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論文-百色水利樞紐地下廠房設計優化.doc_第1頁
水利工程論文-百色水利樞紐地下廠房設計優化.doc_第2頁
水利工程論文-百色水利樞紐地下廠房設計優化.doc_第3頁
水利工程論文-百色水利樞紐地下廠房設計優化.doc_第4頁
水利工程論文-百色水利樞紐地下廠房設計優化.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工程論文-百色水利樞紐地下廠房設計優化摘要:介紹招標設計階段百色水電站設計優化情況,重點介紹地下GIS升壓站選擇、地下洞室布置、廠房防滲排水布置及洞室圍巖穩定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和優化情況,并對采用巖錨梁、取消伸縮節、應用鋼纖維噴混凝土、霧化防護等問題進行探討。關鍵詞:百色水利樞紐水電站設計設計優化1設計優化概況百色水電站為地下式水電站,裝機容量4135MW,電站建筑物布置于主壩區左岸。招標設計階段,除將主變及升壓站由地面布置改為地下布置外,電站總體布置維持初設階段的布置格局。水電站建筑物包括:進水口、引水隧洞、地下主廠房和主變洞及母線廊道、高壓電纜廊道、灌漿排水廊道、交通洞、疏散洞、排風豎井等附屬洞室、尾水隧洞及尾水渠等。除進水口、引水隧洞、尾水渠及交通洞部分洞段等部位的巖層主要為巖性較差的榴江組硅質巖、硅質泥巖、泥巖外,其余地下廠房洞室即主廠房和主變洞及其附屬洞室、尾水隧洞等均布置在巖體抗壓強度較高、滲透系數較小但裂隙較發育且出露寬度僅約150m的輝綠巖帶內。招標設計階段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優化:(1)主變和升壓站由初設的地面布置改為地下布置。進一步開展了升壓配電設備的選型和布置方案的比較,論證了采用地下GIS升壓站的合理性,選擇了往左岸擋水壩段出線的高壓出線方案。(2)地下廠房設置獨立的防滲排水系統。進行了廠區地下洞室群的滲流場分析,設置了獨立的廠房防滲排水系統,加強了廠房滲流控制措施。(3)尾水隧洞布置的優化。進行了電站調保及尾水系統水力學計算,為避免明滿流交替,尾水主洞由等斷面順坡式改為變斷面上翹式。(4)地下洞室布置的優化。采用地下GIS升壓站方案后,洞室布置從初設的“主廠房+尾閘室”一大一小兩洞布置改為“主廠房+主變洞”兩大洞室布置。2建筑物設計優化研究2.1地下GIS升壓站方案的研究雖然SF6全封閉組合電器(GIS)的性能和可靠性優于常規設備,但鑒于初設階段時期其設備造價較高,電站升壓站型式推薦采用地面敞開式升壓站方案,升壓配電裝置采用SF6瓷柱式斷路器和敞開的隔離開關等常規設備。招標設計階段,隨著技術的進步,GIS技術應用已趨于廣泛和成熟,其設備價格已經降低,采用GIS設備也更能適應現代電站“少人值班”的要求,同時考慮到地面升壓站高邊坡問題較突出,工程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較差,因此,對地面常規式、地面GIS式和地下GIS式升壓站方案進行了深入比較。兩個地面方案的升壓站均布置在地下廠房頂部山坡開挖形成的平臺上。地下GIS升壓站方案則是將主變和GIS等設備布置于主廠房下游側的地下主變洞內,山頂無出線場。技術上,GIS設備的可靠性、維護檢修等性能指標遠優于敞開式常規設備。經濟上,雖然GIS設備投資相對較大,但在設備、土建、運行費等的綜合費用上,地下GIS方案均比兩個地面方案省。施工進度上,由于電站發電工期是受大壩施工進度控制,地下GIS方案增加主變洞后并不會影響發電工期。安全性上,地下GIS方案由于無地面升壓站的大面積和高邊坡開挖,因而在避免高邊坡開挖、提高升壓站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優越于地面方案。因此,招標設計階段采用了技術經濟條件優越的地下GIS升壓站方案。2.2電站高壓出線方案的選擇為選擇合理的出線方案,對電站高壓出線進行了三個方案的比較:方案一為往左岸擋水壩出線;方案二為往主變洞頂部山坡出線;方案三為往尾水渠上游側邊坡出線。方案一考慮從主變洞設高壓電纜廊道出至消力池左側137.0m高程平臺,然后接進大壩138.0m高程橫向廊道,再經壩內電梯井引至左岸壩段下游壩坡214.0m高程出線平臺之后出線。設計中曾比較過采用水平廊道加豎井于副廠房右側位置引至左岸壩段壩址處,然后沿壩坡上至出線平臺的方案,但因該方案與大壩施工干擾大、施工安裝困難、運行維修不便、投資節省不多而被放棄。方案二考慮在主變洞右端設電纜豎井直通地面出線場。該方案需在山坡上設有出線場,同時為滿足出線場的施工、對外交通及運行檢修的需要,需設一條長約240m的出線場對外公路。對外公路布置于尾水平臺公路和上壩公路之間,三條公路相對較集中,邊坡總高度約達140m,山坡地質條件較差。該方案高邊坡問題非常突出,邊坡處理工程量大,運行安全性差。方案三考慮以水平廊道和豎井引線至尾水渠上游側開挖邊坡上的出線場。該方案可減少一定的土建工程量,但220kV出線直接跨右江,其平面位置距大壩消力池較近,跨江高壓線高程也偏低,220kV出線以及出線場設備受大壩泄洪霧化影響嚴重,運行安全難以保證。安裝、運行條件上,方案一的出線設備和線路運行安全可靠、維護方便,但電纜豎井較高,安裝有一定難度;方案二的戶外設備和線路均能安全運行,但出線場為高差較大的階梯式布置,運行維護不夠方便,電纜豎井也較高,安裝也有一定難度;方案三的出線設備安裝相對簡單,但設備及220kV出線受大壩泄洪影響嚴重,難以保證運行的安全可靠。投資方面,方案三投資最省,方案一次之,方案二最高。綜上所述,方案二的技術經濟評價最差,方案三雖可省投資,但難于保證設備和220kV線路的安全運行,方案一的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占優,因此選擇方案一即往左岸擋水壩段出線為電站高壓出線布置方案。2.3廠房防滲排水系統的設計優化初設階段,廠房防滲帷幕與大壩防滲帷幕相結合,防滲帷幕距廠房較遠,帷幕的中下部為透水性較強的榴江組地層,所設帷幕難于形成封閉型的帷幕。招標設計階段,為增加廠房防滲的可靠性,進一步降低地下水位、控制滲透壓力、保證洞室圍巖穩定,確保電站運行安全,設置了獨立的廠房防滲排水系統,即在廠房上游側及左、右側設置廠房防滲帷幕及排水幕,防滲帷幕底設至相對隔水層。共布置有兩層灌漿廊道和兩層排水廊道,左、右側排水廊道均與灌漿廊道共用,廊道斷面寬3.0m,高3.5m。為加強排水效果,廠房左側廊道排水孔的間距比初設階段的間距要小。另外,引水隧洞在廠房上游邊墻前設置有長約44m的鋼板襯砌,鋼襯段首部設環形阻水灌漿帷幕,此帷幕與廠房防滲帷幕相連接,以加強防滲效果。廠房上游側排水廊道布置方案研究中,對其頂層廊道設置的必要性幾經反復論證,從滲流場理論計算成果看,不設頂層排水廊道是可行的,但設計中吸取國內外地下廠房工程防滲排水設計和運行的經驗教訓,考慮到水庫蓄水后在庫水以及降雨的作用下地下洞室圍巖地下水運動的復雜性,從工程運行安全考慮,最終保留了頂層排水廊道。滲流場計算成果表明,優化后的防滲排水系統設計合理,防滲排水效果顯著。2.4尾水系統設計優化初設階段,尾水主洞按順坡布置,從1尾水支洞末端的寬8m、高9.41m漸變至2#尾水支洞與主洞軸線交線處的寬13m、高25m,此后主洞斷面不變。招標設計階段對初設尾水隧洞布置方案補充進行了調保及尾水系統水力學計算,成果表明:在常遇洪水位(即50年一遇洪水,大壩控泄流量3000m3/s相應尾水位126.6m)以下額時,尾水主洞為明流狀態,過渡過程中除尾水主洞上游端漸變段出現明滿流交替外,其余段未出現明滿流交替;下游水位在131.5m附近時,發生明顯的明滿流交替;某些工況下,可能發生較為劇烈的壓力(水面)陡升和陡降。為避免氣囊氣墊的產生和明滿流交替,招標設計階段將尾水主洞洞底由初設的順坡改為平底,洞頂由順坡改為5%縱坡的上翹型,尾水支洞與尾水主洞的連接由初設的順坡改為反坡。尾水主洞洞高21.5m26.2m,洞寬在上游端長18.82m段從8m漸變至13m,此后寬度不變。調保及尾水水力學計算成果表明:修改后的尾水系統布置可滿足機組調節保證要求,尾水隧洞在常遇洪水時能保持明流狀態,不出現明滿流交替,尾水主洞中為完全明流或完全滿流時,尾水主洞及尾水渠的壓力和水位波動均較小。初設階段,為滿足尾水隧洞的檢修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