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_第1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_第2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_第3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_第4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

第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大全)

《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材料積累要善于從教材課文中尋找寫作

素材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取材于課文的優秀篇章,同一篇課文,只要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取,就可以整理出不同的論據材料,只要我們

會定向轉述。

具體操作訓練:我們可以選取內涵豐富的課文,要求學生多角度,

多側面的審讀,提煉出不同的觀點,定向轉述,概括出不同的論據材

料。

我們以《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為例,可以進行如下操作:

從趙王的角度提煉觀點,概括論據。觀點1不拘一格用人才。論

據材料:趙王是值得我們贊賞的,他在人才的使用上不拘一格,并沒

有因為藺相如出身卑賤而棄之不用,相反委以重任,體現了一代君王

的用人之明。觀點2寬容才能贏得下屬的忠心。論據材料:趙王是大

度的,他有容人之量,即使屬下講出要叛逃這樣重女的事情,他也原

諒了,正因為他對屬下的寬容,屬下才會對他吐露真情。

從藺相如的角度提煉觀點,概括論據。觀點1

位卑未敢忘憂國。論據材料:藺相如的地位是低下的,但位卑未

敢忘憂國,國家有難之時,他挺身而出,并且不辱使命。觀點2

智、勇,成功的雙翼。論據材料:完璧歸趙,濯池會,藺相如都

成功了,其成功的背后,個人的能力是基礎,可以說,智、勇,正是

其成功的雙翼。觀點3

面子問題。論據材料:什么面子該爭,國家的面子,國家的尊嚴

一定爭,濯池會藺相如針鋒相對,爭得好;什么面子不該爭,為了大

局,個人的面手可以不要,因此身為相國藺相如對廉頗一忍再忍,藺

相如是非分明。

當然繆賢的為國舉賢,甘做人梯,廉頗的忠心報國,知錯就該,

也都可以提煉成很好的論據。

一、立意角度

①任用人才不能論資排輩——從藺相如被破格提拔②要提倡顧全

大局—藺相如〃引車避匿〃的啟示③知錯認錯真丈夫——贊廉頗

〃負荊請罪〃④時勢造英雄—藺相如〃完璧歸趙〃新解⑤大智出

大勇——秦王藺相如強弱辨

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舉薦賢才,功不可沒

⑦合作就是力量——從雙方角度

二、話題舉隅

爰國、忍讓、寬容、誠信、表現與沉默、雙贏的智慧、和等

三、文段示例

1、濯池之會,廉頗與王計劃,連立新君的話都敢說,說明了廉頗

是一個忠君爰國的有勇有謀的大將;令秦王擊缶,怒斥秦大臣,則展

示了藺相如的的無限的愛國與忠勇。

2、藺相如的忍讓之氣度,可使我們佩服。雖廉頗一再地挑釁,一

再地的惡語相加,可是他的〃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

這一切,避開了這一切。這決不是怯弱。試想若沒有藺相如的忍讓大

度,〃將相和〃又如何會成為佳話美談,試想藺相如若與廉頗爭鋒相

對,寸利必爭,國何以得存?

3、藺相如由于護駕有功,所以官職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將廉頗的

忌妒與不滿,便處處與藺相如作對。但是藺相如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

只是笑而避之,從而有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對于藺相如如

此寬宏大量,深感慚愧,從此兩人便聯手,一起為趙國奉命效勞。所

以說,學會寬容,于人于已都有益處。

4、我常常懷念遠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

翩風度的背后,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執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構。

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

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

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滿懷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和氏璧在秦王殿上

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前已經許

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

衛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

5、藺相如,趙國的大臣。他善于言辭,長于計謀,勇于獻身。當

秦國以勢欺壓、索取和氏璧時,他敢于前行,無畏秦暴,憑借機勇使

〃完璧歸趙〃。他敢于表現自我,為國為君效命。當廉頗出言相對,

公開挑釁時,他卻稱病回避,引車躲避廉頗,不愿和廉頗針鋒相對,

只為保存趙國的安寧,才最終傳誦成〃負荊請罪〃的美談。這時,他

又是沉默的。藺相如的表現與沉默,何嘗不皆是一種大智慧呢?

6、在武將廉頗的眼里,一個只會說幾句好話的文相藺相如何以職

位比他高?于是處處與之作對,出言不遜。而相如并沒有跟他計較,

而是道出了〃先國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這話著實令廉頗汗顏,于

是就有了〃負荊請罪〃的佳話,〃將相和〃的美談。文相武將輔佐君

主,繁榮國家。藺相如的堅忍、包容讓人欽佩。與他人和平共處,才

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正是他的忍讓,使得他與廉頗都受到人們

的尊敬,同時為國家穩定做出了貢獻。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雙贏的智

7、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才有趙國的長治久安;諸葛亮的

〃南和孫權〃,才有〃赤壁之戰〃的輝煌戰果;國與國之間的〃和平

共處〃,更成為國與國之間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指導原則。而〃和〃

的牛動也體現在人與人之間。因為心中有“和〃,廉

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才會流傳千年,〃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才會一

直以響亮的聲音告訴我們它的含義;因為向往和平,宮女王婿才會干

里迢迢穿過無邊的沙漠遠嫁匈奴,盡管是〃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

恨曲中論〃,但這些又讓〃和〃的含義上升了一個高度。

8、廉頗、藺相如互相忘記對方的恩恩怨怨,銘記各自肩負的重任,

才有了永垂史冊的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國效力的歷史佳話

9、語言,有時是化解誤會的良藥。它使許多誤會得以消除,使不

少心靈的隔閡被沖破。趙國大將廉頗妒忌被趙王器重的藺相如,揚言

要使他難堪,而相如卻處處避免與之發生沖突,眾人不解,相如一句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這句話使廉頗瞬間消除了對相

如的偏見,他負荊請罪,最終與相如成刎頸之交。正是因為相如的那

句擲地有聲的話化成了一座橋梁,使兩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溝通,使廉

頗了解到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誤會。可見,語言是信息的載體。

通過語言,許多誤會得以消除,不少心靈的隔閡能夠被沖破。

10、厚厚的史冊中,從未缺少痛苦記錄:杜甫是痛苦的,因為他

失望了;柳宗元是痛苦的,因為他被貶了;李煜是痛苦的,因為他被

囚禁了。然而,請讀一讀司馬遷,看一看<<史記>>吧,你會發現藺

相如是幸福的,因為他顧全大局,寬厚待人;廉頗是幸福的,因為他

直率坦白,勇于改錯;屈原是幸福的,因為他正大光明、至死不渝。

可見,幸福與痛苦直接與我們的思維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

11.在我看來,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心中的天空就應如此遼闊。

12、寬容是一把好尺,把握好它,可以更好地調節人際關系。

13、藺相如在秦王面前,怒發沖冠,警告秦王將〃以頸血濺大王

矣〃,這無疑是一種勇氣,是一種在強權面前不屈服、不彎腰的勇氣;

廉頗肉祖負荊,到藺相如門前謝罪,這也是一種勇氣,是一種勇于承

認錯誤、知錯即改的勇氣;列寧打碎了姑媽家的花瓶,不敢聲張,后

來寫信承認是自己打碎了花瓶,這同樣是一種勇氣,是誠實帶來的勇

氣。新航路的開辟是面對不可預測結局的勇氣;科學探索是人類戰勝

未來的勇氣。勇氣能最大限度地讓生命煥發光彩。孟子說過:’‘富貴

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其中,難道就沒有勇氣嗎?

第二篇: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和顧全大局的精神;認識廉頗

公忠體國和勇于改過的精神。

2.了解史傳作品在選材和布局上的特點。

3.學習文言實詞詞義辨析的方法。

教學設想

教這篇課文,應當考慮以下兩點:(1)這是學生升入高中后學習

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須以單元知識和訓練的精神為指導,著重培養學

生誦讀、領悟和積累的習慣;(2)本文是一篇史傳,篇幅又較長,要

使學生在熟悉人物言論行事、認識人物思想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理

解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領會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須

有效地利用評點。因此,誦讀加評點是這篇課文的基本教學方式。

關鍵是要讀得充分。本文盡管篇幅較長,但可讀部分很多。對可

讀部分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例如有關事件背景部分及過渡性的

句段可以一讀而過;有關人物思想品質、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復

朗讀、品味;個別精彩的段落則應熟讀成謂。

在課時安排上要考慮到:(1)在高中語文全套課本中共選《史記》

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應對司馬遷作比較詳細的介紹,以利今后的

學習;(2)本文實詞涉及詞的本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知識,應

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3)要求背誦的部分最好

能當堂成誦,以減輕學生負擔。據此,本文擬用四課教讀:

第1課時:介紹作者和有關課文的內容的歷史背景,講讀課文第1

至5段。

第2課時:講讀課文第6至13段。

第3課時:講讀課文第14至18段,背誦第17、18兩段。

第4課時:講讀最后三段,連貫背誦最后五段,人物分析總結,

整理實詞。

教學進程

預習要求:

由于課文較長1可以采取分段預習的方式。先指出課文可分三部

分,即〃完璧歸趙〃〃渾池會〃〃廉藺交歡〃。第一課時前預習第一

部分,要求如下:

(-)復述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敘述得簡而明;要抓住〃被薦——對策——獻璧——取

璧(使人懷璧歸趙)——斥秦王〃這條線索;要用自己的話來說,不

是翻譯原作。

(二)把能表現藺相如膽識的語句劃下來,并反復品味。

提示:要想想繆賢為什么敢于推薦藺相如、趙王及群臣為什么同

意派藺相如使秦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

(三)在書上標出段落順序。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司馬遷和《史記》簡介

1.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

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

(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史記?太

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

艮同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

鄉射鄒、峰、彭城,過梁、楚以歸。〃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

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

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

矣。〃并告誡他不要〃廢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馬

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

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

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

要文件),繼續發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

附注:可預備一張中國全圖,講述時指出司馬遷游蹤的大致方位。

2.《史記》簡介《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

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

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

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展變

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

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

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

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

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

傳》等記敘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

《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

言生動,形象鮮明。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我們將對此

有深刻的體會。

三、時代背景簡介

戰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

史實發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

秦早已占領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

初步形成了統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奏以主力圖楚,前280年泰

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泰將白起

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盡管如此,

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

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講解上述內容之后,可以先畫一個《趙大事紀年表》,

按課文填寫可填的項目,然后提問學生:

〃完璧歸趙〃〃濯池會〃〃廉藺交歡〃三個故事各發牛在哪一年?

趙大事紀年表

附注:此表與《史記?六國年表》在個別地方有出入,但濯池會的

年代是以《年表》為依據的。

四、檢查預習情況:學生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五、講解課文第1至5段

L閱讀課文第1至2段。先解釋〃合傳〃體例,然后提問:

①從節選的這一部分看,文章以記述藺相如為主,為什么開篇介

紹人物履歷將廉頗置于藺相如之前?(廉頗拜為上卿時,而藺相如為

〃舍人〃,地位相差懸殊。補充:傳的后半部敘廉頗事跡較多。有提

挈全文的作用。)

②〃為宦者令繆賢舍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舍人地位低微,況為宦者令舍人乎!又,為藺相如被薦使秦

設伏。)

注:括號內的話是答案要點,其中加著重號的語句即點評語,可

寫在黑板上。下同。

2.齊讀第3段。

①讓學生概括大意。(故事緣起)

②指出〃求人可使報秦者〃為本段關鍵句,并加分析。(為相如

出場作鋪墊)

③提問:本段寫趙國君臣議而不決,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膽

識)

3.齊讀第4段。

①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預朝政,當時又有薦人不當一并治罪的規

定,然后叫一個學生重讀〃臣嘗有罪〃至段末這一部分,讓全班學生

仔細品味。

②敘史貴簡。從這個原則出發,能不能將這段話改寫為:〃于是

繆賢薦藺相如,王許之。〃(不能)

③討論中可提出一些輔助性問題:繆賢是怎樣的人?(挺身而出,

亦有膽識。)對表現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虛寫一筆)劃出關鍵語

句。(〃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4.齊讀第5段。

①教師將藺相如的對策語連貫起來朗讀一遍,然后帶領同學分析

它的特點。(見事深刻、決斷明確——真乃快人快語;對奉使一事,

早已成竹在胸。)

②聯系上文說說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場上的特點。(設伏——陪襯

----虛寫---一出場便不同凡響。)

5.整理前五段詞語。

①通假字:斧質(^)可予不(否)奉(捧)璧

②古代慣用語:〃見〃用于表示被動(徒見欺)

〃于〃也用于表示被動(幸于趙王)

試比較二者的不同。

六、布置作業

1.熟讀下面兩段話:

①〃夫趙強而燕弱〃〃則幸得脫矣。〃

②〃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寧許以負秦

曲。王必無人〃〃臣請完璧歸趙。〃

2.朗讀第6至13段。熟讀如下兩段:

①〃大王欲得璧〃〃俱碎于柱矣!〃②〃秦自穆公以來〃〃孰計議

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第1題

主要看能否讀出語氣,能否基本上成語。

二、講解第6至13段

1.學生朗讀〃大王欲得璧〃/具碎于柱矣〃這段話之后,提出以下

的問題進行討論:

①這段話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秦王無意償趙城〃。)藺

相如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注意行文前后照應。)〃章臺〃——

〃列觀〃;〃以示美人〃——〃傳之美人〃。

②劃分這段話的層次。(述〃奉璧〃使奉經過;斥秦王無禮,說

明〃復取璧〃原因;預防秦王〃強奪〃之策。)

③討論這段話的內容及表達方式: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借趙群臣語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由抑轉揚,緩和氣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說明趙方誠意,以退為進)

說〃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關鍵,為要求秦王〃齋戒〃五

日設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強秦之歡〃(又何等委曲)〃戲弄〃(〃怒發上沖冠〃

之由,照應上文)

〃臣頭與璧俱碎于柱〃(一夫決死,萬乘莫當,秦王入我掌中)

④從秦王的反應來看,這段話有怎樣的特點?秦王〃辭謝〃是否

僅僅因為〃恐其破璧〃?(這段話義正辭嚴,切中秦方要害,使秦王

理屈辭窮。)

⑤從這段話看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聯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趙王〃齋戒五日〃一事;要

著眼于〃完璧歸趙〃的全過程。

〃璧有瑕〃("復取璧〃的辦法何等巧妙)

〃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樣要求的前提,暗藏歸

璧于趙的計劃,使秦王入鼓。)

〃拜送書于庭"(為提出〃設九賓于廷〃設伏,這關涉到相如的

下一步計劃,以進為退。)

⑥小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有膽識,有智謀,善于相機行事,

掌握主動)

⑦要求全班同學將這段話重讀一遍,再抽查個別學生,看看是否

已達到基本成誦。

2.學生朗讀〃秦自繆公以來〃〃孰計議之〃這段話后,提出以下問

題進行討論:

①指出這話是在〃九賓禮〃上說的,要求學生細讀有關注釋,體

會藺相如說這番話的意圖。

②劃分這段話的層次。(聲稱璧已送回趙國——提出解決問題的

辦法——甘愿受刑)

③這段話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趙〃——擊中秦王要

害。)(抓住這個要害,則藺相如之使人持璧歸趙,要求〃設九賓于

廷〃等等作法之用心,無不豁然而明。)

④這段話還有哪些特點?(解釋〃令人持璧歸〃,歸罪于秦君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故秦王之受欺,咎由自取,而相如不過是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先割十五都予趙〃檢驗秦王是否

有〃易璧〃的誠意;自己承擔〃欺大王之罪〃,與趙王無關。)

⑤快速背誦練習:把這段話齊讀兩遍,然后抽查個別學生。

3.試簡要回答下列問題,體會《史記》寫作上的某些特點。

①次要人物的處理。

作者是怎樣描寫秦王的?哪些屬于正面描寫?哪些屬于側面描寫?

(〃傳之美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萬歲〃——側面。極寫

秦王之貪及傲慢。〃恐其破璧〃〃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正面寫

心理及動作,表現其狡詐。〃秦王因日〃〃畢禮而歸之〃正面,寫人物

語言,表現秦王在關鍵時刻能從大局著眼,有大國之君的風度。)

②說說下面兩組細節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表現相如怒不可遏的神情,很傳神)

b左右皆呼萬歲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寫出秦廷的氣氛:前者寫狂喜之態,后者寫懊喪之情,而皆源

于貪利。)

三、鞏固學習的收獲,齊背藺相如的兩段話

四、布置作業

1.熟讀第14至21段,準備背誦最后五段。

2.完成練習第四至五題。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抽查個別學生,背誦藺相如的兩段話。

2.檢查練習第四、五題的完成情況。

二、用提問方式導入新課

問題:藺相如這次赴會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官職不

同:上次是以舍人充當使者,這次是以上大夫充當國君副手)從什么

地方看出?(唯書

〃相如從〃,他人不書;〃顧召趙御史〃。)跟上次出使相距幾

年?(三年)

三、進行新課

1.講解第14至16段(‘犍池會")

①濯池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其后,秦伐趙〃〃殺二萬

人〃。補充說明: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在戰后有舉行雙方國君會

晤的慣例。)這樣的背景說明了什么?(趙是以戰敗國身份與會。)

②秦王為什么主動提出舉行這次會晤?趙王為什么〃畏秦,欲毋

行〃?(秦王不懷好意,借會晤取得戰場上沒有取得的東西,所以趙

王畏秦詐騙。)

補充史實:秦一向以詐和力制服諸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

〃為好會〃為名騙魏主將公子卬來會,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將,大敗。

前313年,張儀以獻地六百里誘使楚懷王與齊斷交。齊楚斷交后,張

儀改為獻地六里。

③學生齊讀廉頗送別趙王時說的那一段話,然后提問:

根據這段話說說廉頗對待國家大事的態度。(考慮到濯池會的最

壞結果:泰方扣留趙王。以〃請立太子為王〃擊破秦的陽謀。說明他

謹慎持重,對敵斗爭堅決,有長遠眼光。)作者詳寫這段話有什么用

意?(為〃廉藺交歡〃張本。)

④學生默讀第15.16兩段,復述濯池會上的斗爭經過,然后提問:

從藺相如跟秦方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過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

蓄意進行挑釁;藺相如不畏強暴。)

趙王認為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表示了敢于跟秦斗爭的決心。)

⑤廉頗是否也有功呢?(有。〃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一句暗寫廉頗。以軍事力量作后盾,挫敗了秦方以武力相脅的陰謀。)

2講解第17至21段(〃廉藺交歡〃)

①指出這部分要求背誦,然后齊讀。

②劃分本部分層次,為誦讀作準備。(相如〃拜為上卿〃一廉頗

〃宣言"一相如〃避匿〃一相如答舍人諫一廉頗〃負荊〃)

③在你看來,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話?(〃吾所以為此者,以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國家之急〃是指什么說的?(強秦加

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說的?(〃兩虎共斗〃)

④誦讀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一段

話,然后回答問題:明人李贄評相如〃引車避匿〃一事說:〃節節見

相如智勇俱妙。〃試結合這段話說說〃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

廉頗公忠體國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國家之急〃相許,

足見其胸襟闊大,如此方能使廉頗頓悟已非。)

⑤廉頗始而〃宣惡言〃,聞藺相如語即〃肉袒負荊〃,"至藺相

如門謝罪〃,這前后對比說明了什么?(說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

中次要的一面,所以聽了藺相如的那一番話后,十分感愧,立即從計

較個人得失的立場轉到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立場上來,表現了公忠體

國、勇于改過的精神。

四、鞏固收獲,齊讀17~21段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17-21段。

2.想想本文在選材和布局上有怎樣的特點。

3.完成練習第三題,歸納解詞的方法。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快速背誦練習

1.逐層練習背誦。

①相如拜為上卿(提示:〃位在廉頗之右"為此層核心句。)

②廉頗〃宣言〃(提示:由兩段話組成,前一段說原因,重在比

功勞;后一段說行動,這是此層的核心句。)

③相如〃避匿〃(提示:包括〃稱病〃不朝和〃引車避匿〃兩件

事,由此引出舍人進諫。)

④相如答舍人諫(提示:這一層是重點,要結合誦讀進一步理解

內容,要讀出語氣。以下各點可供參考:

a舍人的話乃世俗之見;

b相如問〃孰與秦王〃,使人反思;

c〃顧吾念之〃以下乃相如正意,居高臨下,使人嘆服,真乃字字

金玉,擲地有聲;

d要比較下面兩組句子的語氣:

且庸人尚差之,況于將相乎——反問中包含遞升

相如雖鷲,獨畏廉將軍哉——反問兼感嘆)

⑤廉頗〃負荊〃(提示:核心是〃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

也〃這一句,要表現自責很深的語氣。)

2.貫穿背誦。

二、選材及布局研究

1.有人說,第2段〃藺相如者,趙人也。為宦者令繆賢舍人〃一句

可刪。理由有二:(1)刪去此段則第1E野口第3段銜接得自然;(2)

此句與第4段開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重復。

試據文章布局的道理給予反駁。(不可刪的理由有二:(1)本文是一

篇〃合傳〃,廉藺二人,一將一相,相互配合,對維護趙國的安全起

了重要作用。按《史記》體例,在傳記開頭將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

事業是密不可分的。(2)這樣開頭既突出了廉頗的戰功,又突出了藺

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讀者了解繆賢舉賢、趙王破格提拔、廉頗〃宣

言〃而后〃負荊〃的深刻意義。)

2.相如奉璧使秦一節是按怎樣的層次來敘述的?

這樣的布局有什么好處?(在獻璧后作者依次描繪了藺相如三次

有步驟的行動:取璧、保璧、歸璧。無不緊扣著和氏璧的命運。這樣

的布局使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個五光十色的舞臺,其機智果敢的性格

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3.本文第12段已將〃完璧歸趙〃故事敘述完畢,為什么作者在它

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這兩句話?(這兩句

話在全文結構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

的騙局,肯定了趙反欺騙斗爭的勝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惱羞成怒,

導致對趙采取軍事行動,由此過渡到下文。〃

4.從來史筆求簡。試比較下面兩組話,說說哪一種寫法好?

①a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

對日:〃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b宦者令繆賢日:〃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

②a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請

辭去。〃

b于是舍人相與諫藺相如,欲辭去。

(b的寫法不好。①用b的寫法,則繆賢敢于薦舍人去充當使者、

趙王同意召見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不符合史家

選材原則。②用b的寫法,略去諫的內容,則下文〃獨畏廉將軍哉〃

失去所本。)

派5.緊接本文,原作還有這樣一段話: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復伐齊畿,拔之。

后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后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

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于闕與下。"

說說這段話在文章中的作用。

※表示參考題,下同。

(這是對上文的補筆,略寫〃廉藺交歡〃后五年間趙國的大事,

從側面贊揚廉藺二人精誠團結,在軍事上產生了積極的結果。)

三、整理字詞

1檢查練習第三題的完成情況。

2.分類。

A一詞多義類:

負:①依仗(負其強)

②承擔,使承擔(寧許以負秦曲)

③背著(肉袒負荊)

④辜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⑤背棄(負約不償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發)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請(弓I趙使者藺相如)

④掉轉(引車避匿)

幸:①僥幸(則幸得脫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寵幸(幸于趙王)

小結:①抓住一個最基本的意思;②結合上下文內容加以引申,

B引申的一個特殊種類——詞義隨用法的變化而變化:

①名詞活用如動詞。

衣:穿(乃使其從者衣褐)

刃:殺(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廣成傳舍)

②形容詞、動詞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請完璧歸趙)

畢:將〃〃進行完畢(畢禮而歸之)

歸:送回(畢禮而歸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小結:要注意變化后的意思跟原義是有聯系的。

四、布置作業

1.背誦最后五段。派2.明人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認為,

〃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他的理由是:〃是時秦意未欲與趙

絕耳,令秦王怒,而修相如于市,武安君(秦將白起)十萬眾壓邯鄲

(趙都),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你同

意這個觀點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

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于是廉頗以他的

勇猛善戰而聞名于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

送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

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

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

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

根據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

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

(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

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

里。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

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

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

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

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

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

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

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么辦?〃藺相如說:

〃泰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

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

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

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

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

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干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干。奉

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

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

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于是

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

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

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

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

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

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

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

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

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將它傳給妃嬪們

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

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

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

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喚

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

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

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

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

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

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

館里。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

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

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

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

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干欺騙而對不起趙

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

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

現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

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鐫之刑。希望

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

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

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

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

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

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后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

趙國兩萬人。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海池

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

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于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

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

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

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

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濯池會見。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

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

日,泰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說:

〃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

(請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

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

瓦缶。藺相如說:"(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我能夠把自己

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

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干敲

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

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大臣說:〃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

祝壽。〃藺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直到

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

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濯池會結束后,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

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

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

再說藺相如本來是更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

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

和他會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愿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

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年子避開他。在這種

情況下,門客一齊規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

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

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

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

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

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憑

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

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

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

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

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

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弓I導到藺相如家

門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

步啊!〃兩人終于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2007-05-14人教網關閉打印推薦給朋友大中小

【上一篇】《屈原列傳》教學設計【下一篇】《報任安書》教案

設計

第三篇: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主備者吳玉華授課者陳玉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用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

能力目標:積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實詞及常見的詞類活用等知識。

情感目標:領會文中頌揚的〃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愛國主義

精神。

教學重點: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分析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

借助矛盾沖突分析人物性格。教學難點:理解主要矛盾(秦趙)與次

要矛盾(廉藺)的關系。課時安排: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復習司馬遷及《史記》的相關內容。

閱讀課文,了解內容梗概。

講解課文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說前135年),卒于公元

前87年(一說前90年)。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陜西省韓城縣)人,

是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其父司馬談,漢武帝時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職司記載〃。掌

管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生于龍門,

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誦古文,這使他有機會閱讀到大量的歷史

文獻。二十歲后,他開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帶和會稽、長沙

等地,北到齊、魯,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長安。回長安不久,

做了郎中,曾隨漢武帝到過西北的扶風,又奉使到過四川、云南。后

來又隨漢武帝到過東海和長城。他的足跡幾乎遍及全國,所到之處他

都注意探訪古跡,采集傳說,考察風土人情,積累了豐富的史料,為

后來著述《史記》準備了條件。元豐三年(公元前108年)繼父任太

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和文獻。太初元年(前104年),

與唐都、落下閡hong等進行歷法改革,共定太初歷。自公元前104

年起,他開始寫《史記》,實踐他父親的遺志。

公元前99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觸怒漢武帝,

入獄受了宮刑(古代閹割生殖器的殘酷肉刑)。他本想自殺,但想到

《史記》還沒有寫成,于是〃就極刑而無慍色〃。公元前96年出獄,

做了中書令。從此他更發憤著書,終于在公元前91年寫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歷史文學巨著,記載了上起

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包括12篇

本紀(記帝王八30篇世家(記諸侯王)、70篇列傳(記人臣)、8

篇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10篇表

(記史事年月)等五種體裁,共130篇,526500字。作為正史的二

十四史,《史記》是第一部。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

華,質而不俚〃。魯迅曾贊譽為〃史家之納唱,無韻之離騷〃,意即

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二、和氏璧來歷及謝作背景

《韓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

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和氏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

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

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

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

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

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課文所寫事件發生在戰國后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

燕七國紛爭。七國中,秦通過變法實力最強,它要統一中國,基本采

取各個擊破戰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東北的趙國,實力

比秦國稍弱,但比其它四國強。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濯池之會的時候,

秦國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眈眈,不時蠶食欺

壓,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

利客觀上的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形勢,

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疏通課文,積累重要要實運虛詞。1.通假字

⑴可與不--不二否,表疑問語氣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二捧,

用手托⑶拜書送于庭--庭二廷,朝廷

⑷如有司案圖--案二按,察看⑸設九賓禮于廷--賓二俱

⑹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一繆二穆⑺唯大王與群

臣孰計義之--孰二熟,仔細⑻請奉盆缶瓦——缶瓦二缶2.一詞多義

⑴負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③相如度秦王雖齋,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謙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⑵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謀,

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弓I見,延請)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

徒見欺(白白的)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⑸幸①大

王亦幸赦臣(幸好)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⑹以①以勇氣聞于諸侯

--憑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

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為3.古今異

⑴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憂慮,擔心⑶請以咸陽為趙王

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⑸

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上前進獻

⑺宣言曰:事見相職必辱之一宣言,揚言,到處說⑻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4.詞類活用⑴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

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④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日——前,上前⑵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從小路⑶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一破,

使...破碎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④畢禮而歸之■歸,

使???回去⑷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為先;后,以..為后⑸形容詞用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修,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容、款待、寬恕③大王必欲急

臣——急,使〃〃急、、逼迫5.文言句式⑴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③我為趙將

⑵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⑶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③介賓短

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小結:①抓住一個最基本的意思;②結合上下文內容加以引申。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理清文章脈絡,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為課文分段,概述每段內容。

1、(1—2),簡要介紹廉頗藺相如的地位身份。

2、(3—13),完璧歸趙。

3、(14—16),濯池會。

4、(17—21),將相和。

第一部分:對二人的介紹非常簡略,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原因在

哪里呢?

寫藺相如的地位為后文受到舉薦作鋪墊,以及為廉頗的嫉妒、并

負荊請罪埋下伏筆。寫廉頗的英勇善戰,為濯池會后秦不敢加兵做好

鋪墊。

第二部分:〃完璧歸趙〃重點表現的人物是藺相如,第3段,交

待了事件的起因,但卻并未提到藺相如,第4段也只是側面交待,這

在刻畫人物形象上有什么作用?

為藺相如的出場埋下伏筆,君臣議而未得,更加襯托出了藺相如

的足智多謀和胸有成竹。

宦者令繆賢說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話,體現了藺相如的性格,

見識卓越,膽識過人,插敘從一個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烘托、鋪墊。

6-11自然節是藺相如以使者的身份出使秦國的全過程,其中你

能看出藺相如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有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足智多謀。在秦王面前不卑不亢,不

畏強暴,表現出了過人的勇氣。

1、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明確:秦王坐童臺,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秦王坐在行宮

章臺中(列觀,一般的宮殿),把和氏壁傳遞給嬪妃和侍從人員看,

表現出對趙國使者輕慢無禮

2、相如發現秦王〃無意償趙城〃后怎么辦?打定了什么主意?

明確:①設計智取。乃前曰:〃壁有暇,請指示王。〃②說理斗

爭。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來批評秦王的欺騙手段;另

一方面以趙王的虔誠來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講信義。③誓死捍衛。相

如〃倚柱,怒發上沖冠〃,這里寫出了相如的憤怒表情。〃大王必欲

急臣,臣頭今與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辭表現相如的勇氣。〃相如

持其壁脫柱,欲以擊柱。〃又以動作表現相如誓死捍衛的決心。而且

還讓秦王理屈詞窮。藺相如已決意不給秦國和氏璧,在之后提出的條

件中為其后不予和氏璧做好了準備。

3、略講(12—13段)。這一層是寫完壁歸趙后的結局。〃拜相

如為上大夫〃為將相不和伏筆。〃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壁〃

為兩國進入對立狀態和〃濯池之會〃伏筆。

4、小結第二部分:這一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