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入門知識筆記_第1頁
國際貿易入門知識筆記_第2頁
國際貿易入門知識筆記_第3頁
國際貿易入門知識筆記_第4頁
國際貿易入門知識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貿易入門知識筆記第一章國際貿易導論一、國際貿易的含義1.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國(地區)之間貨物(商品)和服務的交換活動,是世界各國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又稱為世界貿易或全球貿易。2.對外貿易–是指一國(地區)與其他國守(地區)之間貨物和服務的交換活動。3.兩者之間的關系–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國際貿易與對上貿易都是跨越國界的貨物和服務的交換。國際貿易主要是從世界范圍內考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貨物與服務的交換活動,而對外貿易則是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研究。二、國際貨物貿易1.國際貨物貿易–也稱為有形貿易,它的對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一定物理形態的商品。2.國際貿易商品分類–根據聯合國編制的《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簡稱SITC),分為10大類、63章、233組、786個分組和1924個基本項目。其中0~4類為初級產品,5~8類為工業制成品。(\o"老師"老師說具體的分類內容了解就可以了)3.對外貿易額–以貨幣表示的按現行價格計算的一國一定時期的對外貿易總額。一般以美元表示。⑴貿易差額–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出口額與進口額相比的差額。⑵貿易順差(出超)–即一國出口額大于進口額。⑶貿易逆差(入超)–即一國進口額大于出口額。4.國際貿易額–同一貨幣單位表示的世界各國貨物出口或進口總額,通常以美元表示。5.對外貿易量–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對外貿易額已經排除了價格波動的影響,反映了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6.對外貿易結構–是指一國各類進出口貨物的構成狀況。主要由該國經濟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狀況、對外貿易\o"政策"政策等國素決定。7.國際貿易貨物結構–是反映國際貨物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是指各類貨物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通常以各類貨物在國際貿易總值中的比重來表示。8.對外貿易地理分布–指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出口總額(進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9.國際貿易地理分布–指各個國家(地區)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通常以它們的出口額(進口額)占世界出口額(進口額)的比重來表示,是反映國際貿易地區分布和商流向的指標。三、國際服務貿易1.服務貿易總協定》(簡稱GATS)將服務貿易界定為四類:⑴跨境提供,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都不移動)⑵境外消費,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中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服務消費者移動)⑶商業存在,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商業存在提供服務。(服務提供者移動)⑷自然人流動,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自然人提供服務。(服務提供者移動)2.國際服務貿易的內容及分類⑴以部門為中心的服務貿易分類方法,分為:商業性服務;通訊服務;建筑服務;分銷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及社會服務;旅游及相關服務;文化、娛樂及體育服務;交通運輸服務;其他服務。⑵按照與商品貿易、直接投資的密切程度劃分成三類:①同國際貨物貿易直接相關的傳統國際服務貿易項目②同國際直接投資密切相關的要素轉移性質的國際服務項目③相對獨立于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的國際服務貿易項目。⑶以“生產”為核心的劃分方法,可分為三類:①生產前服務②生產服務,即生產過程的服務③生產后的服務。⑷以服務貿易中生產要素的密集程度進行劃分,可分為三類:①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②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③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3.國際服務貿易的特點⑴國際服務貿易的標的一般具有無形性。⑵國際服務貿易的生產和消費過程具有同步性。⑶國際服務貿易的標的是難以儲存和反復轉讓的。⑷國際服務貿易一般不經過海關,也不顯示在海關統計上。4.國際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關系從總體上說,國際服務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⑴國際貨物貿易的發展會刺激與之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⑵傳統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以及新型服務貿易的出現也會促進國際貨物貿易的發展。第二章國際貿易的起源與歷史一、早期的國際貿易1.產生條件:⑴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剩余產品)⑵國家的出現2.三次社會大分工(歷史背景了解就行):⑴游牧部落從其他部落中分離出來(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⑵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⑶出現了專門從事貿易的商人。3.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⑴腓尼基(公元前2000多年)希臘(公元前1000多年)西羅馬帝國(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⑵我國在夏商時代貿易集中在黃河流域。(以上兩個點了解)⑶特點:①奴隸社會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生產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消費,商品生產在整個經濟生活中還是微不足道的,進入國際貿易的商品很少。②商品結構:一類是奴隸;一類是供奴隸主和王室享用的奢侈品。③由于奴隸社會生產技術落后,交通工具簡陋,國際貿易的范圍受到很大限制。4.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⑴東羅馬帝國(公元5—7世紀)阿拉伯帝國(7世紀)意大利(中世紀)十字軍東征(10世紀末期)漢薩同盟(13世紀)⑵絲綢之路(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鄭和7次下“西洋”(明朝)⑶特點:①封建社會仍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國際貿易的規模不大。②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商品仍以奢侈消費品為主,但手工業品比重明顯上升。③由于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是船只的進步,國際貿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二、運輸、工業革命、科技術進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地理大發現與國際貿易⑴開辟新航路:①貨幣的需要增加;②商業危機也是促使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又一原因;③西歐生產力的發展,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航海、造船技術的成就,為遠洋航行開辟新航路準備了必要的條件。⑵重大事件:①1486—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②1492—1493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發現了美洲;③1497—1498年西班牙人瓦斯哥•;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⑶地理大發現產生的影響:①地理大發現的直接結果是擴大了歐洲國家對外貿易的地理范圍。②地理大發現引起了西歐商業性的革命。③地理大發現后,國際貿易中心發生了轉移。④出現了海外貿易公司這一重要的組織形式。2.18世紀的工業革命與國際貿易⑴作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和通訊聯絡工具的巨大發展和廣泛運用,縮短了國際間的距離,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⑵變化:①國際貿易額空前增加。②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③貿易方工有了進步。④經營國際貿易的組織機構日益專業化。⑤國家之間的貿易條約、貿易協定廣泛發展。⑥英國在國際貿易處于壟斷地位。3.第二次科技術革命與國際貿易特點:①國際貿易額繼續增加,但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相比,增長速度有所降低。②初級產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貿易中所占重持續穩定。③國際貿易地理分布發生變化。4.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與國際貿易衰退原因:①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世界市場的容量縮小到極點。②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升級,使爭奪世界市場的斗爭尖銳化,不利一國際貿易的發展。第三章國際貿易格局的變遷一、國際貿易的增長特點1.國際貨物貿易增長超過國際產出增長速度的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迅速發展所依賴的物質基礎日益成熟。②重要的超國家的經濟組織逐漸建立,這些組織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③各國政府對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事務的干預不斷加強。2.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①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向服務業偏移。②商口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帶動。③新科技術革命的有力推動。④社會生活國際化的促進。二、國際貿易結構國際貿易結構:是指不同類別的貨物(或服務)貿易額在世界貨物(或服務)貿易總額中的比例構成。1.國際貨物貿易結構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工業制成品的增長快于初級產品。⑵原因:①科學技術的影響。②發達國家在推行自由貿易政策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實行了農業保護政策,人為減少了對農產品的進口需求。③消費結構變化。④初級產品貿易條件惡化。⑶特點: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工業制成品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持續增加,而初級新產品的比重持續下降。②目前,工業制成品占貨物貿易總額的73%強。③在工業制成品貿易中,勞動密集型輕紡產品的比重下降,而資本貨物所占比重上升。2.國際服務貿易結構的特點:⑴同國際貨物貿易直接相關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加。⑵同國際直接投資密切相關的要素轉移性質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增長大體與世界經濟增長同步。⑶真正構成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是相對獨立于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的新興產業的服務項目,這是國際服務貿易的新增長點。⑷從服務貿易部門構成看,保險、銀行和通訊等服務增長尢其快,超過了在傳統上占重要地位的旅游和運輸。三、國際貿易的地理分布1.國際貨物貿易的地理分布表現:①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越來越多;②各種類型國家的對外貿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發達國家間的貿易;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貿易關系相對縮減。2.國際服務貿易的地理分布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服務進出口的位次為西歐居首,亞洲其次,北美第三。第五章主要國際貿易理論一、絕對優勢理論與比較理論1.絕對優勢理論⑴由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提出的。⑵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⑶理論:每個國家都應只生產它擅長的產品,然后用來交換別國所擅長的產品,這比各國各自生產自己所需一切東西更為有利。⑷相關名詞:①絕對優勢:當一國能夠用同樣的資源生產比別國更多的產品,從而使每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低于別國,則稱該國在這種產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②自然優勢:是超乎人力范圍之外的氣候、土壤、礦產等優勢。③獲得性優勢: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逐步形成的特殊技術或技巧等。⑸絕對優勢來自自然優勢或獲得性優勢,可以用勞動生產率或生產成本來衡量。⑹片面性:只能解釋國際貿易中的小部分交易,即一國至少在一種商品的生產上處于絕對優勢。2.比較優勢理論⑴由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大衛•;李嘉圖提出的。⑵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⑶理論:李嘉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比較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各國應按照“兩利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進行分工和交換,即每個國家都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⑷比較優勢理論是經一系列的假定為前提的。這些假定包括:①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它們生產兩種產品;②所有的勞動都是同質的,沒有熟練與非熟練之分;③生產成本不變,無規模收益;④沒有運輸費用;⑤生產要素都是充分就業,并在一國國內自同流動,而在國際間則不能自由流動;⑥生產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國際間實行自由貿易;⑦貿易是按物物交換的方式進行;⑧不存在技術進步。二、要素稟賦理論要素稟賦理論是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對外貿易對國民收入之影響》)和俄林(《域際和國際貿易》)創立的,也稱為赫—俄理論(H—O理論)。1.赫—俄理論的假設條件⑴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生產兩種商品,使用兩種要素;⑵兩國在生產同一商品時使用相同的技術,即生產函數相同;⑶兩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規模收益不變,即單位生產成本不隨著生的增減而變化;⑷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生產要素在一國國內可以自由流動,在國際間則不能自由流動;⑸沒有運輸成本、不存在關稅或非關稅壁壘;⑹兩國的需求偏好相同;⑺兩國的貿易是平衡的,每個國家的總進口額與總出口額相等。2.要素供給比例理論可以分為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和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也稱為要素供給比例理論。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不僅包括要素供給比例理論,還有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要素供給比例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⑴商品價格的國際約對差異是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⑵各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⑶各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價格比例不同決定的。⑷要素價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給比例不同決定的。3.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⑴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指出國際要素價格均等化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這一理論合稱為赫—俄—薩(H—O—S)原理。⑵主要內容:由于生產要素在國內自由流動,而國際間完全不能流動,國際貿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從而使得國際間要素價格均等化。三、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1.里昂惕夫之謎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運用投入產出方法,對美國經濟統計資料進行驗證的結果卻與H—O理論相悖。2.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⑴勞動力不同質⑵存在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指投入教育、職業培訓、健康保障等項上的支出。⑶存在關稅及貿易壁壘⑷自然資源稀缺⑸要素密集度逆轉。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勞動力相對豐富的國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在資本相對豐富的國家則屬于資本密集型產品。四、國際貿易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基本內容美國經濟學家弗農在《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中,提出了“產品生命周期說”。經歷三個階段:⑴產品創新階段。⑵產品成熟階段。⑶產品標準化階段。2.對產品生命周期圖形的說明(看書,了解)3.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一個動態理論。動態含義表現為:⑴生產要素的動態變化⑵貿易國比較利益的動態轉移五、新貿易理論1.新貿易理論的產生⑴1959年貝恩的《產業組織》一書問世,標志著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⑵1985年,克魯格曼與赫爾普曼合著的《市場結構與對外貿易》中,運用產業組織理論對產業內分工和貿易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建立了以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壟斷競爭國際分工與貿易理論模型,被稱為新貿易理論。2.主要內容⑴由于存在大的規模經濟,在許多產業世界需求只能支持少數幾家公司贏利。⑵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的出口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可能僅僅是因為它幸運地擁有一個或更多個公司較早地生產了這種產品。六、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影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建立和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的變量包括:①要素稟賦;②需求狀況;③相關產業和輔助產業;④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此外,機會和政府是兩上不可或缺的因素,即附加變量。1.要素稟賦一個國家在生產要素方在所處的地位,這些要素包括參與某一產業競爭所必須的熟練勞動力或基礎設施等。2.需求狀況國內市場對該產業的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特點。3.相關產業和輔助產業國內是否具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相關行業和輔助產業,是決定一國在某一產業中競爭優勢的第三大因素。4.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5.政府的作用⑴關注特殊要素創造,加強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礎設施投資建設;⑵避免干預要素和貨幣市場,由市場引導資源流動;⑶實施嚴格的產品、安全和環境標準,迫使企業改善質量、升級技術;⑷鼓勵持續投資于人力技能、創新和物質資本的目標;⑸放上松管制,限制壟斷,鼓勵競爭,實施反壟斷法;⑹拒絕管理貿易政策和手段,開放市場,鼓勵內外競爭,促進企業創新。第六章國際貿易的環境因素PEST分別是政治因素(political)、經濟因素(economic)、社會因素(social)和技術因素(technological)。一、政治環境1.政治環境:是指各種直拉或間接影響和制約國際貿易活動的政治因素的集合?,F所面臨的政治環境可以分為:一是從全球層面考察國際政治環境;一是從國別或地區層面考察當事國或地區政治環境。2.國際政治環境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⑴社會性質和政治體制指當事國是民主國家還是中央集權國家,各政黨的不同政見,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政權更迭趨勢,獨立性或附屬性如何,是否與其他國家結有政治經濟或其他聯盟等。⑵政治穩定性政治不穩定的原因:國內武裝沖突、政變;參與對外戰爭;政府的頻繁更迭,重要政府官員的辭職;惡劣的國際關系;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持續下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和外債等。政治不穩定會導致的結果:企業物質資產的損害、額外稅賦增加、企業被征用或國有化、資金(利潤)被凍結等意外的損失。獲取有關當事國政治穩定性信息的渠道:新聞報道、本國駐外使領館官員、當地企業界人士、國際銀行或信貸機構的人員;外聘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對重點國家或地區進行專題研究;聘請商業風險監測機構進行分析;商會或貿易協會提供的資料;當事國或地區重要領導或官員的談話或觀點等。⑶法律制度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必須了解有關國家的各種立法,尤其是經濟立法。國際經濟立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國際條約和公約。指一個國家與外國締結的雙邊條約和參加的多邊的國際公約。二是國際慣例。指在國際交往中長期反復使用、逐步形成的法律規范,由某些國際組織或商業團體制定的。⑷外貿政策與措施主要包括關稅措施、非關稅措施、鼓勵出口措施。⑸公眾利益集團的發展公眾利益集團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可能對本國政府或企業形成壓力的集團。主要有:相關行業的工會組織、保護消費者利益組織、提高婦女、黑人等權利組織和保護環境的組織等。二、經濟環境1.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生產關系下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具體形式。分為三種主要類型:①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是通過市場自發進行的。②完全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所有的企業歸國家所有。③混合經濟體制:是介于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之間的。2.經濟結構可分四種類型:⑴農業自給型經濟這種類型國家的人民大多數從從事農業勞動,從事制造業或其他產業的人口數很少,國想普遍保守,所以以貨易貨成為這些國家換取進口貨物的主要辦法。主要任務只是維持人民的基本生計。⑵原料輸出型經濟這類國家經濟落后,工業不發達,但擁有某些重要的資源作為換取外匯的手段,進口能力較強,所以這類國家又被稱為“單一經濟”國家。⑶工業發展型經濟這種類型的國家處于工業化初期,建立了一定的物質經濟基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較快,制造業的地位重要,工業結構較為多樣化和平衡化。因此,這些國家是國際貿易中最具有活力、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⑷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是工業品、新技術和資金的出口國。3.市場規模⑴人口人口是構成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條件下,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越多,市場規模就越大,市場條件就越好。人口增長對發展國際貿易存在相互矛盾的作用:一方面,人口增長常常會導致經濟的活躍,因為它意味著新家庭的增加和對商品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人口的過快增長會牽制平均收入的提高,降低市場的總需求,從而使市場規??s小。⑵收入分析一個國家的總體購買力的相關指標:①國民生產總值(GNP):指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出來的全部商品和服務的總值,也就是一國居民在國內生產和在國外投資所創造的總收入,它往往決定著一國居民對產品和服務的總的市場購買力和市場結構。②國內生產總值(GDP):指該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在該國創造的總收入(它等于GNP減去該國居民在國外的資產收入,加上權衡利弊居民在該國的資產收入)。③國民收入(NI):是國民生產總值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后,再扣除間接工商稅,加上政府津貼。在分析消費品市場時,用國民收入比用國民生產總值好。④個人收入:是從國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所得稅、未分配公司利潤、社會安全支出、轉移支出后所得到的。⑤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從個人收入中扣除個人直接稅和其他費用后得到的。這個指標是進行市場分析的最重要的指標。⑥個人自由支配收入:是從個人可支配收入中扣除必需的支出。這個指標對分析非必需消費品市場是非常重要。4.經濟基礎結構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交通運輸條件、通訊設施、能源供應、金融機構、商業基礎設施等。三、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文化是指一個國家社會精神財富的結晶,即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的總稱。1.語言語言是人們進行信息溝通的方式,也是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身體語言。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商品需求傾向。3.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從而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習慣以及市場消費結構。宗教獨特的節日是企業擴大出口不應錯失的良機。宗教禁忌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開展對外貿易活動,應避免觸忌,造成損失。4.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審美觀念是人們對美的鑒賞力。它表現在對圖案、顏色、造型等藝術形式的喜好和理解上。價值觀念是人們對事物的評價標準和崇高的風氣。四、技術環境技術是人類改變或控制客觀環境的手段或活動。技術環境主要是指整個世界或當事國或地區的科技水平。國際貿易術語重點:1.貿易術語含義和作用。有關貿易術語的三個慣例。

2.《INCOTERMS2000》中13個貿易術語的基本含義。

3.FOB、CFR和CIF變形的含義。

4.FOB、CFR和CIF與FCA、CPT和CIP的異同。

5.選用貿易術語應考慮的因素。本章難點:貿易術語的含義;三種貿易術語的變形;風險劃分的界限;貿易術語后加的地點;一、貿易術語的含義和作用貿易術語(TradeTerm)又稱貿易條件、價格術語,是進出口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用一個簡短的概念或三個字母的縮寫,來說明交貨地點、商品的價格構成和買賣雙方有關費用、風險和責任的劃分,確定賣方交貨和買方接貨應盡的義務。使用貿易術語,既可節省交易磋商的時間和費用,又可簡化交易磋商和買賣合同的內容,有利于交易的達成和貿易的發展。二、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三、貿易術語分類:E組(DEPARTURE起運)1個EXW(EX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F組(MAINCARRIAGEUNPAID主運費未付)3個FCA:FREECARRIER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FAS:FREEALONGSIDESHIP裝運港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FOB:FREEON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C組(MAINCARRIAGEPAID主要運費已付)4個CFR: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CIF:成本、保險加運費付至(…指定目的港)CPT: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CIP: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D組(ARRIVAL到達)5個DAF:DELIVEREDATFRONTIER邊境交貨(…指定地點)DES:DELIVEREDEXSHIP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DEQ:DELIVEREDEXQUAY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DDU:DELIVEREDDUTYUNPAID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DDP:DELIVEREDDUTYPAID完稅后交貨(…指定目的地)四、貿易術語的選擇和使用(一)承運人風險控制一般來說,出口業務中,盡量選擇使用,CIF或CFR,進口業務中選擇FOB或FCA。以免出現承運人與客戶聯手欺詐。(二)貨物特性及運輸條件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品種繁多,不同類別的貨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對運輸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運費開支的大小也有差異。有些貨物價值較低,但運費占貨價的比重較大,對這類貨物,出口應選用FOB術語,進口選用CIF或CFR術語。此外,成交量的大小,也涉及運輸安排的難易和經濟核算的問題,因此,也要考慮貿易術語的選用。(三)考慮運價動態在選用貿易術語時,應注意運費變動的趨勢。當運費看漲時,為了避免承擔運費上漲的風險,出口時應選用FOB術語,進口時應選用CIF或CFR術語。如因某種原因,采用由我方安排運輸的貿易術語時,則應對貨價進行調整,將運費上漲的風險考慮到貨價中去。(四)考慮運輸方式《2000年通則》對每種貿易術語所適用的運輸方式都作出了規定,例如:FOB、CFR和CIF術語只適用海洋運輸和內河運輸,而不適用于空運、鐵路和公路運輸。如買賣雙方擬使用空運、鐵路和公路運輸,則應選用FCA、CPT和CIP術語。在我國,隨著使用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方式的不斷擴大和發展,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可以適當擴大使用FCA、CPT和CIP術語。(五)考慮海上風險程度(六)考慮辦理進出口貨物結關手續的難易五、FOB術語FOB的變形:在程租船運輸中,如果船方不愿意負擔裝船費用,買賣雙方往往在FOB后加列附加條件,用來說明裝船費用由誰負擔,稱為FOB貿易術語的變形。①FOBLinerTerms(FOB班輪條件)

這一變形是指裝船費用按照班輪的做法處理,班輪的特點之一是管裝管卸,即裝卸費用由船公司承擔,而FOB由買方租船訂艙。所以,采用這一變形,裝船費由買方承擔,賣方不負擔裝船的有關費用。②FOBUnderTackle(FOB吊鉤下交貨)

這一變形是指賣方負擔費用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船只的吊鉤所及之處,而吊裝入艙及其他費用,概由買方負擔。③FOBStowed(FOB理艙費在內)

這一變形是指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理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理艙費是指貨物入艙后進行安置和整理的費用。④FOBTrimmed(FOB平艙費在內)

這一變形是指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平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平艙費是指對裝入船艙的散裝貨物進行平整所需的費用。⑤FOBST(FOBStowedandTrimmed)這是前兩項的綜合,指由賣方承擔包括理艙費和平艙費在內的各項裝船費用。例:(2005年試題)1、買方采用FOB條件進口一批貨物,用程租船運輸,當買方不愿意承擔裝船費用時,可選用以下價格變形是()A.FOBLinerTerms B.FOBUnderTackleC.FOBStowed D.FOBTrimmedE.FOBST答案:CDE一、CFR術語主要考點:風險劃分界限、后加什么地點、變形(卸貨費用的負擔)(一)CFR術語的含義Cost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即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按照《2000通則》的解釋,CFR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采用這種貿易術語成交,賣方承擔的基本義務是,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并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船時越過船舷,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除此之外,賣方要自負風險和費用,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證件,并且辦理貨物出口手續。賣方要負責租船定艙,支付到指定目的港的運費,包括裝船費用以及定期班輪公司可能在訂約時收取的卸貨費用。但從裝運港至目的港的貨運保險,仍由買方負責辦理,保險費由買方負擔。例:(08年試題)某外貿企業對外以CFR報價,如果客戶要求將貨物交到某貨運站指定承運人時,那么采用(C)為宜。A、FCA B、CIP C、CPT D、DDP(二)裝船通知的重要作用

按照CFR條件達成的交易,賣方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貨物裝船后必須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以便買方辦理投保手續。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遭受損失或滅失,由于賣方未發出通知而使買方漏保,那么賣方就不能以風險在船舷轉移為由免除責任。例:(2005年試題)在CFR條件下,如合同未規定賣方在貨物裝船后發裝船通知,賣方就沒有該義務。(錯誤)(三)CFR的變形(卸貨費用的承擔)①CFRLinerTerms(CFR班輪條件)這一變形指卸貨費按班輪做法處理,即賣方負擔卸貨費。

②CFRLanded(CFR卸至碼頭)這一變形是指由賣方承擔卸貨費,包括可能涉及的駁船費在內。

③CFRExTackle(CFR吊鉤下交貨)這一變形是指賣方負責將貨物從船艙吊起一直卸到吊鉤所及之處(碼頭上或駁船上)的費用,船舶不能靠岸時,駁船費用由買方負責。

④CFRExShip'sHold(CFR艙底交貨)按此條件成交,船到目的港在船上辦理交接后,由買方自行啟艙,并負擔貨物由艙底卸至碼頭的費用。例:CFREXSHIP’SHOLD屬于目的港交貨的貿易術語。

)(09年試題)某公司與英國一家公司以CFRLanded的條件成交一筆交易,按國際慣例,該筆交易的貨物在目的港的卸貨費用,駁船費用應由(B)承擔。A、買方 B、賣方C、船方 D、港務部門二、CIF術語主要考點:前三種貿易術語的主要區別,CIF下投保險別,象征性交貨,裝運合同。CIF的含義:全文是CostInsurance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即成本加保險費和運費(……指定目的港)。采用CIF術語成交時,賣方的基本義務是,負責按通常條件租船定艙,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并在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裝船后及時通知買方。賣方還要負責辦理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例:(08年試題)按C組術語成交,貨物啟運后的風險由(B)負擔。A、賣方 B、買方 C、承運方 D、保險公司(二)保險險別的問題

CIF術語中的“I”表示Insurance.即保險。從價格構成來看,這是指保險費,就是說貨價中包括了保險費;從賣方的責任講,他要負責辦理貨運保險。辦理保險須明確險別,不同險別,保險人承擔的責任范圍不同,收取的保險費率也不同。按CIF術語成交,一般在簽訂買賣合同時,在合同的保險條款中明確規定保險險別、保險金額等內容,這樣,賣方就應按照合同的規定辦理投保。但如果合同中未能就保險險別等問題作出具體規定,那就要根據有關慣例來處理。按照《2000通則》對CIF的解釋,賣方只需投保最低的險別,但在買方要求時,并由買方承擔費用的情況下,可加保戰爭、罷工、暴亂和民變險。例:(05年試題)按照《INCOTERMS2000》,CIF貿易術語條件下,賣方最低應負責投保的險別是(

B)A、水漬險

B、平安險C、一切險

D、一切險加戰爭險(三)象征性交貨問題

從交貨方式來看,CIF是一種典型的象征性交貨。所謂象征性交貨是針對實際交貨而言。指賣方只要按期在約定地點完成裝運,并向買方提交合同規定的包括物權憑證在內的有關單證,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梢?,在象征性交貨方式下,賣方是憑單交貨,買方是憑單付款。案例:(2005年試題)某公司按CIFROTERDAM向荷蘭出口一批空調,雙方在合同中規定:買方應于9月底前將信用證開到,賣方保證運輸船只不得遲于12月1日抵達目的港.如載貨船只遲于12月1日抵達,則買方有權取消合同.如貨款已收,賣方須退還買方.合同中的這一條款是否合理?為什么?分析:不合理按CIF術語成交的合同在裝運港完成交貨.同時CIF屬于象征性交貨,當貨物在規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了交貨,賣方無須保證到貨,所以規定貨物必須于12月1日抵達是不合理的.(四)裝運合同CIF是裝運合同,不是到達合同,如果規定具體的到貨時間,就不是真正意義的CIF術語性質的合同。風險劃分界限與費用劃分界限相分離。(五)CIF的變形例:1、我公司出口大宗商品,按CIFNhavaSheva(那瓦什瓦,孟買新港)術語成交,合同規定采用租船運輸,如我方不想負擔卸貨費用,我方應采用的貿易術語變形是(C)。(09年試題)A.CIFLinerTermsNhavaSheva B.CIFLandedNhavaShevaC.CIFExShip’sHoldNhavaSheva D.CIFEXTackleNhavaSheva2、CIFLandedNewYork,是指賣方必須將貨物交到紐約缸岸上,才算完成交貨義務。(否)三、FCA、CPT、CIP(一)FCA術語1、FCA的風險劃分界限:貨交承運人。例:在采用海運集裝箱出口貨物時,如果賣方想提前轉移風險并提早取得運輸單據,根據《2000通則》,以下比FOB術語更為有利的貿易術語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