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_第1頁
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_第2頁
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_第3頁
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_第4頁
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0-2024歷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學高一下期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帶解析)第1卷一.參考題庫(共25題)1.稱為“茶神”的唐朝人陸羽在《茶經》中說:“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據此可知①唐朝形成青、白兩大制瓷系統

②作者相對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為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④唐朝時期白瓷產量不如青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羅斯福曾打比喻說:“1933年夏天,有位頭戴絲綢帽子的老紳士在防波堤邊上失足落水,不會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進水里,把他救上來,但絲綢帽子被浪沖走了。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謝,夸獎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紳士卻因丟了帽子而斥責他的朋友。”這段話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資產階級強烈反對B.美國30年代的大危機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資本主義制度D.新政損害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3.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圖一

牛耕圖

圖二

清代北京前門商業區材料二

杭州人張瀚的祖先,(明)成化末年有織機一張,從事紡織,所織布精良,“每一下機,人爭鬻之”,因此獲利甚多。后來織機發展至二十余張,“家為大饒”,成為雇傭“機工”的“機戶”了。材料三

機器繅絲創于簡村堡陳啟沅,名日“絲偈”,以其用機器也;又名“鬼緶”(緶即線),以其交洋人也。絲比用手緶更細滑光潔,售價亦三分之一。每間絲偈大者女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絲三兩、四兩不等。肇于光緒壬申之歲(即1872年),期年而獲重利,三四年間,南、順(即廣東南海、順德)。兩邑相起繼者多至百數十家。……計每絲偈以五百位為率,每年發出女工銀約二萬六七千員(即圓),遠近胥(即都)蒙其利。

——孫毓棠《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下冊材料四

祝大椿辦上海公益紗廠,“其初純系華人資本,后為營業起見,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廣銷路,讓一部分股份給英人,改為中英合辦”。榮宗敬和榮德生號稱“面粉大王”。榮家的保興面粉廠是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等人的直接支持下開辦起來的。卻遭到當地保守勢力的阻擾,說工廠的興建破壞了“風水”,將官司打到縣衙。知縣感到左右為難,只得向上稟告。劉坤一駁斥說:“士為四民之首,立論猶當持平。煙囪既隔城垣(該廠建在無錫西門外),何謂風水有礙?”反復再三,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請回答:(1)圖一和圖二反映的經濟活動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明成化年間出現的新的經濟現象和其本質特征。(2分)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顯進步之處?(2分)(3)材料四主要反映了哪些歷史現象?(3分)(4)據你所學知識,描繪一幅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展到消亡的示意圖。(3分)4.《國語·論語》中說:“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該材料說明西周時期A.手工業開始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B.私營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C.家庭手工業是主要經營形式D.手工業被官府壟斷5.“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

)A.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征B.亞洲、非洲、美洲的黃金儲量豐富C.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對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D.歐洲人聚斂財富的強烈要求6.從經濟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實能夠說明這一論點的是A.租佃制經營方式已推廣到全國各地B.世界白銀一半流入中國,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銀C.制瓷礦冶等手工業技術有較大進步D.蘇州絲織業“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7.周杰倫《青花瓷》“……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歌詞中青花瓷燒制工藝出現的時間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1931年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把上街購物的家庭主婦稱作愛國者。他說:“現在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勒緊褲帶過日子,而是一種發展擴張、積極活躍的精神狀態,要多干一些實事,多買一些東西,多制造一些商品。”從經濟學上看,凱恩斯的“消費愛國論”A.沒有看到“過剩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必然結果B.表明消費是生產的動力C.沒有看到消費歸根結底取決于生產的品種D.提倡超前消費,反對勤儉節約9.1956年,中國隊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期間,某資本家擔任某廠的副廠長,一時間,工人議論紛紛。以下四種意見,唯一正確的是A.他是資本家,怎么可以擔任我們的副廠長B.資本家是要剝削的,我們一起把他拉下馬C.工人階級當家作主,他說的話我們不聽D.他懂業務,他說的對,我們還是要聽的10.閱讀下列材料:13分從生活中尋找“歷史”是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據下列材料,感受“生活中的工業文明”。材料一:材料二:圖五: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步驟一:走進歷史,感受歷史發展的巨大變化(1)圖一、圖二的使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什么時代?產生了哪些后果?要求從三個方面回答:生產力、社會關系、對世界市場的影響方面。4分步驟二:回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業文明”

.科技改善生活。我們今天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工業文明的好處(2)圖三、圖四反映了人類哪一次工業革命的情況?這一時期新興產業有哪些?(至少2個)圖四的發明是由哪一發明直接引發的?4分(3)圖五反映了從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間,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的比例發生了什么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步驟三:學會反思,感悟社會生活的真諦(4)從工業革命以來的社會變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示?(2分)11.茅盾在小說《春蠶》中寫道:“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來。”這段材料從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經濟對小農經濟的沖擊B.農民階級的愚昧落后C.自然經濟已經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2.《呂氏春秋》:“今以眾地者,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與這一歷史現象關聯最為緊密的圖片是13.在某一歷史人物的訃告中是這樣評價他的發明:“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有助并報償后代的勞動。”這位人物是A.牛頓B.瓦特C.法拉第D.愛因斯坦14.從圖中信息看,新中國建立后,旨在變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15.著名史學家陳旭麓在《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出“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的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若從洋務派所創辦的近代企業的角度來分析,這里“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的本質含義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B.有利于西學的傳播C.瓦解了自然經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16.舊中國北方地區流行這樣的俗語“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從本質上反映了A.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重要地位B.農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特征D.商品經濟極端落后17.電視劇《當家的女人》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村長帶人搜查各家各戶私養的羊、兔,“割資本主義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說:“都說是上邊政策已經放寬了,你們怎么還這樣做呢?”該情節反映的歷史時期大致處于A.20世紀50年代初B.農業合作化時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紀70年代末18.按因果關系排列下列各項,正確的順序是①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②第二次工業革命③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

④帝國主義形成⑤壟斷組織產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畢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②⑤③⑥④D.②①③⑤⑥④19.下表是依據龔關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中的有關數據編制的。該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年均增長率

收入農村(家庭收入)17.6%城鎮(職工貨幣工資)8.0%消費水平農村8.9%城鎮4.5%A.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已建立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還沒有啟動

D.城鎮居民消費水平低于農村20.某報以“新陳代謝”為題刊文:“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文中所說的這些現象應當發生于A.1898~1900B.1901~1911C.1912~1927D.1928~193721.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沖擊著全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救市措施。20世紀30年代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此做的有益探索是A.圖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淵B.圖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股票的衛士C.圖三:失業保險卡,生活有保障D.圖四:挖溝渠,以工代賑22.19世紀上半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進科技(

)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B.沖擊了原有的社會關系C.改變了傳統的社會性質D.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23.1964年,周恩來與美國作家斯諾交談時說:“過去十五年中有些事情我們是做對了,但我們也做了一些錯事。……只有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才能改正它們。”針對50年代末經濟建設中的“缺點和錯誤”,黨和政府的糾正措施是A.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B.提出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C.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D.正確分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4.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資興建的上海吳淞鐵路通車運營。8月3日,因火車壓死了人,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贖回該鐵路后拆除。根據這段材料及所學知識,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由英商在華投資興建鐵路可知,當時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資本輸出B.由吳淞鐵路興建的時間可知,當時該機車的動力系統主要應用的是瓦特的發明C.由在華投資鐵路的是外商可知,當時中國尚未產生民族資產階級D.由火車壓死人而被拆除可知,當時政府排斥鐵路的主因是火車技術有重大缺陷25.20世紀初,中國某商店貼出如右圖所示的標語,此時

①掀起抵制日貨,提倡使用國貨運動②重工業得到迅速發展③日本企圖獨霸中國④愛國精神是民族資本主義賴以發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第1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依據唐朝時期制瓷業發展的狀況可知①項正確。材料整個內容闡述了作者通過三個理由分析了邢不如越的原因,所以第②項正確。唐朝時期主要的瓷種類是白瓷,所以第④不正確,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業的發展·唐朝的制瓷業發展2.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材料內容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中的某些措施損害了某些資本家的利益而遭到他們的反對,但是羅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A項內容與材料中的“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謝,夸獎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不符合。B項為錯誤項,與史實不符合。D項也是錯誤項,與史實不符合,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3.參考答案:(1)商業經濟的繁華建立在農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2分)(2)資本主義萌芽;雇傭剝削。(2分)采用機器生產,出現新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2分(3)發展艱難,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尋求本國官府的庇護。(3分)(4)作圖要求:示意圖上必須體現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高潮、消亡。試題分析:(1)第一問,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都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反映,圖一是農耕圖,圖二是清朝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是重農抑商的,所以繁榮的商業發展是在農業高度發達的基礎上的,農業是商業與手工業的基礎,所以二者關系很容易找到。(2)第二問,有關于依據材料二指出明成化年間出現的新的經濟現象和其本質特征的問題,明成化年間出現的新現象應該是資本主義萌芽,材料中的“成為雇傭‘機工’的‘機戶’了”表明了這種現象的出現。這種現象的本質上特征是雇傭關系。有關于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顯進步之處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材料三內容反映的現象是什么,然后再與材料二內容進行對比。(3)第三問,材料四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在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相關現象。材料中的“祝大椿辦上海公益紗廠,......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廣銷路,讓一部分股份給英人,改為中英合辦”表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為了避免封建主義的壓制而借助西方殖民力的現象。材料中的“...卻遭到當地保守勢力的阻擾,說工廠的興建破壞了“風水”,將官司打到縣衙...”表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到了封建保守勢力的干擾。(4)第四問,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十分的艱難,它產生于19世紀七十年代初,初步發展于甲午戰爭后,一戰期間得到快速發展,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得到第二次的快速發展,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本國封建主義、外國資本主義、本國的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依據這些重要的時間結點來作圖即可。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4.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周朝時期政府實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即是手工業者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都為官府服務,官府統一管理,并發給一定的酬勞,故答案選擇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的發展·周代手工業的發展5.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A項是現象,不是本質問題,所以排除A項。B項內容與材料不符合,所以排除B項。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實質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不是為了聚斂財富,所以排除D項,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的原因6.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解決本題首先需要正確理解材料中的“近代的前夜”的真正含義,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即是中國當時出現了與世界發展潮流的現象,即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A項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B項只是對外貿易的表現,C項只是手工業發展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問題,這兩項都不涉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故答案選擇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7.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唐朝制瓷業的主要作品是青瓷與白瓷,不是青花瓷,所以排除A項。宋朝的代表瓷器也是白瓷,明朝出現的瓷器是五彩瓷,青花瓷出現在元朝,是中國進入彩瓷時代的標志,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制瓷業的發展8.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A項為無關項,材料內容并未反映出這方面的內容。C項是錯誤項,所以排除C項。D項材料內容理解錯誤,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的影響9.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在三大改造的過程中及改造完成后,原來的資本家都成為了普通的勞動者,所以AB兩項錯誤。C項也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故答案選擇D項。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三大改造10.參考答案:(1)蒸汽時代。生產力: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各國逐漸朝工業化方向發展,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社會關系: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近代兩大對立階級形成,英國資本主義方式最終確立。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并日益成熟。4分(2)第二次工業革命

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工技術和化學工業、飛機制造業。內燃機的發明。4分(3)農業人口減少,工業人口增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工業化迅猛發展。3分(4)對科技認識、對創新認識、對教育認識等(其他角度只要與工業革命有關的都正確。)2分(1)第一問,有關于圖1、圖2中所反映的工具的使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什么時代問題,可依據材料中前兩幅來分析,第一幅圖是瓦特與萬能蒸汽機,圖二是火車機車,所以可以判斷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動力是蒸汽動力。有關于產生了哪些后果的問題,即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有哪些的問題,需要從生產力、社會關系、對世界市場的影響回答。(2)第二問,有關于圖3、圖4反映了人類哪一次工業革命的情況的問題,需要依據材料中的后兩幅圖片的內容分析,第三幅圖片是電燈,第四幅圖是汽車,這兩者都是第二工業革命的產物。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重工業為主,所以新興的部門都是重工業企業。(3)第三問,有關圖五反映了從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間,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的比例發生了什么變化的問題,需要對比材料中的數據然后分析歸納解決。有關于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問題需要結合前兩問的答案來分析歸納整理。(4)第四問,解決此問題,首先要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客觀而公正的認識,要正確的評價第一次工業革命,然后從評價中得出啟示。這個啟示應該是兩個方面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消極的主要體現在第一工業革命對人類環境的破壞。積極的啟示主要從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及世界整體聯系增強的影響等方面分析。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兩次工業革命11.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從“洋鬼子騙錢”、“河里有了火輪船”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發生在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之后。“老通寶田里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反映了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列強操縱中國的絲、茶市場,大量收購中國的農副產品,通過壓低農產品等原料價格剝削中國人民。這段材料從根本上反映了鴉片戰爭后商品經濟對小農經濟的沖擊。故選A。考點: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點評: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侵入導致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附庸;同時也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勞動力、市場)。12.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材料中內容反映的是由于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使得當時的耕種者開墾大量的“私田”,從而致使公田荒廢的現象,所以答案選擇B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的崩潰13.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解決的突破口是材料中的“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句話表明這個歷史人物他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社會生產的動力,所以答案選擇B項。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萬能蒸汽機14.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人民公社運動并沒有涉及到生產資料形式的變化,所以排除A項。B項的錯誤與A項相同。D項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時生產資料形式也沒有改變,仍然是公有制,所以排除D項。C項是土地改革過程中個體農民加入合作社,把個體的小農經濟改造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三大改造15.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影響的相關內容,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專制統治,但它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力卻在客觀上瓦解了其要維護的封建專制制度,這個作用符合材料中的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的本質含義,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16.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A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材料并未涉及到這個內容。B項不僅與材料內容無關,也與中國古代社會的史實不符合,所以排除B項。D項也是無關項,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農經濟的特征17.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割資本主義尾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現象,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這種現象逐漸消失,所以材料內容反映應該是這個時期的現象,故答案選擇D項。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18.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①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所以第①項在第②項前,故排除D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壟斷組織產生,然后在壟斷資產階級的主導下一些國家的壟斷階級建立了帝國主義政權,并且在同時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殖民擴張,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19.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