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DB36CCSB30江西省地方標準DB36/T1717—2022菜用甘薯栽培技術規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fvegetablesweetpotato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36/T1717—2022目次前言...............................................................................III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術語和定義.........................................................................14品種選擇...........................................................................15育苗...............................................................................16移栽前準備.........................................................................27移栽...............................................................................28肥水管理...........................................................................39打頂與溫度調控.....................................................................310病蟲害防治........................................................................311莖葉采收..........................................................................412薯塊留種..........................................................................4IDB36/T171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江西興安種業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蘭孟焦、吳問勝、孫明珠、肖滿秋、潘皓、侯隆英、葛瑞華、陳先茂、徐小明。IIDB36/T1717—2022菜用甘薯栽培技術規程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菜用甘薯的術語和定義、品種選擇、育苗移栽、水肥管理、打頂與溫度調控、病蟲害防治、莖葉采收、薯塊留種等方面的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江西省菜用甘薯栽培種植。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準則GB7413甘薯種苗產地檢疫規程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DB36/T949甘薯種苗繁育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莖尖生長點以下長度15cm左右的鮮嫩莖葉作蔬菜用,并具有質地脆嫩、食用口感潤滑,無苦澀味,粗纖維少、生長速度快、再生能力強、莖葉基本無茸毛、營養豐富等特點的一類甘薯品種。4品種選擇選擇經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審定或登記的、適宜本區域栽培、抗病蟲能力強、耐高溫高濕、符合當地消費習慣的菜用甘薯品種。5育苗1DB36/T1717—20222月至4月。5.1.2方法同普通甘薯育苗方式,具體參照DB36/T949規定。5.2越冬保苗育苗5.2.1時間11月至翌年3月。5.2.2方法露地栽培,霜凍來臨前在薯苗上方架設小拱棚,覆蓋薄膜和草簾。保持小拱棚內氣溫10℃以上,晴天揭開草簾曬苗,當小拱棚內氣溫高于25℃時,中午可揭開小拱棚兩端通風。保護地栽培,霜凍來臨前在大棚內架設內拱棚,大棚與內拱棚兩層膜間距80㎝左右。保持內拱棚氣溫18℃~25℃。當日平均氣溫低于18℃時,停止采收;當內膜氣溫高于25℃時,適當揭開內外膜通風換氣。6移栽前準備6.1產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方便、交通運輸條件較好的地塊,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NY/T391要求。生產地塊冬季深耕曬垡,清除雜草根茬,四周挖排灌溝渠。移栽前整碎耙平,按南北向作畦,畦寬100cm~120cm,畦高25cm,畦溝寬30cm~40cm。選擇有5~6個節或長15cm左右、苗子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無氣生根、無病蟲害的健康種苗。7移栽薯苗垂直栽插,入土2~3個節。8肥水管理2DB36/T1717—20228.1施肥8.1.1施肥原則按NY/T496規定執行。8.1.2施肥方法整地時施足基肥,每667㎡均勻撒施腐熟有機肥2000kg~2500kg或45%優質三元復合肥50kg。栽后7d~15d,薯苗活棵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施尿素3kg~5kg。每次采收后,結合大田水分管理,及時補肥,每667㎡施尿素5kg。8.2水分管理8.2.1移栽后立即澆水,保持田間濕度100%。8.2.2采收后采收后,間隔1d~2d再澆水,保持田間相對濕度90%以上。灌溉采用噴霧或溝灌方式:噴霧時間和用水量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溝灌,則灌水深度為達到畦高1/2為宜,即灌即排。9打頂與溫度調控35℃以上高溫時,通過噴霧或溝灌降溫;溫度低于18℃時,蓋膜保溫。主要蟲害有斜紋夜蛾、甘薯麥蛾、甘薯天蛾、蚜蟲、白粉虱,主要病害包括甘薯蔓割病、瘡痂病、根腐病。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原則。選擇抗病品種,使用健康種薯、種苗,種植地塊實行水旱輪作,冬耕曬垡。經常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銷毀。3DB36/T1717—202210.3.2物理防治采用頻振式殺蟲燈、防蟲網、糖醋液、黃板、性誘劑捕蟲裝置、人工捕殺等方式。10.3.3生物防治選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或阿維菌素、印楝素、苦參堿、藜蘆堿等生物農藥。10.3.4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按照GB4285、GB/T8321規定執行。防治斜紋夜蛾、甘薯天蛾、甘薯麥蛾,選用1%甲維鹽乳油3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防治蚜蟲和白粉虱,可選用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型粉劑2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病害以預防為主,按照DB36/T949規定執行。11莖葉采收11.1采收標準當田間60%以上植株主莖長20㎝或側枝長12㎝~15㎝、生長點以下莖段帶有5片~6片展開葉、脆嫩、易折斷時,符合采收標準。11.2采收方法栽插后25d~30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