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理學培訓教材.doc_第1頁
現代心理學培訓教材.doc_第2頁
現代心理學培訓教材.doc_第3頁
現代心理學培訓教材.doc_第4頁
現代心理學培訓教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9 / 89心理學講稿20032004(一)孔 燕 時間:20032004(1)對象:MPA 學時:共60學時 性質:專業基礎課 教材: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 張春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11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活動成績記載:平時發言,參與活動,15 論文40 期末考試45參考書目 1中國大百科全書 心理學 孫曄等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01 2中國大百科全書 心理學 孫曄等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01 3教育心理學 張春興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05 4西方心理學史 車文博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05 5實驗心理學 楊治良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12 6認知心理學 王 甦 汪安圣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04 7現代心理學 張春興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05 8心理測量與考試能力和行為表現的測量 (美)Lewis R. Aiken 張厚粲 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2.01 (詳細請見微笑在線 ) 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1.1 心理學是什么 每當提起心理學,人們往往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感到“新奇”,什么“心理,還有個學!”二是感到“神秘”,心理學可能就是街頭的“相面術”、“唯心學”。顯然,這是一種誤解。1.1.1 概念的起源和演變 早期: psycho靈魂,從精神出發,研究“心”,早期的西方哲學家們將”心”的探討作為主要的哲學命題.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也對“心”很看重。凡與心有關的字多半都有豎心旁或心底。如:“情”,“思”等。 1719世紀: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生理的研究,尤其對大腦的研究,人們漸漸認識到腦對意識心理的作用,科學心理學萌芽,心理學從闡釋心靈的學問轉為研究心理活動的科學。 科學心理學的標志:1879年,德國人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建立了被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 Behavior是由觀察所見的人類或動物的外顯活動。 70年代:心理學是對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 概括一句話: 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1.1.2 心理學是科學 科學就是要查明事務之間的確定的因果關系,心理現象和任何其他現象一樣,服從因果規律。1.2 心理學史簡介1.2.1 科學心理學的哲學源頭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s,384-322,古希臘)人類本性,記憶功能 笛卡兒(Rene Descarts,1596-1650,法國)心支配身 洛克(John Loke,1632-1704,英國)經驗主義1.2.2 科學心理學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源頭 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英國)遺傳,環境和個體的關系,生物學 繆勒(Johanes Muller,1801-1858,德國)大腦分區功能 赫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德國)色覺,聽覺理論 費希納(Gustav Theoder Fechner,1801-1887,德國)心理物理學1.2.3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國)1879年,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建立了被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1.2.4 學派林立 鐵欽納(Edward B.Titchener,1867-1927,美國)結構主義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國)功能主義 華生(John B. Watson,1878-1958,美國)行為主義 韋特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德國)完形心理學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精神分析論 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美國)人本心理學 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美國)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1.3心理學的任務,目的,對象 一 任務:探索心理規律 二 目的:探求原理原則,建立系統理論,以解決實際問題。 三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1.4 心理學分類與研究領域 五大理論 1,行為論 2,精神分析論 3,人本論 4,認知論 5,生理科學觀八大主題 1,心理的生理基礎 2,感覺和知覺 3,學習心理 4,身心發展 5,個別差異 6,動機與情緒 7,社會心理 8,異常行為與心理治療心理學的分類 心理樹第二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F 心理學研究的基本要求F 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 描述研究 F 如何評價一項研究? F 羅森塔爾效應F 外部影響:文化、權威、媒體F 個人偏差:個人信念、個人特點 觀察者偏差:聽、看自己所期望的東西 期望偏差 安慰劑效應 2.1 心理學研究的基本要求F 理論框架F 標準程序F 代表性樣本F 客觀測量2.2 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F 實驗研究 心理測驗F 描述研究2.2.1 實驗研究F 形成理論假設F 變量操作化F 程序標準化F 選擇和安排研究對象F 進行統計分析F 得出結論F 檢驗(1)形成理論假設F 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 主試選擇和操作的變量F 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 被試的反應變量 可樂口感測試中的自變量、因變量。饑餓的老鼠更容易學會走迷宮(2)變量操作化F 操作定義 自陳報告 行為測量 生理測量如何衡量“喜歡喝”?老鼠怎樣才算饑餓?學習效果如何測?(3)程序標準化F 控制變量F 控制組:實驗研究的典型特征 預防偏見: 安慰劑效應(霍桑效應) 有求必應效應(告訴學生:某組老鼠更聰明) F 單盲實驗 F 雙盲實驗 (4)選擇和安排研究對象F 隨機分配(隨機誤差)F 對等匹配(系統誤差)F 混淆變量 對因變量能產生影響,與自變量作用相混淆 (5)進行統計分析F 兩大類 描述統計 推論統計F 簡介 趨中測量 u 平均數:一視同仁u 中數:中庸之道u 眾數:少數服從多數 變異性 檢驗 (5)舉例:趨中測量1,2,2,2,3,4、5,5,6,7,8平均數:4.09中數: 4眾數: 2說明:描述某群體的總體屬性有多種選擇(5)舉例:變異性F A組:60, 70, 80, 90, 10080F B組:70, 75, 80, 85, 9080F A組變異性:15.8F B組變異性:7.9資料: 標準差F S=x2/NF X-距離平均數的差異(X-x)F N-樣本的大小(6)得出結論舉例:依戀的本質F 人工猴 食物猴(溫度、牛奶) 軟皮猴(溫度、更好的觸覺) F 社會從屬需要是獨立于對食物的需要之外的. -馬斯洛在低級需要滿足以后,每個人都可以發揮他的高級需要.應用1:實驗方案的設計F 問題的提出(假設)F 確定自變量、因變量F 實施方法 -被試抽樣、分組 -情境選擇、設置 -擬定指導語F 數據處理F 結果分析F 討論F 結論應用2:實驗報告的撰寫F 題目F 引言F 方法F 結果與分析F 討論F 結論F 參考文獻F 附錄2.2.2實驗研究的局限性F 優點: 明確因果關系 F 缺點: 無法研究復雜現象 準實驗研究: 對變量控制相對較少。 外部效度難以確定 只看現象未見本質 2.2.3 心理測驗F 定義:心理測驗是在標準情況下取出個人行為樣本來進行分析和描述的方法。F 關鍵詞:行為樣本 標準化F 類別: 目的智力測驗,成就測驗,性向測 驗,人格測驗, 職業測驗 對象個別測驗,團體測驗 材料文字測驗,非文字測驗 功能成就與預測測驗,難度與速度測驗,普通與診 斷測驗 經典心理測驗舉例F 智力: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韋氏智力測驗(WAIS)瑞文推理測驗F 人格: 卡氏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艾森克人格測驗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F 投射測驗:主題統覺測驗羅夏墨跡測驗施測注意事項F 施測前主試要做好充分的準備F 測驗時應有良好的環境F 主試和被試要保持和諧的關系F 主試要詳細記錄被試的各種反映2.2.3 描述研究描述研究,嘗試描述業已存在的現象而非操作變量去檢驗效果。包括: 案例研究 自然觀察 調查研究 相關研究 案例研究法F 深入地研究一個被試或一小組被試。 Freud的精神分析法 臨床個案的分析(割裂腦、失語癥)F 優點: 探索性;解釋意義。 F 缺點: 樣本偏差、主試偏差。(濾色鏡)u 不完全歸納 自然觀察法F 深入地觀察自然情境中的現象 社會現象:游行、災荒等。F 樣例: 進化論的觀察法 Piaget 用觀察法研究兒童發展 F 優點: 自然、真實、前期探索。 F 缺點: 代表性差;主試偏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調查研究法F 調查研究,指對大樣本被試詢問態度或 行為方面的問題。F 具體分類:問卷法和面談法 F 關鍵技術: u 確定樣本;問卷(訪談)設計。 F 優點:快捷、數據量大。 F 缺點:誠實;自陳偏差。 相關研究法F 相關研究,決定兩個或更多變量的關聯 程度。F 優點:探索性;建立預測模型。F 缺點:非明確的因果關系2.4 如何評價一項研究?F 理論框架是否成立(假設、變量等)?F 樣本是否選取得當?F 測量和程序是否合適?F 結論是否合適(有無其他說法)?F 結論的普遍性如何?F 研究有何意義?F 研究是否符合倫理道德?結語:方法比較 實 驗 法 表 現 因 果 關 系 通 用 性、 復 雜 現 象、 洞 悉 意 義 案 例 法: 揭 示 心 理 動 力 概 括 性、 重 復 性、 復 雜 現 象 研 究 者 偏 見 理 論 探 索 不 能 明 確 因 果 關 系 自 然 觀 察: 自 然 現 象概 括 性、 重 復 性、 研 究 者 偏 見 理 論 探 索不 能 明 確 因 果 關 系 調 查 研 究: 大 樣 本 態 度 和 行 為自 陳 偏 見 不 能 明 確 因 果 關 系 相 關 研 究: 變 量 間 的 相 關 不 能 明 確 因 果 關 系基本術語F 主試F 被試F 信度F 效度F 自變量F 因變量F 混淆變量F 單盲實驗F 雙盲實驗復習題F 心理學研究方法分為哪兩大類?各有什么特點?F 實驗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驟?F 什么是單盲或雙盲實驗設計?為什么要這么做?l 第3章 心理學的生理基礎 本章概要l The Nervous System and its Basic Units神經系統的基本構成l The Endocrine System內分泌系統l The Interaction of Biology and Mental Process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舉例)心理遺傳學的研究l 選擇性交配l 孿生子研究 同卵 異卵3 The Interaction of Biology and Mental Process 身心關系l 外傷導致心理障礙l 心理活動是否導致腦結構或功能改變?第4章 感覺和知覺本章概要n 感知覺的性質n 感覺的度量n 視覺、聽覺及其他感覺n 知覺1 感知覺的性質1.1 基本原理物理世界心理世界n 物理和心理現象不一定一一對應u 錯覺和幻覺n 感知覺是主動的過程u 選擇性、意識監控(縮小或放大)n 感覺適應生存發展u 青蛙:bug detectorsu 兔子:hawk detectorsu 人類嬰兒:面部表情識別專家u 兩眼的位置:前方Vs. 邊側? 感覺有多種渠道n 視覺n 聽覺n 嗅覺n 味覺n 觸覺n 機體覺n 第六感覺?1.2 感覺的定義n 感覺:u 感官收集環境信息的過程 n 知覺: u 大腦對感覺信息進行組織 和解釋 的過程 1.3 各種感覺道的共同特點n 物理刺激=感覺信號n 低于某個刺激強度,即使有外部刺激, 也感覺不到任何事物。n 感覺似乎不費力,但要求決策和選擇。n 低調處理富余或持續不變的信息。2 感覺的度量n 絕對閾限n 差別閾限n 信號偵察論n 特殊感覺現象n 無意識感覺:閾下刺激2.1 絕對閾限n 閾限(threshold)n 絕對閾限 n 人類重要感覺的絕對閾限 閾限n 受體:神經系統中的專門細胞,對不同 的能量形式作出反應,并在鄰近的神經 元上產生動作電位。 u -傳感器- n 低于某個刺激強度,即使有外部刺激, 也感覺不到任何 事物。 絕對閾限n 能可靠地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 (物理能量)。n 絕對閾限不“絕對”u 個體差異(期望、動機、疲勞) u 情境 n 操作定義 :多次呈現不同強度的刺激, 有一半時間能覺察到的刺激強度。 人類重要感覺的絕對閾限視覺: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燭光聽覺:安靜房間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聲味覺:兩加侖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覺:一滴香水彌散三居室觸覺:一片蜜蜂翅膀從一公分外落在面頰溫冷覺:覺察出皮膚表面攝氏1度的差異2.2 差別閾限n 最小可覺差(jnd)u 剛剛(50)能覺察到刺激變化時的刺激強度變化最小量。n 標準刺激與比較刺激 u 絕對閾限是差別閾限的一個特例 n 韋伯定律 n 費希納(對數)定律 n 斯蒂文思冪定律 韋伯定律 (Weber Law)n 差別閾限與刺激量呈正比關系(I2-I1)/I1=K適合中等強度的刺激不能在連續意義上比較不同的心理量不同感覺的韋伯系數n 視覺(亮度)1/60n 動覺(重量)1/60n 痛覺(皮膚灼痛)1/30n 聽覺(音調)1/10n 觸覺(皮膚壓力)1/7n 嗅覺(天然橡膠氣味)1/4n 味覺(鹽咸味)1/3費希納(對數)定律斯蒂文思冪定律n S=KlogI+Cn S=KIbu b1心理量增長快于物理量 2.3 信號偵察論信號偵察論n 絕對閾限絕對嗎?n 判斷的必要: Sensitivity Vs. Response biasn 信號偵察論的基本假設u 感覺能力短時間不會有多大變化,但判斷標準卻可以隨時變化(愿望、獎懲等) 2.4 特殊感覺現象n 感覺適應n 感覺后像n 感覺積累和融合n 感覺對比 感覺適應n 感覺適應感覺敏銳程度的變化n 感覺的遲鈍(通常)或敏銳(暗適應)n 進化的意義 u 靜止對象 u 鈍痛與劇痛 u 眼動克服適應 感覺后像n 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印象會暫留一段 時間,此為感覺后像。n 后像有正負兩類感覺積累和融合n 感覺積累u 感受器不同部位同時受到不同刺激,感受性因此而發生整體上的變化。 n 感覺融合 u 感受器將同時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聯合起來而產生單一感覺印象(紅綠光黃光) 感覺對比n 馬赫帶現象u 明暗交界處使人感到明處更明,暗處更暗。 2.5 無意識感覺:閾下刺激n 閾下刺激對人沒有影響?n Wilson(1979):雙聽實驗n 廣告中是否有閾下刺激的感覺效應?u 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3 視覺n 視覺系統n 視覺刺激n 色覺理論n 主要視覺現象3.1 視覺系統n 眼睛的構造與功能n 視覺中樞神經機制眼睛的構造與功能n 角膜、虹膜、瞳孔、水晶體、視網膜n 視桿細胞、視錐細胞的區別u 形狀u 連接方式u 功能(看顯示屏)u 分布n 中央窩、視凹、盲點n 個體差異、年齡差異眼睛的盲點為什么不覺有盲點?3.2 視覺刺激n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spectrum)n 光波:波長400700nmn 波長(頻率)與顏色n 光波強度與亮度n 光波的純度與顏色飽和度3.3 色覺理論n Young-Helmholtz三原色理論u 三種基本顏色(組成其它顏色):紅綠藍u 三種顏色感受器(RGB)u G. Wald(Nobel):視網膜上有三種視錐細胞n Hering 拮抗說(后像與色盲) u 黑白系統 u 藍黃系統 u 紅綠系統電視編碼和解碼3.4 主要視覺現象n 視覺適應n 后像與顏色對比n 色覺缺陷與色盲視覺適應n 暗適應u 感受性提高(唯一)n 明適應n 補色4 聽覺n 聽覺生理系統u 耳朵的構造與功能u 聽覺神經系統n 聽覺刺激與聽覺現象 u 頻率、振幅、復雜度 u 音調、音強(響度)、音色 n 聽覺理論 聽覺理論n 地點說u 共鳴說u 耳蝸、基底膜、柯蒂氏器n 頻率說 u 排射理論(volley principle)5 其他感覺n 嗅覺n 味覺n 膚覺u 觸覺u 痛覺u 溫覺和冷覺n 機體覺 u 動覺u 平衡覺5.1 嗅覺n 嗅球、嗅膜n 嗅覺適應n 嗅覺功能的進化u 第二嗅覺系統(無意識)u 不經過丘腦中繼,與味覺和情緒聯系。n 你要注意:保持芳香和整潔!5.2 味覺n 酸甜苦咸n 味蕾及其分布n 味覺與其他感覺的相互影響n 進化功能u 兩種神經通路:丘腦皮層;邊緣系統(無意識) u 防止攝入有毒食物(很小嬰兒吃甜不吃苦) 5.3 膚覺n 觸覺u 兩點閾限n 溫覺與冷覺 u 生理零點 u 冷與溫兩種神經元 n 痛覺 痛覺n 沒有特定外在刺激(自由神經末梢)n 控制閥理論(Melzack & Wall, 1965)u 兩種神經纖維(L,S)u L傳導觸覺信息和尖銳的痛快!u S傳導鈍痛和燒灼感慢!u L和大腦可以關閉閥門u 幻疼:L受損,閥門關不上。n 人格、文化因素(生孩子)5.4 機體覺n 本體感覺(肌肉、關節等)n 平衡覺(前庭器官)n 內臟感覺6 知覺6.1 知覺的定義n 大腦對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的過程n 知覺與感覺的區別有時很小n 知覺的生理機制 u 側抑制、感受野、色覺拮抗理論 6.2 知覺的組織性n 圖形背景n 知覺組織的規律n 知覺常性n 知覺性錯覺圖形和背景知覺組織的基本規律n 相似性n 接近律n 連續性n 簡潔律n 完型()知覺常性盡管感覺到刺激在變化,但知覺相對穩定n 顏色常性n 大小常性知覺性錯覺n “我們對世界的感知,部分依賴于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另一部分- 可能是更重要的的一部分,來自于我們的思維?!? William James 6.3 知覺的解釋性n 不可能圖形n 少數知覺是無意之中完成,但多數?n 經驗的影響u C.M. Turnbull(1961)n 動機的影響(投射) u 硬幣的大小(不同家境下的小孩) 感知覺先天還是后天?n Blakemore & Cooper(1970)u 貓(5 個月的實驗) u 每天5 小時置于圓桶中(豎條或只有橫條) u 頭戴大圓領(看不見自己) u 不能知覺豎條或橫條紋 主要術語和復習題n 感覺n 知覺n 絕對閾限n 相對閾限n 暗適應n 錯覺n 心理學通常研究哪些感覺?n 人是怎樣產生顏色知覺的?n 知覺具有什么特點?第5章 記憶本章概要 記憶系統 記憶中的構造和再構造過程 提取 如何改善記憶?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1 記憶系統記憶三個子系統: 感覺登記 (SM):不到1秒 短時記憶(STM):2030秒 長時記憶(LTM):可畢生不忘 工作記憶 人們有時把短時記憶稱為工作記憶,因為它的作用就象心理的概要記事簿,通過它人們某個瞬間在意識中保持有關的信息,記錄和解決問題。1.1 感覺記憶 感覺登記存在的依據 George Sperling(1960) 字母矩陣(呈現15 500ms) 整體報告法與部分報告法 部分報告法Sperling(1960)的結果 整體報告法 回憶不超過4 個字母(33 ) 部分報告法 回憶4 個字母中的3 個(75 ) 如果聲音延遲太長,回憶迅速下降 說明:進入的信息比知覺的多 1.2 短時記憶(STM) 短時記憶指將信息在意識中大約保持20-30秒,然后要么進入LTM,要么遺忘。短時記憶的特點 有意識的主動加工 干擾減少回憶量(Peterson & Peterson,1959) 提取快捷 辦公桌桌面與文件柜 順序保存 容量有限 餐館長凳 Miller(1956):神奇的7+-2DJIBMNYSEWSJSEC 因人、因事而異短時記憶中對信息的控制 復述 維持性復述 精細復述:意義 組塊(Chunking) 將信息存儲單元加大(7 80 數字) 專家和大師的組塊能力 組塊1.3 長時記憶系列位置效應系列位置效應 自由回憶 系列位置效應 首因效應:有時間復述 近因效應:沒有后來詞的排擠干擾 長時記憶系統 外顯記憶:有意識地回憶或表述 語義記憶:一般性世界知識和事實 情節記憶:個人體驗的特定情節或事件 內隱記憶:意識不到,但通過行為表現 程序記憶:如何做(駕駛、滑冰) 啟動效應 (priming effect)啟動效應 先前對同樣或類似信息的接觸,促進了特定信息的加工。 Bowers & Schacter(1990):24 詞的詞表 BEASONCHECKPENNY READYCHEESEPENGUIN 詞干補詞任務(12 個老詞干,63 個新詞干) 詞表用詞量:控制組12 ,實驗組30 。 編碼與長時記憶 編碼:變為易記住的表征形式 多重表征和表征形式 表象和語義的雙重編碼 復述和加工水平 Craik & Tulving(1975): 加工水平說 2 提取 任務:回憶與再認 編碼: 編碼特異性與提取 遺忘: 遺忘的原因 回憶與再認 回憶:從LTM中即刻提取信息 再認:明確某種事物是否遇到或學習過填空與選擇題的差別TOT現象(Tip-of-the-tongue)編碼特異性與提取 編碼特異性原理:信息編碼方式與提取方式之間的匹配 情境( 提取線索 ) 聽課與考試在同一教室比較好 狀態依賴記憶 潛水員水下記憶單詞 遺忘 Ebbinghaus(1885)遺忘曲線 遺忘的原因 痕跡消退理論 干擾理論 正向干擾 逆向干擾 動機性遺忘 童年遺忘癥 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表征 心理表征 刺激或一類刺激的心理模型 兩類心理表征 感覺表征:以感覺方式來儲存信息 言語表征:以言語來表征存儲 (自由、真理) 表象表象感覺表征 圖標存儲(Iconic storage) 如Spering的實驗 擬聲存儲(Echoic storage) Moray 等人(1965) 四耳人實驗- 聽覺感覺登記 照相記憶 味覺 情感3 記憶的重構 圖式 圖式是有關特定情境或方面的一般知識 圖式對記憶的影響 信息的編碼(語言冗余度) 信息的重構 信息的提取(缺省值) 記憶重構與證人證詞= Cooper & Shepard(1973):字母旋轉 判斷是正常還是鏡反像R 等同心理上將R旋轉 PET腦成像下,知覺和想象字母R,激活同一皮層區域。字母R旋轉反應時加工水平說 結構水平 刺激的物理特征(大小寫) 語音水平 是否壓韻 語義水平 意義理解(填空) 信息在LTM如何存儲? 連接網絡 連接或聯想(學習) 如:廚房用品 節點 網絡上的每一個信息(思想、表象、概念、命題、感覺、情緒等) 層次網絡模型 擴散激活模型(Collins & Loftus,1975)擴散激活模型 熟悉效應 典型效應 邏輯和非邏輯的聯系 Freedman & Loftus(1971) 說出一種水果,名稱以A 開頭。 說出一種以A 開頭的水果。 4 如何改善記憶? 多渠道:記憶子系統(其他心理過程) 地點標定法 關鍵詞法 SQ3R(元認知策略)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如何加工信息: 劃線、做摘要、列提綱、網絡框圖 術語與復習題 維持性復述 組塊 內隱記憶 倒攝抑制 心理學家如何解釋遺忘現象? 舉例說明如何改善記憶?請說明所依據的概念或理論。第6章 思維和語言本章概要 思維的基本單位 思維的基本形式:推理、問題解決和決策 語言1. 思維的基本單位:表象、概念和命題思維,指對事物進行心理表征,并且對這些表征進行心理操作 心理表象和心理模式 概念和歸類 命題1.1 心理表象和心理模式 心理表象 刺激的視覺(其它感覺)表征 心理模式 l 幫助人們描述、解釋和預測事物的表征系統 1.2 概念和類別 概念l 概念是對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客體、觀念、事件的心理表征 歸類 l 將相同的客體歸組,排除其它客體的過程 l 歸類,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l 歸類的意義:簡化 清晰和模糊概念 l 汽車 l 好事 概念形成的心理歷程1.3 命題能夠獨自成立的,能判斷真偽的論斷,是具有意義的最小單位。2. 思維基本形式-推論、問題解決和決策 推理 問題解決 決策 干擾理性思維的因素 用電腦模擬思維 心理動力學和行為主義的分歧2.1 推理 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l 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樣本機率) l 源于觀察 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l 邏輯性推理 l 源于觀念 三段式演繹推理三段論Syllogism: 所有A是BC 是AC 是B三段論推理 未婚者都不戴結婚戒指。 小李未戴結婚戒指。 所以,小李未婚。 卡片一面是數字,一面是字母。 如果卡片一面是字母A,另一面就是數字3。 要驗證第二個命題,必須翻哪張卡片?2.2 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從一個情境向另一個情境轉換以實現目標的過程 三種成分* 問題解決的步驟 問題解決的策略問題解決過程 問題區域 無問題問題解決的步驟 Holland et al.(1986): 四個步驟 兩種狀態之間的差別 識別和選擇可能的算子 應用算子 (Subgoals) 繼續使用算子直到差異消失 完好定義的問題與定義模糊的問題l 數學問題 Vs. 戀愛對象l 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信息和標準)l 隔壁宿舍喧鬧聲太大問題解決策略 規則算法(Algorithms)l 指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步驟,按步就班。 啟發法(Heuristics)l 在很大程度上靠經驗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w 認知捷徑 w 經驗原則(Rules of thumb)w 假設檢驗 l2.6 心理動力學和行為主義的分歧 理性決策者只存在于實驗室中 決策中可能有很多意識不到的動機、情緒等非理性成分 Wilson & Schooler(1991)評定幾種草莓漿,之前給理由Wilson et al.(1993):選藝術畫,給理由,不滿意w 理性、意識思維不一定是行為最佳指南3. 語言 語言和思維 將聲音和符號轉換為意義 從咿呀學語到逗樂 非言語交流 語言是否為人類獨有?3.1 語言和思維 語言指符號、聲音、意義及其結合規則的系統,是人類交流的主要形式 Whorf (1956)的假說:語言塑造思維 Vs.思維塑造語言3.2 將聲音和符號轉換為意義 語言的要素 音素, 詞素, 句子( 短語), 語法 口誤(語言要素的誤置) :平行、多層加工 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 上下文聯系和意義 轉換語法:語言獲得裝置(N. Chomsky)l 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3.3 從咿呀學語到逗樂咿呀學語(612個月)單詞(1至1歲半)電報語(1820個月) 語言發展的影響因素 l 基因傾向(強化不到位;明顯的階段性;兒童創造詞句) l 環境影響(強化、模仿) 語言發展是否有關鍵期? l 2 5 歲,語言功能單側化完成 3.4 非言語交流語氣體態語言 *姿勢軀體距離聲音信號(nonverbal vocalizations)面部表情觸覺或味覺3.5 語言是否人類獨有? 個別黑猩猩能掌握130個詞匯 黑猩猩能用符號表達感受 黑猩猩能向子女傳授所學的語言符號 猴能學會用符號或手勢與人溝通第7章 學習本章概要l 什么是學習?l 學習原理 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操作條件作用理論 認知-社會學歷理論l 學習原理的應用1 什么是學習?l 概念定義l 學習的重要性l 心理學家對學習的基本看法2 人是如何學習的?l 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被動學習l 操作條件作用理論主動學習l 認知-社會學習理論內在理性學習學習的定義因為經驗而使有機體的反應方式產生持久的改變疲勞、藥物、疾病和損傷原因除外。學習為什么重要?l 自然環境并非靜止不變 天性有限(小孩喜歡甜味) 分辨食物與生存環境l 社會環境更是復雜多變 袒胸露臂與迷你裙 老實厚道與無能 l 人類絕大多數是習得行為(認知、情感 、態度、人格、價值信仰等) 心理學家對學習的看法l 經驗塑造行為l 學習是適應l 學習可以用實驗法進行研究巴甫洛夫的模式-經典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 研究狗的消化系統(Nobel winner)l 唾液分泌(Salivation)l 先天反射與條件反射 l 學習是一種聯系的建立(獲得) UCS, UCR CS, CR NS, 中性刺激, 與UCS 多次重復出現.巴甫洛夫的研究巴甫洛夫的工作意味著什么?l 解釋普遍存在的現象 望梅止渴 癌癥化療病人(食物、護士、醫院) 廣告 環境 Watson: 條件化的情緒反應l 觸景生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秋天的悲滄和凄涼l 歌曲 月亮代表我的心 愛在深秋 結論:情緒也是習得的刺激的泛化、分化和消退l 新刺激越接近原刺激,越可能喚起反應 這種對類似刺激的反應就是泛化。l 分化,是對刺激差異的反應。l CS不再與UCS一起出現,條件反應會減 弱,這就是消退。l 即刻恢復l 泛化、分化和消退的進化適應意義影響經典條件作用的因素l 刺激的間隔l 個體的學習歷史l 學習的準備性(進化的角度) 電擊=避光、聲,不避味道 X光=不避光、聲,避味道l 生理因素 突觸分泌的N 遞質數量及后膜易感性 操作條件作用l 桑代克的效果律 行為傾向取決于該行為產生的環境效果 嘗試錯誤機制 l 斯金鈉的操作條件作用 學習是一種反應概率上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 操作及其后果l 操作,是自發的,主動的,操作反應;而非誘發的、被動的應答性反應。l 行為后果 強化 懲罰 強化l 使行為出現的機率增加的事物或過程l 強化分兩類 正強化 提供獎賞 負強化 終止一個負面刺激(負面強化物) 懲罰l 減少行為出現的可能性l 積極懲罰和消極懲罰l 實際效果懲罰效果差的原因l 懲罰與操作難以對號l 對懲罰人而非受罰行為害怕l 存在其它獎勵l 懲罰受(領導、長輩之間)一致性差l 攻擊性懲罰導致更多的攻擊行為 建議:懲罰說理(或強化)影響操作條件作用的因素l 操作與獎懲之間的聯系的偶然性 Skinner(1948)l 鴿子的迷信行為 l 操作與后果之間的間隔 l 特異刺激的呈現 l 學習某種行為的準備性 l 學習者的特點 強化物為什么有強化作用?l 強化物減少驅力 驅力減少理論l 初級強化物和次級強化物l 情感的作用 行為趨近系統 行為抑制系統 戰斗/逃跑系統注意:強化物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行為與強化物的互換性(老鼠跑籠與食物)操作的相互性l 相互操作經典與操作條件作用的比較l 應答行為工具性行為l 誘發反應自發反應l 刺激在先反應在先l 特定的刺激無特定刺激l 自主NS軀體NS操作條件作用的應用l 行為塑造l 程序教學行為塑造和鏈接l 行為控制與行為塑造l 行為塑造的要領 確定最終目標 對目標加以分解 逐步強化分解后的目標 認知社會學習理論l 復雜的學習怎么解釋?l 強化如何讓人學習復雜的行為?l 強化是學習的必要元素嗎?l 主體的作用認知的作用l 頓悟(insight)l 認知地圖和潛伏學習l 期待l 習得性無助和解釋風格頓悟l Gestalt:完形學習理論l 柯勒: 黑猩猩夠香蕉 頓悟而非盲目嘗試錯誤的紊亂動作 內心構造完形 l 整體大于各個部分之和 認知地圖l Edward Tolman(1948)潛伏學習l Tolman & Honzik(1930)l 結論:學習不一定需要強化期待和控制源l Julian Rotter(1954)l 內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l 外控(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習得性無助和解釋風格l Martin Seligman(1975) 電擊狗實驗l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l 解釋風格(Explanatory style) 悲觀主義(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l 半只蘋果 社會學習的作用l 社會學習l 觀察學習l 替代強化結語l 人類絕大部分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l 人類學習主要是通過獎懲原理、觀察模仿等方式實現的。l 心理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預測或控制人的行為或行為傾向。術語與復習題l 條件反應l 強化l 負強化l 觀察學習l 習得性無助l 獎懲為什么不總是有效?請舉例加以說明。l 從社會學習理論解釋為什么要控制電影、電視的播放內容?第 8章 動機本章概要u 動機觀點u 性動機u 心理社會動機1 動機觀點1.1 進化論觀點u 本能u 包容適配性理論(不再強調本能)Inclusive Fitnessu 自然選擇有利于生存繁衍、同時促進近親生存和繁衍的有機體。u 近親之間的熟悉、情感紐帶。u 東西方的差異u 化學機制(外激素)u Simmons(1990): 蟋蟀研究u 對生存和繁衍有意義的動機u 權力和愛u 飲食和睡眠等基本需要(內穩態)1.2 心理動力學觀點u Freud:內部壓力或驅力u 基本驅力包括性和攻擊性(自我保護)u 現代觀點: u 關系需要、自尊需要;愿望和恐懼 u 無意識動機(外顯和內隱動機) u TAT 測驗與無意識動機 u 比自陳量表更好地預測20 年以后的經營成就 u TAT 效果好,或者內隱動機更穩定持續 u 原因:早年嚴格的飲食、排泄訓練 1.3 行為主義觀點u 獎勵或懲罰(外部)u (內)驅力(趨利避害)u 外部強化受內在狀態的影響u 驅力減少理論(Hull,1943)動機是驅力和強化的結合產物。剝奪基本需要,產生不愉快的緊張狀態,動物采取行動,如果行為減少了緊張,行為得到強化。u 初級驅力(饑渴性)和次級驅力 u 缺陷:無法解釋誘因激發而非去除驅力1.4 認知觀點u 目標u 期望值理論(價值、可實現的程度)u 目標設定理論u 目標與現實的差距u 及時得到反饋u 自信能達到目標u 設定足夠高的目標u 高度認可1.5 需要層次理論u Maslow的需要層次(1962)u 生理(饑渴)u 安全(住房、錢)u 愛和歸屬(親密)u 自尊(同伴的尊敬)u 自我實現u 自我實現者的特征層次理論的新發展u C. Alderfer(1972):員工的關注點u 物質(工資、福利、自然條件)u 與同事和上司的關系u 學習和應用技能的機會u ERG 理論 u 生存、關系和發展 u 挫折退化機制:高層需要得不到滿足,會轉入低層需要而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