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6題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民族反抗(解析版)_第1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6題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民族反抗(解析版)_第2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6題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民族反抗(解析版)_第3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6題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民族反抗(解析版)_第4頁
備戰高一高二高三高考歷史臨考題號押題-押第6題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民族反抗(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押第6題(遼寧、黑龍江、吉林適用)晚清時期: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考點分布考情統計命題規律2024考題預測洋務運動2023·遼寧卷61.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時空觀念、唯物史觀2.情境設計:多利用第一手史料如時人文章、看法、公文創設學習情境、社會情境,同時利用新材料作為時代背景進行考查。3.命題特點: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1.預測考向:太平天國運動功績及其局限2.特別留意:洋務運動與近代化的關系3.重點關注:早期維新派的主張戊戌變法2022·遼寧卷61.(2023·遼寧·高考真題)1842年,清廷擬照英軍兵船式樣造新船,“并以船炮圖說,飭江蘇、福建、浙江三省督撫詳勘”。浙江巡撫認為現有舊船“雖不能爭勝于外洋,尚可牽制于內港”,“與其務高大之名”,不若造“適用之船”,其他督撫亦有相似意見。道光皇帝遂決定“暫緩辦理”。這反映出(

)A.因循守舊思想阻礙革新 B.中央與地方矛盾尖銳C.中體西用思想影響廣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廷擬照英軍兵船式樣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撫認為現有日船“雖不能爭勝于外洋,尚可牽制于內港”,“與其務高大之名”,不若造“適用之船”,其他督撫亦有相似意見,道光皇帝遂決定“暫緩辦理”,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礙革新,A項正確;材料末體現中央與地方矛盾尖稅,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因循守舊思想阻礙革新,未體現中體西用思想影響廣泛,排除C項;材料反與行政效率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2.(2022·遼寧·高考真題)戊戌變法期間,德國獲悉《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習12人、德文教習1人的計劃后,德國公使照會總理衙門,稱這將會“損害中國的獨立并使個別國家施加占優勢的和不合理的影響”,要求增加德文教習名額。這一要求的實質是為了(

)A.緩和德英關系 B.推廣德語教育C.維護中國權益 D.爭取在華利益【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京師大學堂的英文教習和德文教習數量涉及英國和德國在中國力量體現、文化影響和軟實力滲透問題,德國認為德文教習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為了加大德國在中國的影響力,為其在華利益服務,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華的爭奪,排除A項;推廣德語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實質目的,排除B項;從列強對華政策實質來說,在C、D之間比較不可能選C項,排除C項。故選D項。精準解密1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1)列強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現舉例軍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強主要發動五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即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條約》:英國割占香港島;《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馬關條約》:日本割占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等獲取特權《南京條約》附件的“領事裁判權”的規定;《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辛丑條約》規定的駐兵權等以華制華從瓜分中國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凱等經濟侵略開埠通商《南京條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天津條約》:南京、漢口等十處;《北京條約》:天津;《馬關條約》: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處獲取特權《南京條約》:中英兩國議定關稅;《天津條約》: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列強攫取海關權、筑路權等戰爭賠款《南京條約》: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北京條約》賠款英法各800萬兩白銀;《馬關條約》賠款白銀2億兩;《辛丑條約》賠款白銀4.5億兩鎮壓革命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破壞辛亥革命思想滲透利用傳教士的傳教特權,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日本全面侵華時推行奴化教育精準解密2近代前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派別背景階級屬性主張結果影響抵抗派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驚醒地主階級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未實踐啟迪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太平天國鴉片戰爭后,人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農民階級有田同耕,平均分配;以法治國;平等外交等過于理想,與現實環境不符,未能實現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其主張影響后世洋務派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地主階級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民用企業和新式學堂,甲午戰爭的失敗標志著其破產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經濟侵略,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維新派甲午戰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資產階級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改革教育制度1898年,戊戌變法,但遭到頑固勢力阻撓,失敗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革命派變法改良運動失敗,民族危機加深資產階級暴力革命,實行民主共和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主共和觀念深入民心精準解密3歷史理解——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經濟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興辦的民用企業,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國經濟近代化邁出了第一步政治上促進中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變化,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來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了近代海軍,開始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教育上洋務運動設立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1.(2024·遼寧沈陽·二模)1841年,在沙角、大角之戰中,清軍共戰死277人,另傷重而死5人,受傷462人;英軍受傷38人,無死亡。欽差大臣琦善在奏報傷亡情況時,不得不逢迎帝意,宜稱清軍官兵奮不顧身“接仗四時之久”“共計剿殺夷逆漢奸六百余名”。這反映了晚清(

)A.軍事實力增強 B.專制體制的弊端C.政治腐敗嚴重 D.戰略戰術的失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在鴉片戰爭中,清軍損失嚴重,但清朝的欽差大臣為了逢迎帝意,卻謊報軍情,這反映了清朝政治的嚴重腐敗,C項正確;鴉片戰爭的實際情況是清軍受到重創,軍事實力較弱,排除A項;專制體制指的是皇帝大權獨攬,材料反映的是政治腐敗,與皇帝大權獨攬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清軍戰敗的原因,不能反映戰略戰術的失當,排除D項。故選C項。2.(2024·遼寧撫順·三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清政府一面要求東南督撫遵守對列強宣戰的上諭,“勿再遲疑觀望,迅速籌兵籌響,力保疆土”;一面又表示對其宣戰是出于“萬不得已的苦衷”,并敦促他們“各盡其職之所當為,相機審勢”。這反映出清政府(

)A.反侵略斗爭的策略靈活 B.面臨嚴重中央集權危機C.對戰爭正義性存在疑慮 D.將外交權力下放到地方【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中國)。由材料可知,清政府一方面希望凝聚全國之力對列強作戰,另一方面又對東南地方大員的“互保”舉動無可奈何,只能加以勸導,這反映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權出現了嚴重危機,B項正確;清政府讓東南督撫“相機審勢”,實為無奈之舉,而不是采取靈活的斗爭策略,排除A項;清政府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無疑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強調“萬不得已的苦衷”正是因為清政府認為當時對列強作戰是必要且符合道義的,排除C項;將部分外交權交給地方督撫是材料反映出的表象而非實質,排除D項。故選B項。3.(2024·遼寧葫蘆島·一模)1865年清政府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最初計劃以造船為主,因鎮壓人民需要,改造槍炮,造船成果極為有限。甲午戰后因經費緊張,無力造船,船塢長期荒廢,1905年將造船部單獨劃出,招商經營。由此可知,江南制造總局(

)A.隨著洋務運動的破產而解體 B.體現了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C.為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設立 D.折射出近代化過程舉步維艱【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所學可知,以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為代表的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材料反映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發展過程曲折,體現了中國近代化舉步維艱,D項正確;甲午戰爭中國的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洋務企業,不是民族工業,排除B項;洋務企業創辦的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統治,不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官辦的封建企業,排除C項。故選D項。4.(2024·遼寧鞍山·二模)1898年清政府與德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其中規定:允許德國修筑由膠州灣經濰縣、益都(今青州)、博山、鄒平等地達濟南及由膠州灣經沂州(今臨沂)、萊蕪至濟南等兩條鐵路;山東境內開辦各項工程,需用外國人員、資金、器材時,德商有優先承辦權。該條約的簽訂(

)A.使山東事實上成為德國勢力范圍 B.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延續C.打破了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D.推動了山東民族工業的發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山東境內開辦各項工程,需用外國人員、資金、器材時,德商有優先承辦權。”可知,該條約的簽訂使德國在山東擁有優先權或獨占地位,使山東事實上成為德國的利益范圍,A項正確;該條約的簽訂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尚未爆發,排除B項;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提出的時間是1899年,排除C項;該條約的簽訂不利于山東民族工業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5.(2024·黑龍江吉林·二模)1872年,清政府規定留美幼童“肄習西學而仍兼講中學”,要定時誦讀“圣諭廣訓”和儒家經典,進行忠君尊孔的教育,要求保持中國的禮俗。這一規定(

)A.防止了留學生思想的西化 B.貫徹了洋務運動指導思想C.培養了留學生的家國情懷 D.全面否定了西方近代文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872年清政府規定留美幼童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仍然要堅持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洋務運動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作為指導思想,B項正確;盡管洋務運動對留美幼童的教育內容做了詳盡的規定,但一部分留美幼童后來接受了西方的先進文化,故此項規定沒有有效的防止留學生思想的西化的作用,排除A項;洋務運動堅持中體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并非為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排除C項;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表明洋務運動主張積極學習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這表明洋務派并未全面否定西方近代文化,排除D項。故選B項。6.(2024·遼寧·一模)張之洞是晚清重臣,在中國近代歷史變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表中實踐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實踐結論A1884年4月,任兩廣總督,積極聯合黑旗軍抗擊法國侵略。保證清政府在對法軍事斗爭中取得徹底勝利。B1893年11月,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專門培養外語和商務人才。對清朝統治起到了雙重作用。C1895年,贊助和同情康有為創辦強學會,并捐5000元以充會費。積極參與政治體制變革,突破中體西用的思想桎梏。D1900年,同劉坤一等地方總督聯絡,簽定了《東南保護約款》。促使清朝中央集權體制開始走向解體。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致力于“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一方面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另一方面也為清朝統治的自救失敗埋下伏筆,B項正確;中法簽訂《中法新約》,中國承認法國吞并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排除A項;清政府張之洞是甲午戰后“中體西用”的最具代表性的鼓吹者,他在“用”的物質層面是洋務派,在法律和制度上借用西學西法;但在“體”的層面是毫不動搖,堅守圣人之道,所以張之洞對“中體西用”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非突破中體西用的思想桎梏,排除C項;“東南互保”協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但并不能一次說明清朝中央集權體制由此走向解體,排除D項。故選B項。7.(2024·遼寧撫順·三模)下表為1849-1852年上海貿易發展情況表。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1849年-1852年上海貿易發展情況表進口出口年代船只數噸位價值(美元)年代船只數噸位價值(美元)18492498297572591849259877135818218503715308803818185034144642100506185154276341216922185153266974615533185266387602094971185270405927980747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積極應對西方國家經濟侵略C.對外貿易具有優勢 D.逐漸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1849—1852年上海的進出口貿易額快速增長,結合所學,鴉片戰爭后,列強從中國進口原料,向中國傾銷商品,中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逐漸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項正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表現是耕織分離和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據材料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變化,不能得知小農經濟開始解體,排除A項;中國是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且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當時沒有積極應對西方的經濟侵略,排除B項;材料僅提及上海一處的情況,不能斷定全國范圍內的進出口情況,不能得知中國對外貿易整體的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8.(2024·遼寧·模擬預測)1863年,李鴻章在致曾國藩的信函中寫道,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深以中國軍器遠遜外國為恥”。李鴻章的這一言論(

)A.表現出對清王朝統治的不滿 B.踐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訴求C.具有強烈“崇洋媚外”的心理 D.凸顯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傾向【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63年(中國)。根據材料“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實非中國所能及……”可知,李鴻章認識到了西方的技術先進,萌生了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念想,即凸顯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傾向,D項正確;李鴻章屬于封建官僚,極力維護清王朝統治,排除A項;材料中未提及“制夷”的主張,這只是李鴻章的言論,并未踐行,排除B項;根據材料可知,李鴻章認識到了西方國家器物的先進性,遂萌生了想要學習西方的思想傾向,但并不是具有強烈“崇洋媚外”的心理,排除C項。故選D項。9.(2024·遼寧遼陽·一模)早期維新思想家王韜曾在英國傳教士創辦的書館工作,他翻譯了大量自然科學及史地書籍,也介紹了西方政治的優點;但他也曾對友人說:“(西人教中之書)其理誕妄,其說支離,其詞鄙晦……而欲以是訓我華民……必欲務行其說而后止,行之則人心受其害矣。”王韜的言行反映了他(

)A.救亡圖存的堅定立場 B.推崇中體西用的主張C.以夷為師的復雜心態 D.針對文化專制的控訴【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王韜一方面翻譯了大量自然科學及史地書籍,介紹了西方政治的優點,但另一方面又認為西方書籍“其理誕妄,其說支離,其詞鄙晦”,存在不足之處,說明王韜學習西方文化的復雜心態,C項正確;材料主旨是王韜對西方書籍文化的看法,并未體現救亡圖存的堅定立場,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中體西用思想,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文化專制,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4·遼寧·模擬預測)針對當時采礦行業的弊病,張之洞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上書曰:“商民有未奉批不敢開礦者,有土客爭開致成斗訟者,亦有恃礦章未定私自挖運致多中外膠葛者,或洋商冒稱華商……必須有詳確定法,隨處示以范圍,方能去害興利。”據此可知,張之洞意在強調(

)A.走中體西用的發展道路 B.礦業公有符合國家利益C.抑商政策仍有經世價值 D.制定經濟法的重要意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7年(中國)。根據材料“商民有未奉批不敢開礦者”“恃礦章未定私自挖運致多中外膠葛者”等可知,張之洞認識到采礦業中的經營行為因缺乏法律章程而出現了種種亂象,因此制定采礦業法律對規范采礦經營行為具有重要價值,D項正確,排除C項;材料未強調對西學的借鑒,排除A項:張之洞強調利用法律規范采礦業,而非收歸國有,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制定采礦業法律的重要性,未涉及抑商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11.(2024·遼寧·模擬預測)20世紀初,旅京山東人士創辦的《山東雜志》發刊詞中有“山東一省,幾半淪為德人矣。及此早為補救,力為挽回。東隅失之,或可收桑榆之效。若復懨懨不振,吾東去吾種族滅,吾東去吾孔孟之道絕,吾為吾東危,非僅為吾東危也,凡有合群愛國心者······吾東幸甚,吾國幸甚。”這反映出《山東雜志》的創刊(

)A.順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需要 B.推動國人新舊思想觀念實現更新C.意在探討救國道路路徑選擇 D.試圖從傳統文化中找尋濟世良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山東一省,幾半淪為德人矣,及此顯為補救,九為換同”“凡有合群愛國心者……吾東幸甚,吾國幸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山東雜志》的創刊有利于開啟民智,有助于激發民眾的愛國救亡意識,A項正確;材料中雖然涉及“孔孟之道”,但是沒有體現出《山東雜志》推動國人新舊思想實現更新,排除B項;材料中未體現救國道路選擇問題,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不是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濟世良策,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12.(2024·遼寧·模擬預測)甲午中日戰爭前五十年間,外資在華工廠共191家,其中資本在十萬元以上的有23家,設立時資本共7631000元。甲午戰后二十年間,資本在十萬元以上的外資在華企業增加了136家,設立時資本共達103153000元。這一變化(

)A.表明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B.反映出晚清金融業近代化進程加快C.體現出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 D.緣于列強在華侵略權益的不斷擴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投資辦廠,根據片面最惠國待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也獲得這一特權,因而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在華企業迅速增加,D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列強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排除A項;材料是外資在華工廠投資的增加,并不是金融業近代化進程加快,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爭前后,中國國際地位并未得到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13.(2024·遼寧·模擬預測)王韜認為:“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也……試觀泰西各國凡其騷駁日盛,財用充足,兵力雄強者,類皆君民一心,無論政治大小,委經議院受酌。”鄭觀應指出:“欲張國勢,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設議院……君主者權偏于上,民主者權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權偏其平。“這體現出(

)A.傳統思想對國人認識西方具有兩面性 B.民本與民權思想本質上存在一致性C.知識精英已具備領先時代的思想見識 D.近代政治轉型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無論政治大小,委經議院受酌”“欲張國勢,莫要于得民心……莫要于設議院”“君民共主者權偏其平”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傳統民本思想的影響下,近代早期改良派認為唯有采納西方的議會制度才能解決“君民之隔”的狀況,他們看到了西方國家在民主政治制度上的優越性,但是他們用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來解讀和詮釋西方的民權思想和憲政制度,這使近代早期改良派對西方民主政治的認識流于片面,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這說明傳統思想對國人認識西方具有兩面性,A項正確;民本和民權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民本指的是重視人民,民權指的是主權在民,排除B項;并不能因為早期改良派對西方政治有一定認識,就說明當時整個知識精英群體具有了領先時代的思想見識,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傳統思想對國人認識西方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并未反映近代政治轉型的“群眾基礎”,排除D項。故選A項。14.(2024·黑龍江·三模)19世紀60年代,南京房產訴訟繁多,為此地方官員堪定房產產權并頒發執照,為遺失契據的房地產提供了全新的產權證明。勘定房地產權,帶有鮮明城市規劃性質,得到百姓的積極響應,時人產權意識日漸強固。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洋務運動開展的需要 B.外來人口大量增多C.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 D.太平天國戰事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60年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清政府與太平天國之間的戰爭損毀了南京城內許多房屋,官府檔案和房地契據也在戰爭中大量遺失。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清政府南京地方官員堪定房產產權并頒發執照,為遺失契據的房地產提供了全新的產權證明,D項正確;A、B兩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項;材料與西方民主思想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5.(2024·黑龍江吉林·一模)19世紀末,福州船政局建成大船塢,承接中外船舶的修理和訂造軍用、民用船舶;江南制造總局也采取局塢分家的措施,從專門建造海軍艦船轉向修造中外兵商輪船。這種改變(

)A.提高了洋務企業的活力和經濟效益 B.標志著實業救國運動興起C.打破了外國公司壟斷中國航運局面 D.導致清政府財政危機加深【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福州船政局承接中外船舶的修理和訂造軍用、民用船舶,江南制造總局也承接修造中外兵商輪船,這種情況使得洋務企業可以從市場上獲利,提高了洋務企業的活力和經濟效益,A項正確;材料中的洋務企業與實業救國運動無關,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這種改變提高了洋務企業的活力和經濟效益,未體現是否打破了外國公司壟斷中國航運局面,排除C項;這種改變提高了洋務企業的活力和經濟效益,可以緩解清政府財政危機,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二模)“清朝將歐洲使節視為朝貢使節,歐洲政府尋求平等待遇的訴求也被一再駁回。而歐洲人則認為平等貿易是一項自然權利。最終,文化的沖突爆發了戰爭,中國人為此付出了代價。”這一表述掩蓋了(

)A.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發展 B.中外制度文化的差異C.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D.英法聯軍的侵略罪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闡述的是鴉片戰爭爆發原因,將鴉片戰爭的爆發歸咎于文化的差異,這種對鴉片戰爭原因分析是錯誤的,根本原因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于是發動對中國的侵略,C項正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和材料無關,排除A項;中外文化制度差異不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排除B項;英法聯軍侵略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7.(2024·黑龍江·二模)19世紀60年代,面對西方要在中國架設電報線的請求,晚清大臣劉坤一認為:“以中國之貿遷驛傳,固無須此。”曾國藩亦強調電報是“以豪強而奪貧民之利”,將使“小民困苦無告,迫于倒懸”。經多方斡旋,最終清政府只同意在租界內架設電報線。這反映出(

)A.傳統理念影響近代中國社會轉型 B.清廷注重維護國家通訊主權C.晚清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兼存 D.與西方商戰的思想已經出現【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世紀60年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面對近代西方的科技,清朝部分重臣仍認為其乃奇技淫巧,中國傳統制度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甚至認為這些先進技術會沖擊底層百姓的生活,最終導致西方科技在中國傳播進程受到一定阻礙,這說明傳統思想影響了中國社會近代化轉型,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差異影響西方科技的在華傳播,這與維護國家通訊主權無關,排除B項;“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兼存”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材料涉及西方在中國架設電報線的問題,不是“商戰”,排除D項。故選A項。18.(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1876年,太常寺卿陳蘭彬奏稱:“招商局未開之前,洋商輪船轉運中國各口,每年七百八十七千余兩。該局既開之后,洋船少裝貨客…合計三年中國之銀少歸洋商者約一千三百余萬兩。”這反映了輪船招商局的設立(

)A.徹底扭轉了清政府的貿易逆差 B.采用了“官督商辦”的經營方式C.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國經濟侵略 D.踐行了“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876年(晚清)。據材料可知,1876年輪船招商局的輪船運輸一定程度上減少洋商輪船的盈利。結合所學可知,輪船招商局屬于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工業,因此,輪船招商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侵略,C項正確;“徹底扭轉”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反映輪船招商局對外來經濟侵略的抵制,未涉及經營方式,排除B項;“中體西用”思想是指向西方學習技術來維護封建制度,而材料反映輪船招商局對外來經濟侵略的抵制,排除D項。故選C項。19.(2024·黑龍江哈爾濱·一模)“美國政府應為美國人要求在中國的治外法權權利,這不是要中國讓與的問題,而是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就是說,像當時中國那樣一個國家是沒有資格主張一般的屬地主權原則,以保持其對國境內外人的管轄權的。”這(

)A.標志著中國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犯B.表明當時國際法排斥屬地主權原則C.體現出中國近代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D.說明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具有不平等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是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就是說,像當時中國那樣一個國家是沒有資格主張一般的屬地主權原則”和所學可知,排除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資格,治外法權是不平等條約的產物,違反了國際法所公認的主權原則,說明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具有不平等性,D項正確;據材料無法說明“開始”的說法,而且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是領事裁判權制度在中國的開端,排除A項;當時國際法認可屬地主權原則,排除B項;材料沒有割地的內容,未涉及領土完整的破壞,排除C項。故選D項。20.(2024·黑龍江·模擬預測)1898年粵漢鐵路修筑權被美國合興公司攫取,引起國人不滿。后該公司違約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給比利時,至1904年,修筑權已呈易人之勢。對此,湘人“大動公憤,紛電政府疆吏,立持廢約之議,自行籌辦”,鄂、粵兩省亦有此議。這反映出(

)A.保路運動廣泛開展 B.列強在華利益一致C.民主革命思潮興起 D.民眾路權意識增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甲午戰后(中國)。據材料“湘人‘大動公憤,紛電政府疆吏,立持廢約之議,自行籌辦’,鄂、粵兩省亦有此議”可得出,當時湘、鄂、粵等地百姓對清政府出賣鐵路利權的行為非常憤慨,要求自行籌辦,民眾路權意識增強了,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當時湘、鄂、粵等地百姓對清政府出賣鐵路利權行為的憤慨,但尚未發展成為“保路運動”,保路運動興起的時間是1911年,排除A項;列強在華利益并不一致,B項表述太絕對,排除B項;民主革命思想指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等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21.(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一模)洋務運動的產物,如江南制造總局、天津機器局,福建船政學堂、湖北槍炮廠等,無一不帶有地方性質。甚至北洋水師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屬于李鴻章的“個人私藏”。由此可見,洋務運動(

)A.改變了經濟結構 B.客觀上增強了地方勢力C.社會影響力有限 D.未得到清政府充分支持【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推斷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根據材料“無一不帶有地方性質”“個人私藏”可知,題干表明洋務運動創辦的企業都具有地方性質,而不是由中央朝廷統一管理,可見通過創辦洋務企業,地方勢力客觀上得到增強,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經濟結構變化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洋務運動的社會影響力較大,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排除C項;洋務運動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恭親王奕也興辦洋務,排除D項。故選B項。22.(2023·黑龍江牡丹江·三模)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時,清政府打破不直接與洋人談判的慣例,由奕?進城與英法公使直接進行談判。奕?坦言:“即臣初辦時,亦自念天潢近派,豈肯與異類為伍。迨自該夷帶兵進城以后,種種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與會晤之勢。”這表明清政府(

)A.調整外交手段應對困局 B.內憂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調整C.摒棄了傳統的宗藩體制 D.主張與英法展開對等的談判【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根據材料“清政府打破不直接與洋人談判的慣例,由奕?進城與英法公使直接進行談判”“迨自該夷帶兵進城以后,種種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與會晤之勢”及所學可知,西方列強帶兵進京,迫使清政府調整外交政策,直接與之進行談判,這體現了清王朝調整外交手段以應對困局,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內憂的情況,排除B項;題干信息說明清政府并未徹底摒棄傳統的宗藩觀念,排除C項;“對等談判”的說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項。故選A項。23.(2024·吉林長春·三模)1864年,普魯士公使李福斯在大沽口發現三艘丹麥商船,由于當時普魯士與丹麥正在歐洲交戰,李福斯立即下令扣押這三艘商船當作戰利品。恭親王奕譏依仗《萬國法原理》抗議,最終李福斯被迫釋放了三艘商船。這反映出(

)A.清政府已具有近代外交理念 B.清朝重視維護海洋權益C.西方列強嚴重侵害中國主權 D.中西之間商業往來頻繁【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恭親王奕譏依仗《萬國法原理》抗議,最終李福斯被迫釋放了三艘商船。”可知,恭親王利用國際法來抗議,這表明清政府已具有近代外交理念,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清朝重視維護海洋權益,恭親王只是害怕卷入列強紛爭之中,并非維護海洋權益,排除B項;西方列強嚴重侵害中國主權說法雖然正確,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項;中西之間商業往來頻繁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24.(2024·吉林·三模)早在1890年,孫中山就曾寫文章指出,中國“農桑不振”,應該效仿歐美國家,成立農會,以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研究。同時,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員,比如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也上奏折,請求成立農會。上述材料表明(

)A.組織和發動農民是實現農業近代化的根本B.變法圖強成為知識分子和政府官員的共識C.民族危機加深有識之士對國家出路的探索D.先進中國人對西方的學習停留在器物層面【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材料提及的是孫中山和張之洞等人對當時的中國如何發展農業的主張,實質上代表的是有識之士對強國之路的探索,C項正確;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應是發展生產力,排除A項;材料只能反映部分知識分子和官員對發展農業的認識,所以達成共識的說法不準確,排除B項;農會是社會組織,應是制度層面而不是器物層面了,排除D項。故選C項。25.(2024·吉林·一模)江南制造局自翻譯館開館到1907年止,前后四十年,共譯成西書217種,計750本。下表為江南制造翻譯館翻譯書籍情況。這可用來說明洋務運動(

)目別種數卷數圖數本數目別種數卷數圖數本數圖學135497024醫學139195863船政91117721農學115811510天文52815923史志17166—186工程54116913學務4333地學452101313兵政431981660112礦學1080138336算學2012859059商學35—6格致391607物理1038131125化學118571773工藝3696385676合計217114412241750A.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認可 B.推動了中國科技的近代化C.促進了官員選拔的多元發展 D.開啟了西學東漸的新思潮【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從表格可以看出,翻譯館的書籍絕大多數是科技類書籍,其中關于采礦、蒸汽機、化學、造船等方面的知識甚至是首次被介紹到我國的,這些翻譯書籍使人耳目一新,對中國科技近代化起到了推動作用,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總局的翻譯書籍,不能反映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認可,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總局的翻譯書籍情況,沒有涉及官員選拔方式的變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官員選拔仍舊以科舉制為主,排除C項;林則徐、魏源等是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就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并非江南制造總局的翻譯書籍開啟西學東漸的新思潮,排除D項。故選B項。26.(2024·吉林·一模)某英國學者指出:直到1841年7月底,道光帝及其大臣也只將此(鴉片戰爭)稱之為“邊釁”,即使英國人用當時最新的軍事技術打敗了中國軍隊,英國人在清政府的文件中仍然被看作是“丑類”“匪類”。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A.英國侵華有其歷史必然性 B.國人民族民主主義情緒高漲C.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清政府受困于傳統夷夏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政府在鴉片戰爭爆發一年后對這場戰爭的認識還是存在誤區,對敵人英國仍然不了解,說明清政府仍然堅持傳統夷夏觀念,抱有天朝上國思想,不能正確認知中英間的關系,D項正確;資本主義的擴張性是英國侵略戰爭的必然性,這在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