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北京市西城區九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本部分共30題,每題1.5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
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1.5分)以下是《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目錄,據此判斷本單元的學習主題
是()
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一一北京人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
第3課遠古的傳說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B.原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2.(1.5分)青銅器是商周文明高度發達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面具分
別出土于河南、湖南、四川,三者紋飾有明顯差異,但其分鑄技術與合金比例屬于同一
系統。這說明了()
A.青銅器主要作為禮器使用
B.青銅銘文是研究商周歷史的唯一證據
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
D.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3.(1.5分)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盂鼎銘文記述了周康王冊命貴族孟之事,銘文中有一句“受
民受疆土”。此銘文可用于研究()
JQ
o,
卜
a,A
"
J
"
Jb
/?'r(
fI/,T
y
?
,
?
立
大工器及其除文
A.王位世襲制B.禪讓制
C.土地私有制D.分封制
4.(1.5分)對比《春秋列國形勢圖》與《戰國形勢圖》,能夠得出的推論是()
A.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B.各國長城已經連為一體
C.秦滅六國完成統一
D.農業、手工業水平提高
5.(1.5分)鐵權是秦朝稱重的標準器,器身一般刻有小篆詔文,注明標準單位“石”(秦制
120斤相當于現在的30公斤),鐵權在我國多地均有出土。以上材料說明秦朝()
A.鐵質工具完全取代其它材質的工具
B.文字混亂的狀況未得到扭轉
C..當時的一斤比現在的一斤更重一些
D.統一的度量衡得以廣泛推行
6.(1.5分)有學者認為,“當西漢王朝取得政治上的穩定和經濟上的繁盛,統一思想的課題
便再次被提出來”。西漢實現“統一思想”的措施是()
A.北擊匈奴B.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C.鹽鐵專賣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7.G.5分)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以下文物可用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的有()
①南朝青瓷蓮花尊②張擇端《清明上河圖》③南朝牛車畫像彼④北魏陶俑
(局部)
A.①②③B.@@@C.①③④D.@@@
8.(1.5分)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門第,廢除了前朝的選
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正式確立了科舉制。這一選官制度的變革()
①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②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③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④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A.①②③B.C.①③④D.(2X3)@
9.(1.5分)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船乘不絕”。這表明隋朝開
通大運河()
A.有利于西南邊疆的開發
B.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
C.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了思想文化發展
10.(1.5分)生產工具的進步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農業生產工具中,耕作工具和
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下列農業生產工具中,屬于唐朝時期發明并推廣的有()
①*車②整牽(模型)③曲輸華示意圖④何奉示毒由
16.(1.5分)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元朝建立后,設中書省作為中央的中樞機構。
其他地區,除吐蕃、畏兀兒地區外()
A.郡國并行制B.丞相制度
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7.(1.5分)某校要舉辦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題展覽,以下素材可以補充在空白處的是
()
察倫改造I]祖沖之創制唐朝時發明
火藥
造蛾術IL《大明歷》
A.關漢卿創作《竇娥冤》
B.宋應星編寫《天工開物》
C.曹雪芹創作《紅樓夢》
D.朱熹編撰《四書集注》
18.(1.5分)“它是中國古代集大成的藥物學著作,共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
多個,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處的“它”是指()
A.《傷寒雜病論》B.《夢溪筆談》
C.《本草綱目》D.《農政全書》
19.(1.5分)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
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A.具有家國情懷B.主張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D.重視以人為本
20.(1.5分)以下重大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張騫通西域
②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
③戚繼光抗倭
④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A.①②③④B.????C.②?④③D.②?①③
21.(1.5分)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古巴
比倫王國創造的是()
A.金字塔B.《荷馬史詩》
C.帕特農神廟D.《漢謨拉比法典》
22.(1.5分)某同學要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在他搜集的資料中,有帕特農神廟遺址、《荷
馬史詩》羅馬大競技場遺址、《十二銅表法》。據此判斷()
A.雅典的民主政治B.羅馬成文法的起源
C.羅馬帝國的興衰D.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23.(1.5分)西歐中世紀封君與封臣關系的形成有明確和規范的儀式。封臣要解下佩戴的武
器,脫帽,下跪,說:“閣下,我是您的人了。”并宣示效忠。之后,親吻他的臉頰,宣
誓保護封臣()
A.封君封臣的關系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B.莊園法庭具有司法權
C.莊園是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
D.城市平民的力量增強
24.(1.5分)示意圖能夠簡明扼要地表明史實之間的關系,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A.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B.社會思想的變革
C.資本主義制度逐漸確立
D.工場手工業發展
25.(1.5分)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
行,不得征收捐稅。該法案是()
A.《獨立宣言》B.《人權宣言》
C.《拿破侖法典》D.《權利法案》
26.(1.5分)下列關于美國獨立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中,發生在1776年的是()
:制憲會議制定克法
___I____I____I_________________I..........:—二
1775417764177741783417874
A.來克星頓的槍聲B.薩拉托加大捷
C.通過《獨立宣言》D.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27.(1.5分)有觀點認為,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
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該觀點中()
A.君主立憲制國家B.聯邦制共和國
C.貴族專制的國家D.君主專制國家
28.(1.5分)如圖漫畫創作于1789年,畫面中央正在演奏風笛的是一個第三等級的城市平
民,他手上牽著一只被馴服的獅子一一國王路易十六()
A.約克鎮戰役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法國大革命D.拿破侖帝國的建立
29.(1.5分)有學者指出,“拿破侖在所有被他征服的地區都貫徹了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
貝曙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平等()
A.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
B.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秩序
C.壓榨和掠奪了當地人民
D.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30.(1.5分)一位學生在自己的筆記中記錄了如表所示的信息,處應填入的是()
★時間:1848年
★人物:馬克思、恩格斯
★事件:
★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A.發表《共產黨宣言》B.出版《資本論》
C.成立國際工人協會D.建立巴黎公社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共4題,共55分。
31.(14分)自秦漢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材料一:在地方上,秦實行①制,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
式。漢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諸侯王,諸侯國與中央形成了嚴重的對抗,以至演變為
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平定后,聽命于朝廷,諸侯王的行政權被剝奪。同時,頒布
②,解決了地方勢力過大的問題。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結合所學,將①②處補充完整。說說兩項舉措產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拓跋鮮卑仿魏晉以來的官僚體制,陸續吸收漢族土人進入北魏政權,并極力弘
揚、發展儒學。唐朝“洛陽家家學胡樂”,制契丹文字,尊孔子,推動文化發展。自遼太
宗后,遼朝開始采用中原的制度、文化、禮儀等,開始進行漢化改革,如施行三省六部
制,推動了金朝文化的發展。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中強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進而推動
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一整理自再詩澤等《共筑中華民族共同體:大一統思想在少數民族中的實踐研究》
(2)概括材料二中民族交往的內容。結合所學,分析其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意義。
材料三:
時期史事
元朝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府、州、縣設置士官(也稱土司,由少數民
族首領充任并世襲的官職)。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
區宗教領袖之一)為帝師,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
明朝設置禮部、鴻臚寺管理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西南少數民族地
區設置各級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領袖為“王”“法王”,對西藏
地方進行管轄。
清朝設立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在西藏地區分別冊封五世達賴
與五世班禪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內蒙古實行
盟、旗制,在各自范圍內享有按傳統制度統治的權力。
(3)依據材料三,概括元、明、清處理邊疆民族關系的共性。結合所學,列舉清政府加
強邊疆管鐳的其他史實。
(4)結合所學和自身實際,談談你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認識。
32.(13分)史料?史實?史論
材料一: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迄今為止,人們所能認識
并可以搜集、運用的史料大體有文獻、實物、口述、圖像等類別。
③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
成功多。任情返道
一一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谷》
⑥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
日,陰晦觀指南針。
——(宋)朱或《萍洲可談》
⑤宋代《耕獲圖》
(1)將材料一中的史料進行分類。(寫序號)任意選擇其中一則史料,談談其研究價值。
實物史料:;文獻史料:;圖像史料:
材料二:
史書作者盛衰論
《史記》①古今“未必盡同”,對于戰國時期的變法,加以贊賞
②“物盛則衰,時極而轉”,是指在休養生息取得的繁榮表
象下
《資治通鑒》司馬光③“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歷史上許多動亂的爆
發
④用人不問親疏,不講門第,“舉之以眾,根據具體的功績
賞罰
----摘編自《中國史學史》
(2)將表格中橫線處補充完整。中國古代史家認識到歷史上“盛衰”轉變有其原因,從
上述表格中選取一個觀點(④除外),結合具體史實進行說明。
示例:④史學家認識到用人的重要性。宋代注重發展文教,科舉制度的發展造就了科技
發展、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局面,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材料三:在西方中世紀,神創淪等是關于人類社會起源、演變動力的基本觀念。隨著西
方社會的思想解放、地理大發現、對非洲美洲民族文明的了解。以人的復蘇為主要內容
的歷史觀念革新的階段到來了。“史學思想又一次把人放在它的畫面上的中心地位“,著
力用人事而非神意的觀點考察、解釋過去。此時的史學家認為“歷史是各部分不可分的
有機體”,而且在空間上都應當是世界性的。
一摘編自張井梅《16、17世紀歷史進步觀與西方史學》
(3)依據材料三,概括16、17世紀西方形成的新歷史觀念。指出歷史觀念革新的時代
背景。
33.(15分)交通?交流?發展
材料一:公元前212年,秦朝開始修建直道。建成后,一直使用到清朝中后期才逐步荒
廢。秦直道全長達700多公里;烽火臺、哨卡和驛站等是為軍事功能設計的。隨著人口
聚集,秦直道逐漸成為商貿往來的一條重要通道,見證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秦直道
一摘編自郭偉偉等《秦直道:2000年前的“高速公路”》
(1)依據材料一,概括秦直道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秦直道的作用。
材料二:元初陸上絲綢之路設置驛站不只為往來交通及貿易服務,更重要的是便于中央
政令直達邊陲,各地的情況也可迅速上奏朝廷。而中央政府承襲宋朝市舶司對海上貿易
的監管方式,運載量有限。海上絲綢之路運載工具多為船舶,運載量非常大且節約時間。
在紡織貿易中,而海上絲綢之路則以蘇杭絲綢為主。元初海運瓷器量不計其數,但陸上
絲綢之路所見元青花瓷則少之又少。
——摘編自馮國昌《元初陸海“絲綢之路”及當代啟示》
(2)依據材料二,比較元初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不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規模引種玉米、馬鈴薯、辣椒、番茄等作物,使清朝人口急速增
長有了糧食保障,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歐洲商人對中國商品的大量
購買、運輸,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活動日益頻繁,葡萄牙騙居澳門,帶來天文、地
理、歷法、數學等方面的書籍和知識,徐光啟等人開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
成果。傳教士也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影響到一些啟蒙思想家。
——摘編自張書林《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3)依據材料三,概括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的影響。
材料四:18世紀以前,英國大部分河流不能通航。1759年一位大煤礦主獲準修筑一條長
11公里的運河,以便廉價地把煤運到曼徹斯特。這條運河通航后,大量運河被修建。到
18世紀末,英國運河已達3100多英里,共同構成了密集的水上運輸網,顯然對開通全國
性市場起了重大作用。
小土爾:1750年美國1810年運河將各條
的主要河源用圖河源連接號來
一一摘編自許潔明《殊途同歸一一近代歐洲工業文明的興起》
(4)依據材料四,說說18世紀前后英國內河航運發生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變化產
生的作用。
2023.2024學年北京市西城區九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部分共30題,每題1.5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
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1.5分)以下是《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目錄,據此判斷本單元的學習主題
是()
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一一北京人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
第3課遠古的傳說
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B.原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分析】本題考查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北京人是我國史前時期的遠古人類,原始農耕生活,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征是中
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北京人與原始農業的產生無關;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和鞏固是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是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
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征是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2.(1.5分)青銅器是商周文明高度發達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面具分
別出土于河南、湖南、四川,三者紋飾有明顯差異,但其分鑄技術與合金比例屬于同一
系統。這說明了()
A.青銅器主要作為禮器使用
B.青銅銘文是研究商周歷史的唯?證據
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
D.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銅器、三星堆、陶瓷與玉器,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
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通過材料“三者紋飾有明顯差異,造型各具特色,材料中所敘述的內容是中華
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
材料中主要體現的是中華文明具有多元i體的特點,并未涉及到青銅器主要作為禮器使
用;
“青銅銘文是研究商周歷史的唯一證據”中的“唯一證據”說法不正確,排除B:
材料中的“分鑄技術與合金比例屬于同一系統”與選項D“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有明顯的
地域差異”說法不一致,排除D。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青銅器、三星堆、陶瓷與玉器,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
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3.(1.5分)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孟鼎銘文記述了周康王冊命貴族孟之事,銘文中有一句“受
民受疆土”。此銘文可用于研究()
大幺鼎及耳健文
A.王位世襲制B.禪讓制
C.土地私有制D.分封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結合分封制的內容分析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周康王冊命貴族盂之事”“受民受疆土”可知,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鞏固疆土,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同時穩定政局,D項正確、爵號
和財產按照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下去,排除A項,排除B項,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的能力。
4.(1.5分)對比《春秋列國形勢圖》與《戰國形勢圖》,能夠得出的推論是()
AAM0WM
A.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B.各國長城已經連為一體
C.秦滅六國完成統一
D.農業、手工業水平提高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與著名戰役以及春秋時期諸侯爭霸,要求考生在掌握識
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通過所學知識結合材料中的兩幅地形圖可知,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爭薪。春秋
時期列國分布,而到了戰國時期,最后主要剩下了少數幾個國家,說明統一趨勢不斷加
強;
通過觀察兩幅形勢圖可知,各國長城尚未連為一體,排除B;
材料中的是春秋、戰國形勢圖,排除C;
通過材料無法判斷農業、手工業水平提高。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與著名戰役以及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側重于考查考生對
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5.(1.5分)鐵權是秦朝稱重的標準器,器身一般刻有小篆詔文,注明標準單位“石”(秦制
120斤相當于現在的30公斤),鐵權在我國多地均有出土。以上材料說明秦朝()
A.鐵質工具完全取代其它材質的工具
B.文字混亂的狀況未得到扭轉
C..當時的一斤比現在的一斤更重一些
D.統一的度量衡得以廣泛推行
【分析】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
予以作答。
【解答】根據題目中的信息,鐵權是秦朝稱重的標準器,注明標準單位“石”(秦制120
斤相當于現在的30公斤)。因此;選項A中的“鐵質工具完全取代其它材質的工具”在
題目中并沒有提到;選項B中的“文字混亂的狀況未得到扭轉”在題目中并沒有提到;
選項C中的“當時的一斤比現在的一斤更重一些”在題目中并沒有提到。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
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6.(1.5分)有學者認為,“當西漢王朝取得政治上的穩定和經濟上的繁盛,統一思想的課題
便再次被提出來”。西漢實現“統一思想”的措施是()
A.北擊匈奴B.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C.鹽鐵專賣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分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漢武帝時期在軍事方面派遣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B.漢初,實施了休養生息,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
C.漢武帝實施了鹽鐵專賣政策,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
D.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D項正確。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識記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群素養。
①南朝青瓷蓮花尊②張擇端《清明上河圖》③南朝牛車畫像成④北魏陶俑
(局部)
A.①②③B.@@?C.①③④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可用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的文物,重點掌握魏晉南北朝時
期的歷史的相關史實。
【解答】觀察題干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朝青瓷蓮花尊,①③④正確;宋代隨著
城市的發展,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排除
包含②的AB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
識記可用于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的文物。
8.(1.5分)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門第,廢除了前朝的選
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正式確立了科舉制。這一選官制度的變革()
①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②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③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④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A.①②③B.???C.①③④D.@(3)@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科舉制的創立,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使有才學
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D項正確,鉗制了思想,①錯誤。
故選:D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
能力a
9.(1.5分)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船乘不絕”。這表明隋朝開
通大運河()
A.有利于西南邊疆的開發
B.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
C.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了思想文化發展
【分析】木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的作用,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
濟和文化交流,對中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解答】根據題干“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商旅往返。”這表明了大運
河的直接作用是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為了加強南北交通,布匹的北運。605年。大運
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大
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國家統一;西南
邊疆的開發在材料中沒有體現;題干反映的是大運河開通的積極作用,排除C,排除D。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隋朝大運河
的作用。
10.(1.5分)生產工具的進步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農業生產工具中,耕作工具和
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下列農業生產工具中,屬于唐朝時期發明并推廣的有()
①《奉②暴牽(模型)③曲籍單示意圖④簡奉示京國
A.①②B.?@C.??D.?@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解題關鍵信息是“唐朝時期發明并推廣”。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期發明了翻車,排除,②與材料不相符;曲轅犁又
稱江東犁,與材料相符合;筒車發明于唐朝,④正確;
ABC包含錯誤選項,排除。
故選:Do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
把握。
11.(1.5分)“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繼承,又能夠兼收并蓄的時代……多種文化
的交流匯聚,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唐代文明”。下列史實()
①發展完善科舉制度
②朝鮮半島音樂傳入中國
③馬可?波羅游歷中國
④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
A.①②③B.C.①?④D.②?@
【分析】考查唐朝科舉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唐太宗時期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學員,創立了殿
試和武舉,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唐朝時期,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故②正
確,故③錯誤,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①@④正確;排除ACD項,
故選:Bo
【點評】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唐朝的相關知識。
12.(1.5分)“書中自有黃金屋”“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等俗語都出自北宋。這主要是
由于北宋()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B.實現了國家大一統
C.實行重文輕武政策D.對外文化交流頻繁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解題關鍵信息是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好
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二
【解答】根據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分析可知,C正確;
ABD與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選:Co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
點的把握。
13.(1.5分)某外國學者說道:“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歐洲可能要長期停留在手抄
本的狀況,書面文獻不可能如此廣泛流傳。”橫線處應填寫的恰當內容是()
A.印刷術B.造船技術C.絲織技術D.指南針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解題關鍵信息是“歐洲可能要長期停留在
手抄本的狀況,書面文獻不可能如此廣泛流傳”。
【解答】A.根據“歐洲可能要長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狀況,書面文獻不可能如此廣泛流傳”
分析可知,改變了手抄書的歷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正確;
B.造船技術與航海事業相關,與書面文獻的傳播不相符;
C.絲織技術與手工業發展相關,與書面文獻的傳播不相符;
D.指南針與航海相關,與材料書面文獻的傳播不相符。
故選:A0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
的把握。
14.(1.5分)《金史》記載:“榷場……互市之所也。”結合圖文,可以得出的認識有()
①榷場處于不同政權交界的邊境地區
②榷場貿易開始于南宋與金對峙時期
③不同政權所有商品都通過榷場交易
④宋與金之間通過榷場貿易互通有無
A.①③B.?@C.D.@?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宋金對峙,解題關鍵信息是“榷場……互市之所也”。
【解答】①根據"榷場……互市之所也”及所學知識可知,榷場是設置在不同政權交界
的邊境地區的商品交易場所;
②錯誤,“開始”一詞不符合史實;
③“所有”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
④根據“榷場……互市之所也”分析可知宋金政權之間的經濟存在差異性,因此可以通
過榷場貿易實現互通有無。因此①④正確;②③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宋金對峙,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15.(1.5分)元代居庸關云臺的過街塔門洞壁上刻有《建塔功德記》,使用了西夏文、漢文、
藏文、八思巴文、維吾爾文等五種文字。這一現象體現了元朝的()
A.君主專制B.中外交流C.民族交融D.經濟發展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使用了西夏文、漢文、八思巴文,《建塔功德記》是用五種文字寫成
的,C項正確,沒有體現君主專制;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元朝時期民族交融的特點,排
除B項,沒有體現經濟發展。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元朝時期的
民族交融等知識。
16.(1.5分)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元朝建立后,設中書省作為中央的中樞機構。
其他地區,除吐蕃、畏兀兒地區外()
A.郡國并行制B.丞相制度
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行省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
作答。
【解答】通過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除吐蕃,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
郡國并行制是漢朝時期實行的制度,排除A;
丞相制度是中央的政治制度,排除B;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的中央改治制度,排除C。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行省制度,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
析作答能力。
17.(1.5分)某校要舉辦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題展覽,以下素材可以補充在空白處的是
()
察倫改it_I|祖沖之創制唐朝時發明
火藥
造蛾術JL《大明歷》
A.關漢卿創作《竇娥冤》
B.宋應星編寫《天工開物》
C.曹雪芹創作《紅樓夢》
D.朱熹編撰《四書集注》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天工開物》,解題關鍵信息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題展覽”。
【解答】A.《竇娥冤》是元雜劇,是古代著名的悲劇,與材料不相符;
B.根據“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題展覽”分析可知,材料素材必須是科技成果,涉及農
業和手工業生產,正確;
C.《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章回休長篇小說,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排除;
D.《四書集注》是儒家經典,與材料科技主題不相符。
故選:Bo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天工開物》,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18.(1.5分)“它是中國古代集大成的藥物學著作,共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
多個,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處的“它”是指()
A.《傷寒雜病論》B.《夢溪筆談》
C.《本草綱目》D.《農政全書》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
巨著一一《本草綱目》,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本草綱目》總結
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
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排除A
項、地理、化學,在我國科技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農政全書》是徐光啟在農業方面的
著作。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本草
綱目》的相關史實。
19.(1.5分)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
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明木清初頤炎武的”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A.具有家國情懷B.主張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D.重視以人為本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根據材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匹夫有責”
可知,體現了濃厚的家國情懷。
B.儒家學派主張和而不同,排除B。
C.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排除C。
D.材料未涉及以人為本的思想主張,排除D。
故選:Ao
【點評】木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理解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0.(1.5分)以下重大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張騫通西域
②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
③戚繼光抗倭
④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④③D.②?①③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張騫通西域、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戚繼力抗倭、設立澎湖巡檢
司管轄澎湖和琉球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張騫通西域是在西漢時期,戚繼光抗倭是在明朝。按時間先
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③;排除排序錯誤的ACD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張騫通西域、
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戚繼光抗倭、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的相關史實。
21.(1.5分)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古巴
比倫王國創造的是()
A.金字塔B.《荷馬史詩》
C.帕特農神廟D.《漢謨拉比法典》
【分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古巴比倫王國原是幼發拉底河中游的一個小國。公元前18世紀,對外采取各個
擊破的策略,建立了統一。漢漠拉比實行君主專制制度,還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
的法典;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荷馬史詩》,排除B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
題關鍵是知道《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的文明成果。
22.(1.5分)某同學要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在他搜集的資料中,有帕特農神廟遺址、《荷
馬史詩》羅馬大競技場遺址、4十二銅表法》。據此判斷()
A.雅典的民主政治B.羅馬成文法的起源
C.羅馬帝國的興衰D.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分析】木題側重于考查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解題關鍵信息是“有帕特農神廟遺址、《荷
馬史詩》羅馬大競技場遺址、《十二銅表法》
【解答】根據材料“有帕特農神廟遺址、《荷馬史詩》羅馬大競技場遺址,材料文明成果
既涉及古希臘,D正確;
ABC都不全面,排除。
故選:Do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
的把握。
23.(1.5分)西歐中世紀封君與封臣關系的形成有明確和規范的儀式。封臣要解下佩戴的武
器,脫帽,下跪,說:“閣下,我是您的人了。”并宣示效忠。之后,親吻他的臉頰,宣
誓保護封臣()
A.封君封臣的關系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B.莊園法庭具有司法權
C.莊園是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
D.城市平民的力量增強
【分析】本題考查封君封臣制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根據材料“西歐中世紀封君與封臣關系的形成有明確和規范的儀式。”“閣下。”
“封君將封臣拉起,宣誓保護封臣,封君封臣制下形成了封臣效忠封君,A項正確。
B.材料未涉及莊園法庭的職能,排除B。
CJ士園是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屬于自給自足的政治經濟單位,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城市平民力量增強的信息,排除D。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理解封君封臣制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4.(1.5分)示意圖能夠簡明扼要地表明史實之間的關系,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A.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B.社會思想的變革
C.資本主義制度逐漸確立
D.工場手工業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的出現,這反映的是西歐經濟的發展,推動歐洲社會結構
發生變化。圖片反映的是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題干材料與社會思想的變革無關;題
干材料不能說明資本主義制度逐漸確立;題干材料還涉及租地農場,排除D。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
反映的是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5.(1.5分)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
行,不得征收捐稅。該法案是()
A.《獨立宣言》B.《人權宣言》
C.《拿破侖法典》D.《權利法案》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關知識的掌握。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
利法案》以限制國王權力。
【解答】據題干“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法案,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不得征收捐稅,該
法案是《權利法案》,英國議會與國王查理一世爆發沖突。1689年,確定了議會高于王權
的原則。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資產階級革命的
內容與影響。
26.(1.5分)下列關于美國獨立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中,發生在1776年的是()
:制憲會議制定克法
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二
1775417764177741783417874
A.來克星頓的槍聲B.薩拉托加大捷
C.通過《獨立宣言》D.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獨立宣言》的相關史實,“1776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是第一
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發生在1776年的是通過《獨立
宣言》;來克星頓的槍聲發生在1775年;薩拉托加大捷發生在1777年;英國承認美國獨
立是在1783年。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超干圖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
識記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史實。
27.(1.5分)有觀點認為,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
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該觀點中()
A.君主立憲制國家B.聯邦制共和國
C.貴族專制的國家D.君主專制國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掌握美國政體類型及影響。
【解答】根據材料“而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及所學知識,制定
了1787年憲法,開創了一種不同于英國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B項正確,不是君主立
憲制;美國沒有專制政體的歷史。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美國”87年憲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
題的能力。
28.(1.5分)如圖漫畫創作于1789年,畫面中央正在演奏風笛的是一個第三等級的城市平
民,他手上牽著一只被馴服的獅子一一國王路易十六()
A.約克鎮戰役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法國大革命D.拿破侖帝國的建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法國大革命,結合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及開始標志分析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1789年”“第三等級”“國王路易十六”“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
族”及所學知識,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封建國家,等級森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C
項正確?1781年,取得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牛在1640到16X8年:拿破侖帝國建
立于1804年。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法國大革命,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
能力。
29.(1.5分)有學者指出,“拿破侖在所有被他征服的地區都貫徹了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
則。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平等()
A.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
B.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秩序
C.壓榨和掠奪了當地人民
D.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平等。這些改革意味著進
步或至少意味著維新”及所學知識,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B項正確,不是對法國
的影響;C項是拿破侖對外戰爭的消極影響,排除C項,排除D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
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0.(1.5分)一位學生在自己的筆記中記錄了如表所示的信息,處應填入的是()
★時間:1848年
★人物;馬克思、恩格斯
★事件:
★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A.發表《共產黨宣言》B.出版《資本論》
C.成立國際工人協會D.建立巴黎公社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表信息是解答本
題的關鍵。
【解答】1848年,馬克思。《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據題干學生在自己的筆記中記錄的的
信息可知,A項正確,排除B項,排除C項,排除D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重慶外國語學校化學高二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華為干部選拔管理辦法
- 刺桐史跡保護管理辦法
- 初創公司銷售管理辦法
- 華為勞動關系管理辦法
- 混合擔保人內部追償權否定之研究及論證分析
- 醫院院內采購管理辦法
- 保衛家園溝通管理辦法
- 企業營銷費用預算控制與效益評估研究
- 現代旅游人才培養體系下的服務與管理課程整合研究
- 氣瓶充裝質量保證體系手冊
- 《布病防控知識》課件
- 2024年社區工作者考試必考1000題及完整答案
- 起重裝卸機械3級復習試題附答案
- 2024年09月2024秋季中國工商銀行湖南分行校園招聘62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北京市道路橋梁試驗檢測費用定額》
- 中醫院人才引進績效考核方案
-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知識必考重點總結全覆蓋
- 轉崗人員安全知識培訓
-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級評分標準(202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