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doc_第1頁
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doc_第2頁
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doc_第3頁
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doc_第4頁
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作者:李憲生王翠玲孫光天摘要總結了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發生危害特點,提出其綜合防治技術,包括注重落實農業技術措施、強化運用物理措施、科學合理選用化學農藥等內容,以期為蔬菜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關鍵詞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綜合防治技術近年來,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種類也越來越多,發生面積逐年加大,發生復雜,防不勝防,為害損失日趨嚴重,已成為影響保護地蔬菜生產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保護地蔬菜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必須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來進行,綜合運用農業、生態、物理及化學等防治手段,真正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切實控制好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的危害,以達到既降低菜農生產成本,又保證消費者食用安全的目的。1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特點保護地蔬菜一般茬口安排緊,蔬菜幾乎整個生育期都受到塑料薄膜、草苫覆蓋,生長環境蔭蔽,溫度高、濕度大、光照弱、空氣不流通,土壤耕作層翻動少,多年連作,施肥、水量大。這些因素導致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發生及危害有以下特點:一是病蟲害種類多。喜濕性病害、土傳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地下害蟲發生較多,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結線蟲病,瓜類枯萎病、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茄子灰霉病,番茄棉疫病,黃瓜軟腐病、葉斑病,草莓輪紋病、黑斑病及煙粉虱、菜蚜、蝸牛、地下害蟲等都有發生。二是病蟲害傳播蔓延快2。保護地蔬菜的生長環境為病原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染循環及蟲卵孵化提供了十分適宜的生長條件,病蟲害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快,一旦發生,往往措手不及。三是發生規律復雜。保護地蔬菜種植第1年各種病蟲相對較輕,但隨著年限的增加,田間病原菌、孢子、蟲卵積累量加大,害蟲啃咬刺吸,多因素造成多病蟲并發。四是單一農藥防治缺點明顯。菜農一般是見病治病、見蟲治蟲,沒有提前預防、綜合防治意識,而且最喜歡采用噴藥防治蔬菜病蟲害,這種方法簡單、方便、見效快,但長期防效差,多次噴藥還可能影響蔬菜安全性。2綜合防治技術2.1注重落實農業技術措施一是增強植物檢疫意識,選擇抗病、耐病蟲品種。菜農要到正規、專業的門市購買蔬菜種子、農藥,防止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及其他有害生物傳入。選擇適合當地栽培并有較強抗、耐病蟲的優質、高產品種進行種植。二是輪作換茬。可以通過合理輪作、間作、套作及更換品種、客土或異地另建棚室等方法減少病原菌、孢子和蟲卵積累。長期連作會導致作物產生自毒作用,如黃瓜、番茄自毒作用較強,一般連作易引起土傳病害加重。輪作時禁止相同科、屬的作物輪作,協調用地與養地的關系。小蔥、大蒜根系分泌物質具有殺菌作用,可在休閑期種植小蔥、大蒜。另外,合理調整蔬菜播期或移栽期,可避開病蟲害發生危害高峰,以減輕病蟲害危害。番茄、大白菜避開苗期高溫,可減輕病毒病。三是健身栽培和管理,培育健壯植株。采取各種綜合措施,加強溫、光、水、肥、氣管理,創造良好的蔬菜生長環境。如科學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補充微量元素,及時滿足蔬菜的生長需要;利用保護地的特殊環境,采用放風、閉棚等措施來調控溫濕度;覆蓋地膜,加強通風,以提高土壤濕度,降低空氣濕度;根據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適時揭棚進行光照調控;在中午氣溫較高時及時打開通風口使空氣流通,把保護地內的有毒氣體如氨氣、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氣害。四是培育壯苗,減輕病蟲危害3。采用異地或客地育苗,選用營養缽、穴盤、營養土護根育苗等,加強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蟲能力,移栽時淘汰弱病苗,保證壯苗定植。五是實施嫁接防病技術。嫁接育苗主要是預防土傳病害,增強植株的長勢,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對于冬春季保護地難以防治的瓜類枯萎病、茄子黃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時應考慮砧木與接穗的親和力、根系的抗病性、品種的高產性和適應性等。如用南瓜作砧木嫁接黃瓜,用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2.2強化運用物理措施運用物理措施防、隔、阻、避病蟲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設置防蟲網。保護地覆蓋防蟲網可以進行全程覆蓋,以阻隔飛蟲進入棚內,切斷害蟲(成蟲)繁殖途徑,有效控制各類害蟲如菜青蟲、小菜蛾、蚜蟲、跳甲、甜紋夜蛾、美洲斑潛蠅、斜紋夜蛾等的傳播和預防病毒傳播的危害,大幅度降低菜田化學農藥的使用,使產出的蔬菜優質衛生。二是做好種子處理。利用溫水浸種、藥液(硫酸銅溶液、福爾馬林溶液、高錳酸鉀溶液)浸種及藥劑拌種,可以殺死部分病原菌、孢子和蟲卵。如用5055溫水進行溫燙浸種1020min,可殺死粘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紋病可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min,撈出后用溫水沖洗56次。三是土壤消毒。保護地種植蔬菜之前,清潔保護地前茬植物殘體及雜草,消滅枯枝落葉及雜草上的病菌和蟲卵,通過日光曝曬消滅在土壤中越冬的蟲卵。在播種或移栽前,再運用噴淋、澆灌、毒土、熏蒸等方法對土壤進行處理,主要方法有日光高溫消毒、蒸氣消毒、溴甲烷熏蒸、藥劑拌土消毒等,可有效控制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四是黃板、燈光誘殺。可將涂上黃油的黃色木板懸掛于棚室內,利用害蟲具有特殊的趨性來誘殺粉虱、斑潛蠅和蚜蟲等,可設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誘殺害蟲。2.3科學合理選用化學農藥消費者直接食用蔬菜的葉、莖、果,化學農藥的使用不當勢必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按照安全、環保、綠色的消費理念,保護地蔬菜病蟲害施藥防治應遵循以下幾點:一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根據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發生情況,盡量少用藥或不用藥。即選用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或用生物農藥,以達到減少污染或無污染的目的。嚴禁在蔬菜上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二是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做到對癥用藥,適時、適量、適期用藥。一般在病害發生前或發病初期施用化學藥劑,病害發生流行高峰期應選用內吸性治療劑噴霧防治。防治蚜蟲、白粉虱、斑潛蠅和紅蜘蛛,宜在害蟲初發期或初盛期用藥,發生高峰期也可施用。陰天下雨或灌水后空氣濕度大時只能用煙劑或粉塵劑防治病蟲害4。總之,要綜合選用噴霧法、粉塵法、煙霧法及涂、蘸、灌等方式,高效地控制病蟲的發展和危害。三是掌握科學的施藥技術,注意安全間隔期。正確掌握農藥使用劑量和濃度,做到輪換交替用藥。病害防治要以防為主,交替用藥預防。要控制用藥次數和掌握用藥時間,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甲基托布津和防治銹病、霜霉病和葉斑病的百菌清,整個生育期最多用藥次數不得超過3次,最后一次用藥時間距采收應不少于15d。用于防治害蟲的敵百蟲、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農藥,全生育期最多用藥次數也不能超過3次,最后一次用藥時間距采收應不少于7d。3參考文獻1何德良.大棚蔬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中國植保導刊,2007,27(1):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