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推進生態建設與修復保育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碳達峰、碳
中和的重大決策,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全
面構建以推動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生態環境
安全、維護公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的環境治理體系,高標準
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生態標兵城市。
一、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綠
色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打造
綠色發展樣板,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鼓勵發展綠色產業
嚴格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版)綠色產業
指導目錄(2019年版)。優化升級先進制造產業,大力發展
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綠色新興產業,促進金屬壓
延、食品加工等傳統制造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加快
培育壯大資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生命健康、數據信息、
高端軟件、創意設計等產業,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全面提升低能耗低排放、綜合效益好的文體旅游產業、現代
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圍繞“三廢”處理和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
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著力發展清潔生產產業。持
續優化能源結構,有序推進風光電發展,積極發展氫能、抽
水蓄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積極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等生態環境產業,加快推動建筑節能與
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環境基礎設施、城鎮能源基礎設施、
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改造,大力培育咨詢服務、項
目運營管理、監測檢測、技術產品認證和推廣等綠色服務。
(二)推行綠色低碳生產
全面推進清潔生產,依法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強制性清
潔生產審核,促進源頭減量。加強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
裝備推廣應用,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節能降耗工程。加快產業
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改造,聚焦國家級及省級園區,全面推行
能源梯級利用和資源綜合利用。優化能源供應和利用結構。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嚴格控制增量,
推廣利用非化石能源,落實可再生電力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
創新和完善綠色能源優先上網、優先使用政策。積極推進電
能替代,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建設,支持公共交通車輛油改電,
適度超前建設充電設施、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結合清潔取暖,
推廣高效電暖、熱泵、電輔助太陽能熱水器等適用技術,示
范推廣蓄熱電鍋爐等新型供暖工程。以汽車零部件、機床、
電機等為重點,積極推進產品再制造,建設再制造產業示范
基地。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
縣區率先達峰。
(三)強化資源高效利用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構建循環工業、循環農業和循環服
務業經濟產業體系,積極發展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統籌推進
生活垃圾、工業固廢等重點領域資源化設施建設,全面提升
城市典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水平。滾動實施一
批循環經濟項目,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帶動效應
好的龍頭企業。加強園區循環化改造,制定入園企業、項目
準入標準和招商引資指導目錄,調整和優化園區產業結構;
推動園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循環化改造,降低基礎設施建設
和運行成本;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實行園區
污染集中治理;加強園區內產業鏈接循環耦合,實現項目問、
企業間、產業間首尾相連、環環相扣、物料閉路循環,物盡
其用。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行動,實施示范工程,創建示范城
市(縣),培育示范企業和園區。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加強大宗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推動礦山尾礦及遺留土地
砂石料深加工利用。進一步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擴大
實施產品品種和領域。
(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倡導綠色消費、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
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
場、綠色建筑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加強綠色消費理念宣傳普
及,鼓勵群眾在日常消費中選購綠色、環保、可循環產品,
減少使用一次性制品,養成簡約適度的消費習慣。倡導機關
企事業單位帶頭踐行綠色消費,提高綠色辦公用品使用比例。
鼓勵低碳出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引導群眾優先選擇步行、
騎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勵拼車或使用共享交通工
具。全面推行生活泣圾分類,推動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引
導公眾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垃圾無害
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完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制度,
推行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制度,建立完善節能家電、高效照明
產品、節水器具、綠色建材等綠色產品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機
制。深入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
和裝配式建筑,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完善居民用電、用
水、用氣階梯價格政策,運用價格杠桿提高全社會節約意識。
二、推進生態建設與修復保育
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快構建生態安全格
局,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
與周邊城市合作,共同構建燕山山脈生態安全屏障和區域生
態廊道,筑牢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生態保障。
(-)構建安全健康生態格局
落實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分區定位,努力構建“一屏一帶多
廊”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屏”,即燕山山林生態安全屏障,重
點是加強生態保育,完善提升山區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一
帶”,即海岸海域生態保護帶,重點是保護優質沙灘資源,強
化河口濕地的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提升入海河流水質,改
善濱海地區的生態環境,提升生態品質;“多廊”,即灤河、青
龍河、石河、湯河、戴河、洋河、飲馬河等多條水系生態廊
道,重點是加強水環境治理,修復水生態系統,加強濱水地
區生態化治理,營造水清、岸綠、安全、宜人的濱水空間。
加強對區域內重要生態濕地、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森
林公園等生態節點的保護和修復,充分發揮各生態源地的生
態功能,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結合生態保護紅線
管理實施建設行為管控。
(―)加強生態管控
利用城區周邊山體、林地及組團綠化隔離帶,建設大型郊野
生態公園,完善城區公園系統,構建由大型郊野生態公園、
大型綜合公園及社區公園組成的宜人便民公園體系,增強公
共空間可達性,實現森林環城、引綠入城,四季常綠、三季
有花。創新綠隔地區管控機制,延續并強化城市組團與綠隔
相結合的布局形式,統籌生態空間與農業空間,將城市綠隔
與城市公園、農林空間相聯相融,嚴格落實綠隔地區的剛性
生態空間的管控;按照用地減量化原則,積極探索非剛性控
制區域的管控策略,以旅游休閑、康體健身、文化娛樂等功
能的引入置換綠隔范圍內現有村莊與工業商貿企業。
(三)大力推進國土綠化
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向基層延伸,縣區全面開展創建森林
城市和森林鄉村工作。以“三北”防護林和沿海防護林為依托,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持續開展國土綠化。采取
封山育林和營林撫育措施,加強北部林區公益林建設,實施
封育保護,促進灌草地向天然林演替,確保天然林面積不減
少,質量有提高。推進中部林區鄉土植被建設,完善水網、
路網林帶,優化城市及周邊現有純林和低效林,實施林相優
化與林分改造,突出園林景觀風貌,實施天然林搶救性保護
和沿海:、沿河生態景觀林帶修復,提升濕地森林生物多樣性
與生態系統穩定性。高標準推進河北雄安北部郊野公園秦皇
島園建設。
(四)推進礦山整治修復
加強礦山綜合治理。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實
行最全面、最嚴格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落實礦山綜合
治理實施方案,關閉退出一批、整治達標一批、整合重組一
批、修復治理一批。嚴格控制礦山開采范圍、標高、開采方
式和方法,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影響,為采后修復治理、
土地利用創造條件。大力開展礦山修復,加快推進生態破壞
嚴重、地質災害隱患突出、靠近居住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嚴重
影響居住安全和景觀的礦山修復,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
宜草則草、宜建則建、宜景則景”和“一處一策”原則,加快修
復綠化、轉型利用。推動尾礦庫復綠。穩步推進海港區北部
山區采煤沉陷區治理。
(五)加強水和濕地修復
實施重點流域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力度,
推進灤河、石河、湯河、戴河、洋河、飲馬河、青龍河等主
要河流的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恢復河流生態功能,強化水
安全格局。實施水源地生態修復工程,以桃林口水庫、石河
水庫和洋河水庫等三個地表水水源地保護區為重點,實施水
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清理保護區內與供水設施和
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堆場和農業生產等影響水源保護
的設施和活動,完善水源保護區及周邊區域污水收集系統。
加強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
實施人工水質凈化、河湖生態緩沖帶及水生植被恢復等工程,
加大河湖生態補水,推動生態系統持續向好。完善工業園區、
礦山開采區、垃圾填埋場等場地防滲處理。
三、強化環境污染治理
堅持大氣污染區域治理、水污染流域治理、土壤污染屬地治
理,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強化全民共治、
源頭防治,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守護好
秦皇島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良田沃土。
(-)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
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施治,突出區域協同、措施協同、污染
因子協同,推進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推進結構減排,大力發展低能耗、
低排放產業,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推進企業退城進郊(園
區)。深入開展工業污染物源頭控制工作,重點行業新改擴
建項目嚴格執行產能置換、煤炭減量替代和污染物倍量削減
替代辦法,嚴控工業污染排放,依法關停一批不達標排放企
.業。推行低(無)揮發性有機物產品源頭替代,加強揮發性
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污染防治,集中整治惡臭氣體污染。加強
揚塵源治理,深化建筑施工、市政工程、交通道路揚塵治理,
加強城市裸地、土城揚塵治理力度,推進露天礦山揚塵污染
治理。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加快實施“公轉鐵”工程,推進鐵路
主導大宗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統籌“油、路、車”治理,深化
重型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
鼓勵老舊車輛提前淘汰。精準應對重污染天氣,完善生態環
境、氣象部門重污染天氣會商預警預報機制,全面落實全市
大氣污染防治精準化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強化城鄉協同
治理,推進北戴河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協同治理,指導各縣
區加強與周邊縣區污染防治協調聯動,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格
局。
(-)系統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
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堅持污染減排
與生態擴容協同推進,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優先保障飲用
水安全,開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
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持續深化“河長制”,打造健康
河湖,保證河流水質提升。全面落實灣長制,深化入海排污
口溯源整治,實施涉水企業提標改造工程,降低入河入海污
染物總量,確保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穩定達標。全面推
進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推動
建制鎮以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持續推進污水處理廠
提標改造,確保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強化工業污水管控,
推動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推進涉水工業企業入園進區,
完善開發區(園區)配套管網、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污
水全部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
建立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開展地下水修復試點。建立
健全城鎮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具備污水集中處理條件
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
染治理。切實加強河流、湖泊等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嚴格管控沿河環湖沿海化肥、農藥使用量,加強廢舊地膜回
收利用,增加可降解地膜用量。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控制,確
保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
100%,推進規模以下分散式畜禽養殖廢物利用,不斷提高畜
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有效杜絕畜禽污染物直接進入河道。推
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村制宜確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優
先河流兩側傍水村莊農村污水治理,加強鄉鎮、農村小型污
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規范有效運行。加快農村納污坑塘綜
合治理,打通區域水系,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三)扎實開展土壤污染防治
全面推行農用地分類管控,加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力度,鞏
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成效,嚴防耕地土壤
污染。健全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制度,強化土壤環境
源頭風險管控,防止建設用地新增污染。聚焦重點重金屬污
染物、重點行業,持續實施清潔化改造。調整優化危險廢物
利用處置能力結構,推動化工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貯
存、預處理和處置設施,穩步推進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
改造,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實現處置能力與產
生量基本匹配。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土壤保護,依
法劃定保護區邊界,嚴格區域內土地用途管制和開發利用強
度。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推進土壤污染地塊治理修復。
加強土壤環境監測、評估、預防和執法體系建設,加強聯防
聯控,嚴厲打擊涉土環境違法行為。四、完善生態文明制度
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構
建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深入開展能耗、水資源、建設用地三大‘雙
控”行動,強化總量和強度指標剛性約束;探索建立生態產品
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跨行政區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落實生
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將生態環境
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模態情感識別技術:表情、語音與語言的綜合應用綜述
- 基于雙層路徑規劃的智能導盲系統設計與實現
- 檢查督導整改管理辦法
- 藝術生產理論在當代文藝創作中的實踐啟示研究
- 出具收入證明管理辦法
- 辦公樓保潔技術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 美學自學考試筆記重點解讀
- 游覽車運營調度方案設計
- 導電材料對厭氧消化性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 辦公區域安全管理:全面制度指南
- 新華書店讀者問卷調查表
- GB/T 20946-2007起重用短環鏈驗收總則
- GB/T 18391.3-2009信息技術元數據注冊系統(MDR)第3部分:注冊系統元模型與基本屬性
- GB/T 10610-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評定表面結構的規則和方法
- 熠搜家庭戶用光伏電站推介
- 濟源幼兒園等級及管理辦法
- 房地產開發全流程培訓講義課件
- DB44-T 2163-2019山地自行車賽場服務 基本要求-(高清現行)
- 云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收費標準
- DB15T 933-2015 內蒙古地區極端高溫、低溫和降雨標準
- 工傷責任保險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