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人教版高中歷史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_第1頁
2024-2025 人教版高中歷史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_第2頁
2024-2025 人教版高中歷史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_第3頁
2024-2025 人教版高中歷史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_第4頁
2024-2025 人教版高中歷史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導入

相信大家都聽過海螺姑娘的故事,某個孤苦伶仃的青年農民無意間得到一個螺,家里開始出現做好的美味飯菜,蹲守后發現螺竟然化身為美女,然后兩人成婚,從此過上美滿生活。

每一婦女必須有一根針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夠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須有一把犁、一個鏵和一把大鋤,然后才能夠做他的事。這些都是古代的生產工具。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智慧的古人發明了無數解放人類雙手的勞作工具。第二單元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目標導航了解歷史上勞動工具的變化和主要勞作方式。1.梳理古代社會農具的材質變化和灌溉工具的演變進程,構建“時空觀念”,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生產工具發展對社會生產的影響。2.通過搜集整理相關的圖片、文獻、拓片、遺跡、遺存等史料,培養“史料實證”意識和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能力。3.掌握古代世界主要勞作方式的演變,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之間的關系。對比中外勞作方式的發展歷程,分析其不斷進步的動力需求,培養“家國情懷”。1課程標準2學習聚焦時空坐標原始社會前15世紀前14世紀前5世紀前3世紀前2世紀3世紀5世紀6世紀7世紀13世紀中國小件青銅器骨針陶紡輪赫梯人掌握冶鐵技術鐵制農具在農業生產中逐步推廣羅馬共和國晚期出現大型奴隸制莊園翻車提花機出現以灌鋼法制作的農具世界陶器坯車塢堡中古時期的西歐,農民或農奴在領主莊園中服勞役筒車支釘01.農業工具的變化02.手工業工具的進步03.勞作方式的發展概念闡釋生產力三要素勞動對象勞動資料主要標志勞動者最活躍因素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壹農業工具的變化農業工具的進步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閱讀課本P19第一目,將劃線部分填充完整。基礎落實青銅鑄造赫梯鐵制農具灌鋼法思考點與青銅器相比,鐵器為什么會大量出現并逐步推廣?提示鋒利輕便;易鍛制打磨;熔爐進步;利于農業耕作、拓荒等。主題一耕作工具的進步根據材料,概括先秦至隋唐時期中國農業生產工具發展變化的趨勢,并分析這些變化對中國古代農業的影響。合作探究材料

古代農具的發展變化

耒耜戰國鐵犁鏵

東漢牛耕畫像石唐曲轅犁提示趨勢:由原始耒耜發展為先進的鐵農具;農具的種類、功能越分越細;農用動力由人力轉變為人力畜力結合。影響: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推動了古代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耕作方式實現了由集體耕作向家庭耕作的轉變;精耕細作成為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農業工具的變化和勞作方式有什么關系?生產力三要素生產工具勞動者勞動對象生產關系三要素生產資料所有制管理體制分配方式生產工具生產力

發展水平生產關系決定標志工具進步對農業生產發展的促進作用深化拓展(1)耕作工具的進步對農業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類歷史上的耕作工具從木、石、蚌、骨等材質的耕作工具到青銅鑄造的耕作工具再到鐵制工具,耕作工具經歷了由粗到精的演進歷程。鐵制農具的發明,再加上牛耕的出現及推廣,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私田大量增加,并對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和小農經濟的形成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2)灌溉工具的進步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從用陶器汲水灌溉到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灌溉再到借助水力汲水入筒進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更多的農田得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想一想你認識它們嗎?紡紗機織布機貳手工業工具的進步中國古代的紡織技術高超,閱讀課本P21頁第1段,梳理古代中國紡織工具發展的歷程,完成下面的表格。基礎落實提花機元朝用泥條盤筑的方式來制造陶器,陶器圓度并不理想許多地區用坯車制坯,不僅能制成圓形坯件,還能控制薄厚為防止氣體和有害物質污損坯件,件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缽中為了使器物在燒紙過程中不粘連,在器物底部仿制燒制好的支釘基礎落實中國的英語是China,有瓷器的意思,閱讀課本P21頁第2段,據以下圖片和材料介紹,判斷分別屬于中國歷史上哪一歷史時期?南朝新石器時代早期原始社會唐宋時期基礎落實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

中國青瓷的癡迷者,曾專門修了一座宮殿來珍藏這些東方來的寶貝。

在1717年,他用600名強壯的士兵換來了鄰國的127件中國瓷,其中就有龍泉青瓷花瓶。換來的瓷器被稱為“龍騎兵瓶”,而那600名士兵,被稱為“瓷器兵團”。到他去世的時候,留下多達35798件的瓷器。——杜君立《新食貨志》(1)鍛打工具:①用來熔化金屬原料的土爐

②對金屬原料進行打擊的錘

③磨平金屬的銼等

磨平金屬的銼刀基礎落實金屬冶煉蘊含著古代的科技智慧,閱讀課本P22頁第1段,概括古代世界金屬冶煉工具主要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基礎落實(2)鑄造工具:①坩堝:熔化金屬原料②范:使液態金屬成型,在商朝和西周時期的遺址中,發現了青銅器作坊中量打碎的范;戰國以后出現了大量鐵農具的范。◎西漢五銖條形銅子范◎金代冶鐵坩堝基礎落實金屬冶煉蘊含著古代的科技智慧,閱讀課本P21頁第3段,古代世界金屬冶煉工具主要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基礎落實古代中國手工業的基本概況深化拓展給這幅圖起個合適的名字男耕女織、牛郎織女、一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想一想叁勞作方式的發展勞作方式特點代表農業莊園式勞作生產力水平低;生產工具簡單;春秋晚期前的勞動形式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①生產力不夠發達;②國家權力弱而割據權力強;③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和市場化程度低;④勞動者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井田制);奴隸集體耕作羅馬共和國的奴隸制莊園歐洲中世紀的莊園中國魏晉時期的塢堡(田莊)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古希臘羅馬的家庭式勞作閱讀課本P22-23,對比農業三種勞作方式,完成下列表格。農業集體勞作農業家庭式勞作基礎落實閱讀課本P23頁第2段,古代手工業家庭與作坊具有怎樣的特點?特點:

手工業者世代傳承,或父子相繼,或師徒相授,由統治者登記造冊進行管理。體現一定的封閉性,技藝易失傳◎海南黎族家庭紡織地毯◎吳祺《紡織圖冊》◎《乾隆駐蹕圖》中

江寧織造府基礎落實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指出,在中國封建時代,“農民不但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而且生產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業品”。你認為農業家庭式勞作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①農業家庭式勞作是封建社會重要的勞作方式(地位)②保證小農家庭的自給自足,為國家提供了稅源③推動精耕細作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業發展④將人們固定在土地上,減少人員的流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積極局限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難以產生技術突破,在近代以后產生不良影響思考點主題二手工業的勞作方式合作探究據材料概括從漢代到清代私營手工業的發展變化。材料漢代私營手工業主要集中于鹽鐵業。唐代以前,私營手工業主要以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的形式進行。唐宋以后,除紡織品外,城鄉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營手工業。元朝時,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明中葉以后,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中,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江西景德鎮的民窯達到二三百座,窯身比官窯大三四倍。明清時期,江南出現許多工商業市鎮,一些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摘編自傅筑夫《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李龍潛《明清經濟史》等提示(1)生產領域擴大,由鹽鐵擴展到紡織、制瓷、礦冶等領域;(2)生產形式不斷進步,由家庭小作坊到手工工場;(3)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地位不斷提高;(4)一些私營手工業部門出現新型生產關系。遠古居民的刀耕火種是指用石刀和石斧等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經過曬干、焚燒后,在空出的地面上播種農作物的一種生荒耕作制。伴隨原始農業出現,主要盛行于新石器時代農村公社與井田制西周時期的邑、里,就是農村公社。農村公社的耕地或者以公社為單位共同耕種(公田),生產物歸統治者;或者分成小塊分配給各個家庭耕種(私田),生產物歸耕作者,土地是國有的小農經濟與精耕細作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現,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出現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為維持生存,農民往往注重生產工具的革新和生產技術的提高,采取精耕細作的農業耕作方式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勞作方式的發展演變深化拓展莊園經濟與租佃關系西漢初期,伴隨著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莊園不斷壯大。東漢時期,發展為豪強莊園,南北朝時期發展為塢堡等。在封建莊園內部,莊園主(主戶)要么將土地交給依附勞動力集體耕種,要么交給佃農(客戶)租種,以收取地租官營手工業與民間手工業(1)商周時期推行“工商食官”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