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_第1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_第2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_第3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_第4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目標】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人民生活發生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狀況,知道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發生的變化,理解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了解我國交通、通信事業的發展狀況,分析交通、通信的發展對我國人民生活的影響,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唯物史觀、時空觀念)2.搜集與人們生活變化有關的材料,進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通過講述人們衣、食、住、行、用方面的變化,尤其是我國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加強對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認識。(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理解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難點: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窘虒W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論結合法?!窘虒W過程】情景引入從滿街吆喝賣貨到網上直播賣貨,從自行車到高鐵、飛機,從書信傳遞到網絡信息秒回復,中國發生了巨大了變化,具體還有哪些方面的發展變化呢?為什么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呢?這些變化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自主學習1.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衣、食、住、行、通信等方面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2.交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3.通信事業的發展有何意義?探究新知一、社會生活的變化——衣展示20世紀70年代人們衣著的照片,思考改革開放前人們的穿著有何特點?展示改革開放后人們的服飾,思考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穿著又有何特點?為什么?教師點撥:回顧這幾十年的時尚,我們從追逐外國,到借鑒外國,再到創造屬于自己的時尚,中國的潮流服飾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越來越閃耀世界。折射出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層內涵,從側面也反映了我們生活方式和個人價值觀。二、社會生活的變化——食同學們結合課本和所搜集到的史料回答,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的年夜飯有何變化?從飲食結構比較單一到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年夜飯需要攢半年的肉票。肉票又是怎么回事呢?當時的人們排著長隊購物,勒緊腸子度日,不僅僅有肉票,還有糧票、布票、油票等。這各種購物票其實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物憑證,是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在1993年才徹底消失在歷史舞臺上,當然也成為收藏家的新寵。那當時的中國為什么要憑票證才能購物?國家經濟落后,商品物資極其匱乏,國家為了保障供需平衡,對城鄉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實行計劃供應,按人口定量發行。雖然現在的我們物資豐富,生活水平較之以往有極大提高,可選擇的食物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仍要居安思危,倡導節約,抵制浪費,提倡“光盤行動”。三、社會生活的變化——住展示改革開放前農村的生活居住情況圖片,“泥巴墻,茅草房,支口鍋,鋪張床”,體現當時人民居住環境破舊不堪,住房擁擠、室內設施簡單。展示改革開放后的農村現貌圖,體現改革開放后人們的住房面積擴大,居住環境大大改善。生活質量節節高。四、社會生活的變化——行展示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變化圖,感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的便捷。結合教材,歸納交通發展的成就。鐵路截至2010年底,我國的鐵路營業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21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公路運輸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航空國內國際航線眾多,我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城市道路很多城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狀況。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五、社會生活的變化——通信我國的通信網絡事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在改革開放之前,通信主要靠寫信、電報、手搖電話等,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潮撲面而來,BP機、大哥大逐漸映入人們的視野,也成為潮、有錢人的象征。21世紀2G、3G、4G、5G網絡不斷發展,更新換代,網上購物、手機支付成為日常必需。那這些通信網絡事業的發展有何意義呢?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網民規模也在不斷攀升,截至到2020年3月,中國網民超9億人。如今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盎ヂ摼W+”模式逐漸開啟,網絡直播帶貨給農村帶來新的機遇,線上教學開啟了新的教學模式,網上購物,躺家便能購到全球好物并且還送貨上門。互聯網確確實實給人們帶來了好處,但是不是百利無一害呢?我們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待互聯網呢?合作交流結合所學,分析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得到了什么啟示?原因: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3.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進步。4.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啟示: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繼續堅持擴大改革開放。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社會生活的變遷,社會生活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本課就從五個方面來了解社會生活方面的變化發展。衣,改革開放前憑票供應,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改革開放后豐富多彩,顯示風度、展示個性;食,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憑糧票供應,溫飽還是問題,改革開放后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住,改革開放前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簡單,改革開放后人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