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4屆河北省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三)歷史試卷一、選擇題1.新發現的主干道路及其兩側墻垣,揭示二里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這是二里頭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這說明當時()A.社會等級森嚴 B.中央高度集權 C.都城規劃有序 D.周朝文明發達〖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夏商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新發現的主干道路及其兩側墻垣,揭示二里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可知,二里頭都城這樣嚴謹、清晰、規整的布局,顯示當時有明確規劃,當時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統治規劃有序,暗示當時有成熟發達的規劃思想、統治制度和模式,C項正確;材料有社會等級劃分,但無法體現等級森嚴,A項排除;當時夏朝對地方的統治是間接統治,排除B項;二里頭文明是夏文明,D項排除。故選C項。2.漢初幣制混亂,且允許郡國鑄錢,導致私人鑄幣現象嚴重。漢武帝時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敗歸中央由中央設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這一措施()A.健全了貨幣體系 B.減輕了農民負擔C.加強了中央集權 D.抑制了市場活力〖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漢武帝時期,將鑄幣權由地方收歸到中央,統一發行五銖錢,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正確;當時貨幣體系并不健全,排除A項;材料與減輕農民負擔無關,排除B項;統一貨幣有助于市場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3.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了改姓氏的諸多措施。對此,元初的胡三省感嘆道:“嗚呼,自隋以后,名稱揚于時者,代北之子孫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他的感嘆是基于()A.隋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崛起 B.對理學的華夷之辨的認同C.宋末元初軍閥割據的現實 D.北魏之后的民族交融史實〖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一部分鮮卑人改姓后的后代(即“代北之子孫”)在隋唐時期“名稱揚于時”,已經沒必要分辨誰是華夏誰是夷狄了,各族已經融為一體,D項正確;門閥士族的崛起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排除A項;理學產生于宋代,排除B項;宋末元初軍閥割據的現實與材料所述北魏的民族交融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4.有學者指出,兩宋時期,由封建國家通過賦役制直接剝削廣大農民,變為私人地主直接剝削廣大農民。農民起義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造成了宋朝沒有形成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反映了宋代()A.強化集權有效預防了內部動亂 B.租佃制的實施影響了社會矛盾C.養兵募兵政策穩定了社會治安 D.政府輕徭薄賦緩和了階級對立〖答案〗B〖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宋代(中國)。根據材料關鍵語句“變為私人地主直接剝削廣大農民”可知,宋朝租佃制盛行且發達,兩宋社會的經濟基本矛盾發生變化,由封建國家通過賦役制直接剝削廣大農民,變為私人地主通過租佃制直接剝削廣大佃農,農民階級與私人地主的矛盾在實踐上就成為最直接最現實的矛盾,因此在這種矛盾中爆發的農民起義,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所以宋朝沒有形成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B項正確;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確實起到了有效預防內部動亂的作用,但材料是從經濟制度和社會矛盾的角度來說明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養兵募兵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雖然提到賦役制,但不是說賦役減輕,重點是國家不再直接剝削農民,而是向地主征稅,地主直接剝削農民,排除D項。故選B項。5.顧炎武認為,“君"字作為天子尊稱的特殊用法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先秦時期,“君”字可以稱指臣,也可以是女兒對父親、妻妾對丈夫、婦人對舅父的稱謂,不過是一個用來表示尊敬的普通稱謂,并非君主專用詞語。顧炎武對特殊用詞的溯源釋義有助于()A.官方意識形態的推廣 B.理性認識君主專制C.宣傳經世致用的思想 D.動搖儒學正統地位〖答案〗B〖解析〗顧炎武指出“君”字在先秦時期只是一個用來表示尊敬的普通稱謂,并非君主專用詞語,因為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才逐漸發展成為對天子的尊稱,顧炎武對特殊用詞的溯源釋義,有助于理性認識君主專制,B項正確;官方意識形態的推廣與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不符,排除A項;宣傳經世致用的思想與“顧炎武對特殊用詞的溯源釋義”不符,排除C項;顧炎武的思想未能動搖儒學正統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
6.近代中國與列強簽署的某一不平等條約規定:“戊午年定約互換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下列選項中,最有可能與其出自同一時期條款的是()A.鴉片以“洋藥”的名義納稅進口 B.列強可以在通商口岸設廠制造C.中國向英國賠償損失2100萬銀元 D.禁止華北地區舉行科舉考試五年〖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戊午年定約互換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笨梢钥闯?,這是允許華工出國,結合所學,《北京條約》規定中國民眾可以出國工作,這實際上是列強為了掠奪中國勞動力而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為苦力貿易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北京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的,同時期還簽訂了《天津條約》,規定了鴉片以“洋藥”的名義納稅進口,鴉片貿易由此合法化,A項正確;1895年,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規定列強可以在通商口岸設廠制造,排除B項;1842年,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向英國賠償損失2100萬銀元,排除C項;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禁止華北地區舉行科舉考試五年,排除D項。故選A項。7.為下表選取表名,最恰當的是名稱相關信息安慶軍械所1861年建,洋務運動最早的官辦新式兵工廠發昌機器廠1866年建,中國近代第一家資本主義企業輪船招商局1872年建,中國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業申新紡織廠1915年建,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辦于上海A.洋務運動時期工業簡表 B.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簡表C.晚清時期民族工業簡表 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簡表〖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表格中即包含洋務運動的軍用與民用工業,也包括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它們均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故D項正確;申新紡織廠為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并非洋務企業,排除A項;安慶軍械所、發昌機器廠、輪船招商局分區為洋務企業,并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排除B項;申新紡織廠設立時,清朝統治已經結束,排除C項。故選D。8.抗戰時期,延安大學開學第一課就是勞動,自己挖窯洞,建宿舍,修繕學?;驹O施。學校還在各院抽調四十五人到南泥灣開秋荒六百畝,創下一人一天開荒一畝二的高產紀錄。到1943年基本實現了辦學自給自足,還為邊區政府上交救國公糧。這些做法在當時()A.鞏固了抗日民主根據地 B.適應了土地革命運動需要C.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推動了中國高校的勞動教育〖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箲饡r期,延安大學組織師生自力更生,修建校舍、開荒種糧,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有利于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鞏固,A項正確;全面抗戰時期暫停土地革命,實行減租減息,排除B項;當時身處抗日根據地的延安大學師生已經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不能得出“擴大”,排除C項;此種勞動教育主要存在于所在的抗日根據地,并未在所有中國高校普遍推行,排除D項。故選A項。9.1933年、聶耳在上海結識賣報女孩“小毛頭”,對賣報兒童悲慘生活感同身受,創作《賣報歌》:“……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耐饑耐寒地滿街跑,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1934年,《賣報歌》在《揚子江暴風雨》公演中演唱,后廣為傳唱。這表明,《賣報歌》()A.進一步推動了抗救國運動 B.充分發揮了音樂的教化育人功能C.反映了上海人民生活的艱辛 D.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抗爭精神〖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4年(中國)。據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賣報歌》反映賣報女孩的艱辛生活,體現了音樂的教化育人功能,B項正確;《賣報歌》在《揚子江暴風雨》公演中演唱,后廣為傳唱,此時抗日戰爭還沒有爆發,排除A項;《賣報歌》反映賣報女孩的艱辛生活,賣報女孩代表不了上海人民,未反映上海人民生活的艱辛,排除C項;《賣報歌》反映賣報女孩的艱辛生活,沒有講述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抗爭精神,排除D項。故選B項。10.1992年12月中旬,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在答《人民日報》記者問時宣布,中國將調低進口關稅,涉及面包括3371個稅目的產品,占海關進出口稅則稅目的53.6%,調整后我國關稅總水平下降7.3%。該調整旨在()A.促進社會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B.創造“復關”的條件C.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求 D.奠定市場經濟的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此時期中國正在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中國整體下調關稅正是適應了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其目的是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無論是“復關”,還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BCD項均非材料中調整的目的,排除BCD項。故選A項。11.亞里士多德認為,除了擁有財產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賴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隸、女人、小孩、受薪階層都不能成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應具備善德,而忙于勞動,無暇學習和從政的工匠、商販、農民都不適合成為公民。上述觀點體現了()A.公民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 B.雅典政治具備理性主義精神C.窮人被排擠出城邦政治事務 D.建立在專政基礎上的公民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因為奴隸、女人、小孩、受薪階層需要依賴于他人,不具備獨立判斷的條件;理想的公民具備善德,需要教導學習。所以只有具備獨立理性的人才能成為公民,B項正確;公民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但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窮人”與材料的主體“城邦”不一致,排除C項;材料中強調的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公民,沒有反映專政,排除D項。故選B項。12.1077年,德皇在與教皇的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迫親往教皇居住地卡諾莎堡請罪以求寬恕,史稱“卡諾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的壓力下,教廷被迫遷往法國阿維農城,7任教皇成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稱“阿維農之囚”。這()A.反映了德法由神性到理性的轉變 B.說明宗教改革揭開了序幕C.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D.利于德法民族國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卡諾莎之辱”體現的是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阿維農之囚”體現的是王權加強,王權的加強有利于促進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卡諾莎之辱”到“阿維農之囚”反映了歐洲民族意識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由神性到理性的轉變,理性主義在啟蒙運動時期廣泛傳播,排除A項;1517年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B項;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13.如圖為19世紀中期德國現實主義畫家門采爾創作的《軋鋼廠》。畫面描繪了軋鋼廠中工人繁忙生產的景象。巨大的機器組成的“鋼鐵森林”顯示出強大的力量,讓人感到“仿佛隨時都會被軋鋼機器吞進去",工人們表情各異,有的專心致志、有的疲憊、有的眼神中充滿憤恨。據此可知,作者意在()A.彰顯德國鋼鐵制造行業的先進 B.歌頌工業化帶來的巨大生產力C.批判工業革命造成的環境污染 D.表達對工人階級的敬意和同情〖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期(德國)。根據材料“工人們表情各異,有的專心致志、有的疲憊、有的眼神中充滿憤恨”可知,該畫作反映了德國工業革命時代工人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工人階級的敬意和同情,D項正確;材料沒有與其他國家的比較,無法得出德國鋼鐵制造行業的先進,排除A項;該畫作的重點在工人,軋鋼廠是背景,主題并非歌頌工業化帶來的生產力進步,排除B項;材料強調對工人階級的同情,沒涉及到環境污染,排除C項。故選D項。14.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在非洲進行殖民統治時,故意夸大當地人的文化差異,人為地將當地人劃分為不同“部落”。這導致一些殖民地屬民認為自己所屬的“部落”與其他“部落”在歷史上曾發生過沖突。據此,英國的統治政策()A.埋下了非洲矛盾沖突的隱患 B.破壞了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C.中斷了非洲國家聯合的進程 D.激發了非洲民族獨立的高潮〖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非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國和其他歐洲列強在非洲進行殖民統治時,常常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通過夸大或制造當地族群之間的文化差異,有效地控制和分化殖民地內的居民。這種做法確實加劇了原本可能并不顯著的社會分歧,并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非洲多國內部矛盾和沖突的隱患,A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歐洲列強對于非洲的殖民政策,沒有涉及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排除B項;非洲國家聯合的進程開啟于二戰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主旨“非洲矛盾沖突的隱患”,而“非洲民族獨立的高潮”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5.1952年,蘇聯某集體農莊的統計數據顯示:生產1公擔馬鈴薯的成本是40盧布,而它的收購價格僅為3盧布。1952-1953年,生產谷物、牛肉、豬肉和牛奶都是賠本的,而這種現象在蘇聯各地的集體農莊是“普遍存在的”。這反映出當時的蘇聯()A.農業領域改革勢在必行B.實行余糧收集制導致糧食緊缺C.受制于西方的經濟封鎖D.發展重工業滯后了農業機械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52年至1953年的蘇聯。根據材料“生產1公擔馬鈴薯的成本是40盧布,而它的收購價格僅為3盧布。1952-1953年,生產谷物、牛肉、豬肉和牛奶都是賠本的”可知,當時蘇聯出現農產品價格過低的不合理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情況的出現是因為計劃經濟體制下蘇聯政府選擇犧牲農業的做法為工業生產積累資金,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說明農業領域亟需進行改革,A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時期,蘇俄實行余糧征集制,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西方對蘇聯的經濟封鎖,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發展重工業與農業機械化之間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6.下表為1961~1990年接受美國援助的前十大受援國家。據此可知,美國的援助()國家金額(單位:美元)國家金額(單位:美元)埃加拉國3439291820以色列16926041000土耳其3434530000印度10089462000印度尼西亞3413680319巴基斯坦7054191889菲律賓3311259708越南6165550000韓國3127662000A.是馬歇爾計劃的具體體現 B.加劇了冷戰對抗程度C.利于發展中國家均衡發展 D.提升了美國國家形象〖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1~1990年(世界)。根據材料“1961~1990年接受美國援助的前十大受援國家”并結合表格中的國家和受援助金額可知,美國通過援助亞非拉國家,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這加劇了冷戰的對抗程度,B項正確;馬歇爾計劃并未援助亞非拉國家,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所以無法得出發展中國家均衡發展,排除C項;美國援助亞非拉國家的目的是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并未提升美國的國家形象,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戶籍”概念在法律文獻中始見于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其文曰:“民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或釋田合籍,日本讀簡班又釋田名籍)、田租籍,謹副上縣廷?!薄皯艏钡怯泝热莶粌H包括戶口、人名、年紀,而且還有復除、新戶等項目。胡廣《漢官解詁》所謂“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計檢查?!抖曷闪睢袈伞酚新晌脑唬骸坝幸漆阏?,輒移戶及年籍爵細徙所。”奴婢也登記于民戶的戶籍上?!幾酝鯊┹x《瓶頸與突圍:戰國秦漢戶籍制度研究的新進展》材料二唐朝以前,政府實行主要依據門閥和等級祿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具有很強的世襲性,人們很難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兩宋改變了這一制度,根據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劃分為“坊郭戶”(城市戶口)與“鄉村戶”(農村戶口)——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鄉居民戶口分類。再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進行主戶和客戶的劃分。其中,主戶指有田產、直接向政府納稅的有產戶;客戶指沒有田產、不直接向政府納稅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這就放松了對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的限制。——摘編自魏靜、范英、康凱《我國古代戶籍制度研究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代進行戶籍管理的措施。(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戶籍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上述變化的社會因素?!即鸢浮剑?)措施:制定《戶律》;按照戶口、人名、年紀等類別進行登記;規范戶籍遷移;將奴婢登記在民戶的戶籍;秋冬之季地方統計戶口,中央用上計制進行檢查。(答出兩點即可)(2)變化:城鄉開始分別建立戶籍;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劃分主戶和客戶。(答出兩點即可)社會因素:士族勢力的衰落;宋朝不抑兼并的政策;城市的發展;租佃關系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答出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措施:據材料“漢簡《二年律令·戶律》”得出制定《戶律》;據材料“‘戶籍’登記內容不僅包括戶口、人名、年紀,而且還有復除、新戶等項目”得出按照戶口、人名、年紀等類別進行登記;據材料“有移徙者,輒移戶及年籍爵細徙所”得出規范戶籍遷移;據材料“奴婢也登記于民戶的戶籍上”得出將奴婢登記在民戶的戶籍;據材料“‘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計檢查”得出秋冬之季地方統計戶口,中央用上計制進行檢查?!拘?】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變化:據材料“根據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劃分為‘坊郭戶’(城市戶口)與‘鄉村戶’(農村戶口)——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鄉居民戶口分類”得出城鄉開始分別建立戶籍;據材料“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進行主戶和客戶的劃分”得出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劃分主戶和客戶。社會因素:據材料“唐朝以前,政府實行主要依據門閥和等級祿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并結合所學得出宋朝士族勢力衰落,門第觀念淡化,導致按照門第出身劃分戶籍的做法不再適用;結合所學,宋朝商品經濟繁榮,城市發展,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催生了按照城鄉劃分戶籍的戶籍制度;據材料“客戶指沒有田產、不直接向政府納稅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并結合所學得出宋朝不抑兼并的政策導致出現大批喪失土地、靠租種他人土地為生的農戶,租佃關系發展,催生了根據有無田產劃分主戶和客戶的制度。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作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穌會士,直接在中西雙方架設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梁。就來華的耶穌會士而言,當他們面對地域廣闊,物產豐富,國家統一,經濟與軍事實力相對較強大的東方大國,而明智地認識到,唯有遵循“恪守中國的法度”禮俗,方能有在華立足安身的機遇。大量西書的傳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現譯書熱潮,這些譯著是當時中國知識階層吸納和攝取西方科學文化的重要源泉。與此同時,耶穌會士也把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輸入歐洲,儒家思想在歐洲廣為流傳,對當時法國啟蒙運動影響極為深刻。入清以后,清帝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為維護“華夏中心”的傳統觀念和“天朝上國”的地位,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來逐漸形成的“西學中源”觀念。1837年后,為清廷效力的傳教士遂告絕跡,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遂歸于漫長的沉寂?!幾择R駿騏《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質》材料二鴉片戰爭爆發之前,英國曾經派遣使團來到中國,以期達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卻拒絕了這一使團有關開商埠減課稅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產豐盛,沒有與他國通商的需要?;仡檭烧叩纳鐣尘?,英國此時是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社會,而中國仍然留在封建社會不發達的經濟形態中。英國屢次派遣使團來華的過程中,都在覲見皇帝之時發生沖突,即三跪九叩之禮。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覺醒,開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關注到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地理歷史、科學技術、經濟貿易等。這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巨大的沖擊力,并使中國傳統文化開始轉型?!幾在w君堯《鴉片戰爭與近代中西文化沖突》(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之際西學傳入對中國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爭前后中國對西方文化態度的轉變及原因。〖答案〗(1)特點:中西交流的橋梁是傳教士;翻譯大量西方書籍;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相互性;中國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持;仍維護“華夏中心”觀念。(任答兩點即可)影響: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言之有理即可)(2)轉變:由輕視慢待西方文化到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原因:近代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之際的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作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穌會士”可分析出中西交流的橋梁是傳教士;根據材料“大量西書的傳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現譯書熱潮”可分析出翻譯大量西方書籍;根據材料“這些譯著是當時中國知識階層吸納和攝取西方科學文化的重要源泉。與此同時,耶穌會士也把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輸入歐洲,儒家思想在歐洲廣為流傳,對當時法國啟蒙運動影響極為深刻”可分析出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相互性;根據材料“清帝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可分析出中國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持;根據材料“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來逐漸形成的西學中源觀念”可分析出仍維護“華夏中心”觀念。(任答兩點即可)【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鴉片戰爭前后中國。轉變:根據材料“清廷中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覺醒,開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可分析出由輕視慢待西方文化到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原因:根據材料“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可分析出近代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根據材料“有識之士開始覺醒,開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關注到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地理歷史、科學技術、經濟貿易等”可分析出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中國主要法律制定表時間主要法律文件20世紀50年代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改革開放后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中共十八大以后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202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根據材料,選取兩個或多個時段信息,自擬一個論題,并運用中國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論題:新中國的法治發展具有時代性。闡述: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法治建設初創時期,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頒布,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拔母铩睍r期,民主法治被肆意踐踏,改革開放后,為了保障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此后又通過了一系列適應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的法律,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改革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法治建設提出來更高的要求,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到2010年中共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里程碑??傊?,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21世紀初,我國法治的發展體現了時代需要,滿足了時代需要?!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含繪圖說明類),時空是現代的中國。從材料各個時期法治的不同發展得出論題是新中國的法治發展具有時代性。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法治建設角度闡述為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初創時期,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頒布,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從改革開放時期法治發展的角度闡述為“文革”時期,民主法治被肆意踐踏,改革開放后,為了保障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此后又通過了一系列適應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的法律,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法治發展角度闡述為。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改革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法治建設提出來更高的要求,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到2010年中共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里程碑。最后概括為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21世紀初,我國法治的發展體現了時代需要,滿足了時代需要。20.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11世紀開始,英國農業技術持續進步,但耕地數量有限,而人口卻持續增長。……為了繳納高昂的稅收,大部分的農民開始出售更多的農產品以換得現金。這就打開了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的貿易模式新局面,一些當時視之為奢侈品的貨物,如香料、絲綢、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開始了長途貿易。同時,大量農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農奴進城后獲取人身自由的時間標識,而“自由人”(freeman)則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稱呼。經濟的發展需要工商業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城市是現代大學教育的發源地。工商業活動也加深了對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材料二英國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隨著工業革命進行的。從1750年到1850年間,英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國就已經有16個城市人口超過了10萬。到了1911年,人口過10萬的城市增加到了42個。英國的近代城市化運動并無先例可循,此時的英國又是處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對經濟并不干預,對城市建設也沒有規劃。這樣的城市化發展就產生了區域的非均衡性。英國的城市化開始之前,英國經濟的重心集中在倫敦和倫敦的周圍區域內,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原有的經濟發展很好的城市卻逐漸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區,而英國的人口和經濟投資也向北移動?!陨喜牧暇幾札R爽《英國城市化發展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英國城市復興的原因,并分析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特點?!即鸢浮剑?)原因: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的發展進步);人地矛盾突出;商品經濟發展;農奴逃往城市。(任意三點)影響:推動商品經濟發展;促進市民階層興起;形成自由平等觀念;推動文化教育發展;推動人文精神發展,為文藝復興創造了有利條件。(任意三點)(2)特點: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速度快、規模大;有著自發性,政府較少干預;城市化分布區域不均;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參與者。(任意四點)〖解析〗【小問1】原因: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英國)。根據材料一“英國農業技術持續進步,但耕地數量有限”可知,英國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地矛盾突出;根據材料一“這就打開了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的貿易模式新局面”可知,英國當時商品經濟發展;根據材料一“大量農奴逃往城市”可知,農奴逃亡推動了城市發展。影響: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英國)。根據材料“而‘自由人’(freeman)則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稱呼。經濟的發展需要工商業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城市是現代大學教育的發源地。工商業活動也加深了對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和所學知識可知,從經濟上說城市的復興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推動了市民階層的興起;在思想文化上,從材料一“自由人”(freeman)則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稱呼”,可知市民階層崇尚自由,推動了自由平等觀念的形成;市民階層的壯大還推動了市民文化、教育的發展,為文藝復興創造了條件。【小問2】特點: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二“英國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隨著工業革命進行的”可知,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根據材料二“英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0%提高到了50%”可知,英國城市化速度快、規模大;根據材料二“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可知,英國城市化發展具有自發性,政府較少干預;根據材料二“這樣的城市化發展就產生了區域的非均衡性”可知,城市化分布區域不均;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二“而英國的人口和經濟投資也向北移動”可知,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參與者。2024屆河北省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三)歷史試卷一、選擇題1.新發現的主干道路及其兩側墻垣,揭示二里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這是二里頭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這說明當時()A.社會等級森嚴 B.中央高度集權 C.都城規劃有序 D.周朝文明發達〖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夏商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新發現的主干道路及其兩側墻垣,揭示二里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可知,二里頭都城這樣嚴謹、清晰、規整的布局,顯示當時有明確規劃,當時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統治規劃有序,暗示當時有成熟發達的規劃思想、統治制度和模式,C項正確;材料有社會等級劃分,但無法體現等級森嚴,A項排除;當時夏朝對地方的統治是間接統治,排除B項;二里頭文明是夏文明,D項排除。故選C項。2.漢初幣制混亂,且允許郡國鑄錢,導致私人鑄幣現象嚴重。漢武帝時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敗歸中央由中央設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這一措施()A.健全了貨幣體系 B.減輕了農民負擔C.加強了中央集權 D.抑制了市場活力〖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漢武帝時期,將鑄幣權由地方收歸到中央,統一發行五銖錢,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正確;當時貨幣體系并不健全,排除A項;材料與減輕農民負擔無關,排除B項;統一貨幣有助于市場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3.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了改姓氏的諸多措施。對此,元初的胡三省感嘆道:“嗚呼,自隋以后,名稱揚于時者,代北之子孫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他的感嘆是基于()A.隋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崛起 B.對理學的華夷之辨的認同C.宋末元初軍閥割據的現實 D.北魏之后的民族交融史實〖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一部分鮮卑人改姓后的后代(即“代北之子孫”)在隋唐時期“名稱揚于時”,已經沒必要分辨誰是華夏誰是夷狄了,各族已經融為一體,D項正確;門閥士族的崛起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排除A項;理學產生于宋代,排除B項;宋末元初軍閥割據的現實與材料所述北魏的民族交融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4.有學者指出,兩宋時期,由封建國家通過賦役制直接剝削廣大農民,變為私人地主直接剝削廣大農民。農民起義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造成了宋朝沒有形成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反映了宋代()A.強化集權有效預防了內部動亂 B.租佃制的實施影響了社會矛盾C.養兵募兵政策穩定了社會治安 D.政府輕徭薄賦緩和了階級對立〖答案〗B〖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宋代(中國)。根據材料關鍵語句“變為私人地主直接剝削廣大農民”可知,宋朝租佃制盛行且發達,兩宋社會的經濟基本矛盾發生變化,由封建國家通過賦役制直接剝削廣大農民,變為私人地主通過租佃制直接剝削廣大佃農,農民階級與私人地主的矛盾在實踐上就成為最直接最現實的矛盾,因此在這種矛盾中爆發的農民起義,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所以宋朝沒有形成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B項正確;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確實起到了有效預防內部動亂的作用,但材料是從經濟制度和社會矛盾的角度來說明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養兵募兵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雖然提到賦役制,但不是說賦役減輕,重點是國家不再直接剝削農民,而是向地主征稅,地主直接剝削農民,排除D項。故選B項。5.顧炎武認為,“君"字作為天子尊稱的特殊用法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先秦時期,“君”字可以稱指臣,也可以是女兒對父親、妻妾對丈夫、婦人對舅父的稱謂,不過是一個用來表示尊敬的普通稱謂,并非君主專用詞語。顧炎武對特殊用詞的溯源釋義有助于()A.官方意識形態的推廣 B.理性認識君主專制C.宣傳經世致用的思想 D.動搖儒學正統地位〖答案〗B〖解析〗顧炎武指出“君”字在先秦時期只是一個用來表示尊敬的普通稱謂,并非君主專用詞語,因為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才逐漸發展成為對天子的尊稱,顧炎武對特殊用詞的溯源釋義,有助于理性認識君主專制,B項正確;官方意識形態的推廣與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不符,排除A項;宣傳經世致用的思想與“顧炎武對特殊用詞的溯源釋義”不符,排除C項;顧炎武的思想未能動搖儒學正統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
6.近代中國與列強簽署的某一不平等條約規定:“戊午年定約互換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下列選項中,最有可能與其出自同一時期條款的是()A.鴉片以“洋藥”的名義納稅進口 B.列強可以在通商口岸設廠制造C.中國向英國賠償損失2100萬銀元 D.禁止華北地區舉行科舉考試五年〖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戊午年定約互換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笨梢钥闯觯@是允許華工出國,結合所學,《北京條約》規定中國民眾可以出國工作,這實際上是列強為了掠奪中國勞動力而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為苦力貿易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北京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的,同時期還簽訂了《天津條約》,規定了鴉片以“洋藥”的名義納稅進口,鴉片貿易由此合法化,A項正確;1895年,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規定列強可以在通商口岸設廠制造,排除B項;1842年,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向英國賠償損失2100萬銀元,排除C項;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禁止華北地區舉行科舉考試五年,排除D項。故選A項。7.為下表選取表名,最恰當的是名稱相關信息安慶軍械所1861年建,洋務運動最早的官辦新式兵工廠發昌機器廠1866年建,中國近代第一家資本主義企業輪船招商局1872年建,中國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業申新紡織廠1915年建,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辦于上海A.洋務運動時期工業簡表 B.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簡表C.晚清時期民族工業簡表 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簡表〖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表格中即包含洋務運動的軍用與民用工業,也包括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它們均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故D項正確;申新紡織廠為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并非洋務企業,排除A項;安慶軍械所、發昌機器廠、輪船招商局分區為洋務企業,并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排除B項;申新紡織廠設立時,清朝統治已經結束,排除C項。故選D。8.抗戰時期,延安大學開學第一課就是勞動,自己挖窯洞,建宿舍,修繕學?;驹O施。學校還在各院抽調四十五人到南泥灣開秋荒六百畝,創下一人一天開荒一畝二的高產紀錄。到1943年基本實現了辦學自給自足,還為邊區政府上交救國公糧。這些做法在當時()A.鞏固了抗日民主根據地 B.適應了土地革命運動需要C.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推動了中國高校的勞動教育〖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箲饡r期,延安大學組織師生自力更生,修建校舍、開荒種糧,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有利于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鞏固,A項正確;全面抗戰時期暫停土地革命,實行減租減息,排除B項;當時身處抗日根據地的延安大學師生已經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不能得出“擴大”,排除C項;此種勞動教育主要存在于所在的抗日根據地,并未在所有中國高校普遍推行,排除D項。故選A項。9.1933年、聶耳在上海結識賣報女孩“小毛頭”,對賣報兒童悲慘生活感同身受,創作《賣報歌》:“……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耐饑耐寒地滿街跑,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1934年,《賣報歌》在《揚子江暴風雨》公演中演唱,后廣為傳唱。這表明,《賣報歌》()A.進一步推動了抗救國運動 B.充分發揮了音樂的教化育人功能C.反映了上海人民生活的艱辛 D.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抗爭精神〖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4年(中國)。據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賣報歌》反映賣報女孩的艱辛生活,體現了音樂的教化育人功能,B項正確;《賣報歌》在《揚子江暴風雨》公演中演唱,后廣為傳唱,此時抗日戰爭還沒有爆發,排除A項;《賣報歌》反映賣報女孩的艱辛生活,賣報女孩代表不了上海人民,未反映上海人民生活的艱辛,排除C項;《賣報歌》反映賣報女孩的艱辛生活,沒有講述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抗爭精神,排除D項。故選B項。10.1992年12月中旬,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在答《人民日報》記者問時宣布,中國將調低進口關稅,涉及面包括3371個稅目的產品,占海關進出口稅則稅目的53.6%,調整后我國關稅總水平下降7.3%。該調整旨在()A.促進社會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B.創造“復關”的條件C.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求 D.奠定市場經濟的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此時期中國正在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中國整體下調關稅正是適應了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其目的是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無論是“復關”,還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BCD項均非材料中調整的目的,排除BCD項。故選A項。11.亞里士多德認為,除了擁有財產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賴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隸、女人、小孩、受薪階層都不能成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應具備善德,而忙于勞動,無暇學習和從政的工匠、商販、農民都不適合成為公民。上述觀點體現了()A.公民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 B.雅典政治具備理性主義精神C.窮人被排擠出城邦政治事務 D.建立在專政基礎上的公民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因為奴隸、女人、小孩、受薪階層需要依賴于他人,不具備獨立判斷的條件;理想的公民具備善德,需要教導學習。所以只有具備獨立理性的人才能成為公民,B項正確;公民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但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窮人”與材料的主體“城邦”不一致,排除C項;材料中強調的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公民,沒有反映專政,排除D項。故選B項。12.1077年,德皇在與教皇的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迫親往教皇居住地卡諾莎堡請罪以求寬恕,史稱“卡諾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的壓力下,教廷被迫遷往法國阿維農城,7任教皇成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稱“阿維農之囚”。這()A.反映了德法由神性到理性的轉變 B.說明宗教改革揭開了序幕C.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D.利于德法民族國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卡諾莎之辱”體現的是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阿維農之囚”體現的是王權加強,王權的加強有利于促進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卡諾莎之辱”到“阿維農之囚”反映了歐洲民族意識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由神性到理性的轉變,理性主義在啟蒙運動時期廣泛傳播,排除A項;1517年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B項;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13.如圖為19世紀中期德國現實主義畫家門采爾創作的《軋鋼廠》。畫面描繪了軋鋼廠中工人繁忙生產的景象。巨大的機器組成的“鋼鐵森林”顯示出強大的力量,讓人感到“仿佛隨時都會被軋鋼機器吞進去",工人們表情各異,有的專心致志、有的疲憊、有的眼神中充滿憤恨。據此可知,作者意在()A.彰顯德國鋼鐵制造行業的先進 B.歌頌工業化帶來的巨大生產力C.批判工業革命造成的環境污染 D.表達對工人階級的敬意和同情〖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期(德國)。根據材料“工人們表情各異,有的專心致志、有的疲憊、有的眼神中充滿憤恨”可知,該畫作反映了德國工業革命時代工人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工人階級的敬意和同情,D項正確;材料沒有與其他國家的比較,無法得出德國鋼鐵制造行業的先進,排除A項;該畫作的重點在工人,軋鋼廠是背景,主題并非歌頌工業化帶來的生產力進步,排除B項;材料強調對工人階級的同情,沒涉及到環境污染,排除C項。故選D項。14.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在非洲進行殖民統治時,故意夸大當地人的文化差異,人為地將當地人劃分為不同“部落”。這導致一些殖民地屬民認為自己所屬的“部落”與其他“部落”在歷史上曾發生過沖突。據此,英國的統治政策()A.埋下了非洲矛盾沖突的隱患 B.破壞了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C.中斷了非洲國家聯合的進程 D.激發了非洲民族獨立的高潮〖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非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國和其他歐洲列強在非洲進行殖民統治時,常常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通過夸大或制造當地族群之間的文化差異,有效地控制和分化殖民地內的居民。這種做法確實加劇了原本可能并不顯著的社會分歧,并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非洲多國內部矛盾和沖突的隱患,A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歐洲列強對于非洲的殖民政策,沒有涉及非洲共同的文化信仰,排除B項;非洲國家聯合的進程開啟于二戰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主旨“非洲矛盾沖突的隱患”,而“非洲民族獨立的高潮”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5.1952年,蘇聯某集體農莊的統計數據顯示:生產1公擔馬鈴薯的成本是40盧布,而它的收購價格僅為3盧布。1952-1953年,生產谷物、牛肉、豬肉和牛奶都是賠本的,而這種現象在蘇聯各地的集體農莊是“普遍存在的”。這反映出當時的蘇聯()A.農業領域改革勢在必行B.實行余糧收集制導致糧食緊缺C.受制于西方的經濟封鎖D.發展重工業滯后了農業機械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52年至1953年的蘇聯。根據材料“生產1公擔馬鈴薯的成本是40盧布,而它的收購價格僅為3盧布。1952-1953年,生產谷物、牛肉、豬肉和牛奶都是賠本的”可知,當時蘇聯出現農產品價格過低的不合理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情況的出現是因為計劃經濟體制下蘇聯政府選擇犧牲農業的做法為工業生產積累資金,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說明農業領域亟需進行改革,A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時期,蘇俄實行余糧征集制,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西方對蘇聯的經濟封鎖,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發展重工業與農業機械化之間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6.下表為1961~1990年接受美國援助的前十大受援國家。據此可知,美國的援助()國家金額(單位:美元)國家金額(單位:美元)埃加拉國3439291820以色列16926041000土耳其3434530000印度10089462000印度尼西亞3413680319巴基斯坦7054191889菲律賓3311259708越南6165550000韓國3127662000A.是馬歇爾計劃的具體體現 B.加劇了冷戰對抗程度C.利于發展中國家均衡發展 D.提升了美國國家形象〖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1~1990年(世界)。根據材料“1961~1990年接受美國援助的前十大受援國家”并結合表格中的國家和受援助金額可知,美國通過援助亞非拉國家,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這加劇了冷戰的對抗程度,B項正確;馬歇爾計劃并未援助亞非拉國家,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所以無法得出發展中國家均衡發展,排除C項;美國援助亞非拉國家的目的是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并未提升美國的國家形象,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戶籍”概念在法律文獻中始見于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其文曰:“民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或釋田合籍,日本讀簡班又釋田名籍)、田租籍,謹副上縣廷?!薄皯艏钡怯泝热莶粌H包括戶口、人名、年紀,而且還有復除、新戶等項目。胡廣《漢官解詁》所謂“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計檢查?!抖曷闪睢袈伞酚新晌脑唬骸坝幸漆阏?,輒移戶及年籍爵細徙所?!迸疽驳怯浻诿駪舻膽艏?。——摘編自王彥輝《瓶頸與突圍:戰國秦漢戶籍制度研究的新進展》材料二唐朝以前,政府實行主要依據門閥和等級祿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具有很強的世襲性,人們很難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兩宋改變了這一制度,根據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劃分為“坊郭戶”(城市戶口)與“鄉村戶”(農村戶口)——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鄉居民戶口分類。再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進行主戶和客戶的劃分。其中,主戶指有田產、直接向政府納稅的有產戶;客戶指沒有田產、不直接向政府納稅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這就放松了對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的限制?!幾晕红o、范英、康凱《我國古代戶籍制度研究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代進行戶籍管理的措施。(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戶籍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上述變化的社會因素?!即鸢浮剑?)措施:制定《戶律》;按照戶口、人名、年紀等類別進行登記;規范戶籍遷移;將奴婢登記在民戶的戶籍;秋冬之季地方統計戶口,中央用上計制進行檢查。(答出兩點即可)(2)變化:城鄉開始分別建立戶籍;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劃分主戶和客戶。(答出兩點即可)社會因素:士族勢力的衰落;宋朝不抑兼并的政策;城市的發展;租佃關系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答出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措施:據材料“漢簡《二年律令·戶律》”得出制定《戶律》;據材料“‘戶籍’登記內容不僅包括戶口、人名、年紀,而且還有復除、新戶等項目”得出按照戶口、人名、年紀等類別進行登記;據材料“有移徙者,輒移戶及年籍爵細徙所”得出規范戶籍遷移;據材料“奴婢也登記于民戶的戶籍上”得出將奴婢登記在民戶的戶籍;據材料“‘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計檢查”得出秋冬之季地方統計戶口,中央用上計制進行檢查?!拘?】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變化:據材料“根據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劃分為‘坊郭戶’(城市戶口)與‘鄉村戶’(農村戶口)——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鄉居民戶口分類”得出城鄉開始分別建立戶籍;據材料“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進行主戶和客戶的劃分”得出根據有無田產及田產多少劃分主戶和客戶。社會因素:據材料“唐朝以前,政府實行主要依據門閥和等級祿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并結合所學得出宋朝士族勢力衰落,門第觀念淡化,導致按照門第出身劃分戶籍的做法不再適用;結合所學,宋朝商品經濟繁榮,城市發展,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催生了按照城鄉劃分戶籍的戶籍制度;據材料“客戶指沒有田產、不直接向政府納稅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并結合所學得出宋朝不抑兼并的政策導致出現大批喪失土地、靠租種他人土地為生的農戶,租佃關系發展,催生了根據有無田產劃分主戶和客戶的制度。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作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穌會士,直接在中西雙方架設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梁。就來華的耶穌會士而言,當他們面對地域廣闊,物產豐富,國家統一,經濟與軍事實力相對較強大的東方大國,而明智地認識到,唯有遵循“恪守中國的法度”禮俗,方能有在華立足安身的機遇。大量西書的傳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現譯書熱潮,這些譯著是當時中國知識階層吸納和攝取西方科學文化的重要源泉。與此同時,耶穌會士也把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輸入歐洲,儒家思想在歐洲廣為流傳,對當時法國啟蒙運動影響極為深刻。入清以后,清帝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為維護“華夏中心”的傳統觀念和“天朝上國”的地位,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來逐漸形成的“西學中源”觀念。1837年后,為清廷效力的傳教士遂告絕跡,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遂歸于漫長的沉寂?!幾择R駿騏《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質》材料二鴉片戰爭爆發之前,英國曾經派遣使團來到中國,以期達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卻拒絕了這一使團有關開商埠減課稅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產豐盛,沒有與他國通商的需要?;仡檭烧叩纳鐣尘?,英國此時是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社會,而中國仍然留在封建社會不發達的經濟形態中。英國屢次派遣使團來華的過程中,都在覲見皇帝之時發生沖突,即三跪九叩之禮。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覺醒,開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關注到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地理歷史、科學技術、經濟貿易等。這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巨大的沖擊力,并使中國傳統文化開始轉型?!幾在w君堯《鴉片戰爭與近代中西文化沖突》(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之際西學傳入對中國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爭前后中國對西方文化態度的轉變及原因?!即鸢浮剑?)特點:中西交流的橋梁是傳教士;翻譯大量西方書籍;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相互性;中國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持;仍維護“華夏中心”觀念。(任答兩點即可)影響: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言之有理即可)(2)轉變:由輕視慢待西方文化到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原因:近代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劇;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之際的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作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穌會士”可分析出中西交流的橋梁是傳教士;根據材料“大量西書的傳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現譯書熱潮”可分析出翻譯大量西方書籍;根據材料“這些譯著是當時中國知識階層吸納和攝取西方科學文化的重要源泉。與此同時,耶穌會士也把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輸入歐洲,儒家思想在歐洲廣為流傳,對當時法國啟蒙運動影響極為深刻”可分析出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相互性;根據材料“清帝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可分析出中國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持;根據材料“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來逐漸形成的西學中源觀念”可分析出仍維護“華夏中心”觀念。(任答兩點即可)【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鴉片戰爭前后中國。轉變:根據材料“清廷中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覺醒,開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可分析出由輕視慢待西方文化到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原因:根據材料“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可分析出近代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桓鶕牧稀坝凶R之士開始覺醒,開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關注到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地理歷史、科學技術、經濟貿易等”可分析出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中國主要法律制定表時間主要法律文件20世紀50年代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改革開放后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中共十八大以后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彈簧質檢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江西省南昌市安義中學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福建省東山縣第二中學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校外培訓用戶管理辦法
- 極端氣候預警管理辦法
- 沖擊地壓防治管理辦法
- 作戰數據存儲管理辦法
- 河南省核查員管理辦法
- 兵棋推演中的智能決策技術: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探索與應用
- 星級管理辦法舉措建議
- 企業消防安全責任制模板
- 學堂在線 軍事理論 章節測試答案
- 2025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四十七中學七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開課方案
- 2025-2030中國智慧政務行業發展策略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中考真題】2025年福建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宜賓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時事政治考試題及答案(300題)
- 楊浦區“十五五”規劃綱要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 2025年中國氧化鎂項目投資計劃書
- T/CIE 186-2023業務研發安全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