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_第1頁
DB42∕T 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_第2頁
DB42∕T 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_第3頁
DB42∕T 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_第4頁
DB42∕T 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30

CCSB50

DB42

湖北省地方標準

DB42/T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

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fisheryresources

inlargewaterbodies

2023-05-16發布2023-07-16實施

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2/T2018—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魚產潛力要素調查與評價.............................................................2

5魚產潛力估算.......................................................................3

6魚類資源調查.......................................................................5

7漁業資源評估.......................................................................6

附錄A(資料性)記錄表...............................................................9

附錄B(資料性)魚類生長分析方程....................................................16

附錄C(資料性)綜合模型............................................................18

附錄D(資料性)年齡結構模型........................................................19

附錄E(資料性)基于生態系統的漁業資源評估模型......................................21

I

DB42/T201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

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華中農業大學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敏、何緒剛、劉家壽、徐軍、侯杰、李為、郭傳波。

本文件實施應用中的疑問,可咨詢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聯系電話Email:

hbsnab@163.com;對本文件的有關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華中農業大學,聯系電話Email:

zhm7875@。

III

DB42/T2018—2023

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評價的術語和定義、魚產潛力要素調查與評價、魚產潛力估算、

魚類資源調查與漁業資源評估的基本要求與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湖北省大水面漁業資源調查與評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T5147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GB/T8588—2001漁業資源基本術語

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

GB/T12763.6—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調查

HJ710.7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內陸水域魚類

SC/T1149—2020大水面增養殖容量計算方法

SC/T9102.3—2007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第3部分:淡水

SC/T9402—2010淡水浮游生物調查技術規范

SC/T9429—2019淡水漁業資源調查規范河流

SL167—1996水庫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SL395—2007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GB/T8588、SC/T1149、SC/T9429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大水面largewaterbodies

湖泊、水庫等內陸水體的統稱。

[來源:SC/T9429-2019,3.1]

漁業資源fisheryresources

水體中具有開發與利用價值的水生生物種類和數量的總稱,主要包括魚類、蝦類、蟹類和貝類的成

體、幼體或幼蟲及卵和配子。

[來源:SC/T1149-2020,3.1]

資源量評估fishstockassessment

根據某一目標水域的漁業資源調查資料,利用科學方法或模型進行定量或定性地確定漁業生物種

1

DB42/T2018—2023

群的種類、數量、生物量、時空分布和變動趨勢。

[來源:SC/T9429-2019,3.2]

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

在規定的時期內,一個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的平均重量或數量。

[來源:GB/T8588-2001,]

魚產潛力fishproductionpotential

指在理想的自然條件下,單位時間內單位水體中的天然餌料生物可能提供的最大魚產力的能力。

4魚產潛力要素調查與評價

調查內容

魚產潛力要素調查內容包括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要素調查,其調查項目的主要內容按表1確定。

表1大水面魚產潛力要素調查主要內容

調查項目調查內容

水溫、透明度、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總堿度、總硬度、氨態氮、硝

水質

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總氮、總磷、正磷酸鹽、葉綠素a

有機碎屑有機碳含量

浮游植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

浮游動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

底棲動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

著生藻類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

水生維管束植物種類組成、生物量

魚類種類組成、魚類現存量、主要經濟魚類和土著魚類年齡與生長、漁獲物統計

其他水生經濟動物蝦、蟹、貝類、螺類等經濟甲殼類種類組成、現存量、生長、漁獲物統計

水質調查與評價

采樣點布設和相關指標分析測定應符合GB3838-2002中6的規定。湖泊和水庫等大水面營養狀態評

價項目應包括總磷、總氮、葉綠素a、高錳酸鹽指數和透明度。其中,葉綠素a為必評項目。對比漁業水

質標準GB11607分析調查大水面水質現狀,營養狀態評價標準與分級方法應符合SL395-2007中5.1.1

的規定。

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的調查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樣品采集、種類鑒定、計數、生物量計算、數據整理的方法應符合SC/T9402-

2010中4~8的規定。

底棲動物調查

湖泊和水庫等大水面底棲動物的采樣點選擇、樣品采集、樣品的保存與分析方法應符合SC/T

9102.3-2007中6的規定。

著生藻類調查

2

DB42/T2018—2023

著生藻類的樣品采集、種類鑒定、計數、生物量計算、數據整理的方法應符合SL167-1996中9的規

定。

水生維管束植物調查

大型水生植物的定性與定量樣品采集、種類鑒定、生物量與覆蓋度的計算以及數據整理的方法應符

合SL167-1996中10的規定。

有機碎屑有機碳含量分析

有機碎屑有機碳樣品的采集、含量的檢測以及結果計算方法應符合SC/T1149-2020附錄A的規定。

5魚產潛力估算

不同餌料資源魚產潛力估算

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著生藻類、水生維管束植物和有機碎屑魚產潛力的簡化生產經驗

計算,可分別按式(1)~式(6)進行。

?(?/?)??×100

?=?·····································································(1)

??

?(?/?)??

?=?·········································································(2)

??

?(?/?)??

?=?·········································································(3)

??

?(?/?)??

?=?·········································································(4)

??

??

?=?···············································································(5)

??

?(19.58%?+22.60%?)×3900000

?=?··························································(6)

?3560?+3350?

式中:

FG——浮游植物的魚產潛力,t;

BG——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mg/L;

P/B——該類餌料生物年生產量與年平均生物量之比;

a——魚類對該類餌料生物最大利用率;

U——大水面表層10m以內的水容量,不足10m的按實際水容量,108m3;

S——漁業面積,km2;

k——魚類對該類餌料生物的餌料系數。

Fp——浮游動物的魚產潛力,t;

Bp——浮游動物年平均生物量,mg/L;

Fb——底棲動物的魚產潛力,t;

2

Bb——底棲動物年平均生物量,g/m;

FA——著生藻類的魚產潛力,t;

2

BA——著生藻類年平均生物量,g/m;

FZ——水生維管束植物的魚產潛力,t;

3

DB42/T2018—2023

PZ——水生維管束植物年凈生產量,t;

FS——有機碎屑的鰱、鳙魚產潛力,t;

CS——有機碎屑有機碳含量,mg/L;

A——水體中鰱占鰱、鳙的生物量百分比,%;

B——水體中鳙占鰱、鳙的生物量百分比,%。

總魚產潛力與單位魚產潛力的估算

總魚產潛力和單位魚產潛力應分別按式(7)和式(8)計算。

??=??+??+??·····································································(7)

??=??/?············································································(8)

式中:

FT——總魚產力,t;

FL——濾食性魚類魚產力,t;

FD——底層魚類魚產力,t;

2

FJ——單位魚產潛力,t/km。

濾食性與底層魚類魚產潛力估算

濾食性和底層魚類魚產潛力計算應分別按式(9)和式(10)進行。

??=??+??+??······································································(9)

??=??+??········································································(10)

式中:

FL——濾食性魚類魚產力,t;

FG——浮游植物的魚產潛力,t;

Fp——浮游動物的魚產潛力,t;

FS——有機碎屑的鰱、鳙魚產潛力,t;

FD——底層魚類魚產力,t;

Fb——底棲動物的魚產潛力,t;

FA——著生藻類的魚產潛力,t。

餌料生物最大利用率、餌料系數和P/B系數等參數可按表2確定。

表2餌料生物最大利用率、餌料系數和P/B系數等參數

餌料生物最大利用率(a)(%)餌料系數(k)P/B系數

浮游植物4080100~150

浮游動物301020~40

底棲動物2563~6

著生藻類2010080~120

水生維管束植物251101.25

有機碎屑50200

注:水生維管束植物P/B系數中,B用夏、秋季的平均生物量。

4

DB42/T2018—2023

6魚類資源調查

調查方案

6.1.1調查方式

大水面魚類資源調查方式主要包括:

a)基礎資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地方魚類志、公開發布的魚類資源方面的科研論文、漁業部門的統

計資料等,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

b)訪談:調查者可以通過對當地漁業部門、漁民及相關專家等知情人進行訪談,獲取有關資料或

信息;

c)漁獲物調查:包括捕撈采樣調查和漁獲物抽樣調查;

d)聲學調查等。

6.1.2調查內容

大水面魚類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a)魚類、蝦類、蟹類和貝類等有經濟價值的漁業生物種類組成、數量和生物量分布;

b)漁業生物的群落結構;

c)主要漁業生物種類的體長、體重、年齡、性別、性腺和食性等生物學特征;

d)主要漁業生物種類的資源量。

6.1.3調查時間

為準確反映大水面魚類資源結構和動態,以及其它調查目的和要求,大水面魚類資源調查按以下方

式進行:

a)資源損失評估時,至少進行1次調查;

b)季節動態調查應不少于2次;

c)全年資源量調查應按春、夏、秋、冬四季進行。

6.1.4站點設置

調查站點的設置可按照棋盤格橫豎布置或結合調查對象群體的不同生活階段和棲息(產卵、索餌、

越冬)場所確定調查站位。

調查設備與器材

調查所需的采樣工具、儀器、器具、試劑應符合SC/T9429-2019中4.3的規定。

漁獲物數據采集

6.3.1漁具作業時間

根據不同漁獲物類型選擇漁具和作業時間。定置刺網宜過夜作業12h,流刺網作業3h,釣具作業3

h~5h,籠壺類漁具作業24h,耙刺類作業3h~5h。

6.3.2漁獲物數據采集

5

DB42/T2018—2023

綜合考慮各種作業方式,每種作業方式不少于3船次(網次)。記錄采樣站點、漁獲物重量、漁船

功率、漁具分類、作業時間等信息。漁具分類按GB/T5147的規定執行,并統計分析漁獲物結構和漁船

單日漁獲量,記錄表參見附錄表A.1。

聲學調查數據采集

聲學調查對調查水域環境的要求、調查船和儀器設備的安裝、回聲探測儀校正、聲學數據的采集、

調查航線、調查航速、調查記錄等方法應按SC/T9429-2019中5.2的規定。

漁獲樣品的處理和分析

漁獲樣品的處理與分析按下列步驟進行:

a)漁獲樣品的收集:采集的漁獲物應分別收集,并放入標注采集時間、地點和漁具類型的標簽;

b)樣品保存:不具備現場分析條件的情況下,應及時冷凍保存;特殊樣品宜用紗布(袋)包裹,

放入標記采樣信息的標簽,置于濃度為5%~10%的甲醛溶液或70%~75%的乙醇溶液的容器

中保存,并向較大的個體體腔內注射固定液,以體腔膨脹為宜。固定液的體積應為動物體積的

10倍以上,應在2d~3d后更換一次;

c)樣品的分類與測量:每網次漁獲物均應鑒定至種或其他最低分類階元,按種或其他最低分類階

元計數和稱重,并測量體長范圍(貝類除外)和體重范圍,記錄表參見附錄表A.2;

d)收集生物學測定樣品:進行生物學測定的物種,每個物種隨機取樣50尾(個),應包括不同

發育階段的個體,不足50尾(個)的全部取樣,放入標記采集時間、地點和漁具類型的標簽,

現場進行生物學測定,或者冷凍保存后帶回實驗室進行測定;

e)生物學測定:按GB/T12763.6-2007中14.3.4的規定,對魚類、蝦類和蟹類進行生物學測定,

記錄表參見附錄表A.3~A.5;貝類生物學測定參數可參考SC/T9429-2019附錄B的相關規

定,記錄表參見附錄表A.6和表A.7。

7漁業資源評估

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估算

7.1.1CPUE估算

調查的時間與頻次根據調查水域的情況及調查目的確定。CPUE按式(11)計算。

?

????=········································································(11)

?×?

式中:

CPUE——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單位為千克每網每小時[kg/(net·h)]或尾每網每小時

[ind/(net·h)];

C——某規格漁具的總漁獲量,單位為千克或尾(kg或ind);

N——漁具個數;

t——采樣時間,單位為小時(h)。

7.1.2基于CPUE的捕撈量計算

調查大水面的捕撈量F按式(12)計算。

?

?=????×······································································(12)

?

6

DB42/T2018—2023

式中:

F——調查大水面的捕撈量,單位為千克(kg);

A——調查大水面總面積,單位為平方千米(km2);

S——單次捕撈作業面積,單位為平方千米(km2)。

單船漁獲量估算

7.2.1單日平均漁獲量估算

調查時間與頻次參照6.1進行。調查大水面中漁船的單日平均漁獲量Yd,按式(13)計算。

∑??

????=?=1?·········································································(13)

??

式中:

?????——一定時期內調查大水面中漁船的單日平均漁獲量,單位為千克每船每天[kg/(船·d)];

u——調查大水面中作業的漁船數量,單位為船;

b——漁船標號;

Yd——某艘漁船某日的漁獲量,單位為千克(kg)。

7.2.2年漁獲量的計算

調查大水面的年漁獲量Ya,按式(14)計算。

12

??=∑?=1(????????×??????)×?····························································(14)

式中:

Ya——調查大水面的年漁獲量,單位為千克每年(kg/年);

m——調查月份;

????????——m月份中調查水域的單日平均漁獲量,單位為千克每船每天[kg/(船·d)];

?

∑?=1??

?????——調查月份中所有漁船的平均作業天數,單位為天每月(d/月),?????=,Tm為漁船各月

???

份的作業天數,單位為天每月(d/月);

N——該大水面的漁船總數量。

聲學評估法

以調查大水面斷面觀測值代表斷面兩側各半個斷面間距(兩條折線的起止點間距的一半)水域內的

平均值。各斷面所代表水域資源量之和即為調查范圍內的總資源量。

某一給定斷面所代表水域內評估種類i的資源尾數之和(Ni,ind),資源量(Bi,g)分別按式(15)

和(16)進行計算。

???

??=???????·········································································(15)

??????????

??=????????·········································································(16)

式中:

22

???????——斷面內評估種類i的平均積分值,單位為平方米每平方米(m/m);

2

??????????——斷面內評估種類i的平均聲學散射截面,單位為平方米(m);

D——斷面長度,單位為m;

S——斷面在岸邊的投影長度,單位為m;

7

DB42/T2018—2023

?????——評估種類i的平均體重,單位為克(g)。

魚類分種類資源量估算

根據獲得的總資源量,結合漁獲物各種類百分比,推算各種類資源量。

主要經濟魚類生長與食物組成分析

7.5.1主要經濟魚類食物組成分析

采用腸含物分析或穩定性同位素技術確定調查魚類的食物組成,分析魚類的食物關系,估算調查魚

類的營養級關系,構建調查大水面的食物網結構。

7.5.2主要經濟魚類生長分析

通過擬合體長-體重方程、vonBertalanffy生長方程及其生長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分析調查魚類生

長速度與加速度和生長拐點等生長特性。相關的方程參見附錄B。

漁業資源評估模型

利用漁業資源評估模型,估算漁業與種群相關參數,以回溯種群和漁業捕撈歷史,評估漁業活動、

漁業管理對資源的影響,并對漁業資源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風險分析。因此,漁業資源評估是漁業資源

科學管理的基礎。目前常用的漁業資源評估模型主要有單種群漁業資源評估模型中的綜合模型(附錄C)

和年齡結構模型(附錄D),以及基于生態系統的漁業資源評估模型中的EcopathwithEcosim(EwE)

模型(附錄E)。

A

A

8

DB42/T2018—2023

附錄A

(資料性)

記錄表

A.1漁船作業屬性和漁獲物調查記錄表

漁船作業屬性和漁獲物記錄表見表A.1。

表A.1漁船作業屬性和漁獲物調查記錄表

第頁,共頁

調查時間:大水面名稱:采樣站點:漁獲生物類型:漁船總數量:

單船單日漁

漁具分類作業起止

漁船編號載重,t漁船功率,kW漁具主尺度網目尺寸,目作業方式獲量,kg/(船

(式+型+類)時間

﹒d)

記錄人:測算日期:校核人:校核日期:

9

DB42/T2018—2023

A.2漁獲物分析表

漁獲物分析表見表A.2。

表A.2漁獲物分析記錄表

調查時間:大水面名稱:第頁,共頁

采樣站點漁獲生物類型漁具漁船編號

總漁獲量,

樣品量,kg體長范圍體重范圍

kg

種類和組成

重量百分重量百分

種名尾數數量百分比%重量,kg種名尾數數量百分比%重量,kg

比%比%

記錄人:記錄日期:校核人:校核日期:

10

DB42/T2018—2023

A.3魚類生物學測定記錄表

魚類生物學測定記錄表見表A.3。

表A.3魚類生物學測定記錄表

共頁,第頁

調查時間:大水面名稱:站點名稱:水深:m

種名:網具:漁獲量:kg

長度,mm重量,g性別性腺

編號攝食強度年齡備注

全長體長全重消化道食物重性腺重♂♀成熟度

記錄人:記錄日期:校核人:校核日期:

11

DB42/T2018—2023

A.4蝦類生物學測定記錄表

蝦類生物學測定記錄表見表A.4。

表A.4蝦類生物學測定記錄表

共頁,第頁

調查時間:大水面名稱:站點名稱:水深:m

種名:網具:漁獲量:kg

長度,mm重量,g性別性腺

編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