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18個常見虛詞是同學們記憶的難點,每一個虛詞有多種詞性,每一種詞性
又有多種用法,死記硬背既費時費力,又容易遺忘。用19個速記口訣,壓縮記憶
內容,化復雜為簡單,利用諧音,化枯燥為有趣,同學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輕輕
松松地記住18個常見虛詞的用法和意思。
于”
速記口訣
自從由于和對于,在給向到被和比
【諧音】
自從鰥魚和對魚,再給向導杯和筆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我們去海南旅游,自從向導帶我們買了便宜觥魚和對魚(在內地百元一斤,在海南
卻只要五角錢一斤),我們非常開心,不僅感謝的話說了一篁筐,回來后我們再給向導
送了一個杯子和一支筆。大熱天她幫我們討價還價,一口水都沒來得及喝,所以送個杯
子給她喝水。送筆的原因,是我們這群人竟然沒人會寫表揚信,只好讓她以我們的名義
寫一份表揚信,帶回旅游公司。
釋義舉例
“于”主要用作介詞,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修飾動詞形容詞,表
示多種組合關系。譯為“自”“從”“由于”“對于”“在”“給”“向”“到”“被比”等。例如:
①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自、從)
②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進學解》)(由于)
③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ā稁熣f》)(對、對于)
④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在)
⑤余將告于蒞事者。(《捕蛇者說》)(給)
⑥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向)
⑦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到)
⑧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被)
⑨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比)
“與”
速記口訣
動與給參與結交親,同跟和連介嘆測疑
【諧音】
凍魚給單于結交親,同根荷蓮借探測儀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西漢初年,漢王朝和匈奴打仗,總是打敗仗。為了搞好兩國關系,減少軍事對抗,
漢王朝采用了和親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給單于。當時的嫁妝很有意思,兩樣東西:冰
凍帶魚和同根蓮藕。吃冰凍帶魚前,要先解凍,這就寓意兩國關系的解凍。蓮藕同根,
表示永結連理的意思。據科學家借助探測儀測得,最古老的蓮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
估計那時人們結婚不送戒指,送蓮子。
釋義舉例
“與”字動詞、連詞、介詞、語氣助詞四種詞性。
1、用作動詞,譯為譯為“給與”“參與”“結交”“親附”。
例如:
①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給與)
②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參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結交,親附)
2、用作連詞,“同”“和”“跟”。
①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勾踐滅吳》)(和,跟,同)
3、用作介詞,“同”“和”“跟”;“給”“替”;”和……比較”;
例如: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和、同、跟)
②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給,替)
③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比較)
4、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測度、疑問語氣。
例如:
①無乃爾是過與?。ā都臼蠈⒎ヮ咊А罚ǜ袊@語氣)
②虎兜出于押,龜玉毀于樓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疑問語氣)
③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測度語氣)
“焉”
速記口訣
句尾詞尾常不譯,
反詰語氣常譯呢,
代詞什么之哪里,
兼詞相當于是之,
疑副怎么和哪里。
【諧音】
鋸尾吃尾常不易
反截魚鰭長翼呢
帶刺什么知那里
見刺相當于是之
姨夫怎么和哪里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說燒魚給我吃。北冥有魚,其名為鰥,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這么大的魚,吃起來很費勁,吃個尾巴都要用鋸子鋸,還很難鋸下來。蛆的魚鰭,也就
將來鵬鳥的長翼,被稱作魚翅。不吃魚尾了,反過來截魚鰭。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帶
刺,刺有多粗?《茶館》看過嗎?相當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我說:“姨
夫,怎么吃?。窟@哪里是吃魚翅,簡直是啃大樹。”
釋義舉例
“焉”有助詞、代詞、兼詞、副詞四種用法。
1、用作助詞,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詞、副詞詞尾,一般不譯;用于反詰語氣,譯
為“呢”。例如: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師說》)(句中不譯)
②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句末不譯)
③硅硅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詞尾不譯)
④萬鐘于我何加焉?。ā遏~我所欲也》)(呢)
2、用作代詞,相當于“之”可譯為“他”、“它”;疑問代詞,譯為“什么”“哪里”等。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它,指蛇。)
②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鄭伯克段于鄢》)(什么)
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
3、兼詞,相當于“于是”“于之”,譯為“在其中”“從這里”等。例如: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在其中)
②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從這里)
4、用作疑問副詞,譯為“怎么”“哪里”。例如: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哪里)
何”
速記口訣
代定賓謂,什么哪里原因,副形動前首,多么怎么為什么
【諧音】
待定病危,什么哪里原因,福星洞前獸,多么怎么為什么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同桌告訴你,有一位同學,是否病危,待定。聽到這個消息,你慌忙問:“什么,
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訴你,山洞前有一頭野獸是福星。
你好奇地問:“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回事?他為什么是福星呢?”
釋義舉例
“何”字有代詞和副詞兩種詞性。
1、疑問代詞可以作定語、賓語、謂語,定語譯為“什么”“哪";賓語譯為“什么”“哪里”;
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例如: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定語,什么)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賓語,什么)
③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謂語,為什么這樣)
2、副詞可以放在形容詞、動詞前面或句首。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多么”“怎
么”;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可以譯為“怎么”“為什么”。
①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ㄐ稳菰~前,多么)
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句首,為什么)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動詞前,怎么)
“其”
速記口訣
一三人稱指示代
假設選擇是連詞
句首句中表語氣
婉商期望反詰度
【諧音】
一三人稱指示袋
假設選擇是連吃
局中舉手標余棋
晚上棋王反劫奪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有一次,我和小明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考拉下圍棋,袋鼠下得太臭,眼看就要輸給
考拉了,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稱)指示袋鼠:假設選擇的是連吃,就一定會滿盤皆輸,
不如在局中舉手示意暫停,先把余下的棋表上記號。晚上棋王袋鼠來了個中盤大逆轉,
反過來打劫(圍棋術語),奪取了最后的勝利。
釋義舉例
“其”字有代詞、連詞、副詞三種詞性。
1、用作代詞,可用作第一人稱,譯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稱,指代人、事、物,
譯為“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它們(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詞,
譯為“其中的”“那”“那個”“那些“哪里"。例如:
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第一人稱,我)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第三人稱,他)
③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指示代詞,其中的)
2、用作連詞,表假設,譯為“如果”“假如”“要是”;表選擇,譯為“還是”。例如:
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這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送
東陽馬生序》)(假設,要是)
②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選擇,是……還是……)
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
配合,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等或省去。例如:
①其皆出于此乎?(《師說》)(測度,大概)
②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反詰,難道)
③以亂其整,不武,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婉商,還是)
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期望)
“若”
速記口訣
代詞你們和這樣
連詞如果與或者
【諧音】
呆癡你們喝這樣
蓮池如果魚活著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一群醉漢喝高了,在公園的蓮花池里吐了一池臟東西。公園的管理員看見了,生氣
地說:“呆癡啊,你們?喝這樣干嘛?這蓮池里的金魚是美國總統贈送的,明天如果活
著,就算了;如果你們吐的東西把金魚醉死了,你們就等著進拘留所吧!
釋義舉例
“若”有代詞和連詞兩種詞性。
1、用作代詞,表對稱,譯為“你(的)”“你們(的)";表近指,譯為“這”“這樣”。例
如:
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你)
②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你的)
③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這樣)
2、用作連詞,表假設,譯為“如果”“假設”等;表選擇,譯為“或”“或者”。例如:
①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假設,如果)
②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選擇,或者)
因”
速記口訣
趁經通因憑,于是便順承
【諧音】
曾精通音頻,于是便順成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學校需要用電腦合成新校歌,我曾精通音頻制作,于是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釋義舉例
“因”字有介詞和連詞兩種詞性。
1、用作介詞,譯為“趁著”“經由”“通過”“因為”“憑借”等。例如:
①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廉頗藺項如列傳》)(趁著)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項如列傳》)(經由,通過)
③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因為,由于)
④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憑借)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譯為“于是”“便”。例如: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便)
為“
速記口訣
動謂算是做成任
介因被動給對向
語氣助詞放句尾
疑問反詰和感嘆
【諧音】
董偉算是做成人
借鷹背董給對象
玉琪主持放菊味
疑問反詰和感嘆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們要這樣聯想:
老董的兒子董偉小時候很聽話,現在算是作為成年人了,背著老董,把家里喂養了
多年的貓頭鷹借給對象玉琪玩。玉琪這姑娘太頑皮,竟然主張往貓頭鷹放菊華牌味精。
貓頭鷹疑惑地看著他們,問:“不會害我吧?”董偉和玉琪異口同聲:“不會的?!必堫^鷹
反詰道:“不會?董偉你小子害我還少嗎?”董偉說:“就相信我這一次,我對我爸發誓,
我決不會害你。"貓頭鷹半信半疑地吃了菊花味精,感嘆道:“世風日下啊!臭小子,看
老董回來怎么收拾你!”
釋義舉例
“為”字有動詞、介詞、語氣助詞三種詞性。
1、用作動詞,通“謂”;或譯為“算是”“是”“做”“成為”“擔任”等。例如:
①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通'謂")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算是)
③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是)
④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做)
⑤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鴻門宴》)(成為)
⑥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擔任)
2、用作介詞,譯為“因為”“被”“給”“對”“向
①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因為)
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被)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給)
④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對)
⑤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向)
3、用作語氣助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
①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疑問)
②何辭為?(《鴻門宴》)(反詰)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為?。ā俄椨鸨炯o》)(感嘆)
所'
速記口訣
所字結構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助力醫藥冷鏈行業持續發展的人才戰略
- 技術支持下的現代教育管理與評估系統建設
- 教育行業的大數據挖掘與決策支持系統
- 教育游戲化與學習動機的激發關系
- 抖音商戶剪輯師特效使用合理性制度
- 全球鈾礦資源分布與核能產業國際合作模式研究報告
- 公交優先戰略2025年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公共交通與共享單車融合報告
- 哈爾濱石油學院《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六十中學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學語文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3年6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 行車安全風險點告知牌
- 2019-2020鞍山八年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帶答案
- 心臟粘液瘤超聲診斷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2022年春季期末考試《商務英語閱讀》試題試卷代號4050
- 2023年音樂考試真題
- NB/T 10751-2021礦用往復式氣動注漿泵
- 裝卸搬運課件
- GB/T 18391.2-2009信息技術元數據注冊系統(MDR)第2部分:分類
- GB/T 16924-2008鋼件的淬火與回火
- 基礎護理學:肌內注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