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某中學中考化學一模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某中學中考化學一模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某中學中考化學一模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某中學中考化學一模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某中學中考化學一模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梅華中學中考化學一模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6分。

1.“秦磚漢瓦”是華夏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下列磚瓦生產的工藝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精選黏土B.搗土制坯C.晾坯干燥D.燒坯成型

2.特色美食“簸箕炊”,以竹蔑編制的簸箕為盛具,裝入一大勺米粉槳,于表面灑少許香油、芝麻以及蒜

蓉漿后上鍋蒸煮而得。“簸箕炊”富含的營養素為()

A.蛋白質B.維生素C.糖類無機鹽

3.“小米SU7Ultra"新能源汽車在2025年3月2日正式上市,豐

深受熱捧,它的外殼成分之一碳纖維屬于()

A.合成材料B.金屬材料C.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

4.在進行如圖稀釋濃硫酸的實驗中,不需要用到的圖標是()不斷攪r拌z:

餐濃心酸

5.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

A.銀元素:AGB.硫酸鈉:Na2s

C.3個氧原子:O3D.2個鎂離子:2Mg2+

在學校第二課堂中,興趣小組想要制作葉脈書簽。老師指導方法:用氫氧化鈉溶液浸泡,加熱,用刷子把

葉肉刷下,清洗,上色。請完成各小題:

6.葉脈書簽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10%氫氧化鈉溶液浸泡,下列配制100gl0%氫氧化鈉溶液的操作中,錯

誤的是()

-100

C.二量液體

-so

7.用氫氧化鈉溶液浸泡,是利用到了氫氧化鈉溶液的性質是()

A.腐蝕性B.潮解性C.堿性D.脫水性

8.加熱過程中需要用打火機點燃酒精燈,打火機的燃料是丁烷(化學式為C4H10),若通風口通氣不良,會導

致燃料浪費,也會效率不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丁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9B.丁烷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

C.丁烷燃燒肯定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碳原子和氫原子的質量比為24:5

9.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技術降低了水稻中碑的含量。如圖是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結構

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碑屬于非金屬元素B.碑原子的質子數為33

C.碑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gD.x=5,碑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向兩個盛有MPlOOg水的燒杯①和2中分別加入甲、乙物質。完成各小題。

10.配制160g該甲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A.漏斗B.玻璃棒C.燒杯D.量筒

1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40K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溫結晶提純甲

C.50鼠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0%

D.將燒杯①、②升溫至50K,①中固體全溶,②中固體還有剩余

12.學好化學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下列項目所涉及化學知識不正確的是()

選項項目化學知識

A“德”:廢舊電池分類投放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污染環境

B“體”:劇烈運動后適量喝淡鹽水補充人體所需無機鹽

“美”:銅絲放入硝酸銀溶液,表面有固體析出,溶

C銅比銀的金屬活動性弱

液變藍

氮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

D“勞”:給葉片發黃的棉花施用尿素

A.AB.BC.CD.D

13.我國化學家在碳納米管上負載醐膂鉆分子的催化劑,實現了通過化學法一步將氣態乙烯仁2”。轉化為

液體乙二醇,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二醇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該反應涉及的物質全部是化合物

C.該反應的方程式為。2“4+2“2。'02H602+“2

D.該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分子的數目均不改變

14.鑒別、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設計

A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取樣,分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B鑒別CuSO.、NaOH兩種白色固體取樣,分別加水

C除去NaCl固體中的少量Na2cO3加入適量稀鹽酸,蒸發結晶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MgC%加入適量Ca(0")2溶液,過濾

A.AB.BC.CD.D

15.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探究反應劇烈程度與反應物濃度有關

稀鹽酸稀鹽酸

C.比較Fe、Cu、Ag的金屬活動性

0:

D.

二、流程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7分。

16.三峽煉鋅遺址群中發現了大量煉鋅罐(圖1)。圖2是對煉鋅罐煉鋅工藝流程的復原推測:將爐甘石

(ZnC03)和煤裝入煉鋅罐,泥封后上爐煨燒成鋅,冷卻、毀罐、取鋅。根據圖文回答問題。

資料:①ZnCO尚溫分解的反應原理與碳酸鈣相似;

②鋅的熔點4191c,沸點9071c.

圖2

(1)爐甘石常見的鋅礦石,其主要成分ZnC03在化合物中所屬類別為

(2)裝料前,將爐甘石和煤敲碎過篩并混合均勻,其目的是。

(3)將煉鋅罐泥封上爐后,用木炭煨燒,反應區溫度達到90/C時,生成鋅和CG,發生的總反應的化學方

程式為,此時鋅的狀態為。

(4)蒸儲時反應區的溫度將達到P以上,蒸儲的目的是o

(5)冷凝區鋅冷卻至常溫后才能取出,否則可能會導致。

三、科普短文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17.【科普閱讀】

自熱火鍋、米飯的發熱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焙燒硅藻土、氫化鈣

(Ca”2)等。向發熱包中加水,生石灰與水反應快速放熱,金屬粉、炭粉、鹽等物質相互反應持續放熱。硅

藻土孔隙較大,可起到緩沖反應的作用,為發熱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氫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和氫氣)用來吸收滲入包裝內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鈣逐漸失效。發熱劑成分不同,發熱效果不同。如表

為不同發熱劑(30g)對不同食物的加熱效果表(加熱時間為5min),曲線圖為自熱米飯在不同測溫點的溫度

變化。

礦泉水(250g)八寶粥(250g)

發熱劑理論放熱量/fc/

△T/℃吸熱量△r/℃吸熱量/々/

H2O+MgCl242.482526.172220.14

H2O+AIC1373.293839.773229.31

①加熱前,將自熱鍋蓋上的透氣孔打開,加入冷水。

②發熱包中反應較為復雜。會產生一定量的氫氣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使用

時避免明火。

③使用后的發熱包按有害垃圾分類處置。

(1)發熱包中所含硅藻土和活性炭都有的結構,能起到吸附作用。

(2)“自熱火鍋”的內、外盒由聚丙烯塑料制成,隨意丟棄會帶來“”問題。

(3)表中等量的礦泉水與八寶粥比較,八寶粥的吸熱率更(填“高”或"低”)o

(4)寫出氫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填序號)。

A.高鐵車廂內不可以多人同時制作多個的自熱火鍋

B.為快速使自熱火鍋升溫,應密封鍋蓋上的透氣孔

C.自熱米飯“自熱”后保溫時間極短,“自熱”后需立即食用

D.等質量的MgC%和4C。作發熱劑為相同食物加熱時,4C。“發熱”效果更好

(6)推測發熱包里不能改加熱水的原因是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

18.【基礎實驗和跨學科實踐】

圖3

(1)實驗室制取。。2及其性質檢驗。

i.儀器a的名稱是

ii.實驗室制取。。2,應選擇圖1中的發生裝置_____(填字母),化學方程式為。

iii.不同的吸收劑對C02的吸收效果比較(將C02以相同流速通入不同的吸收劑中,在第30秒時,觀察澄清

石灰水的變化情況)。

實驗裝置吸收劑用量/niL燒杯中的現象

A水30渾濁

B飽和石灰水30較渾濁

co2

氣瓶J1

無明顯現象

fe:C15%K0H溶液30

吸收劑澄清石灰水

分析:實驗裝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結論:上述三種吸收劑中吸收效果最好的是(填字母)。

(2)制作簡易“吸碳機”。

項目式學習小組模擬工業吸碳設備,設計并制作簡易“吸碳機”,如圖2所示。

i.選用某種吸收劑進行“吸碳”實驗,裝置內氣體中CG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400秒后CQ

濃度不再明顯減少的原因是=

ii.若用氫氧化鈉溶液作吸收劑,收集濾網上的生成物,該生成物是(填化學式)。若將生成物與

(填化學式)反應,可重新生成氫氧化鈉,實現吸收劑再生。

五、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9.“學化學,愛化學,用好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圍繞“酸堿中和反應”開展實驗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下列活動。

【實驗探究】將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混合,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為證明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了反

應,三位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1)測定溶液pH變化的方法。

甲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測得pH變化如圖1所示,則該同學是將(填字母序號)。

a.氫氧化鉀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鉀溶液中

(2)測混合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乙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測得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圖2所示,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3)借助于酸堿指示劑。

丙同學通過圖3所示實驗,他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也證明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了化學反

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提出問題】針對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大家紛紛提出了猜想。

【猜想與假設】

(4)猜想一:;猜想二:有七5。4和“25。4;猜想三:有K2s。4和KOH

小組經討論發現猜想三不合理,原因:O

【進行實驗】

(5)為了驗證猜想,學習小組選用尸02。3粉末、BaC%溶液,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方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尸02。3粉

方案一—溶液中有“25。4猜想二正確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BaC1溶產生白色沉溶液中有“25。4,猜想二正

方案二

液淀確

【實驗結論】通過探究,同學們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評價與反思】

(6)丁同學針對上述方案提出疑問,認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0

(7)同學們經過反思與討論,最后認為方案一中的尸02。3粉末可以用某些物質代替,也能得到同樣的實驗結

論,請你選出下列的可用來代替尸02。3試劑的字母序號。

A.Mg

B.CuO

C.KC1

D.Na2CO3

20.化石燃料對人類社會非常重要。

(1)石油、天然氣、是常見的化石燃料。

(2)《夢溪筆談》記載:“郵、延境內有石油…“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帷幕皆黑”。“煙甚濃”是由

于石油造成。

(3)石油綜合利用過程中會產生煉油堿渣,要將堿渣中的CM+轉化為CQC03垢除去,如圖為不同pH時水中

碳酸化合物的形態,控制pH在______(填字母)以上有更好的處理效果,理由是o

化80

總60

40

4

/%20

0456789101112

pH

a.4.5

b.6.3

c.8.3

d.10.5

(4)天然氣常用作燃料,將天然氣轉化為其他含碳化合物是其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以天然氣為主要原

料生產甲醇(C“3。”)的生產流程如圖所示:

天儲罐

L甲醇屬于(“有機物”或“無機物”),甲醇中氧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o

正從微觀角度解釋,天然氣能被壓縮的原因是。

山.轉化爐主要生成合成氣CO和%,寫出合成塔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將低濃度的CO、/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o

21.鐵紅(主要成分是尸02。3)顏色鮮艷,穩定無毒,是中國傳統紅色顏料的重要著色劑。用綠磯(FeSO^

7H2。)制備鐵紅的兩種方法如圖1所示。

方法2

圖1

(1)方法1是《天工開物》等古文中所記載的直接焙燒“綠帆”制備“鐵紅”的方法,其原理為2FeS0『

7H2。1FezOs+XT+SQT+M/。,其中X的化學式為。

(2)方法2中,反應i發生的主要反應為:2FeS04+H202+2H2O=2FeO(OH)I+2H2S04o現有100kg溶

質的質量分數為15.2%的FeSO,溶液,理論上可得到FeO(OH)的質量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圖2為發生反應ii時不同煨燒溫度對產品中Fez/質量分數的影響,根據該圖分析,燃燒的最佳溫度為

______℃o

(4)現代企業常用方法2制鐵紅,對比方法1,其優點有(寫出一條即可)。

(5)實驗室中也可用鐵粉制產02。3。若反應前鐵粉質量為2.1g,理論上可得到的502。3的質量為go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精選黏土,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搗土制坯,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晾坯干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燒坯成型,包含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故選:Do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

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本考點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基礎性比較強,只要抓住關鍵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問題就

很容易解決。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2.【答案】C

【解析】解:4蛋白質主要存在于肉、蛋、奶、豆類等食物中,“簸箕炊”主要原料為米粉,米粉中含有

的蛋白質較少,故A錯誤;

B.維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簸箕炊”以米粉為主要原料,不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故B

錯誤;

C.如前面分析,米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所以“簸箕炊”富含糖類,故C正確;

D.無機鹽在各種食物中都有一定含量,但“簸箕炊”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不是無機鹽,故D錯誤;

故選:Co

米粉槳是制作“簸箕炊”的主要原料,米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

本題難度簡單,通過考察“簸箕炊”這一特色美食富含的營養素類型,引導學生關注食物成分與營養素之

間的關系,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學生需要明確各種食物的主要成分和富含的營養素類型,以便準確判斷,

同時,本題也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均衡,合理搭配各種食物,以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

求。

3.【答案】D

【解析】解:4合成材料是指由人工合成的有機高分子材料,碳纖維是由碳元素組成,不屬于合成材料,

故A錯誤;

B.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為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碳纖維是由碳元素組成,不屬于

金屬材料,故B錯誤;

C.無機非金屬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鹵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鹽、鋁酸鹽、

磷酸鹽、硼酸鹽等物質組成的材料,碳纖維是由碳元素組成,不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c錯誤;

D.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在宏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

料,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是由碳纖維和其他材料復合而成,屬于復合材料,故D正確;

故選:Do

A.根據合成材料的定義和碳纖維的組成,進行分析;

B.根據金屬材料的定義和碳纖維的組成,進行分析;

C.根據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定義和碳纖維的組成,進行分析;

D.根據復合材料的定義和碳纖維的組成,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材料的分類。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4.【答案】D

【解析】解:A、佩戴護目鏡的目的是保護眼睛,濃硫酸具有腐蝕性,若不慎濺入眼睛會造成嚴重傷害,

需要佩戴護目鏡,需要護目鏡標志,故選項錯誤。

B、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熱,可能會導致熱燙危險,需要熱燙標志,故選項錯誤。

C、實驗結束后,手上可能沾有殘留物質,做完實驗后應用肥皂等清洗雙手,需要洗手標志,故選項錯

誤。

D、稀釋濃硫酸過程中,沒有用到明火,因此不需要明火標志,故選項正確。

故選:D。

根據圖中常見標志的含義及題目的要求,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各個常見標志所代表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5.【答案】D

【解析】解:A、銀元素的元素符號為Ag,選項表示方法錯誤;

B、硫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硫酸根顯-2價,則硫酸鈉的化學式為Na2s0*選項表示方法錯誤;

C、表示多個原子時,在相應的元素符號前寫出原子數目即可,所以3個氧原子表示為30,選項表示方法

錯誤;

D、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

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

字,所以2個鎂離子表示為2Mg2+,選項表示方法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

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

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

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6~8.【答案】B、A、D

【解析】解:A、取用固體粉末狀試劑時,瓶塞要倒放,應用藥匙取用,故選項實驗操作正確。

B、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祛碼與試劑的位置放反了,且氫氧化鈉具有腐蝕

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C、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選項實驗操作正確。

D、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選項實驗操作正確。

故選:B?

A、根據固體試劑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溶解操作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明確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主要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制作葉脈書簽,用氫氧化鈉溶液浸泡,加熱,用刷子把葉肉刷下,清洗,上色,是利用了氫氧化鈉溶

液具有腐蝕性,可以腐蝕掉樹葉的葉肉部分,留下葉脈,從而制作成樹葉標簽。

故選:Ao

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氫氧化鈉的性質和用途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A、丁烷的相對分子質量=12X4+IX10=58,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丁烷由丙烷分子構成,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丁烷燃燒如果氧氣不充足,可能會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質,不一定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說法錯誤,不

符合題意;

D、丁烷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質量比=(12X4):(1X10)=48:10=24:5,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來分析;

B.根據分子結構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組成以及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D.根據元素的質量比來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碑帶“石”字旁,屬于固態非金屬元素,該選項正確。

B、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則碑原子的質子數為33,該選項正確。

C、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

是“g”,該選項錯誤。

D、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x=33—2—8-18=5,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層電

子數,磷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5,則碑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該選項正確。

故選:Co

A、除汞外,金屬元素的名稱都帶金字旁,非金屬元素的名稱不帶金字旁。

B、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C、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相對質量。

D、一般情況下,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的,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大于4的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等于4

的,既不容易得到電子,也不容易失去電子,因此最外層電子數相等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注意理解和應用。

10-11.【答案】A、C

【解析】配制160g該甲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是漏斗,需要的是玻璃棒、燒杯和量筒。

故選:Ao

配制溶液不需要漏斗。

本題主要考查配制溶液需要儀器方面的知識,比較簡單。

解:A、4(rc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選項正確。

B、甲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溫

結晶提純甲,故選項正確。

C、5(TC時甲的溶解度是60g,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就聶x100%=37.5%,故選項不正

確。

D、5(TC時甲的溶解度是60g,乙的溶解度小于60g,將燒杯①、②升溫至5(TC,①中固體全溶,②中固體

還有剩余,故選項正確。

故選:Co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溶解三副£100%。

100g+溶解度

溶一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一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可以用降溫結晶或蒸

發結晶的方法分離。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12.【答案】C

【解析】解:A、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污染環境,因此廢舊電池分類投放,選項說法正確;

B、劇烈運動后,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無機鹽,應適量喝淡鹽水,選項說法正確;

C、銅絲放入硝酸銀溶液,表面有固體析出,溶液變藍,說明銅比銀的金屬活動性強,選項說法錯誤;

D、氮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因此給葉片發黃的棉花施用尿素,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o

A、根據廢舊電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屬來分析;

B、根據人體所需營養素來分析;

C、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來分析;

D、根據化肥的作用來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回收廢舊電池的意義、人體所需營養素、金屬的活動性、化肥的作用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C

【解析】解: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乙烯(C2H4)和水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乙二醇和氫氣,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是:C2H4+2/0-C2H602+H2O

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乙二醇的化學式為C2H6。2,則乙二醇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故選項A說

法錯誤;

B、該反應中氫氣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選項B說法錯誤;

C、根據圖示,該反應為乙烯與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二醇與氫氣,反應的方程式為C2H4+2%。

催化劑C2H6。2+“2,故選項C說法正確;

1

D、由反應的方程式C2H4+2“2。,?C2H6。2+“2可知,該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發生了改變,故選項

D說法錯誤;

故選:C?

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其意

義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本題通過微觀粒子的反應模型圖,考查了微觀上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學會通過微觀示意圖把宏觀物質和微

觀粒子聯系起來、從微觀的角度分析物質的變化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4.【答案】D

【解析】解:A、鹽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氯化鈉溶液顯中性,不能使石蕊變色,該選項正確。

B、硫酸銅溶于水形成藍色溶液,氫氧化鈉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該選項正確。

C、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該選項正確。

D、氯化鎂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鈣,過濾得到氯化鈉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除去氯化

鎂帶入氯化鈣,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D。

A、鹽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氯化鈉溶液顯中性,不能使石蕊變色。

B、硫酸銅溶于水形成藍色溶液,氫氧化鈉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

C、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D、氯化鎂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鈣。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

確的結論。

15.【答案】B

【解析】解:A、CO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

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鋅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氫氣,圖中實驗,兩試管中鋅粉的質量、稀鹽酸的體積相等,實驗變

量是稀鹽酸的濃度,通過觀察氣泡產生速率,可以探究反應劇烈程度與反應物濃度有關,故選項實驗設計

能達到實驗目的。

C、Cu、Ag都不能與FeS為反應,兩試管中都無明顯現象,說明Fe的金屬活動性比Cu、Ag強,但無法比

較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利用圖中裝置測定氧氣的體積時,水需從長導管排出,則氧氣應從短

導管通入,若從長導管通入,氧氣將從水底向上運動,從短導管離開,無法將水排出,無法測定氧氣的體

積,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o

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

質量。

B、根據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

判斷。

D、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

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6.【答案】鹽;

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ZnCO3+C2ZnO+3CO2?;液態;

907;將金屬鋅與其他固體雜質分離;

鋅被氧化

【解析】解:(1)碳酸鋅是由鋅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

(2)裝料前,將爐甘石和煤敲碎過篩并混合均勻,其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

充分;

(3)發生的總反應為碳酸鋅和木炭在904K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立沮

2ZnCO3+C2ZnO+3CO2To反應區溫度達到904P時,生成鋅和二氧化碳,鋅的熔點為41TC,

沸點為907。(2,則此時鋅的狀態為液態;

(4)鋅的沸點為907。口所以蒸儲時反應區的溫度將達到907K以上,這樣鋅才能變為氣態分離出來,故蒸

儲的目的是:將金屬鋅與其他固體雜質分離;

(5)鋅能與氧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鋅,故冷凝區鋅冷卻至常溫后才能取出,否則可能會導致鋅被氧

化。

故答案為:(1)鹽;

(2)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3)2ZnCO3+C2ZnO+3CO2T;液態;

(4)907;將金屬鋅與其他固體雜質分離;

(5)鋅被氧化。

(1)根據物質的構成進行分析。

(2)根據促進反應的措施分析。

(3)根據總反應及反應的溫度分析回答。

(4)根據常見物質的沸點分析。

(5)根據在高溫時鋅易與氧氣反應分析。

本題難度較大,考查了掌握工業煉鋅的原理、碳的還原性等,能從題干中獲取準確信息是解題的關鍵。

17.【答案】疏松多孔;

白色污染;

低;

CaH2+2H2。=Ca(0H)2+2H2?;

AD;

發熱包一旦接觸到熱水很容易導致水劇烈沸騰,引發危險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能起到吸附作用,硅藻土和活性炭結構相同;

(2)“自熱火鍋”的內、外盒由聚丙烯塑料制成,隨意丟棄會帶來“白色污染”問題;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等量的八寶粥吸熱量比礦泉水吸熱量低;

(4)氫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氫氣,則反應方程式為:CaH2+2H2O=Ca(jDH}2+2H2?;

(5)4發熱包中反應較為復雜,會產生一定量的氫氣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動

車為密閉空間,不可以多人同時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熱火鍋,故A正確;

B.發熱包中反應速率快,加熱過程中,要將自熱鍋蓋上的透氣孔打開,不應密封,避免發生爆炸危險,故

B錯誤;

C.分析自熱米飯“自熱”保溫曲線圖可知,加熱包的溫度隨時間降溫幅度較小,保溫效果好,貝自熱”

后無需立即食用,故C錯誤;

D.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等質量的氯化鎂和氯化鋁作發熱劑為相同食物加熱時,氯化鋁理論放熱多,加熱效

果好,故D正確;

(6)根據發熱包的原理可知,發熱包本身會放出大量熱,改加熱水后,發熱包一旦接觸到熱水很容易導致

水劇烈沸騰,引發危險。

故答案為:

(1)疏松多孔;

(2)白色污染;

⑶低;

(4)Ca//2+2/。=Ca(0H)2+2H2?;

(5)4。;

(6)發熱包一旦接觸到熱水很容易導致水劇烈沸騰,引發危險。

(1)根據物質的結構解答;

(2)根據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進行分析;

(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解答;

(4)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解答;

(5)根據選項提供的信息結合物質的性質解答;

(6)根據發熱包接觸水會發熱解答。

本題考查的是化學與生活的知識,可以依據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

18.【答案】試管BCaCO3+2HCl=CaCl2+H20+C02T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除盡C吸收劑反應

完Na2cO3Ca(0H)2

【解析】解:(1)八由圖可知,儀器a的名稱是:試管;

ii、實驗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發生裝置可選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CLCO3+2HCI=CaCl2+H2。+。。2T;

iii、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02+Ca(OH)2=CaCO3I+H20;由表中數據可知,當吸收劑為水時,燒杯中澄清石灰水渾濁,當吸收

劑為飽和石灰水時,燒杯中澄清石灰水較渾濁,當吸收劑為15%K0H溶液時,燒杯中無明顯現象,說明

溶液能將二氧化碳完全吸收,吸收效果最好;

(2)八由圖可知,裝置內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延長逐漸減小,400秒后CO2濃度不再明顯減少,原因

是:吸收劑已經消耗完;

ii、該過程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Ca(OH)2+Na2cO3—CaCO3I+2NaOH,,

故答案為:(1)i.試管;

ii.B;CCLC0-^+2HCI=CuCI2+H2O+C02T;

iiL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除盡;C;

(2)i.吸收劑反應完;

ii,Na2CO3;Ca(OH)2。

(1)根據儀器的名稱,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為二氧化碳

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進行分析。

(2)根據裝置內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延長逐漸減小,400秒后CQ濃度不再明顯減少,碳酸鈉和氫氧

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制取的綜合考查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己有的知

識進行解題。

19.【答案】a;

放熱;

2KOH+H2sO4=K2sO4+2%。;

K2sO4;KOH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酷溶液變紅;

固體粉末減少,溶液變成黃色;

溶液中一定有K2s。4存在,而出5。4與BaC"反應也能產生白色沉淀;

ABD

【解析】解:(1)由圖一pH變化曲線可知,溶液剛開始pH<7,呈酸性,此時溶液應是稀硫酸,隨著另一

溶液的加入,溶液pH逐漸增大到7,最后大于7,所以應是將氫氧化鉀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故選:a;

(2)由圖2可知,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溫度升高,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KO4+

(3)氫氧化鉀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OH+H2S042s2H2O;

(4)氫氧化鉀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水,猜想二:有K2s。4和“25。4,想三:有K2sO4和KOH,猜想一:

K2SO4,由于KOH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酥溶液變紅,則溶液中不存在KOH,即猜想三不合理;

(5)根據實驗結論,溶液中有/SO’猜想二正確,則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尸02。3粉末,氧

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可觀察到固體粉末逐漸減少溶解,溶液變成黃色;

(6)因為氫氧化鉀和硫酸反應一定會產生硫酸鉀,而硫酸鉀與氯化鋼反應也會產生硫酸鋼白色沉淀,無法

證明硫酸一定存在,所以方案二是不合理的;

(7)4、Mg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若有氣泡產生,也能證明有硫酸存在,故A符合題意;

B、Cu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而硫酸銅溶液呈藍色,若溶液變藍色,能證明有硫酸存在,故B符

合題意;

C、KC1與硫酸不反應,不能證明有硫酸存在,故C不符合題意;

D、Na2c。3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若有氣泡產生,也能證明有硫酸存在,故D符

合題意題意;

故選:ABDo

故答案為:(l)a;

(2)放熱;

⑶2K0H+H2s04=K2s。4+2%。;

(4)K2s0*KOH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酥溶液變紅;

(5)固體粉末減少,溶液變成黃色;

(6)溶液中一定有K2s。4存在,而七5。4與BaC。反應也能產生白色沉淀;

(7)4犯

(1)根據溶液剛開始P”<7,呈酸性,隨著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pH逐漸增大到7,最后大于7來分析解

答;

(2)根據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溫度升高來分析解答;

(3)根據氫氧化鉀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水來分析解答;

(4)根據氫氧化鉀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再結合猜想二、三來分析解答;根據KOH溶液呈堿性,能使無

色酚麟溶液變紅來分析解答;

(5)根據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來分析解答;

(6)根據與BaC)反應也能產生白色沉淀來分析解答;

(7)根據硫酸的性質和反應現象來分析解答。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要將題中的知識認知透,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20.【答案】煤;

不完全燃燒(或不充分燃燒);

d;此時溶液中碳酸根離子濃度占總濃度比率高,能更充分地與鈣離子形成碳酸鈣沉淀而被除去;

有機物;4:1;分子之間有間隔;..L..;

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

【解析】解:(1)煤、石油、天然氣是常見的化石燃料。故答案為:煤。

(2)石油是含碳、氫元素的物質,含碳、氫元素的可燃物完全燃燒時,碳、氫元素分別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當氧氣不充足時,可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