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代語文學科教育已經由開始的經典誦讀模式向知識傳授、能力訓練模式過渡,繼而向素養培養模式轉變發展。正如當代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所強調的,教學應該從“知識傳遞”走向“生命價值的挖掘與提升”,要關注知識概念,更要重視其審美教育功用,引導學生形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其文學接受能力和民族文化認同感。根據新教材“多篇成課”的特點,“群文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運用好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深化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每一個文本都是作者精心構筑的鮮活的生命世界,抽象的藝術構思最終轉化為物質性的文本作品。《毛詩序》中直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情感在內心被觸動,必然會用語言表現出來。對于文學作品,我們不但要讀懂其中的敘事性內容,更要探尋其思想價值,以此來拓寬自己的閱讀視野、提升自身的人格境界。何謂詩意?一言以蔽之,即對生活的熱愛。可能現在的苦,也會變成以后的甜。在所處的人世間,我們的心靈本就是一方詩意的田野。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中,人們認識生命的漫長與短暫,體會命運饋贈的喜樂與哀傷,又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來書寫生命的意義。一、逝者如斯時間的流逝在我國的詩歌傳統中,歷來詩人都對“時間”這一概念格外關注。尤其是在秋冬之交萬物凋零,這預示著一個生命循環的結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滿天的落葉紛飛,自然而然地就會引發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時間流逝的感嘆。從《詩經》開始,我國幾乎每個時代都有關于落葉的詩。例如《兮》:“兮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兮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一直到徐志摩的《落葉小唱》,這已然成為中國詩歌中的一個經典意象。就生命觀念而言,中西方認知并不相同,中國人對靈魂永恒的意識不強烈,能夠確認的就是生物性長度,即我們能活多少年。由此衍生出來的一種文化觀念就是對于時間的關注,對時間的變化很敏感。《兮》中隱含的是對于時間的恐慌,使人心里發涼、感到無助,而友情的溫暖可以極大地淡化這種悲傷。與此同時,衍生出詩歌傳統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既然生命如此短暫,怎么樣才能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呢?《論語》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日夜不停地奔涌向前,孔子也讓后人去思考面對時間的逝去,個體應該怎么辦?關于歷代優秀作家、作品的共同點,童慶炳評價道:“在對生活的富有歷史精神的肯定與否定、贊美與貶斥、同情與厭惡乃至于困惑、無奈的情感態度中,寄予特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它們總是體現著對人本身價值的肯定和自我關照,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有對生命的重視、體驗與思考等。生命不能永恒,死亡卻無法避免,這就會引發人們內心的焦慮。而立身處世,就要尋求擺脫這種焦慮的途徑,即使不能徹底擺脫,也要努力地使它降低。研讀《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歸園田居》等文本,發現其內在結構有一定的關聯性:“文本不是以孤篇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某一主題為核心互相聯系組成單元”,它們提供了三種直面人生焦慮的選擇,在詩意的語言中體現出飽滿的生命意義,體現出濃厚的審美教育功能。二、詩意盤然多樣的選擇(一)“且趣當生”——及時享樂漢末魏晉之際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整個社會持續動蕩,文人的生命被灰色籠罩:活著,異常艱難;死亡,又令人畏懼。在意識形態和文化心理層面,長期以來占據統治地位的兩漢經學走向崩潰,儒家原來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不斷地被瓦解。這時期的人們提倡生前的及時行樂,追求的是現世的如意,要讓生命在黑暗、可怖的時代中綻放出奪目的色彩。鐘嶸在《詩品》中給予《古詩十九首》很高的評價,現代研究者也認為這組詩中體現著強烈的生命意識。每一首詩歌背后的文字都是溫文爾雅的,表現出的情意非常哀婉又能給人帶來長久的感動。更重要的是,這些詩歌集中地體現出一種新的人生觀念——及時行樂。人們能夠依靠及時行樂暫時忘卻生命的傷痛和對死亡的恐懼。新觀念的興起實際上反映的是在舊的道德價值體系瓦解之后,人們對于自身需要的重視。組詩之一的《青青河畔草》可謂大膽直白:“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由于獨特的社會身份,倡家女擁有的是短暫的青春,追求的是熱烈的生活:丈夫整日在外,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家,要我一個人為他獨守空床等他回來,這實在是件很難的事情呀!這種令人驚醒的人生觀念,恰恰表現了古人對生命的極致熱愛和珍惜,也符合人們對于情感世界的實際體驗,很容易讓讀者產生認同感。“真實”歷來被視為作品生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存在于文學創作領域。除了對于真實社會背景的折射,還能“表現作者本身的價值觀念,體現其真實的人生體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青青河畔草》:“可為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詩歌的內容無疑是離經叛道的,但更是充滿真情的——主人公們都能真實地面對自身的情感,這不僅符合生活真實,也符合藝術真實。(二)“天下歸心”——建功立業“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兩句詩,記述了一次尋常的出行,同時也具有意味深長的象征義。縱觀整個人生歷程,何嘗不是一場奔波呢?我們在奔波的時候,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假定這個奔波過程中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人可以通過努力積極投身于短暫的現世中,就有可能獲得精神的不朽,沖淡生命短暫帶來的焦灼感。建安時期的文人開始直面慘淡的人生,積極建功立業,顯示出了消逝許久的雄心壯志。作為建安時代的開創者,曹操敏銳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但他并沒有一味地哀嘆,而是體現出強烈的入世精神。在《短歌行》中,他樂的是同優秀卓異的人才歡飲暢談,他憂的是天南海北的人才不來投奔自己。這是一種政治家的憂思,他想吸納賢才,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公正有序。就如劉所說的“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曹操的作品氣勢昂揚、情志深沉,充溢著慷慨進取的精神。曹操的詩歌中充滿對現實人生的關懷,是關于生命當下的體驗。《蒿里行》反映出軍閥混戰的現實,“鎧甲生虱,萬姓以死亡”,由于戰爭不斷,戰士們身上的戰衣遲遲不能脫下,以至于鎧甲上都生滿了虱子。《露行》亦是如此。“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當時董卓裹挾著漢獻帝和官民顛沛流離地遷都,尸骨遍地,哭聲震天。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56歲的曹操更是自述其志,他個人的理想抱負和社會重建始終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的焦慮,仿佛籠罩在天空中的云氣,涵括著同時代的許多作品,士人們壯懷激烈、蓬勃向上,呈現出一種高昂的精神狀態,可謂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陳琳在《游覽》中揮筆:“庶幾及君在,立德垂功名”,劉琨高呼:“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滿懷激情的詩人們選擇在有限的時間內建立一番功業,努力消釋時間流逝帶來的焦慮。但是,他們仍然是痛苦矛盾的,仍要面對時間流逝帶來的悲傷,但內心已然不再煎熬,進發出噴涌向上的創造激情,這也是一種悠遠且深刻的積極情感。(三)“縱浪大化”心靈超脫伍綺詩在《無聲告白》中說道:“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人們直面現實、奮力奔波,但在這個過程中,有時追求的意義并不是那么堅定,一旦發現這個意義與最初的設定有所偏離,那么在世間的奔波就會變得可疑,生命的虛妄和荒誕就會被放大。這時,探尋生命的意義還可以有另一種選擇—歸隱田園,努力擺脫彌漫在時代中的生命恐懼。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告訴我們他“愛丘山”的天性,用“塵網”“羈鳥”“池魚”“樊籠”等詞語來形容斷斷續續五次出仕的官場生活,而用“舊林”“故淵”“愛”“戀”“思”“返”等充滿依戀的詞語來形容田園生活。他營建了這樣的世外桃源:人有宅屋,柳綠桃紅,村落靜立,炊煙,狗吠雞鳴,庭院明凈。這種描寫與日常生活相關聯,使人想到一種從容不迫的人生態度,繼而對此產生向往。在這里,他終于不再感慨自己如同一只離群的鳥兒,以至于“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了。與歷史中的其他隱士相比,陶淵明筆下如此具有吸引力的隱居生活是有開創性的。事實上,現實中的田園生活往往充滿艱辛,“夏夜長抱饑,寒夜無被眠”,他也常常陷入因貧困而饑寒交迫的處境。我們也看到了他脆弱的一面。但盡管極度潦倒,他仍然高歌“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如何從種種矛盾、失望、寂寞、悲苦之中,以其自力更生、艱苦卓絕的努力,而終于從人生的困惑中解脫出來”,成為一個令后人無限神往的幸福者。陶淵明努力地使自己的生活藝術化,指向美與和諧,他愛觸目所見的一切,為后人樹立了一種理想的生活范式。東晉以來,官場的航臟險惡確實打擊了很多熱衷任進的士人,既然無法反抗黑暗的現實,何不試著將自己從官場中解脫出來?到山水田園中保持自己的本性和良心的安定,選擇一條率真的“我喜歡”的道路,尋找生命的真意,素履前行。三、結語俄國卓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強調“比較”在教育方法中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由此可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事物。將這幾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深入的探究,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生命的詩意,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特性,這些與當今民族文化建設的目標都正相契合。處于當今時代的個體,在面對充滿未知但豐富多彩的人生道路時,會勇敢地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去追求理想。正如《老妓抄》中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死之上,活著的每一天都是一朵花。”但同時,生活中難免會有迷茫的時刻,我們都是在一次次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