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設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書教案文檔_第1頁
三維設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書教案文檔_第2頁
三維設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書教案文檔_第3頁
三維設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書教案文檔_第4頁
三維設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書教案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倭曲內坯境身穆翥

DIYIZHANG

,7細胞生活的壞境

1.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包括血漿、

組織液和淋巴等,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

環境。

2.體液各部分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血「羅液內液

'淋巴/

3.血漿與組織液、淋巴的主要差別在于血漿中含芍較多

的蛋白質。

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

有關,其中細胞外液滲透壓諭工遨吸避于Na,

和Cl_o

5.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課前自主學習,基穩才能樓高

基本知識一讀完教材就能做對

一、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1.體液

(1)含義:人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2)組成.[據圖填空]:

圖中①S⑥為人體內的液體,它們依次代表:①血漿②組織液,③淋巴,④細胞外液,⑤細

胞內液,⑥體液。

2.內環境

(1)概念:由細胞處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2)組成及關系:

蟲來組織液彳典

血漿組織液?避巴⑶不同體細胞所處的具體內環境[連線]:

內環境

1不同細胞1

①組織細胞、

——a.血漿

②血細胞一一

/b.血漿、淋巴

③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c.組織液

④毛細血管壁細胞、“d.組織液、淋巴

⑤毛細淋巴管壁細胞匕組織液、血漿

二、細胞外液的成分

1.血漿的成分[填圖]

/蛋白質:7%—9%

無私曲:約1%

圜(血液運送的物質一一各沖營養物旗孚材種代謝廢物、氣體、激素等產、水:約

90%

2.組織液、淋巴與血唳的成分完全相同嗎?提示:不完全相同,血漿中蛋白質含量相對較

高。

三、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填表]

理化性質正常指標相關因素

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

滲透壓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而細胞外液滲

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愛和CT

酸堿度血漿pH為7.35-7.45與血漿中的HCO亍、HPO產等離子有關

與產熱量和散熱量有關,正常情況下產熱量等于散

溫度一般在37久左右

熱量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夕卜我I環

皿漿T:n

2

!組密液

Cn?*H2O

M古巴一

0、無機

(大■)等

細胞外il壓,0、尿素、

(JI劃柒機鹽等

據圖分析:

(D體內細胞只有通過F內坯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據圖填出參與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所需要的系統或器官。

A.消化系統,B.呼吸系統,C.泌尿系統,D.皮膚,E.循環系統。

基礎小題一動腦思考就能做對一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體液即為人體的內環境(X)

(2)內環境的成分中含有CO,血紅蛋白、尿素等(X)

(3)淋巴的成分與血漿完全相同(X)

(4)血漿中蛋白質含量對血漿滲透壓沒有影響(X)

(5)溶液的質量分數越大,滲透壓越高(X)

(6)人體內的細胞可通過內環境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V)

2.下列物質中,屬于人體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血紅蛋白

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

解析:選A分布于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內的物質(唾液淀粉

酶)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3.人體肌肉細胞直接從下列哪種液體中吸收葡萄糖()

A.血漿B.組織液

C.淋巴D.血液

解析:選B肌肉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可從組織液中獲得營養物質(如葡萄糖)和氧

氣。

4.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

A.血漿和組織液B.血漿和淋巴

C.淋巴和組織液D.血漿、淋巴和組織液

解析:選C毛細淋巴管壁的外側是組織液,內側是淋巴,因此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

內環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5.人體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來源于()

A.Fe2+>Cl-B.K+、Cl

C.Na+、Cl"D.Ca2+>Ck

解析:選C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由Na+、CL維持,細胞內液的滲透壓主要由K+維持,

即“內鉀外鈉”。

6.下列關于內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內環境是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

B.內環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淋巴構成

C.內環境是細胞內的環境,即細胞內液

D.高等動物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解析:選C內環境是由細胞外液構成的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

喀成得審M逢裝7課堂律練設計,舉一能通類題

核心要點一?體液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比較

血漿組織液淋巴

“朋-在加淋巴計

存在部位稔西加織液細0液*一加織細胞

生活的細胞各種血細胞體內絕大多數細胞淋巴細胞

①從消化道吸收而來:②從組

①血漿透過毛細血管壁①組織液滲入毛細淋巴

織液中回滲而來:③淋巴在左

成分來源形成: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

右鎖骨下靜脈匯入②組織細胞代謝產生收而來

與血漿相比,除蛋白

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與組織液成分大體相

化學成分2質含量低外,其他成

等氣體、血漿蛋白、激素等同

分大致相同

[名師點撥]正確區分體液、內環境及其所含成分

(1)血液工體液,血漿工內環境。

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內環境)和細胞內液,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而血

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體液,血漿只是內環境的?部分。

(2)體內液體H內環境。

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性、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挎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

(如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于內環境。

(3)細胞中的成分H內環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細胞中的物質,如血紅蛋白、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胞內酶(如呼吸氧化酶)

等,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2.內環境各部分間的物質交換關系

皿漿毛細血管壁.赳織液毛細淋巴管壁”淋巴

淋巴斯環(左右微?甘下第脈)

(1)組織液、血漿間的雙向交換

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

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大部分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到血漿中,

因此組織液和血漿之間可進行雙向物質交換。

(2)組織液、淋巴間的單向交換及淋巴、血漿間的單向交換

小部分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冰匯入

血漿中。因此,淋巴與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是單向的,淋巴和血漿之間的物質交換也是單向

的。

[題組沖關]

1.如圖為“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圖解,其中②④⑤為細胞外液。下列

相關敘述錯誤的是O

A.若某人患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則形態發生變化的是圖中的⑥

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降低,會使圖中②液體增加

C.圖中①和③細胞具體的內環境分別是血液和組織液、組織液

D.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了水泡,該水泡內的液體主要是指圖中的標號②

解析:選C據圖可知,①是毛細血管型細胞,②是組織液,③是組織細胞,④是淋巴,

⑤是血漿,⑥是血細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的血紅蛋白發生改變:長

期營養不良,血漿蛋白過少,血漿滲透壓降低,使血漿滲透到組織液的水分增多,引發組

織水腫;毛細血管壁

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組織細胞的內環境是組織液;機體出現的水泡,其中

的成分主要是組織液。

2.右圖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的關系圖,則人的肝臟細胞所需的氧氣和

營養物質直接來源于()

A.甲BZ

解析:選A圖小中甲、乙、內、J依次表不組織液、血漿、淋巴、細胞內液。肝臟細胞屬十

組織細胞,其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直接來源于組織液(甲)。

[方法規律]

同部組織細胞物質交換示意圖的判斷技巧

首先要識別圖中的結構和物質名稱,然后再識別其中的生命過程以及過程之間的內在聯系,

方法如下.

管狀結構一百百端

I『在具敢毛細淋巴管

毛細血管血細胞(一般為紅細胞)

細胞—

靜淋巴篦■?巴細胞

一機:'組織細胞

毛如m蕾內而挈至坳淋巴菅內

??*I■

矍燮型江組織液

物胞內,細胞內港

組織細胞

核心要點二I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及作用

1.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1)成因:

溶質微粒數量對水的吸引力滲透壓

越多越大越高

越少越小越低

(2)決定因素:血漿滲透壓主要由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決定,其中細胞外泄滲透壓90%以上是

由Na+和CL決定的°

(3)大?。?7久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相當于細胞內液的滲透壓。

2.引起組織水腫(組織液增多)的原因

組織水腫是在不同條件下,組織液滲透壓升高或血漿滲透壓下降,使血漿、細胞內液

中的水分滲透到組織液中引起的。引起組織水腫的主要原因總結如下:

3.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

體外體內體外

食物

殘漁

食一■消化系統

物(消化、吸收)一營養£組

循環系統:一:質

-I紐

物偵細

【《運輸作用才;

氧氣

氣一儂F喔

二氧化暖、少量水其余的代I謝終泌尿系統-一

產物一

皮膚(揉溜》-

(1)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

營養物質(如水、小腸絨毛壁,葡血循環系統組織處的

萄藕、氨基酸等)毛細血管壁運輸毛細血管

?細胞內細胞膜組織液卜毛細血管壁

(2)02進入細胞內被利用:

1。」呼吸道鬧肺泡壁、循環系統組織處的

,毛細血管壁運輸毛細血管

線粒線粒體膜r.g細胞膜一.<一

體內內一艇毛細血管壁

(3)C02排出體外與@進入細胞內所經歷的途徑正好相反。

(4)尿素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18

尿素-/硒潤冬也卜函尤統

麗可味?巴麗]

腎小球腎小管和集合管

原尿尿液「

濾過I市吸收I

[思考探究]

為什么靜脈注射時要用0.9%的生理鹽水?

提示:0.9%的生理鹽木與血漿的滲透壓相同,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

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題組沖關]

3.下列關于內環境理化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劇烈運動后,人體內會產生大量乳酸,使血漿pH顯著下降

B.一般來說,溶液濃度高低與滲透壓大小呈負相關

C.冬季人體內酶的活性降低,因為冬季氣溫偏低

D.食物中長期缺少蛋白質會導致血漿蛋白含量下降進而引起組織水腫

解析:選D由于血漿中緩沖物質的調節,正常人劇烈運動后血漿的pH不會顯著下降;一般

來說,溶液濃度的高低與滲透壓大小呈正相關;人是恒溫動物,冬季人的體溫基本不變,商的活

性也不會變化:食物中長期缺少蛋白質,會導致血漿蛋白含量下降,滲透壓降低,由血漿進入組

織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從而引起組織水腫。

4.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II、HI、【V表示能直接與

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或系統。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有關該過程說法錯誤的是()

體外一nn

A.內環境與I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①表示Na+、",葡萄糖等自由擴散進入內環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IV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解析:選B由圖分析可知I是呼吸系統,內環境與I交換的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

管暨:Na+、Cl?,葡萄糖等主要通過主動運輸被吸收;HI是泌尿系統,②表示重吸收作用;IV表

示的器官是皮膚,皮膚有保護作用,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分泌汗液來排出代謝廢物。

課后層級演練,步步提升能力

全面練

一、選擇題

1.正常人體中,下歹J數據不正確的是()

A.血漿滲透壓為770kPa

B.人體的體液中,細胞內液的含量約為細胞外液的2倍

C.人體的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約為7%~9%

D.正常人的血漿酸堿度約為6.35-7.35

解析:選D正常人的血漿酸堿度約為7.35s7.45。

2.人在劇烈運動后,骨骼肌產生的大量乳酸進入血液,但血漿的pH不會明顯下降,其

原因是()

A.乳酸在血漿中很快被分解,生成血和%0,并通過呼吸排出體外

B.血漿中的碳酸氫鈉能與乳酸反應,導致pH基本穩定

C.血漿中的碳酸鈉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穩定

D.乳酸的酸性較弱,進入血液后對血漿pH的影響不大

解析:選B血漿中的碳酸氫鈉能與乳酸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H2CO3分解產生C02

通過呼吸排出體外,從而避免血漿的pH持續下降。

3.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血漿的pH主要通過HCO二HPO廠等離子來維持

B.組織液中的小分子物質可以來源于血漿

C.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D.福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發生在內環境中

解析:選D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HCO二HPO廠等離子有關;血漿

中的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液;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

4.下列關于細胞外液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外液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質

B.血漿不僅可以運輸營養物質,也可運輸代謝廢物

C.血漿和組織液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淋巴中蛋白質較少

D,細胞外液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生命起源于海泮

解析:選C細胞外液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質;血漿起運輸作用,不僅可以

運輸營養物質,也可運輸代謝廢物;血漿中蛋白質較多,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很少:從

本質上看,細胞外液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在一定積度上說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5.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全是內環境成分的是()

A.02、CO?、血紅蛋白、H+

B.呼吸酶、載體蛋白、激素、H20

C.纖維蛋白原、Ca2+,淚液

D.Na+、HP0仁葡萄糖、氨基酸

解析:詵D血紅布白、呼吸酶都位于細胞內,載體甯白位于細胞膜上,不屬于內環境成分:

淚液不屬于體液。

6.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液相關組成及各成分間的關系,則①?⑤代表的依次是()

體液

A.細胞內液血漿組織液淋巴細胞外液

B.細胞外液血漿淋巴組織液細胞內液

C.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細胞內液

D.細胞內液血漿淋巴組織液細胞外液

^析魂B根據題圖所示,①由②③④構成,屬于細胞外液。②與④可以相互滲透,③只

能形成②,則可推知②為血漿,③為淋巴,④為組織液。組織液與

④只能向③滲透,

細胞內液可以相互滲透,⑤為細胞內液。

7.組織液生成增加,大量積累在細胞間隙就會導致紐織水腫。下列各項不能引起組織

水腫的是()

A.營養不良,血漿蛋白含量減少

B.花粉過敏,使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C.飲食過咸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

D.淋巴結發炎,淋巴回流受阻

解析:選C組織水腫是指組織液增多的現象。造成組織水腫的原因有血漿蛋白含量過少,

組織蛋白增多,淋巴循環受阻。飲食過咸會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組織液減少,不會引起組織

水腫。

&下面是人體某組織內各種結構示意圖,a、b、c、d表示的是結構,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

體,有關此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O

A.④可以直接進入a、c

B.0八葡萄糖、血漿蛋白和生長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C.①②④構成了內環境的主要部分

D.當d結構堵塞時液體②會有所增加

解析:選A圖中a為毛細血管,b為紅細胞,c為組織細胞,d為毛細淋巴管;①為血

漿,②為組織液,③為細胞內液,④為淋巴液;④經循環后由左右鎖骨卜靜脈進入血漿,淋巴

不能直接進入c組織細胞:血漿①的成分有水、無機鹽、蛋白質以及血液運送的物質(包括各

種營養物質、各種代謝廢物、氣體、激素等),。八葡萄糖、血漿蛋白和生長激素都是

①的成分;內環境包括血漿①、組織液②和淋巴④等;當d毛細淋巴管堵塞時,淋巴循環受

阻,組織液②因不能流向d而增加。

9.下面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外界環境

A.①③都必須通過消化系統才能完成

B.人體的體液包括內環境和細胞外液

C.細胞與內環境交換的④為營養物質和@

D.⑥可表述為體內細胞可與外界環境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解析:選C①通過消化系統完成,③通過泌尿系統完成。人體的體液包括內環境(細胞外

液)和細胞內液。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通過內環境間接實現物質交換。

二、非選擇題

10.下面為人體的組織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毛細淋巴管型細胞生活的具

體內環境是(用圖中標號作答)。

(2)血漿、組織液、淋巴和細胞內液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

②與③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0

(3)③的離子成分及其含量與圖中(用圖中標號

作答)的差異很大,對這一現象

的合理解釋是o

(4)我國曾發現多例頭部浮腫的“大頭”娃娃,他們的主食是蛋白質含量低下的劣質奶

粉。其頭部浮腫的主要原因是圖中的液體增多所致。這種情況屬于營養不良

造成的,請再舉一個導致該液體增多的例子:

解析:①為組織細胞,②為血漿,③為組織液,④為淋巴,⑤為毛細血管,⑥為細胞內液。

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③④:組織液與血漿的區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大分子

蛋白質;組織液與細胞內液的成分差別較大,主要是二者之間通過細胞膜進行物質交換,成分更

新快,且較多的營養成分通過主動運輸被運到細胞內;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降低,將導致③組織

液的滲透壓相對升高,因此血漿中部分水分進入組織液,導致組織液增多,造成組織水腫。

答案:(1)③④(2)②中蛋白質含量高于③(3)⑥組織液與細胞內液之間通過細胞

膜進行物質交換,大部分離子以主動運輸方式進行運輸(4)③腎小球腎炎(其他合理答案也

可)

提能練

一、選擇題

1.某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20mL后,會出現的現象

是()

A.輸入的溶液會從血漿進入組織液

B.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分別增加10mL

C.細胞內液Na+的增加遠大于細胞外液Na+的增加

D.輸入的Na+中50%進入細胞內液,50%分布在細胞外液

解析:選A靜脈注射的生理鹽水會通過血漿進入內環境,如組織液中。雖然輸入兔體內的

生理鹽水的滲透壓等同于內環境的滲透壓,但輸入生理鹽水后,機體會發揮自身的調節作用,將

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體外。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細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細胞

外液中,不會有50%分布在細胞外液,50%進入細胞內液的現象發生。

2.在下列物質或過程中,不會在人體內環境中出現的是()

①血紅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淀粉水解成麥芽糖⑥甲狀

腺激素的運輸⑦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⑧尿素⑨維生素

A.①⑤⑦⑨B.①③⑤⑦

C.①⑤⑥⑦D.③⑥⑧⑨

解析:選B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葡荀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發生在細胞內的細胞質

基質中,淀粉水解成麥芽糖發生在消化道內,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發生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

3.下圖中甲、乙、丙、丁表示人體體液的各種成分及其相互關系,有關敘述正確的足()

A.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是乙,02濃度最高的是乙

B.營養不良時,甲的含量會增多,乙的含量會減少

c.co?濃度最高的是丙

D.淋巴細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選C依圖中各組分之間的關系可判斷出甲、乙、丙、丁分別是血漿、組織液、細胞

內液和淋巴。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是細胞內液(丙),約占體液的2/3;02通過血液運輸至組織

液進而被組織細胞所利用,因此甲處02的濃度最高。營養不良時,血漿中蛋白質含量減少,組

織液將增多。C02是由組織細胞產生的,因此丙處的C02濃度最高。淋巴細胞分布在血漿和淋

巴中。

4.下圖為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a、b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③是人體內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B.若②為肝臟細胞,則a處的氧氣濃度高于b處

C.①?③的過程受阻,可導致組織水腫的發生

D.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②③④

解析:選B據圖可以判斷,①是淋巴,②是細胞內液或細胞,③是組織液,④是血漿。新

陳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組織細胞消耗氧氣;③一①的過程受阻,可導致組織水腫的發

生: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

5.與肌肉注射相比,靜脈點滴因能將大劑量藥物迅速送到全身細胞而療效顯著。下圖中

所示的內環境a、b、c、d所表示的名稱相同的是()

肌肉,注射靜脈點滴

>靜脈f心臟f動脈?鳳?組織細胞

A.a與bB?b與c

C.a與dD.c與d

解析:選c肌肉注射的藥物首先進入組織液(a),接著進入血漿和淋巴,在隨體液循

環到達組織細胞之前,藥物要再次進入組織液中(d)0

6.下表所示為人體組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單位:moI/L),

②、③的物質可以相互交換。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O

成分Na*K+Ca2+Mg2*ci-有機酸蛋白質

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

④101402.510.352547

A.②屬于血漿,其滲透壓大小主要與血漿無機鹽及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B.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可導致③增多

C.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體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解析?:選D①是細胞外液,細胞外液中血漿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確定②是血漿,③是組

織液,④是細胞內液,生物體內的體液中,細胞內液多于細胞外液,細胞質基質是細胞新陳代謝

的主要場所。

二、非選擇題

7.根據下面人體體液分布及物質交換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包括圖中的__________(只寫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

[]形式進入消化道。

⑵過程e和f的滲透方向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后者

(3)過程c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E與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一

解析:從題圖可知A為血漿,B為組織液,C為細胞內液,D為淋巴;a為消化液,b為營

養成分。(1)血漿(A)、組織液(B)、淋巴(D)構成了內環境,血漿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進入消化道。

(2)血漿和組織液只隔一層毛細血管壁,兩者中物質可通過毛細血管壁進行交換,e表示物質由

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液,f則表示部分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⑶c、d分別

表示了尿液形成的兩個階段: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血漿在流過腎小球

時,大分子蛋白質是不能流過的,因此,原尿中無大分子蛋白質。

答案:(1)A、B、Da消化液

(2)可逆單向不可逆

(3)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

(4)大分子蛋白質

&下面是內環境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的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a表示_____________系統,b表示________系統,c表示系統,參

與細胞與外界

環境物質交換的還有圖中的系統。d表示,圖中的虛線框表示

(2JC0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的原因是

(3)病人呼吸受阻,肌細胞會囚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

pH,但乳酸可以與血液中的________發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

(4)嘗試構建人體肝臟內血漿、組織液、成熟紅細胞內液間02、C02擴散的模型(①在圖

形框間用實線箭頭表示02,用虛線箭頭表示C02o②不考慮C02進入成熟紅細胞內液。)

成熟紅細胞內液

組織液

解析:(D由題圖可知a吸入02排出血,為呼吸系統:b吸收養料,為消化系統;c排出代

謝廢物,為泌尿系統:d為組織液:題圖中的虛線框表示內環境(或細胞外液)。(2)組織細

胞內的CO?濃度高于組織液,所以C0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3)乳酸進入血液后,與血

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02和%0,(:02經呼吸作用排出體

外,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4)成熟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02。

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環組織液內環境(或細胞外液)(2)組織細胞內的CO7濃度

高于組織液(3)降低NaHC(h

(4)如圖:

血漿

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1.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

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

態。

慶2.神經一-體液一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

展的主要調節機制。

3.在內環境穩態中起調節作用的系統:神經系

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直接參與物質交換的系

句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

4.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冶是4顯限度的。

5.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

要條件。

課前自主學習,基穩才能樓高

基本知識一讀完教材就能做對

一、內環境穩態的概念、調節及意義

1.穩態的概念

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過程

法13生理學家____|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神經系統的調節

貝代納

~~0-

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閑爐和體液調牌的共同作

關國生理學家

用下,通過機體各涔官、系統的分工合作、協調

坎農

統一而實現的

1

神經一體液一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稔

現代觀點

態的主要調審機制

3.穩態的失調

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能力是有二M限度的。

[?①外界環境的變化過「劇烈時

原因i②某種器官的功能出現障礙時

4.穩態的意義

(1)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2)實例:

①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盒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才能保證為細胞代謝提供充足的反

應物。

②適宜的溫度和述等是酶正常發揮催化作用的基本條件。

二、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1.實驗原理

本實驗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向自來水、緩沖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堿溶液引起的阻

不同變化,定性說明生物體內液體環境與緩沖液相似而不同于自來水,從而說明生物體pH相對

穩定的機制。

2.實驗流程

將25ml.白來水、獴沖液或生物材料倒入

利用50mL燒杯中,fflpH計或pH試紙測試起始

自來pH,并作記錄

水、

緩沖一次加一滴,然后輕輕搖動,每加入5滴

液、O.lmol/LHCI或NaOH,測定并記錄一次pH.

宜至加入30滴

生物

材料

以酸或瞰的滴數為橫馳、以pH為縱軸,將記錄數

依次

據作圖

進行

實驗

依據所科坐標曲線的特點,比較并得出結論]

基礎小題一動腦思考就能做對一

1.判斷卜?列說法的正誤

(1)內環境的穩態就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恒定不變(X)

(2)穩態是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獨立活動來維持的(X)

(3)穩態是由體液調節、神經調節共同完成的(X)

(4)外界環境變化不大時,機體一定能維持內環境的穩態(X)

(5)生物體能維持pH的相對穩定是因為內環境中存在緩沖物質(V)

2.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的現代觀點是()

A.神經調節B.體液調節

C.神經一體液調節D.神經一體液一免疫調節

解析:選D隨著分了生物學的發展,人們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獷網絡是機體

維持穩態的主要調打機制。

3.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

A.酶促反應加快B.滲透壓下降

C.細胞代謝異常D.血糖含量偏高

解析:選C當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會導致細胞代謝異常。

4.穩態的生理意義是()

A.使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B.使體液的pH保持相對穩定

C.使內環境的滲透壓處于相對平衡狀態

D.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解析:選D穩態是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保持動態平衡。而內環境理化性質的幾個重要方面為

體溫、pH和滲透壓。只有保持內環境的穩態,才能保證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故穩態是機體進

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內環境穩態的維持需要多個系統的參與

B.內環境穩態受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共同調節

C.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

D.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

解析:選C內環境的穩態是一種動態平衡,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的,而不是恒定不變的。

6.當肌肉細胞缺氧時產生的物質、pH的變化及需要的緩沖物質依次是()

A.C(h>迅速降低、NaHCOs

B.C02、基本不變、H2c03

C.乳酸、迅速降低、NaHC03

D.乳酸、基本不變、NaHC03

解析:選D肌肉細胞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進入血液后,被NaHCOs和其他堿性物

質中和,使pH變化不大。

課堂講練設計,舉一能通類題

核心要點一|

內環境的穩態

1.對內環境穩態概念的理解

,.包括組成內環境的各種成分的穩態,如氧氣、葡萄糖等的含量:內環境的各種理化性質

內容

的相對平衡,如滲透壓、pH、溫度等

實質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的動態平衡

?內環境穩態的功能基礎是機體的調節作用,結構基礎是各系統、器官的協調活動

2.內環境穩態調節的基礎

甘養物質

外I消化系統I

_

?—

I呼吸系統I_漿

_蛆

環CO?-胞

-織U

-液

-液

境I泌尿系統I…

淋a

尿素、水、無機鹽等

(1)直接參與的器官與系統:

①消化系統:消化道營養物質,消化道毛細血管。

0,

②呼吸系統:肺泡舅£肺部毛細血管。

③泌尿系統:血管腎臟形成尿泄。

④循環系統:由上述內容可看出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動的中轉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機體

的健康狀況。

(2)間接參與調節穩態的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

3.穩態失調與相關疾病

疾病名稱內環境理化性質變化引起疾病的癥狀

尿毒癥尿素等代謝廢物在體內積累自身中毒綜合癥

多食、多飲、多尿、口渴、饑餓感強烈、身

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

體消瘦

高原反應體內缺氧,血氧過低頭痛、乏力、心跳加快

疾病名稱內環境理化性質變化引起疾病的癥狀

感冒發燒體溫過高,影響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無力

嚴重腹瀉丟失大量的水和無機鹽疲倦、全身不適、惡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