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2T 444-2016 丹參生產技術規程_第1頁
DB1302T 444-2016 丹參生產技術規程_第2頁
DB1302T 444-2016 丹參生產技術規程_第3頁
DB1302T 444-2016 丹參生產技術規程_第4頁
DB1302T 444-2016 丹參生產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38

DB1302唐 山 市 地 方 標 準DB1302/T444—2016丹參生產技術規程2016-12-01發布 2017-01-01實施唐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1302/T444—2016DB1302/T444—2016前 言GB/T1.1-2009本標準由唐山市林業局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唐山市林業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勝男、岳紅妮、牛雅瓊、代靜、梁爽、李艷云、劉建民、李學芳、周春合、李立穎、胥繼東、李艷萍。IDB1302/T444—2016DB1302/T444—2016PAGEPAGE1丹參生產技術規程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丹參生產的產地環境、園地及苗木準備、定植、田間管理、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采收、貯藏等。本標準適用于丹參露地田間栽培與管理。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5010 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DB13/T758.7-2006 7產地環境符合NY/T5010規定。園地及苗木準備整地選地要求土質疏松、通氣良好、土層深厚、土壤酸堿度為中性或微堿性、微酸性、地勢略高、排水良好的地10~15丹參忌重茬連作,選擇新開墾的地塊或者與前茬為大田作物的地塊輪作。設置排水溝大田四周開挖寬40cm,深35cm的排水溝。施底肥6672200kg3000k40cm,整細、耙平。起壟在施底肥整平的大田內起壟,壟高30cm,壟面寬35cm~40cm,行壟應拍實。種苗培育品種選擇選用優良丹參品種或品系(丹參酮含量不低于0.2%、丹酚酸B含量不低于3.0%)。育苗方式種子繁殖4667m21kg~1.52倍~30.5cm~1cm細土。用薄草簾蓋嚴遮蔭,適量澆水保濕、保墑,12d~15d出苗。幼苗出土后選擇傍晚或陰天揭去覆蓋,長出3片~5片真葉時間苗,間出的幼苗可另行培育。分根繁殖2~30.5cm~1cm,健壯、6cm5cm×10cm6cm~8cm30度~45度斜栽,使上端保持向上,全埋覆土。丹參種根隨挖、隨剪、隨栽。扦插繁殖月~510cm~15cm1/2~2/3,去除6cm×101/3~1/2,隨剪隨插,插后澆水、遮蔭、保濕。定植定植時間9cm~12cm43cm定植技術移栽以穴栽為主,株行距20cm~25cm×35cm~40cm,每6672栽000株~1000株。穴深以種10cm30~451cm~2cm。定植后,澆適量定根水,可進行噴灌,忌漫灌,覆土踩實,蓋膜壓土。田間管理中耕除草5月~7月3次田間除草,宜淺不宜深。第一次在5月,松土深度3cm,破除板結;第二次在6月,松土深度5cm~7cm;第三次在7月,丹參葉封壟時(地上部分30cm高,松土深度7cm~10cm,壅土培根。8施肥肥料使用遵守NY/T496規定。結合每次中耕除草,視實際情況施肥1次~3次。66721000kg、硫銨5kg7k、尿素5kg5766721000k10kg,不89667m21000kg20kg10kg,促進根部迅速伸長膨大,增加產量。最后一次施肥在收獲前至少30d進行。排灌水出現積水,及時排除,防止爛根。5~78~10摘蕾開花消耗植株大量養分,除留種田外,現蕾時需分期分批摘蕾,宜早不宜遲,使養分集中供應根部生長。采摘時注意不要損傷莖葉。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物理和人工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核心,以化學(藥物)防治為應急措施的原則。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經濟閾值,科學使用化學防GB4285GB/T832130d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見表A.1。采收種子采收256采種時,留種面積小,分期分批采收,先將花序下部幾節果萼連同成熟的種子一起捋下,而將上部未成2/3藥用(根)部分采收223從壟的一端挖深溝,深度由根長而定,當根全部露出后,順壟逐株小心取出全部根系,剪去殘莖,在田間暴曬,去泥土,忌水洗。貯藏采收的種子在晴天太陽下曝曬3d,脫粒,揚凈,曬干,裝袋。3070%~7510%~14%。防重壓,防潮,防蟲蛀。貯藏期間定期檢查。附錄A(規范性附錄)丹參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A.1丹參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見表A.1。表A.1丹參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病蟲害名稱病原或害蟲種傳播途徑防治方法根腐病FusariumequisetiSacc土壤、病殘體、種根、風雨按DB13/T758.7-2006中6.1執行葉斑病真菌:芹菜尾抱CercosporaapiiFres芹菜葉點霉Phyllosticta芹菜殼針抱SeptoriaapiicolaSpeg種子、風、雨、病殘體按DB13/T758.7-2006中6.3執行線蟲病短體線蟲Pratylenchusspp病土、病苗、灌溉水按DB13/T758.7-2006中6.2執行地下害1華北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oblira]螬、金銅綠異麗金龜[Anomalacorpulenta][Agriotesfuscicollis]成蟲遷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