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圖機械制圖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84課件_第1頁
零件圖機械制圖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84課件_第2頁
零件圖機械制圖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84課件_第3頁
零件圖機械制圖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84課件_第4頁
零件圖機械制圖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84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零件圖機械制圖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資源庫任務一零件圖概述任務二零件圖的視圖選擇任務三零件圖的尺寸標注任務四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項目四零件圖任務四

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123表面結構表示法極限與配合幾何公差一、表面結構的表示法

表面結構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紋度、表面缺陷和表面紋理等的總稱。1.基本概念及術語

表面粗糙度

零件經過機械加工后的表面會留有許多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與峰谷所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稱為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與加工方法、刀刃形狀和走刀量等各種因素都有密切關系。

表面粗糙度是評定零件表面質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對于零件的配合、耐磨性、抗腐蝕性以及密封性等都有顯著影響,是零件圖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要求。1.基本概念及術語

表面粗糙度

零件經過機械加工后的表面會留有許多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與峰谷所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稱為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與加工方法、刀刃形狀和走刀量等各種因素都有密切關系。

表面粗糙度是評定零件表面質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對于零件的配合、耐磨性、抗腐蝕性以及密封性等都有顯著影響,是零件圖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要求。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選用應該既滿足零件表面的功用要求,又要考慮經濟合理。一般情況下,凡是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對運動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參數值越小,表面質量越高,但加工成本也越高:因此,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較大的參數值,以降低成本。

表面波紋度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由于機床、工件和刀具系統的振動,在工件表面所形成的間距比表面粗糙度大得多的表面不平度稱為波紋度,如圖8-21所示。零件表面的波紋度是影響零件使用壽命和引起振動的重要因素。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紋度以及表面幾何形狀總是同時生成并存在于同一表面。y1y2y3yiyn實際輪廓yxo取樣長度Ra=……+……+nRay1+y2+y3+yi+yn最大輪廓峰高最大輪廓谷深

評定表面結構常用的輪廓參數算術平均偏差Ra:是指在一個取樣長度內縱坐標值Z(x)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

評定表面結構常用的輪廓參數

輪廓的最大高度Rz:是指在同一取樣長度內,最大輪廓峰高和最大輪廓谷深之和的高度。2.標注表面結構的圖形符號標注表面結構要求時的圖形符號種類、名稱、尺寸及其含義見下表對周邊各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的注法

當在圖樣某個視圖上構成封閉輪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在完整圖形符號上加一圓圈,標注在圖樣中工件的封閉輪廓線上,如圖所示,圖示的表面結構符號是指對圖形中封閉輪廓的六個面的共同要求(不包括前后面)。caedb位置a注寫表面結構的單一要求位置a和ba注寫第一表面結構要求b注寫第二表面結構要求位置c注寫加工方法,如“車”、“銑”等位置d注寫表面紋理方向,如“=”“×”“M”位置e注寫加工余量3.表面結構要求在圖形符號中的注寫位置補充要求的注寫傳輸帶“0.008—0.8”中的前后數值分別為短波和長波濾波器的截止波長(λs—λc),以示波長范圍。此時取樣長度等于λc即lr=0.8mm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傳輸帶0.008-0.8mm,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16%規則”(默認)3示例№.1~№.4均為單向極限要求,且均為單向上限值,則均可不加注“U”,若為單向下限值,則應加注“L”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默認傳輸帶,R輪廓,粗糙度取大高度的最大值0.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最大規則”2參數代號與極限值之間應留空格(下同),本例未標注傳輸帶,應理解為默認傳輸帶,此時取樣長度可由GB/T10610和GB/T6062中查取表示不允許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默認傳輸帶,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0.8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16%規則”(默認)1補充說明含義/解釋代號示例No.Ra0.8Rzmax0.20.008-0.8/Ra3.24.表面結構代號

表面結構符號中注寫了具體參數代號及數值等要求后即稱為表面結構代號。本例為雙向極限要求,用“U”和“L”分別表示上限值和下限值。在不致引起歧義時,可不加注“U”、“L”。表示不允許去除材料,雙向極限值,兩極限值均使用默認傳輸帶,R輪廓,上限值:算術平均偏差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最大規則”,下限值:算術平均偏差0.8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16%規則”(默認)5傳輸帶僅注出一個截止波長值(本例0.8表示λc值)時,另一截止波長值λs應理解為默認值,由GB/T6062中查知λs=0.0025mm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傳輸帶:根據GB/T6062,取樣長度0.8mm(λs默認0.0025mm),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3.2μm,評定長度包含3個取樣長度,“16%規則”(默認)4補充說明含義/解釋代號示例No.-0.8/Ra33.2URamax3.2LRa0.85.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中的注法

表面結構要求對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盡可能注在相應的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視圖上。除非另有說明,所標注的表面結構要求是對完工零件表面的要求。

表面結構的注寫和讀取方向與尺寸的注寫和讀取方向一致。表面結構要求可標注在輪廓線上,其符號應從材料外指向并接觸表面(見左圖)。必要時,表面結構也可用帶箭頭或黑點的指引線引出標注(見右圖)。5.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中的注法

表面結構要求對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盡可能注在相應的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視圖上。除非另有說明,所標注的表面結構要求是對完工零件表面的要求。

表面結構的注寫和讀取方向與尺寸的注寫和讀取方向一致。表面結構要求可標注在輪廓線上,其符號應從材料外指向并接觸表面(見左圖)。必要時,表面結構也可用帶箭頭或黑點的指引線引出標注(見右圖)。5.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中的注法

表面結構要求對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盡可能注在相應的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視圖上。除非另有說明,所標注的表面結構要求是對完工零件表面的要求。在不致引起誤解時,表面結構要求可以標注在給定的尺寸線上。表面結構要求可標注在幾何公差框格的上方。

圓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結構要求只標注一次(如果每個棱柱表面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則應分別單獨標注6.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中的簡化注法有相同表面結構要求的簡化注法。如果在工件的多數(包括全部)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則其表面結構要求可統一標注在圖樣的標題欄附近。此時(除全部表面有相同要求的情況外),表面結構要求的符號后面應有:

在圓括號內給出無任何其他標注的基本符號,如左圖。在圓括號內給出不同的表面結構要求,如右圖。不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應直接標注在圖形中,如下兩圖。

多個表面有共同要求的標注方法。當多個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或圖紙的標注空間較小時,可用帶字母的完整符號,以等式的形式在圖形或標題欄附近進行簡化標注,如圖所示,

圖紙空間有限時的簡化注法a)末指定工藝方法b)要求去除材料c)不允許去除材料

或者,只用表面結構符號,以等式的形式在圖形或標題欄附近進行簡化標注,如圖所示。多個表面結構要求的簡化注法

兩種或多種工藝獲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由幾種不同的工藝方法獲得的同一表面,當需要明確每種工藝方法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可按下圖所示進行標注(圖中Fe表示基本材料為鋼,Ep表示加工工藝為電鍍)。多種工藝獲得同一表面的注法

如圖所示,三個連續的加工工序的表面結構、尺寸和表面處理的標注如下:第一道工序:單向上限值,Rz=1.6μm,表面紋理沒有要求,去除材料的工藝。第二道工序:鍍鉻,無其他表面結構要求。第三道工序:一個單向上限值,僅對長為50mm的圓柱表面有效,Rz=6.3μm,表面紋理沒有要求,磨削加工工藝。Ra值

μm201.250.08016.01.000.0639.00.630.0408.00.500.032805.00.320.020634.00.250.016補充值402.50.1600.09322.00.1250.008251.60.112.50.80.05906.30.40.025503.20.20.012優選值常見表面粗糙度數值Ra3.2Ra3.2Ra12.5Ra1.6C2Ra0.4Ra1.6

表面結構符號、代號一般注在可見輪廓線、或引出線上。其符號尖端應從材料外指向并接觸零件表面。舉例公稱尺寸:由圖樣規范確定的理想形狀要素的尺寸,如圖所示,孔、軸的公稱尺寸為φ50。實際尺寸:是指零件加工之后,實際測量所得的尺寸。極限尺寸:是指允許零件實際尺寸變化的兩個極限值,分上極限尺寸和下極限尺寸兩種,實際尺寸在這兩個尺寸之間才算合格。二、極限與配合

在成批或大量生產中,同一批零件在裝配前不經過挑選或修配,任取其中一件進行裝配,其裝配后就能滿足設計和使用性能要求,零件的這種在尺寸與功能上可以互相替代的性質稱為互換性。零件之間具有互換性,有利于實現產品質量標準化、品種規格系列化和零部件通用化,還可以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成本、保證質量、便于維修等。極限與配合是保證零件具有互換性的重要指標。1.尺寸公差和極限

零件在制造過程中,由于加工或測量等因素的影響,完工后的實際尺寸總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為保證零件的互換性,必須將零件的實際尺寸控制在允許變動的范圍內,這個允許的尺寸變動量稱為尺寸公差,簡稱公差;允許變動的兩個極端界限稱為極限尺寸。

極限偏差:是指零件的極限尺寸減去其公稱尺寸后所得的代數差。極限偏差分為上極限偏差和下極限偏差兩種。上極限偏差=上極限尺寸-公稱尺寸下極限偏差=下極限尺寸-公稱尺寸

尺寸公差:簡稱公差,是指允許尺寸的變動量,即尺寸公差=上極限尺寸-下極限尺寸=上極限偏差-下極限偏差。如圖所示,孔公差=ES-EI=+0.041-(+0.025)=0.016(mm);軸公差=es-ei=0-(-0.015)=0.015(mm)。

公差僅表示尺寸允許變動的范圍,為正值??缀洼S的公差分別用Th和Ts表示。公差越小,零件的精度越高,實際尺寸允許的變動量也越小;反之,公差越大,尺寸精度越低。由于最大極限尺寸總是大于最小極限尺寸,上偏差總是大于下偏差,所以它們的代數差值總為正值,一般將正號省略,取其絕對值。即尺寸公差是一個沒有符號的絕對值。

公差帶:是代表上極限偏差和下極限偏差或上極限尺寸和下極限尺寸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一個區域。為了分析公差時方便,一般只畫出放大的孔、軸公差帶位置關系,這種表示公稱尺寸、尺寸公差大小和位置關系的圖形稱為公差帶圖。在公差帶圖解中,用零線表示公稱尺寸,以該線為基準,上方為正,下方為負;用矩形的高表示尺寸的變化范圍(即公差),矩形的上邊代表上極限偏差,矩形的下邊代表下極限偏差,矩形的長度無實際意義,如下圖所示。2.標準公差、基本偏差和公差帶代號

由下圖可看出,決定公差帶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公差帶的大?。淳匦蔚母叨龋枪顜Ь嗔憔€的位置?!懂a品幾何技術規范(GPS)極限與配合》(GB/T1800-2009)規定用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來表達公差帶。標準公差(IT)用于確定公差帶的大小,標準公差分為20個等級,即IT01,IT0,IT1,…,IT18。其中IT01級的精度最高,然后依次降低,IT18級的精度最低。因標準公差等級IT01、IT0在工業上很少用到,所以在《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極限與配合第2部分:標準公差等》(GB/T1800.2-2009)中刪除了此兩項公差等級的標準公差數值?;酒钕盗袠藴使钍菄覙藴蕵O限與配合制中所規定的任一公差。標準公差數值表(摘自GB/T1800.3-1998)基本尺寸mm標準公差等級IT01IT0IT1IT2IT3IT4IT5IT6IT7IT8IT9IT9IT11IT12IT13IT14IT15IT16IT17IT18大于至μmmm—30.30.50.81.223469142540600.10.140.250.40.611.4360.40.611.52.545812183048750.120.180.30.480.751.21.8690.40.611.52.546915223658900.150.220.360.580.91.52.29180.50.81.223581118274370190.180.270.430.71.11.82.718300.611.52.546913213352841300.210.330.520.841.32.13.330500.711.52.5471116253962901600.250.390.6211.62.53.950800.81.2235813193046741201900.30.460.741.21.934.68012011.52.546915223554871402200.350.540.871.42.23.55.41201801.223.5581218254063901602500.40.6311.62.546.3180250234.57914202946721151852900.460.721.151.852.94.67.22503152.5468121623325281130293200.520.811.32.13.25.28.131540035791318253657891402303600.570.891.42.33.65.78.940050046891520274063971552504000.630.971.552.546.39.7

注: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1mm時,無IT14至IT18。標準公差值小大低高

精度IT01IT0IT1…IT18標準公差規律大小尺寸段在同一公差等級下標準公差值小大

基本偏差:用于確定公差帶相對零線位置的上極限偏差或下極限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線的那個極限偏差。國家標準對孔、軸各規定28個基本偏差,其基本偏差代號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寫表示孔,小寫表示軸,如圖所示。H的基本偏差是下偏差,EI=0;h的基本偏差是上偏差,es=0。公差帶代號:公差帶代號由基本偏差代號和公差等級組成,孔、軸的具體上、下極限偏差值可查表。例如,60H7中,60是公稱尺寸,H是基本偏差代號,大寫表示孔,7表示公差等級為IT7級,由附表4可知其上極限偏差為+0.030mm,下極限偏差為03.配合

公稱尺寸相同的一批相互結合的孔和軸的公差帶之間的關系稱為配合。按照孔和軸公差帶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配合可分為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三種。

間隙配合:是指孔與軸裝在一起時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上方,如圖所示。間隙配合主要用于孔、軸間需要產生相對運動的活動連接。過盈配合:是指孔與軸裝在一起時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下方,如圖所示。過盈配合主要用于孔、軸間不允許產生相對運動的緊固連接。過渡配合:是指孔與軸裝在一起時既可能存在間隙又可能存在過盈的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如圖8-38c所示。過渡配合主要用于孔、軸間的定位連接。基孔制配合4.配合制度及其選擇

孔和軸公差帶形成配合的一種制度,稱為配合制度。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國家標準規定了兩種配合制度。

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不同松緊程度配合的一種制度。基孔制配合的孔稱為基準孔,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下極限偏差為零,即它的下極限尺寸等于公稱尺寸,如圖所示。

基軸制配合基本偏差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不同松緊程度配合的一種制度?;S制配合的軸稱為基準軸,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上極限偏差為零,即它的上極限尺寸等于公稱尺寸,如圖所示基軸制配合在選擇配合制度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一般情況下應優先選用基孔制,因為加工相同公差等級的孔和軸時,孔的加工難度比軸的加工難度大。

與標準件配合時,配合制度依據標準件而定。例如,滾動軸承的內圈與軸的配合應選用基孔制,而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則應選用基軸制。

基軸制主要用于結構設計要求不適合采用基孔制的場合。例如,同一軸與幾個具有不同公差帶的孔配合時,應選擇基軸制。5.極限與配合的標注

在零件圖中的標注在零件圖中,尺寸公差有以下三種標注形式

在裝配圖中的標注在裝配圖上標注配合代號時,采用組合式注法,如圖所示,在公稱尺寸后面用分式表示,分子為孔的公差帶代號,分母為軸的公差帶代號。

對于與軸承、齒輪等標準件配合的零件,只需在裝配圖中標出該零件(非標準件)的公差帶代號即可。如圖所示,軸承外圈是基準軸,內圈是基準孔,在裝配圖上只需要標出與軸承配合的軸、孔的公差帶代號即可。三、幾何公差

在實際生產中,經過加工的零件不僅會產生尺寸誤差,還會出現形狀和位置誤差。如在加工軸時,其直徑大小符合尺寸要求,但軸線彎曲,這樣的零件仍然不是合格產品。所以,產品的質量不僅需要保證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還需要對零件宏觀的幾何形狀和相對位置加以限制。

為了防止軸線彎曲,可標出軸線的形狀公差—直線度,它表示軸的實際軸線必須限定在直徑為0.06mm的圓柱面內

左端蓋上兩個安裝齒輪軸的孔,如果兩孔軸線傾斜太大,勢必影響一對齒輪的嚙合傳動,為保證正常的嚙合,必須標注方向公差—平行度。圖中代號的含義如下:左端蓋上與從動齒輪軸配合的孔的回轉軸線對與主動齒輪軸配的孔的回轉軸線的平行度的公差值為φ0.04。1.幾何公差的符號類型幾何特征符號有無基準類型幾何特征符號有無基準形狀公差直線度

無位置公差位置度

有或無平面度

無同心度(用于中心點)

有圓度

無圓柱度

無同軸度(用于軸線)

有線輪廓度

無面輪廓度

無對稱度

有方向公差平行度

有線輪廓度

有垂直度

有面輪廓度

有傾斜度

有跳動公差圓跳動

有線輪廓度

有全跳動

有面輪廓度

2.要素的分類

幾何要素(簡稱要素)是指構成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可分為組成要素(輪廓要素)、導出要素(中心要素)、被測要素、基準要素、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組成要素:構成零件外形,能被人們看得見、觸摸到的點、線、面。如圖所示,零件上的錐頂點、回轉體的輪廓線,以及球面、圓錐面、端面、圓柱面均為組成要素。3.幾何公差代號與基準代號

幾何公差代號一般是由帶箭頭的指引線、公差框格、幾何特征符號、公差值及基準代號字母(只有有基準的幾何特征才有基準代號字母)組成,如下圖所示;基準代號由正方形線框、字母和帶黑三角(或白三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