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_第1頁
DB34∕T 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_第2頁
DB34∕T 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_第3頁
DB34∕T 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_第4頁
DB34∕T 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60

CCSD10

34

安徽省地方標準

DB34/T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

Specificationforgeologicalspecimensregistration

2024-07-30發布2024-08-30實施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

DB34/T482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總體要求...........................................................................2

5登記...............................................................................2

6鑒定...............................................................................2

7入庫與入賬.........................................................................2

8編目...............................................................................3

9提用和歸還.........................................................................3

10損壞處置與注銷....................................................................4

附錄A(資料性)《地質標本信息登記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5

附錄B(資料性)《野外采集初鑒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8

附錄C(資料性)《化石標本鑒定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10

附錄D(資料性)《礦物、巖石、礦石標本鑒定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12

附錄E(資料性)《征集標本入庫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15

附錄F(資料性)《地質標本賬簿》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17

附錄G(資料性)《地質標本編目卡》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19

附錄H(資料性)《地質標本提用申請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22

附錄I(資料性)《地質標本點交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24

附錄J(資料性)《展覽情況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26

附錄K(資料性)《科普活動情況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28

附錄L(資料性)《科學研究情況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30

附錄M(資料性)《地質標本復制記錄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32

附錄N(資料性)《地質標本保護(修復)記錄表》的信息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34

附錄O(資料性)《地質標本損壞記錄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36

附錄P(資料性)《地質標本注銷記錄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38

參考文獻.............................................................................40

I

DB34/T482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實驗研究所(國土資源部合肥礦產資源監督檢測

中心)、安徽省自然資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質資料館)、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徽省

地質調查院(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曉宇、張晶晶、胡彬、于露、葛家昆、張廣成、劉俊、方懿、左銳、王楓、

齊飛、徐艷艷、張蕾、張愉飛。

II

DB34/T4824—2024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地質標本登記著錄的內容、要求以及所需相關文檔(包括紙質文檔和電子文檔)。

本文件適用于地質標本登記著錄工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958區域地質圖圖例

GB/T7408.1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

GB/T9649.9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GB/T9649.10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第10部分:巖石學

GB/T9649.16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第16部分:礦床學

GB/T28226地名信息交換格式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地質標本geologicalspecimens

可用于研究、鑒定、展覽、教育等方面工作的礦物、巖石、化石、礦石等實物。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geologicalspecimenregistration

對地質標本基本信息和管理信息進行登記的過程。

注1:地質標本基本信息是指標本本體信息,如名稱、尺寸、數量、產地、時代層位等。

注2:地質標本管理信息是指在管理標本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如鑒定信息、研究信息、展覽信息、科普活動信息等。

地質標本賬簿geologicalspecimenaccount

記錄地質標本的標本號、名稱、類型、時代層位、產地、數量、尺寸等信息的賬冊。

地質標本編目geologicalspecimencatalog

對地質標本基本信息和管理信息進行歸類、排序、形成目錄索引的過程。

地質標本檔案geologicalspecimenarchive

1

DB34/T4824—2024

地質標本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標本本體屬性、保護與使用過程、檔案管理和其他相關事項的歷

史記錄、歷史賬冊等文字信息及電子信息。

4總體要求

地質標本管理工作中應建立賬冊,設專人管理,永久保存。

登記賬冊時應逐件、逐項登記,字跡工整清晰;如有訂正,用紅墨水劃雙線,由經辦人在訂正處

蓋章。

標本實物應放置獨立庫房,設專人管理,庫房環境應滿足標本安全需求;管理標本庫房人員不可

兼管標本賬冊。

地質標本登記著錄工作應自標本征集之時起直至標本注銷的全過程,完整、準確、有序地記錄標

本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包括登記、鑒定、入庫、入賬、編目、提用、歸還、損壞處置、注銷環節。

地質標本管理工作應建立管理制度,規定標本提用、歸還等出入庫情況應履行的流程和審批手續。

本規范中的時間填寫應符合GB/T7408.1的要求,地點填寫應符合GB/T28226的要求,地質標本

術語應符合GB/T9649.9、GB/T9649.10、GB/T9649.16的要求,地層及時代表示方法應符合GB/T958

的要求。

5登記

地質標本征集工作環節,應及時登記標本本體信息,登記內容包括征集方式、標本來源、登記日

期、登記號、登記名稱、產地、數量、尺寸/質量、完殘狀況、現存放位置,并附標本圖片或視頻,登

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可參考附錄A。

征集方式為采集時,除應登記標本本體信息,還應登記野外采集信息,包括野外編號、采集地點、

野外名稱、時代層位、規格尺寸、描述、采集人、采集日期和野外特征照片或視頻,登記著錄文檔及登

記項目參見附錄B。

6鑒定

可由省級及以上具備相應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鑒定證書或意見,或由具備相應專業技術人員

(中級職稱及以上)進行準確鑒定,登記著錄標本鑒定信息;根據需要,同一件標本在管理、利用過程

中可進行多次鑒定;古生物標本相關研究論文,可作為標本鑒定單附件。

化石標本鑒定信息應登記著錄標本號、登記號、原有名稱、鑒定名稱、拉丁學名、詳細分類及分

級、產地、時代層位、尺寸、完殘狀況、鑒定描述、鑒定人(單位)、鑒定日期、標本照片或視頻,登

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C。

礦物、巖石、礦石標本鑒定信息應登記著錄標本號、登記號、原有名稱、鑒定名稱、英文名稱、

類型、標本分類、產地、時代層位、尺寸或質量、完殘狀況、鑒定描述、鑒定人(單位)、鑒定日期、

標本照片或視頻,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D。

7入庫與入賬

完成地質標本準確鑒定工作后,對確定征集并納入長期保存的標本,應辦理入庫和入賬手續。

2

DB34/T4824—2024

辦理入庫時應登記標本征集方式、標本來源、標本號、登記號、鑒定名稱、類別、產地、數量、

尺寸或質量、完殘狀況、庫存位置、入庫點交人、入庫點收人、入庫審批人、入庫日期,登記著錄文檔

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E。

辦理入賬手續時應登記賬簿,包括標本號、標本名稱、類型、時代層位、產地、數量、尺寸或質

量、征集方式、標本來源、征集經費、保存狀況、入庫日期、登記人、入賬日期、審批人,化石標本還

應登記級別,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F。

8編目

完成地質標本入庫和入賬手續后,應完成地質標本編目工作,并制作編目卡,編目卡上應登記標

本號、登記號、原有名稱、標本名稱、數量、尺寸或質量、入庫日期、庫存位置、產地、時代層位、級

別、保存狀況、鑒定記錄、流傳經歷、制卡人、復核人、制卡日期,并附標本照片,登記著錄文檔及登

記項目參見附錄G。

完成編目卡制作、登記后,應在地質標本上書寫標本號;標本號可用小字清晰地標寫在地質標本

上,書寫位置以不破壞標本主體、不妨礙觀瞻和不易摩擦為宜;無法直接書寫的地質標本,應貼、掛編

號標簽或在標本外包裝上進行書寫編號,標簽貼掛應確保牢固,避免遺失,外包裝應做好封口。

9提用和歸還

地質標本出庫前應完成出庫審批,應登記申請人、申請部門、申請日期、提用用途、提用地點、

計劃提用時間、計劃歸還時間、提用標本、實物管理員意見、賬簿管理員意見、負責人意見,登記著錄

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H。

地質標本出庫和歸庫時應完成點交,應登記申請人、申請提用數量、實際出庫數量、標本號、標

本名稱、類型、數量、尺寸或質量、級別、完殘狀況、點交人、提用人、移交地點、歸還人、歸口接收

人、歸還地點、歸還時間,并拍攝標本照片作為附件,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I。

用于修復、保護、復制原因提用時應同時提交修復、保護、復制方案。

用于展覽、科普、科研、復制、修復或保護工作提用標本,在歸還時應提供相應情況記錄,根據

提用用途不同,具體要求如下:

——因展覽工作提用結束歸還時應提供展覽情況記錄,應記錄登記展覽名稱、展覽起止日期、提

用標本及所在展項、展陳說明、文創開發內容。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J。

——因科普工作提用結束歸還時應提供科普活動情況記錄,應記錄登記科普活動名稱、科普活動

日期及地點、標本使用情況、科普活動內容和相關影像資料。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

附錄K。

——因科研工作提用結束歸還時應提供科學研究情況記錄,應記錄登記研究標本編號及名稱、研

究人員、研究內容、研究成果和相關影像資料。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L。

——因復制工作提用結束歸還時應提供地質標本復制記錄,應記錄登記復制工作單位或部門、復

制工作負責人、復制工作參與人、復制起止日期、復制標本號及名稱、復制理由及用途、復

制數量、復制地點、復制方案。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M。

——因修復、保護工作提用結束歸還時應提供地質標本保護(修復)記錄,應記錄登記保護(修

復)工作單位或部門、保護(修復)工作負責人、保護(修復)工作參與人、保護(修復)

起止日期、保護(修復)標本號及名稱、保護(修復)方案、保護(修復)前后對比圖。登

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N。

3

DB34/T4824—2024

10損壞處置與注銷

發生地質標本損壞事故,應及時、如實記錄事故和損壞情況,應登記標本號、標本名稱、事發地

點、事發時間、損壞情況、損壞原因、處理記錄、見證人。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O。

注銷地質標本時,應嚴格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并登記標本號、標本名稱、注銷原因、實物管理

員意見、賬簿管理員意見、部門負責人意見、單位負責人意見。登記著錄文檔及登記項目參見附錄P。

4

DB34/T4824—2024

附錄A

(資料性)

《地質標本信息登記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A.1說明

A.1.1征集方式

常見的征集方式有購買、采集、受贈、調撥、交換、移交等。

A.1.2標本來源

獲得地質標本的來源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具體填寫規定見表A.1。

表A.1標本來源填寫規定

序號征集方式標本來源

1購買以有償形式取得所有權的標本原所有權單位或所有權人

2采集地質標本管理單位依法自行發掘采集的標本本單位

3受贈指以無償或獎勵形式取得所有權的標本原捐贈單位或捐贈人

4調撥通過行政手段變更所有權或保管權的標本原調撥單位

5交換標本收藏單位之間依據相關程序交換的標本與標本收藏單位交換標本的單位

6移交公安、海關、工商等執法部門移交罰沒的標本移交部門

A.1.3登記號

A.1.3.1在對地質標本進行信息登記時給予的編號,登記號應具有一定識別度,避免重復。

A.1.3.2征集方式為采集時,登記號為野外編號,即在野外采集地質標本時給予的編號。其他征集方

式,可由三位大寫字母(+羅馬數字)+阿拉伯數字表示。三位大寫字母可分別為標本所有者所在省份首

字母、城市首字母、標本所有者姓名首字母。如在同一標本所有者處征集多批,則以羅馬數字區分批次。

示例1:安徽省合肥市張XX第一批第1件AHZ-1

示例2:安徽省合肥市劉XX第二批第4件AHLⅡ-4

A.1.4登記名稱

A.1.4.1征集方式為采集時,標本名稱為野外名稱,即在野外采集時,初步確定的地質標本名稱。

A.1.4.2其他征集方式時,采用征集時初步確定的名稱。

A.1.5產地

按國-省-市-縣-村-組的順序盡量詳細地描述產地。

A.1.6數量

A.1.6.1組成地質標本的單體的數量。單件地質標本的數量為“1”。

示例3:名稱數量

水晶晶簇1

5

DB34/T4824—2024

A.1.6.2由多個單體組成的地質標本,標本數量為組成該地質標本的單體數量。

示例1:名稱數量

貴州龍(正負模)2

示例2:名稱數量

碧玉雕件標本(一對)2

A.1.6.3地質標本的部件或附屬物等,不計入地質標本數量。

示例:名稱數量

方解石(帶底座)1

A.1.7尺寸/質量

A.1.7.1對地質標本進行測量或稱重所得到的數據,標本尺寸適用于所有地質標本,標本質量僅適用

于寶玉石標本或微體標本。

A.1.7.2尺寸以厘米(cm)作為計量基本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質量以克(g)作為計量單位,

精確到小數點后2位。

A.1.7.3依地質標本形態和構成不同,標本尺寸分別采取以下測量、取值方法:

a)平面地質標本

——形狀規則的:方形的應測量長(地質標本的上下或經向尺寸)和寬(地質標本的左右或緯向

尺寸);圓形的應測量直徑。

——形狀不規則的:測量最大的長和寬。

b)立體地質標本

——形狀規則的:方形的應測量長(標本水平面的經向尺寸)、寬(標本水平面的緯向尺寸)和

高(標本垂直面的尺寸);圓柱形的應測量高、直徑。

——形狀不規則的:按照陳列狀態測量最大的長、寬、高。

注:標本尺寸不含底座等外包裝。

A.1.8完殘狀況

對地質標本完殘情況的具體描述可以分為完整、裂紋(裂縫未裂開)、裂口(裂縫已裂開)、斷裂

(標本不為一體、徹底斷開)、已碎(破碎到難以看出標本原貌)、缺損(部分遺失)。

A.1.9現存放位置

標本當前的存放地的具體位置。

A.1.10圖片/視頻編號

地質標本的圖片編號,可對應登記號。

示例:登記號圖片編號

AHLⅡ-4AHLⅡ-4-1、AHLⅡ-4-2……

圖片應作為附件附后,應完整清晰地反映標本整體,包含比例尺。

A.2表格樣式

見表A.2。

6

DB34/T4824—2024

表A.2地質標本信息登記表

征集方式:標本來源:

登記日期:年月日

序號登記號登記名稱產地數量尺寸/質量完殘狀況現存放位置圖片編號備注

注:表格可橫向使用。

7

DB34/T4824—2024

附錄B

(資料性)

《野外采集初鑒表》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B.1說明

B.1.1野外編號

見A.1.3。

B.1.2采集地點

B.1.2.1地質標本采集地點所在的行政區位或經緯度坐標。

B.1.2.2采用行政區位形式記錄采集地點時,應按國-省-市-縣-村-組的順序盡量詳細地描述產地;采

用經緯度坐標記錄采集地點時,應以“XXX°XX′X.XX″”形式進行記錄,可標明坐標系。

示例1: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王家村-三組

示例2:N31°50'54.8124″;E117°16'36.4188"(CGCS2000)。

B.1.3野外名稱

見A.1.4。

B.1.4時代層位

地質標本所處的沉積巖地層時代、巖漿巖年代、變質巖年代。

示例1:巢湖魚龍下三疊統南陵湖組T1n

2

示例2:花崗巖燕山早期γ5

B.1.5規格尺寸

野外鑒定時對標本測量所得到的數據,尺寸以厘米(cm)作為計量基本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

B.1.6描述

描述內容包含標本顏色、結構、構造、礦物組成、蝕變、礦化、巖相,和層理、片理、片麻理的產

狀,以及化石產出情況等內容。

B.1.7特征照片

野外鑒定地質標本的特征照片;如照片縮小導致不清晰或多張照片,可另附頁或填寫電子照片、視

頻編號。

B.1.8采集人

采集地質標本的自然人的姓名或組織機構的名稱;采集人項應填寫采集人全名;采集人為外籍的,

應填寫外文姓名并在其后括號內注明國籍。

B.1.9備注

地質標本其他需要記錄的信息。

8

DB34/T4824—2024

B.2表格樣式

見表B.1。

表B.1野外采集初鑒表

野外編號野外名稱

采集地點

時代層位規格尺寸

描述

特征照片

采集人采集日期

備注

9

DB34/T4824—2024

附錄C

(資料性)

《化石標本鑒定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C.1說明

C.1.1標本號

C.1.1.1地質標本管理單位給地質標本的編號,編號應一件一號,不得重復編號。

C.1.1.2標本號一經確定即永久使用,不能更改和重復使用。

C.1.1.3地質標本注銷后原標本號應永久封存,不再啟用。

C.1.1.4標本號可由地質標本保管單位名稱縮寫+阿拉伯數字組成,若一個地質標本號有多件單獨存

在的個體標本,應給予子編號(-1…),若地質標本為正負模,應給予子編號((A)…),若地質標本由

多塊或多處不同部位組成,應給予子編號((1)…),分別示例如表C.1:

表C.1標本號示例

序號標本情況標本號示例

1天府峨嵋龍安徽省地質博物館1號標本AGB1

2無洞貝一批數量為500件子編號為AGB2150-1至AGB2150-500

子編號為AGB4923(A)近鳥龍正模和

3近鳥龍正負模

AGB4923(B)近鳥龍負模

尺骨AGB5822(1)

4黃山龍橈骨AGB5822(2)

肱骨AGB5822(3)

C.1.2登記號

見A.1.3。

C.1.3原有名稱

地質標本在此次鑒定工作之前所具有的名稱。

C.1.4鑒定名稱

由具備相應專業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或具備相應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對地質標本進行準確鑒定工

作后給予的名稱。

C.1.5拉丁學名

化石標本的拉丁文學名。

C.1.6詳細分類

化石標本在古生物學中的詳細分類,分類應盡量詳細。

化石標本的分類原則和方法,參考國家巖礦化石資源庫《描述標準》。

10

DB34/T4824—2024

C.1.7產地

見A.1.5。

C.1.8時代層位

見B.1.4。

C.1.9尺寸

見A.1.7。

C.1.10完殘狀況

見A.1.8。

C.1.11鑒定描述

化石標本的鑒定特征及不能進一步詳細定名的原因。

C.1.12標本照片

如照片縮小導致不清晰或多張照片,可另附頁或填寫電子照片、視頻編號。

C.1.13鑒定人(單位)

C.1.13.1鑒定化石標本的自然人的姓名及所屬組織機構的名稱。

C.1.13.2鑒定人項應填寫鑒定人全名;鑒定人為外籍的,應填寫外文姓名并在其后括號內注明國籍。

C.2表格樣式

見表C.2。

表C.2化石標本鑒定單

標本號登記號

原有名稱

鑒定名稱拉丁學名

門綱

詳細分類目科

屬種

產地時代層位

尺寸完殘狀況

鑒定描述

標本照片

11

DB34/T4824—2024

附錄D

(資料性)

《礦物、巖石、礦石標本鑒定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D.1說明

D.1.1標本號

見C.1.1。

D.1.2登記號

見C.1.2。

D.1.3原有名稱

見C.1.3。

D.1.4鑒定名稱

見C.1.4。

D.1.5英文名稱

地質標本的英文名稱。

D.1.6類型

地質標本所屬的類型,礦物、巖石或礦石。

D.1.7標本分類

根據標本的類型進一步分類,分類應盡量詳細;類別選擇時如有交叉,應以最顯著特征進行選擇;

礦物、巖石、礦石分類原則和方法,參考國家巖礦化石資源庫描述標準,其中礦物標本也可參考《系統

礦物學》。

D.1.8產地

見A.1.5。

D.1.9時代層位

見B.1.4。

D.1.10尺寸/質量

見A.1.7。

D.1.11完殘狀況

見A.1.8。

D.1.12鑒定描述

12

DB34/T4824—2024

對地質標本的詳細特征描述和定名依據;描述內容包含標本顏色、結構、構造、礦物組成、蝕變、

礦化、巖相、層理、片理、片麻理的產狀、化石產出情況等內容。

D.1.13標本照片

見C.1.12。

D.1.14鑒定人(單位)

見C.1.13。

D.2表格樣式

見表D.1。

表D.1礦物、巖石、礦石標本鑒定單

標本號登記號

原有名稱

鑒定名稱英文名稱

類型標本分類

產地時代層位

尺寸/質量完殘狀況

鑒定描述

鑒定人

鑒定日期

(單位)

13

DB34/T4824—2024

礦物、巖石、礦石標本鑒定單(背面)

照片:

14

DB34/T4824—2024

附錄E

(資料性)

《征集標本入庫單》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E.1說明

E.1.1征集方式

見A.1.1。

E.1.2標本來源

見A.1.2。

E.1.3標本號

見C.1.1。

E.1.4登記號

見C.1.2。

E.1.5鑒定名稱

見C.1.4。

E.1.6類別

地質標本所屬的類型,化石、礦物、巖石或礦石。

E.1.7產地

見A.1.5。

E.1.8數量

見A.1.6。

E.1.9尺寸/質量

見A.1.7。

E.1.10完殘狀況

見A.1.8。

E.1.11庫存位置

標本入庫后的具體存放位置。

示例:Ⅱ號庫房10號架第3層6號位Ⅱ-10-3-6

E.1.12備注

其他需要記錄到《征集標本入庫單》中的信息,如標本對保存環境的特殊要求等。

15

DB34/T4824—2024

E.1.13入庫點交人

辦理地質標本入庫手續時,向標本管理部門移交標本的經手人的姓名。

E.1.14入賬登記人

辦理地質標本入賬手續時,將標本信息登記入《地質標本賬簿》的人員姓名,一般為賬簿管理員。

E.1.15入庫點收人

辦理地質標本入庫手續時,接收標本的標本管理部門經手人姓名,一般為實物管理員。

E.1.16入庫審批人

地質標本庫房管理部門負責人姓名。

E.2表格樣式

見表E.1。

表E.1征集標本入庫清單

征集方式:標本來源:

序號標本號登記號鑒定名稱類別產地數量尺寸/質量完殘狀況庫存位置備注

入庫點交人

入賬登記人入庫點收人

入庫審批人入庫日期

注:表格可橫向使用。

16

DB34/T4824—2024

附錄F

(資料性)

《地質標本賬簿》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F.1說明

F.1.1標本號

見C.1.1

F.1.2標本名稱

根據管理、利用等方面的需求,綜合考慮登記名稱、鑒定名稱等名稱,確定合適的標本名稱。

示例1:登記名稱為“腕足”,鑒定名稱為“六景喙石燕”,標本名稱為“六景喙石燕”。

示例2:登記名稱為“鹿”,鑒定名稱為“鹿趾骨”,標本名稱為“鹿(趾骨)”。

示例3:登記名稱為“沙弗萊”,鑒定名稱為“石榴石”,標本名稱為“石榴石(沙弗萊)”。

示例4:登記名稱為“水晶”,鑒定名稱為“石英”,標本名稱為“水晶”。

示例5:登記名稱為“靈璧石”,鑒定名稱為“灰巖”,標本名稱為“靈璧石”。

F.1.3類型

地質標本所屬的類型,在化石、礦物、巖石、礦石中選擇。

F.1.4時代層位

見B.1.4。

F.1.5產地

見A.1.5。

F.1.6數量

見A.1.6。

F.1.7尺寸/質量

見A.1.7。

F.1.8級別

根據國家標準,經專家審核認定的地質標本的級別,適用于化石標本;分為:

——一級重點化石、二級重點化石、三級重點化石、一般化石;

——化石應按照國土資發[2012]6號《國家古生物化石分級標準(試行)》、《國家重點保護古

生物化石名錄(首批)》進行分級。

F.1.9征集方式

見A.1.1。

F.1.10標本來源

17

DB34/T4824—2024

見A.1.2。

F.1.11征集經費

F.1.11.1地質標本管理單位獲得地質標本所使用的征集經費金額。

F.1.11.2征集經費按人民幣計算,如使用其他幣種結算,應在外幣金額前標注幣種符號,在外幣金額

后加注括號,括號內填寫按征集時匯率折算的人民幣金額。

F.1.12完殘狀況

見A.1.8。

F.1.13登記人

辦理地質標本入賬手續時,將標本信息登記入《地質標本賬簿》的人員姓名,一般為賬簿管理員。

F.1.14審批人

地質標本賬簿管理部門負責人的姓名。

F.1.15備注

其他需要記錄到《地質標本賬簿》中的信息。

F.2表格樣式

見表F.1。

表F.1地質標本賬簿

標本時代尺寸/征集標本征集完殘入庫入賬

標本號類型產地數量級別登記人審批人備注

名稱層位質量方式來源經費狀況日期日期

注:表格可橫向使用。

18

DB34/T4824—2024

附錄G

(資料性)

《地質標本編目卡》的信息項目著錄說明及表格樣式

G.1說明

G.1.1標本號

見C.1.1。

G.1.2登記號

見C.1.2。

G.1.3標本名稱

見F.1.2。

G.1.4原有名稱

見C.1.3。

G.1.5數量

見A.1.6。

G.1.6尺寸/質量

見A.1.7。

G.1.7庫存位置

見E.1.12。

G.1.8產地

見A.1.6。

G.1.9時代層位

見B.1.4。

G.1.10級別

見F.1.8。

G.1.11保存狀況

見F.1.12。

G.1.12鑒定記錄

地質標本的歷次鑒定記錄,應包含鑒定日期、鑒定人(單位)、鑒定結果。

19

DB34/T4824—2024

G.1.13流轉經歷

在現單位收藏以前,該地質標本的流轉過程。

G.1.14制卡人

編制《地質標本編目卡》人的姓名。

G.1.15復核人

復核《地質標本編目卡》人的姓名。

G.1.16標本照片

見C.1.12。

G.2表格樣式

見表G.1。

表G.1地質標本編目卡(正面)

標本號登記號

標本名稱原有名稱

數量尺寸/質量

入庫日期庫存位置

產地時代層位

級別保存狀況

鑒定記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