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六校聯盟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從殷商時期的“唯天監下典厥(道)義”,到西周時期的“遵王義”,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人一義”,即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念名稱,均從“義”之“親親尊尊”內核人手進行理論改造,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A.人本文化的會通精神流行 B.諸子思想具有同源異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 D.士人的民本意識正在形成2.下面是南京國民政府關于國旗的規定。這些規定旨在A.動員民眾參與抗戰 B.維護國家的統一安定C.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D.塑造民眾的意識形態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初期,美國對蘇聯的基本態度如下表所示據此可以推知,當時的美國A.積極推動美蘇冷戰格局的擴展 B.準備對蘇實施強硬的遏制政策C.試圖借助于戰爭手段遏制蘇聯 D.對蘇外交政策發生了重大轉折4.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取消了上議院對下議院議員的提名權。《1911年國會法案》又剝奪上議院駁回下議院大多數法案的權力,只保留了拖延通過的權利。這說明英國A.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 B.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C.議會兩院之間相互制衡 D.貴族喪失了政治特權5.據載,(明代)“隆(慶)、萬(歷)中,閩商大至(鎮洋鎮),州(指江蘇太倉州)賴以饒。今累歲弗登,(棉花)價賤如土,不足以供常賦矣”。這說明當時()A.棉織品不符合民眾生活需要 B.全國經濟區域分布較為明朗C.賦稅負擔沉重阻礙經濟發展 D.江浙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高6.如圖為《國際先驅導報》上刊登的一幅關于好創東亞共同體的漫畫,該漫畫反映出A.經濟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B.區城集團化已成為東亞各國的共識C.歷史因素阻斷了東亞地區的合作D.歷史問題影響東亞國家的合作關系7.20世紀初某思想家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消滅也!”該思想家主張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B.剔除傳統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8.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這種認識的改變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權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權力在上升,皇帝的權力在下降C.教皇的權力始終大于皇帝的權力D.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9.軍隊由城邦公民組成。遇到外來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頭,拿出自備武器,穿上盔甲,由推舉出來的領袖率領上戰場。戰事結束后軍隊隨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公民執干戈以衛城邦,是義務也是權利。這支公民軍隊最初只是為保衛城邦,后來卻成為帝國向外擴張的武力。由此推知此時是A.共和國早期的羅馬 B.春秋戰國時的中國C.中世紀時期的法國 D.共和國鼎盛的雅典10.“一五”計劃期間,上海、天津等原工業先進地區人均工業產值的增長率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工業布局發生變化B.重工業生產速度加快C.工業發展速度放緩D.工商業改造已經完成11.1780年,英國學者們“不再回避骯臟和臭氣沖天的作坊,也不再為工人的頭腦簡單而鄙視他,……卻是去訪問他的作坊,與他討論如何改進和采用何種方法改進他的工作。”這主要說明A.科學家們具有吃苦耐勞精神 B.生產需求為科技發展提供動力C.工業革命帶來生態環境惡化 D.工人運動推動了工人地位改善12.20世紀初,歷史學家王國維在證明《史記?殷本紀》時總結研究方法說:“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證據法,唯今日始得為之”。王國維所言“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分別指的是()A.神話傳說與出土文物B.古代書籍與竹木簡牘C.文獻記錄與甲骨文字D.前人筆記與碑刻史料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城市化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其衡量指標多種多樣,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若干重要年份中國城市人口數及城市化率統計表(注)全國總人口數各家統計不一。筆者截取的原則是,如果某一年有修正后的數字則首取,沒有則取最大的估略數字。1820、1840、1843、1893、1901年的全國總人口教職自姜濤《中國近代人口史)。1920、1931、1936年全國總人口數,參考姜濤前引書,及趙文林、謝激君:中國人口史》,以《中國人口史)修訂后的數字為準。1949年的數據采自《中國人口年鑒.1985)——據李蓓蓓等《中國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采用一個新的時間尺度,對中國近代的城市化演進歷程進行階段劃分,并說明劃分依據。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藝復興以來,西方醫學開始了由經驗醫學向實驗醫學的轉變。1543年,比利時人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論》,建立了人體解剖學,近代西方醫學開始興起。17世紀英國人哈維發現血液循環。18世紀,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顯微鏡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學。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微爾嘯倡導細胞病理學。19世紀下半葉法國巴斯德教授創立經典免疫學,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國人梅契尼科夫系統闡述了某些傳染病的免疫現象。19世紀,“尸診法在臨床上推廣應用,血壓測量、體溫測量等成為臨床診斷輔助手段,預防醫學和保障健康的醫學對策已逐漸成為立法和行政面對的問題。1860年英國南丁格爾創立護士學校,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摘編自林成滔《科學簡史》等材料二中國近代以來,中醫學在傳承中尋求變革,但傳統中醫觀念及診療方法依然流行。傳統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注重個人的養生與保健,以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針灸治療使用廣泛。中國近代,無論是清政府還是中華民國政府,醫療制度側重于服務達官貴人,對百姓影響甚少。而先進知識分子認為,國民健康不僅是個人的私事,更是國家的公事。國家必須盡到責任,維護國民健康,培養國民民族氣魄與健全體格。個人必須配合政策,盡好國民的責任。——摘編自皮國立《碰撞與匯通:近代中醫的變革之路》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起省、市、縣、鄉鎮社區的醫療網絡,方便患者就醫。在傳染病防治方面,我國推行計劃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肺結核等,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醫療機構為患者服務的意識日趨強化,各級醫療機構明確了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意識。推行醫療保險制度和救助制度,確保全民病有所醫。注重公共衛生建設,強化全民衛生意識。——摘編自張棟《新中國以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軌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西方醫學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近代醫學相較于西方的不同之處,并說明中國近代醫學觀念變革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念名稱,均從“義”之“親親尊尊”內核人手進行理論改造,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說明諸子思想具有同源異流特征,故選B;A無法體現“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排除;西漢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概念名稱……使‘義’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D【解析】
南京國民政府關于國旗的規定旨在增強民眾對國旗的尊重和敬畏,提升民族凝聚力,從而塑造民眾的意識形態,故選D;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是在1937年,因此談不上動員民眾參加抗戰,排除A;關于國旗的規定無法體現維護國家的統一安定,排除B;表格內容和經濟干預無關,排除C。故選D。3、B【解析】
杜魯門認為應該對蘇聯采取強硬政策,凱南認為蘇聯在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都說明美國準備對蘇聯實施強硬的遏制政策,故選B項;此時冷戰格局尚未確立,談不上擴展,排除A項;美蘇之間實行的是冷戰,始終沒有出現直接的戰爭,排除C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美國的政策調整,沒有體現對蘇外交政策,排除D項。故選B。4、B【解析】
材料表明,代表人民利益的下院受代表貴族的上院制約程度越來越小,表明了英國民主政治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B正確;光榮革命后,議會已經成為國家權力的中心,A排除;材料未體現下院對上院的制衡,C排除;上院權力減小,不能代表貴族喪失了特權,D排除。故選B。5、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時江浙地區民眾極度依賴棉花種植,棉價高低影響民眾的生活,說明當時該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因此D選項正確;明朝中期后棉布成為人們主要衣料,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此時全國的經濟區域分布情況,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強調賦稅負擔對經濟發展的阻礙,C選項錯誤。故選D。6、D【解析】
漫畫中東亞各國手拿放大鏡查看東亞各國的歷史問題,說明東亞各國過度關注歷史問題,這不利于東亞各國的合作,故選D;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排除A;漫畫信息不能體現東亞各國的共識,排除B;C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7、A【解析】
根據“20世紀初”寧可“國粹消亡”,也要爭取民族的生存與未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徹底批判正統思想的活動是新文化運動,A項正確;材料不是要重建儒家信仰,當時康梁的變法已經失敗,中國人要抗爭要生存而不是等自然來選擇,BCD三項是錯誤的。8、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西歐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世俗的權力應該高于教權。所以選D。9、A【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經歷了由共和國到帝國時期,城邦公民訓練有素,為對外擴張奠定基礎,故A選項正確;春秋戰國時的中國沒有對外擴張,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的事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而不是中世紀的法國,故C選項錯誤;共和國鼎盛的雅典沒有對外擴張,故D選項錯誤。10、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我國新建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這種工業布局的變化,導致上海、天津等老工業基地的人均工業產值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A項正確;B項與材料中的上海、天津現象不符,B項排除;“一五”計劃期間,工業處于優先發展地位,全國工業發展總體呈現迅速發展趨勢,C項排除;工商業改造與材料現象無關,D項排除。11、B【解析】
材料主要體現了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學者改變態度,深入工場作坊,解決工人工作面臨的技術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使科技研究逐漸服務于工業生產,故選B;材料反映了學者對工人態度的變化,但科學家吃苦耐勞精神不符合題目主要意圖,故排除A;生態環境惡化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消極影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未涉及工人運動的信息,排除D。12、C【解析】試題分析:“紙上之材料”即是文獻資料;地下資料是考古資料,就他那個時期而言,是甲骨文的出現。王國維時期,甲骨文被發現并開始被譯讀,其他各項均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C。考點:歷史研究·史學研究·史料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示例起步階段(1840年—甲午戰前)。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口總量長期處于停滯徘徊狀態,中國城市化率整體不高,但也有緩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區進行。五口通商后,列強加緊對華商品輸出,各大商埠相繼開辟,近代城市化進程啟動。沿海、沿江城市內的近代工業逐漸興起,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但此時的通商口岸以商業為主,城市化對農村人口的吸納力不足,且從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直至中法、中日戰爭,許多城市、城鎮不同程度地遭受戰爭摧殘。初步發展階段(甲午戰后一全面抗戰爆發前夕)。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城市化獲得初步發展。之所以把《馬關條約》簽訂看作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歷史性轉折點,是因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數量的增加及分布區域的拓展,而且其中資本輸出等條款刺激了近代工業的初步發展。甲午戰后,列強加緊對華資本輸出,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實業救國”高潮出現的同時,也迎來了一個鐵路鋪設、開礦設廠的時代。在19世紀末中國幾個區域的城市系統中,出現了較有成效的經濟、交通近代化變革。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獲得迅速發展。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隨著“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民族工業和城市化均獲得較快發展。曲折發展階段(全面抗戰爆發一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對城市化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總體上看,半壁河山淪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數城市,特別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興起的主要工商業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等相繼被日軍占領,戰火侵擾加之野蠻掠奪,城市遭到嚴重破壞,人口銳減。從局部看,東北與西南兩個局部區域的城市化卻得到了很大發展。日本為了適應對華戰爭的需要,將東北作為戰爭基地,加大了對東北的投資。抗戰勝利后,東北成為中國重工業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全面抗戰期間,中國東部人口大規模向西部遷移;推動了西部成渝地區的城市發展。但這遠不足以彌補戰爭對整個中國城市發展所造成的破壞和負面影響。抗戰勝利后,中國一度出現戰后的復興,經濟和城市都出現較大發展,但蔣介石挑起的內戰對經濟的破壞相當嚴重,工農業生產與城市化水平嚴重下降。全國解放前夕,國民政府及其軍隊撤退時,還掠走大量資源和黃金儲備,破壞了許多重要的工廠和礦區,加之戰爭破壞,不少城市人口數量減少,百業蕭條。這些都使城市化發展進程陷于滯緩。【解析】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體現的是1820年到1949年中國城市人口及城市化率的變化,結合材料可將其大致劃分為起步階段(1840年—甲午戰前)、初步發展階段(甲午戰后一全面抗戰爆發前夕)、曲折發展階段(全面抗戰爆發一1949年),關于闡釋可結合材料的數據特征和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過及原因進行分析即可。14、(1)特點:近代西方醫學注重實驗科學;依托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注重構建科學理論;教學、科研和臨床相結合;注重疾病的定向預防和免疫;政府重視發揮公共衛生職能;護理學成為醫學的重要組成。(2)不同:重經驗與整體的傳統中醫觀念及診療方法得到傳承;醫療制度以服務權貴為主;國民健康與救亡圖存相聯系。原因:西方近代醫療制度和醫學觀念的傳入;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民族主義的形成與發展;思想解放運動和政治運動的推動;民主意識的增強。(3)意義:凸顯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廠運行班組管理辦法
- 護士離崗人員管理辦法
- 平南龍眼管理辦法細則
- 中國SAP(企業管理系列軟件)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
- 2025年勞動關系協調員(三級)考試沖刺模擬試卷
- 2025年美發師(中級)實操技能考核試卷:美發師職業素養
- 2025年工具鉗工(高級)職業技能鑒定試卷:鉗工工藝
- 證券安全風險管理辦法
- 攝影設備閑置管理辦法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考試題庫:消防信息化建設設備選型模擬高頻考點試題
- 基層供電所安全課件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
- 安全、質量、環境管理制度
- 2024版《中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完整版
- OCEAN腳本簡明教程
- GB/T 28267.3-2024鋼絲繩芯輸送帶第3部分:井下用輸送帶的特殊安全要求
- 2024年上海復旦大學附中自主招生數學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診治專家共識
- 2024年廣東惠州市市直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部編版期末考試(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循環水養殖系統行業發展態勢及前景需求潛力建議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