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其它相關論文-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doc_第1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doc_第2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doc_第3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doc_第4頁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摘要: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農民工社會保障領域存在十大矛盾,要求政府進一步強化自身職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以及城鄉統籌的發展思路解決這些矛看,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關鍵詞:農民工,社會保障,矛盾,建議一、引言農民工是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涌現出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結構變革的巨大力量。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解決好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是我國社會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現行不公平的制度安排及多種因素的影響,面向農民工群體的社會保障建設仍顯得蒼白,大多數農民工仍享受不到基本的社會保障。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受損已影響到我國社會公平、安全穩定以及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二、農民工社會保障領域的十大矛盾1.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要性與受重視不夠之間的矛盾。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是一個需要政府、企業、勞動者自身及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構建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是體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加快城市化進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城鄉統籌發展政策的應有之義,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受到的重視還不夠。政府部門或以農民工擁有土地為由不必將其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或認為當前財力有限還未到將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時候。企業則追求經濟收益最大化而設法逃避社會保險責任。農民工一部分只考慮到眼前經濟收入而忽視長遠的社會保險收益和未來的生活保障;一部分對政府的社會保障政策缺乏信心。調查顯示,只有21%的農民工相信政府會建立較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39.3%比較相信,15.3%不相信,24.4%說不清楚;還有一部分農民工對社會保險不甚了解,9.8%的農民工不知道什么是養老保險,33%的農民工不知道什么是失業保險。因此,對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視不夠導致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推進遲緩,企業則從計劃經濟時代對職工社會保障大包大攬的一個極端走向市場經濟時代將職工社會保障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的另一個極端,農民工自身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2.農民工在法理上的平等保障權與法制保障不足之間的矛盾。社會保障是社會(國家)通過立法,采取強制手段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會消費基金,對基本生活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給予物質上的幫助,以保證勞動力再生產和社會安定的一系列的有組織的措施、制度和事業的總稱。我國憲法第45條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資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有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因此,社會保障具有強制性,體現的是一種國家人權思想,同時作為公共產品,它又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社會保障應面向全體公民,而不應成為少數人的專利。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基本構建起了針對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而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還缺乏法制保障。(1)部分社會保障立法在適用主體的規定上未明確將農民工涵蓋在內。如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但對農民工是否適用該決定未作說明,導致實踐中將農民工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2)對農民工與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實行差別立法。如上海將社會保障主體分為本市城鎮職工、外來從業人員和失地農民三類,不同主體適用不同的法律規范,對農民工適用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這從制度上排斥農民工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權。3.農民工社會保障訴求強烈與覆蓋率低之間的矛盾。調查中問及“你目前最關心的政策是什么?”時,選擇社會保險的占59.9%。問及“如果政府、單位和個人三方共同承擔保險費用,您是否愿意參加社會保險?”,非常愿意的占34.7%,比較愿意的占50.4%,二者合計達85.1%。表明大部分農民工渴望享有社會保障待遇。與強烈的訴求相比,農民工社會保障的覆蓋率卻很低。(1)社會保險參保率低。調查顯示:26.1%的農民工遭遇過工傷事故,其中只有13.2%的農民工得到了雇主的全額醫療等費用補償,得到一部分的占61.8%,沒有得到的為25.O%。農民工養老和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分別只有10.9%、18.1%。(2)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缺乏。如在住房方面,我國自1999年實施的城鎮廉租房制度絕大多數地區只針對城鎮中低收人家庭,很少將農民工涵蓋在內。由于戶籍障礙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農民工購買經濟適用房困難重重。調查顯示,54.4%的農民工租房居住,36.1%由雇主或單位提供住房,2.4%住在親戚家,只有4.9%的農民工自己買房。其中租房居住的農民工大多聚居在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居住條件差,由雇主或單位提供的住房大多擁擠不堪,建筑行業農民工則大多居住在簡易工棚里,居住條件惡劣。社會救助方面,65.8%的農民工在城市有過失業的經歷,49.1%的農民工在城市遭遇過生活陷入困境無法生存的情況,其中得到政府救助的僅占3.4%。4.社會保障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的矛盾。現有的保障項目大都集中在社會保險項目特別是繳費項目上,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財政支出性項目普遍不足。社會保險關系是建立在穩定的勞動關系基礎上,需要參保者持續繳費,而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項目是政府的轉移支付項目,不需要受助對象的繳費,很適合農民工中無雇傭關系的非正規就業群體?,F行社會保障政策更注重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項目,養老保險的給付資格是建立在長期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基礎之上的,這只適合于農民工中的雇傭勞動者,而連續繳納養老保險金對于無雇傭關系的個體勞動和自營職業的農民工群體來說則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導致多數處于非正規就業的農民工無法獲得保障。因此,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在繳費性社會保險項目和非繳費性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項目之間的供給結構性失衡,直接導致多數處于非正規就業的農民工無法獲得社會保障。5.農民工流動性強與社會保障制度靈活性弱之間的矛盾。農民工就業的最大特點是高流動性,這要求社會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其相適應。我國社會保險目前還處于省級統籌,絕大多數省份社會養老保險并沒有實現基金全省范圍的統收統支,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進度亦不一致,發展極不平衡。同時由于沒有相關政策進行銜接,社會保險關系難以在異地之間轉移接續,這種低層次的統籌與農民工高流動性極不相適。當農民工在地區之間、省內不同城市之間流動或返鄉時,多數人會選擇退保,導致參保中斷。2008年2月23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報道了廣東農民工春節期間每日上千人排隊退保,而辦理轉移保險關系的則寥寥無幾。這種缺乏靈活性的制度設計嚴重損害了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益,使農民工社會保險成為“紙上畫餅”。6.農民工收入水平偏低與社會保險繳費率偏高之間的矛盾。農民工收入來源十分單一,調查顯示,90.7%的農民工以打工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但農民工大多就業于次屬勞動力市場,就業形式大多屬于非正規就業或靈活就業,工資低,收入來源不穩定,利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