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專用2024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能力訓練8生物的變異與進化含解析_第1頁
天津專用2024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能力訓練8生物的變異與進化含解析_第2頁
天津專用2024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能力訓練8生物的變異與進化含解析_第3頁
天津專用2024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能力訓練8生物的變異與進化含解析_第4頁
天津專用2024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能力訓練8生物的變異與進化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專題實力訓練八生物的變異與進化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生物體內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由堿基對變更引起的DNA分子結構的變更就是基因突變B.減數分裂過程中,限制一對性狀的基因不能發生基因重組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來DNA序列不屬于基因突變D.小麥植株在進行有性生殖時,一對等位基因肯定不會發生基因重組答案:D解析:由堿基對變更引起的DNA分子中基因結構的變更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強調的是基因結構的變更,A項錯誤。若一對相對性狀由兩對或多對等位基因限制,則可能發生基因重組,B項錯誤。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來DNA序列,屬于基因結構的變更,為基因突變,C項錯誤。有性生殖過程中,一對等位基因只能發生分別,不能發生基因重組,D項正確。2.某植物的基因M限制蛋白質的合成,在M中插入1個堿基對后,引起植物性狀發生變更。該變異()A.可能變更了其他基因的轉錄或翻譯過程B.導致該植物種群基因庫和進化方向發生變更C.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和排列依次發生變更D.導致基因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的比值發生變更答案:A解析:該基因突變引起植物性狀發生變更,可能變更了其他基因的轉錄或翻譯過程,A項正確。由分析可知該變異屬于基因突變,基因突變能導致種群基因庫發生變更,但不能導致生物進化的方向發生變更,自然選擇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項錯誤。基因突變產生了新的基因,不會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和排列依次發生變更,C項錯誤。基因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的比值為1,不會發生變更,D項錯誤。3.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基因重組導致子代性狀分別B.葛萊弗德氏綜合征(47,XXY)是由三條性染色體上基因重組所致C.非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基因互換導致基因重組D.同胞兄妹間的遺傳差異與基因重組有關答案:D解析: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等位基因分別導致子代性狀分別,A項錯誤。葛萊弗德氏綜合征是由于染色體數目變異所致,B項錯誤。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基因互換導致基因重組,C項錯誤。4.下圖表示在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某條染色體的基因序列發生的變更,該變更屬于()A.染色體變異中的一小段染色體倒位B.染色體變異中的一小段染色體缺失C.基因突變中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倒位D.基因突變中DNA分子中堿基對的缺失答案:B解析: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是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重復、倒位或易位等變更。依據題意和圖示可知:由于斷裂,該染色體缺失了基因C和基因D,因此,該條染色體的基因序列發生變更的緣由是一小段染色體缺失。5.下圖①~③表示三種染色體互換現象,則這三種狀況()A.一般狀況下都不能產生新基因B.都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視察到C.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D.都發生在同源染色體聯會時期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①屬于基因重組,②③屬于易位,C項錯誤。一般狀況下,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結構變異都不能產生新基因,只有基因突變能產生新基因,A項正確。②③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視察到,B項錯誤。①屬于基因重組,發生在同源染色體聯會時期,染色體結構變異發生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D項錯誤。6.將易感病的水稻葉肉細胞經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得到的原生質體經60Co輻射處理,再進行原生質體培育獲得再生植株,得到一抗病突變體,且抗病基因與感病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抗病突變體為1條染色體片段缺失所致,則感病基因對抗病基因為完全顯性B.若抗病突變體為1條染色體片段重復所致,則該突變體再經誘變不行復原為感病型C.若抗病突變體為單個基因突變所致,則該突變體再經誘變不行復原為感病型D.若抗病基因是感病基因中單個堿基對缺失所致,則合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數量相同答案:A解析:假如抗病突變體為1條染色體片段缺失所致,說明缺失染色體上的基因為顯性基因,未缺失染色體上的基因為隱性基因,并且為完全顯性,A項正確。假如突變是由染色體片段重復所致,可通過缺失再復原為感病型,B項錯誤。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C項錯誤。假如發生堿基對缺失,可能會使蛋白質的氨基酸數量發生變更,D項錯誤。7.利用兩個純合的玉米品種嘗試多種育種方式,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過程⑥通常利用相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B.過程①②③和過程①⑤⑥所示育種方式的原理都有基因重組C.γ射線使a基因發生了定向突變D.個體AAbbC的產生意味著產生了新的物種答案:B解析:由于過程⑤為花藥離體培育,該過程得不到種子,只能得到單倍體幼苗,所以過程⑥通常利用相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幼苗,抑制細胞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獲得純合個體,A項錯誤。過程①②③育種方式為雜交育種,其原理是基因重組,過程①⑤⑥育種方式為單倍體育種,①為雜交過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組,B項正確。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C項錯誤。與AAbb比較,AAbbC只是導入了一個外源基因,并沒有產生生殖隔離,故個體AAbbC的產生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種,D項錯誤。8.用高稈抗銹病(DDTT)和矮稈不抗銹病(ddtt)的二倍體水稻品種進行育種時,方法一是雜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選育所需類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藥進行離體培育,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得到相應植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方法一所得F2中重組類型、純合子各占3/8,1/4B.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純合子、可用于生產的類型比例分別為1/2,1/4C.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據的主要原理分別是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結構變異D.方法二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單倍體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變頻率答案:A解析:方法一所得F2的基因型及表現型是D_T_(高稈抗病)∶ddT_(矮稈抗病)∶D_tt(高稈不抗病)∶ddtt(矮稈不抗病)=9∶3∶3∶1,其中重組類型占3/8,純合子是DDTT、DDtt、ddTT、ddtt,共占1/4,A項正確。單倍體育種過程中,F1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1∶1∶1∶1,秋水仙素處理幼苗得到的相應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TT∶DDtt∶ddTT∶ddtt=1∶1∶1∶1,可用于生產的類型為ddTT,比例是1/4,B項錯誤。方法一依據的原理是基因重組,方法二依據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和染色體數目變異,C項錯誤。方法二的最終目的是獲得二倍體植株,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D項錯誤。9.(2024全國Ⅰ理綜)某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長。其突變體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長,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育基上生長,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育基上生長。將M和N在同時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育基中混合培育一段時間后,再將菌體接種在基本培育基平板上,發覺長出了大腸桿菌(X)的菌落。據此推斷,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突變體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丟失B.突變體M和N都是由于基因發生突變而得來的C.突變體M的RNA與突變體N混合培育能得到XD.突變體M和N在混合培育期間發生了DNA轉移答案:C解析:由題意知,大腸桿菌M和N是由大腸桿菌X突變而來,大腸桿菌X既可以產生氨基酸甲,也可以產生氨基酸乙,而突變體M不能產生氨基酸甲,突變體N不能產生氨基酸乙。所以,將兩個突變體單獨在基本培育基中培育都不能生存。將它們在既含氨基酸甲又含氨基酸乙的培育基中培育,兩種突變體都可以生存。然后本題的思路轉移到了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經典試驗之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試驗中,突變體M和突變體N混合培育,兩者之間可以通過基因轉移(即基因重組)轉化成突變前的菌株X。細菌中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RNA,即促使兩種突變體轉化成菌種X的不是RNA,而是遺傳物質DNA。10.下圖中甲、乙兩個體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中各有一條發生變異(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個體甲的變異對表型無影響B.個體乙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的四分體異樣C.個體甲自交的后代,性狀分別比為3∶1D.個體乙染色體沒有基因缺失,表型無異樣答案:B解析:個體甲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個體乙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兩種變異都可能會對表型有影響,A、D兩項錯誤。由于個體乙染色體出現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倒位,個體乙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的四分體異樣,B項正確。個體甲缺失了e基因,ee基因型不出現,所以自交的后代性狀分別比不是3∶1,C項錯誤。11.某自由交配的種群在Ⅰ、Ⅱ、Ⅲ時間段都經驗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量變更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Ⅰ時間段內A的基因頻率是40%B.A基因突變為a基因導致基因型頻率在Ⅱ時間段發生劇變C.Aa個體在Ⅰ、Ⅲ時間段數量均為40個,說明種群沒有發生進化D.在Ⅱ、Ⅲ時間段,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實力弱答案:D解析:Ⅰ時間段內A的基因頻率是60%,a的基因頻率是40%,A項錯誤。導致基因型頻率在Ⅱ時間段發生劇變的是自然選擇,B項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在Ⅰ、Ⅲ時間段,A和a的基因頻率發生了變更,說明種群發生了進化,C項錯誤。由于在Ⅱ時間段,aa的基因型頻率不斷增大,AA的基因型頻率不斷減小,在Ⅲ時間段,aa的基因型頻率是AA的2倍,所以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實力弱,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2.(2024天津第一中學檢測)圖1所示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過程圖,圖2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A基因頻率的變更狀況。回答下列問題。圖1圖2(1)圖1中a過程表示,b過程的實質是,其干脆作用對象是,地球新物種的形成必需經過[]。

(2)由圖1可知,物種形成過程中是不定向的,而圖1中過程[]是定向的。

(3)圖2中在時間段內甲種群生物發生了進化,其中基因限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境,在T點時(填“是”“否”或“不肯定”)形成新物種。

(4)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甲種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A的基因頻率為。現假設甲種群所生存的環境發生了變更,使得生存實力AA=Aa>aa,其中aa個體每年削減10%,而AA和Aa個體每年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的aa的基因型頻率約為,該種群(填“會”或“不會”)發生進化。

(5)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在某個時間點統計甲種群中XAXA個體占42%、XAXa個體占6%、XaXa個體占2%、XAY個體占45%、XaY個體占5%,則該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

答案:(1)地理隔離定向變更種群的基因頻率生物個體的表現型C生殖隔離(2)變異b自然選擇(3)QRA不肯定(4)25%55.1%會(5)10%13.(2024天津理綜)為獲得玉米多倍體植株,采納以下技術路途。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可用對圖中發芽的種子進行誘導處理。

(2)篩選鑒定多倍體時,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經過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視察區的細胞。若裝片中的細胞均多層重疊,緣由是。統計細胞周期各時期的細胞數和細胞染色體數。下表分別為幼苗Ⅰ中的甲株和幼苗Ⅱ中的乙株的統計結果。

幼苗計數項目細胞周期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株細胞數x1x2x3x4x5細胞染色體數——y2y—乙株細胞染色體數——2y4y—可以利用表中數值和,比較甲株細胞周期中的間期與分裂期的時間長短。(3)依表結果,繪出形成乙株的過程中,誘導處理使染色體數加倍的細胞周期及下一個細胞周期的染色體數變更曲線。答案:(1)秋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