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科版八年級(上)期中測試卷物理姓名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分數____________(考試時間:8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36分)如圖所示,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使其發出聲音。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產生,通過傳入人耳的,改變試管內的水量,會使聲音的發生改變。2.清晨,逐漸變強的鬧鈴聲吵醒了小鄭,他把鬧鈴關掉,這里是從控制噪聲。這里說的“逐漸變強”是指聲音特性中的。細心的小鄭發現,鬧鐘響時桌面上的餅屑跳動起來了,這說明聲音是由產生的。3.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放入鋁罐里一段時間,罐外壁結了一層霜,這層霜是由經過這種物態變化形成的。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上,水蒸氣變成水珠(選擇:“會吸熱”、“會放熱”、“不會吸熱或放熱”),水珠會出現在車窗的(選擇“內側”、“外側”、“內、外側”)。4.曉月同學看到在沸騰油鍋中取鐵球的表演后,得知鍋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組成的混合液體,油的沸點為287℃,醋的沸點只有60℃,當溫度達到℃時液體就沸騰了,繼續加熱液體的溫度升高,表演時鐵球的溫度不可能超過℃。5.紫金山天文臺2009年6月13日通報:2009年7月22日,我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能夠解釋日食現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傳播理論。如圖所示,位于地球上A區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食,位于B區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_食。6.電影銀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其優點:一是利用光的___反射,使劇場中各處的觀眾均能看到畫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色光,使觀眾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畫而。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傳播的速度是340m/s;C.“聞其聲,不見其人”是根據音調來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產生8.如圖所示,小華在唱《青藏高原》這首歌,老爺爺所說的話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時,要求聲音的()。A.音調高;B.音調低;C.響度大;D.響度小9.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B.“聞其聲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C.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D.房間的窗戶安裝雙層玻璃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10.對于水銀體溫計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其分度值為0.01℃;B.它利用了氣體熱脹冷縮的原理;C.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進行連續測量11.下列有關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解釋中,不正確的是()。A.霧和露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C.用久的燈泡鎢絲變細是升華現象;D.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瓶裝礦泉水發現瓶外壁“出汗”,這是由于空氣中水蒸氣的汽化現象12.生活中關于熱現象敘述錯誤的是()。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會太燙,是因為水汽化吸熱;B.嚴冬,玻璃窗外壁結了一層冰花,這些冰花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需要放熱;C.打開冰箱門,看見門前冒白氣,這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D.用冰袋給高熱病人降溫,是因為冰熔化吸熱13.下列所示的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14.如果你在一平面鏡中看到了另一個同學的眼睛,那么無論這個平面鏡多么小,該同學也一定會通過這平面鏡看到你的眼睛,這是因為(
)。A.光的漫反射;B.光的鏡面反射;C.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處在眼睛的明視距離位置15.某同學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鏡跑去,他在鏡中像的大小及像與人間的距離將()。A.像變大,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大;B.像變大,人和像的距離變小;C.像大小不變,人和像間的距離不變;D.像大小不變,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小三、作圖題(本題共4分)16.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四、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小題,第17題10分,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共28分)17.(10分)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你認為另一種器材不適合做聲源的原因是:。(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兩種實驗方案:方案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方案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你認為最佳的方案是,你不選擇另一種方案的理由是。(3)如果采用方案B進行實驗,得到的數據如表格所示: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距離/m1.20.80.5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順序為。18.(8分)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按規范組裝器材,在安裝溫度計時,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此時應適當將____(選填“A處向上”或“B處向下”)調整。(2)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做是為了_____。(3)由實驗數據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_____℃,還可獲得的信息有:。(寫出一條即可)19.(10分)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實驗時應選較______(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減少像重影影響。(2)點燃蠟燭A,透過玻璃板觀察到A的像,把與A完全相同的蠟燭B放在像的位置,觀察到B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______。(3)若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觀察到的像將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且大小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用方格紙替代白紙,更方便探究像與物的______關系。五、綜合應用題(本題共5分)20.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紅燈停,綠燈行。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將紅綠燈的作用互換一下呢?我們平時見到的太陽光是白光,它是由紅、橙、綠、藍、靛、紫等色光組成的,白光叫復色光,各種顏色的光叫單色光。單色光的顏色是由頻率決定的,紅光頻率最低,波長最長;紫光頻率最高,波長最短。光在空氣中傳播時,會遇到大氣分子、水蒸氣微粒以及塵埃微粒等障礙物。當光照射到這些微小的障礙物上,障礙物會將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將穿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傳播,光散射的強度與光波波長有關,波長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過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條件下,紅、橙光穿過的能量多,藍、綠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們看見太陽時,見到的主要是太陽光中穿透厚厚大氣層的紅光、橙光,所以朝陽、落日是紅色的。晴朗的天空,見到的主要是陽光中被大氣散射的藍、綠光,所以天空呈藍色。正因為紅光在空氣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強,可以傳到較遠的地方,使車輛和行人在遠處就能發現,及早做好準備,所以用紅燈表示停止和危險信號。霧天行車,車上要開黃色警示燈,也是這個道理。可見紅綠燈的作用是不能互換的。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2分)請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規律。(2)(3分)試著運用上文提到的知識解釋大海為什么是藍色的?物理參考答案與解析一、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36分)如圖所示,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使其發出聲音。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產生,通過傳入人耳的,改變試管內的水量,會使聲音的發生改變。【答案】振動、空氣、音調。【解析】根據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和聲音的特性知識,此題正確的解答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使其發出聲音。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改變試管內的水量,會使聲音的音調發生改變。此題答案是:振動、空氣、音調。2.清晨,逐漸變強的鬧鈴聲吵醒了小鄭,他把鬧鈴關掉,這里是從控制噪聲。這里說的“逐漸變強”是指聲音特性中的。細心的小鄭發現,鬧鐘響時桌面上的餅屑跳動起來了,這說明聲音是由產生的。【答案】生源處、響度、振動。【解析】把鬧鈴關掉,等于關掉了生源,是在生源處控制噪聲;“逐漸變強”是指聲音越來越大,指的是響度;鬧鐘響時,桌面上的“餅屑”跳動起來,是因為振動產生的,也說明了聲音是振動產生的。3.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放入鋁罐里一段時間,罐外壁結了一層霜,這層霜是由經過這種物態變化形成的。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上,水蒸氣變成水珠(選擇:“會吸熱”、“會放熱”、“不會吸熱或放熱”),水珠會出現在車窗的(選擇“內側”、“外側”、“內、外側”)。【答案】凝華;液化;放熱;內側。【解析】固態干冰變成氣態二氧化碳是升華過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此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小冰晶,這就使罐外壁結了一層霜,屬凝華現象。寒冬,車內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會對其放熱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現在車窗的內側。故答案為:凝華;液化;放熱;內側。4.曉月同學看到在沸騰油鍋中取鐵球的表演后,得知鍋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組成的混合液體,油的沸點為287℃,醋的沸點只有60℃,當溫度達到℃時液體就沸騰了,繼續加熱液體的溫度升高,表演時鐵球的溫度不可能超過℃。【答案】:60、不會、60。【解析】兩種液體的混合液體,加熱時,其沸點等于沸點低的液體沸點;沸騰時,液體中發生激烈的汽化現象,此時液體的溫度不變;如此鐵球的溫度會和液體溫度相同。所以,此題答案是:60、不會、60。5.紫金山天文臺2009年6月13日通報:2009年7月22日,我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能夠解釋日食現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傳播理論。如圖所示,位于地球上A區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食,位于B區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_食。【答案】直線;全;偏。【解析】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所以,解釋日食現象要用光的直線傳播理論。如圖,在地球上A區域,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月球擋住,人們看到的是日全食。在地球上B區域,太陽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擋住了一部分,所以,人們看到的是日偏食。故答案為:直線;全;偏。6.電影銀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其優點:一是利用光的___反射,使劇場中各處的觀眾均能看到畫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色光,使觀眾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畫而。【答案】漫;所有。【解析】幻燈的銀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粗糙的銀幕凹凸不平,發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使各處的觀眾都能看到畫面.白色能反射各種色光,使觀眾能看到正常的畫面。故答案為:漫;所有。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傳播的速度是340m/s;C.“聞其聲,不見其人”是根據音調來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產生【答案】A。【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辨別發聲體是靠聲音的音色;噪聲的控制有三個方面:控制噪聲的產生、控制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傳入人耳。由此可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此說法正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所以,只說聲音傳播速度是340m/s是錯誤的;“聞其聲,不見其人”是根據音色分辨人的,不是音調,故C錯;帶耳罩是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不是防止噪聲的產生,故D錯。正確答案是A。8.如圖所示,小華在唱《青藏高原》這首歌,老爺爺所說的話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時,要求聲音的()。A.音調高;B.音調低;C.響度大;D.響度小【答案】A。【解析】小華在唱《青藏高原》這首歌,老爺爺所說的話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時,要求聲音的音調一定要高;這里指的是聲音的音調,不是聲音的響度。故,此題正確答案是A。9.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B.“聞其聲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C.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D.房間的窗戶安裝雙層玻璃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B。【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此說法錯誤。敲擊音叉力量的大小,影響到音叉振動的幅度,也就是響度,而不會影響到音叉的振動頻率,故音叉發聲的音調不變。B.“聞其聲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此說法正確。任何物體振動,響度、音調可能相同,但音色不會相同,所以“聞其聲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C.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此說法錯誤。超聲波碎石是利用超聲波的能量來擊碎人體內結石的。D.房間的窗戶安裝雙層玻璃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此說法錯誤。雙層玻璃可以有效阻止噪聲傳入室內,故是在噪聲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正確答案是B。10.對于水銀體溫計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其分度值為0.01℃;B.它利用了氣體熱脹冷縮的原理;C.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進行連續測量【答案】C。【解析】水銀體溫計也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體溫計中間有一彎曲的小細管,讀數時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但在使用之前,必須把體溫計水銀柱甩回到原始狀態。由此可知,此題正確答案是C。11.下列有關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解釋中,不正確的是()。A.霧和露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C.用久的燈泡鎢絲變細是升華現象;D.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瓶裝礦泉水發現瓶外壁“出汗”,這是由于空氣中水蒸氣的汽化現象【答案】D。【解析】霧和露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這是正確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小冰晶形成的,屬于凝華現象,故此種說法是正確的。用久的燈泡鎢絲變細是鎢絲直接升華吸附在燈泡上的現象,是升華現象,故此種說法正確。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瓶裝礦泉水發現瓶外壁“出汗”,這是由于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不是汽化現象,故此種說法錯。本題答案是D。12.生活中關于熱現象敘述錯誤的是()。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會太燙,是因為水汽化吸熱;B.嚴冬,玻璃窗外壁結了一層冰花,這些冰花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需要放熱;C.打開冰箱門,看見門前冒白氣,這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D.用冰袋給高熱病人降溫,是因為冰熔化吸熱【答案】B。【解析】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會太燙,是因為水汽化吸熱,故A的說法正確;嚴冬,玻璃窗內壁(不是外壁)結了一層冰花,這些冰花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冰花,是凝華現象,是放熱過程,這種說法是錯的,B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打開冰箱門,看見門前冒“白氣”,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用冰袋給高熱病人降溫,是因為冰熔化吸熱,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此題答案是B。13.下列所示的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答案】C。【解析】鏡中貓的像、水中樹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地面上鴿子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用放大鏡觀察到的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選C。14.如果你在一平面鏡中看到了另一個同學的眼睛,那么無論這個平面鏡多么小,該同學也一定會通過這平面鏡看到你的眼睛,這是因為(
)。A.光的漫反射;B.光的鏡面反射;C.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處在眼睛的明視距離位置【答案】C。【解析】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為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知,原來的入射光線成為反射光線,所以當你在平面鏡中看到他人的眼睛時,對方也一定能看到你的眼睛。故選C。15.某同學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鏡跑去,他在鏡中像的大小及像與人間的距離將()。A.像變大,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大;B.像變大,人和像的距離變小;C.像大小不變,人和像間的距離不變;D.像大小不變,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小【答案】D。【解析】因為平面鏡成像是成等大正立的虛像,人的大小不變,則像的大小也不變,故A、B錯,又因此時物距變小,則像距也變小,那人和像間的距離當然也變小了;故C錯。故選D。三、作圖題(本題共4分)16.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解析】已知入射光線AO與鏡面的夾角為30°,所以入射角為:90°?30°=60°過入射點畫出法線,在法線右側畫出反射光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為60°,如圖所示:四、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小題,第17題10分,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共28分)17.(10分)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你認為另一種器材不適合做聲源的原因是:。(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兩種實驗方案:方案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方案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你認為最佳的方案是,你不選擇另一種方案的理由是。(3)如果采用方案B進行實驗,得到的數據如表格所示: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距離/m1.20.80.5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順序為。【解析】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試驗研究,提高學生動手能力。(1)機械鬧鐘發出的聲音有節奏,聲音較為穩定,適合做實驗聲源;音叉聲音不穩定,而且還需要敲擊,因此不適合做實驗聲源。(2)測量聽不到聲音的距離較為直觀,有可靠地實驗數據,能夠較好的判斷隔音效果,方案B較好;靠聽到聲音的響度判斷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觀,具有很大的誤差,方案A不適合。(3)由表格數據可知,泡沫的距離最短,說明隔音效果最好;衣服的距離最長,說明隔音效果最差。【答案】(1)機械鬧鐘;音叉聲音不穩定,而且還需要敲擊。(2)B;靠聽到聲音的響度判斷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觀,具有很大的誤差;(3)泡沫、錫箔紙、衣服。18.(8分)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按規范組裝器材,在安裝溫度計時,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此時應適當將____(選填“A處向上”或“B處向下”)調整。(2)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做是為了_____。(3)由實驗數據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_____℃,還可獲得的信息有:。(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A處向上;(2)縮短加熱至沸騰所用的時間;(3)98;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合理即可)【解析】(1)由于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需要將溫度計向上調整,即將A處向上調整。(2)實驗前,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可以提高水的初溫,縮短加熱至沸騰所用的時間。(3)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不變的溫度就是水的沸點,由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98℃;可獲得的信息有:①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②水在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合理即可)。故答案為:(1)A處向上;(2)縮短加熱至沸騰所用的時間;(3)98;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合理即可)19.(10分)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實驗時應選較______(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減少像重影影響。(2)點燃蠟燭A,透過玻璃板觀察到A的像,把與A完全相同的蠟燭B放在像的位置,觀察到B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______。(3)若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觀察到的像將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且大小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用方格紙替代白紙,更方便探究像與物的______關系。【答案】薄;等大;遠離;不變;位置。【解析】(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2)點燃蠟燭A,透過玻璃板觀察到A的像,把與A完全相同的蠟燭B放在像的位置,觀察到B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大小相等;(3)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若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則像將遠離玻璃板移動;
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藝品付款合同協議書
- 挖掘機各種合同協議書
- 租石榴地協議書
- 貓糧定價協議書
- 在學校開理發店協議書
- 自己離院協議書
- 糧食代銷協議書
- 奶茶店轉讓合同協議書
- 部門合作協議書
- 酒體供貨協議書
- 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 GB/T 7159-1987電氣技術中的文字符號制訂通則
- GB/T 3934-2003普通螺紋量規技術條件
- 尿動力學檢查操作指南2023版
- 行政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辦法模板
- 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檢查表
- 煤化工工藝學教材課件匯總完整版ppt全套課件最全教學教程整本書電子教案全書教案課件合集
- 銀行全國科技周活動宣傳總結
- SCL-90量表詳細
- 公路工程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