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重點校高二(下)期末生物匯編:微生物培養技術及應用_第1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二(下)期末生物匯編:微生物培養技術及應用_第2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二(下)期末生物匯編:微生物培養技術及應用_第3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二(下)期末生物匯編:微生物培養技術及應用_第4頁
2024北京重點校高二(下)期末生物匯編:微生物培養技術及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北京重點校高二(下)期末生物匯編

微生物培養技術及應用

一、單選題

1.(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下期末)物質W是一種含氮有機物,會污染土壤。W在培養基中達到一定量

時,培養基表現為不透明。某研究小組欲從土壤中篩選出能降解W的細菌。在從土壤中分離目標菌的過

程中,發現培養基上甲、乙兩種細菌都能生長并形成菌落(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為分離該目標菌而配制的選擇培養基中無需添加其它氮源

B.平板上出現菌落甲說明接種或培養過程中有雜菌污染

C.透明圈與菌落的直徑大小能反映該細菌對物質W的分解能力

D.要得到目標菌,應該對菌落乙繼續進行純化培養

2.(2024北京東城高二下期末)某學校利用平板劃線法接種進行酵母菌的純培養,實驗中發現了一些異常

現象,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選項異常現象原因分析

A平板上產生了雜菌菌落,但未接種的平板上無菌落產生培養基滅菌不徹底

B接種后的平板上未形成酵母菌菌落接種環灼燒后未冷卻處理

C平板上有大量水滴未進行倒置培養

D平板上未分離出單個菌落每次劃線前都重新蘸取菌液

A.AB.BC.CD.D

3.(2024北京朝陽高二下期末)某實驗小組測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活菌數,在實驗組的每個平板上接種

0.1mL稀釋105倍的土樣稀釋液,培養后發現實驗組4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17、68、69、75,下列相

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用清水將土樣制成1X103?107倍稀釋的稀釋液后滅菌處理

B.接種所用的培養基是濕熱滅菌處理后的牛肉膏蛋白膝培養基

C.如果未接種的對照組平板上有菌落出現,應重新進行實驗

D.該實驗所用每克土樣中能分解尿素的活菌數為5.7x107個

4.(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兩位同學食用冰激凌后出現腹瀉癥狀,為此他們檢驗冰激凌中大腸桿菌數

量是否超標。他們的實驗流程和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深紫色

②培養

①接種

一段時間

重復此操作,含有伊紅-亞甲藍實驗結果

9mL的瓊脂培養基

無菌水

冰激凌的105注:大腸桿菌在含有伊紅-亞甲藍的瓊脂培養基

融化液上生長,菌落成深紫色,并有金屬光澤。

A.①應采用涂布平板法

B.實驗方案應增設僅接種無菌水的組別

C.①應接種至少3個平板

D.僅以深紫色菌落數估測會導致結果偏高

5.(2024北京大興高二下期末)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種難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

PVA與碘作用時能產生藍綠色復合物,被分解后藍綠色復合物消失,在培養基上形成白色透明斑。下表是

篩選高效分解PVA的細菌培養基配方,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成分蛋白質水

MgSO4PVA

用量5g10g7g1000mL

A.制備該培養基時,一般需要將培養基調節至中性或弱堿性

B.該培養基以PVA為唯一碳源,其上生長的菌落均具有分解PVA的能力

C.接種時,用滅菌后的涂布器蘸取少量菌液并均勻地涂布在培養基表面

D.在確定菌株降解PVA效果時,培養基由藍綠色變為白色的速率為檢測變量

6.(2024北京大興高二下期末)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雜菌污染,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常用的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濕熱滅菌等

B.涂布器、接種環等可通過灼燒的方法迅速滅菌

C.配制培養基和接種時,均需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操作

D.煮沸消毒法可殺死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和一部分芽抱

7.(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下列“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的相關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

的的是()

A.配制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基

B.從富含動物糞便和尿液的土壤中取樣

C.將土壤浸出液滅菌后接種到培養基上

D.培養基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

8.(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甲乙兩個生物小組的“酵母菌純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組平板都分成4個區進行劃線

B.甲組操作過程需4次灼燒接種環

C.乙組適合對酵母菌活菌進行計數

D.單菌落大小反映菌種種類差異

二、非選擇題

9.(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下期末)研究者發現腸癌患者的腸道中乳酸乳球菌豐度下降,猜測這種菌可能具

有抑癌作用。為證實此猜測,研究者進行了系列實驗。

(1)將健康人的糞便濾液用—法接種于固體培養基表面,培養基中應含有一等營養物質。培養一段時間

后,經分離鑒定,得到一種新的乳酸乳球菌株HL10.

(2)誘導獲得腫瘤鼠和腫瘤無菌鼠,每天灌胃等量培養液、大腸桿菌菌液、HL10菌液,一段時間后檢測腸

癌細胞數量、腫瘤大小等指標(用腸腫瘤負荷綜合體現),結果如圖1。據此可知—o

(

m

l

)

圖1

(3)將人源腫瘤細胞(HCT116和HT29)培養在不同的細菌培養液中,檢測兩種腫瘤細胞的增殖標志物

PCNA蛋白,結果如圖2。表明o

培養液大腸桿菌HL10培養液大腸桿菌HL10

PCNA

actin

HCT116HT29

圖2

(4)系列實驗研究表明,HL10的抗腫瘤作用歸因于其分泌的a-甘露糖昔酶(aMAN)o請挑選合適的選項完

成驗證實驗方案,并預測結果:―o

a.腫瘤鼠b.正常鼠

c.轉入aMAN基因d.轉入可與aMAN-mRNA結合的miRNA

e.腫瘤負荷低于對照組f.腫瘤負荷高于對照組g.腫瘤負荷與對照組無差異

組別實驗組1實驗組2對照組

用_ii.的HL10菌液用HL10菌液

主要操作用_____i____的HL10菌液灌胃腫瘤鼠

灌胃腫瘤鼠灌胃一出_____

實驗結果_iv________v_腫瘤負荷低

10.(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細菌纖維素(BC)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生物材料,應用前景廣泛。菌株K

生產的BC為白色,研究人員改造菌株K使其能生產出黑色BCo

(1)菌株K合成BC的單體是。菌株K屬于醋酸桿菌,為增加BC的產量,需在其培養基中添加較

多的源,還需通入氧氣。

(2)已知黑色素沉積能使BC轉變為黑色BC。為此研究人員向菌株K中導入酪氨酸酶基因,獲得的菌株T

能合成黑色素。為探究菌株T合成黑色素的最適pH,測得下圖結果。

____pH=6

--------pH=4

1020

時間(x1000s)

①研究人員提出,生產上宜將pH=8作為菌株T合成黑色素時的培養條件。理由是:盡管此時黑色素的初

始產生速率不是最高,但是,有利于保證黑色素的產量。②已知菌株T生長和生產BC的最適pH

為酸性,但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均可存活。利用菌株T生產黑色BC的流程應為:一收獲黑色BC

(請選擇字母排序)。

a.調節培養基pH為酸性,培養一段時間

b.調節培養基pH為堿性,培養一段時間

c.接種少量菌株T至培養基中

d.向培養基中加入合成黑色素所需前體物質

(3)為簡化生產黑色BC的工藝流程,請提出一條對菌株T進行基因改造的設想。

11.(2024北京延慶高二下期末)隨著我國畜禽產業迅猛發展,廢棄羽毛亟需進行有效開發利用。

(1)羽毛中含有豐富的角蛋白,不易被化學試劑分解,但自然界中少有羽毛長時間積聚,這一現象提示在—

的環境中易找到羽毛分解菌。

(2)為篩選土壤中的羽毛分解菌,研究者進行如下操作:

①取土樣一配置濃度梯度土壤溶液一涂布于基礎培養基表面,培養一段時間后,挑取單菌落接種于

的液體培養基中振蕩培養。

②以為對照,觀察羽毛降解情況并檢測角蛋白酶的酶活,結果如圖1。據圖1判斷,適合后續研究

的菌株及依據。

菌株ABCD對照

羽毛降解情況

?111

酶活相對值310820

圖1

(3)為優化角蛋白酶的生產條件,研究者利用響應面法進行多變量分析。根據實驗結果繪制了溫度、培養基

中羽毛含量兩種變量組合對角蛋白酶活性影響的三維圖,如圖2。

圖2

圖中投影的等高線反映了不同條件下角蛋白酶活性的變化。據圖2可知:等高線中最小圖形的中心點代表

時的溫度和羽毛含量;等高線酶活性隨溫度和羽毛含量增加的變化趨勢(“相同”或“不同”)。研究

者根據測定結果建立模型,測得角蛋白酶活性比優化前提高了數倍。

(4)該研究潛在的應用前景是發酵液中富含氨基酸可用于。

12.(2024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T-2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有毒代謝物,污染谷物和動物飼料,危害人畜健

康。T-2毒素的微生物脫毒法是利用微生物產酶(或代謝物)降解毒素和物理吸附毒素。科研人員對微生

物降解T-2毒素的機制進行了相關研究。

(1)通過觀察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對篩選出的T-2毒素脫毒菌株AFJ-2和AFJ-3進行初步的鑒定。

兩類菌株需要的營養除碳源、氮源外還應有—o

(2)將兩類菌株的活細胞和滅活細胞與T-2毒素共培養,檢測培養液中T-2毒素的含量。依據圖1結果,推

測兩類菌株對T-2毒素的脫毒方式最可能是,且AFJ-2菌株脫毒效率優于AFJ-3。

J3

I

U5E5

/、

S鰻

44

ZL)/)

/?

題33

*2?2

m1繇1

ww

e

Q0,0

ll

(3)科研人員為進一步研究兩類菌株對T-2毒素的脫毒方式,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胞外上清液和細胞內容物分別與T-2毒素反應2h后檢測T-2毒素含量,結果顯示,兩類菌株均出現

與細胞內容物混合的T-2毒素含量顯著降低,與胞外上清液混合的T-2毒素含量無顯著變化,說明―。

②利用下列材料設計實驗,其中對照組是—(選填字母)。

(注:滅活、蛋白酶K、SDS和PMSF均能破壞蛋白質的結構)

a.細胞內容物b.T-2毒素c.滅活細胞內容物

d.細胞內容物+蛋白酶Ke.細胞內容物+SDSf.細胞內容物+PMSF

(4)為探究這兩類菌株在降解T-2毒素過程中的產物變化及其相對含量,利用相關技術方法獲得峰面積,用

來代表物質的相對含量,結果如圖2所示。

-?-T-2-?-T-2

-?-HT-2?NEO

4.01HT-2(不加入AFJ-3)4.0q-?-NEO(不加入AFJ-2)

(3.5*產物

0X

73.0--A-產物X(不加入AFJ-2)

)2.5-

靠2.0-

?1.5-

?1.0-

0.5-

0.0

2461012142412244872

時間/h時間/h

AFJ-2將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3AFJ-3將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2

圖2

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多選)。

A.AFJ-3能以HT-2為底物

B.AFJ-2能以NEO為底物

C.推測產物X是由HT-2和NEO轉化的產物

D.先加AFJ-3比先加AFJ-2的脫毒效果更好

13.(2024北京朝陽高二下期末)豆瓣醬是我國傳統發酵食品,發酵過程中利用了多種天然菌種。研究人

員嘗試分離這些菌種,進而研究它們在發酵中的作用。

(1)研究人員用稀釋豆瓣醬醬醋,得到菌液,然后用法將菌液接種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培養

一段時間后,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選擇出幾種微生物:葡萄球菌S、解淀粉芽抱桿菌Ba、嗜鹽四聯球菌T和

融合魏斯氏菌W。

(2)為了檢測抗生素對上述菌種的抑菌率,分別將這些菌種接種在含有不同種類、不同濃度抗生素的液體培

養基內,并設置對照菌液和不接種菌的空白培養體系,在適宜條件下培養,定期檢測菌液的吸光度(0D

值)。已知菌液吸光度與菌體密度成正比。該實驗中對照菌液組的處理方式與實驗組的區別是—,某實驗

組菌液抗生素抑菌率的計算公式為。

(3)3種抗生素對上述微生物的抑菌率如下圖所示。據圖可知,向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控制其濃

度為ng/mL,能夠實現對嗜鹽四聯球菌T的選擇培養。

氨茉西林鈉濃度(fJbg/mL)蔡夫西林鈉濃度(jxg/mL)氯嘎西林鈉濃度(pig/mL)

14.(2024北京東城高二下期末)禾谷鐮刀菌(Fg)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從小麥種子內

篩選抑制Fg的內生菌,為生物防治制劑的開發提供理論支撐。

(1)取小麥種子用酒精沖洗表面進行—,研磨后加入適量—進行梯度稀釋,接種至平板培養獲得內生

菌,可根據—進行菌種的初步鑒定,挑取不同的單菌落進行純化,得到若干內生菌菌株。

(2)采用平板對峙培養法篩選具有抑制Fg功能的內生菌,用直徑1cm的打孔器取Fg菌餅,接種于培養

基中央,分別在不同平板上將等量待測內生菌接種在距Fg2cm處,以—的平板為對照。一段時間后結果

如圖1,測量各組Fg菌落半徑,計算抑菌率如圖2。圖中抑制率的計算公式為—,實驗結果說明―。

8o

6o目

<、

<俎

4oW

星W

2o8

H

O

圖2

圖1

(3)繼續研究JB7的抑菌機制,用JB7培養液上清液處理Fg抱子,使用AO/PI雙熒光染色評估Fg抱子細

胞膜損傷情況,AO染料可以通過完整的細胞膜,呈現綠色熒光;PI染料則通過破損的細胞膜,呈現橙紅

色熒光,實驗結果如圖3。

圖3

實驗結果說明JB7使Fg細胞膜受到損傷,圖中a和b處的熒光顏色分別是―-

(4)欲繼續研究JB7是否通過分泌水解酶,以及分泌哪些水解酶發揮抑菌作用,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藥品配

制培養基,通過觀察透明圈進行判斷(選擇完成一種培養基配方即可)。

判斷是否分泌纖維素酶的培養基配方:.o判斷是否分泌葡聚糖酶的培養基配方:―o

A.葡聚糖B.瓊脂C.纖維素鈉D.蛋白陳E.MgSCU等無機鹽F.蒸儲水

15.(2024北京大興高二下期末)青枯病由青枯菌引發,嚴重危害番茄生長。菜粕有機肥是以油菜籽榨油

后的副產物為原料經微生物降解而制成的有機肥。研究人員希望篩選出能充分利用菜粕有機肥且抑制青枯

菌的菌株。

(1)菜粕有機肥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可為抑菌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源。

(2)為篩選適于在菜粕上生長且能抑制青枯菌的菌株,研究人員進行了下列實驗。

①稱取10克番茄根際土壤置于裝有的錐形瓶,制成稀釋10倍的土壤稀釋液,接種于若干個含菜粕

的固體培養基,30℃培養2~4天,該培養基按功能劃分,屬于培養基。

②將上述培養基上生長的所有單菌落接種到同一個固體培養基上,培養24h后,在培養基表面均勻噴灑—

懸液,30℃培養48h后對出現抑菌圈的菌落進行測量,計算每個菌落直徑和抑菌圈直徑比值以代

表,最終篩選出菌株RC14。

(3)為檢測在施用不同肥料條件下菌株RC14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員將盆栽番茄接種青枯菌7

天后進行如下處理,45天后測定發病率,結果如下表所示。

組別處理發病率(%)

1施用常規化肥72.5

2A________62.5

3施用含菌株RC14的常規化肥56.5

4施用含菌株RC14的菜粕有機肥17.5

表中A處的處理為,根據表中信息推測第4組發病率最低的原因_____。

(4)請提出一個RC14菌抑制青枯菌方式的假設。

16.(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紅曲色素是廣泛應用于食品等行業的天然色素,主要通過紅曲霉菌發酵

生產。現有商業菌株生產紅曲色素能力低,且會產生對動物腎臟、肝臟有毒害的桔青霉素。科研人員擬獲

得優質紅曲霉菌。

(1)將待選菌樣品接種到含大米研磨液的液體培養基中,擴大培養2天后進行依次分別涂布于固體培

養基上培養,通過觀察—特征對菌種進行初步鑒定。

(2)以—菌株為對照進行發酵指標的比較,初步篩選出3種菌株。選取4種大米為基質進行發酵,結束后檢

測相應物質的含量,結果如圖1。

口稻花香米口稻花香米

22長粒香米.西長粒香米

口珍珠米口珍珠米

■泰香軟米,■泰香軟米

M3-2M7-5M9-2

菌株菌株

應選擇—作為目標菌株進行后續生產研究。

(3)氮源種類及發酵溫度對所選紅曲霉菌代謝產物合成的影響如圖2所示。

CCoo1

5JJ-1

^1

CAoA4

Juu^

w0

4mw

如4n0A

生1Vu

月0

3CA青

JVA

色y

素o

素3AAwo

20卜M

、U

7

、o

(素

£ACA

zJvr

gu《o

W,

,Ao0nr吧

-ggzvVjs

)ljd)

51C0Ai

1JuQ

nJ

1A川

O1u

o

Co1

J*

A

VH

0

3-

根據所有研究結果,依次寫出紅曲色素發酵罐中優選的碳源、氮源及控制的溫度條件_。

參考答案

1.B

【分析】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按照功能的不同,

可將培養基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別培養基,其中在微生物學中,將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

或阻止其他種類微生物生長的培養基,稱為選擇培養基。

【詳解】A、從土壤中篩選出能降解W的細菌,所用培養基應該以物質W為唯一氮源,無需添加其它氮

源,A正確;

B、平板上出現菌落甲且甲周圍沒有透明圈,說明細菌甲不能分解物質W,而是以空氣中的氮氣作為氮

源,B錯誤;

C、透明圈與菌落的直徑大小能反映該細菌對物質W的分解能力,透明圈與菌落的直徑的比值越大,細菌

對物質W的分解能力越強,C正確;

D、平板上出現菌落乙且周圍出現透明圈,說明細菌乙能夠降解W,應該對菌落乙繼續進行純化培養得到

目標菌,D正確。

故選B。

2.A

【分析】平板劃線法純化菌種時不同階段灼燒接種環的目的不同:(1)第一次操作:殺死接種環上原有的

微生物。(2)每次劃線之前:殺死上次劃線后接種環上殘留的菌種,使下次劃線的菌種直接來源于上次劃

線的末端。(3)劃線結束后:殺死接種環上殘存的菌種,避免細菌污染環境和感染操作者。

【詳解】A、若培養基滅菌不徹底,則未接種的平板上也會有菌落產生,A錯誤;

B、接種環灼燒后未冷卻處理,則會殺死接種的菌液,因而接種后的平板上未形成酵母菌菌落,B正確;

C、未進行倒置培養,則皿蓋上冷凝的水滴會滴落到平板上,C正確;

D、每次劃線前都重新蘸取菌液相當于未將菌液稀釋,因而平板上可能未分離出單個菌落,D正確。

故選Ao

3.C

【分析】稀釋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離微生物外,也常用來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當樣品的稀釋度足

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單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

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活菌。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除

稀釋涂布平板法外,還可以利用顯微鏡進行直接計數,該方法要利用特定的細菌計數板或血細胞計數板。

【詳解】A、用無菌水(不是清水)將土樣制成1x103?107倍稀釋的稀釋液,然后將稀釋液涂布到制備好

的培養基上,A錯誤;

B、牛肉膏蛋白陳培養基為完全培養基,而實驗目的是測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活菌數,應使用以尿素為

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基,B錯誤;

C、如果未接種的對照組平板上有菌落出現,可能是培養菌滅菌不徹底等原因導致的,應重新進行實驗,C

正確;

D、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該實驗所用每克土樣中能分解尿素

的活菌數a(68+69+75)/3^0.1xl05~7.1xl07,D錯誤。

故選C。

4.D

【分析】1、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稀釋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

計數。2、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菌落數目的原理:①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

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②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來推測樣品中大約含有的活菌數。

【詳解】A、圖中①是稀釋涂布平板法,A正確;

B、為排除無菌水的干擾,應增設僅接種無菌水的組別作為空白對照,B正確;

C、每個稀釋梯度應設置3個平行實驗,減小誤差,C正確;

D、稀釋涂布平板法,可能兩個單菌落長到一起,所以僅以深紫色菌落數估測會導致結果偏低,D錯誤。

故選D。

5.A

【分析】菌落:是指由單個微生物細胞或一堆同種細胞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

度,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征的子細胞集團。各種微生物在一定

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狀、邊緣、表面、質地、顏色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衡量菌種純

度、辨認和鑒定菌種的重要依據。

【詳解】A、培養基是用于培養細菌的,制備該培養基時,一般在滅菌前將培養基調至中性或弱堿性,A

正確;

B、該培養基為液體培養基,而菌落是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的子細胞群體,因此,用該培養基不能得到分

解PVA的細菌菌落,B錯誤;

C、涂布時,用經過滅菌處理的涂布器將用移液槍移到平板上的菌液均勻地涂布在培養基表面,C錯誤;

D、在確定菌株降解PVA能力時,培養基中PVA濃度為無關變量,不同的菌種是自變量,白色透明斑的

直徑為檢測變量,D錯誤。

故選Ao

6.C

【分析】1、消毒是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抱和抱

子)。

2、滅菌是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抱和抱子)。常用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

滅菌、濕熱滅菌法。

【詳解】A、滅菌是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常用的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

滅菌、濕熱滅菌等,A正確;

B、涂布器、接種環等接種工具可通過灼燒的方法迅速滅菌,B正確;

C、為避免周圍環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接種時需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操作,但配制培養基不需要,C錯

誤;

D、煮沸消毒法可以殺死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和部分芽抱,不能殺死全部芽抱和抱子,D正確。

故選Co

7.C

【分析】培養基是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根據物理性

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培養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

白膝和牛肉膏,因為它們來源于動物原料,含有糖、維生素和有機氮等營養物質。另外,培養基還需要滿

足微生物生長對pH、特殊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要求。例如,培養乳酸桿菌時需要在培養基中添加維生素,

培養霉菌時需將培養基的pH調至酸性,培養細菌時需將pH調至中性或微堿性,培養厭氧微生物時則需

要提供無氧的條件。

【詳解】A、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生存,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

存,故需配制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基,A正確;

B、動物糞便和尿液中富含尿素,故可在從富含動物糞便和尿液的土壤中取樣分離尿素分解菌,B正確;

C、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細菌,滅菌會殺死細菌,故不能對浸出液滅菌,C錯誤;

D、培養基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可減少培養基表面水分的揮發,以及防止皿蓋上冷凝的水珠滴

落到培養基上造成污染,D正確。

故選C。

8.B

【分析】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

(1)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在線的開始

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

(2)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皿表面,經培養后可形成單個

菌落。

【詳解】A、由圖可知,兩組平板都分成3個區進行劃線,A錯誤;

B、接種前需對接種環灼燒滅菌一次,每次劃線后都灼燒一次,甲組共灼燒4次接種環,B正確;

C、活菌計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圖中為平板劃線法,不可計數,C錯誤;

D、單菌落的性狀、顏色等特征反映菌種種類差異,D錯誤。

故選B。

9.(1)稀釋涂布平板(或平板劃線)碳源、氮源、無機鹽、水

(2)HL10和大腸桿菌均對小鼠的腸癌具有抑制作用,且HL10的抑制作用更強;腸道中含有的菌群也有一

定的抑菌作用

(3)HL10可抑制人源腫瘤細胞增殖,而大腸桿菌不能

(4)cdaef或dcafe

【分析】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①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制成平板,接種,劃

線,在恒溫箱里培養。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

可能形成單個菌落。②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基表面,經培

養后可形成單個菌落。

【詳解】(1)微生物的接種方法包括稀釋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劃線法,故將健康人的糞便濾液用稀釋涂布平

板(或平板劃線)法接種于固體培養基表面。培養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

(2)根據圖1可知,HL10和大腸桿菌組的腸腫瘤負荷小于培養液組的腸腫瘤負荷,且HL10組的腸腫瘤

負荷最小,說明HL10和大腸桿菌均對小鼠的腸癌具有抑制作用,且HL10的抑制作用更強;根據圖1可

知,腫瘤鼠的腸腫瘤負荷小比腫瘤無菌鼠的腸腫瘤負荷小,說明腸道中含有的菌群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3)根據圖2可知,大腸桿菌組中的腫瘤細胞的增殖標志物含量和培養組相近,但HL1。組中的腫瘤細胞

的增殖標志物含量比培養組少得多,說明HL10可抑制人源腫瘤細胞增殖,而大腸桿菌不能。

(4)實驗的目的是要驗證HL10的抗腫瘤作用歸因于其分泌的a-甘露糖昔酶(aMAN),再結合實驗所給

材料可知,實驗的自變量為a-甘露糖昔酶(aMAN)的有無,與aMAN-mRNA結合的miRNA可抑制a-甘

露糖甘酶(aMAN)的表達,實驗的因變量為腫瘤負荷大小,故實驗組1用轉入aMAN基因d的HL10菌

液灌胃腫瘤鼠,實驗組2用轉入可與aMAN-mRNA結合的miRNA的HL10菌液灌胃腫瘤鼠,對照組用

HL10菌液灌胃腫瘤鼠,實驗結果為實驗組1腫瘤負荷低于對照組,實驗組2腫瘤負荷高于對照組;或者

實驗組1用轉入可與aMAN-mRNA結合的miRNA的HL10菌液灌胃腫瘤鼠,實驗組2用轉入aMAN基因

的HL10菌液灌胃腫瘤鼠,對照組用HL10菌液灌胃腫瘤鼠,實驗結果為實驗組1腫瘤負荷高于對照組,

實驗組2腫瘤負荷低于對照組。

10.(1)葡萄糖碳(或“碳源和氮”)

(2)隨時間推移,該pH條件下黑色素的積累量高于其他pH條件c-a-d-b

導入可在酸性條件下合成黑色素的相關基因,以簡化調整pH的環節;導入可在堿性條件下生長和生產BC

的相關基因,以簡化調整pH的環節;導入使菌株在生長過程中自身逐漸產生堿性物質的新基因,以簡化

調整pH的環節。

【分析】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

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

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

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詳解】(1)纖維素是多糖,構成纖維素的單體是葡萄糖,菌株K屬于醋酸桿菌,為增加BC的產量,需

在其培養基中添加較多的碳源,還需通入氧氣;

(2)①由圖可知,在pH=8時黑色素的初始產生速率不是最高,但隨時間推移,該pH條件下黑色素的積

累量高于其他pH條件,有利于保證黑色素的產量,因此生產上宜將pH=8作為菌株合成黑色素時的培養

條件;

②利用菌株T生產黑色BC的流程應為:接種少量菌株T至培養基中(c)一調節培養基pH為酸性,培養

一段時間(a)一向培養基中加入合成黑色素所需前體物質(d)-調節培養基pH為堿性,培養一段時間

(b)一收獲黑色BC;

(3)為簡化生產黑色BC的工藝流程,對菌株T進行基因改造的設想為導入可在酸性條件下合成黑色素

的相關基因,以簡化調整pH的環節;導入可在堿性條件下生長和生產BC的相關基因,以簡化調整pH的

環節;導入使菌株在生長過程中自身逐漸產生堿性物質的新基因,以簡化調整pH的環節。

11.(1)富含羽毛

(2)羽毛為唯一碳氮源空白培養基菌株B,角蛋白酶活性及羽毛降解能力最強

(3)角蛋白酶活性最高相同

(4)葉面施肥

【分析】1、接種微生物的方式常見有:平板劃線法、稀釋涂布平板法等。

2、將微生物接種到固體培養基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前先要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再將不

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瓊脂固體培養基的表面,在一定的稀釋度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能分

散成單個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讓菌體進行繁殖,能夠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菌落。

【詳解】(1)羽毛不易被分解。但是自然界中羽毛一般不會長時間聚集,說明自然界中有分解羽毛的微

生物。所以在富含羽毛的環境中容易找到羽毛分解菌。

(2)①培養基一般采用濕熱滅菌法,如高壓蒸汽滅菌法。題中,基礎培養基上的單菌落挑取后接種在以

羽毛為唯一碳源的液體培養基上以利于選擇出能分解羽毛的純培養微生物。②一般以空白培養基為對照,

觀察羽毛降解情況和檢測酶活性大小。據圖分析可知,菌株B中羽毛降解最多,說明其角蛋白酶活及羽毛

降解能力最強。

(3)等高線中最小圖形的中心點對應的縱軸數值最大,代表角蛋白酶活最高;等高線酶活隨溫度和羽毛

含量增加都呈現下降趨勢,所以趨勢相同。

(4)羽毛被降解后,主要生成氨基酸。故發酵液中富含氨基酸可用于葉面施肥、農作物施肥等。

12.(1)菌落水和無機鹽(特殊營養物質)

(2)利用微生物產酶(或代謝物)降解,(而不是物理吸附。)

(3)兩類菌株降解T-2毒素的活性物質均位于胞內ab

(4)ABC

【分析】培養基里面的基本營養成分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特殊營養物質)

【詳解】(1)通過觀察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對篩選出的T-2毒素脫毒菌株AFJ-2和AFJ-3進行初

步的鑒定。培養基里面的基本營養成分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特殊營養物質),所以兩類菌株需要的

營養除碳源、氮源外還應有水和無機鹽(特殊營養物質)。

(2)由圖可以看出,有活細胞的共同培養的T-2毒素的含量,要低于其他組,所以推測兩類菌株對T-2毒

素的脫毒方式最可能是利用微生物產酶(或代謝物)降解,(而不是物理吸附。)

(3)上清液中含有細胞的代謝物,將胞外上清液和細胞內容物分別與T-2毒素反應2h后檢測T-2毒素含

量,結果顯示,兩類菌株均出現與細胞內容物混合的T-2毒素含量顯著降低,與胞外上清液混合的T-2毒

素含量無顯著變化,說明兩類菌株降解T-2毒素的活性物質均位于胞內;

如果設計實驗,實驗的自變量應為細胞內容物的有無,因為①已經做過一組實驗,所以再做實驗,其中對

照組應為細胞內容物+T-2毒素,所以選ab。

(4)A、看圖可知,AFJ-2將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3,HT-2組下降,而不加AFJ-3的HT-2組基

本不發生改變,所以AFJ-3能以HT-2為底物,A正確;

B、同上,AFJ-3將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2,NEO組下降,而不加AFJ-2的NEO組基本不發生改

變,所以AFJ-2能以NEO為底物,B正確;

C、看圖可知,AFJ-2將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3,HT-2組下降的同時,AFJ-3+產物X組上升,且

上升的量與下降的量基本相同,所以推測產物X是由HT-2和NEO轉化的產物,C正確;

D、由圖看不出,兩組的下降的多少,比較不出脫毒效果,D錯誤。

故選ABC。

13.(1)無菌水(稀釋)涂布(平板)

(2)不添加抗生素[(對照菌液OD值-實驗組菌液OD值)/(對照菌液OD值-空白培養體系OD

值)]x100%

(3)秦夫西林鈉1.454

【分析】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①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制成平板,接種,劃

線,在恒溫箱里培養。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

可能形成單個菌落。②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基表面,經培

養后可形成單個菌落。

【詳解】(1)為避免雜菌感染,用無菌水稀釋豆瓣醬醬醋得到菌液,然后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將菌

液接種在固體培養基表面。

(2)實驗的自變量為不同種類、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故該實驗中對照菌液組的處理方式與實驗組的區別

是不添加抗生素。某實驗組菌液抗生素抑菌率為[(對照菌液菌體密度-實驗組菌液菌體密度)/(對照菌液菌體

密度-空白培養體系菌體密度)]X100%,已知菌液吸光度與菌體密度成正比,故某實驗組菌液抗生素抑菌率

的計算公式為[(對照菌液OD值-實驗組菌液OD值)/(對照菌液OD值-空白培養體系OD值)]X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