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考點復習(原卷版+解析)_第1頁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考點復習(原卷版+解析)_第2頁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考點復習(原卷版+解析)_第3頁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考點復習(原卷版+解析)_第4頁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考點復習(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明確說明:

(1)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

(2)語法知識的學習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完整”的講授與

操練。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與點撥

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

1.從命題的角度來看,全國各地語文試卷中對語法的考查一般以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為主,以此檢

測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水平。因此有必要對這一語文知識點做以詳細講解。

2.初中常見的病句類型主要有:

(1)搭配不當;(2)語序不當;

(3)用詞不當;(4)成分殘缺;

(5)表意不明;(6)結構混亂(句式雜糅);

(7)不合邏輯;(8)贅余。

3.命題趨勢:通過對近幾年試卷中考查這一知識點的試題進行分析,試題多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這

種考查形式均出現在“語文積累與運用”這一部分。較少部分以主觀修改題的形式考查,且有逐漸增多的

趨勢。

期中復習病句的主要類型知識歸納

(一)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例:他一進教室,同學們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語“眼睛”與謂語“集中”搭配不當。“眼睛”不能“集中”,應改為“目光”。

2.動賓搭配不當

例:英雄們把紅旗和勝利插上了敵人的陣地。

解析:句中動賓搭配不當,“紅旗”可以插,“勝利”怎么插?應改為“英雄們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

敵人的陣地”。

3.主賓搭配不當

例:冬天的上海是美麗的季節。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為“上海是季節”,“冬天”是“季節”,“上海”不是“季節”,應改為“上

海的冬天是美麗的季節”。

4.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我們有一雙聰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來?

解析:本句屬于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聰明”不能修飾“手”,應把“聰明”改為“靈巧”。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例:攝影作品拍得好壞,詩歌寫得有味無味,是由一個人的思想、藝術修養決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藝術修養”的含義是確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藝術修養”,只能與前面的“拍

得好”、“寫得有味”意思搭配。這個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藝術修養”后加“高低”一

而]。

(二)用詞不當

1.感情色彩不當。如:他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含貶義,可改為

“學習”)

2.關聯詞使用不當。如:只要堅持下去,我們才能取得成功。(關聯詞語一般成對使用,“只要”一

與“就”搭配,“只有”與“才”搭配。)

3.意思表達不當。如:他這個人,性格直爽,為人忠厚,說起話來信口開河。(“信口開河”意為“隨

口亂說一氣”,此處誤用為“快言直語”。)

4.詞性誤用。如:從大量統計資料來看,吸煙能導致癌癥是無可疑問的。(“疑問”是名詞,應改為

“置疑”。)

5.大詞小用。如:每個老師日常從事的事業,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應改為“工作”。)

(三)語序不當

1.名詞修飾語次序不當

例: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他們發揮著無窮的蘊藏著的力量。

解析:“無窮的”應緊靠“力量”。多項定語與中心語的正確次序一般是:①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

所的;②指稱或數量的短語;③動詞或動詞短語;④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⑤名詞或名詞短語。另外,帶

“的”的定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前。

2.動詞修飾語次序不當。

例:開考半個小時后,就有人陸續交卷。

“陸續”應移到“有”的前面。多項狀語次序比較復雜,須特別注意的是:①先時間后處所;②先介

詞結構后動詞、形容詞;③表示對象的介詞結構一般緊靠中心語;④不要弄錯修飾對象。

3.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例: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

解析:“他”應移到“如果”后面。一般來說,兩個分句同一個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后邊;不同

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

(四)成分殘缺

1.缺少主語

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解析:“通過”與“形式多樣的活動”構成介賓短語,充當狀語,后一分句由“使”領起,造成該句

缺少主語,“通過”或“使”保留一個即可。

2.缺謂語

例:中國人民正在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是個介詞結構,只能作狀語而不能作謂語。“為建設強國”怎

么樣?話沒說完。在“強國”后面補上“而努力奮斗”,句子就有謂語了。

3.缺少賓語中心語

例:經過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美國得出無須依靠大型軍事基地也可以打贏一場戰爭。

解析:此句缺少賓語中心語,“得出”與“打贏一場戰爭”不能搭配,應在“戰爭”后面加上“的結

論”。

4.缺介詞

例:周日,嘉成老師跟他關系最好的宏濤老師去逛街了。

乍看好像沒什么問題,分析一下句子成分會發現“跟他關系最好的”是修飾“宏濤老師”的定語成分,

而這里想表達的是“嘉成老師和宏濤老師”去逛街了。若要修改,在“跟”字前加個“和”即可。

(五)成分贅余

成分贅余,顧名思義就是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語義重復的問題。

1.主語有多余成分

例:全場座位座無虛席,教授的報告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座無虛席”的“座”已經是“座位”的意思了,沒有必要再說一次“座位”。

2.謂語有多余成分

例:這位老教授的學術造詣在國內可以堪稱一流。

“堪”的意思就是可以、能夠,再說一個“可以”,說重了。可以改成“在國內堪稱一流”或者“在

國內可以稱得上一流”。

3.賓語有多余成分

例:只有密切接觸社會,聯系群眾,才能對國家安危和人民憂樂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

“真知灼見”的“見”就是意見的意思,這里直接說“提出真知灼見”就行了,沒必要加“的意見”。

4.定語多余

例:你去勸勸她,讓她別把過去的往事放在心上。

“往事”的“往”就是“過去”的意思,“過去的往事”,顯然說重復了,可以說“別把往事放在心

上”,或者“別把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5.狀語多余

例:在使用電器的時候,如果一旦出現漏電現象,應該立即切斷電源。

“如果”和“一旦”都是表示假設,沒有必要都用,刪去任意一個即可。

6.其他多余

例:從那以后,這個原本平靜的家里,不時發生使人不安的怪事出來。

句中的“發生”就有“出來”的意思,再加“出來”就多余了,形成了補語贅余的問題,應當刪掉“出

來”。

(六)結構混亂

1.一個句子套用了兩種結構。

例:一個人變好變壞,關鍵在于內因起決定作用。

“關鍵在于內因”與“內因起決定作用”保留一個即可。

2.兩個分句糅成一個單句。指本來是兩個分句組成的復句,卻被雜糅成一個單句。

例:小張除跳舞外,兼任報幕、開場、結尾的節目還得由她編導。

“小張……兼任報幕”和“開場……由她編導”是兩個分句,各有主語,其間誤用頓號;“兼任”一

詞一直管到“節目”,造成雜糅和搭配不當的雙重毛病。

3.藕斷絲連。指一句話結構已完整,卻把它的最后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開頭。

例: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時也不能不發揮民間力量在輿論動員、監督檢查等

方面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民間力量”在前部分作賓語,整個句子已經完整,但加上“在輿論……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

后部分的主語,整個句子的結構亂了。為突出“民間力量”,可從它后面斷開,再在“在輿論……的作用”

前加“民間力量”,使整個句子變成兩句話。

4.中途易轍。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例:觀摩了這次關于農村經營承包合同法的庭審以后,對我們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觀摩……庭審”的主語無疑是“我們”(省略了),但接下來的“對我們……的主語”顯然不是“我

們”,中途更換主語造成了結構混亂,刪去“對”。

(七)不合邏輯

1.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應改為“多少人遇難了,

他是幸免的一個”。

2.并列不當。

例:他們一面拼命地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淵。

解析:“一面……一面……”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顯然不是同時的,應改為“他們雖

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最終不免跌落深淵”。

3.強加因果。

例: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來思想變了,可以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現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說是

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呢?

4.主客體顛倒。

例:他從小在這長大,這里的山山水水,對他太熟悉了。

解析:“山山水水”是客觀存在,是“熟悉”的客體,“他”是“熟悉”的主體。這句話正確的說法

應該是“他從小在這長大,對這里的山山水水,他太熟悉了”。

(八)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如: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同意這種主張。(這種主張到底是指接受還是反對,

交代不清。)

2.介詞誤用。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于中國青年是不陌生的。(主體是人,

客體是物,即作品,應是人對物不陌生。)

常見的辨析病句的方法

L緊縮法

這是最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干,檢查

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干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

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

2.邏輯分析法

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

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后順序、句間關系、關聯詞語的使用等方面考慮是否

合適。例如:“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此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制造

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辨析病句還得從語言習慣、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方面仔細推敲,逐一

分析,就能辨其正誤。識其病因。

3.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

分析比較,辯明原因,加以修改。

4.造句類比法

對句子的毛病拿捏不準時,按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

看到語病所在。

5、修改病句的原則

不要改變句子的原意。

修改后不能再出現新的語病。

要保持句子的簡潔。

要根據實際表達需要修改,不能為了改病句而改病句,改動的字數要盡量少。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

灶,按自己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

1.(2023下?山東淄博?七年級統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濫用外來語,既消解了中國文化精深而豐富的內涵,也影響了漢語表意功能的發揮。

B.學校能否把素質教育的功夫做實,關鍵在于將考試建立在發展素質教育的基礎上。

C.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繼續開展“云游非遺”線上推廣活動,鼓勵人們走進傳統文化、發現非遺之美。

D.假如你是一粒種子,盡管是生在沃野,還是長在峭壁,都要堅強地扎根生長。

2.(2023下?廣東揭陽?七年級校考期中)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12版《新華字典》收錄了“拼購”“刷屏”等網絡詞語,意味著一些網絡詞語被更廣泛地使用和接受。

(將“使用和接受”改為“接受和使用”)

B.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之大前所未有,環境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將“明顯”

改為“顯著”)

C.有識之士認為,能否科學設計家庭作業是實現家校良性互動、家庭作業回歸育人本位的重要條件之

一。(刪去“否”)

D.貫徹落實中央文化潤疆精神,就要努力創作展現兵團精神的更多新時代文藝作品。(將“更多”調到

“創作”之后)

3.(2023下?廣東東莞?七年級校考期中)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E項的一項是()

A.人行道的一手攙扶,朋友間的一份鼓勵,對手間的一絲寬容……這件件微薄的善舉,讓我內心感到

由衷的溫暖。(刪去“由衷的”)

B.由于采用了科學的復習方法,他的學習效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動。(將“改動”改為“改變”)

C.在閱讀名著中,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諦。(去掉“在……中”)

D.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在“人們”后加“具有”)

4.(2023下.河北保定.七年級統考期中)下列表述不巧確的一項是()

A.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對他人的愛稱,敬稱等。如“卿今當涂掌事”中的“卿”是古

代君對臣的愛稱。

B.《賣油翁》選自《歸田錄》卷一,作者歐陽修,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漢字在這些國家的應用與傳播,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友誼的橋梁。(該句

有語病,應把“提升”改為“提高”)

D.“心河邊(跑步)”和“從昨天(開始)”中的加著重號的詞都是介詞,它們跟名詞或代詞結合在一起

組成短語,表示地點、時間等。

5.(2023下?廣西貴港?七年級統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表達清楚的一項是()

A.環境很艱苦,條件很困難,只有我們堅定信心,頑強不屈,才能迎來人生的綠洲。

B.王繼才在孤島上堅守32年,把最美好的年華全部獻給祖國的海防事業。

C.為了避免安全事故不再發生,學校舉辦了“安全伴我行”的主題演講活動。

D.《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表示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

6.(2023下?廣東深圳?七年級校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段,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小題。

(1)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還有人心里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既看不出他

們有什么高深的知識,又看不出他們有什么豐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說,這是由于他跟我們的戰士接觸太

少,還沒有了解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品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地③和剛強,他

們的氣質是那樣地淳樸和④,他們的胸懷是那樣地美麗和⑤!

(2)禾稻的香氣是強烈的,碾著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著,多么美麗,多么①個學……沒有人能夠忘記

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夜夜我看見馬蹄奔馳

的聲音,草原的兒子在黎明的天邊呼唉。這時我起來.找尋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

我的家鄉。我向那邊注視著,注視著,直到天邊破曉。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

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②wQhui和恥辱。

(1)請寫出相應的漢字或拼音。

①豐饒@wuhui

(2)請結合語境,將正確的詞語選項填寫到相應的橫線上。

A謙遜B.寬廣C.堅韌

③④⑤

(3)請選出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

A.“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中的“最”是副詞。

B.“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中的“很”是助詞。

C.“既看不出他們有什么高深的知識”中的“既”是連詞。

D.“我向那邊注視著”中的“向”是介詞。

(4)文段中畫線句子是病句,請修改后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病句:夜夜我看見馬蹄奔馳的聲音,草原的兒子在黎明的天邊呼喚。

專題04: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明確說明:

(1)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

(2)語法知識的學習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完整”的講授與

操練。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與點撥

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

L從命題的角度來看,全國各地語文試卷中對語法的考查一般以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為主,以此檢

測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水平。因此有必要對這一語文知識點做以詳細講解。

2.初中常見的病句類型主要有:

(1)搭配不當;(2)語序不當;

(3)用詞不當;(4)成分殘缺;

(5)表意不明;(6)結構混亂(句式雜糅);

(7)不合邏輯;(8)贅余。

3.命題趨勢:通過對近幾年試卷中考查這一知識點的試題進行分析,試題多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這

種考查形式均出現在“語文積累與運用”這一部分。較少部分以主觀修改題的形式考查,且有逐漸增多的

趨勢。

期中復習病句的主要類型知識歸納

(-)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例:他一進教室,同學們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語“眼睛”與謂語“集中”搭配不當。“眼睛”不能“集中”,應改為“目光”。

2.動賓搭配不當

例:英雄們把紅旗和勝利插上了敵人的陣地。

解析:句中動賓搭配不當,“紅旗”可以插,“勝利”怎么插?應改為“英雄們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

敵人的陣地”。

3.主賓搭配不當

例:冬天的上海是美麗的季節。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為“上海是季節”,“冬天”是“季節”,“上海”不是“季節”,應改為“上

海的冬天是美麗的季節”。

4.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我們有一雙聰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來?

解析:本句屬于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聰明”不能修飾“手”,應把“聰明”改為“靈巧”。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例:攝影作品拍得好壞,詩歌寫得有味無味,是由一個人的思想、藝術修養決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藝術修養”的含義是確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藝術修養”,只能與前面的“拍

得好”、“寫得有味”意思搭配。這個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藝術修養”后加“高低”一

o

(二)用詞不當

1.感情色彩不當。如:他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含貶義,可改為

“學習”)

2.關聯詞使用不當。如:只要堅持下去,我們才能取得成功。(關聯詞語一般成對使用,“只要”一

與“就”搭配,“只有”與“才”搭配。)

3.意思表達不當。如:他這個人,性格直爽,為人忠厚,說起話來信口開河。(“信口開河”意為“隨

口亂說一氣”,此處誤用為“快言直語”。)

4.詞性誤用。如:從大量統計資料來看,吸煙能導致癌癥是無可疑問的。(“疑問”是名詞,應改為

“置疑”。)

5.大詞小用。如:每個老師日常從事的事業,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應改為“工作”。)

(三)語序不當

1.名詞修飾語次序不當

例: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他們發揮著無窮的蘊藏著的力量。

解析:“無窮的”應緊靠“力量”。多項定語與中心語的正確次序一般是:①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

所的;②指稱或數量的短語;③動詞或動詞短語;④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⑤名詞或名詞短語。另外,帶

“的”的定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前。

2.動詞修飾語次序不當。

例:開考半個小時后,就有人陸續交卷。

“陸續”應移到“有”的前面。多項狀語次序比較復雜,須特別注意的是:①先時間后處所;②先介

詞結構后動詞、形容詞;③表示對象的介詞結構一般緊靠中心語;④不要弄錯修飾對象。

3.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例: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

解析:“他”應移到“如果”后面。一般來說,兩個分句同一個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后邊;不同

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

(四)成分殘缺

1.缺少主語

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解析:“通過”與“形式多樣的活動”構成介賓短語,充當狀語,后一分句由“使”領起,造成該句

缺少主語,“通過”或“使”保留一個即可。

2.缺謂語

例:中國人民正在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是個介詞結構,只能作狀語而不能作謂語。“為建設強國”怎

么樣?話沒說完。在“強國”后面補上“而努力奮斗”,句子就有謂語了。

3.缺少賓語中心語

例:經過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美國得出無須依靠大型軍事基地也可以打贏一場戰爭。

解析:此句缺少賓語中心語,“得出”與“打贏一場戰爭”不能搭配,應在“戰爭”后面加上“的結

論”。

4.缺介詞

例:周日,嘉成老師跟他關系最好的宏濤老師去逛街了。

乍看好像沒什么問題,分析一下句子成分會發現“跟他關系最好的”是修飾“宏濤老師”的定語成分,

而這里想表達的是“嘉成老師和宏濤老師”去逛街了。若要修改,在“跟”字前加個“和”即可。

(五)成分贅余

成分贅余,顧名思義就是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語義重復的問題。

1.主語有多余成分

例:全場座位座無虛席,教授的報告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座無虛席”的“座”已經是“座位”的意思了,沒有必要再說一次“座位”。

2.謂語有多余成分

例:這位老教授的學術造詣在國內可以堪稱一流。

“堪”的意思就是可以、能夠,再說一個“可以”,說重了。可以改成“在國內堪稱一流”或者“在

國內可以稱得上一流”。

3.賓語有多余成分

例:只有密切接觸社會,聯系群眾,才能對國家安危和人民憂樂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

“真知灼見”的“見”就是意見的意思,這里直接說“提出真知灼見”就行了,沒必要加“的意見”。

4.定語多余

例:你去勸勸她,讓她別把過去的往事放在心上。

“往事”的“往”就是“過去”的意思,“過去的往事”,顯然說重復了,可以說“別把往事放在心

上”,或者“別把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5.狀語多余

例:在使用電器的時候,如果一旦出現漏電現象,應該立即切斷電源。

“如果”和“一旦”都是表示假設,沒有必要都用,刪去任意一個即可。

6.其他多余

例:從那以后,這個原本平靜的家里,不時發生使人不安的怪事出來。

句中的“發生”就有“出來”的意思,再加“出來”就多余了,形成了補語贅余的問題,應當刪掉“出

來”。

(六)結構混亂

1.一個句子套用了兩種結構。

例:一個人變好變壞,關鍵在于內因起決定作用。

“關鍵在于內因”與“內因起決定作用”保留一個即可。

2.兩個分句糅成一個單句。指本來是兩個分句組成的復句,卻被雜糅成一個單句。

例:小張除跳舞外,兼任報幕、開場、結尾的節目還得由她編導。

“小張……兼任報幕”和“開場……由她編導”是兩個分句,各有主語,其間誤用頓號;“兼任”一

詞一直管到“節目”,造成雜糅和搭配不當的雙重毛病。

3.藕斷絲連。指一句話結構已完整,卻把它的最后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開頭。

例: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時也不能不發揮民間力量在輿論動員、監督檢查等

方面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民間力量”在前部分作賓語,整個句子已經完整,但加上“在輿論……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

后部分的主語,整個句子的結構亂了。為突出“民間力量”,可從它后面斷開,再在“在輿論……的作用”

前加“民間力量”,使整個句子變成兩句話。

4.中途易轍。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例:觀摩了這次關于農村經營承包合同法的庭審以后,對我們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觀摩……庭審”的主語無疑是“我們”(省略了),但接下來的“對我們……的主語”顯然不是“我

們”,中途更換主語造成了結構混亂,刪去“對”。

(七)不合邏輯

1.自相矛盾

例: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應改為“多少人遇難了,

他是幸免的一個”。

2.并列不當。

例:他們一面拼命地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淵。

解析:”一面……一面……”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顯然不是同時的,應改為“他們雖

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最終不免跌落深淵”。

3.強加因果。

例: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來思想變了,可以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現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說是

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呢?

4.主客體顛倒。

例:他從小在這長大,這里的山山水水,對他太熟悉了。

解析:“山山水水”是客觀存在,是“熟悉”的客體,“他”是“熟悉”的主體。這句話正確的說法

應該是“他從小在這長大,對這里的山山水水,他太熟悉了”。

(八)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如: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同意這種主張。(這種主張到底是指接受還是反對,

交代不清。)

2.介詞誤用。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于中國青年是不陌生的。(主體是人,

客體是物,即作品,應是人對物不陌生。)

常見的辨析病句的方法

1.緊縮法

這是最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干,檢查

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干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

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

2.邏輯分析法

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

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后順序、句間關系、關聯詞語的使用等方面考慮是否

合適。例如:“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此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制造

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辨析病句還得從語言習慣、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方面仔細推敲,逐一

分析,就能辨其正誤。識其病因。

3.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

分析比較,辯明原因,加以修改。

4.造句類比法

對句子的毛病拿捏不準時,按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

看到語病所在。

5、修改病句的原則

不要改變句子的原意。

修改后不能再出現新的語病。

要保持句子的簡潔。

要根據實際表達需要修改,不能為了改病句而改病句,改動的字數要盡量少。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

灶,按自己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

1.(2023下?山東淄博?七年級統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濫用外來語,既消解了中國文化精深而豐富的內涵,也影響了漢語表意功能的發揮。

B.學校能否把素質教育的功夫做實,關鍵在于將考試建立在發展素質教育的基礎上。

C.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繼續開展“云游非遺”線上推廣活動,鼓勵人們走進傳統文化、發現非遺之美。

D.假如你是一粒種子,盡管是生在沃野,還是長在峭壁,都要堅強地扎根生長。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病句修改。

A.“既消解了中國文化精深而豐富的內涵,也影響了漢語表意功能的發揮”語序不當,改為:既影響了漢語表

意功能的發揮,也消解了中國文化精深而豐富的內涵;

B.兩面對一面,去掉“能否”或在“在于”后加上“能否”;

D.關聯詞語使用不當,改“盡管”為“不管”;

故選C。

2.(2023下?廣東揭陽?七年級校考期中)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12版《新華字典》收錄了“拼購”“刷屏”等網絡詞語,意味著一些網絡詞語被更廣泛地使用和接受。

(將“使用和接受”改為“接受和使用”)

B.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之大前所未有,環境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將“明顯”

改為“顯著”)

C.有識之士認為,能否科學設計家庭作業是實現家校良性互動、家庭作業回歸育人本位的重要條件之

一。(刪去“否”)

D.貫徹落實中央文化潤疆精神,就要努力創作展現兵團精神的更多新時代文藝作品。(將“更多”調到

“創作”之后)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B.成分殘缺,應在“環境保護”后加上“力度”;

故選B。

3.(2023下?廣東東莞?七年級校考期中)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行道的一手攙扶,朋友間的一份鼓勵,對手間的一絲寬容……這件件微薄的善舉,讓我內心感到

由衷的溫暖。(刪去“由衷的”)

B.由于采用了科學的復習方法,他的學習效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動。(將“改動”改為“改變”)

C.在閱讀名著中,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諦。(去掉“在……中”)

D.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在“人們”后加“具有”)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病句修改。

B.搭配不當。“效率”與“改動”“改變”都不能搭配,應將“改動”改為“提高”;

故選B。

4.(2023下?河北保定?七年級統考期中)下列表述不E確的一項是()

A.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對他人的愛稱,敬稱等。如“卿今當涂掌事”中的“卿”是古

代君對臣的愛稱。

B.《賣油翁》選自《歸田錄》卷一,作者歐陽修,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漢字在這些國家的應用與傳播,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友誼的橋梁。(該句

有語病,應把“提升”改為“提高”)

D.“沿河邊(跑步)”和“叢昨天(開始)”中的加著重號的詞都是介詞,它們跟名詞或代詞結合在一起

組成短語,表示地點、時間等。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

C.“該句有語病,應把,提升'改為,提高’”有誤,“提升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搭配不當,應把“提升”改為“促進”;

故選C。

5.(2023下?廣西貴港?七年級統考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表達清楚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