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校園健康知識講座_第1頁
大學生校園健康知識講座_第2頁
大學生校園健康知識講座_第3頁
大學生校園健康知識講座_第4頁
大學生校園健康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健康知識講座

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充滿活力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支柱。

大學生是否具備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勃勃的生機,關系祖國與

民族的未來。但在校園內時有發現乙肝、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

嚴重威脅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危及祖國未來的希翼,因此匡助大學

生樹立強烈的健康意識,了解常見性傳播疾病和學校其它常見傳染病

等的預防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

習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一、青春期生理健康

青春期生理健康包括不少方面,今天我們主要講如下幾個問題。

(一)手淫

于淫是指通過自我撫弄或者刺激性器官而產生性興奮或者性高

潮的一種行為。這種刺激可以通過手或者是某種物體來誘導發生。手

淫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中均可發生,以男性更多見。

手淫是一種正常的性自慰行為,是釋放性能量、緩和性心理緊張

的一種措施。固然,過度手淫也是不利的,過度手淫會使機體的性高

潮在無須異性的正常誘惑下就得以滿足,這是一種異常的、變態的性

滿足方式。適度、偶爾、有節制地手淫對身體無害,應視為正常的生

理心理現象,但長期、頻繁、無節制地手淫就會傷害身體,影響學習。

手淫是能夠自我控制的,必要時可接受心理咨詢和指導。

手淫非但會引起尿道口充血水腫,而且不潔手淫很容易造成細菌

等病原體侵入尿道內,引起發炎,應及時去治療。因此,大學生應注

意性知識的學習,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加強個人衛生,正確

認識性欲和性心理現象,注意早睡早起、不睡懶覺、不俯臥位睡覺,

睡前不看黃色書刊及影視,把主要精力放在T作、學習、運動和健康

的娛樂活動方面。

(二)痛經

在經期或者經期先后反復浮現較嚴重的小腹疼痛、腹墜、伴腰酸

或者其他不適,以至于影響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病癥稱為痛經。痛

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繁殖器官無器質性病

變的痛經,也稱為功能性痛經,常見原因為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發

育不良、子宮過度傾曲、宮頸管狹窄、體質因素及精神因素等。這

些情況,大多數在生育后可緩解。繼發性痛經發生于月經初潮3年后,

常并發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盆腔感染、宮頸

粘連等。

青春期痛經普通為原發性痛經,具有以下特點:本病發病時間可

在經期,也可在行經先后三到五天以內。多為周期性反復發作,可自

行緩解。疼痛時為下腹部陣發性脹痛、絞痛、墜痛為主,可放射至腰

舐部、股內前側及陰道、肛門。疼痛劇烈者可浮現面色慘白、四肢厥

冷、出冷汗,甚至虛脫。普通持續時間為12至24小時。

痛經的治療:重視心理治療、經期按摩腰部、局部熱敷,疼痛難

忍時,可在醫師指導下做非麻醉性鎮痛治療,也可在行經初即將服用

維生素B640毫克,4小時后再服40毫克。維生素B6可增加子宮肌

細胞中鎂離子的注入,激活ATP酶,耗竭ATP使子宮肌松弛,達到

治療痛經的目的。

(三)避孕知識

避孕是采用不妨礙正常性生活、不影響身體健康的預防性措施,

以達到暫時阻撓受孕的方法。常用的避孕方法有:

1、工具避孕:是利用工具防止精子和卵子結合或者通過達到改

變宮腔內環境達到避孕目的的方法。常用的有避孕套避孕(目前應用

較廣且能防止性傳播疾病的傳播)、宮內節育器避孕(適合于有生育

力而又不允許生育的已婚婦女)。

2、藥物避孕:是應用避孕藥物來達到避孕目的的方法,作用在

于抑制卵泡成熟和排卵,影響子宮內膜的生理變化,妨礙受精卵在子

宮內膜上發育成胚胎,或者改變子宮頸管分泌物的性質,妨礙精子通

過子宮頸進入宮腔。避孕藥有長效避孕藥、短效避孕藥、速效避孕

藥、緩釋系統避孕藥、外用避孕藥。除比之外,還有緊急藥物避孕,

是指在無防護性措施的情況下性生活后或者避孕失敗后短期內采取

的防止妊娠的避孕方法,這種方法只能對一次性無防護性生活起保

護作用,不能作為常規避孕方法。常用的緊急避孕藥有米非司酮、毓婷

等,應用時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因為采用緊急避孕是有適應癥的,

能隨意應用。

3、安全期避孕:排卵大部份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4天左

右,成熟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可存活1?2天,其中具有受精能力是在e

24小時內,性交后精子在女性繁殖道內可存活48-72小時,因此,

排卵前4天、排卵日、排卵后5天共10天是容易受孕的日期,其余日

期均為安全期。未生育男女由于生理及心理特點,排卵不規律以及性

生活比較頻繁,不宜采用安全期避孕或者體外排精法。

4、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

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主要采取人T流產來終止妊娠0人T流產有

藥物流產和手術流產。藥物流產雖然號稱無創流產,但僅合用于妊娠7

周內,常用藥物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主要副作用為流產后出血

時間過長、出血量多甚至流產不全,從而采用手術刮宮造成嚴重后果。

值得提醒的是,人工流產只是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決不可以此

作為避孕手段,反復流產一定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今后的愛情婚

姻生活。

人流的不良后果:(1)手術時的并發癥,引起子宮出血及心腦綜

合癥、子宮穿孔、漏吸或者胚胎組織未能吸出可致妊娠繼續發展;(2)近

期并發癥:吸宮不全可引起陰道長期山血,術后感染可引起子宮內膜

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宮腔粘連、宮腔積血可導致術后閉經或者

經量顯著減少,周期性下腹疼痛;(3)遠期并發癥:包括慢性盆腔

炎、月經異常繼而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習慣性流產等。

二、常見性傳播疾病的防治

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傳染而引起。病原體可

通過飲料食品、呼吸空氣、接觸物品、昆蟲叮咬等途徑,從病人或者

帶菌者傳播給其他人,引起傳染病,甚至造成流行。大學生多以集

體形式群居,共同學習生活,接觸密切。一旦發生傳染病,易在人

群中暴

發流行。所以,認識傳染病,有效預防傳染病是現代大學生文明進步

的體現,既有益于個人又有益于社會。

傳染病具有有病原體、有傳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季節性和

有免疫性等特點。

(一)什么是性傳播疾病

性傳播疾病是指通過性行為或者性活動作為主要傳播途徑的一類

傳染病。世衛組織把20多種疾病歸為性傳播疾病。常見的有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繁殖器皰疹、梅毒、艾滋病、尖銳濕疣、軟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等。性傳播疾病的共同特點:很強的傳染性、高度

的隱蔽性、無免疫性、傳播速度快、病程持久。

按致病源將目前世界上的性傳播疾病分為細菌性疾病(梅毒、淋

病、軟下疳、陰道棒狀桿菌或者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病毒性疾

病(艾滋病、繁殖器皰疹、尖銳濕疣、乙型肝炎、傳染性軟疣、人巨

細胞病毒、成人T細胞白血病)、真菌性疾病(繁殖器念珠菌性疾病、

股癬)、衣原體支原體性疾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體陰道炎)、昆蟲性疾病(滴蟲病、疥瘡、陰虱病)。

(二)性傳播疾病的常見癥狀

如果有不潔性行為且浮現如下不適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不要有思想顧慮,實事求是地向醫生提供病史,以有利于醫生做出正

確的診斷。一旦確認,應遵醫囑系統徹底治療,需經多次化驗正常達

到臨床治愈,切忌不按醫生要求治療,自覺癥狀消失應自行住手治療,

不僅不會徹底治愈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千萬不要到不正規醫院

或者江湖游醫處看病,以免花了錢還延誤了治療時機,使病情更加復雜、

嚴重。如浮現下列癥狀,請及時就醫。

男性:排尿頻繁、排尿疼痛、尿道燒灼感、尿道口紅腫、有膿液

流出、繁殖器附近浮現皰疹、硬結、潰瘍、疣狀物等。

女性:白帶增多有臭味、排尿疼痛、性交時陰道深部疼痛、繁殖

器附近浮現皰疹、硬結、潰瘍、疣狀物等C

(三)性傳播疾病的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播:即通過各種性接觸而傳播,是性病的最主要傳

播途徑,如梅毒90%以上是通過性交感染的。

2、血液傳播:通過接受污染血液、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針頭、

醫療器械等傳播,助產士、手術者等醫務人員被患有性傳播疾病的患

者所感染。

3、母嬰傳播:通過胎盤及臍帶、產道、產后哺乳及密切接觸而

傳染給胎兒或者嬰兒。

4、間接傳播:主要是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如通過握手、接吻或

者其他日常活動接觸被污染的茶具、食具、煙嘴、吹奏樂器、門把、

鈔票、撲克、剃刀、衣服、毛巾、被褥、浴盆、浴池、坐便器等而

被感染。

(四)性傳播疾病的危害

性傳播疾病多發生在性生活活躍期的人群中,是嚴重危害青年身

心健康的主要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遠遠超過包括癌癥在內的其他類疾

病,如果不及時發現并徹底治愈,對個人、家庭、社會都將產生極大

危害。

1、危害個人:患性傳播疾病后,患者要忍受極大的痛苦,嚴重

者可導致殘疾或者死亡,如梅毒非但侵犯皮膚和粘膜,還可侵犯全身

各個臟器,晚期梅毒可侵犯心血管和神經系統,危及生命;被淋球

菌及衣原體感染的女性,可能形成盆腔炎,嚴重者會引起不孕癥或者宮

外孕,還可以引起流產和死胎,男性病人患病后可能引起附睪炎導致

不育;此外,性傳播疾病患者的腫瘤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

2、危害家庭:配偶易于受到感染,導致永遠喪失生育能力;禍

及后代,影響親子關系,母親可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方式,把病原體傳

給胎兒,可致流產、早產、死產或者先天畸形;梅毒螺旋體、艾滋

病毒還可通過乳汁傳染給嬰兒。

3、危害社會:可導致社會道德水平下降,影響社會安定,妨礙

國家經濟建設發展。

(五)性傳播疾病的預防

性傳播疾病90%以上是性亂引起,所以預防性傳播疾病最可靠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潔身自愛,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對群眾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樹立正

確人生觀,遵守性道德,抵制性亂,反對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

主動進行婚前檢查;

2、做好衛生工作:不與他人共用洗澡毛巾或者其他洗澡用品,

不使用盆浴,最好使用公共廁所,如使用坐式馬桶,應該用一次性墊紙;

3、需要輸血時,要求使用經HIV(艾滋病)、HBV(乙肝)、HCV

(丙肝)等抗體檢驗合格的血液及血制品,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用

品;

4、切不可染上吸毒等不良習慣,與目生人或者疑有性傳播疾病

的人發生性關系或者受到強暴后,排尿時有疼痛等不適的感覺,或

者尿道、陰道有膿件分泌物時,應盡快就診;

5、不到醫療器械消毒不可靠的醫療單位注射、撥牙、針灸、手

術,不用未消毒的口齒穿耳、紋身、美容,不共用剃刀、牙刷等;

6、如果你有時常的性行為,請正確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使用方

法簡單易行,既避孕又防病,但防病必須次次使用,不可疏忽大意,

決不能存僥幸心理,因為與淋病患者有過一次性生活,感染淋病幾率

達到90%),與繁殖器皰疹(包括無癥狀者)患者一次性接觸,感染

幾率達40%,與尖銳濕疣患者一次性行為,感染幾率達60%至70%。

(六)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治療

1、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雙球菌引起的通過性交及其他性行為所引起的泌

尿繁殖系統化膿性感染為主要表現的性病,是世界各國發病率最高的

性傳播疾病。男性感染淋球菌后,常發生淋菌性尿道炎,潛伏期3-5

天,表現為尿道膿性分泌物和尿痛等,可并發附睪炎、精囊炎等。女

性感染淋球菌后,常發生淋菌性宮頸炎,因常有白色渾濁膿樣分泌物

從尿道口溢出,故淋病又稱白濁。臨床表現不明顯或者只是浮現陰道

膿性分泌物,可并發盆腔炎;男女兩性均可發生淋菌性直腸炎、咽炎等。

治療時患者與性伴侶應同時進行治療,因淋病患者20%-60%同時合

衣原體感染或者支原體感染,故治療藥物中應有抗衣原體和支原體藥

物,以前青霉素類藥對淋病普通見效,現在菌株已有耐藥性,臨床上

現多用頭抱霉素和大觀霉素治療。

2、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有淋球菌以外的其它病原體(如沙眼衣原體

和分解尿素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尿道炎。主要表現為尿道口紅腫有

分泌物,尿道內癢、針刺樣痛,尿頻、尿急、尿痛等。可選用強力霉

素、紅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中藥等治療。

3、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一種主要以繁殖器部位為

主的增生性疾病。大多數患者為性活躍期的年輕人。臨床主要表現為

繁殖器、肛門、會陰部位皮膚的瘤樣增生,男性多見于冠狀溝、龜頭、

包皮系帶及尿道外口;女性多見于陰蒂、明唇、陰道及宮頸。治療方

法主要有局部藥物治療、物理療法、免疫調節療法、中醫中藥治療等。

尖銳濕疣經過正規治療普通都可以臨床治愈。對于頻繁復發的患者應

采用聯合方法治療。

4、梅毒

梅毒是流行于全世界,危害最大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是一種高致

死、高致殘的古老的性病,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的病變,梅毒螺旋體反抗力很低,在干燥環境中僅

能生存1-2小時,不熱,41c可生存2小時,60c僅存活3-5分鐘,100℃

即將死亡。

梅毒臨床表現復雜,根據傳染途徑的不同可分為獲得性(后天)

梅毒和胎傳(先天)梅毒;根據病程可分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

期梅毒又可分為一期和二期梅毒,晚期梅毒又稱三期梅毒;此外,尚

有無明顯癥狀的潛伏(隱性)梅毒。早期梅毒傳染性大,破壞性小,

經適量規則治療可治愈:晚期梅毒傳染性小,雖經治療只能減輕機體

破壞程度而難以徹底治愈。青霉素是治療梅毒的特效藥物。

5、繁殖器皰疹

繁殖器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繁殖器皮膚粘膜疾

病。臨床表現為繁殖器部位多發性疼痛性小水泡糜爛,首次感染癥狀

嚴重,但多次復發后病情較輕。該病的特點是一次發作即使不經治療,

經1-2周可自行消退,但過一段時間后又復發。臨床治療藥有阿昔洛韋、

伐昔洛韋、泛昔洛韋、無環鳥昔。

6、艾滋病(AIDS)

艾滋病(AIDS)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

缺陷病毒(HIV)”所引起,是以全身性嚴重免疫功能傷害缺陷為主

要特征的傳染病,其自1981年首次報導以來其傳播迅速。目前聯合

國艾滋病聯合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每8秒就有一人感染

艾滋病,每天8000人死于艾滋病,已有超過2500萬人死于艾滋病。

隨著抗逆轉錄酶病毒的治療,HIV攜帶者生存的時間有所延長。

我國于1985年發現第一例艾滋病人,到2022年底我國現有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78萬人,2022年新增HIV感染人數達到

4.8萬人淇中異性傳播占52.2%,同性傳播占29.4%,注射吸毒傳播

占18%,母嬰傳播占0.4%,死亡人數2.8萬人,男性發病是女性發病人數

的10倍.艾滋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命,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為

動員全世界人民與艾滋病作斗爭,確定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

o2022年12月1日是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確定

2022年和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均為“普遍可及和人權我國2022

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副標題是,權

益、責任、落實”,旨在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采取更為有效

的措施,全面實現艾滋病預防、治療、關心和支持服務普遍可及的目

標,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預防治工作,關愛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

其家庭,消除歧視。

HIV病毒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體液中,包括血液、

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液和傷口滲出液等。任何引起體液交換的行為

都有傳播HIV的可能,因此HIV有三種傳播途徑,即性接觸傳播、經

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經過長期的潛伏(普通為2-10年)都會浮現

低熱、畏寒、出汗、盜汗、慢性腹瀉、體重下降、全身淋巴結腫大

即成為艾滋病病人,同時有肌肉痛、關節痛、吞咽艱難。隨著病情

發展,感染及惡性腫瘤相繼浮現,很快死亡。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有:多性伴人群、時常使用或者接觸血液者、

靜脈注射吸毒者、性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和子女、艾滋

病人的密切接觸者。

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尚無特效藥,但可

預防。主要應了解和做到:

A、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尚無特效藥,

但可預防。

B、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

C、與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

感染艾滋病。

D、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途徑傳染艾滋病的根本

措施。

E、正確使用避孕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傳

播疾病的危(wei)險。

F、及早治療并治愈性傳播疾病可減少感染艾滋病的危(wei)險。

G、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拒絕毒品,

珍愛生命。

H、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經艾滋病毒抗體檢

測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I、關心、匡助和不歧視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預防和

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J、艾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

的責任。

7、乙肝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組以肝臟傷害為主

的傳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甲型和乙型肝炎發病

率比較高。本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病率

較高等特點。甲型和戊型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糞一口途徑),乙、

丙、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體液傳播。由于乙肝的傳播途徑為性接

觸、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也被列入性傳播疾病之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RV)感

染機體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

肝細胞內并傷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乙型病毒

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

慢性乙型肝炎表現不一,分為慢性乙肝攜帶者、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等。我國目前乙肝病毒攜帶率為7.18%,其中約三分之一

有反復肝傷害,表現為活動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隨著乙肝疫苗

的推廣應用,我國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歲以下兒童的HBsAg

攜帶率僅為0.96%。

乙肝病毒指標檢測常見組合及臨床意義

目前臨床最常用的乙肝病毒診斷指標有6項,即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和HBVDNA。前5項合起來俗稱“兩對半”。

①sAg、(+)抗-HBc(+)提示現癥乙肝病毒感染;可能病毒含

量不多。

②HBsAg(+)、HBeAg(+)、抗?HBc(+)俗稱“大三陽”,提示

病毒復制活躍病毒數量多,傳染性強。

③HBsAg(+)、抗-HBe(+)、抗-HBc(+)俗稱“小三陽”,多數

情況下提示病毒復制低下,病毒數量少,傳染性低。

④單純抗?HBc陽性普通首先考慮隱性乙肝病毒感染痊愈者。

⑤單純抗-HBs陽性僅見于乙肝疫苗注射后,提示疫苗免疫成

功,已產生對乙肝的免疫力。

⑥抗-HBs(+)、抗?HBc(+)為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復期和痊愈期,提

示對乙肝病毒產生了永久的免疫力c

乙型肝炎是血液傳播性疾病,主要經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

母嬰傳播及性傳播,皮膚粘膜破損傳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紋身、扎耳

洞、內窺鏡檢查等。

臨床表現: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現為急性黃疸型和急性無黃疸型。

急性黃疸型可有比較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低熱、乏力、食欲減退、惡

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疼痛、尿黃如茶水樣等等,部份患者甚

至可浮現一過性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肝區壓痛及叩痛等,而急

性無黃疸型多較隱匿,癥狀輕,似有輕度乏力、納差、惡心等不適,

恢復較快,往往體檢化驗時才被發現。

防治乙肝主要有三點:

(1)被動免疫: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母嬰傳播的阻斷。

父母雙方或者母方表面抗體陽性者,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新生兒,孩

子出生后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射的時間是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關鍵所在,因為大部份乙肝病

毒的母嬰傳播是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的,此時乙肝病毒剛剛進入新生兒

體內,尚未進入新生兒的肝細胞,如果即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就能很快將新生兒血液中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兒就不會感染,宮內

感染

者除外。

(2)主動免疫注射乙肝疫苗。青少年為乙肝的高發人群,

在學生集體生活的空間,為了有效控制乙肝的傳播,注射乙肝疫苗,

使體內產生抗體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

(3)切斷傳播途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飲食生活,不

去無證餐館就餐、不共用碗筷和共杯飲水、盡量不共用生活用品、不

去無證診所看病打針,飯前便后和接觸食物前用流水洗盡雙手,寢室

多通風換氣,室內不存垃圾臟物,勤換衣服、被子。

(4)對于乙肝的治療,主要是盡量減少肝臟的負擔,促進肝臟

恢復正常,戒煙戒酒,戒對肝臟有傷害的藥物、食物,一日三餐,不

空腹不暴飲,藥物治療主要是抑制病毒復制。飲食以高蛋白、高糖、

高維生素、低脂肪為宜。

肝病患者如何合理膳食

肝病患者應以能量適中、高蛋白、豐富的維生素、低脂肪、易消

化、口類多樣均衡、口味適合、有助食欲為基木膳食原則(即高蛋白、

高糖、高維生素和低脂肪)。

?大蒜:VitA、VitB、VitC抗菌、抗病毒、軟化血管

?空心菜:解毒清熱

?芥菜:VitC

?蘑菇:蛋白,具有調節免疫,抗腫瘤作用

?木耳:益胃養血,具有滋養作用

?百合:可防治肝硬化

?深藻: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脂質氧化及抗潰瘍

?胡蘿卜:預防癌癥具有作用

?西紅柿

?冬瓜:

?黃瓜:VitBl、2,特別適合脂肪肝的防治

三、其它常見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本病傳染性強,易流行。

傳播途徑: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病毒是流

感大流行的主要病原,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經飛沫傳播。

臨床表現:潛伏期1至3天,起病多急驟,主要以全身中毒癥狀為

主,呼吸道癥狀輕微或者不明顯。表現為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

力等中毒癥狀,可伴有咽痛、鼻塞流涕、流淚、咳嗽等呼吸道癥狀,

少數有腹痛、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發熱通常持續3到4天,但

疲憊虛弱可達2到3周。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單純型、肺炎型、中毒

型、胃腸型。與普通感冒區別:普通感冒呼吸道癥狀較重,而流感的

全身中毒癥狀較重。

預防與治療:流感疫苗的接種對預防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老年人

和有慢性病的患者,可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結核病

結核病過去俗稱“痛病”,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

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

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本病易感人群在增加。

傳播途徑:活動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陽性或者痰培養陽性)

肺結核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

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臨床表現:結核病多為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憊、午后低熱、

夜間盜汗、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有月經紊亂等癥狀。嚴重的患

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艱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病人

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

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

腹瀉與便秘交替,還可有血尿、膿尿、脾大、貧血以及婦科疾病的癥

狀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與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群;

機體對結核菌反抗力較弱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放)肺、

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體是重點人群。

預防與治療: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強鍛煉,保證充

足的營養。對于嬰幼兒應按時接種卡介苗,以獲得免疫力。其次,應

注意房間通風,避免與已確診的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再次,

應積極、有效地治療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誘發結核病的基礎

疾病。規范治療流程不低于6至8個月。

(三)流行性結膜炎

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由細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

病,傳染源是結膜炎患者。

臨床表現:本病發病快,接觸2?3小時即可發病,1?2天之

內達到高峰。患眼有異物刺痛感,畏光流淚,分泌物多,結膜充血水

腫,結膜下出而可為點狀或者片狀,全身不適,耳前或者頜下淋巴結腫

大。少數病人還因神經受影響而并發肢體癱瘓。

預防與治療:患流行性結膜炎后患者必須隔離,病人的臉盆、毛

巾要專用,不要用手揉眼,普通隔離一周即可。辦公室、班級的門把

手、桌、椅等處用消毒藥水擦拭。周圍的同事同學要強調用肥皂加流

水洗手,外出回家必須勤洗手。

(四)霍亂

霍亂是經口感染的腸道傳染病,可經水、食物、生活接觸和蒼蠅

傳播,經水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人群普遍易感。

病人和健康的帶菌者是傳染源.病后帶菌可達1年以上。

臨床表現主要有劇烈腹瀉、嘔吐、神態不安、表情淡漠、聲音嘶

啞、頭昏、血壓下降,嚴重者可引起脫水死亡。人感染霍亂后,潛伏

期通常為卜2天。大多數病例起病急,多為劇烈腹瀉開始,然后嘔吐,

少數先吐后瀉,大多數無腹痛,少數有腹部隱痛或者腹部飽脹感。每

天腹瀉數次至十多次或者更多,少數甚至大便失禁,無法計數。

霍亂的發病季節普通在571月,流行高峰為7~10月。但隨著氣

候的變暖,4月上旬甚至3月中下旬也會浮現病例。

霍亂病人與疑似病人需要隔離治療.,密切接觸都也要采樣并隔

離,進行醫學觀察。病人的吐瀉物、生活用水、衣物、飲食用具等都

要嚴格消毒。病人家庭的家具、地面、墻壁、污染的生活用具、廁所

及周圍環境也要消毒。

霍亂很容易防治,只要不飲被病菌污染的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

就不會感染。

(五)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好發于夏秋季。臨

床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和黏液膿血便,嚴重者可

發生感染性休克和(或者)中毒性腦病。本病急性期普通數日即愈,

少數病人病情遷延不愈,發展成為慢性菌痢,可以反復發作。

細菌性痢疾的傳染源是菌痢病人及帶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

性病人及帶菌者由于癥狀輕或者無癥狀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學中

的意義更大。其傳播途徑: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直接或者通過

蒼蠅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者手,經口使人感染;地震,戰爭,洪

水等因素可致水源污染,而引起暴發流行。細菌性痢疾人群普遍易

感,病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暫而不穩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

型之間無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藥,故易復發和重復感染;本病全年

均可發生,但有明顯季節性,夏秋季有利于蒼蠅孳生及細菌繁殖,且

人們喜食生冷食物,故夏秋季多發。發病年齡:以兒童發病率最高,

其次為中青年,此可能與活動范圍大及接觸病原菌機會較多有關。

細菌性痢疾的防治應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措施。控制

傳染源:隔離治療病人,消化道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糞便培養2次

陰性。切斷傳播途徑:三管一滅;保護易感者:口服痢疾活菌苗,

如F2a型“依鏈株”(為在含鏈霉素培養基上反復傳代的無毒菌株)活菌

苗,它不能在腸黏膜層繁殖而不致病,但能刺激腸黏膜產生局部保護

件抗體一分泌型IgA,免疫力可維持6~12個月0

(六)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類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早在1981年,美國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

人類引起結膜炎的報導。1997年,我國香港特殊行政區發生H5N1型

人禽流感,導致6人死亡。2022年2月,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等

省市浮現由H7N9亞型人禽流感,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1、流行病學

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者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

特殊是雞;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起重要作用,野水禽可能是源

頭,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晰。現尚無人際傳播的切當證據。

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傳播,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分泌物或者

排泄物,或者直接接觸病毒感染。人群普遍易感,12歲以下兒童發

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病死禽或者感染、疑似禽流感家禽密切接

觸者如從事禽類養殖、販運、銷售、宰殺、加工業等人員是高危人

群。

2、臨床表現

根據流感的潛伏期及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調查結果,潛伏期一

般為7天以內。患者普通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少痰,

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

5-70浮現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c以上,浮現呼吸艱難,可

伴有咳血痰;可快速發展浮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膿毒癥、

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3、預防措施

(1)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

多歇息,避免過度勞苦;不吸煙,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

或者咳嗽時掩住口鼻。

(2)發現疫情時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類、鳥類

或者其糞便,特別是病(死)禽;若曾經接觸,須盡快用肥皂及水洗

手。兒童應避免直接接觸家禽和野禽。如果發現病(死)禽、畜,不

要自行處理,應報告有關部門。

(3)不要購買活禽自行宰殺,不接觸、不食用病(死)禽、畜

肉,不購買無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畜及其產品。

(4)注意飲食衛生,生禽、畜肉和雞蛋等一定要燒熟煮透。在

食品加工、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處理

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處理生禽畜

肉和蛋類后要徹底洗手。

(5)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癥狀,應帶上口罩,盡快就診,并切記

要告訴醫生發病前有無外出旅游或者與禽類接觸史。應在醫生指導下

正規治療和用藥。

(6)一旦患病,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藥,多歇息、多飲水,

注意個人衛生。

(7)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處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熱,100C下I分

鐘即可滅活,對干燥、紫外線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藥很敏感。

四、獻血的基本知識

(一)獻血的含義

獻血,臺港亦稱捐血,是指獻血者自愿捐獻全血、血漿或者血液

成分,而不收取任何報酬(但在一些情況下會贈送記念品)。這些血

液通常存儲在血庫中,由醫療單位、血站或者紅十字會保管,以備

需要者輸血時使用C與有償獻血相比較,無償獻血的血液質量可以得

到保證,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普通人可在各地區的固定無償

獻血站經行無償獻血,許多無償獻血站會定期派遣采血車到學校、

單位、人流密集區,或者配合地區活動來征求獻血者。

正常人的血液息量約相當于體重的7%-8%,或者相當于每公斤體

重7680毫升,其中血漿量為40-50毫升。血液由血漿及懸浮在其中的

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進氧

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殺滅細菌,抵御炎癥,參預

體內免疫發生過程,血小板主要在體內發揮止血功能,血漿功能主要

對酸堿的緩沖作用,參預酸堿平衡調節,具有免疫作用,參預多種物

質運輸、凝血和抗凝血作用、營養作用。

(二)獻血的益處

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毫升,只占全身總血量的5%-10%,

每次獻血相隔六個月,不僅對健康沒有任何影響,而且還有多方面的

益處:

1、獻血對心腦管系統有良好的遠期影響:可預防、緩解血液粘

稠度、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人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力活動

的減少,體內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脂肪,并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俗稱

“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

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而時常獻血,減少了

體內一部份粘稠的血液,再通過正常的飲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

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堅持適量獻血可減少血液中的所有成

份,減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鐵和蛋白,還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

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能有效降低動脈

硬化、血栓和腦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癥。

2、時常獻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為自胎兒出生后,骨髓就成為

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

降。獻血后,由于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

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

時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獻血可減少癌癥的發生率:體內鐵元素含量過低易患缺

鐵性貧血及行動遲緩,過高則適得其反。《國際癌癥》曾經報導,體

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癥的機率就提高(因為血液

中的紅細胞內含有大量的鐵),適量獻血可以預防癌癥。

4、可促進、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

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于良好

的狀態,有益于人體免疫力的增強、反抗力的提高。而獻血是救人一

命的高尚品格,在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

凈化,心靈得到慰藉,工作與生活更加充實。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實

際上在匡助別人的同時也匡助了自己,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三)注意事項

1、獻血前

⑴為了保證獻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檢查標準》中規定獻血

者必須做體格檢查。

⑵獻血前最好帶上身份證、戶口本、軍人證等身份證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