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龍茶區茶樹綠色栽培管理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烏龍茶區茶樹綠色栽培管理技術規程涉及的術語和定義、茶園規劃和建園、種苗選擇及定植、茶園土壤管理及施肥、修剪及采摘、自然災害防治及其他配套管理。本文件適用于省行政區域內烏龍茶區茶樹綠色栽培管理技術。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1767-2003茶樹種苗GB18877-2020有機無機復混肥料NY/T5018-2015茶葉生產技術規程NY/T3934-2021生態茶園建設指南NY/T393-202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DB3706/T79-2021茶樹栽培技術規程DB35/T2036-2021茶園減量化施肥操作技術規范DB35/T2182-2024茶園栽培管理技術農事導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烏龍茶區烏龍茶區是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的烏龍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7年第33號公告即:省安溪縣、永春縣、武夷山市、建甌市等35個縣、市、區現轄行政區域。4茶園規劃和建園4.1產地環境茶園土壤、灌溉水和空氣質量應符合NY/T5010和GB3095的規定。4.2茶園規劃4.2.1新建茶園應選擇平地或坡度小于15°的緩坡地等高開墾,山地坡度在15°~25°應等梯級開墾,禁止在坡度25°以上的陡坡地以及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區域新開墾茶園。4.2.2茶園梯壁、空地和四周不適宜種植茶樹區域的種植規劃可參照NY/T3934執行。4.2.3茶園道路符合DB35/T1322的規定,茶園兩端應留出2.0~2.5m長的空地以滿足茶園運輸和機械作業要求。4.2.4茶園排灌系統可參照NY/T3934執行。4.2.5茶園水土流失技術措施參照DB35/T1289執行。5種苗選擇及定植5.1新種植茶園5.1.1品種選擇選擇適用當地氣候條件的已經通過審定(登記)高香型茶樹良種,以2-3個品種作為主導品種(占比70%),特早生(早生)、中生和晚生品種搭配比例以6:3:1為宜,種苗質量應符合GB-11767。5.1.2定植5.1.2.1定植時間為每年的11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為宜。5.1.2.2平地茶園采用單行條或雙行條方式種植,單行條種植行距l.8m~2.0m,叢距0.4m,每叢2株;雙條行種植大行距1.8m~2.0m,小行距0.4m,叢距0.4m,每叢1株。坡地茶園采用橫坡等高線種植,梯面寬1.5m的梯層茶園種一行,距梯埂外沿80cm-90cm平行劃種植行;梯面寬大于3m以上的梯層按照行距1.8m規劃種植,采用單行條種植。5.1.2.3茶樹定植前應根據規劃挖種植溝,種植溝長、寬和深均為0.4~0.5m,種植溝內施腐熟有機肥用于底肥,用量為每畝3000~5000kg,并配施50-80kg過磷酸鈣,與土拌勻,施入溝底,施后用土覆蓋避免燒根。6茶園土壤管理及施肥6.1茶園土壤管理6.1.1茶園耕作結合區域氣候條件和生產情況對茶園土壤進行合理耕作,采用免耕、淺耕(5~10cm)、中耕(10cm~15cm)和深耕(25cm~30cm)相結合方式進行,淺耕和中耕可結合各季的除草與追肥進行,深耕宜結合有機肥施用和雜草翻埋進行,深耕每年或隔年進行1次。6.1.2茶園套種綠肥茶園套種綠肥可參照DB35/T2182進行。6.1.3茶園酸化改良對于pH<4.5_的茶園可施用白云石粉、生物質炭等土壤調理劑或采取施用有機肥等生物措施進行酸化改良,白云石粉用量每畝100~150kg,生物質炭施用量800~1000kg,一般在冬季11~12月一次性施入,溝施(溝深度15~20cm)覆土或直接撒施用旋耕機混勻覆土,施用后土壤pH恢復至4.5~5.5之間時停止使用。6.2茶園施肥6.2.1施肥原則以施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茶樹專用肥,商品有機肥和化肥應符合NY/T525和GB/T15063的規定。6.2.2施肥方式施肥用量、時期和施肥方式可參照DB35/T2036執行,高香型茶樹品種盡量選擇高氮低磷中鉀的茶樹專用肥。7樹冠培養7.1定型修剪對幼齡期茶樹(定植4年內)或臺刈更新后茶樹可實行定型修剪。幼齡茶樹進行3~4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株高25cm、主莖粗0.3cm且有兩個分枝以上)在離地15cm~20cm處,此后每次定型修剪剪口比上一次修剪提高15cm,修剪時間一般在春茶采摘后進行。剪后要結合耕作、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7.2輕修剪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和茶葉采摘需求,輕修剪每年可進行1~2次,修剪深度為5cm,采用平剪或弧形修剪方式進行,宜在春茶及秋茶生產結束后進行;輕修剪應結合修邊進行,保持行間距在40~50cm,以利于茶園作業和通風透光7.3深修剪對投產多年樹冠產生大量雞爪枝、細弱枝或病蟲枝的茶園,應采用深修剪方式進行樹冠改造,修剪深度在蓬面下20~30cm,修剪時間一般為春茶采摘后,每間隔4~6年進行一次。7.4重修剪對茶樹樹勢衰老、分枝稀疏、枝條細弱、有明顯對夾葉、產量下降的投產茶園可采用重修剪,修剪高度一般為離地面30~40cm,修剪時間一般在春茶后至5月中旬前進行。對于樹勢嚴重衰老、產量明顯下降的茶園進行臺刈,將衰老茶樹地上部分枝條在離地10cm~15cm處全部刈去,采用分段式修剪以便于腐解還園,臺刈時間宜在春茶后進行,注意保留主干枝,7.6機采茶園樹冠培養成齡茶園機采樹冠樹高應保持在70cm~80cm,冠幅保持在120cm~150cm,綠葉層厚度控制在15~20cm。手采茶園改機采茶園,樹冠健壯茶園用修剪機整平樹冠,待新稍長成后,即可機采;樹冠高低不平,采用深修剪方式整平樹冠,第二年春季正常機采。7.7剪后管理輕修剪和深修剪后施肥可根據采摘輪次每畝施用25~30kg茶樹專用肥或不施肥;重修剪或臺刈的茶樹應于上一年基肥期施足有機肥300~500kg每畝,春季修剪后每畝追施茶樹專用肥60~80kg。修剪枝葉留在園內培肥土壤,并及時清理病蟲枝條,臺刈茶園可每畝施用有機物料腐熟劑5~8kg撒在修剪枝表面加速腐解。8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采用物理防治、性誘劑誘殺及生物防治及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控以植物源及非合成礦物制劑為主,可參照DB35/T2182進行。9茶園自然災害防治9.1茶園旱害、熱害防治參照DB35/T2182進行。9.2茶園寒、凍害防治參照DB35/T2182進行。9.3茶園濕害防治雨季洪災后茶園容易濕害,且病蟲害多發。易積水茶園要及時開溝排水,開溝寬度為40-50cm,深度大于定植溝,以及時排出地表積水;因受暴雨或洪水沖刷造成茶園缺株,可在秋冬季進行補株;茶園噴施殺菌劑,防止病害蔓延,可選用多菌靈或托布津500-800倍液茶園全面噴施,或結合噴施葉面肥尿素0.3-0.5斤/畝;茶園噴施殺蟲劑,減少害蟲發生危害,可選用聯苯菊酯(天王星)或吡蟲啉或溴氰菊酯(敵殺死)等1000-1500倍液噴霧;合理增施復合肥30~40kg每畝,加強草害管理,增強樹勢。10種植基地管理10.1農資管理茶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安全與效率的學校食堂炊具和餐具采購方案研究
- 煤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實施方案
- 電纜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題庫:農村常見傳染病防治傳染病預防知識試題
- 2025年短劇行業營銷分析報告:智AI伴飛
- 媒體信息流控制策略
- 南寧市新提拔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培訓模擬試題三
- 南安市中考二模考試語文試題(圖片版無答案)
- 2025年安全生產網絡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90題)
- 2025年上海楊浦郵政發布崗位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皮膚科病人的藥物不良反應護理與預防
- 《SOP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圖解《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
- 自考高級英語上冊課文中英文對照
- 郴電國際變電站一線值班員筆試
- 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
- 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
- 建設工程法定手續辦理流程圖
- 科研項目管理及科技成果申報
- 個人借條電子版模板
- 基礎醫學概論(基礎醫學概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