換率為數學而數學的場合極少。”注:說明中國古代科技主要為社會服務,具有實用性。思考據史料分析我國古代科技的特點。答案重視實際的、具體的應用;缺乏抽象的總結和理論的概括。史論形成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1重經驗:中國古代科技還處于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描述階段,即感性認識階段,缺乏理性認識。2重實用:中國古代科技一般能直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卻很少能用邏輯方法對這些經驗進行整理,做出理論概括和分析。3重農業:中國古代科技服務于農業。4領先世界:全面繁榮,多種成就領先世界。5封閉性:中國古代科技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并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的意識。名家論史觀點:馬克思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一文中指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導讀:馬克思指出了中國的三大發明傳到歐洲后,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促進作用。1(2017江蘇學業水平考試)漢代科技多有創新,下圖描繪了這一時期某項發明的工藝制作流程(部分)。該發明是()a造紙術 b灌鋼法c棉紡技術 d印刷術解析從上圖打漿、曬干可知是造紙的工藝流程,故a項正確;灌鋼法是指利用生鐵碳高、熟鐵碳低的特點,將熔化的生鐵液灌到熟鐵上,生產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鋼,材料沒有涉及到,故b項錯誤;棉紡織技術不需要蒸煮、打漿,故c項錯誤;印刷術在漢朝沒有出現,故d項錯誤。答案a2(2017四川學業水平考試)宋代士大夫掀起藏書風氣,藏書最多的達到十萬卷,超過官方藏書。與此相關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a造紙術的發明 b雕版印刷術的出現c市民文學的興起 d活字印刷術的創造解析注意時間“宋代”及現象“藏書最多的達到十萬卷”,印書量如此之大,可知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答案d3(2016廣東學業水平考試)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a蔡倫 b祖沖之c畢昇 d李時珍解析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故a項錯誤;祖沖之發現圓周率,故b項錯誤;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故c項正確;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故d項錯誤。答案c4(2016江蘇學業水平考試)西方學者曾這樣描述某項發明:“最先為中國的巫師所知,他們用一個按北斗七星的形狀、用磁鐵礦做成的勺子,放在一個光滑的銅天盤上指示北極。”該項發明是()a印刷術 b造紙術c司南 d火藥解析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材料內容與此無關,故a項錯誤;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書寫的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材料內容與此無關,故b項錯誤;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后來制成指南針,故c項正確;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制丹藥時發明的,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材料內容與此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5(2016山東學業水平考試)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促進了地理大發現的是()a指南針 b火藥c活字印刷術 d造紙術解析指南針是北宋時期發明并開始應用于航海,13世紀傳入歐洲,在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答案a6(2016北京學業水平考試)奠定后世中醫臨床學理論基礎的古代醫學著作是()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解析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系統論述了“望、聞、問、切”四診療法,成為中醫臨床醫學的經典。答案b7閱讀自然科學大事年表,有人對中西科技發明做了比較,現列表如下(部分):時間世界發明中國發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紀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1年874450%公元1年公元400年452862%公元401年公元1 000年453271%請回答:(1)你從表格中獲取了哪些主要歷史信息?(2)列舉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3)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為什么能長期領先世界?解析第(1)問從表格中的數據不難得出答案;第(2)問一定要列舉“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第(3)問注意全面準確地作答,要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等各個方面回答。答案(1)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中國古代科技對促進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2)四大發明;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最早使用赤道坐標記錄恒星位置;最早使用測量天體的觀測工具渾象儀;授時歷頒布推行,比現行公歷的頒布早了三百年。(任答四項即可)(3)中國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當時社會制度最先進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社會相對穩定;國內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創造了古代文化;中國古代農業、手工業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推動了科技發展;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閱讀與思考你認為上述看法是否有道理?提示同意上述看法。上述內容闡述了中國古代科技發達的原因,具體如下:(1)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社會條件。(2)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3)封建教育的發展、思想觀念的進步,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條件。(4)為“農本”思想服務的天文歷法、醫學、數學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5)廣大科技勞動者積極進取、勤奮鉆研的精神。(6)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功不可沒,科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國家的支持。(7)各民族間的融合及頻繁的中外往來,有利于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解析與探究1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明初鄭和下西洋與西方哥倫布等遠航在規模與水平、目的與性質、歷史影響方面的差異。提示(1)規模與水平差異:鄭和下西洋時,明朝國力強盛,遠航船只的數量、隨航人數、航船噸位等方面都遠遠超過西方哥倫布的遠航。(2)目的與性質差異: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滿足統治階級對異域珍寶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和不計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鄭和船隊具有官方使團的性質;哥倫布遠航的目的是尋找黃金、攫取暴利、掠奪財富和開拓殖民地,具有資本主義的海外殖民擴張的性質。(3)歷史影響差異: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但貢賜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西方遠航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2思考近代中國科技相對于西方從先進轉為落后的原因。提示(1)根本原因:是當時中國落后的社會生產關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地束縛了科學技術的進步。(2)經濟因素:封建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3)政治因素:中國封建統治者歷來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清朝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的規模,壓制了手工業的發展,不利于科學技術成果的產生和推廣。(4)思想因素:明清統治者加強文化專制統治,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研究與發展。(5)外交因素:對外閉關鎖國,未能和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接軌。(6)明清時期,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后,人們思想逐漸解放;在新航路開辟后不斷對外擴張,西方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逐漸發展起來;歐洲的近代科技迅速發展。自我測評1列舉我國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提示(1)天文學成就:天象觀測和甘石星經;天體測量和張衡渾象儀、地動儀,以及僧一行的黃道游儀、測量子午線長度和郭守敬的簡儀、授時歷。(2)數學成就:突出體現在數學專著如九章算術的寫作和圓周率的計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