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_第1頁
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_第2頁
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_第3頁
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_第4頁
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在野外,當意外驟然發生,時間往往是生命的最大敵人。我曾親歷過幾次突發狀況,深知那種無助與焦慮交織的感受。面對急危重癥的患者,如何迅速、有效地展開救援,既考驗著我們的知識儲備,也考驗著我們的冷靜與細心。今天,我想把這些年積累的經驗,結合真實案例,細細梳理一套野外急救急危重癥的搶救流程,希望能為每一位熱愛戶外的朋友提供一份實實在在的幫助。一、前言:為何野外急救如此重要野外環境復雜多變,遠離城市的醫療資源,救援人員往往需要依靠自己展開第一時間的搶救。在我一次山區徒步中,一位同行意外跌落懸崖,造成嚴重頭部外傷。那時,我深刻體會到,掌握科學的急救流程,不僅能爭取黃金救治時間,更可能直接改變生命的結局。野外急救不僅是一項技能,更是一種責任。急危重癥搶救流程的設計,目標是快速評估傷情,穩定生命體征,減少二次損傷,并為后續專業救援打好基礎。接下來,我將分步驟詳細介紹這套流程,從準備到實施,力求讓每個環節都清晰、具體。二、野外急救急危重癥搶救流程詳解1.現場安全評估與自我保護當突發事件發生,第一步永遠是確?,F場安全。曾經我遇到過一起山洪暴發的事故,救援人員如果貿然進入洪水區域,不僅難救人,甚至可能成為新的傷員。我會先環顧四周,確認沒有二次危險源:如滑坡、火災、野獸、毒蛇及其他潛在威脅。如果現場不安全,必須設法提醒傷者自己撤離或等待救援,不盲目沖進危險區域。自我保護是救援的前提,只有確保自己安全,才能有效救助他人。尤其是在夜間、惡劣天氣下,保持冷靜、觀察細節、評估環境,是每一次救援的第一課。2.迅速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確定安全后,我會迅速靠近患者,開始評估其生命體征。這個階段,時間至關重要,任何拖延都可能帶來致命后果。我會先通過呼叫患者名字、輕拍肩膀等方式,判斷意識狀態。如果患者有反應,說明神志尚存;若無反應,需要立即啟動高級急救程序。接下來檢查呼吸是否順暢,觀察胸廓起伏,側耳靠近口鼻感受氣息。沒有呼吸或呼吸異常時,立即進行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然后觸摸患者脈搏,通常檢查頸動脈,評估心跳情況。脈搏微弱或消失,意味著循環系統已陷入危機。我曾在一次徒步中,遇見一名因觸電昏迷的患者,快速判斷其無意識且無呼吸,立刻展開心肺復蘇,最終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生命評估”的重要性。3.開放氣道,維持呼吸氣道堵塞是導致野外急危重癥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無論是外傷、嘔吐物堵塞,還是舌根后墜,都必須迅速處理。我會采用頭后仰下巴提頦法打開氣道。在無脊柱損傷疑慮時,這個動作最安全有效。若懷疑有頸椎損傷,則采取下頜托舉法,避免加重傷情。清理口腔異物時,我會用手指輕輕探查,移除可見的異物,但切忌盲目挖掘,以免推入更深。隨后進行人工呼吸,或使用攜帶的呼吸面罩輔助通氣,確保患者獲得足夠氧氣。記得那次營地中,夜晚突發哮喘患者窒息,我通過簡易氣道開啟和氧氣輔助,使他迅速恢復呼吸,避免了悲劇發生。4.評估循環狀況,控制出血呼吸穩定后,我會轉向循環系統檢查。出血是野外急危重癥的常見致死因素。觀察患者皮膚顏色,是否蒼白、發紺,觸摸四肢溫度,判斷末梢循環是否良好。摸脈搏的強弱和速度,進一步判斷血液循環狀況。最關鍵的是尋找外部出血點。遇到大量動脈噴射性出血,我會立即用壓力包扎止血。記憶中有一次,隊員被銳利巖石劃傷手臂,鮮血直流,我迅速用干凈布料加壓止血,隨后用繃帶固定,避免了失血過多。對于無法直接壓迫止血的部位,如大腿根部,我會采用止血帶,但使用時必須謹慎,記錄時間,避免造成組織壞死。內出血雖然難以直接止住,但通過觀察腹部膨脹、意識變化等癥狀,及時判斷是否需要緊急撤離。5.保護脊柱,防止二次傷害野外跌落、車禍等事故中,脊柱損傷風險極大。我始終牢記,一旦懷疑脊柱受傷,任何移動都必須極其小心。我會用雙手輕輕托住頭部頸部,避免患者頭部旋轉。若必須移動,采用“滾轉法”將患者整體轉移到擔架上,確保脊柱保持一條直線。這一步驟需要多人配合,曾經在一次山地救援中,因協調不當導致患者疼痛加劇,讓我體會到訓練和默契的重要。保護脊柱,不僅避免神經損傷加重,也是后續康復的關鍵。6.保持體溫,防止休克野外環境寒冷潮濕,受傷后患者容易出現體溫降低,進而引發休克。我會迅速采取措施,避免體溫流失。給患者覆蓋保暖衣物,使用睡袋、帳篷等防風設備。如果發現患者發冷、皮膚濕冷,我會將其移至干燥溫暖處,盡量減少暴露面積。保持體溫,有助于維持正常代謝和血液循環,是預防休克的重要環節。我記得一次冬季登山中,一名患者因跌落受傷,體溫驟降,若非及時保暖,后果難以想象。7.評估意識狀態與神經系統功能意識狀態的變化常是患者病情惡化的信號。我會用簡單的語言與患者交流,觀察反應時間與準確性。除了意識,我還會檢查瞳孔大小、對光反射,判斷是否有顱腦損傷。同時,觀察肢體運動功能,確認是否有偏癱、麻木等癥狀。這些細微的變化,能幫助判斷傷情嚴重程度,調整救援方案。8.迅速制定轉運計劃在野外,時間和條件決定著轉運方式的選擇。根據患者情況,我會評估是否需要立即撤離,或在現場進行簡易處理等待救援。我曾遇到一例重度骨折患者,因傷情穩定而選擇原地包扎,等待直升機空中救援,避免了不當搬動帶來的二次傷害。轉運時,我會詳細記錄患者狀況、采取的急救措施、時間節點,確保交接時信息精準。三、總結:野外急救,生命的守護之道回望這些年多次野外救援的經歷,我越發感受到急救流程的重要性和生命的脆弱。每一步都不能馬虎,每一秒都可能決定生死。野外急救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人性與責任的體現。當我們面對倒地的同伴,除了知識,更多的是那份沉著冷靜、細心照料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