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綿陽市涪城區2025年春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明清時期,廣東許多有技藝之人難以入仕。地方學子多苦讀八股,輕視實學與技藝,科技人才屢遭埋沒。從材料看,明清時期廣東科舉制度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主要是()A.提倡格物致知 B.促成實學風氣 C.壓制技術創新 D.完善教育體系2.隋末“擁有萬戶的城市空空蕩蕩,千里之內沒有煙火”。唐代貞觀年間出現了“商旅、行旅在野外停宿,沒有盜賊侵擾;連續幾年農業豐收”的景象。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隋文帝編訂戶籍、發展經濟 B.武則天重視生產C.唐太宗以民為本、發展生產 D.唐玄宗勵精圖治3.“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中,以圍棋局和菜畦為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①建筑布局規整,坊市、街道排列整齊的特點。此處①應為()A.咸陽 B.洛陽 C.杭州 D.長安4.“及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反,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其后祿山子慶緒及史思明父子繼起,中國大亂。”材料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導致()A.北方地區遭到了浩劫 B.唐朝政治腐敗邊疆形勢緊張C.長安和洛陽相繼陷落 D.使高仙芝軍隊兵敗阿拉伯軍5.唐代王建《涼州行》有云:“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以上詩句可用于研究唐朝()A.政治制度的演變 B.農耕技術的進步 C.民族交融的現象 D.藝術形式的多樣6.印度(天竺)的戒日王邀請玄奘在曲女城宣講佛法之后,立即向唐朝派出了代表團,在玄奘回國之前,代表團就到了長安,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接待。此后,唐朝也派使者回訪了戒日王。這說明了玄奘西行()A.使佛教在印度開始傳播 B.促進了中印的友好交往C.推動了唐朝經濟的發展 D.連通西域與唐朝的聯系7.唐代詩人杜甫在《兵車行》中寫到“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旨在揭露統治者()A.窮兵黷武 B.知人善任 C.開源節流 D.居安思危8.河北、河東、陜西沿邊州軍的解額【指各地解(鄉)試合格解送禮部參加省(會)試的舉人數額】比其他路要多,東南州軍是“百人取一人”,而西北州軍是“十人取一人”。這三路舉人還享有比其他各路舉人可以早三年被賜出身、文學、助教等優待,從而有可能至少早三年入仕做官。宋朝科舉這種特殊的規定主要是為了()A.應對邊患的軍事壓力 B.擴大統治基礎C.踐行崇文抑武的國策 D.照顧落后地區9.李燾所著的《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自契丹取燕薊以北,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英豪,皆為其用。得中國(中原)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這段史料用來研究宋朝時期的()A.民族關系 B.經濟重心南移 C.政權分立 D.重文輕武政策10.下圖為宋高宗賜岳飛手札。該手札約書于紹興四年(1134年)前后,是宋高宗回復岳飛對邊防的呈報,并加冕其恭忠體國。下列解讀正確的是()A.宋高宗“紹興四年”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B.以文獻記載為依據的歷史解釋才具說服力C.該手札可作為研究北宋邊防的第一手史料D.該手札不僅是重要歷史材料也是藝術作品11.元朝在西藏地區,因俗而治,多制并舉。對于民政,委托地方俗首領負責。同時,設立機構,具體實施元朝中央的各項政令,專管元朝駐藏軍隊,負責驛站。據此可知,這一機構是()A.宣政院 B.澎湖巡檢司 C.西域都護府 D.伊犁將軍12.宋朝時,引入龍骨水車等灌溉工具,引進占城稻等外來優良品種,一年兩熟稻麥復種技術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使得南方農業生產水平超過北方。這些做法()A.導致北方少數民族大規模南遷 B.為經濟重心南移提供有利條件C.直接促進了貨幣貿易量的增長 D.表明區域性商業網絡已經形成13.元朝郭守敬編制的《授時歷》,運用中國已有的儀器圭表,融合阿拉伯天文學的傳統,精確推算出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行公歷的取值幾乎相同。材料旨在說明()A.文明交流推動科技進步 B.學習西方符合歷史潮流C.社會實踐豐富人類生活 D.科技發展需要扎根傳統14.“往還三年,經濟大海,綿邈彌茫,水天連接。……皆斫(用刀、斧等砍)木為盤,書刻干支之字,浮針于水,指向行舟。”該材料所指的發明是()A.造紙術 B.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15.明朝朝廷重要文書由內閣擬定批答文字,送請皇帝批準,皇帝可將章奏“留中”(不作處理)、“改票”(加以刪改)或“中旨”(從宮中直接傳旨)。該現象反映的本質是()。A.集思廣益,減少失誤 B.分工協作,提高效率C.相互制約,杜絕貪腐 D.權力集中,強化皇權16.歷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不僅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對話,也為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注入了新生機。下列史實能論證這一觀點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 B.文天祥抗元 C.北方各族內遷 D.鄭和下西洋17.下列史事中,最能說明“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動力”這一觀點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 B.戚繼光抗倭C.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D.李自成起義18.“驅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氣參天地;辟荊榛,開千秋偉業,國姓遺風耀古今。”下列四個選項中與對聯反映史實一致的是()A.鄭成功收復臺灣 B.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C.康熙帝兩次雅克薩之戰 D.戚繼光抗倭19.清朝大臣張廷玉被皇帝召見,他在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時,只是抄寫傳達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夾雜進去。張廷玉的職務最有可能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軍機大臣20.下圖所示是清代蘇州籍宮廷畫家徐揚描繪蘇州風物的巨幅畫作。它反映出清朝()《盛世滋生圖》A.商業管控嚴格 B.海外貿易頻繁 C.商幫競爭激烈 D.商業貿易興盛二、解答題(共60分)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新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材料二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經濟高度繁榮基礎上的延續。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和混戰的局面。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兩大因素的結合,使宋元文化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和文學家、藝術家,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請回答:(1)材料一所說的三項發明分別是什么?(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科技發展的原因。(3)結合上述材料,請為當代中國科技的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22.請運用歷史學科素養,完成下面各題。(1)宋朝的陳普在《歷代傳授歌》中寫道:“北齊后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北齊后周盤踞一方,隋文帝名揚四海)。“結合所學,簡述陳普在文中高度贊揚隋文帝的原因。(2)對圖二帝王,《舊唐書》贊曰:“高皇創圖,勢若摧枯。國運神武(譯文:高皇帝創立了國家,擴張勢力如同摧枯拉朽,國家的運勢昌盛)。“結合所學,以具體史實證明該評價。(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圖三人物的治國理念,簡述他是如何“以古為鏡”以人為鏡”的,并指出他還重用過哪些著名的賢相?(4)圖四人物在其統治前期,推行過哪些改革措施?三、論述題(共22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中國古代大事記(部分)時期事件北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明朝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天工開物》初刊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摘編自齊世榮、吳于廑《中國古代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天工開物》的作者。(2)為舉辦主題學習活動,請從材料中選出同一領域的兩個歷史事件,結合其反映的史實,擬定一個主題并加以論述。(要求:價值觀正確,選取正確,主題明確,史論結合。)綿陽市涪城區2025年春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5CCDAC6——10BAAAD11——15ABACD16——20DDADD二、解答題(共60分)21.【答案】(1)活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2)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統一全國;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3)保持國家統一安定,促進經濟持續繁榮發展、加強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培養人才、樹立創新意識等。22.【答案】(1)建立隋朝,定都長安,統一全國,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廢除前朝的選官制度,重視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答出符合題意的任意一點即可。)(2)李淵是鎮守太原的隋朝官僚,在隋末農民大起義大起義中趁機起兵反隋。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隨后消滅了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3)以古為鏡: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以人為鏡: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200多次,他常勸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要戒驕戒奢。魏征死后,太宗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賢相:房玄齡、杜如晦。(4)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等。23.【答案】(1)宋應星。(2)事件1:戚繼光抗倭。事件2:鄭成功收復臺灣。主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論述:明朝中期,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繼光臨危受命,多次擊退倭寇的侵犯,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繼光抗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