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統治(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統治(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統治(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統治(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統治(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講辛亥革命與北洋軍閥的統治

目錄

模擬?基礎演練......................................................1

重難?創新演練......................................................4

真題?實戰演練......................................................6

式模擬?基礎贏

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907年底,清政府農工商部敦促各地設立農務總會及分會、分所。清末農

會在研究農學、創辦農業試驗場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活動。清政府這樣做旨在()

A.推進預備立憲的開展B.促進農業發展

C.踐行“富強救國”理念D.挽救統治危機

2.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工鐵路建設需要大規模資金,而巨額賠款和推行各項新政所需費用已經使清

政府捉襟見肘,因此在修建鐵路時,清政府不得不采取向列強出讓筑路權和鼓勵民間集資的方式。這不可

避免地存在著鐵路缺乏統一規劃、鐵路捐稅過重等弊病。這些狀況()

A.便利了西方列強對華的資本輸出B.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形勢的發展

C.為各階層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種子D.反映了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內地

3.【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建立】如表是一位同學的搜集的史料,通過史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遜位詔書》:“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合滿、漢、蒙、回、

史料一

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宣布:“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

史料二

日民族之統一。”

A.保障了晚清到民國權力的和平過渡B.體現出近代中國的民族認同

C.維護了近代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D.完成了民主共和政體的實踐

4.【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建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明確表示:(對于鹽稅和厘金)“不得不暫行

照舊征收。將來實業發達,替代有資,必定刪次前例。”同時,設立公債司,全面負責全國的公債和管理。

由此可見,南京臨時政府()

A.加強了中央政府權力B.重點關注民生問題

C.推動了民族工業發展D.亟需解決財政危機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912年,“中華女權同志會”創立者林宗素拜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要求承認女

子完全參政權,孫立即表示“男女原應一例平等參政”。林將談話記錄公諸報端后,以章太炎為首的“中華

民國聯合會”隨即致信孫中山,說“女子參政之說,果合社會良習慣性雖未敢知,取舍之宜,必應待于眾

論”。孫為了革命派內部的團結,表示前論“不過個人閑談”。材料說明()

A.封建頑固勢力依然很強大B.資產階級的階級局限性

C.孫中山注重擴大群眾基礎D.傳統觀念妨礙婦女解放

6.【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后,報人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發表了《國民今后之道德》一文,

他認為:“即如忠之一義,就君臣關系之狹義言之,固已根本破壞,然人民當效忠于其國及他事之宜用其忠

…是所忠之客體變,而忠之主體固未嘗或變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維護了社會道德的底線B.促進了傳統倫理的現代轉型

C.轉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D.傳播了近代民主與科學精神

7.【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戰爭】1912年10月,孫中山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總部發表《社會主義之發生與派

別》的演講,盛贊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孫中山認為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民生主義的歸

宿。據此可推知()

A.孫中山意在宣傳民生主義的思想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孫中山傾向于社會主義革命道路D.孫中山思想受到十月革命影響

8.【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戰爭】傳統觀點認為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后來學者經

過考證認為,“中日民四條約的簽訂”,雖不能改變“喪失主權”,但也表明袁世凱等人為此曾據理力爭,并

采取了諸多舉措。這說明()

A.歷史認識隨時代發展而變化B.歷史真相還原需要考辨史料

C.歷史結論帶有一定的主觀性D.歷史解釋呈現多樣性的特征

9.【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據唐德剛先生統計,在1916至1928年間全國大小軍閥有3000個左右。“他們

所統率的槍兵,總共不下百余萬。最小的軍閥,甚至只有槍兵數十人,占據的地盤不過幾個小鎮,但也可

‘征夫抽稅',自治自為,也可當個小小的'土皇帝這說明,這一時期()

A.地方官僚資本勢力膨脹B.社會的半殖民地特征

C.經濟落后導致軍閥混戰D.傳統政治秩序的失序

10.【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下圖為民國6年刊登于《新聞報》上的馬星馳創作的漫畫。該漫畫()

A.勾勒了民國初年政體更迭的狀況B.意在揭批列強扶植的傀儡政權

C.抨擊了當時軍閥割據混戰的亂象D.旨在諷刺張勛倒行逆施的丑行

11.【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新氣象】直系軍閥首領曹鎘是天津靜海一帶有名的大地主,同時還創辦了恒

源紗廠;民國總統黎元洪不僅是大地主,而且投資創辦了一批企業,如中興煤礦、中原煤礦等12家廠礦和

中華匯業銀行,成為工商地主。材料可以用于研究民國初年()

A.社會結構的變化B.官僚資本的膨脹C.軍閥派系的紛爭D.土地兼并的加劇

12.【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新氣象】一戰期間、外國商品輸入量下降,而中國出口貿易額呈現增長趨勢:

1913年中國工業品出口金額為4.03億兩,除了1914年略有下降外,此后四年都比1913年增長了

14.8%-20.5%?這一狀況()

A.說明民族工業能夠抓住發展契機B.使民族工業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C.主要得益于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D.表明中國民族企業國際競爭力增強

13.【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夏志清教授在中國文學的簡論中,描述了籠罩20世紀前半期整個文學創作的“道

德義務”,就是它“念念不忘地對為害中華民族,使其不能自強或不能改變其固有的不人道行為的精神疾病

的關注這突出反映出該時期()

A.民主科學思想推動了文學革新B.西學傳播豐富了文學創作內容

C.家國情懷成為文學創作的主題D.中國的文學創作重視弘揚道德

14.【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孫中山總結民國以來的經驗時說“八年以來的中華民國,政治不良到這個地步,實因單破

壞地面,沒有掘起地底陳土的緣故。這地底的陳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燦爛莊嚴的民國,須

先搬去這三種陳土,才能立起堅固的基礎來。”因此,孫中山指出,中國徹底的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絕不

應僅限于推翻一個皇帝。

——摘編自紀盛鴻《孫中山與中國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二這五十年來中國具體的政治,誠然可以說只有退化并無進化。但從國民自覺的方面看來,

那意識確是一日比一日鮮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擴大。自覺,覺些甚么呢?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

權來管中國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這兩種精神,從前并不是沒有,但那意識

常在睡眠狀態之中,朦朦朧朧的。到近五十年一實則是近三十年一卻很鮮明的表現出來了。

——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1923年)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孫中山為“掘起地底陳土”所做努力及其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梁啟超認為的中國政治“進化”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該“進化”形成的原因。

15.【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8年,錢玄同的《中國今后之文字問題》發表在《新青年》上。文中指出漢字在學與用上

諸多缺陷,并說漢字為“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記號”。他主張先廢除漢字。陳獨秀贊同其廢除漢字改

用羅馬字母的方案。魯迅認為人類未來最終會使用同一種共同語言,當前文字簡化與拼音化是為之后世界

語的使用提供基礎與準備。他的《阿Q正傳》中主人公的命名上出現字母的使用,是對漢字拼音化的一種

回應。然而,作家巴金在他的《病中集?漢字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年輕的時候思想偏激,曾經主張燒毀

所有的線裝書,今天回想起來實在可笑。”如果漢字走向拼音化,“這樣我們連李白、杜甫也要丟掉了。”這

種充滿歷史感的對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值得我們深思。

——摘編自劉婷《時代的神智一漢字形與意的思辨》等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漢字拼音化所引發的爭議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

晰。)

千重難?創新贏―

1.清末新政時期,政府頒布了如下政策。這反映出()

凡集股50萬元至5000萬元的工商業者,分別獎以議員或者商

商部頒布《獎勵

1903年部頭等顧問等職位,并加黃七品至頭品預戴。若獲獎者已有職

公司章程》

銜則在所定等級之上加一級,還可以移獎給兄弟子侄

商部頒布《獎給能制造新式機器者、翻新工藝者、精工制造者,獎給六品到二

1906年

商勛章程》品的頂戴,五等至一等商勛

A.傳統思想觀念根深蒂固B.民間工藝改良熱情高漲

C.民族工業發展較為迅速D.傳統抑商政策顯著改變

2.1911年3月,梁啟超發表《新中國建設問題》一文,文中曰:“吾疇昔確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決不適于

中國。欲躋國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虛君。而事勢之最順者,似莫如就現皇統而虛存之”;然“十年來之中國

若支破屋于淖澤之上,非大亂后不能大治。此五尺童子所能知也。武漢起事,舉國云集響應。此實應于時

勢之要求,冥契乎全國人民心理所同然。”材料表明,當時的梁啟超()

A.認為美法式的政體不適合中國國情B.依然寄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

C.對于中國政體之主張發生重大變化D.已預見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鞏固

3.熊秉坤1911-1913年間撰文說是程正瀛打響辛亥武昌首義第一槍。程正瀛后來投靠了北洋軍閥,1916年

被革命黨人沉入長江。1918年孫中山說是熊秉坤打響的第一槍,并得到熊秉坤本人20世紀20年代至50年

代多篇回憶錄佐證。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權威人物說法更可信B.主觀意圖影響事實認定

C.紀實文學更具真實性D.文獻互證還原歷史真實

4.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一書中指出,民國初建時“三千年的中國君主政體一變而為民主政體。

舉國上下對此前未之見的新情勢,既不相習,亦不了了,大都以為不過是由滿洲皇帝換了漢人總統,與歷

代王朝的更易無大區別”。材料說明當時的中國()

A.共和理念普及任重道遠B.社會結構尚未發生變化

C.傳統尊卑秩序未被破壞D.百姓生活習俗依然如故

5.1912年6月,袁世凱在未經內閣總理唐紹儀副署的情況下委任王芝祥為南方軍隊宣慰使,但王芝祥到任

后使用的官方身份不是“宣慰使”而是臨時性的“督辦”,并且在當時的政府公報中也沒有王芝祥人事任命

的相關信息。這反映了當時()

A.人事任免權的爭奪激烈B.袁世凱的專制獨裁不得人心

C.責任內閣制已名存實亡D.民主憲政尚未遭到完全破壞

6.據統計,從1912年到1922年的短短10年間,就發生過179次兵變,僅1922年一年就多達45次。當

時在北京政府陸軍部任職的徐永昌在日記中頗為感慨地寫道:“百萬軍人之血戰為公者幾事?”這反映出當

時()

A.社會經濟蕭條破敗B.土豪劣紳稱霸一方

C.軍閥紛爭愈演愈烈D.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7.1912年11月,農林部在吉林省籌設駐吉林林務局。農林總長陳振先表示,過去吉林省官山森林因“國

家未設山林行政機關”,向由“木稅各局暨地方官掌管”:現在農林既設“專部”,山林又有“專司”,林政

事務”應由本部籌辦”。這說明當時()

A.北洋政府意欲強化集權B.地方割據勢力依然強大

C.新生政權社會基礎不穩D.國家開始重視農林建設

8.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各地紛紛興辦女學,甚至曾出現“興女學”思潮。該思潮大致包括“培養新

型的賢妻良母、實現男女平權、造就社會勝利者、發展女子健全人格”等內容。這反映出當時女性()

A.社會價值受到關注B.以追求知識為時尚

C.熱衷愛國救亡運動D,競相接受西方思想

9.1918年11月下旬,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院組織學生組建臨時通俗講演團,開展講演活動,講演團的講

演主題有《歐戰之結局》《大中華之國運》《世界和平之幸福》《協約勝利之公理》《今后之中華國民》《青年

團之預告》《勸用國貨》等。這次講演活動()

A.折射出民族工業迎來新機遇B.說明反帝運動正在醞釀

C.表明關注時事成為國人共識D.有助于國民思想的解放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未來”是個包羅廣大的問題,從1900年至1930年左右,短短二三十年間,新派人物的時

間意識及其連帶的對未來世界的想象與計劃呈現巨大變化,“未來”成為一個無以名之的巨大力量。近代中

國,經過晚清以來的歷史巨變,過去與現在變得愈來愈不相似,范例式史學也逐漸沒落。晚清民初流行的

幾種新史學,所帶出來的新時間觀與傳統史學有所不同,也使得歷史與未來的關系,以及“未來”的性質

產生重大的改變。這些史學帶有尋找并建立公例、律則、規律的特色。它們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認為

歷史中可以找到規律;另一種是以律則或類似律則的方式在寫歷史。

——王泛森《中國近代思想中的“未來”》

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近代思想中的“未來”加以闡述。(要求:自擬論題,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密)

_才真題?實戰演練

1.(2022?天津卷)我國很多省份出版過論述20世紀初某一歷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內容包括各省革命團體

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傳活動、武裝斗爭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義和團運動的社會影響B.辛亥革命的發展特點

C.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D.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

2.(2022?重慶卷)晚清時期,歌謠體童蒙讀物《最新婦孺唱歌書》中寫道:“萬國通商口岸通,鐵車輪舶疾

如風。洲名澳亞歐非美,人種棕黃黑白紅。世界群推老帝國,舞臺誰是主人翁。諸君準備新人格,革命風

潮逼遠東。”這首歌謠()

A.可能出現于洋務運動中B.反映出國人拋棄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憲派的宣傳品D.反映出清末西學東漸的深化

3.(2022?江蘇卷)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現,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

他們捧著古書,讓人嗅不出“半絲半毫的種族思想,或民權思想的味兒”,是“真人絕對不露相的”。這里的“光

頭”體現了()

A.腐儒的趣味B.智者的個性C.青年的時尚D.革命的態度

4.(2023?遼寧卷)1914年9月,北京政府頒布《商會法》,規定商會對各級地方官廳行文一律用“呈”“稟”,

地方官廳對商會則用“令”“批該法一經頒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這反映了當時()

A.文言文與白話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觀念與科學思想的斗爭

C.改良思想與革命理念的碰撞D.專制思想與民主觀念的沖突

5.(2023?全國新課標卷)如表是中國民族資本構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東北)

產業資本2.2811.6414.8421.36

商業資本74.8967.3058.8750.55

金融業資本22.8321.0626.2928.09

A.民族工業呈現發展趨勢B.商業貿易日益萎縮

C.近代金融體系臻于完善D.經濟結構逐漸失衡

6.(2023?全國甲卷)有學者認為,紳商是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主要活躍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們已

開始接觸和使用新的資本主義營運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開始帶有近代趨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

守舊和傳統。這可用于說明當時中國()

A.紳商是社會轉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賤商”的積習遭棄

C.傳統社會階級結構已被顛覆D.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7.(2023?天津卷)20世紀初,有人提出“凡德道以修己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體育為本”“供給他一個運動

場,發展他的品格”。由此可見,他們提倡在教育中()

A.貫徹民主與科學的精神B.重視發展學校體育運動

C.宣揚儒家道德倫理觀念D.注重體育與德育的融合

8.(2022?北京卷)華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十幾萬華工在歐洲戰場從事艱苦工作,數千人獻出了寶貴生命。

材料一關于一戰華工的部分研究資料

①威海市檔案館藏《英國威海衛行政公署招募華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②威海市檔案館藏《英國駐濟南領事就勞工問題致英國公使的信》,1916年

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英法等國規定招工各項工資案》,1917年

④《中國人力援助戰時法國》,《紐約時報》,1917年

⑤威海市檔案館藏《華工出洋歌》,1917年

⑥《旅法華工近狀》,《東方雜志》,1917年

文《大戰中的中國:她在勞力、原材料、軍需品和食物上對協約國的貢獻》,《亞洲》,1917年

獻第8期

《華工團二大隊第3902號華工給德國皇帝的信》(譯件),1918年

料⑧

?《國王與中國華工軍團》,《英國周刊》,1919年

⑩《華工在法與祖國的損益》,《華工周報》,1919年

?《在巴黎華工慶祝聯軍的勝利》,《華工周報》,1919年

?《英法華工歸國后之處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詳

?《招聘護送華工回國沿途照料員章程》(中國駐巴黎總領事館發布),《旅歐周刊》,1920年

?《華工歸國后該怎樣》,《華工雜志》,1920年

其?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戰中的英國華工軍團》,《軍事事務》,1976年第3期

徐國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在法華工》,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年版

資?

材料二探究主題

甲華工赴歐的原因

乙英法對華工的態度

丙中國社會對華工的關注

丁一戰后華工的境遇

(1)按史料類型,將材料一中的文獻史料進行分類并寫出序號。

(2)參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資料,從材料一中任選一個主題,說明選題意義,擬定研究提綱,列出3—5個

相關參考資料的序號。

要求:選題意義應結合歷史背景,研究提綱應系統清晰,所列參考資料從標題上看應密切聯系主題。

9.(2022?河北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現世界有種最大的潮流,而為各方面所極力要求實現完成者,就是“德謨克拉西”(民主),

以前表現于生活各方面的專制主義和大某某主義,到了現在都為德謨克拉西所戰敗了……再看中國近十余

年來底政治,愈可證明德謨克拉西有重大的勢力。無論什么貴族,什么軍閥,凡是附和德謨克拉西的,都

一時得了勢力,凡是反抗德謨克拉西的,都必終歸失敗或滅亡。

后德謨克拉西而起者,為伊爾革圖克拉西(Ergatocracy)0Ergates在希臘語為"工人"(Worker)

之意,故伊爾革圖克拉西可譯為“工人政治”,亦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德謨克拉西,在俄國勞農政府成立以后,

制度與理想全為新創,而卻無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學者創Ergatocracy一語以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

之用。……將來到了基礎確立的時候,除去少數幼稚、老休、殘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盡所能

以做工,各取所需以營生,階級全然消滅,真正的伊爾革圖克拉西,乃得實現。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編輯《李大釗全集》

(1)根據材料,概括李大釗的觀點。

(2)結合中國近代史知識,對材料中李大釗的某一觀點進行論證。

10.(2022?湖北卷)【組織領導與反帝愛國運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表是20世紀早期中國三次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的相關情況

1915年反“二十一條”1919年五四運動1925年五卅運動

組織自發性,沒有政黨參與,自發性,沒有政黨參與,具有一定中共組織領導,國民黨協助,組織

領導組織化程度低的組織性化程度高

參與青年學生為主,商人、工人聲援參學生、商人、工人共同參與,難分

城市主紳、商人為主

群體與主次

基本集會通電、抵制日貨、救集會通電、示威游行、抵制日貨、集會通電、示威游行、抵制外貨、

形式國儲金罷課、罷市、罷工罷課、罷市、罷工

中心“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

“救國”“勿忘國恥”“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口號約”

運動波及全國30多個省會城

波及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波及全國約600個城鎮

規模市和商埠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國民族主義運動之演進》

材料二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

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

神經中樞。

——蔡和森致毛澤東的信(1920年8月13日)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述三次反帝愛國運動在組織領導方面的變化,并簡述組織領導與反帝愛國運

動之間的關系。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三次反帝愛國運動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

11.(2023?湖南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12月,實業家穆藕初創辦的上海厚生紗廠準備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計劃

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紗廠在湖南《大公報》等處刊登招工簡章。與長沙同工種工人相比,該廠提供

的待遇更為優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報名,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