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營造綠色生態社區【摘要】生態社區的建設作為解決21世紀人類居住社區環境惡化和生態破壞的方法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視和肯定。本文通過生態社區建設實例對生態社區的規劃設計進行了探討,并對生態社區的運行與管理機制提出了一定的看法。【關鍵詞】生態社區社區規劃設計社區管理隨著全球性的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的降低、自然生態惡化等現象的出現,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弱,如何建設好自己的家園,使其生態化、環保化、綠色化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課題。社區建設新理念“生態社區”漸漸由模糊而清晰,它為大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是一個結構合理、功能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復合生態系統,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社區模式,必將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而為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其真正的內涵和評價標準有待日趨完善。一、生態社區內涵及其特點生態原意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而社區生態指的是在人類住區中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關系以及人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關系。生態社區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指導,意在尋求自然、建筑、環境和人四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來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要控制自然資源的使用,實現向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平衡。生態社區與傳統小區相比有本質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點:生態社區內自然與人共生,人類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自然融于社區,小區融于自然;同時,能營造滿足人類自身發展需求的環境,富有人情味,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擁有強有力的互幫互助的群體,呈現出繁榮、生機和活力。二、生態社區的規劃設計1.合理規劃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生態社區在開發設計之初就要綜合考慮如下因素:(1)嚴格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對生態住區的地址進行正確的安排。(2)選擇靠近生態環境好的區域。(3)尊重并保護自然原生態特色環境。(4)盡量使居住者能利用公共交通系統。新世界倚山花園小區區位的選擇就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例子,它位于梧桐山麓,環境景觀十分優美,背靠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翠綠山林綿綿不絕,飛泉流水處處,多種世界珍稀鳥類棲息于此。永久性的山林流水形成的天湖為倚山花園最大的景觀資源。最大126米的樓間距、1.68的容積率等建筑屬性,不僅使自然風在小區內穿行無阻,也使整個小區視野更為開闊,倚山花園在充分考慮最適合人居的森林濕地系統下,將園林設計成可參與性水景為主的生態園林環境,倚山花園的園林與周邊豐富的景觀資源融為一體,展現出倚山花園社區獨有的高覆蓋綠色生活指數。又如廣州竹韻山莊位處南湖雙山一湖背靠鳳凰山、正對白云山、在白云山與南湖之間坐北朝南的珍稀天生寶地。保留廣州第2大鳳凰樹等100余棵原生大樹,坡地生態罕有,為了盡可能地保留原生坡地的地形地貌;將樹的坐標在地形圖上標出,再叫設計院設計;為了保留珍貴的直徑達1.8米的廣州市鳳凰樹亞軍,將旁邊的俊竹軒D座由9層改為6層;為了保留兩棵荔枝樹,將小區內幼兒園的設計修改成單挑式;保留私家后山原生態及泉眼等,大樹菠蘿、芒果森林等數不勝數,原生態環境在市內首屈一指,綠化率高達40%,而且是坡地建筑,立體空間感覺非常舒適而有特色。2.建筑風格與社區空間組合生態社區的建筑風格應體現地方傳統特色和地域文化。如廣州清華坊小區,它的風格屬于皖南派民居建筑,之中融入一些現代的風格。采用中國民居形式,每套宅院均有前庭、天井和后院,將大量的綠化和環境布置融入宅院本身,使每戶擁有一片自己的綠化空間,隨心所欲、各顯其能、各投其好。宅院建筑、圍墻、門坊、街景將完全從民居中提取元素,再輔以現代建筑材料畫龍點睛,使整個院區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清晰的歷史文脈,又不失現代感和舒適感。社區總體設計的空間組合,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利于自然通風。室內通風良好是清除一切輻射物質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設計的宏觀定位中,從創造生態環境的空間規劃布局出發,應分析社區朝向和風向,開辟組織社區風道與生態走廊,保證建筑物室內自然通風,力求每戶都有通向住區之外的風道廊道。3.生態節能方案社區的生態化首先必須是建筑的生態化,建筑的生態化一般應具備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為人類提供“宜人”的室內空間環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溫度、濕度,清潔的空氣,好的光環境、聲環境以及靈活開敞的空間。第二,在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上,對環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節約土地,在能源與材料的選擇上貫徹減少使用、重復使用、循環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原則。第三,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主要指減少排放和妥善處理有害廢棄物以及減少光污染、聲污染。比如北京MOMA萬萬樹別墅小區,采用性能優級越的土壤源熱泵系統、天棚柔和輻射采暖制冷系統、置換新風系統、外圍護結構優化系統等,遵循“少費而多”的科技理想,以最高效率利用資源能源,最低限度的影響環境,以人體最佳舒適環境為標準,達成MOMA萬萬樹常年保持溫度2026C之間,相對濕度30%70%.聲環境3545分貝的高舒適度人居環境,24小時置換新風。MOMA已經成為高舒適度、微能耗科技建筑的旗幟品牌,從而獲得“國際住協綠色建筑獎范例項目”大獎。采用節能戶型。戶型設計盡量保證獲得較好的自然通風、天然采光與景觀效果。自然通風良好的戶型在夏季可取代空調的作用。通過調整建筑物的位置與朝向,使建筑物在冬天能得到較多的熱量,而在夏天能減少日曬。西安豪盛時代華城以國際住宅設計理念與西安本土居住傳統深度切合,設計師獨具匠心的將樓體向東南偏轉10度,達到最佳采光效果,延長了采光時間。(1)節能維護結構。節能型住宅就是通過提高建筑維護結構(外墻、屋面、外門窗和樓板)的熱性能,同時提高采暖、空調能源利用效率,使住宅的耗能比普通住宅降低50%。節能住宅外墻、屋面作保溫系統,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居住在節能住宅內,冬季會明顯感到比普通住宅溫暖舒適;在夏季,由于通過外墻進入室內的熱量大大減少,屋面上有了隔熱、通風措施,窗戶使用能反射太陽熱量的玻璃或者有外遮陽,使節能住宅的隔熱性能大大提高。如MOMA萬萬樹外墻保溫采用100mm厚擠塑聚苯板(北京65%節能標準為80mm),綜合傳熱系數低于0.2W/k.,僅為北京市現在通行標準的1/3。其屋面采用120mm厚擠塑聚苯板+耐滲透的PVC卷材,確保屋面最佳保溫隔熱效果,屋面總傳熱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2W/k。在地下,MOMA萬萬樹“挖地四尺”做好墻體保溫工程,墻面有深就做多深,將墻面整體包裹起來,側面采用100mm聚苯板,地下采用300mm擠塑聚苯板,確保地下室永遠不會出現結露的現象。(2)節能材料與節能施工。嚴格遵照以“四節(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生態環保住宅)”的理念,更多地采用環保材料、綠色材料,在建造過程中,嚴格控制能源消耗,建材盡量就地取材,充分減少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的能耗,讓建筑的總能耗降到最低。(3)節約水資源。使用節水器具、倡導日常生活節水,在規劃設計中體現節水:建立兩套給水系統,一套是飲用水系統,另一套是非飲用水系統,實現水低質低用、高質高用。雨季時存積雨水,供園區澆灌用。通過保護自然系統來恢復土壤和地下水的滲透、凈化和儲存功能。減少硬質鋪裝路面,盡量使用滲透性良好的鋪裝材料,如多孔瀝青、多孔混凝土等。日常廢水經處理用于沖廁;采用生活污水處理后回用的方式,生活污水經過中水站處理,用于社區內的清潔、綠化、洗車等,從而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4)充分利用再生能源。研制采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收集、儲存裝置和熱接收裝置,太陽能、風能是綠色能源,充分利用這些能源也是綠色環保的內容。4.綠化設計生態社區綠化的首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熱壓硫化鋅(ZNS)晶體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飼用原料作物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特種氯乙烯共聚物合作協議書
- 農村畜牧養殖防疫協議書
- 2025年金昌危運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
- 中介手房屋買賣協議
-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聘用工作證明(6篇)
- 2025年管理心理學關鍵知識及試題及答案定位
- 月薪與獎金補貼完整收入證明(7篇)
- 股東權益保障出資證明材料(8篇)
- 人工流產患者術后護理
- 電子生產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 2025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
- 第9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課件 花城版音樂四年級下冊
- (完整版)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公告(2017年第104號)新版本醫療器械分類目錄2018版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2024 版)
- 康復醫學科治療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
- 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異物防控管理
- 2025年河長制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00題)
- 精神科幻覺護理常規
- 澠池項目部砂石骨料生產線安全操作規程(修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