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重點校高一(下)期末化學匯編:化學反應與能量章節綜合1_第1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一(下)期末化學匯編:化學反應與能量章節綜合1_第2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一(下)期末化學匯編:化學反應與能量章節綜合1_第3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一(下)期末化學匯編:化學反應與能量章節綜合1_第4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一(下)期末化學匯編:化學反應與能量章節綜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北京重點校高一(下)期末化學匯編

化學反應與能量章節綜合1

一、單選題

1.(2024北京清華附中高一下期末)汽車的啟動電源常用鉛酸蓄電池,其結構如圖所示,放電時的電池反

應:PbO2+Pb+2H2SO4=2PbSO4+2H2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PbC>2電極

Db電極

A.Pb作電池的正極

B.負極的電極反應為:Pb+SO^-2e-=PbSO4

C.PbCh得電子,被氧化

D.電池放電時,溶液酸性增強

2.(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下列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CH,在。2中燃燒B.H?在C1?中燃燒

C.CaO與HQ反應D.灼熱的炭與CO?反應

3.(2024北京清華附中高一下期末)汽車尾氣凈化的主要原理為2NO(g)+2CO(g)=2co2(g)+N2(g)AH<。。

若該反應在絕熱、恒容的密閉體系中進行,下列示意圖正確且能說明反應在進行到;時刻達到平衡狀態的

4.(2024北京牛欄山一中高一下期末)反應C(s)+HQ(g)一^CO(g)+H2(g)在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

中進行,下列條件的改變不能使反應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碳的量;②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③保持體

積不變,充入N2使體系壓強增大;④保持體積不變,充入水蒸氣使體系壓強增大;⑤充入N2

A.①③B.②④C.③④⑤D.①③⑤

5.(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一定條件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SO2+O2U2SO3,下列不熊說明

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A.SC>3的含量不再改變B.SO?的質量不再改變

C.體系的壓強不隨時間發生變化D.SO?與S0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6.(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如圖為普通鋅錦電池的構造示意圖,放電時的電池反應為

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下列說法不正項的是

石墨棒

_MnC)2糊

NH4cl糊

鋅筒

A.鋅筒作負極B.MnO?發生還原反應

+

C.工作時電子由鋅筒通過外電路流向石墨棒D.正極反應:MnO2-e+H2O=MnOOH+H

7.(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研究小組模擬汽車尾氣處理。某溫度下,將一定量CO和NO加入恒容盛

有催化劑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CO(g)+2NO(g)N2(g)+2CO2(g)o測得NO、CO的物質的量濃度

3

1/

2

)

A.ab段用NO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2xlO"mol/(L-s)

B.4s時刻,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

C.平衡時,NO的轉化率為25%

D.通過調控反應條件,可以提高該反應進行的程度

8.(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中國科學家使用Ni-Fe-V催化劑,通過電催化實現了在溫和的條件下人工

固氮,電極上催化過程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思聊的是

A.氮分子內兩個氮原子間以N三N結合B.①②中均斷開氮分子內的部分化學鍵

C.形成N—H要吸收能量D.在電極上凡被催化還原

9.(2024北京二中高一下期末)向CuSO,溶液中加入HQ2溶液,很快有大量氣體逸出,同時放熱,一段

時間后,藍色溶液變為紅色渾濁(C%o),繼續加入HQ2溶液,紅色渾濁又變為藍色溶液,這個反應可

以反復多次。下列關于上述過程的說法不E螂的是

2+

A.Cu是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B.凡。?既表現氧化性又表現還原性

C.Cr+將Hz。?還原為

D.發生了反應Cu2O+Ha+4H+=2Cu2++3H2O

10.(2024北京牛欄山一中高一下期末)足量鐵粉與100mL0.01moll」的稀鹽酸反應,反應太慢。為了

加快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且不改變H2的產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入NaCl溶液;②滴入幾滴

濃HNO3;③滴入幾滴濃鹽酸;④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⑤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⑥改用lOmLO.l

molL-1鹽酸

A.②③④B.③⑤⑥C.④⑤⑥D.①③⑤

11.(2024北京二中高一下期末)干法氧化鐵脫硫是目前除去煤氣中H2s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如圖所示。

A.單質硫為黃色固體

B.脫硫反應為3H2s+Fe2O3-H2O=Fe2S3-H2O+3H2O

C.該方法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Fe2s3-Hq

D.脫硫過程中,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可提高脫硫速率

12.(2024北京東城高一下期末)下列反應的能量變化不能用如圖表示的是

生成物

A.鎂條與稀鹽酸B.氫氧化鈉與稀硫酸C.氫氣與氯氣D.鹽酸與碳酸氫鈉

13.(2024北京101中學高一下期末)用下表中實驗裝置探究原電池中的能量轉化,注射器用來收集生成

氣體并讀取氣體體積,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實驗裝置實驗①實驗②

時間氣體體積溶液溫度時間氣體體積溶液溫度

/℃/℃

電/min/mL/min/mL

5器

趕0022.00022.0

Zn、3ICu

工二Y

8.53024.88.55023.8

三二二、稀硫酸,i

①2)

10.55026.010.5未測未測

A.①和②中的總反應方程式均為:Zn+H2SO4=ZnSO4+H2T

B.0~8.5min,生成氣體的平均速率①V②

C.8.5min時,對比①和②溶液溫度,說明反應釋放的總能量①>②

D.氣體體積為50mL時,對比①和②溶液溫度,說明②中反應的化學能部分轉化為電能

14.(2024北京朝陽高一下期末)一種簡單的原電池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E理的是

A.該裝置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電子從Cu經導線流向Zn

+

C.Cu片上有氣泡產生:2H+2e-=H2T

D.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區域進行

15.(2024北京朝陽高一下期末)用1。%耳。2溶液和ImoLLTFeC1溶液探究催化劑和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

的影響。

實驗編號凡。?溶液的體積/mL凡。的體積/mLFeQ溶液/滴

i200

ii202

iii112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比較反應速率的大小

B.對比i和ii,可研究催化劑FeC,對Ha2分解速率的影響

C.對比ii和出,可研究。(凡。?)對H?。?分解速率的影響

D.實驗出加入試劑的順序是H?。?溶液、FeCL溶液、水

16.(2024北京朝陽高一下期末)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不關的是

A.食物存放在冰箱里B.糕點包裝內放置除氧劑

C.食鹽中添加碘酸鉀D.煤塊粉碎后燃燒

17.(2024北京清華附中高一下期末)用純凈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實驗過程如圖所

示,圖中各段時間間隔相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t「tz段收集的CO2最多,化學反應速率最快

B.t,收集到的氣體體積不再增加說明碳酸鈣消耗完全

C.從圖象中可以推測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D.向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會降低反應速率

18.(2024北京首師大附中高一下期末)下列現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壓縮裝有NO?的注射器,氣體顏色先變深后變淺

B.打開汽水瓶蓋時,有氣泡逸出

C.合成氨工業中,選用鐵觸媒作催化劑

D.新制氯水中加NaHCOs固體,溶液漂白性增強

19.(2024北京牛欄山一中高一下期末)某溫度下N2O5按下式分解:2N2O5(g)U4NO2(g)+O2(g)o測得

2L恒容密閉容器內,N2O5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t/min01234567......

c(N2O5)/(mol/L)1.000.710.500.350.250.170.100.10......

A.4min時,c(NO2)=0.75mol/L

B.5min時,N2O5的轉化率為17%

C.6min時反應己到達化學平衡狀態,0-6min內v(C>2)=0.0375mol/(L?min)

D.其他條件不變,若起始c(N205)=0.50mol/L,則2min時c(N2C>5)>0.25mol/L

20.(2024北京牛欄山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產鈦的方法之一是將金紅石(TiCh)轉化為TiCL,再進一步還原

得到鈦。TiCh轉化為TiCL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相關能量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不正強的是

TiO2(s)+2CI2(g)+2C(s)

A42=-51kJ-mob1

TiC14(g)+2CO(g)

直接氯化碳氯化

A.將反應物固體粉碎可以加快直接氯化、碳氯化的反應速率

B.可推知2C(s)+O2(g)=2CO(g)AH=+121kJ/mol

C.以上兩種方法生產鈦,從原子經濟性角度看都不是100%原子利用率

D.以上兩種反應中,生成等量TiCk電子轉移數相等

21.(2024北京首師大附中高一下期末)空間站處理CO?的反應為

CO2(g)+4H2(g)CH4(g)+2H2O(g),若溫度從300℃升至400℃,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時,應的體積分

數增加。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判斷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AH>。B.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

C.CO?的轉化率增加D.化學平衡常數K減小

22.(2024北京朝陽高一下期末)酸性KMnC\溶液與H2c。乂草酸,一種弱酸)溶液反應過程中,含Mn粒

子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

7

T

O

E

YMn(VII)

0

I

)Mn(III)

翻Mn(II)

A.由圖可知,Mn(III)能夠氧化H2c

B.0~13min,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反應速率逐漸減小

11

C.0~13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MnO4)=7.7x10^mol-U-min

+2+

D.總反應為:5H2C2O4+2MnO;+6H=2Mn+10CO2T+8H2O

二、填空題

23.(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學習小組探究外界條件對Fe與H2sO’反應速率的影響。用同種鐵塊,初

始H2sO4溶液的體積均為1L,其余實驗條件如下表所示,設計如下對比實驗。

序號溫度/℃m(Fe)/gc(H2SO4)/(mol/L)

I25101.0

II4010a

III251018.4

(1)1、II為一組對照實驗。

?a=。

②I、II的實驗目的是O

(2)1、II中HzS。,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II對應的曲線是(填“M”或"N”)。

dL

o

E

)

(、

Ob

S

X

V

0100200300400500600

t/s

(3)ni中反應速率幾乎為o,原因是-

(4)請再提出一種增大Fe與稀疏酸反應速率的方法:=

24.(2024北京東城高一下期末)分析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制作簡易電池。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電流計指

針均發生了偏轉。

(1)圖1中銅片上有氣泡產生。寫出銅片上發生的電極反應:=

(2)兩組裝置實現的能量轉化形式均為。

(3)下列關于圖1和圖2的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鋅和鐵均發生了氧化反應

b.稀硫酸和蘋果汁中均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

c.電子的移動方向是鋅片(鐵片)一導線-電流計一導線一銅片

(4)用氯化鈉溶液替換圖1的稀硫酸后,電流計指針偏轉,且偏轉方向與圖1相同,銅片上無氣泡產生。則

在銅片上得電子的粒子是o

25.(2024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是人類獲取能量的重要途徑。幾種化學反應

如下。

NaOH溶液與鹽酸反應c.Ba(OH)2.8H2O晶體與NH4cl晶體反應

(1)上述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能用上圖表示的是(填序號),其能量變化的原因是:斷開反應物

的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_________(填“>”或“<”)形成生成物的化學鍵釋放的總能量。

(2)從上述反應中選擇一個反應設計原電池。

①將上圖原電池裝置補充完整________。

②說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實驗證據是:石墨棒表面有氣泡產生、=

三、解答題

26.(2024北京牛欄山一中高一下期末)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可推動全社會綠色發展。下圖為科

學家正在研究建立的一種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

過程IV

TiO,

⑴過程I的原理:2H.O—2H.T+O,T,根據下表數據回答:

太陽能

化學鍵H-H0二0H-O

鍵能/(kTmoL)436496463

水蒸氣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O

(2)200℃時,在2L密閉恒容容器中充入CO2和H2發生過程II中的反應,CH30H和CCh的物質的量隨

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O

E

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下列能說明該反應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O

A.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

B.容器內的壓強不再改變

C.四種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D.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E.單位時間內斷裂3moiH-H鍵,同時斷裂2moiH-O鍵

F.3V逆(CH3OH)=v正(H2)

G.容器中n(CH3OH):n(H2。)不再變化

(3)過程III中,甲醇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利用產生的熱量可進行發電。

I.已知H2O(g)=H2O(1)AH=-44kJ/mol;CH30H⑴+1O2(g)=CO2(g)+2H2(g)AH=-154.5kJ/mol?則

25℃時甲醇的燃燒熱AH=kJ/mol。

II.利用過程III的反應設計的一種原電池,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質子交換膜

①d是(填“正”或"負”)極,c的電極反應式為o

②若線路中轉移0.5mol電子,則該電池理論上消耗的0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L。

27.(2024北京北師大附中高一下期末)某小組通過實驗探究NO的氧化性。

(1)實驗I: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將其倒扣在盛有堿性Na2sO3溶液的水槽中,振蕩,觀察到集氣瓶中液

面上升。

資料:

i.NO與堿性Na2sO3溶液會發生氧化還反應,NO被為N2O;-。

ii.Ag+與N2O;反應生成黃色沉淀。

①檢驗SO:的氧化產物。取少量實驗I反應后集氣瓶中的溶液,(填操作和實驗現象)。

②某同學認為,需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NO的氧化性,補充實驗如下:

實驗H:取飽和Na2sO4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力口5滴O.lmol的AgNC)3溶液,無明顯變化。

實驗HI:取少量實驗I反應后集氣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O.lmol的AgNC>3溶液,(填

實驗現象)?

上述實驗證明NO有氧化性。

實驗II的目的是。

③寫出NO與堿性Na2s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o

④從電極反應角度分析NO與堿性Na2sO3溶液的反應。

還原反應:2NO+2e-=N2O^

氧化反應:=

實驗IV:用排水法收集兩瓶NO,將其分別倒扣在飽和Na2SO3溶液和加有NaOH的飽和Na2SO3溶液中,

后者集氣瓶中液面上升更快。

根據上述所有實驗得出結論:o

(2)某同學結合所學知識設計處理工業廢氣中SO?和NO的實驗方案,達到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①先用飽和純堿溶液吸收廢氣中的S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再向生成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________,以此溶液來吸收NO氣體。

28.(2024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磷精礦濕法制備磷酸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

一見。2/△一CaCO」

粗磷酸脫有機族脫硫精制磷酸

H,SO/A

磷精礦——?磷精礦粉4X

研磨

磷石膏(主要成分為CaSO/O.5H2。)

已知:磷精礦主要成分為Ca5(POj(OH),還含有Ca5(POjF和有機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CaSO40.5H2O

(1)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措施有—O

⑵磷精礦粉酸浸時發生反應:2Ca5(PC>4)3(OH)+3H2O+10H2so4*10CaSOm5H2O+6H3Po4

①該反應體現出酸性關系:H,PO4―H2sO"(填“>"或''<")o

②結合元素周期律解釋①中結論:P和S電子層數相同,—。

(3)酸浸時,磷精礦中CaslPO/F所含氟轉化為HF,并進一步轉化為S七除去。寫出生成HF的化學方程

式:=

(4)凡。2將粗磷酸中的有機碳氧化為CO,脫除,同時自身也會發生分解。相同投料比、相同反應時間,不

同溫度下的有機碳脫除率如圖所示。80℃后脫除率變化的原因:

An___?___?___?___?___

20406080100溫度/℃

29.(2024北京首師大附中高一下期末)某興趣小組探究KMnC>4溶液與草酸(H2c2O4)溶液反應速率的影

響因素,配制LOX。3moi/LKMnO,溶液、0.40mol/L草酸溶液后,將KMnO,溶液與草酸溶液按如下比

例混合。

【設計實驗】

序號V(KMnO4)/mLV(草酸)/mLV(H2O)/mL反應溫度/℃

①2.02.0020

②2.01.0X20

(1)表格中x=,實驗①和②的目的是.

(2)甲認為上述實驗應控制[H+)相同,可加入的試劑是—(填序號)。

a.鹽酸b.硫酸c.草酸

【實施實驗】

小組同學將溶液中的c(H+)調節至0.1mol/L并進行實驗①和②,發現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兩個階

段:i.紫色溶液變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漸褪至無色溶液。

資料:

(a)Mi?+在溶液中無色,與草酸不反應;

(b)Mi?+無色,有強氧化性,發生反應:乂!?++2凡?204?川11£204)](青綠色)+411+,[Mn(C2O4)2]-

氧化性很弱;

(c)MnO;呈綠色,在酸性條件下不穩定,迅速分解產生MnO;和MnC>2。

(3)乙同學從氧化還原角度推測階段i中可能產生了MnOj,你認為該觀點是否合理,結合現象說明理

由:。

【繼續探究】

進一步實驗證明溶液中含有[Mn(C2O4)2T,反應過程中MnO;和[Mn(C2O4)2T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下

圖。

5T一實驗①MnC\

-?一實驗①[MMCzOJ]

4

TD—實驗②MnO,

3-C一實驗②[MmC?。)]

2

0.1

O

10〃min2030

(4)第i階段中檢測到有CO2氣體產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

(5)實驗②在第ii階段的反應速率較大,可能的原因是o

(6)為了驗證上述(5)中說法,設計如下實驗:在第ii階段將c(H+)調節至0.2mol/L,現象是—;請結合平

衡移動原理解釋該現象—o

【結論與反思】

結論:反應可能是分階段進行的,草酸濃度的改變對不同階段反應速率的影響可能不同。

30.(2024北京101中學高一下期末)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是環境科學研究的熱點。某小組模擬氧化結合

(NH4)2SO3溶液吸收法同時脫除SO?和NO的過程示意圖如下。

氣體分析

檢測裝置2

(1)氣體反應器中的主要反應原理及相關數據如下表。

反應平衡常數(25℃)活化能/(kJ/mol)

57

反應a:2O3(g)^3O2(g)AHj=-286.6kJ/mol1.6xl024.6

34

反應b:NO(g)+O3(g)NO2(g)+O2(g)AH2--200.9kJ/mol6.2xlO3.17

41

反應c:SO2(g)+O3(g)^SO3(g)+O2(g)AH,l.lxlO58.17

①已知:2so2(g)+C)2(g)U2SO3(g)AH=-196.6kJ/mol貝lJAH3=

②其他條件不變時,高于150℃,在相同時間內SO。和NO的轉化率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一。

③其他條件不變,SO2和NO初始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時,經檢測裝置1分析,在相同時間內,SO?和NO

的轉化率隨的濃度的變化如圖。結合數據分析NO的轉化率高于SO。的原因

100

%NO

/

<

7

y50

S

03I................................

1.02.0

4

。3的濃度/(IO?g-L")

(2)其他條件不變,SO?和NO初始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時,經檢測裝置2分析,在相同時間內,與NO

的物質的量之比對SO。和NO脫除率的影響如圖。

00.501.001.502.00

n(O3):n(NO)

①。3的濃度很低時,SO2的脫除率超過97%,用化學用語解釋原因—o

②在吸收器中,SOj與NO2反應生成NO;和SO:的離子方程式是—o

③在吸收器中,隨著吸收過程的進行,部分NH;被轉化為N?,反應中NH:和N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參考答案

1.B

【分析】鉛酸蓄電池中,放電時的電池反應:PbO2+Pb+2H2so4=2PbSO4+2H2。,鉛做原電池的負極,發生

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Pb+SO;-2e=PbSO4,二氧化鉛做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

PbO2+sot+2e-+4H=PbSO4+2H2O,充電時,負極與電源負極相連,正極與電源正極相連,電極反應

式相反,據以上分析進行解答。

【詳解】A.結合以上分析可知,Pb作電池的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故A錯誤;

B.結合以上分析可知,負極的電極反應為:Pb+SOt-2e-=PbSO4,故B正確;

C.結合以上分析可知,PbO2作電池的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故c錯誤:

D.結合以上分析可知,電池放電時,不斷消耗硫酸,溶液的酸性減弱,故D錯誤;

故選Bo

2.D

【詳解】A.CH,在5中燃燒放出能量,屬于放熱反應,A不選;

B.凡在C12中燃燒放出能量,屬于放熱反應,B不選;

C.CaO與H?0反應放出能量,屬于放熱反應,C不選;

D.灼熱的炭與CO?反應生成CO,吸收能量,屬于吸熱反應,D選;

答案選D。

3.A

【詳解】①達到平衡時,V正應保持不變,則①不能說明到。時刻達到平衡狀態;

②CO和C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1,中達到平衡時,CO、CO2的改變量不是1:1,則②不選;

③o(NO)逐漸減小,達到平衡時保持不變,則③能說明到"時刻達到平衡狀態;

④因正反應放熱,容器絕熱,故反應開始后體系溫度升高,達到平衡狀態時,體系溫度不再發生變化,④

說明到4時刻達到平衡狀態;

故選Ao

4.A

【詳解】①C為固體,增加C的量,反應速率不變;

②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氣體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增大,正逆反應速率增大;

③保持體積不變,充入N2使體系壓強增大,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④保持體積不變,充入水蒸氣使體系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增大;

答案選A。

5.D

【詳解】A.反應未達到平衡時,SO3的含量一直發生變化,SO3的含量不再改變可以說明平衡,A正確;

B.反應未達到平衡時,S02的質量一直發生變化,SO?的質量不再改變可以說明平衡,B正確;

C.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發生改變,體系壓強與氣體分子數有關,為變量,體系的壓強不隨時間發生變化

說明反應達到平衡,c正確;

D.SO?與SOj的物質的量之比保持不變時可以說明平衡狀態,其比值為1,過于偶然,不能說明平衡狀

態,D錯誤。

故選D。

6.D

【分析】鋅是活潑金屬,作負極,二氧化錦得到電子,據此解答。

【詳解】A.鋅是活潑金屬,鋅筒作負極,A正確;

B.Mi!。?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B正確;

C.鋅筒作負極,石墨棒是正極,因此工作時電子由鋅筒通過外電路流向石墨棒,C正確;

D.正極得到電子,電極反應:MnO2+e+H2O=MnOOH+OH,D錯誤;

答案選D。

7.B

【詳解】A.ab段用NO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吆史也生=2xl0Tmol/(Ls),A正確;

Is

B.4s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B錯誤;

C.平衡時,NO的轉化率為竺”孕已匹X100%=25%,C正確;

3.6?10-3moVL

D.通過調控反應條件,可以提高該反應進行的程度,比如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加快,且可以提高平衡轉

化率,D正確;

故選Bo

8.C

【詳解】A.N元素最外層有5個電子,需要3個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而每一個公用電子對成為一個共

價鍵,故為三個共價鍵,故A正確;

B.根據題目圖示,氮氣分子與H+反應,得到一個e,形成N-H鍵,NZ分子內的部分化學鍵斷開,故B

正確;

C.化學鍵的斷裂要吸收能量,化學鍵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形成穩定的結構,故C錯誤;

+

D.該人工固氮的電催化過程的電極反應:N2+6H+6e=2NH3,N?被催化還原,故D正確;

答案選C。

9.C

【分析】CuSC)4溶液中加入H?。?溶液,有大量氣體逸出,且藍色溶液變為紅色渾濁,說明C/+氧化H?。?

2++

生成5,自身被還原為C%0,離子方程式為:2CU+H2O2+H2O=CU2O+O2T+4H;繼續加入H?。?溶

液,紅色渾濁又變為藍色溶液,則Hq?氧化C%0生成C1?+和水,離子方程式為:

+2+

CU2O+H2O2+4H=2CU+3H2Oo

【詳解】A.根據分析,Ci?+反應前后不變,是H?。?分解反應的催化劑,A正確;

B.凡。2在反應2CU2++H2O2+H2OCU2O+O2T+4H+中表現還原性,在反應中

。%0+凡02+411+=2(2112++3應0表現氧化性,B正確;

C.根據分析,Cu"將H?。?氧化為。2,C錯誤;

D.根據分析,繼續加入Hz。?溶液,發生了反應Cu2O+H2O2+4H+=2Cu2++3Hq,D正確;

答案選C。

10.C

【詳解】①加NaCl溶液,稀釋了鹽酸,故反應速率變慢,故不選;

②加硝酸雖然能使氫離子的濃度增大,但鐵與硝酸反應不能生成氫氣,會使生成氫氣的量減少,故不選;

③加濃鹽酸,鹽酸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但是和足量鐵生成氫氣,改變氫氣產量,故不選;

④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鐵構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且不影響鹽酸的量,故不影響生成氫

氣的產量,故選;

⑤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且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產量,故選;

⑥改用10mL0.1moLL-i鹽酸,濃度大的鹽酸,反應速率加快,且溶質量相同,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產量,

故選;

故選Co

11.C

【詳解】A.單質硫為黃色的固體,A正確;

B.根據反應原理圖可知,脫硫反應時H2s與FeQs-Hz。生成Fe2s3-HZC^DH2O,化學反應為

3H2s+Fe2O3-H,O=Fe2S3-H2O+3H2O,B正確;

C.該方法中FqC^HzO為催化劑,參與脫硫反應,并可循環再生,因此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Fe2O3-H2O,C錯誤;

D.脫硫過程中,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可以加快反應速率,提高脫硫效率,D正確;

答案選C。

12.D

【分析】由圖可知,滿足條件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據此答題;

【詳解】A.鎂條與稀鹽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A正確;

B.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B正確;

C.氫氣與氯氣的化合反應為放熱反應,C正確;

D.鹽酸與碳酸氫鈉的反應為吸熱反應,D錯誤;

故選D。

13.C

【詳解】A.對比兩裝置的溶液溫度,說明裝置①中把化學能轉化為熱能比裝置②中的多,但兩裝置總反

應方程式均為:Zn+H2SO4=ZnSO4+H2t,A正確;

B.0?8.5min內,相同條件下,裝置①中生成氣體沒有裝置②中生成氣體多,所以生成氣體的平均速率①

<②,B正確;

C.釋放的總能量與生成的氣體的量成正比,由表中數據可知時間相同時,裝置①中生成氣體沒有裝置②

中生成氣體多,所以反應釋放的總能量①<②,c錯誤;

D.生成氣體體積相同時兩反應釋放的總能量相等,兩裝置的溶液溫度①>②,說明裝置②中是把化學能

部分轉化為電能,D正確;

故答案為:Co

14.B

【分析】活潑金屬鋅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Zn-2e-=Zn",銅為正極,電極反應式2H++2e-=凡T。

【詳解】A.該裝置是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A正確;

B.鋅活潑性比銅活潑性強,鋅為負極,銅為正極,則電子從鋅片流向銅片,故B錯誤;

C.銅為正極,電極反應式2H++2F=應個,故C正確;

D.原電池中負極是發生氧化反應,正極是發生還原反應,因此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可在兩個不同的區域

進行,故D正確;

答案選B。

15.D

【詳解】A.該反應為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通過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可以比較反應速率的大小,A正

確;

B.對比i和ii,只有催化劑不同,其他條件相同,可以研究催化劑FeCl,對Hz。2分解速率的影響,B正

確;

C.對比ii和iii,只有過氧化氫的濃度不同,其他條件相同,可研究。(旦。2)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C

正確;

D.實驗出加入試劑的順序是Ha2溶液、水、FeCL溶液,D錯誤;

答案選D。

16.C

【詳解】A.用冰箱冷藏食物,降低溫度,速率減慢,故A不符合題意;

B.在糕點包裝內放置除氧劑,可以降低氧氣濃度,延緩食品被氧化的速率,故B不符合題意;

C.在食鹽里添加碘酸鉀與速率無關,故C符合題意;

D.煤塊碾成煤粉,增大接觸面積,增大反應速率,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7.B

【詳解】A.由圖可知t「t?段之間縱坐標差值最大,反應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最多,段的曲

線斜率最大,所以段化學反應速率最快,故A正確;

B.t,收集到的氣體體積不再增加,也有可能是鹽酸消耗完全,故B錯誤;

C.隨反應進行,氫離子濃度降低,反應速率應該降低,但段化學反應速率比。-M大,說明反應為

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故c正確;

D.向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減小氫離子濃度,反應速率減小,故D正確;

故選Bo

18.C

【詳解】A.壓縮裝有NO?的注射器,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動,氣體顏色先變深后變淺,故不選A;

B.打開汽水瓶蓋時,壓強減小,COz+HQUH2c平衡逆向移動,有氣泡逸出,故不選B;

C.合成氨工業中,選用鐵觸媒作催化劑,與平衡移動無關,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選C;

D.新制氯水中加NaHCOs固體,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鹽酸濃度降低,CL+HQUHCl+HClO平衡正向

移動次氯酸濃度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強,故不選D;

選C。

19.D

【詳解】A.由題給表格數據可知,4min時,405的消耗量為(1.00-0.25)11101/1=0.7511101/1,由各物質的化

學計量數之比等于變化量之比可得反應生成c(N02)=0.75mol/Lx2=1.50mol/L,A錯誤;

083

B.5min時,N2O5的消耗量為(LOO-O.17)mol/L=0.83mol/L,則N2O5的轉化率為不]'100%=83%,B錯

誤;

C.由題給表格數據可知,6min及之后N2O5的濃度不變,則此時反應已到達化學平衡狀態,0-6min內

v(CD?)=;v(NO)=^xmol/(Lmir0=0.075mol/(Lmin),C錯誤;

25L*。,

D.由題給表格數據可知,2min時N2O5的消耗濃度為起始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若起始

c(N205)=0.50mol/L,反應物濃度減小,化學反應速率減小,反應消耗N2O5的濃度小于起始的一半,則

2min時c(N2O5)>0.25mol/L,D正確;

故選D。

20.B

【詳解】A.將反應物固體粉碎,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可以加快直接氯化,碳氯化的反應速率,A正

確;

1

B.根據圖示寫出熱化學方程式TiO2(s)+2Cl2(g)=TiC14(g)+O2(g)AHi=+172kJ-mol@,

TiO2(s)+2Cl2(g)+2C(s)=TiC14(g)+2CO(g)AHz-SlkJ-mol-1@,方程式②-①,得2c(s)+C)2(g)=2CO(g)

△H=AH2—AHi=-51kJ-molT-172kJ-molT=-223kJ-molT,B錯誤;

c.由信息知兩個過程中生成物除了四氯化鈦外都還有其它產物,即從原子經濟性角度看都不是100%原子

利用率,c正確;

D.兩種方法都是由TiCh轉化為TiCk,即生成等量TiCk電子轉移數相等,D正確;

故選B。

21.D

【詳解】A.反應。02伍)+4旦伍)=。氏伍)+2旦0伍),若溫度從300℃升至400C,反應重新達到平衡

時,應的體積分數增加,可知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的AH<0,故A錯誤;

B.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故B錯誤;

C.若溫度從300℃升至400℃,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時,應的體積分數增加,可知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

動,cc?2的轉化率降低,故c錯誤;

D.若溫度從300℃升至400℃,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時,應的體積分數增加,可知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

動,化學平衡常數K減小,故D正確;

選D。

22.B

【分析】約13min前,隨著時間的推移Mn(VII)濃度減小直至為0,Mn(III)濃度增大直至達到最大值,結合

圖像,此時間段主要生成Mn(III),同時先生成少量Mn(W)后,Mn(W)被消耗;約13min后,隨著時間的

推移Mn(III)濃度減少,Mn(II)的濃度增大。

【詳解】A.由圖像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Mn(III)的濃度先增大后減小,說明開始反應生成Mn(III),后

Mn(III)被消耗生成Mn(II),所以Mn(III)能氧化H2c2O4,A正確;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到大約13min時開始生成Mn(H),Mn(II)濃度增大,Mn(II)對反應起催化作

用,因此13min后反應速率會加快,B錯誤;

C.0~13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吧些它7.7xl(y6mol/(L-min),C正確;

13min

D.高鋸酸根離子被還原為銃離子,H2c2。4被氧化為二氧化碳,H2c2。4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應以化學

式保留,故總反應為5H2c2C)4+2MnC)4+6H+=2Mn2++10CO2T+8H2O,D正確;

答案選B。

23.(1)1.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探究溫度對Fe與H2sO’反應速率的影響

⑵N

(3)常溫下,Fe的表面被濃硫酸氧化,生成了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濃硫酸與鐵的進一步反應

(4)增大同質量鐵的表面積(或加入少量硫酸銅,或適當增大硫酸溶液的濃度)

【詳解】(1)①I、II為一組對照實驗,由于溫度不同,所以硫酸的濃度必須相同,貝心=1.0。

②I、H的實驗中溫度是變量,其目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探究溫度對Fe與H2sO,反應速率的影

響。

(2)n中溫度高,反應速率快,斜率大,因此對應的曲線是N。

(3)由于常溫下,Fe的表面被濃硫酸氧化,生成了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濃硫酸與鐵的進一步

反應,所以ni中反應速率幾乎為0。

(4)依據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判斷增大Fe與稀疏酸反應速率的方法有增大同質量鐵的表面積

(或加入少量硫酸銅,或適當增大硫酸溶液的濃度等)。

+

24.(l)2H+2e=H2T

(2)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abc

(4)02

【詳解】(1)圖1鋅為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銅為正極,氫離子移向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銅

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e=H2T;

(2)兩組裝置均為原電池原理,均為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a,鋅和鐵均為負極,反應氧化反應,a項正確;

b.稀硫酸和蘋果汁均為電解質溶液,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b項正確;

c.電子通過外電路導線由負極流向正極,故電子的移動方向是鋅片(鐵片)一導線-電流計一導線一銅

片,C項正確;

答案選abc。

(4)用氯化鈉溶液替換圖1的稀硫酸后,電流計指針偏轉,且偏轉方向與圖1相同,說明Cu電極為正

極,此時氧氣在此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氫氧根,故答案為氧氣。

25.(1)ab<

⑵Zn拜—于石墨電流計的指針偏轉

滋黑稀硫酸

【詳解】(1)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屬于放熱反應,則a.Zn與稀硫酸反應、

b.NaOH溶液與鹽酸反應均是放熱反應,c.Ba(OH)2.8Hq晶體與NH4cl晶體反應是吸熱反應,所以能

量變化能用上圖表示的是ab,斷鍵吸熱,形成化學鍵放熱,則其能量變化的原因是:斷開反應物的化學鍵

吸收的總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的化學鍵釋放的總能量。

(2)

①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可以設計為原電池,其中鋅是負極,電解質溶液

是硫酸,則原電池裝置為Zn,:一二:石墨。

鎏泰稀硫酸

②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說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實驗證據是:石墨棒表面有氣泡產生、電流計的指

針偏轉。

TiO2

1

26.(l)2H2O(g)^^b2H2(g)+O2(g)AH=+484kJ.mor

太陽能

(2)CO2+3H2T——^CH3OH+H2OABF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