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東省淄博市部分學校2024屆高三模擬考試歷史試題第Ⅰ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國名)不足征(通“證”)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边@反映出孔子()A.肯定歷史傳統的重要作用 B.強調禮是維護等級的工具C.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D.認為禮隨時代變遷而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材料大意是: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后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后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于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這說明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C項正確;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并未強調禮是維護等級的工具,排除B項;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材料并未體現禮隨時代變遷而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2.秦地既定,漢朝統治者“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誅羌滅兩粵,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無賦稅”。這些舉措旨在()A.加強邊地治理 B.減輕民眾負擔 C.尊重當地習俗 D.推動地方發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誅羌滅兩粵,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無賦稅”和所學可知,漢朝時期,對巴中、兩粵地區減免賦稅,主要是為了收攏人心,加強邊地治理,A項正確;減輕民眾負擔是產生的影響,非目的,排除B項;材料與尊重當地習俗的說法無關,排除C項;推動當地發展是影響之一,非目的,排除D項。故選A項。3.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詔淮南民饑,有以男女雇人者,官為贖還之。今民間不敢雇傭人,而貧者或無以自存,望聽其便?!彼稳首诓杉{了這一建議。這反映出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A.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 B.追求社會財富分配的相對合理C.強化政府的經濟管控職能 D.遏制貧富分化帶來的階級對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臣僚向仁宗皇帝提議允許民間雇人行為以緩解災民問題,體現了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并不是追求社會財富分配的相對合理,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政府的經濟管控職能無關,排除C項;“遏制貧富分化帶來的階級對立”說法不符合史實,貧富分化和階級對立始終存在,并未得到遏制,排除D項。故選A項。4.如圖是唐朝后期兩京地區和河北—河東地區出土的墓志數量(每十年)變動示意圖。改變其趨向的主要因素是()A.安史之亂后唐朝的衰落 B.科舉選官的進一步完善C.黃巢等農民起義的沖擊 D.藩鎮割據對民俗的破壞〖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兩京地區的墓志數量在870年之后下降,河北—河東地區的墓志在890年之后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晚期,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許多地主之家與官僚之家瓦解,從而使得墓志數量有所下降,C項正確;安史之亂開始于755年,但是在755年之后,墓志數量變化不大,排除A項;科舉制度的確立與完善,使得士人階層逐漸上升為社會主流,但是無法解釋墓志數量在870年之后,迅速下降的原因,排除B項;藩鎮割據主要影響國家的政治與社會,對于民俗的影響有限,排除D項。故選C項。5.嚴復在《原強》中指出,西洋“其鷙悍長大既勝我矣,而德慧術智又我民所遠不及……茍求其故,則彼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愛于其國與主,而赴公戰如私仇者”。這一思想()A.動搖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B.提供了反清斗爭的理論依據C.突破了中體西用的藩籬 D.揭示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依據材料概括可知:從“其鷙悍長大既勝我矣,而德慧術智又為我民所遠不及……茍求其故,則彼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可知嚴復認為西方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說明突破了中體西用的藩籬,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嚴復思想產生的結果,排除A項;嚴復是維新派的代表,不主張推翻清政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甲午戰敗的論述,排除D項。故選C項。6.19世紀90年代初,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學者數百人。在課堂上,康有為縱論天下大事,每講一學,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舉出歐洲的例子以資證明??涤袨榇伺e力圖()A.培養近代新式變法人才 B.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C.開啟經世致用治學路徑 D.增強國人民族民主意識〖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90年代初至1897年。(中國)。據材料可知,題干涉及時間是19世紀90年代初至1897年,據所學可知,時間段涉及甲午中日戰爭及以后,此時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康有為在廣州創辦新式學堂萬木草堂,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還強調歐洲,說明他想以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為模板,來進行變法,所以,創辦新式學堂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近代新式變法人才,A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據所學可知,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公車上書,排除B項;材料中雖涉及經世致用,但是開啟經世致用治學的是明清之交的思想家,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康有為的做法是為了增強國人民族民主意識,材料主要體現了康有為想培養近代新式變法人才,排除D項。故選A項。7.近代開埠之前,上海周邊農村最著名的農家手工業當推手工棉紡織。但20世紀以后,無以為生的農民逐漸放棄手工棉紡織,改行從事收益更高的以毛巾、織襪、花邊、軋花等為主要內容的新興農家手工業。這一變化表明()A.農村經濟獲得新生長點 B.個體經濟促進城市化進程C.農業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D.手工業被動卷入世界市場〖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開埠后,上海周邊農民放棄手工棉紡織,改行從事收益更高的新興農家手工業,表明農村經濟獲得新生長點,A項正確;材料說的是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演變,是在農村,無法促進城市化,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經濟結構是指農業經濟中諸要素、諸方面的構成情況與數量比例,主要包括農業經濟關系結構與農業生產力結構,材料說的是農民從事收益更高的新興農家手工業,與經濟結構無關,排除C項;鴉片戰爭后,手工業就被卷入世界市場了,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19世紀末20世紀初,女詩人呂碧城在《大公報》發表一系列詩文,“待看廿紀爭存日,便是娥眉獨立時”“流俗待看除舊弊,深閨有愿做新民”的詩句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坊間皆傳呂碧城”。這一現象()A.維護了婦女權利 B.促進了社會轉型C.助推了清末新政 D.加快了文化普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從材料內容看,詩句反映了作者對二十世紀女性獨立的倡導與憧憬,這有利于女性的覺醒,促進社會轉型,B項正確;僅是發表文章并不能維護婦女權利,排除A項;婦女解放并非清末新政的主張,排除C項;材料與文化普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9.如圖是“兩彈一星”工程(包括相關任務)組織機構的設立及撤并情況(方框的長度表示其存在時間)。這說明()A.三線建設提升國防能力 B.科技現代化受到廣泛關注C.國家制度推動科技發展 D.“科教興國”戰略付諸實施〖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對于“兩彈一星”工程的領導,國家先是設立了三人小組,后又設立國防部五部、國防工委、國防工辦、中央專委等機構,但整體上以國家科委、國防科委為主,并在其領導下取得最終成功,這說明國家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科技的發展,C項正確;三線建設是從1964年開始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組織機構對于科技工作的領導,并不是廣泛關注,排除B項;“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D項。故選C項。10.下表所述體現了()1980—1990年中國小水電國際交流與經濟技術合作簡況表時間內容1980年中國境內第一次舉辦國際小水電會議1983年中國及聯合國系統第一次舉辦國際小水電培訓班1985年中國第一部全面介紹中國小水電建設經驗的英文專著向全球出版發行1986年中國第一次主辦國際小水電學術會議1990年中國首次在境外主辦國際中小水電會議A.中國水電事業引領世界發展 B.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推進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 D.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80—1990年(中國)。據表格信息可知,1980—1990年中國小水電國際交流與經濟技術合作較為頻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密切相關,而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D項正確;雖然在中國召開了一系列國際會議,但是此時中國水電事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不能說引領世界發展,排除A項;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推進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是在21世紀初,排除C項。故選D項。11.如表為歐洲不同地區史學界對西歐封建社會起源認識。這反映出()地區當地史學界認識歐洲南部的意大利、法蘭克(原羅馬帝國中心區)更多堅持西歐封建制度“羅馬起源論”歐洲北部的德意志、尼德蘭和英格蘭等地區(原羅馬文明的邊緣區或外緣區)更多強調西歐封建社會起源“綜合論”,甚至是“日耳曼起源論”。A.歷史解釋取決于研究角度 B.生活環境影響歷史認知C.歷史研究無法形成統一認識 D.觀察對象不同導致結論差異〖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歐洲)。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對于西歐封建社會起源的認識,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觀察對象不同作出了不同的評價,這反映出觀察對象不同導致結論差異,D項正確。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有時代背景、立場不同(階級、民族、政治)、掌握史料多寡的差異、研究的方法、角度和史觀的不同和研究的深入程度、認識水平等,“歷史解釋取決于研究角度”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對西歐封建社會起源的認識,是對當地史料的研究,并非受史學研究者的生活環境影響其歷史認知,排除B項;“無法形成統一結論”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12.西歐某一畫家提出:“美,是一種聆聽,來自內心,來自人對現實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種自覺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紅衣主教”“繪畫實際上是科學與大自然的合法女兒”。這一言論凸顯了()A.人性的解放 B.科學的運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覺醒〖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材料“來自人對現實世界的切身感受”“是一種自覺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紅衣主教”強調的是人的價值和尊嚴,凸顯的是人文主義,即人性的解放,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科學的運用,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人文精神,非信仰自由,排除C項;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有關,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國大黨領袖甘地盡管不認同英國誹謗其同胞的行為,但他制止了任何印度人對英國規則的言語攻擊,甚至幫助英國招募士兵。其做法體現出()A.非暴力斗爭方式的缺陷 B.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C.國大黨與英國聯系密切 D.甘地獨特的斗爭哲學理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印度。根據材料,非暴力抵抗是甘地政治哲學的核心,即便他不認同英國的某些行為,但他也不主張通過暴力來反抗,他相信通過和平的方式可以達成社會變革和正義,這種理念影響了全世界,包括印度獨立運動和其他國家的民權運動,D項正確;非暴力斗爭存在一定的缺陷與局限性,但材料僅涉及到甘地面對英國的態度,而沒有明確具體的不足,相對片面,排除A項;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通常是指在面對民族民主革命時的妥協性和動搖性,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展現了一種堅定的抵抗精神和對自由與正義的追求,沒有體現軟弱性,排除B項;大黨主張印度脫離英國獨立,排除C項。故選D項。14.下圖是1941—1942年間在蘇聯流行的一幅宣傳畫。與該宣傳畫的政治寓意吻合的是()《開著聯合收割機的婦女》A.號召婦女保衛生產戰線 B.動員農民參加集體農莊C.倡議婦女提高生產技能 D.呼吁農業應為工業服務〖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蘇聯)。根據材料信息“1941—1942年間在蘇聯流行的一幅宣傳畫”與“開著聯合收割機的婦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1—1942年間,這一時期蘇聯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稱為偉大衛國戰爭)的關鍵階段,由于青年男子大部分走上前線,農村勞動力緊缺,于是蘇聯政府通過宣傳號召婦女保衛生產戰線,讓婦女承擔農業生產的重任為戰爭勝利提供物質條件,A項正確;“動員農民參加集體農莊”是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農莊集體化的口號,排除B項;材料主旨“號召婦女保衛生產戰線”,而“婦女提高生產技能”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農業應為工業服務”是蘇聯在“一五”與“二五”計劃的宣傳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5.下表為1961-1986年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數量及非洲成員國數量變化,該變化()時間數量1961年1964年1970年1973年1976年1979年1983年1986年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數量254753758695100101非洲成員國數量1128324147515151A.瓦解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 B.利于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C.反映了國際形勢趨于緩和 D.加強了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1961-1986年(非洲)。根據材料可知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數量在1961-1986年中數量增加,其中非洲國家的比重較大,這表明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增強,有利于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B項正確;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徹底瓦解,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本身是一個政治組織,其成員國的增加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政治上的共同目標和立場,而不是國際形勢的緩和,排除C項;“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在冷戰結束之后,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共計55分。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漢高祖時期任命的劉姓諸侯國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劉邦集團的將領,地位普遍很高。在劉邦制定“非劉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則時,這類軍功階層極力維護建立于郡國并行制基礎上的漢政權。此時所封劉氏諸王大多年幼不能執政,故由諸侯國相、傅代理掌治其國,幫助王國穩定。中央政權與王國間相互協作,為漢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舉措順利推行奠定了基礎。文、景時期,中央政權與王國間的沖突、諸侯王驕奢不法之事逐漸增加。諸侯國相在中央命令下,從王國內部取得對王國兵權的控制。“七國之亂”后,漢武帝為進一步削弱諸侯王而設立“左官”“附益”“阿黨”,“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奏,為阿黨”。漢武帝晚年至昭宣時期,諸侯國相的職能與漢郡太守職能漸趨一致。宣帝繼位后,“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即重用“通經”“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為郡國守相,來循吏拊民。此時期諸侯國相在職責上除了監督、輔助諸侯王外,還有著提高地方治理政績的責任。元帝好儒學,即位后為包括太守、諸侯國相在內的地方官員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職責。成帝時期,正式提出將相、內史與郡太守、都尉對等接軌,制度上規定相承擔王國行政職責。——摘編自陳昆、李禹階《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及其歷史意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即鸢浮皆u析:郡國相是西漢初年分封的產物,自文景到元帝,郡國相的郡守化趨勢,是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細化國家治理的必然結果。諸侯國相在西漢“郡國并行”制中具有特殊作用,其權力、職責的變化反映了西漢中央政權和地方諸侯國的博弈、分合趨勢。隨著休養生息政策的推行,西漢國力逐漸上升,但王國問題亦愈發嚴重。漢文帝、景帝時期,諸侯國相從王國內部取得對王國兵權的控制;漢武帝時期,進一步限制諸侯國相忠于諸侯的行為;漢宣帝時期,諸侯國相承擔更多地方治理的責任;漢元帝時期,明確諸侯國相“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職責;漢成帝時期,明確規定諸侯國相承擔王國行政職責。由此可見,西漢諸侯國相的職責與郡守職責趨同。綜上所述,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與大一統局面下君主專制強化和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的趨勢相一致。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從內部牽制、分化諸侯王的勢力,使得諸侯國的權力逐漸集中到中央,實現了中央對王國的全面管理,強化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諸侯國相“郡守化”過程,實際上是西漢中央政府對諸侯國的逐步控制過程,它對于西漢前、中期中央對諸侯國王的權力調控具有重要意義?!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西漢(中國)。首先,認真閱讀材料,把握題干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其次,結合具體史實論證西漢諸侯國相逐步郡守化。據材料可知,漢高祖時期諸侯國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劉邦集團的將領,地位普遍很高。甚至當劉氏諸王年幼不能執政時,由諸侯國相、傅代理掌治其國,幫助王國穩定。到文、景時期,中央政權與王國間的沖突加劇,此時諸侯國相在中央命令下,從王國內部取得對王國兵權的控制權。漢武帝時期,為進一步削弱諸侯王而設立“左官”,如果諸侯有罪,國相不舉報會受到懲罰。漢武帝晚年至昭宣時期,諸侯國相的職能與漢郡太守職能漸趨一致。最后,強調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是在漢代中央大一統背景下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需要。諸侯國相“郡守化”過程,實際上是西漢中央政府對諸侯國的逐步控制過程,它對于西漢前、中期中央對諸侯國王的權力調控具有重要意義。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鄭觀應生平材料1842年,生于廣東香山。1858年,進入上海寶順洋行任職。工作之余學習英文,對西方政治、經濟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年后被提升為寶順洋行買辦。1868年,始與人合伙經營茶棧、輪船公司等,并大量閱讀中外書報及有關興邦治國、議論時務得失的文章。60年代寫成《救時揭要》一書,反對外國的侵略奴役,鼓勵商民投資興辦民族工商業1873年,參與創辦英商太古輪船公司并成為總買辦,先后投資入股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造紙公司等企業,得到洋務派賞識。1882年,辭去太古公司買辦到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當幫辦,次年升任總辦。期間寫成《易言》一書,提出一系列以“國富”為中心的內政改革措施,倡導改革變法、學習西方。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后立即上書提出軍事建議并自薦到廣東軍營,不避艱險完成使命,為清軍陸戰打敗法軍創造了條件。鄭觀應對清廷“不敗而敗”十分憤慨、失望,退隱澳門修訂《易言》。1893年,再度被委任為招商局幫辦,后又兼任漢陽鐵廠總辦、粵漢鐵路總董。1894年,成書《盛世危言》,對社會諸方面改革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他認為,“治亂之源,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炮利……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他批評封建專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憲法”“開議會";他提倡“商戰”,抵制列強經濟侵略,維護民族經濟。他的變革設想被時人盛贊為“良藥之方”。民國以后,傾主要精力辦教育,長期擔任招商局公學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務中學的名譽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籃橋招商公學宿舍。學者指出,鄭觀應“一只眼睛看中國,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歷史,一只眼睛看現實,是一位對時代具有敏銳感悟的人。”從“時代與個人關系”的角度,解讀鄭觀應的人生歷程?!即鸢浮?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鄭觀應生活的時代,正值列強加緊侵華,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時代,也是仁人志士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不懈探索和抗爭的時代。鄭觀應順應和時代潮流,為推進社會變革和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對世界的變化和列強的侵略,他積極學習研究西方文化,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面對中國的落后和嚴重的民族危機,他積極投身近代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事業,倡導反對列強侵略,發展民族經濟,批判封建專制統治;他積極投身洋務事業,并反思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局限,提出制度變革的思想。鄭觀應的思想和實踐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具有進步意義。時代需要鄭觀應這樣的人物,鄭觀應順應了時代需要。他的人生經歷表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842年至1922年(中國)。首先需要解讀“一只眼睛看中國,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歷史,一只眼睛看現實,是一位對時代具有敏銳感悟的人?!边@段話,結合鄭觀應所處的時代,近代中國,在結合他的階級立場,他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學者所講的“一只眼睛看中國,一只眼睛看西方”是指鄭觀應一方面看到中國的民族危機的加深,另一方面又意識到西方的先進,必須要學習西方;“一只眼睛看歷史,一只眼睛看現實,是一位對時代具有敏銳感悟的人?!笔侵?,鄭觀應意識到必須向先進的西方學習,中國才能早日擺脫民族危機。其次,題干要求從“時代與個人關系”的角度,解讀鄭觀應的人生歷程,我們知道,人是時代中的人,個人命運與時代息息相關,同時,個別杰出的人物是能對時代產生一定的影響的,因此,我們知道,鄭觀應所處的時代,中國民族危機加深,國破山河,這種背景下個人利益很難得到保障,據此我們應該認識到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鄭觀應生活的時代,正值列強加緊侵華,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時代,也是仁人志士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不懈探索和抗爭的時代。另一方面,鄭觀應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他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民族危亡、國家獨立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我們看到鄭觀應順應和時代潮流,為推進社會變革和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對世界的變化和列強的侵略,他積極學習研究西方文化,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面對中國的落后和嚴重的民族危機,他積極投身近代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事業,倡導反對列強侵略,發展民族經濟,批判封建專制統治;他積極投身洋務事業,并反思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局限,提出制度變革的思想。鄭觀應的思想和實踐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具有進步意義。最后,整體上強調時代與個人的關系,時代需要鄭觀應這樣的人物,鄭觀應順應了時代需要。他的人生經歷表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這種家族本位的法律倫理并非完全是窮途末路的羅網與糟粕?!岸Y法合一”的律法結構形式,以“禮”與“法”的相互勾連,將“人”“家”“國”三者天衣無縫地統合起來。顯然,家族本位倫理如果能夠剔除專制主義與身份等級的控制色彩,不過分揚尊抑卑,不頌揚等級差序,不輕視個體人格價值,那么,其內在所蘊含的仁愛孝悌的親情法則、謙和好禮的交往法則、誠實信用的經濟法則、克己奉公的社會法則,都不失合理性及有效性?!幾詤橇舾辍肚迥┟癯趼煞ㄖ械男屡f倫理沖突》材料二:在清末民初律法的演進中,中國傳統倫理堅守著“經世之學”的信念,西方近代倫理也同步進行著大舉侵入。律法的方向從“變法不變道”轉換為“變法也變道”,律法的主體從“臣民”轉化為“國民”,律法的主旨從“家族本位”轉化為“個人本位”更進一步發展為“國家本位”,律法的標尺從完全的“重義輕利”轉化為部分條款的“重利輕義”。清末民初的律法不停更改著自己的倫理內涵及具體條款,然而,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傳統倫理的現實價值并沒有被定格在歷史的塵煙中,而是再度如浪潮般回卷、復歸。——摘編自吳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舊倫理沖突》材料三:在近代社會轉型和法制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法制確實在向西方標準轉型,表現為西方形態化移植、引進、吸收西方的制度文明。這就是中國的外傾運動方向,這是一個從被迫到主動、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除此之外,中國法律的近代化轉型還有一個內傾的運動方向,或者說是“中國化”的運動要求。這與法律西方形態化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完整意義上的法律近代化轉型?!幾詮垥x藩《“變”與“不變”:20世紀上半期中國法律近代化轉型的趨向問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傳統法律倫理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法律體系的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其對當今依法治國的啟示。〖答案〗(1)原因:傳統宗法制度的影響;儒家吸收了法家思想,長期占主導地位;以小農經濟為特色的自然經濟基礎。(2)特點:傳統禮制與西方現代法律相結合;體現政治民主化趨向;法律主體擴大;既注重個人權利也體現國家利益;法律標尺向“利”傾斜;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答出三點即可)(3)啟示:立足現實,吸收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現代法治國家;交流互鑒,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法律體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結合所學可知,傳統法律倫理的形成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角度作答,政治上受傳統宗法制的影響,經濟上受自然經濟的影響,文化上受儒法思想的影響。【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二“中國傳統倫理堅守著‘經世之學’的信念,西方近代倫理也同步進行著大舉入侵”可以得出傳統禮制與西方現代法律相結合;根據材料“律法的主體從‘臣民’轉化為‘國民’”可以得出體現政治民主化趨向、法律主體擴大;根據材料“律法的主旨……重利輕義”可以得出既注重個人權利也體現國家利益、法律標尺向利傾斜;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的法律體系受社會現實影響,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拘?】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三則材料講述了從古至今中國法律的特色及變化,即中國法律發展到今天既有自身的生長因素,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這對于當今依法治國的啟示就是要立足自身,交流互鑒。從這兩個方面作答即可。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會的經濟進步一旦把擺脫封建桎梏和通過消除封建不平等來確立權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這種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擴大其范圍。大工業發展到更高階段時,就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用以限制它的狹隘范圍發生沖突了。從直接生產者身上榨取無酬剩余勞動的獨特經濟形式,決定了統治和從屬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直接從生產本身中生長出來的,并且又對生產產生決定性的反作用。但是,這種從生產關系本身中生長出來的經濟共同體的全部結構,以及這種共同體的獨特的政治結構,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經濟形式.上的?!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身處快速工業化進程的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業文明的積極意義和負面影響。一方面,工業化創造的生產力,極大提高了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工業文明。另一方面,馬克思也看到,在工業化主導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壞,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高度緊張,人成為一種獨特的“物”。馬克思對這些現象給予了深刻的批判,從這一意義上說,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既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又是對工業化的批判與超越?!幾择T凱《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的理論闡釋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并指出這一觀點產生的背景。(2)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史料價值。〖答案〗(1)觀點:經濟發展推動政治變革。(如答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可)歷史背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弊端的暴露;工業革命造成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材料一出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直接史料,但在使用過程中應關注版本和譯文的差別;材料二屬于學者觀點,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間接史料,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作者的主觀意圖,并與其他學者觀點及原始文獻資料相互印證?!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問觀點:根據材料“社會的經濟進步一旦把擺脫封建桎梏和通過消除封建不平等來確立權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限制它的狹隘范圍發生沖突了”可得出經濟發展推動政治變革。第二小問歷史背景:根據材料“大工業發展到更高階段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從直接生產者身上榨取無酬剩余勞動的獨特經濟形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弊端的暴露;工業革命造成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據材料一的出處可知材料一出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直接史料,但在使用過程中應關注版本和譯文的差別;根據材料二的出處和材料的主旨可知這屬于學者觀點,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間接史料,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作者的主觀意圖,并與其他學者觀點及原始文獻資料相互印證。山東省淄博市部分學校2024屆高三模擬考試歷史試題第Ⅰ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國名)不足征(通“證”)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边@反映出孔子()A.肯定歷史傳統的重要作用 B.強調禮是維護等級的工具C.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D.認為禮隨時代變遷而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材料大意是: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后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后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于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這說明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C項正確;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并未強調禮是維護等級的工具,排除B項;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材料并未體現禮隨時代變遷而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2.秦地既定,漢朝統治者“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誅羌滅兩粵,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無賦稅”。這些舉措旨在()A.加強邊地治理 B.減輕民眾負擔 C.尊重當地習俗 D.推動地方發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乃遣還巴中,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誅羌滅兩粵,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無賦稅”和所學可知,漢朝時期,對巴中、兩粵地區減免賦稅,主要是為了收攏人心,加強邊地治理,A項正確;減輕民眾負擔是產生的影響,非目的,排除B項;材料與尊重當地習俗的說法無關,排除C項;推動當地發展是影響之一,非目的,排除D項。故選A項。3.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詔淮南民饑,有以男女雇人者,官為贖還之。今民間不敢雇傭人,而貧者或無以自存,望聽其便。”宋仁宗采納了這一建議。這反映出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A.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 B.追求社會財富分配的相對合理C.強化政府的經濟管控職能 D.遏制貧富分化帶來的階級對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臣僚向仁宗皇帝提議允許民間雇人行為以緩解災民問題,體現了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并不是追求社會財富分配的相對合理,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宋代社會治理注重以政策調整化解社會發展衍生的問題,與政府的經濟管控職能無關,排除C項;“遏制貧富分化帶來的階級對立”說法不符合史實,貧富分化和階級對立始終存在,并未得到遏制,排除D項。故選A項。4.如圖是唐朝后期兩京地區和河北—河東地區出土的墓志數量(每十年)變動示意圖。改變其趨向的主要因素是()A.安史之亂后唐朝的衰落 B.科舉選官的進一步完善C.黃巢等農民起義的沖擊 D.藩鎮割據對民俗的破壞〖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兩京地區的墓志數量在870年之后下降,河北—河東地區的墓志在890年之后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晚期,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許多地主之家與官僚之家瓦解,從而使得墓志數量有所下降,C項正確;安史之亂開始于755年,但是在755年之后,墓志數量變化不大,排除A項;科舉制度的確立與完善,使得士人階層逐漸上升為社會主流,但是無法解釋墓志數量在870年之后,迅速下降的原因,排除B項;藩鎮割據主要影響國家的政治與社會,對于民俗的影響有限,排除D項。故選C項。5.嚴復在《原強》中指出,西洋“其鷙悍長大既勝我矣,而德慧術智又我民所遠不及……茍求其故,則彼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愛于其國與主,而赴公戰如私仇者”。這一思想()A.動搖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B.提供了反清斗爭的理論依據C.突破了中體西用的藩籬 D.揭示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依據材料概括可知:從“其鷙悍長大既勝我矣,而德慧術智又為我民所遠不及……茍求其故,則彼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可知嚴復認為西方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說明突破了中體西用的藩籬,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嚴復思想產生的結果,排除A項;嚴復是維新派的代表,不主張推翻清政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甲午戰敗的論述,排除D項。故選C項。6.19世紀90年代初,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學者數百人。在課堂上,康有為縱論天下大事,每講一學,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舉出歐洲的例子以資證明??涤袨榇伺e力圖()A.培養近代新式變法人才 B.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C.開啟經世致用治學路徑 D.增強國人民族民主意識〖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90年代初至1897年。(中國)。據材料可知,題干涉及時間是19世紀90年代初至1897年,據所學可知,時間段涉及甲午中日戰爭及以后,此時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康有為在廣州創辦新式學堂萬木草堂,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還強調歐洲,說明他想以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為模板,來進行變法,所以,創辦新式學堂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近代新式變法人才,A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據所學可知,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公車上書,排除B項;材料中雖涉及經世致用,但是開啟經世致用治學的是明清之交的思想家,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康有為的做法是為了增強國人民族民主意識,材料主要體現了康有為想培養近代新式變法人才,排除D項。故選A項。7.近代開埠之前,上海周邊農村最著名的農家手工業當推手工棉紡織。但20世紀以后,無以為生的農民逐漸放棄手工棉紡織,改行從事收益更高的以毛巾、織襪、花邊、軋花等為主要內容的新興農家手工業。這一變化表明()A.農村經濟獲得新生長點 B.個體經濟促進城市化進程C.農業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D.手工業被動卷入世界市場〖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開埠后,上海周邊農民放棄手工棉紡織,改行從事收益更高的新興農家手工業,表明農村經濟獲得新生長點,A項正確;材料說的是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演變,是在農村,無法促進城市化,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經濟結構是指農業經濟中諸要素、諸方面的構成情況與數量比例,主要包括農業經濟關系結構與農業生產力結構,材料說的是農民從事收益更高的新興農家手工業,與經濟結構無關,排除C項;鴉片戰爭后,手工業就被卷入世界市場了,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19世紀末20世紀初,女詩人呂碧城在《大公報》發表一系列詩文,“待看廿紀爭存日,便是娥眉獨立時”“流俗待看除舊弊,深閨有愿做新民”的詩句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坊間皆傳呂碧城”。這一現象()A.維護了婦女權利 B.促進了社會轉型C.助推了清末新政 D.加快了文化普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從材料內容看,詩句反映了作者對二十世紀女性獨立的倡導與憧憬,這有利于女性的覺醒,促進社會轉型,B項正確;僅是發表文章并不能維護婦女權利,排除A項;婦女解放并非清末新政的主張,排除C項;材料與文化普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9.如圖是“兩彈一星”工程(包括相關任務)組織機構的設立及撤并情況(方框的長度表示其存在時間)。這說明()A.三線建設提升國防能力 B.科技現代化受到廣泛關注C.國家制度推動科技發展 D.“科教興國”戰略付諸實施〖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對于“兩彈一星”工程的領導,國家先是設立了三人小組,后又設立國防部五部、國防工委、國防工辦、中央專委等機構,但整體上以國家科委、國防科委為主,并在其領導下取得最終成功,這說明國家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科技的發展,C項正確;三線建設是從1964年開始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組織機構對于科技工作的領導,并不是廣泛關注,排除B項;“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D項。故選C項。10.下表所述體現了()1980—1990年中國小水電國際交流與經濟技術合作簡況表時間內容1980年中國境內第一次舉辦國際小水電會議1983年中國及聯合國系統第一次舉辦國際小水電培訓班1985年中國第一部全面介紹中國小水電建設經驗的英文專著向全球出版發行1986年中國第一次主辦國際小水電學術會議1990年中國首次在境外主辦國際中小水電會議A.中國水電事業引領世界發展 B.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推進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 D.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80—1990年(中國)。據表格信息可知,1980—1990年中國小水電國際交流與經濟技術合作較為頻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密切相關,而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D項正確;雖然在中國召開了一系列國際會議,但是此時中國水電事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不能說引領世界發展,排除A項;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推進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是在21世紀初,排除C項。故選D項。11.如表為歐洲不同地區史學界對西歐封建社會起源認識。這反映出()地區當地史學界認識歐洲南部的意大利、法蘭克(原羅馬帝國中心區)更多堅持西歐封建制度“羅馬起源論”歐洲北部的德意志、尼德蘭和英格蘭等地區(原羅馬文明的邊緣區或外緣區)更多強調西歐封建社會起源“綜合論”,甚至是“日耳曼起源論”。A.歷史解釋取決于研究角度 B.生活環境影響歷史認知C.歷史研究無法形成統一認識 D.觀察對象不同導致結論差異〖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歐洲)。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對于西歐封建社會起源的認識,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觀察對象不同作出了不同的評價,這反映出觀察對象不同導致結論差異,D項正確。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有時代背景、立場不同(階級、民族、政治)、掌握史料多寡的差異、研究的方法、角度和史觀的不同和研究的深入程度、認識水平等,“歷史解釋取決于研究角度”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對西歐封建社會起源的認識,是對當地史料的研究,并非受史學研究者的生活環境影響其歷史認知,排除B項;“無法形成統一結論”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12.西歐某一畫家提出:“美,是一種聆聽,來自內心,來自人對現實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種自覺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紅衣主教”“繪畫實際上是科學與大自然的合法女兒”。這一言論凸顯了()A.人性的解放 B.科學的運用 C.信仰的自由 D.理性的覺醒〖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材料“來自人對現實世界的切身感受”“是一種自覺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紅衣主教”強調的是人的價值和尊嚴,凸顯的是人文主義,即人性的解放,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科學的運用,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人文精神,非信仰自由,排除C項;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有關,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國大黨領袖甘地盡管不認同英國誹謗其同胞的行為,但他制止了任何印度人對英國規則的言語攻擊,甚至幫助英國招募士兵。其做法體現出()A.非暴力斗爭方式的缺陷 B.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C.國大黨與英國聯系密切 D.甘地獨特的斗爭哲學理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印度。根據材料,非暴力抵抗是甘地政治哲學的核心,即便他不認同英國的某些行為,但他也不主張通過暴力來反抗,他相信通過和平的方式可以達成社會變革和正義,這種理念影響了全世界,包括印度獨立運動和其他國家的民權運動,D項正確;非暴力斗爭存在一定的缺陷與局限性,但材料僅涉及到甘地面對英國的態度,而沒有明確具體的不足,相對片面,排除A項;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通常是指在面對民族民主革命時的妥協性和動搖性,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展現了一種堅定的抵抗精神和對自由與正義的追求,沒有體現軟弱性,排除B項;大黨主張印度脫離英國獨立,排除C項。故選D項。14.下圖是1941—1942年間在蘇聯流行的一幅宣傳畫。與該宣傳畫的政治寓意吻合的是()《開著聯合收割機的婦女》A.號召婦女保衛生產戰線 B.動員農民參加集體農莊C.倡議婦女提高生產技能 D.呼吁農業應為工業服務〖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蘇聯)。根據材料信息“1941—1942年間在蘇聯流行的一幅宣傳畫”與“開著聯合收割機的婦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1—1942年間,這一時期蘇聯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稱為偉大衛國戰爭)的關鍵階段,由于青年男子大部分走上前線,農村勞動力緊缺,于是蘇聯政府通過宣傳號召婦女保衛生產戰線,讓婦女承擔農業生產的重任為戰爭勝利提供物質條件,A項正確;“動員農民參加集體農莊”是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農莊集體化的口號,排除B項;材料主旨“號召婦女保衛生產戰線”,而“婦女提高生產技能”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農業應為工業服務”是蘇聯在“一五”與“二五”計劃的宣傳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5.下表為1961-1986年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數量及非洲成員國數量變化,該變化()時間數量1961年1964年1970年1973年1976年1979年1983年1986年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數量254753758695100101非洲成員國數量1128324147515151A.瓦解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 B.利于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C.反映了國際形勢趨于緩和 D.加強了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1961-1986年(非洲)。根據材料可知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數量在1961-1986年中數量增加,其中非洲國家的比重較大,這表明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增強,有利于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B項正確;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徹底瓦解,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本身是一個政治組織,其成員國的增加可能更多地反映了政治上的共同目標和立場,而不是國際形勢的緩和,排除C項;“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在冷戰結束之后,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共計55分。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漢高祖時期任命的劉姓諸侯國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劉邦集團的將領,地位普遍很高。在劉邦制定“非劉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則時,這類軍功階層極力維護建立于郡國并行制基礎上的漢政權。此時所封劉氏諸王大多年幼不能執政,故由諸侯國相、傅代理掌治其國,幫助王國穩定。中央政權與王國間相互協作,為漢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舉措順利推行奠定了基礎。文、景時期,中央政權與王國間的沖突、諸侯王驕奢不法之事逐漸增加。諸侯國相在中央命令下,從王國內部取得對王國兵權的控制。“七國之亂”后,漢武帝為進一步削弱諸侯王而設立“左官”“附益”“阿黨”,“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奏,為阿黨”。漢武帝晚年至昭宣時期,諸侯國相的職能與漢郡太守職能漸趨一致。宣帝繼位后,“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即重用“通經”“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為郡國守相,來循吏拊民。此時期諸侯國相在職責上除了監督、輔助諸侯王外,還有著提高地方治理政績的責任。元帝好儒學,即位后為包括太守、諸侯國相在內的地方官員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職責。成帝時期,正式提出將相、內史與郡太守、都尉對等接軌,制度上規定相承擔王國行政職責。——摘編自陳昆、李禹階《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及其歷史意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即鸢浮皆u析:郡國相是西漢初年分封的產物,自文景到元帝,郡國相的郡守化趨勢,是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細化國家治理的必然結果。諸侯國相在西漢“郡國并行”制中具有特殊作用,其權力、職責的變化反映了西漢中央政權和地方諸侯國的博弈、分合趨勢。隨著休養生息政策的推行,西漢國力逐漸上升,但王國問題亦愈發嚴重。漢文帝、景帝時期,諸侯國相從王國內部取得對王國兵權的控制;漢武帝時期,進一步限制諸侯國相忠于諸侯的行為;漢宣帝時期,諸侯國相承擔更多地方治理的責任;漢元帝時期,明確諸侯國相“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職責;漢成帝時期,明確規定諸侯國相承擔王國行政職責。由此可見,西漢諸侯國相的職責與郡守職責趨同。綜上所述,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與大一統局面下君主專制強化和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的趨勢相一致。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從內部牽制、分化諸侯王的勢力,使得諸侯國的權力逐漸集中到中央,實現了中央對王國的全面管理,強化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諸侯國相“郡守化”過程,實際上是西漢中央政府對諸侯國的逐步控制過程,它對于西漢前、中期中央對諸侯國王的權力調控具有重要意義?!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西漢(中國)。首先,認真閱讀材料,把握題干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其次,結合具體史實論證西漢諸侯國相逐步郡守化。據材料可知,漢高祖時期諸侯國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劉邦集團的將領,地位普遍很高。甚至當劉氏諸王年幼不能執政時,由諸侯國相、傅代理掌治其國,幫助王國穩定。到文、景時期,中央政權與王國間的沖突加劇,此時諸侯國相在中央命令下,從王國內部取得對王國兵權的控制權。漢武帝時期,為進一步削弱諸侯王而設立“左官”,如果諸侯有罪,國相不舉報會受到懲罰。漢武帝晚年至昭宣時期,諸侯國相的職能與漢郡太守職能漸趨一致。最后,強調西漢諸侯國相的郡守化趨勢是在漢代中央大一統背景下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需要。諸侯國相“郡守化”過程,實際上是西漢中央政府對諸侯國的逐步控制過程,它對于西漢前、中期中央對諸侯國王的權力調控具有重要意義。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鄭觀應生平材料1842年,生于廣東香山。1858年,進入上海寶順洋行任職。工作之余學習英文,對西方政治、經濟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年后被提升為寶順洋行買辦。1868年,始與人合伙經營茶棧、輪船公司等,并大量閱讀中外書報及有關興邦治國、議論時務得失的文章。60年代寫成《救時揭要》一書,反對外國的侵略奴役,鼓勵商民投資興辦民族工商業1873年,參與創辦英商太古輪船公司并成為總買辦,先后投資入股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造紙公司等企業,得到洋務派賞識。1882年,辭去太古公司買辦到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當幫辦,次年升任總辦。期間寫成《易言》一書,提出一系列以“國富”為中心的內政改革措施,倡導改革變法、學習西方。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后立即上書提出軍事建議并自薦到廣東軍營,不避艱險完成使命,為清軍陸戰打敗法軍創造了條件。鄭觀應對清廷“不敗而敗”十分憤慨、失望,退隱澳門修訂《易言》。1893年,再度被委任為招商局幫辦,后又兼任漢陽鐵廠總辦、粵漢鐵路總董。1894年,成書《盛世危言》,對社會諸方面改革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他認為,“治亂之源,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炮利……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他批評封建專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憲法”“開議會";他提倡“商戰”,抵制列強經濟侵略,維護民族經濟。他的變革設想被時人盛贊為“良藥之方”。民國以后,傾主要精力辦教育,長期擔任招商局公學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務中學的名譽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籃橋招商公學宿舍。學者指出,鄭觀應“一只眼睛看中國,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歷史,一只眼睛看現實,是一位對時代具有敏銳感悟的人?!睆摹皶r代與個人關系”的角度,解讀鄭觀應的人生歷程。〖答案〗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鄭觀應生活的時代,正值列強加緊侵華,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時代,也是仁人志士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不懈探索和抗爭的時代。鄭觀應順應和時代潮流,為推進社會變革和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對世界的變化和列強的侵略,他積極學習研究西方文化,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面對中國的落后和嚴重的民族危機,他積極投身近代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事業,倡導反對列強侵略,發展民族經濟,批判封建專制統治;他積極投身洋務事業,并反思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局限,提出制度變革的思想。鄭觀應的思想和實踐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具有進步意義。時代需要鄭觀應這樣的人物,鄭觀應順應了時代需要。他的人生經歷表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842年至1922年(中國)。首先需要解讀“一只眼睛看中國,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歷史,一只眼睛看現實,是一位對時代具有敏銳感悟的人?!边@段話,結合鄭觀應所處的時代,近代中國,在結合他的階級立場,他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學者所講的“一只眼睛看中國,一只眼睛看西方”是指鄭觀應一方面看到中國的民族危機的加深,另一方面又意識到西方的先進,必須要學習西方;“一只眼睛看歷史,一只眼睛看現實,是一位對時代具有敏銳感悟的人?!笔侵?,鄭觀應意識到必須向先進的西方學習,中國才能早日擺脫民族危機。其次,題干要求從“時代與個人關系”的角度,解讀鄭觀應的人生歷程,我們知道,人是時代中的人,個人命運與時代息息相關,同時,個別杰出的人物是能對時代產生一定的影響的,因此,我們知道,鄭觀應所處的時代,中國民族危機加深,國破山河,這種背景下個人利益很難得到保障,據此我們應該認識到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鄭觀應生活的時代,正值列強加緊侵華,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時代,也是仁人志士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不懈探索和抗爭的時代。另一方面,鄭觀應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他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民族危亡、國家獨立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我們看到鄭觀應順應和時代潮流,為推進社會變革和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對世界的變化和列強的侵略,他積極學習研究西方文化,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面對中國的落后和嚴重的民族危機,他積極投身近代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事業,倡導反對列強侵略,發展民族經濟,批判封建專制統治;他積極投身洋務事業,并反思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局限,提出制度變革的思想。鄭觀應的思想和實踐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具有進步意義。最后,整體上強調時代與個人的關系,時代需要鄭觀應這樣的人物,鄭觀應順應了時代需要。他的人生經歷表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這種家族本位的法律倫理并非完全是窮途末路的羅網與糟粕?!岸Y法合一”的律法結構形式,以“禮”與“法”的相互勾連,將“人”“家”“國”三者天衣無縫地統合起來。顯然,家族本位倫理如果能夠剔除專制主義與身份等級的控制色彩,不過分揚尊抑卑,不頌揚等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省東山縣第二中學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校外培訓用戶管理辦法
- 極端氣候預警管理辦法
- 沖擊地壓防治管理辦法
- 作戰數據存儲管理辦法
- 河南省核查員管理辦法
- 兵棋推演中的智能決策技術: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探索與應用
- 星級管理辦法舉措建議
- 江蘇沛縣公墓管理辦法
- 合肥廠區定位管理辦法
- 企業消防安全責任制模板
- 2025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四十七中學七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開課方案
- 2025-2030中國智慧政務行業發展策略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中考真題】2025年福建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宜賓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時事政治考試題及答案(300題)
- 楊浦區“十五五”規劃綱要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 2025年中國氧化鎂項目投資計劃書
- T/CIE 186-2023業務研發安全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
- 2025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