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文3

8靜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語文園地四

授課方法探究

C-B認讀古詩中的生字,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

8靜夜思

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C-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獲得體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書、討論,讓學生參與全過程。

10端午粽以讀為主,在讀中知道粽子的樣子,體會外婆對我們的濃濃的爰。

11彩虹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語文園地四掌握識字的方法,止確運用漢字、書寫漢字,掌握筆順規則。

9夜色)

教學目標1.認識“膽、敢等12個生字和廠字頭1個偏旁;會寫,色、外,等7個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的停頓,讀懂句子的意思。

3.懂得“克服膽小.做一個勇敢的人,能收獲美好”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懂得課文闡述的道理。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膽、敢”等12個生字和廠字旁1個偏旁;會寫“色、外”等7個字。(重點)

2.能借助拼音,正確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資源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教師口述:你們見過夜晚的景色嗎?夜色很美很美,但怕黑的小朋友是欣賞不到的,今天我們

就一起來認識一位怕黑的小朋友。

二介紹作者

柯巖:我國當代女作家。1929年生于河南鄭州。其代表作有兒童文學《小兵的故事》、《柯

巖兒童詩選》,報告文學《船長》,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等。

三學生字,讀詞語

1.出示字詞。

膽(d&n)子勇(yong)敢(g&n)往(w&ng)外(wai)窗(chuGng)外

亂(luan)跳偏(pian)要散(如)步原(yuan)來

都像(xiang)微(w百)笑

拼讀指導:‘膽、敢、往、勇’都是三聲,要引導學生組詞讀,讀準普如膽子、膽量、大膽‘勇敢、勇氣、

勇士”“往外、往里、往東、往西”等。同時通過擴展詞語的方式積累字詞,可以擴詞的有“原、

微”,如“原來、草原、高原”“微笑、微小、微風”等都是生活中常用

的詞語;有的可以借助圖片幫助記憶,如“高原、草原”;有的可以聯系生活幫助記憶,如“窗外、微

風”;有的可以借助動作幫助記憶,如“微笑、亂跳”。“窗”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要引導學生

結合圖片,讀準音,根據字理,理解字義。“散”的平舌音要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可以讓學生

說說平時一家人散步時的情景,在語境中讀準“散

2.游戲讀字詞。

①首先需要把全體學生分成6組,每組學生選出4個代表八排好號.|-4號.

②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進行識讀。

③然后先請每組的1號到前面站好一排,大聲開火車讀詞。

④其他同學當監督員,聽前面的同學讀得是否正確,一起有節奏地拍手,如果有人讀錯了,大

家就教他一遍,然后讀錯的同學退出。最后留下的2名同學獲勝。教師相機指導“窗?再?散白餞音。

⑤4組循環之后,為小組分別計分加星。

3.交流記字。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寶寶''的。

4.生字擴詞。誰能用這些字組詞?學生給生字組詞,教師評議”

畫初感知,指導讀

1.自由讀TS課文,注意讀準—的音變,=在大■黑中念四百在一樣中念二聲。指導學生讀好帶有

輕聲的詞語,如“膽子、晚上”。

2.朗讀中要求學生進行“詞語連讀”,當學生一連到底或胡亂停頓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句子的

意思,在此基礎上正確地停頓。如“我從前/膽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爸爸/晚.上/

偏要拉我去散步,原來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

3.讀好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很小很小”可讀得輕,表現出“我”的膽怯:“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以縮

著腦袋讀,有種巴不得把自己藏起來的感覺;“微笑、睡覺”可以面帶微笑,讀得輕輕的,甜甜的,

表現出夜晚的美好;“再黑再黑''可以讀得響亮些,表現出?‘我”的勇敢。

4.多種形式朗讀。

(1)分節讀。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教師相機評價。

(2)整體讀。齊讀整篇課文。

(3)比賽讀。同桌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4)展示讀。開展學生讀評活動,評一評誰讀得好,好在哪里。

冠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好了,下邊請出這節課的“生字寶寶色

外看爸晚笑再

2.指導寫字

(1)觀察范字

①請大家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字,同桌互相討論:每個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②指名交流: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外”的第三筆不出頭;,看“笫一筆是撇,不要寫成橫;升晚”右邊的"免'’沒有點。)

(2)指導范寫

①講解難點。“爸”是上下結構,上下等分,上寬下窄。“巴”的起筆在橫中線上。“晚”是左右

結構,左窄短,右寬長。最后一畫要一筆寫成,豎折鉤要舒緩。“再'渠順不要寫錯,第四筆是

“I”,第五、六筆都是橫,最后一橫要寫得長一些,左右露出。

②教師范寫。

③強調偏旁:“廠”,你還知道哪些字帶有“廠”?

④學生描紅臨寫。

⑤實物投影學生作業,引導學生討論、評議:你覺得哪些字寫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

還要改進?

(3)識字方法。

運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如用熟字記生字,發現“往”比“住”多了一筆,“像”比“象”多了個單

人旁;又如"勇''字可以根據“勇夫很有力氣'’的意義來識字。此外,這些生字還可以和熟字組

成常用的詞語,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讀讀寫寫,如“色彩、五光十色、看見、晚上、笑哈哈、

再見”等。

同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課后書寫卡》。

第二課時

1.能讀好長句子的停頓,讀懂句子的意思。(重點)

2.懂得“克服膽小,做一個勇敢的人,能收獲美好''的道理。(難點)

課件資源

一課前導入

教師口述: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夜色》,看看“我''是怎樣克服怕黑,變成一個勇敢的孩子的。

二品讀釋疑

1.(出示課件)學習第一節。

(1)從前的“我膽子很小表現在哪些地方?

預設:"我''從前非常膽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盡管媽媽給“我''講了很多勇敢的故事,

“我”還是一看窗外心就亂跳。

(2)媽媽是怎樣做的呢?結果怎樣?

預設:從“又”可以看出媽媽多次給“我”講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可”表示轉折,說明媽

媽給“我”講故事并沒有消除“我'’對黑夜的恐懼。

(3)邊讀邊想“我”為什么會,心亂跳”呢?猜猜“我”會害怕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預設:”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亂跳……,、我害怕會看到黑黑的影子.那影子仿佛跟在“我”的后面:

“我”害怕會聽到樹葉的沙沙聲,那聲音讓“我”覺得像有怪物。

(4)你認為課文中的小朋友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膽小、不夠勇敢)

朗讀指導:“很小很小”要讀得稍慢,突出“我”的膽小、害怕;“講了又講”重讀,突出媽

媽講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亂跳”語速稍慢,突出“我”的害怕。

2.(出示課件)學習第二節。

(1)自由讀第二節,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

預設:“偏要”表示事實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發現了什么?

預設:“原來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夜晚的美,也說明

“我”已經克服了膽小,覺得夜晚一點都不可怕,反而讓人有一種親近感。

(3)“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說明了什么?

預設:這一句進一步說明了“我''不再怕黑,因為在夜晚也能看見美麗的景色。

(4)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時還可能看到什么美景?(出示課件:“美麗的夜景”圖片)你們可

以根據這張圖片或者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

預設:還可能看到天上的繁星和明亮的月亮。

指導朗讀:“原來”要讀出忽然察覺后的恍然大悟;“從此”后要停頓;“再黑再黑”要讀得

慢一些;,,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要讀得美一些。

三課文主旨

課文寫了“我”從前膽子很小,很怕黑,后來爸爸晚上帶“我”出去散步,“我”發現夜晚像白天

一樣美好,“我”不再怕黑了。課文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㈣課堂小結

《夜色》是一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文章采用第一人稱,以打動心扉的文字,呼喚

著我們親近自然、熱愛生活,從文中也可以感受到兒童的純真、可愛,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9時扇■

成功之處: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通過誦讀詩歌,感受小朋友從害怕夜晚到不害

怕夜晚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點,還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

法學習生字,增強識字興趣,讓識字、寫字、讀課文變得和諧統一,從而更好地感受詩歌的美妙。

不足之處: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簡短的詩歌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不過

朗讀訓練應與識字教學相結合,在讀中識字,可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正檢書寫漢

字的能力。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有沒有相關經歷,從而理解主人

公心情的變化。本課的疊詞運用恰當生動,要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這些疊詞,積累好詞好句,從

而提高表達能力。

板書-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I

從前〔怕黑

一?看窗沙卜心就亂跳J夜晚像白天

夜色

一去散步花草微笑一''一樣美好

現在r不再怕黑

夜晚看見小鳥睡覺

課文3

8靜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語文園地四

授課方法探究

認讀古詩中的生字,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

8靜夜思

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獲得體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9夜色

書、討論,讓學生參與全過程。

10端午粽以讀為主,在讀中知道粽子的樣子,體會外婆對我們的濃濃的愛。

11彩虹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語文園地四掌握識字的方法,正確運用漢字、書寫漢字掌握筆順規則。

8靜夜思(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床”等7個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積累生字生就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畫面,初至感感寺中描繪的展象。一

教學課時2課曲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床”等7個生字。(重點)

2.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口述: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昔來了則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謎底:月亮)

同學們,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

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二介紹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而奇特.

風格飄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的美名。他與杜甫齊名,合稱

“李杜:主要作品:《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三讀準字■&

1.自主練讀課文,并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字先借助拼音自學,然后小組內交流

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3

4.我會讀生字。

夜(y4)思(s>T)床(chuiing)九(guang)疑(yf)

舉(ju)望(w&ng)低(dT)故(gu)

(1)注意正音,"思''是平舌音,“床、光、望''是后鼻音。

(2)自由練讀。開火車讀。

(3)去掉拼音誰能讀好它們,試試看。指名讀。齊讀。

5.多音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地:di(地上)de[悄悄地)

讀一讀:鉛筆掉在地(di)上,我悄悄地(de)把它撿了起來。

6.游戲鞏固: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摘“蘋果”,“蘋果樹”上結著紅彤彤的“蘋果”,每個“蘋果”上都寫著本

課的一個生字:夜、思、樂、光、望、低、故、疑、舉。

四識記字形

1.(出示課件)出示生字:“思、床、前、光、低、故、鄉”。

2.仔細觀察,分析字形,說說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們,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好。

(1)生活中識字:前——前后光——燈光鄉——鄉村

(2)熟字加偏旁:田——思木——床古——故

(3)形近字比較:底——低

(4)猜字謎識字:大人不在小兒上。(光)

書寫指導:“思”上收下放,書寫時,用字中間的豎在豎中線上,心存底略寬。臥鉤是關鍵筆畫,三個點要

注意位置。“床”字中“廣”

的點和“木”的豎都在豎中線上,“廣”字頭的橫不宜過長。

“前”字下面的“月”的一撇要變成一豎。“光”字

的上半部分先寫中間的豎,再寫兩邊的點和撇,橫在橫中線上起筆。

3.學習偏旁“心'教師教寫偏旁。想想還有哪些字含有這個偏旁,如念、想等。

4.學生在語文書上的田字格中描紅、臨寫。

5.積累字詞。

舉頭:抬頭。

思:思念。

故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疑:不能確定是否真實;不能有肯定的意見: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懷疑。

霜:氣溫很低時凝結在地面上的白色冰品。

6.指導學生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練習書寫,教師講評。

靜夜闈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

⑤初讀課文

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同桌互讀,9個生字都讀對了,在生字表右邊打上一顆星;有錯誤,就再讀一讀。

2.把古詩讀正確,初步讀出古詩的節奏。重點指導學生讀準“思、床、光工

3.小組合作,說一說這首詩的大致意思、。

預設:銀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頭來望著高高掛在天空的明月,便

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來°

4.鼓勵學生嘗試背誦。

③課堂小結

初讀古詩后,我感受到了詩人對親人無盡的思念。

第二課時

1.讀懂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重點)

2.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難點)

課件資源

一課前導入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

教師口述:同學們,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想象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看到月光穿過

窗灑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他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

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

《靜夜思》。

二整體把握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學生說:是過、傷心、悲哀……)

2.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詩意:銀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頭來望著高高掛在天空的明月,便

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

三品讀釋疑

1.《靜夜思》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人由圓圓的明月想到了什么?

預設:《靜夜思》描寫了月光、明月,詩人由圓圓的明月想到了故鄉和親人。

3.《靜夜思》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靜夜思》描繪了晴朗的夜晚,詩人仰望窗外的明月思念故鄉和親人的畫面。

4.品析煉字

詩的前兩句:"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囪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的月光誤當

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而詩的

后兩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望著空中的明月,詩人觸景生情,想到這正是一家人

團聚的時候,而自己卻遠游在外,遠離親人,不由得心生感慨,思念家鄉。

⑥方法探究

三步讀詩法

解詩題:弄明白題目的意思C

明詩意:通過注釋、字典等工具書弄懂不理解的詞語,把詞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詩句的意思。

悟詩情:根據詩意,體會領悟詩人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冠朗讀指導

朗讀古詩時,首先,要讀正確,讀得一字不差。其次,要讀出古詩的韻律,如朗讀節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朗讀時還可以配樂朗誦,或配上簡單的動作。最后,要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受詩的畫面和

韻律之美。

it課文主旨

這首詩借明月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表現了詩人對親人無盡的思念。

⑥課堂小結

這首古詩語言凝煉,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寫的是游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游子的身

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

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表達了游子強烈的思鄉情感。

區課后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比賽背誦古詩。

9罪電■

成功之處: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在讀中學習生字詞,感知古詩的內容,體會古

詩的韻味,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以達到學生在接受古詩文化熏陶的同時,熱愛中國傳統

文化的目的。本次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通過出示《靜夜思》

的背景插圖、播放優美的配樂、出示李白以及霜的圖片筆,能夠很好地帶領學生走進詩的意境,

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走進詩人思鄉的情懷中。

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詩歌創造的美好情境,

在語境中引導學生認讀生字。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朗讀詩句的過程中體會字詞的意思,在反復朗讀

中,讀出古詩的節奏,進而進行背誦。

板書床前一一明月光

一景,凄清

疑是一一地上霜

靜夜思思念故鄉

j舉頭一一望明月一想念親人

情17孤單

低頭一一思故鄉

課文3

8靜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語文園地四

授課方法探究

認讀古詩中的生字,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

8靜夜思

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獲得體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9夜色

書、討論,讓學生參與全過程。

10端午粽以讀為主,在讀中知道粽子的樣子,體會外婆對我們的濃濃的愛。

11彩虹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語文園地四掌握識字的方法,正確運用漢字、書寫漢字掌握筆順規則。

10端午粽

教學目標1.認識“端、粽”等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午、節”等7

個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0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

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

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

粽子的習俗。

教學重點積累生字生詞,朗讀好課文。

教學難點能描繪粽子的特點,了解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教學課時2麗二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端、粽”等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午、節”等7個字。(重點)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箸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者等詞語的意思。(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口述: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粽子?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端午粽的。

二相關介紹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

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龍舟節、端陽節、正陽節、天中節、龍節等。

三初讀課文

1.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認真傾聽。

2.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主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明確這篇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是一句話,第2自然段和第3

自然段分別有三句話。

(2)指名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出示詞語卡片:端午節、粽子、總會,指名學生認讀并相機正音,強

調:“端”是三拼音節;“總,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導學生用,一到……總會……”練習說話。

(3)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出示詞語卡片:糯米、中間、真是,指名學生認讀,根據學生

認讀情況強調:“中間”的“間”要讀一聲,不能讀成四聲;"真''是前鼻音;"是''是翹舌音。

(4)指名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出示詞語卡片:十分、紅豆、鮮肉、帶回,指名學生認讀,根

據學生認讀情況強調:"十''是翹舌音;“鮮”的讀音是“xihn”,而不是“xu^n”。

(5)指名學生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詞語卡片:知道、據說、紀念,指名學生認讀,根據

學生認讀情況強調:“知”是翹舌音;“念”的聲母是鼻音而不是邊音。

4.學生再次練習朗讀全篇課文,爭取讀得正確又流利。

5.鞏固識字。

(1)教師隨機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多名學生認讀,并組詞。

午(中午)節(節日)葉(葉子)米(米粉)真(真實)分(十分)豆(豆子)

(2)學生自主觀察生字,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和書寫要領。

的合偏旁識記。立字旁“立作偏旁居左時,上橫短,中間的點、擢蛤小,最后一筆姒族,含有立字

旁的字一般與站立和依靠有關。米字旁:“米''作偏旁居左時,最后一筆變成點,在橫豎交叉

處寫左邊的短撇,最后一點寫在橫豎交叉處稍下一點的位置,字形宜長,含有米字旁的字

一般與糧食有關。

②結合熟字、部件識記。“端、粽、節、總、據、念飛個字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熟字用“部件

加一加的方法識記。

③聯系生活識記。“米、豆、肉、帶”4個字可以聯系實物引導學生識記。

(3)教師范寫、指導,學生觀察、書寫。

(4)學生自主書寫生字,教師到學生中間巡視指導,強調良好的書寫習慣。

6.解釋詞語的意思。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箸竹:竹的一種,葉子寬而大,可以編制器物或竹笠,還可以包粽子。

花樣:花紋的式樣,泛指各種式樣或種類。

美滋滋:形容很高興或很得意的樣子。

紀念:用事物或行動對人或事表示懷念。

㈣再讀課文

1.學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讀完每個自然段后,想一想各段話的主要意思。

(1)指名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交流讀書收獲:吃粽子的時間。

(2)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交流讀書收獲:粽子的構造及味道。

(3)指名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交流讀書收獲:粽子的種類。

(4)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交流讀書收獲:吃粽子的來歷。

2.朗讀指導。

(1)注意短語“()的()”的朗讀。我們可以用“拆分法”,分步呈現,幫助學生讀好短語,

讀得更柔和,更好聽,更有節奏感。

(2)讀好長句子,可以采用“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子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

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讀、鞏固,并在其他長句子的朗讀中加以運用。如第2自然

段中:“粽子是用青青的箸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個

長句子介紹了3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分步讀好:

①讀一讀,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關的事物(箸竹葉包著的,里面

有糯米,中間有棗)。

②說一說這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青青的箸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讀得抑揚頓挫。

③關注作者介紹的順序,從而發現句子由外及里描寫了粽子的樣子,抓住“里面、中間”這

兩個方位詞,把停頓讀正確。在朗讀時,還可以借助停頓符號,訓練學生朗讀長句子的能

力,在反復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初讀課文后,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了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⑤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知道了作者每逢端午節都要到外婆家吃粽子。下節課,

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看看外婆都包了什么樣的粽子。

第二課時

?拙[熱■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重點)

2.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資源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口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端午粽》這篇課文。

。品讀釋疑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讀完以后想想:你從這一自然段中的“總會和”盼著”兩個詞中體會

到了什么?

預設:“總會”寫出了外婆端午節煮粽子不是偶爾的,而是習慣,可見煮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

從“盼著我們回去,可以看出端午節也是一個全家團圓的節日。

2.全班齊讀第1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朗讀指導:“總會”“盼著”要重讀,強調端午節煮粽子

已經是一種習慣。)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讀完后想一想: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分別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

粽子的?

預設:這一自然段有三句話,作者是按由外及里的順序寫粽子的樣子的。三句話分別從外

形、味道、口感這三個方面來描寫粽子,同學們在描述一種食物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這種順序

來進行。“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三個疊詞寫出了作者對粽子的喜歡。

2.指導學生讀好這三句話:

①讀第一句話時,要抓住“青青的”“白白的”和“紅紅的”這三個詞,教師可相機出示粽子的圖片。

②讀第二句話時,要抓住“一……就……”這個關聯詞語,以及“掀”和“飄”這兩個動詞,讀出句

子的連貫性。

③讀第三句話時,要讀好“剝”和“咬”這兩個動詞以及“又黏又甜”這個詞,體會ABAC式結構

的詞對粽子美味的準確表達。

3.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3自然段,讀后想一想:文中講了幾種檜子?

預設:文中講了三種粽子,敘述時作者用了這樣一組關聯詞語:“除了......還有......”寫出了

外婆包的粽子花樣之多。

2.教師指導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個長句子,提示學生在逗號處適當停頓。“十分”要

重讀,突出粽子的好吃。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同學們都知道了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可大家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嗎?請你們從第4自

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預設:“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寫出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2.指名學生讀最后一段,然后教師出示屈原的圖片和資料,跟學生講“屈原投江”的故事。

③課文主旨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具體寫了粽子的原料,外婆做的粽子花樣多,表達

了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端午民謠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天氣熱,

放下鋤頭歇一歇。

山上清風爽,

楊梅紅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

最香是莒蒲。

㈤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讓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和粽子這種食物,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

來歷,激發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史課后作業

1.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長句子,

2.選擇你喜歡的詞句摘抄卜來,并和同學說一說這些詞句好在哪里。

成功之處:在本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

情感態度,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課

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增強了學生自主

閱讀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不足之處: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要求學生聯想實際生活中與之有關的故事和經驗,

同時結合課后第2題引導學生交流與端午節或粽子有關的故事,加強學牛.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還

應引導學生正確使修飾語,如青青的磐竹葉咱白的糯米、紅紅的棗中,青青的咱白的”“紅紅的”等修

飾語的使用,突出了粽子的特點,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并進行小練筆。

板書青青的碧竹葉

原料(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紅

端午節棗粽紀念屈原

紅豆粽

鮮肉粽

課文3

8靜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語文園地四

授課方法探究

認讀古詩中的生字,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

8靜夜思

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獲得體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讀

9夜色

書、討論,讓學生參與全過程。

10端午粽以讀為主,在讀中知道粽子的樣子,體會外婆對我們的濃濃的愛。

11彩虹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語文園地四掌握識字的方法,正確運用漢字、書寫漢字掌握筆順規則。

11彩虹(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1.認識虹、座,等12個生字和衣字旁1個偏旁;會寫“那、著,等7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多個分句組成的長句子,注意分

句間的停頓,并能試著讀出問句的語氣。

3.感受純真的想象世界,體會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積累生字生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讀好多個分句組成的

長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難點感受純真的想象世界,體會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虹、座''等12個生字和衣字旁1個偏旁;會寫“那、著”等7個字。(重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謎激趣。

出示課件:“雨過天晴掛天上,身材細彎像座橋,讓我仔細數一數,七種顏色真漂鳧。胴學們,猜猜看,

它是誰?(彩虹)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彩虹。

3.(出示課件:彩虹的圖片)導學: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嗎?那就和它打個招呼吧!(學生齊

讀課題)

4.學習“虹”字。

(1)指名領讀。

(2)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虹”字。

預設:①加一加:蟲+工=虹。

②換一換:江一¥+蟲=虹。

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讓我們?起去分享《彩虹》的故事。

創而意圖>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學生與彩虹的距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二讀文識字

1.朗讀全文。

(1)導學:第一遍讀課文,你會給自己提什么要求?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初讀課文的方法:

①一邊讀一邊圈畫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確。

②把課義讀通順,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學生按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識字情況:你們和“生字寶寶”交上朋友了嗎?和小組同學交流交流。

4.檢查自學效果,指導學生自主識字。

(1)這些“生字寶寶”你們認識嗎?譙來和它們打個招呼?

虹(hong)座(zub)澆(jiao)提(ti)灑(sa)挑(tiho)

興(xing)鏡(jing)拿(nA)照(zh*o)千(qian)裙(qUn)

(指名讀,開火車讀,教師相機指導正音:"照''是翹舌音;“座、灑”是平舌音;“興、虹、鏡''是

后鼻音,“挑、澆、千”是三拼音節。)

(2)你們記住這些“生字寶寶”的樣子了嗎?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加一加,如:

廣+坐二座,合+手=拿,才+是二提,才+兆=挑。教師相機指導認識新偏旁”於’。)

5.鞏固識字:教師指名讀生字,其他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6.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1)現在“生字寶寶'’們又回到了課文里,看看你們能不能認識它們,請大家合作,互相幫助,把

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分小組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xing”。

創設注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此環節教師在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時間,

并且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讀生字進行鞏固識記,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牢固地掌握課生字。

三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我”想怎么做?希望誰高興呢?

2.學生自由交流。

預設:生1:“我”想用澆花的水壺在彩虹上下雨,爸爸就不用再挑水澆田。“我‘唏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