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_第1頁
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_第2頁
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_第3頁
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_第4頁
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

精神分析理論既涉及正常心理機能,也涉及病理心理功能。認清這一點非常重要。但是,精神分析又不僅僅只是一種精神病理學的理論而已,在實際應用時,可以治療精神疾病或心理異常。

精神分析的兩個基本假設——

(1)心理決定論原則(心理命定論、因果論)。即,心理現象與我們的軀體現象一樣,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發生的。一個人的現在是由其童年經歷決定的。早年形成的內心世界影響一個人今后的現實人際關系,成人以后的行為方式與我們的童年成長經歷有密切關系。這個原則的理解和應用,對于探討人類正常心理及病理心理方面,都從本質上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心理現象,如遺忘、失誤、夢等,都不是偶然發生的。每一種神經癥癥狀,不管其性質如何,都是由其他心理歷程引起的。盡管病人本人常常把癥狀看得與自己毫不相干,與自己心理生活沒有聯系,實際上這些癥狀與其他心理歷程是有關聯的,而且可以得到證實。

精神分析心理治療非常關注過去的成長經歷,過去的呈現是為了更好的理解他的現在,以便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精神分析也是關注現在和未來的。

(2)意識是一種特殊的、非同尋常的心理過程。亦即,潛意識心理歷程在正常及變態心理機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優勢,并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里強調的是潛意識的作用。心理機能的絕大部分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而意識則是一種異乎尋常的(而不是尋常的)心理機能。

弗洛伊德心理學是——人格心理學、動力心理學、無意識心理學、夢心理學、性心理學。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人格心理學——弗洛伊德將人的整個精神狀態視為一個系統,稱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個結構組成,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生化系統是客觀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人的精神系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能夠體驗到,比如痛苦,緊張,煩惱,憂郁等等。把人格分為三個結構,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整體,是理解人格的手段和目的,不是說我們就有三個我。

本我,是人先天具有的心理過程,是人的精神結構最底層的,它的唯一目的是消除或減輕機體的緊張以獲得滿足和快樂,緊張是痛苦的,人類的快樂就是緊張的消除和能量的釋放,痛苦和快樂是一個分幣的兩面,痛并快樂著,拒絕痛苦和緊張,我們就不會體驗到快樂和滿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解除緊張來獲得滿足是我們尋求的方向。弗洛伊德形容本我是一鍋沸騰的、沒有方向的能量。所以,本我是與生俱來的。本我包括所有源自遺傳、與生俱來的一切東西,以本能位居首要,人一生下來就具備先天的本能,也可以理解為是接近動物性的。本能源于身體組織,以我們無法得知的形式,最先在本我尋求精神表達。本我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消除緊張就可以。

超我,是社會化的產物,是社會價值和道德理想,通過父母對我們的說教和懲罰,內化到我們的心理就形成了超我。超我竭力約束本我的盲目沖動,比如你要孝順,要有禮貌,不能隨地大小便,而動物是不管這些的。超我為至善至美而奮斗,不為現實和快樂操心。孩子小的時候,內化了父母的道德標準,所以,有時候盡管父母不在身邊,有的人腦子里卻不敢有壞的念頭,似乎一懈怠或有不好的念頭,就有一雙眼睛在背后盯著自己。超我是在俄底浦斯期之后逐漸形成的,即3——5歲以后。出問題往往出在超我上,很多人的超我太強,做事會唯唯諾諾,追求完美;超我太弱,無法符合社會規范而出現問題,受到社會和法律的懲罰。

自我,居于二者之間,負責調節本我、超我、外界環境(社會)三者的關系。人脫離了社會,到了茫茫草原或戈壁,沒有人的地方,就沒有了社會環境的約束,人的社會價值就沒有了,隨地大小便、吐痰,而回到城市中就會自動的受到社會環境的約束。當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關系時,人格便處于正常狀態,心理處于健康狀態,行為效率就比較高的狀態;而當自我失去對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時,人就會產生各種焦慮,為了防止焦慮,自我便發展出一系列的防御機制,以便讓自己生活的快樂一點,比如:壓抑、投射、合理化、升華、反向形成、退行等等。孩子出生后逐漸發展出自我來。

三者的關系:本我中產生出自我,自我中又產生出超我。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是暴君,時刻監視自我。一個人的能量分配,超我太強,自我能量不足,就沒有能力去從事現實中的工作,神經癥患者都如此,也就是說,神經癥病人的超我都過于強大,生活得不快樂,難以滿足本我的需要。人就是在人格中的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相互矛盾和沖突的結果中成長的,沒有人格的內心沖突和矛盾就沒有人。人內心的矛盾和沖突投射到現實社會中,反映的就是人和現實的矛盾和沖突,人跟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正是這些矛盾和沖突使得人的人格健康發展,社會健康發展。

從人格層面上,咨詢師的工作就是要教會來訪者接受和理解人格的矛盾和內心沖突,從而消除緊張和痛苦。要做到這一點,咨詢師首先要能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內心沖突和矛盾。

本我和超我,盡管骨子里不同,兩者仍有一共通之處,即都代表往事的影響力——本我代表遺傳的影響,超我基本上代表來自他人的影響。

人格的組織結構,在第二章學習。

動力心理學——提出人的一切精神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