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聲唱法一點通.doc_第1頁
淺談美聲唱法一點通.doc_第2頁
淺談美聲唱法一點通.doc_第3頁
淺談美聲唱法一點通.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美聲唱法一點通有一個響亮的歌喉,并且能夠唱出悅耳、優美的歌曲。但如何充分發揮聲音的潛質,使你能達到最大限度的音域、音量;如何能達到風格作品的技術要求;如何能使你的音色優美、柔韌、結實,并能保護你的歌喉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在我國的音樂界里的演唱方法,它主要分: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三種,在這里,著重來談一下美聲唱法。一、 美聲唱法的起源“美聲唱法”的全稱叫“美好的唱法(即貝康托),這種唱法避免了人們喊唱式的粗糙的喉音和擠長的白聲,使聲音具有呼吸的支持而達到結實、明亮、自然豐韻、吐字清晰流暢的效果。美聲唱法起源于十五世紀的歐洲,在十七、十八世紀取得了輝煌的發展,并已被目前所有文化發達的國家接受和承認,成為舉世公認的正確發聲方法。在我國,活躍在聲樂界的歌唱家們如李雙江、吳雁澤、馬玉濤、蔣大為、閻維文等,他們都是經過正統的“美聲”基礎訓練出來的(如對呼吸的控制、對音量、音色的調整方法,都是美聲唱法),他們的演唱給人們留下了十分完美的音樂形象。二、 美聲練習中的呼吸及發聲1、 問:針對我們本會剛組建的合唱隊應先練什么?答:應先練呼吸。歌唱藝術由四部分組成:氣、聲、字、腔,所以先練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基礎,有的歌唱大師說:“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這話很對,但不要以為氣吸得越多越好:吸氣要適中,該多就多,該少就少。最好不要用過量的氣息演唱很長的句子。因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訓練,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等抽象的概念很難理解,要讓他們具體地感覺到:吸氣分兩種緩吸:吸氣象聞“花”,這個比喻設得很好,就是要口鼻同時吸氣。深吸或急吸:劇烈運動的吸氣。發聲口訣(吸氣):從容吸氣兩肋開,挺胸垂肘肩莫抬,胸圍腰背八分開,不覺吸氣氣自來。呼氣分兩種緩呼:呼氣象是血壓水銀柱慢慢下降。例如:喊河對岸的人。 急呼:吹灰(口呈O型,橫膈膜有力的上下移動)。(錯誤:急吐氣象秤砣掉下來)2、 美聲唱法中咬字是很講究的:意大利人講,只有講得好,才能唱得好。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字正腔圓”,也就是說只有字咬清楚了,唱腔才能圓滑、豐滿呢!(學、說好普通話很關鍵,因美聲講究歸韻。例如國guo我wo,歸韻“o”;度du苦ku, 歸韻“u”;行xing醒xing鳴ming,歸韻“ing”)3、 美聲的發音方法:掌握美聲發音方法的質量如何,對于演唱好歌曲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演唱的時候要“以情帶聲、無聲便無情”,所以我們要求唱時要“聲情并茂”為最佳。開始最好用“S”練吐氣,分勻吐、急吐、停頓等。這個練習可以讓大家找到保持氣息的感覺。而且如果看一個人氣不穩,就會出現“絲絲”的聲音,便于糾正。但呼吸時提肩、擴胸是不好的,也是不對的。有一句很古的說法:“誰懂得呼吸的奧秘,誰就懂得歌唱”。這就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世界著名的歌唱家意大利的帕瓦羅蒂的唱法正是建立在這條古老原則的基礎上,他說:“掌握不好呼吸,就沒法唱出好聽的聲音,甚至會毀壞嗓子”。他的概括基本如下:(參閱:圖1)吸氣 呼氣(注:虛線表示橫膈膜移動后的位置 )(圖1) (圖2)1、 氣息支點要在橫膈膜。吸氣時橫膈膜的肌肉象一條帶子,從前至后圍成一圈,非常有勁的擴張,象便秘的人蹲桶一樣的感覺;也象武士在發動時的積極狀態,小腹往外支出,吸足氣息,胸腔要全面擴張,喉下的胸口有一個明顯的支點。發聲呼氣時,橫膈膜往外強有力擴張,里面有一股反作用力形成一條“聲柱”往上升起。“聲柱”通過胸腔產生共鳴,再經過喉頭聲帶:連接在面部的共鳴盒子(即帕瓦羅蒂在演唱中的共鳴腔)在發聲過程中小腹自然、緩慢地托起收回。2、 他在講氣息的運動感時,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說:“歌聲要感覺從面部的共鳴 盒(共鳴部位)往上往前走動,就象飛機在跑道上起飛,一個音比一個音更往上往前走,唱完一句后,再從頭開始。他還再三強調說,氣息、聲音的這種運動感源在于橫膈膜。若橫膈膜處的肌肉運動不正確,就談不上這種感覺(如圖2)。3、 他多次提醒我們說:呼吸時,如果橫膈膜運動不正確,喉嚨就會緊張,聲帶就無法正常工作,所以唱歌時喉嚨一定要放松,否則聲音就不好聽。他說的喉嚨放松指的是不能讓多余的肌肉力量參與,只有在正確積極的肌肉運動前提下,才能使喉嚨得到正真的放松。4、 帕瓦羅蒂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也就是說:在肺周圍的吸氣肌肉群要參與運動,吸氣時,胸要向外(兩側或四圍)擴張,特別是下部肌肉的擴張,靠橫膈膜腹部的下降,來拉開肺部的空間。訓練歌唱呼吸必須遵循一條原則:一切肌肉活動都要建立在彈性的基礎上,細心體會循序漸進的原則。人的聲音千差萬別,有的圓潤、華麗,有的干癟,除聲帶以外,其他結構都一樣。三、 怎樣練聲:剛開始時一切都要中等,力度、音高、氣息等不強不弱、不高不低自然地開始,應當以中音區為主。首先應該多練這段聲區,打好基礎,在逐漸、逐步地向相鄰的高音、低音區發展。如果一開始就盲目地發高音,易使發音器官損傷、發生病變,還會使中音區、低音區飄浮,失去光彩。擠壓嗓子唱低音,會使喉頭肌肉緊縮,口腔僵硬,導致嚴重的喉音,使聲音失去彈性。1、 在練唱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最易發出的母音或子音來多練,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一般女聲發閉口音“咪、吁、依”較方便,男音發開口音“啊、呀”最容易。發聲應由哼鳴到母音“嗎、鳴、依”進行訓練,唱“嗎”這個音張開口時,有個標準,下牙別看到,就是對的。正確的母音唱法是非常重要的,“呵、依、唉、歐、烏”要隨字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來,訓練舌頭的靈活性;路,訓練吐字的清晰;木,訓練嘴唇的靈敏度)。2、用后腦的力量抬頭,用抬頭的方法張口,頸部略前傾,但抬頭時下巴隨著走,一般口腔上下垂直。用打哈欠的感覺提高口腔內的軟腭,打開喉嚨,使口腔里的容積擴大,再加流暢的氣息直達頭腔,聲音就能明亮、集中、傳得遠。要善于捕捉正確的發音方法,唱時口被臉部的笑肌擰成倒三角形“”。越發高音,下巴越放松,最后上唇下唇下頜一個比一個后退,在一條斜線上。(備注: 咽喉提示法驚喜狀態立咽壁,半打哈欠抬小舌)3、舌在口腔要平放,唱時應訓練舌部形成縱溝。(深淺因人而異) (參閱:圖3)4、當用中國京劇中的蛤蟆氣呼吸,一秒鐘兩次,直至不能維持下去為止,一口氣連續呼吸三分鐘為合格(高層次)。唱的時候聲音要在意念中打至后腦的亮點,緊挨上齒流出。(參閱:圖3)錯誤:1、下巴緊張沖氣猛,喉嚨緊張卡緊,聲音尖銳、刺耳(白聲);2、下巴也緊張,呼氣很猛聲音大但空洞無“心”。四、 氣的運用氣息對于演唱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唱時要看音的高低,唱高音的時候,氣息要吸得深一點、多一點,但不應太深,若太深就失去了橫膈膜的支點,唱出的聲音就漂浮不定。唱低音的時候,氣息要吸得淺一些,但又不應太淺,太淺就失去了“聲柱”(也叫氣柱)的支持(反作用力),所以應看演唱歌曲音的高低來選擇自己吸氣的多少,應在練習中摸索。(注:高音,頭腔共鳴;中音,口腔共鳴;低音,胸腔共鳴)氣巧則聲優,這是眾多歌唱家公認的,總結有如下幾點:1、 巧吸氣氣息吸及的位置要巧:腰腹部的肌肉動一點,對于聲音的影響都很大,所以每個人應有自己的選擇,不能千篇一律。(如:贊美詩短歌1首)2、 巧反彈腰腹肌肉(膈肌)的反彈的力量要巧。(如:贊美詩33首、43首)3、 巧激起句首音(字母音)的激起要巧;“巧激起”則是通過起音的一剎那,對氣息的巧妙運用,以求得“開口美”的效果。(如贊美詩131首、235首)4、 巧敲擊氣息敲擊的部位要巧:聲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從物理角度看它是切實地存在著運動的方向的,科學的方法要求變成聲音的音束順著喉壁,鼻咽送到軟腭上方的竇體之中,形成以眉心為中心的凝點,這就是聲音從體內向外傳送的正確位置(部位)。美聲稱其為“面罩”,民族叫“鼻梁門板”。只有巧打在這個部位上,才能使聲音上通頭腔,下通胸腔,上下貫通。(如贊美詩245首)5、 巧控制呼出氣流量的控制要巧。人的呼吸是等量的氣息出入,但唱歌時則不同:在演唱時,當氣息吸及到正確部位之后,在呼出的氣流量上與樂句的長、短、強、弱等相適應。好的聲音只有在氣息的壓力切實作用于聲帶時,才能產生。對于歌唱者來說:“首先要根據歌曲諸方面的要求,掌握氣息的精確流量,并讓其均勻地咬著(唰著)聲帶走,這種感覺決定于歌者自己體會。(如:贊美詩短歌9首)6、 巧換氣歌唱換氣規律有序地掌握。從獲得優質聲音需要來講,“巧換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而恰當的換氣又是根據節奏、句法、旋律等來確定的。總的來講,要換的自然從容、要換得使人不知不覺,基本處于無意識狀態。聽起來絕不是為換而換,而好似字音的吞吐,在這一吞一吐、一送一咬之間完成了換氣的任務。(如:贊美詩156首)“巧換氣”要有規律,但不能硬性規定,要根據各人的聲音和感情需要,不能千篇一律、絕對化。切忌為了顯示聲音的輝煌,而破壞了句子和詞意的亂換氣。總之,要唱好一首歌,它需要進行吐字、共鳴、情感等諸多方面的協調配合和整體訓練。感覺只能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能解決本質問題。弟兄姊妹們,歌唱之前不能吃得過飽,若吃得過飽,氣就運不到恰當位置(橫膈膜),故當切實的牢記,要“飽吹餓唱”。五、 嗓子的保護嗓子對于歌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但學會保護自己的嗓子。我個人理解,總結幾點如下:1、 當選擇適合自己嗓子的歌曲。2、 感冒或患病的時候不宜歌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