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筆記_第1頁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筆記_第2頁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筆記_第3頁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筆記_第4頁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基礎心理學

1.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

2.基礎心理學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對象,總結心理活動最普遍、最一般規律的心理學的

基礎學科。

3.基礎心理學內容分為四個方面:

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4.心理現象分為:動物心理學和分較心理學:個體心理分為:發展心理學(兒童發屜心理學、老年

心理學)等:社會制約和影響分為:社會心理學:神經機制分為:生理心理學:運用分為應用心

理學的多個分支: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工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體育運

動心理學、司法心理學、航空航天心理學、文藝心理學、心理測驗學等

感覺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知覺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記憶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認知表象感知過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的過程及形象

思維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

言語人運用語言交際的過程

想象對己有表象進行加工并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情緒情感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和體驗

意志思維決策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表現心理對行為的支配。

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現,反映內部的不平衡狀態

內部動力

心動機激發并維持個體朝著目標活動的內部動力

理適宜性能力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特脾氣、秉性,心理活動動力特征總和,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

氣質

性人格靈活性方面動力的特征

性格態度及與態度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人的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

6.心理現象是動物適應環境隨著神經系統的產生而出現的。動物心理發展;單細胞動物(變形蟲)

有感應性,沒有心理現象。

感覺階段條件反射知覺階段思維萌芽階段思維階段

演變

(心理現象產生)(脊髓和腦)(外部聯系)(內在聯系)

t物無脊椎到環節動物:蚯蚓脊椎動物靈長類動物人類

7.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覺器官,通過大腦變成映像,產生了心理,因此,是大腦活動的結果,卻不是

物質產品,而是主管映像,是事物的形象,概念,體驗,是主觀的。心理是社會的產物,是能動

的反映,支配行為,因此可通過觀察分析行為來研究。心理現象既是腦的機能,又受社會的制約,

是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心理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8.科學心理學誕生標志: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同期研究結果有韋伯定律(差別感覺閾限),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艾賓浩斯記憶。

階段名稱代表人物基本觀點

構造馮特、鐵欽納內省實驗方法,分析意識的內容,并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

基礎:達爾文進化論,詹姆士實用主義思想,研究心理在適應環境中

杜威、

的機能作用。

機能主義安吉爾、

①主張意識是一個整體②強調心理的適應功能③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

學詹姆士

①拋開意識,研究行為②只要確定刺激和反應S-R之間的關系就可以預

紛行為主義華生

測行為③心理不外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格式塔魏特海默、

①反對心理現象分解成元素②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象

(完形)克勒、科夫卡

3個意識和性本能在人的心理活動中有重要作用,心理結構:本我、自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我、超我

人本主義羅杰斯、

當代重視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充分發揮潛能.心理學的“笫三勢力”

心理學馬斯洛

研究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系統,研究人腦信息的輸入、編碼、轉換、儲存和提取

取向生理心理學探討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和腦的機制

9.研究原則:1.客觀性原則(科心以前是思辨和總結經驗)2.辯證發展的原則3.理論聯系實際

的原則

1C.研究方法:1、觀察法:自然條件,有目的、有計劃,系統2、調查法:口頭(訪談法)或書面

(問卷法)3、個案法(個案歷史技術):歷史資料、作業成績、測驗結果、別人評價,目的;發

現影響某種心理和行為的原因。強調個體間差異。4、實驗法:控制條件,客觀條件和心理活動

間因果聯系。自變量:刺激變量。因變量:預測的行為。額外變量:消除和控制

11.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和外周(周圍)神經系統

12.神經元分為感覺神經元(傳入1、運動神經元(傳出)、中間神經元(聯絡):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

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由細胞體、樹突和軸突(白色)三個部分經成,刺激傳導順序:樹突,細胞

體,軸突,突觸,下一個神經元。

12對腦神經(有感覺、運動、混合神經)和31對脊神經(分管頸部以下身體相關部位

解剖

的感覺和運動)

外周

軀體神經系統到達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神經。

神經

拮抗作用,支配內臟器官,與情緒有關。一般不受意識支配(訓練可

系統功能自主神經系統

稍條件)

(植物神經)

分為:交感神經(興奮,調動能量)副交感神經(冷靜,維持機能平衡)

膏髓灰質:前端運動、后端感覺、中段前后端之間自上神經元;

脊髓脊髓白質:脊神經纖維構成,傳入腦或傳出到效應器官外白內灰(骨頭)

作用:中樞神經系統最低級部位,傳遞消息,膝跳反射

中腦上下行通道,瞳孔反射,眼動中樞

腦干

神橋腦上下行通道,端腦和小腦之間

(與脊髓連

經延腦山下行通道,椎體交叉,呼吸心跳中樞

接,最古老)

系腦干網狀結構調節睡眠和覺醒,維持注意,激活情緒

統丘腦除嗅覺外所有感覺的中樞

中樞

問腦上丘腦嗅覺和某些激素調節

神經

(腦干上,腦自主神經系統在大腦皮層下的重要神經中樞,調節內臟

系統下丘腦

腦半球覆蓋)系統活動

底丘腦調節肌張力,使運動能夠正常進行

小腦(延腦橋

身體平衡,調節肌肉緊張度,外灰內白

腦后)

大腦(端腦)額葉(前回、運動)頂葉(后回、感覺)飄葉(聽覺功能)枕葉(枕極、

外灰內白視覺)

脅胭體連接邊緣系統:內臟功能和機體內環境,情緒調節,記憶

兩半球大腦皮層的高度發達是人腦的主要特征。發育緩慢為溝,較快為回。

13.①代表區域都是倒置(五官正)②靈敏大,遲鈍小③功能不對稱,單側化,對側傳導。

14.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語功能、概念形成、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日優勢,右半球空間知覺和形象思

維活動,如音美情緒識別等。

術語概念

感受性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敏感刺激)的感覺能力,絕對感受性和差別感受性

感覺閾限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度量感受性,與感受性成反比

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絕對閾限

差別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又叫差別閾限、最小可覺差,縮寫j.n.d

1840,差別閾限和原來剌激強度的比例是一個常數,△1〃=木其中是差別閾限,I

韋伯定律

是原來的刺激強度,K是一個常數(韋伯常數、韋伯分數),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1860,感覺的強度和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S=K*lgR,S心理量,R物理量,K常數,

費希納定律中等強度的刺激

不能拿刺激的物理單位代表所引起的心理強度的單位

2c.刺激:是指客觀事物對感覺器宜所發生的作用v發生作用的物體叫刺激物

21.適宜刺激:一種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覺器官最敏銳的感覺,這種刺激就是這種感覺器訐的適宜刺激,

其他刺激就是這種感覺器官的非適宜刺激

刺激持續下,感受性變化的現象。對暗適應感受性30分鐘(紅色眼鏡保護),對光適應他

感覺適應

受性降低1-2分鐘

刺激停止后,暫時俁留的感覺形象,正后像(亮亮)和負后像(亮暗)。彩色負后像是

感覺后像

補色,持續時間和刺激強度成正比

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同時對比(紅花綠葉配、

感覺對比

黑紙的灰比白紙灰亮)和相繼對比(臭香、苦甜)

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紅色溫暖,藍色清涼

22.感覺分類

分類適宜刺激感受器官相關知識

視細胞特性:色調(波長)、明度(物理強度)、飽和度

380~780nm隹:明視覺、(灰色比例)

視覺的電磁波細節顏色顏色混合:色光混合(補色變灰)和顏料混合

也叫光波桿:喑視覺、色覺異常: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明度辨顏色,

明暗輪廓男孩外祖父。

特性:音調(頻率)、響度(振幅)、音色(波形)

聽覺適應:在聲音的持續作用下聽覺感受性降低的

現象

16~20000Hz

科蒂氏器官聲音的掩蔽:聲音干擾使聽覺閾限升高的現象

的空氣振動叫

聽覺器官:耳廓、外聽覺疲勞:強度太大或時間太長,使感受降低的現

內聽覺聲波

耳道、鼓膜、聽小耳象

部1000-4000hz

和內耳樂音:周期性的聲波。噪音:物理性質和生理心理

感最敏感

狀態決定

20前增長,60歲后降低,先失高頻,喪失到中頻會

影響語言的聽覺

能揮發有氣味

嗅覺鼻腔上膜的嗅細胞嗅覺是最古老的感覺

的物質

溶解有味道的甜(舌尖)、酸(舌邊后部)、苦(舌根)、咸(舌

味覺舌面、上顆的味蕾

物質邊前部)。感受性和機體的生理狀況和嗅覺有關。

觸、壓、振動、未變形叫觸覺,變形叫壓覺,觸、壓覺是被動,觸

觸感受器或

皮膚感覺溫、冷和皮膚與振動覺是主動,皮表溫度叫生理零度,痛覺最難

玉感受器等

痛覺以適應,觸覺靈敏度指標是兩點閾。

內耳中的前庭

平衡覺

(包括耳石和三個半暈船是平衡器官過于敏銳造成的

(靜覺)

規管)

運動覺肌梭、腱極、

部脊髓后索上行,經丘腦到中央后回產生運動感覺

(動覺)關節小體

覺內臟感覺

內臟器官的壁t性質不清、定位不準且有放射現象,黑喑感覺

(機體覺)

痛覺沒有遍布全身和痛苦情緒聯系,具有保護作用,難以適應

23.知覺:是直接作用丁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

24.特性:整體性一一把物體的各部分和各種屬性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選擇性一一選為知覺內容的事物稱為對象,襯托對象的事物稱為背景。對象知覺的格外清

晰,而背景則知覺的比較模糊。

恒常性一一條件發生變化,但知覺的映像卻保持相對穩定不變,包括大小、形狀、顏色、

明度等。

理解性一一用過去的經驗對知覺到的外在物體訓行解釋,并用詞揭示出來。會看看門道,

不會看看熱鬧

25.知覺的種類

知覺的分類定義、判斷線索和特性

大小知覺與視象大小、距離、參照物有關

邊界掃描提供動覺信息、觸摸提供觸覺信息

空形狀知覺

方位知覺自身做參照物、雙耳聽覺的時間差和強度差為參照(正前和正后難判斷)

距離知覺肌肉運動線索(眼睛調節一肌讓水晶體凸凹眼視軸輔合一對眼)

深度單眼線索(對象的重疊、線條的透視、空氣的透視、明暗陰影、運動視差)、

立體雙眼線索(主要線索,立體電影)

對物質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判斷準確度聽覺〉觸覺》視覺生物鐘24小時

時間知覺

為單位

物體在空間位移產生的知覺,燈?個個亮叫做似動現象.幼景現象、①現象,月亮從

運動知覺

云中鉆出來,誘導運動,錯覺

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客觀事物歪曲的知覺。錯覺有固定的傾向性。具備了產生條件,

錯覺必然產生,無法克服的;種類包括:線條長短錯覺、線條方向錯覺、面積大小錯覺、

不同感覺道相互作用形成的錯覺(形重錯覺、視聽錯覺)

26.記憶:人類智慧的根源,心理發展的奠基石

概念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

形象記憶、情景記憶、情緒記憶、語義記憶(語詞一邏輯記憶)、

按內容

動作記憶

種類

按是否意識到外顯記憶(意識控制)、內隱記憶(無意識)

陳述性記憶(語言傳授,?次性獲得,意識參與)、程序性記憶

按能否加以陳述

(多次識記,意識不參與)

過程(三環節)識記,保持,再現(回憶,回答問答題)或再認(回答選擇題)

自然衰退(時間)、干擾(前攝抑制、倒攝抑制)

遺忘的原因系列位置效應(兩頭比中間記憶效果好):首因效應或首位效應(開頭)、近因效應

或新近效應(末尾)

艾賓洛斯用無意義音節研究遺忘規律,后人則繪制出保持曲線或叫遺忘曲線(以間隔

遺忘規律

時間為橫坐標,以保存量為縱坐標)。遺忘進程是先快后慢的

瞬時記憶(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1秒內,容量較大,事物形象

三個記憶系統短時記憶:1分內,7+-2,聽覺,形象記憶

長時記憶:1分鐘以上,無限,語義或形象

27.思維、語言及想象

思維的概念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認識,最高級

間接性:認識沒接觸的事物、認識不能感知的事物,預見事件

思維的特征概括性:抽取共同屬性形成概念、認識未認識的事物、超出感性認識,具有

了超脫現實的性質

思維的智力

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是思維操作的基本形式

操作過程

按形態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最本質的特征)

思維的種類按探索問題答案的方向分為輻合思維(求同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按是否有創造性分為再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性的反映,并以詞來標示和記載。既是產物又是思維

活動借以進行的單元“

概念的形成(掌握):是指個體借助于語言,從成人那里繼承和學會包含與概

概念念中的知識和經驗的過程

每一個概念都有內涵(本質屬性)和外延(范圍),且兩者是相反的關系

可分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問題解決的遷移(正遷移和負遷移);原型啟發(蒸汽機);定勢(活動前的心理準備狀

影響因素態,僵思,意識不到)

語言是符號系統、思維和交際的工具、社會現象

語言和言語

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心理現象

外部言語:交際用,口頭言語(對話言語、獨白言語)、書面言語

言語分類

形式:聽說讀寫

內部言語:支持思維,不出聲,特點一一發音器官隱蔽性、縮減性、速度快

表象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的過程,可操作性:放大、縮小、翻轉

想象:是人對己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屈于思

維范疇。

想象的分類分類:無意想象(夢和幻覺)有意想象(創迨想象(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再

造想象(根據語言描述或圖表模型示意)和幻想(和一個人的愿望相聯系并指

向未來的想象,可實現的叫理想,不可實現的叫空想))

28.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中樞名稱位置(優勢半球)受損受損表現

運動性語言中樞

表達(運動)性失

(布洛卡區)左半球額下回靠近外側裂不會說

語癥

1860法國布洛卡

聽覺性言語中樞

(威爾尼克中樞)頂葉、枕葉、撅葉交會處的潁上回接受性失語癥聽不懂

1874德國威爾尼克

視覺性言語中樞頂葉、枕葉交會處的角回失讀癥看不懂

書寫中樞額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失寫癥不會寫

22.意識

指在覺醒狀態下的覺知,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察、對自身內部狀態的覺察、心理活動行為的評價.

意識

作用:統合、管理、調節。睡眠和夢是兩種特殊的意識狀態

尢總H個體沒有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沒有覺察到刺激、行為

清醒警覺B波(波幅較小);安靜休息a波(波幅較大);睡眠39波(頻率更低,波幅更大);

笫一階段腦電波頻率較低,波幅較小,身體放松,呼吸變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驚醒,10分鐘;

第二階段偶爾會出現短暫爆發的頻率高,波幅大的腦電波叫睡眠錠,身體很難被叫醒,20分鐘:

睡眠第三階段頻率維續降低,波幅更大,出現6波,有時出現睡眠錠,大約持續40分鐘:

階段第四階段大多呈現6波,放飛,身體指標慢,深度睡眠,大約持續20分鐘,前半夜長,后半夜短;

之后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6波消失,似清醒狀態下的高頻低幅嘀電波出現,眼球快速移動,

夢境出現,5T0分鐘,不斷重夏,越來越長,最后一次可達1小時;隨著黎明的到來,第三、第

四階段會消失。深度睡眠階段比例大,睡眠效率高

1.特點:夢境的不連續性、不協調性、認知的不確定性。2.夢剝奪者會產生記憶力下降,情緒低

夢沉等不適感。3.弗洛伊德認為夢是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沖動或愿望的反映。分析夢解釋精神病原因

和治療手段。

3C.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種心理狀態。分為無意注意(不隨

意注意):無目的、不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隨意注意):有目的、意志努力。相互轉化,無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31.注意的特征

注意特征相關內容

注意廣度(范圍)簡單任務的廣度:7±2個項目

注意起伏(動搖):感受性周期性增強和減弱,普遍存在,不影響穩定性)注

注意穩定性

意分散(分心,與穩定性相反)

轉移速度和質量取決于前后任務的性質和態度?轉移是任務要求,分散是分心

注意轉移

相繼

注意分配條件:有熟練的(自動化)、有內在聯系、在不同感覺通道同時

32.需要和動機

需要有機體內部的不平衡狀態,表現為有機體對內外環境條件的欲求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食、休、求偶:

需要的種類產生角度

社會需要(獲得性需要):求知、成就、交往,人特有,學習得來

滿足對象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動機是激發個體明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i種內在的心埋活動或內部

動機動力。根據外部行為推斷。

生理需要一一內驅力、外部環境一一誘因、情緒可以激發活動的動機

生理性動機(內驅力)和社會性動機(興趣—心理傾向、愛好一一行動、交往、

成就、權利)

動機的種類

有意識動機和無意識動機(定勢)

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的作用一定要大于外在動機的作用。

一種行為有多種動機,多行為可能有同一個動機。動機和結果可以一致,也可能不

動機和行為關系

一致

33.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缺失性需要生理需要食物、空氣、水、性、休息

安全的需要安全、秩序、穩定、免除恐懼和焦慮

由低到高逐級滿足,層次越低

生長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情感聯系和隸屬群體

需要的力量越強,

尊重的需要有地位

自我實現的需要潛能、完善、實現理想;少數人能達到

34.情緒和情感

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

1.以人的需要為中介,2.主觀感受、內心體驗。3.外皆表現形式:表情。4.會引起一定的

概念生理變化:內分泌服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鑒別標志)、身段表情、言語表情:有先天人類共有的、有后天模仿

學習獲得的

情緒是過程、人物都有,低級,情景性、易變性

區別

情感指內容,人有,高級,穩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功能適應(嬰兒交流)、動機(內驅力、認識活動)、組織(促進破壞)、信號(表情,微笑

友好,早于言語)

動力性(增力-減力)、激動度(激動-平靜)、強度(強-弱)、緊張度(緊張-輕松)體

變化維度

現了“兩極性”

基本情緒(原始情緒):快樂、憤怒、悲哀、恐懼

生物進化角度

復合情緒:敵意(憤怒、厭惡、輕蔑)、焦慮(恐懼、內疚、憤怒)等

分類情緒狀態心境(心情):微弱、持久、彌漫,重要意義的事件引起

(速度、強度和持

激情:強烈、爆發式,時短,重大、突如其來的事件或意向沖突引起

續時間)

應激:意外或危險時出現的高度緊為的情緒狀態。應激源(索體性、心

理社會性):應激反應含生理反應、心理反應。強烈和持久會損害工作

效能,造成對疾病或障礙的易感狀態,在其他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患病

道德感(道德標準的主觀體驗)、美感(情感體驗,主客觀對立統?)、

高級情感

理智感(智力活動產生、好奇心)

意志

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和支配行動,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概念

受意志支配的行動叫意志行動

準備階段:有意識地確立目的,選擇行動方案并決策。動機沖突:雙趨式沖突(都想要)、

意志行動雙避式沖突(都不想要)、

基本階段趨避式沖突(有利有弊)、雙重趨避式沖突(多個目標,各有利弊)

執行決定階段:堅定執行計劃,克制妨礙的動機和行動、審視計劃、修正計劃。

1.自覺性(受暗示性卻武斷從事);2.果斷性(優柔寡斷和魯莽草率);3.堅韌性又叫毅

意志品質

力或頑強性(虎頭蛇尾和執拗):4.自制性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怯懦和任性)

36.能力

能力是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能力智力: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即認識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

際問題的能力。思維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著智刀發展的水平

結構:一般能力(智力,是指完成各種活動都必須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特殊能力(美術能力、音樂能力)

與天賦和社文的關系:液體能力(液體智力,天賦,20歲頂峰,30歲后降低)

晶體能力(晶體智力,后天學習,與社會文化有關。一直發展,

能力分類

25歲后速度漸趨平緩)

涉及領域:認知能力(智力)、操作能力(指支配肢體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和社會

交往能力(指從事社交的能力)

創造程度: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創造能力(發現)

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正態分布,兩頭小中間大,超常:>140,1%;落后:<70,3%;

發展個體差異能力發展類型的差異:包括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特殊能力

能力發展早晚的差異

1.遺傳:一個人的素質(天賦),解剖生理特點,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2.環境和教育:社經條件和社文生活,是肥沃土壤,家庭氛圍是基石,教育是關鍵

影響能力工研究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影響的方法:高爾頓的譜系調查方法:同卵雙生子研究:

發展因素考察養子女與生養父母的相關

4.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關系:遺傳決定了范圍或限度,環境決定r在遺傳基礎

上能力發展的具體程度。

37.技能:是通過練習而獲得和鞏固卜.來的,完成活動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

38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能力不是知識和技能,但與知識和技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能力是

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前提,決定著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方向、速度、鞏固的程度和所能達到的水平;

但不能把知識和技能當做標準來比較人們能力的高低。從另一方面說,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按能力發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為能力、才能和天才。所以能力與

知識和技能又有密切的聯系

39.人格

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也是各種心理特性的一個用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在不同的時

人格的概念間和不同的地點,它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使他具有區別于他人的、獨特

的心理品質。人格包括人的氣質和性格

整體性、獨特性、穩定性、功能性(外界環境刺激是通過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人格對

個人的行為具有調節的功能,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

人格的特性

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氣質(脾氣、秉性、性情)是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

氣質的概念

質的心理特征

體液說(希波克拉底提出,黃膽汁(膽汁質)、血液(多血質)、黏液(黏液質)、黑膽

汁(抑郁質))、

體型說(20世紀20年代克雷奇米爾提出體型說:20世紀40年代美國醫生謝爾頓和心理學家

斯蒂文斯提出胚葉說)

血型說(日本古川竹二提出)、

激素說(美國伯曼把人分為四種內分泌腺的類型,即甲狀腺型(多精神、堅強、靈敏:不

足遲緩、冷淡、癡呆、被動);垂體腺型(智慧、聰穎);腎上腺型(情緒容易

氣質類型學

激動);性腺型(性別角色突出))、

說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巴普洛夫認為高級神經活動是氣質類型的生理基礎)

神經過程的基本特性

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氣質類型人物

強度平衡性靈活性

強不平衡興奮型膽汁型感低耐高王熙風

強平衡靈活活潑型多血質感低耐高賈寶玉

強平衡不靈活安靜型黏液偵感低耐高薛寶釵

弱抑制型抑郁質感高耐低林黛玉

感受性和耐受性一一強度(反比,強度高則感低,強度低則感高)

敏捷性一一靈活性(表現在反應的快慢、速度等方面)

勺.質的特性可塑性一一靈活性(指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外界環境的可塑程度)

興奮性一一平衡性(指情緒表現的強弱程度)

指向性一一平衡性(外向、內向;與興奮性有關)

外在表現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

1.氣質的穩定性與可塑性

2.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

正確看待氣

3.氣質類型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響工作效率

質類型

4.氣質類型影響性格形成的難易

5.氣質類型影響對環境的適應和健康

?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容易受社

性格的概念會歷史文化的影響:有道德評價意義;直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風貌;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社

會屬性;是個體間人格差異的核心。

是一個人對人、物或思想觀念的?種反應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習得的,由認知、情

態度的概念

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

靜態結構:1.態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緒特征1.理智特征(認知的獨立性和依存性、想象

性格的結構的現實性、思維活動的精確性)

動態結構:各方面一個整體,態度特征為核心。不同場合顯露不同側面。

4C.人格理論

人格結構理論代表人物理論內容

人格結構分三層,

動力理論弗洛伊德

即本我(快樂的原則)、自我(現實性的原則)、超我(道德的原則)

類型理論榮格內向、外向

特質理論(特共同特質與個人特質

G.N.奧爾波特

質是決定行為首要特質(最典型、最具概括性、支配地位)中心特質(代表主要行為

創始人

的基本特性,傾向)次要特質:特殊場合)

構成人格的基因素分析,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表面特質與16根源特質(內在因素,

卡特爾

本元素,評價行為決定作用和最終根源)

人格基本單行為礴式總合、主張用特征群和類型的概念。因素分析和經典實驗心理

艾森克

位)學的方法結合起來歸結為神經質N、精神質P和內、外傾E:

大五或五因素模型FFM,NEO人格調杳表:神經質N、外傾性E、經驗開放

科斯塔、麥克雷

性0、宜人性A、認真性C

第二章社會心理學知識

41.社會心理學誕生: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英國心理學家麥孤獨的著作《社

會心理學導論》先后出版,被認為這兩本著作的問世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42.孕育社會心理學的母體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哲學等

43.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F.H.奧爾波《社會心理學》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學科

心特

理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怎樣受他人的現實的、想象的和

G.W.奧爾波

學隱含的存在所影響。實驗法,揭示個體社會行為的依存條件,分析個

社會心理學定特

體心理的變化過程

社關于社會互動的科學,以群體生活的心理學為基礎,以對人類反應、

會艾爾烏德溝通以及本能和習慣行為的群體塑造類型的解釋為出發點,研究個體

學的社會行為的心理學有賴于對個體在其中的歷史的與社會環境的理解

綜合關于社會情境中個體的心理現象及其行為規律的科學

人對社會因素引起的并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反應和反應系統;習得、親社會和反社會、人

際合與競以及群體決策行為等

社會行為勒溫(社心之父)1936:B=f(P,E),B指行為,P指個體,E指個體所處情境,f指函數

關系:個體行為是個體與其所處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要理解和描述行為,人和他所處

的情境必須被看成是一個相互依賴的因素群

社會刺激和社會行為之間的中介過程,是由社會因素引起并對社會行為具有引導作用的

社會心理心理活動

個體層面(個體社會億與自我意識、社會知覺、態度、社會動機、社會學系等)

人際層面(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人際溝通、人際關系)

群體層面(群體凝聚、群體心理氛圍以及個體與群體的相互作用、社會影響等)

研究范圍

社會層面(風俗、時尚、階層、階級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國民性等)

41社會心理學簡史

霍蘭德階段時間特點

哲學思辨期古希臘一19上半根據哲學思辨和社會準則來認識社會行為:對人性的哲學爭論

(啟蒙期)葉蘇格拉底、柏拉圖一一社會決定(孔子)康德、盧梭

——人本善(孟子)

亞里士多德一一生物決定馬基雅維

利、霍布斯一一人本惡(荀子)

經驗描述期19中葉一20初在觀察基礎上客觀描述和分析,學術思潮包括(1.達爾文進化論;2.

(形成期)德國民族心理學;3.法國群眾心理學:4.英國本能心理學:5.奧地利

精神分析學派)

實證分析期20世紀20年代至先驅是:美國學者特里普力特和德國學者莫德;從描述轉向實證、從

(確立期)今定性轉向定量、從純理論轉向應用;20世紀340年代蓬勃發展:瑟斯

頓(態度量表)、李科特、謝里夫1游動效應)、莫里諾、勒溫:二

戰后,迅速發展,新特征:1.研究領域拓寬;2.理論向多元化發展;

3.重視應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45.遵循原則:1.價值中立原則;2.系統性原則:3.倫理原則

4c.研究方法:實驗法是最廣泛的方法

觀察法:1.自然觀察(基本沒有干預。方法的基礎):2.參與觀察(身臨其境,“內部”

信息。減少負面影響。隱瞞身份)

調查法(詢問法):1.訪談法2.問卷法: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特點:標準化程度高,收效

快。構成;題日、前言、指導語、詞題及備選答案、人口學數據的記錄、結束語、計算機編碼;設計

原則:目的性、全面性、非歧義性、非暗示性、適度規模原則

檔案研究法:也是一種調查法,是對歷史資料的調查;1.優點:心理干擾小,適用于跨

文化的比較研究和時間跨度較長的趨勢研究2.缺點:工作量大,費付贄力,分析數據難度較大:心理

咨詢就是檔案法的應用。

47.看待研究結果:不能任意地推廣到現實情境中:要把握其局限和適用范圍;結論的解釋力較弱;“生

態學效度”一直受到質疑

48.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

理論流派代表人物基本觀點

學習機制:聯想(經典的條件發射)、強化(正強化:獎賞;負強化:取消懲罰)、

社會模仿:

學習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