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北京理工大附中東校區八年級(上)10月月考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公元前1650年,我國勞動人民就掌握了青銅器鑄造技術。如圖所示,用石杓舀出液態銅倒入陶范中冷卻成固態青銅器,該過程屬于(
)A.凝華B.汽化C.液化D.凝固2.下列關于常用溫度計原理與使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B.把溫度計的內徑做細一些可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
C.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
D.測量液體溫度讀數時若俯視,測得的結果偏小3.以下是在西安的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寒假中,室外一天內的平均氣溫約為-30℃
B.洗澡淋浴的適宜溫度約為80℃
C.冰鎮可樂的溫度約為30℃4.我國的最低氣溫是零下50℃,最高氣溫達到44℃,如表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一些物質的熔點和沸點,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能用表中的物質作為溫度計的測溫物質測量我國各個地區氣溫的是物質乙醚酒精水銀水熔點/-114-117-390沸點/3578357100A.乙醚 B.水銀 C.酒精 D.水5.在圖四個圖象中,表示晶體熔化圖象的是(
)A. B.
C. D.6.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試管中的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往燒杯中加適量的水,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50℃左右開始,每隔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實驗時為1標準大氣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試管中的物質是一種晶體,熔點是80℃,這次熔化過程大約持續了15min
B.BC階段,試管中的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且固體越來越少
C.CD階段,試管中的物質處于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D.7.甲、乙兩圖分別是根據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冰在BC段處于液態 B.圖甲: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
C.圖乙:此時水的沸點為98℃ D.圖乙:8.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邊的熔化,上邊的沒熔化9.為響應國家教育要求,某中學開辦了廚藝課程,學生煮完煲仔飯后掀起鍋蓋,發現水從鍋蓋上流下,鍋蓋上的水經歷的物態變化是(
)A.先升華后凝華 B.先凝固后熔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10.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全部水資源的萬分之一,提高節水意識是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如圖是水循環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雨在下落過程中有熔化現象發生,放出熱量
B.樹木蒸騰作用屬于汽化現象,吸收熱量
C.云的形成有液化現象,吸收熱量
D.由圖可知,自然界中水總量不變,不必節約11.關于物態變化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烈日下晾曬的濕衣服變干是由于水升華吸熱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覺到涼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熱
C.一瓶水被冰箱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表面會變濕,是由于水蒸氣液化
D.吃雪糕解暑,是因為雪糕熔化時要放熱12.周末小陸將外賣包裝袋中用來保鮮的干冰倒入碗中,觀察到碗外壁出現“白霜”,向碗中加入水后碗上出現大量“白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水蒸氣
B.“白氣”的形成過程需要吸熱
C.用干冰保鮮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熱
D.“白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13.“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偉大成就之一。它是古人通過觀測天體運行,總結出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的規律。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諺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驚蟄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
B.“白露種高山,寒露種河邊”,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凝華吸熱
D.“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雨的形成是熔化現象,熔化放熱1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湯將(
)A.同時沸騰
B.稍后沸騰
C.不會沸騰,湯的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
D.不會沸騰,湯的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15.假設兩套完全相同的(如圖甲所示)加熱裝置,兩套裝置的試管中分別裝有少量的相等體積的M固體和N固體。它們的溫度-加熱時間曲線如圖乙所示,在35min內M物質從固體熔化成了液體,N物質始終是固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乙可知M、N肯定都是晶體
B.第12min時M物質是固態
C.M物質在10~25min內因溫度不變,沒有吸熱
D.二、多選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10分。16.下列措施中,可以加快蒸發的是(
)A.將濕衣服展開曬在向陽處 B.將新鮮蔬菜裝入保鮮袋
C.用完酒精燈后蓋上蓋子 D.曬糧食時,將糧食攤開17.下列涉及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情況說法正確的是(
)A.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唐?白居易《秋雨夜眠》)霜的形成凝華放熱
B.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曹丕《燕歌行》)露的形成升華吸熱
C.憑欄明日意,池闊雨蕭蕭。(唐?李商隱《明日》)雨的形成熔化吸熱
D.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雪的形成凝華放熱18.曉鵬在學習完幾種物態變化后,發現物理課本中分別列舉了物質的熔點和沸點,于是他對比了幾種物質在1標準大氣壓下熔點和沸點的值,得出以下規律。請你用所學知識結合表中信息,判斷他得出的結論哪些是正確的(
)物質固態氫固態氧固態氮固態酒精固態水銀冰鉛鐵鎢熔點/-259-218-210-117-38.8032815383410物質液態氫液態氧液態氮酒精水銀水液態鉛液態鐵液態鎢沸點/-253-183-19678.5357100174027505927A.1標準大氣壓條件下,固態氮的熔點是-210℃,液態氮的沸點是-196℃
B.1標準大氣壓條件下,沸點在0℃以下的物質,在溫度為20℃時是氣態
19.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沒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將面臨死亡的威脅。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不足總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環則顯得非常重要,下列有關水循環的一些敘述不正確的是(
)A.水循環的場所主要是在海陸空三個領域內
B.陸地上的水一定是通過降雨的形式而來的
C.大氣中的水蒸氣是靠陸地和海洋中的水蒸發和沸騰上去的
D.水循環的主要物態變化有蒸發、液化、升華、凝華等20.兩名同學用圖甲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繪制了a、b兩杯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上覆蓋硬紙板只是為了防止水濺出
B.實驗中,如果出現大量水泡且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的現象,說明水已經沸騰
C.此時水面上方的大氣壓可能低于標準大氣壓
D.兩名同學所用水量相同,初溫不同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21.小明同學在“探究冰和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蠟在加熱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溫度是______℃。
(2)向試管中放入碎冰,根據加熱過程中記錄的數據畫出如圖丙所示溫度-時間圖象,得出結論:冰在熔化前,持續吸熱,溫度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當固體冰完全熔化后,如果繼續加熱下去,當燒杯中的水保持沸騰時,試管中的液體______(填“會”或“不會”)沸騰。
(4)實驗中使用“水浴法”加熱可以使被加熱物質______,還可以延長固體熔化時間,方便記錄溫度,以下措施中不能延長固體熔化時間的是______。
A.增加水的質量
B.降低水的初溫
C.減小火力
D增加固體的質量22.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鮮的一個方面,為了探究影響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軍同學作出了以下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①:與蔬菜所處環境的溫度有關
猜想②:與蔬菜的表面積有關
猜想③:與蔬菜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有關
【進行實驗】
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軍按如圖進行了四次實驗(實驗中的胡蘿卜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剖開的胡蘿卜均為均勻剖開)。
【分析論證】
(1)在上述實驗中,實驗C的探究方法不正確,原因是______。
(2)這四次實驗中,實驗______可驗證猜想①是否正確。
(3)實驗B中發現剖開的胡蘿卜比未剖開的胡蘿卜干癟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拓展應用】
小軍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把相同溫度的水,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實驗發現水少的杯中沒有水時,另一杯中還殘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多少有關,水越少,蒸發越快。從得出結論環節看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是______,經過多次實驗和精確測量,小軍發現當放水少的杯中無水時,放水多的杯中減少的水量總是與放水少的杯中原來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發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23.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觀察水的沸騰。
(1)①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______(選填“A”或“B”);調整好器材,用酒精燈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觀察1次溫度計的示數,記錄在下表中,直至水沸騰,如此持續幾分鐘后停止讀數;
②小明觀察到:第2min時,水中氣泡的情形為圖乙中______(選填“C”或“D”)圖;
③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④由水的沸點,可判斷出當時的大氣壓______(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時間/012345678溫度/909294969898989898(2)當水沸騰時,水的溫度______(選填“上升”“不變”或“下降”)。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是______(選填“空氣”“水蒸氣”或“二氧化碳”);
(3)水沸騰后,水面上出現大量“白氣”,如果突然停止加熱幾秒后,水面上出現的“白氣”相對______(選填“多”或“少”)一些。若用圓底燒瓶燒水,水停止沸騰后用橡皮塞塞住燒瓶口,將燒瓶倒置后向瓶底澆上冷水,如圖丁所示,結果發現水又重新沸騰了,這是因為瓶內水蒸氣____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_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氣壓降低,沸點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水又重新沸騰;
(4)星期天,小明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量少了點,于是小明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如圖能正確反映小明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______。
24.小明用設計了圖甲、乙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
(1)已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400℃,標準大甲氣壓下,碘的熔點為113.5℃,上述設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甲”或“乙”),此方案的優點是______;
(2)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了實驗:小明觀察到盛有干冰的容器______壁出現一層白霜,白霜是______(填“容器中的水”“容器中的水蒸氣”“容器外空氣中的水蒸氣”)經過凝華形成的。四、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25.爸爸開車送小明上學的過程中,小明發現一個現象:人在車內,車窗關閉時,汽車前擋風玻璃上很容易起霧。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熱風,把玻璃吹熱了,就不會起霧了。”某一次,當玻璃上剛剛起霧時,小明讓爸爸打開熱風吹向玻璃,結果發現熱風吹向玻璃的時候,玻璃上起霧的現象反而更嚴重了。請問;小明的想法有沒有道理?為何實際情況與他的想法不符?五、綜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26.請閱讀《海水淡化,為世界解渴》并回答問題。
海水淡化,為世界解渴水是生命之源,在全球面臨缺水的嚴峻情況下,海水淡化成為水資源領域科學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所謂海水淡化就是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目前的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
最早投入工業化應用的是蒸餾法海水淡化技術,甲圖是其原理圖,通過加熱海水使之沸騰為蒸氣,再把蒸氣冷凝成淡水,在此過程中即使在污染嚴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環境中也能產出純度高的淡水。
我國科學家朱嘉教授團隊于2019年打破技術壟斷,研發出新材料——納米黑金,首次用于海水淡化。他們模仿蘑菇的碳基吸收體,設計制作了一種太陽能蒸汽驅動的反滲透裝置,乙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供水通道利用毛細效應,把水供應到碳基吸收體(主要由納米黑金材料構成)上,碳基吸收體具有吸光性強且內部熱導很低的特性,使其只能給界面處的水加熱,讓水一層一層蒸發。頂端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增大了水的表面積。這種材料和結構的巧妙設計使光蒸汽轉化效率顯著提高。在供水通道與海水接觸處,團隊受睡蓮葉啟發,設計了多級結構。成功實現水蒸發后,鹽全部躺在容器底部,讓水和鹽溶質完全分離,保障器件不結垢,能長效利用。這項變革性水純化技術,產水速度快、產水質量高、適用于各種水質、低成本、無污染,讓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成功產業化,為世界解渴,造福全人類。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歸納出利用圖甲和圖乙淡化海水需要經歷的過程,依次是(此題有兩空需要作答):______;______。
(2)請你簡述我國科學家研發的海水淡化裝置的優點。
(3)請列舉我國科學家的海水淡化技術還可以運用在哪些方面?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銅液在模具中冷卻成型,在這一過程中,液態的銅液變為固態的銅器,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故選:D。
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知道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可解答此題。2.【答案】D
【解析】解:A、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
B、把溫度計的內徑做細一些可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故B正確;
C、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否則會使測量值偏大或偏小。故C正確;
D、讀數時,測量液體溫度讀數時若俯視,測得的結果偏大。故D錯誤。
故選:D。
使用溫度計之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溫度計浸沒在被測液體中要稍候一會兒,待到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要和溫度計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并且理解正確使用的原因。3.【答案】D
【解析】解:A、西安冬季室外平均氣溫在-10℃左右,不可能達到,故A不符合實際;
B、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應該略高于體溫,不可能達到80℃,故B不符合實際;
C、冰鎮可樂的溫度約為0℃,故C不符合實際;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體溫約為37℃,變化幅度很小,故D符合實際。
4.【答案】C
【解析】解:根據溫度計的制作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要在我國各個地區都能測量氣溫,又因為我國各地區溫差較大,已知幾種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的凝固點和沸點,所以選擇溫度計要凝固點低,沸點高,通過比較得知,酒精溫度計符合要求。
故選:C。
要判斷在我國各個地區都能測量氣溫的溫度計,就應先知道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然后來進行判斷。
此題考查的是溫度計的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選擇溫度計就要根據物質的凝固點和沸點。5.【答案】A
【解析】解:A、固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到達一定溫度,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符合晶體熔化特點,這是晶體的熔化圖象。符合題意。
B、液體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不斷放熱,溫度保持不變,符合晶體凝固特點,是晶體凝固的圖象。不符合題意。
C、固體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符合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
D、液體不斷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低,符合非晶體的凝固特點,是非晶體的凝固圖象。不符合題意。
故選:A。
①熔化圖象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上升的趨勢,若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則為晶體的熔化圖象,否則為非晶體的熔化圖象。
②凝固圖象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下降的趨勢,若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則為晶體的凝固圖象,否則為非晶體的凝固圖象。
此題主要考查了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的分析,若溫度有上升的趨勢,則為熔化圖象;若溫度有下降的趨勢,則為凝固圖象。若溫度有一段時間不變,則為晶體,若溫度不斷變化,則為非晶體。6.【答案】D
【解析】解:A.由圖乙知,實驗中所用固體熔化時有固定的溫度為80℃,是晶體,熔點為80℃;
熔化從第10min開始,25min結束,持續了15min,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BC階段,晶體正在熔化處于固液共存態,不斷有固態晶體熔化為液態,固體越來越少,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CD階段,晶體已經全部熔化完,試管中的物質處于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圖乙知,該物質熔化從第10min開始,25min結束,持續了15min,故D錯誤,符合題意。
7.【答案】C
【解析】解:
A、圖甲中,在BC段冰的溫度保持0℃不變,這是冰的熔化過程,則冰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A錯誤;
B、冰在第4min時開始熔化,到第10min時熔化結束,則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4min=6min,故B錯誤;
C、圖乙中,水沸騰時的溫度保持98℃不變,則水的沸點為98℃,故C正確;
D、圖乙:t=4min時,水沒有停止吸熱,繼續吸熱,故D錯誤。
故選:C。
(1)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8.【答案】C
【解析】解:
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
故選:C。
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并且要繼續吸熱。并且要知道晶體熔化過程中的特點: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此題主要考查了晶體熔化過程中的特點及晶體熔化的條件9.【答案】D
【解析】解:學生在煮菜過程中,對水進行加熱,液態的水會變成氣態的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然后溫度高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鍋蓋,會凝結成液態的小水珠,即發生了液化現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據此解答。
本題考查汽化和液化現象及其應用,體現了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10.【答案】B
【解析】解:A.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屬于熔化現象,這一過程要吸收熱量,故A錯誤;
B.樹木蒸騰作用是樹內水分汽化為水蒸氣,這一過程需要吸收熱量,故B正確;
C.云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或凝華形成的,都需要放出熱量,故C錯誤;
D.自然界中水的總量雖然不變,但可利用的淡水卻不多,因此我們必須要節約水資源,故D錯誤。
故選:B。
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過程,水蒸氣再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過程中屬于液化或凝華過程,云是由液化或凝華形成的,當小冰晶遇熱熔化后,變成小液滴,這一過程吸熱。同時結合對液化方法和水資源保護的理解,可做出判斷;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本題目考查了雨的形成過程,同時還要掌握汽化的含義,并且要建立節約水資源的意識。11.【答案】C
【解析】解:A、在烈日下晾曬的濕衣服變干是由于水汽化吸熱,故A錯誤;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覺到涼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熱,故B錯誤;
C、一瓶水被冰箱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表面會變濕,是由于水蒸氣液化,故C正確;
D、吃雪糕解暑,是因為雪糕熔化時要吸熱,故D錯誤。
故選:C。
(1)汽化指物質由液態轉變成氣態,汽化要吸熱;
(2)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3)熔化指物質由固態轉變成液態,熔化要吸熱。
本題考查了汽化、液化和熔化,屬于基礎題。12.【答案】D
【解析】解:AB、“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AB錯誤;
C、干冰常溫下易升華,在升華過程中吸收周圍的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達到保鮮的目的,故C錯誤;
D、“白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正確。
故選:D。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13.【答案】B
【解析】解: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小水珠,由氣態變為液態,屬于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B正確;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固態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凝華放熱,故C錯誤;
D、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D錯誤。
故選:B。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14.【答案】D
【解析】解:開始鍋與碗中的水都會吸熱升溫,但當鍋中的水達到沸點時吸熱會沸騰起來,但溫度不再升高。
此時碗中的水也會達到沸點,但由于碗中的水與鍋中水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繼續吸熱,所以碗中的水不會沸騰。
故選:D。
液體沸騰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需要繼續吸熱,但沸騰時溫度不再改變,結合這些可以解決本題。
對于這類在鍋內或燒杯內放置容器的問題,要搞清里外的不同點,外部因為有加熱裝置,所以可以繼續吸熱,可以沸騰,而內部的液體溫度等于水的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所以不會沸騰。15.【答案】D
【解析】解:A、讀圖乙可知,M有一段這種物質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N物質有可能還沒有達到熔點呢,溫度不變是因為沒有溫度差,無法吸熱,故A錯誤;
B、讀圖乙可知,12min時M在熔化過程中,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固液共存,故B錯誤。
C、M物質在10~25min內處于熔化過程,熔化需要吸熱,由于是晶體而吸熱溫度不變,故C錯誤。
D、將裝有固體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缺點是加熱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00℃,故D正確。
故選:D。
(1)從圖象中辨別晶體與非晶體主要看這種物質是否有一定的熔點,即有一段時間這種物質吸熱,但溫度不升高,而此時就是這種物質熔化的過程。
(2)晶體熔化過程中,固液共存。
(3)晶體熔化需要吸熱,而溫度保持不變。
(4)16.【答案】AD
【解析】解:A、將濕衣服展開在向陽處,既增加了液體的表面積,又提高了液體的溫度,故加快了蒸發。A符合題意;
B、把新鮮的水果裝入保鮮袋中外界隔絕,減慢了水果周圍的空氣流動,控制了表面積,可以減慢蒸發,故B不合題意。
C、用完酒精燈后蓋上蓋子,隔絕空氣流動,減慢蒸發,故C不符合題意;
D、曬糧食時,將糧食攤開,增加了液體的表面積,加快了蒸發。符合題意;
故選:AD。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選擇項中提到的措施,從而可以得到答案。
此題考查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要會從分析中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解答。17.【答案】AD
【解析】解:A、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唐?白居易《秋雨夜眠》)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凝華放熱,故A正確;
B、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曹丕《燕歌行》)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熱,故B錯誤;
C、憑欄明日意,池闊雨蕭蕭。(唐?李商隱《明日》)雨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故C錯誤;
D、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凝華放熱,故D正確。
故選:AD。
(1)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放熱。
(2)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放熱。
(3)雨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4)雪、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的。
知道凝華、液化的定義及實例;知道凝華放熱、液化放熱。18.【答案】AB
【解析】解:A.由表知1標準大氣壓條件下,固態氮的熔點是-210℃,液態氮的沸點是-196℃,故A正確;
B.1標準大氣壓條件下,沸點在0℃以下的物質,在溫度為20℃時是氣態,故B正確;
C.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加熱先變軟變稀,最終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故C錯誤;
D.由表可知,物質在固態時熔點越高,其液態沸點不一定越高,例如固態水銀和冰,故D19.【答案】BC
【解析】解:
A、水循環在海洋、陸地和天空等不同領域以固態、液態或氣態形式存在。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B、陸地上的水一方面是降水得來,另一方面是地下徑流得來。此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C、大氣中的水蒸氣有三個來源:海洋或地表水的蒸發,一定條件下陸地水的沸騰,冰川表面發生升華。此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D、海洋和地表水會蒸發變為水蒸氣到空中,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成為水;冰川表面發生升華成為水蒸氣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較低的溫度直接凝華成冰晶。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物質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種狀態存在:固態、液態和氣態,在一定條件下,三種狀態之間可以發生轉化。
水循環是指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
水循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它維護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第三,使地球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第四,它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并不斷雕塑地表形態。20.【答案】BC
【解析】解:A、實驗時,在燒杯上蓋上硬紙板,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燒杯中熱量的散失,故A錯誤;
B、水沸騰時,整個燒杯內水溫相同,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變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越來越大,能夠說明水已沸騰,故B正確;
C、從圖象可以看出,水沸騰時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沸點是98℃.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由于當時沸點低于100℃,所以當時的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故C正確;
D、讀圖乙可以看出,在同樣加熱的情況下,b的升溫較快,其原因應該是水的質量b少于a的緣故,故D錯誤。
故選:BC。
(1)在實驗時,為減少熱量的損失,需在燒杯上加蓋;
(2)水沸騰時,整個容器內水溫相同,氣泡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變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越來越大;
(3)液體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做沸點。氣壓越低沸點越低。知道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100℃21.【答案】39不變
不會
均勻受熱
B
【解析】解:(1)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39℃;
(2)由表格數據知,冰在熔化前,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當固體冰完全熔化后,如果繼續加熱下去,當燒杯中的水保持沸騰時,試管中的液體
達到沸點,但是不能繼續吸熱,所以不會沸騰;
(4)使用“水浴法”加熱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均勻受熱;晶體需要達到熔點后才能繼續熔化,所以降低燒杯中水的初溫只能延長熔化前的時間,并不能延長固體熔化的時間。故選B。
故答案為:(1)39;(2)不變;(3)不會;(4)均勻受熱;B。
(1)溫度計在讀數時,要看清分度值;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而非晶體沒有;
(2)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
(3)沸騰的條件為達到沸點,持續吸熱;
(4)使用“水浴法”加熱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均勻受熱;晶體需要達到熔點后才能繼續熔化,據此分析即可。22.【答案】缺少變量,無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與哪個因素有關
A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
不正確
應比較相同時間內水的蒸發量(質量的減小量),相同時間內蒸發量大的蒸發得快
無關
【解析】解:
【分析論證】
(1)在上述實驗中,實驗C缺少變量,無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與哪個因素有關,因此無法進行探究,探究方法不正確;
(2)這四次實驗中,實驗A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因此可驗證猜想“①與蔬菜所處環境的溫度有關”是否正確;
(3)實驗B中,溫度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最終發現剖開的胡蘿卜比未剖開的胡蘿卜干癟,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
【拓展應用】
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不正確的,他應比較相同時間內水的蒸發量(質量的減小量),相同時間內蒸發量大的蒸發得快;
經過多次實驗和精確測量,發現當放水少的杯中無水時,放水多的杯中減少的水量總和與放水少的杯中原來的水量相等,說明水蒸發的快慢和水的多少無關。
故答案為:【分析論證】
(1)缺少變量,無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與哪個因素有關;
(2)A;
(3)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
【拓展應用】不正確;應比較相同時間內水的蒸發量(質量的減小量),相同時間內蒸發量大的蒸發得快;無關。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要研究水蒸發的快慢與其中一個量的關系,要控制其它的量不變,這就是控制變量法的思路。
掌握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在使用時,既要控制相同的量,又要控制不同的量,而不同的量只有一個。23.【答案】BD小于
不變
水蒸氣
多
液化
放出
降低
C
【解析】解:(1)①由于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需先根據酒精燈固定B的位置;
②C圖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增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象;D圖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現象,而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在第2min時,水處于沸騰前的狀態,故選擇D圖;
③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描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④水在1個標準大壓下的沸點為100℃,而此時水的沸點為98℃,說明此時大壓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2)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沸騰是一種劇烈的汽化方式,當水沸騰時,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內是水蒸氣;
(3)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溫度明顯低于水蒸氣的溫度,熱的水蒸氣遇冷從而發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產成“白氣“,因此水面上出現“白氣“相對多一些;在瓶底澆冷水后,瓶內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放熱,氣體壓強減小,因為水的沸點會隨著氣壓的減小而降低,因此水會重新沸騰起來;
(4)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水的溫度瞬間降低,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據此分析可知,C圖象符合題意,B圖象的沸點與原來不同,不符合題意,AD圖象中水的溫度直接從很低的溫度達到沸點,應該有一個升溫過程,故AD不符合題意,故選C。
故答案為:(1)①B;②D;③如圖所示;④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初升高期末數學試卷
- 2025年河北石家莊市中醫醫院公開招聘藥劑師6名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城市交通控制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甘肅公務員行測(A類)真題及答案
- 北京腫瘤醫院社會人員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5至2030草本化妝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咨詢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采礦采石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評估規劃報告
- 福清市蓮峰小學數學試卷
- 二年級設計數學試卷
- 廣東河源小升初數學試卷
- 加油站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 學科建設研討活動方案
- 千川投手培訓課件
- 廣東省佛山禪城區七校聯考2025屆七下英語期末預測試題含答案
- 佛山市2024-2025高一下期末-物理試卷
- 建設工程(更新)融資投資立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非常詳細)
-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Section A 課件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 2024年中級人民法院勞動審判輔助人員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公共藝術裝置項目管理流程
- 2025年下半年佛山市南海區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站招考編外工作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GB/T 45610-2025煤矸石回填塌陷區復墾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