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5000字】_第1頁
【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5000字】_第2頁
【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5000字】_第3頁
【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5000字】_第4頁
【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5000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綜述目錄TOC\o"1-3"\h\u20036國內外其他城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與啟示綜述 111241第一節國內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 125353一、蘇州昆山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 12093二、泉州南安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 218729第二節國外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 31330一、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 325487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黑森州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 48893第三節國內外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啟示 524914一、政府主導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 520583二、完善法律法規威懾詐騙犯罪 525879三、以新型工具提升協同治理能力 66637四、健全國內國際跨區域警務合作 6第一節國內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經驗一、蘇州昆山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一)打擊治理聯席會議協同各部門。成員單位包括市人大常委會部門內務司法工委,市委部門政法委、宣傳部(網信辦)、融媒體中心,公檢法司、教育局、臺辦、經信委、外事辦等部門,垂直管理部門海關、人行昆山市支行、銀保監監管組、安全局,以及通信運營商昆山電信、移動、聯通分公司和本地銀行昆山農商行等多元主體①①參考蘇州昆山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調研文章。(二)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全民心防”工程,啟動全市反詐大宣傳,整合政府、社會力量,提高宣傳質量,探索多元化宣傳方式,構建“大循環”的反詐工作格局。依托“綜治警務融合機制”結合市公安局“百千萬”“昆警行”“零發案社區”等工作深入轄區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開展防范宣傳,營造鋪天蓋地的“全民心防”宣傳氛圍,打出“昆山聲勢”。(三)依托科技力量警企協同。積極參與建設省社會綜合防控平臺、互聯網防欺詐全網攔截子系統,添加昆山需求,實現雙贏多贏。系統整合技網偵、互聯網公司等數據資源,匯入數字偵查中心,搭建通訊網絡詐騙合成偵查平臺,和騰訊、游昆合作,根據昆山實際研究創新技術反制工程,做好預警攔截。(四)源頭防范上下協同整治行業。昆山反詐中心聯動蘇州市反詐騙中心封堵本地受害人受騙網站、APP,查清、依法嚴懲境內參與服務器轉租、域名注冊、APP簽名開發的公司和人員。依法打擊被用于引流推廣的“95”和固定電話號段、“106”短信平臺的代理商、接入商。對通過百度、抖音等互聯網平臺引流推廣的,開展封堵、偵查工作REF_Ref25793\r\h[35]。(五)多中心賦能聯動基層。公安局啟用數字偵控中心、反詐中心、防控作戰中心,資源集成、情報精準、行動一體,與本地互聯網、通訊、銀行等公司戰略合作,建立城市立體防圈,打造規范型互動型反詐模式,梳理形成《防范宣傳意見》、《警情處置規范》、《詢問調證指引》,為派出所等提供精準規范指引,向派出所下放研判權限,培養派出所基礎數據錄入、涉案資產凍結、涉案證據收集、涉案事實初偵初研等能力。(六)各警種全鏈條協同作戰。以刑警主導合成作戰,探索數字偵查新打法,各警種匯聚共同辦公,互相支持,依托通訊網絡詐騙合成偵查平臺,第一時間響應反饋派出所實戰需求,為派出所研判打擊提供數據支撐、線索指引,確保“小案”多偵快破;專業警種和派出所聯合組建“小兵團”,制定周密抓捕方案,保障后勤,確保小案快抓快破;針對電詐案件取證難、審訊難問題,構建刑偵、網安、數字偵查中心、派出所合成辦案機制。二、泉州南安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近年來,南安市圍繞嚴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組織保障、技術反制、破案打擊、摸排管控、宣傳防范、綜合治理“六位一體”整體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取得階段性良好成效①參考泉州①參考泉州南安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調研文章。(一)全面構建“黨政主導、公安主力、部門齊抓、鎮村共抓”的反詐新局面。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第一副組長;推出《全市反詐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調整升格聯席會議,政法委書記任總召集人,政法委組織反詐工作專項督導,約談鄉鎮,統籌各鄉鎮(街道)、通訊運營商、所有銀行機構、市直部門聯合打擊治理,使打擊治理工作由“公安主推”變成“共同任務”。(二)按照“快破現案、多搗窩點、嚴打灰產、深挖幕后”工作模式,向各類涉詐犯罪發起雷霆之擊。對群眾被騙現案,落實各項偵查措施,快速研判落地打擊。結合公安部部推線索,組織開展集中“清村”、“巡山”行動,精準有效打擊本地犯罪。建立專班制度,專門對南安涉嫌詐騙的銀行卡、對公賬戶、手機卡等“黑灰產業鏈”犯罪開展打擊整治。(三)建立涉詐重點人員排查管控平臺,將各類涉詐人員、邊境人員、高危人員等納入平臺,按照“采集信息、一人一檔、一人一策、排查管控”等要求開展工作,實現管控動態化、信息化。由社區民警、駐村干部、村主干“責任到人、共同包干”涉嫌詐騙人員,確保各項管控措施做到位。對本地涉詐犯罪分子實行停止申請審批、停止財政補貼、拆除違章建筑、納入失信名單、列入政審限制黑名單、限制出境等“六同步”懲戒措施。(四)開展創建“無詐社區”活動,發動基層網格員積極投身反詐宣傳,制作防騙反詐宣傳小卡片,依托金融機構、政務服務窗口等宣傳陣地,開展面對面宣傳,發放防詐宣傳冊;發動全市外賣騎手、快遞員作為反詐志愿者,聘請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人士作為反詐宣傳大使,提升宣傳影響力。各鄉鎮建立“四級反詐騙微信群”,教育、衛健、民政、市監、財稅等聯席會議成員重點詐騙類型,針對務工人員、無業人員、企業會計等高危人群精準宣傳。(五)公安局與三家通信運營商聯合成立工作室,分析封停數據,全面支撐打擊清查工作,嚴打本地山頭窩點詐騙問題。與人民銀行、各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對公賬戶專項治理,共同加強對公賬戶開戶審核、監管工作,排查對公賬戶,對存疑對公賬戶采取“不收不付”“銷號”“交易限額”等限制措施,明確網點店長、大堂經理為“兩卡”開辦責任人,要求辦卡人簽署《承諾書》;金融機構推送每日新開辦個人銀行卡信息,公安機關進行甄別處理,對于不放心的人員,開展預警研判。第二節國外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一、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市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一)成立反詐騙中心協同治理新加坡共和國(以下簡稱新加坡)新加坡市加強和內政部合作以對付詐騙案。商業事務局在2019年成立反詐騙中心(Anti-ScamCentre),凍結銀行戶頭時間由14-60天縮短至一天,電信公司縮短響應警方速度,24小時內終止手機電話的使用;銀行爭取接到可疑戶頭舉報后即時阻止下一名受害者受騙,或是避免同一名受害者繼續匯錢給詐騙者,以擾亂詐騙集團運作,減低受騙者損失。警方重組現有資源,成立跨國商業罪案特別工作組,與海外執法機構合作,共同打擊以新加坡受害者為目標的跨國騙案集團REF_Ref25924\r\h[36]。(二)運用先進技術阻止詐騙電商網站建立賬戶注冊檢測機制,對虛假注冊予以封號,從根源限制假賬號注冊防止給詐騙者機會,比如Carousell的人工神經網絡。政府與各大數碼平臺合作,加強用戶和交易的真實性,并使付款程序更安全,例如使用保管賬戶(escrowaccount)確保交易通過后賣家才能收到錢,以及更好地認證賣家身份,避免他們以假身份進行買賣。警方、資信局和電信業者合作給外國電話號碼標記“+”,同時屏蔽國外的“999”和“995”等詐騙來電,2020年四季度共屏蔽2800萬通疑似詐騙來電。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NCPC)推出手機APP“ScamShield”識別黑名單電話號碼并拒絕相關來電、短信,降低被騙風險。(三)多部門協作宣傳反詐騙為了提高公眾的防詐騙意識,新加坡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NCPC)推出了反詐騙咨詢熱線:1800-722-6688,開設反詐騙網站scamalert.sg,內容包括常識小測試、詐騙手法、媒體報道、真實詐騙故事等內容,新電信(Singtel)推行反詐騙運動,通過幽默短片教導公眾識破騙局。新加坡中區警方和NCPC發布推出“識破騙局”運動,在電視臺廣泛投放反詐騙宣傳片,分享真實詐騙個案,普及反詐騙常識,防止市民被騙。(四)立法打擊網絡假信息2019年,議會審議制定《防止互聯網虛假信息和互聯網操縱法》,規定公民或在線平臺必須糾正或刪除對公眾權益有負面作用的虛假新聞。否則會被處以罰金,最多可罰百萬元,蓄意破壞國家公眾權益的公民最多會被監禁十年,罰金十萬。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黑森州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經驗(一)法律法規嚴密保護個人信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下簡稱德國)黑森州通過制定實施法律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從打擊上游來治理電信網絡犯罪,黑森州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已經制定實施了該州的“數據保護法”,在當時的世界各國法律體系中,這屬于全新立法領域。受到這部法律的啟發,聯邦德國分別在77年和81年審議實施全國和各州的“數據保護法”,隨后根據社會發展的變化,在83年對上述法律做了更新。進入二十世紀,盜取信息的犯罪手段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花樣百出,立法會根據形勢需要分別在01年和06年更新了全國的“數據保護法”。06年,德國人口最多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頒布了一種稱為《在線搜索法》的本地法,該州的偵查機構可以使用通常稱為“特洛伊木馬”的軟件或者其余信息技術,通過遠程控制計算機,全方位獲取嫌疑人在網上的活動信息來監視嫌疑人。除了《聯邦數據保護法》之外,德國《電信法》于2004年生效,該法還要求對電子通訊數據進行保護。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德國內政部2017年提出在歐盟一級深化數據保護改革,來應對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帶來的影響。(二)個人在銀行開戶實名制,信用分制度除了運用法律震懾,德國還有嚴格的實名注冊制度,如果想要開設新的銀行賬戶,用戶不僅必須使用真實姓名進行注冊,而且還必須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上傳包括家庭住址、ID卡(身份證)、工作單位、固定電話等信息備查。帳戶持有人必須與銀行簽署“信用合同”。即使通過互聯網或者手機簽署合同,也必須履行有相似的開戶程序。除此之外,想要在德國成功開設銀行賬戶還需要通過SCHUFA,類似于德國版的征信中心。德國各行業包括金融,通訊,網絡和出租業需要在固定時間向征信中心報告服務對象的信用情況。在征信中心中有幾乎全國公民和企業的信用信息,如果發現有人涉嫌電信網絡詐騙,這個系統會自動降低他們的信用積分REF_Ref26032\r\h[37]。第三節國內外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啟示一、政府主導協同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蘇州昆山市創建打擊治理聯席會議協同市人大常委會部門,市委部門,垂直管理部門,通信運營商和本地銀行昆山農商行等多元主體,多部門協同反詐。南安市成立打擊治理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組長、第一副組長;制定《全市反詐工作責任追究辦法》,明確問責追責情形;市委政法委組織反詐工作專項督導,調整升格聯席會議制度,由政法委書記擔任總召集人,密集召開聯席會議,統籌各鄉鎮(街道)、通訊運營商、所有銀行機構、市直部門聯合打擊治理,使打擊治理工作由“公安主推”變成“共同任務”,全面構建“黨政主導、公安主力、部門齊抓、鎮村共抓”的反詐綜合治理大格局。二、完善法律法規威懾詐騙犯罪2019年,新加坡議會審議制定《防止互聯網虛假信息和互聯網操縱法》,規定公民或在線平臺必須糾正或刪除對公眾權益有負面作用的虛假新聞。否則會被處以罰金,最多可罰百萬元,其中蓄意破壞國家公眾權益的公民最多會被監禁十年,罰金十萬。德國中部之州黑森州通過制定實施法律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從打擊上游來治理電信網絡犯罪,黑森州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已經制定實施了該州的“數據保護法”,在當時的世界各國法律體系中,這屬于全新立法領域。德國《電信法》于2004年生效,該法還關注電子通信領域的數據保護。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德國內政部2017年提出在歐盟一級深化數據保護改革,來應對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帶來的影響。三、以新型工具提升協同治理能力新加坡電子商務平臺會主動監視、刪除假帳戶,數字平臺Carousell的機器學習技術有效地阻止了七萬個新帳戶的創建。政府與各大數碼平臺合作,使用保管賬戶,加強用戶和交易的真實性,并使付款程序更安全。警方、資信局和電信業者合作給外國電話號碼標記“+”,同時屏蔽國外的“999”和“995”等詐騙來電。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NCPC)推出手機應用程序“ScamShield”識別黑名單電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