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1頁
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2頁
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3頁
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4頁
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專業名稱及代碼專業名稱:社會工作專業代碼:590101二、入學要求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或具備同等學力者。三、修業年限三年四、職業面向表1職業面向所屬專業大類(代碼)所屬專業類(代碼)對應行業(代碼)主要職業類別(代碼)主要崗位類別(或技術領域)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59)公共事業類(5901)綜合管理服務(L722)社會工作(Q85)社會保障(S94)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其他成員組織社會組織(S95)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及其他組織(S96)社會工作專業人員(2-07-09)居民服務人員(4-10)婚姻服務人員(4-10-05)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專業人員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社會服務類企事業單位專業人員五、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一)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認同及恪守社會工作價值觀及職業倫理,掌握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熟練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面向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社會組織、社會服務類企事業單位等職業群,能夠從事社會工作一線服務、行政事務和基層管理等工作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二)培養規格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方面達到以下要求。1.素質(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認同及恪守社會工作價值觀及職業倫理。(3)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4)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1~2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5)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1~2項藝術特長或愛好。(6)通過“四尚”教育和“新安十誡”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形成“尚德、尚美、尚能、尚行”的良好品行和青年人應有的優雅行為規范。2.知識(1)掌握社會工作基本理論、方法和知識,認同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理念。(2)理解并掌握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觀和倫理守則,并能付諸實踐。(3)熟練掌握社會工作的各項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社會工作的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方法的流程與技巧,具備從事各種實際社會工作的基本能。(4)掌握服務對象生理、心理、社會發展特征及其與社會環境關系的基本知識。(5)掌握服務對象需求調查和評估的基本知識與方法。3.能力提升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學生職業生涯拓展能力;強化職業素養與身心健康訓導,提升學生創造能力,為學生走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1)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3)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4)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5)能遵循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價值觀和倫理守則,面向各類人群開展服務。(6)具有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專業方法的能力。(7)能與服務對象建立并維持良好的專業關系。(8)具有針對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調查和評估的能力。(9)具有專業服務活動策劃、組織實施和評估的能力。(10)具有專業服務項目設計、執行、管理和評估的能力。六、畢業標準畢業總學分:127學分。具體學分要求見下表。表2畢業學分要求課程類型應修學分X證書及技能等級證書(非必備)公共平臺基礎必修課程24英語B級、計算機證書等公共平臺基礎限定性選修課程8專業群平臺課程16專業課程34專門化領域課程8任意選修課程10跟崗實習7頂崗實習16學業作品4合計127公共平臺基礎限定性選修課程中藝術類課程應修1-2門,至少2學分。七、課程設置及要求(一)公共平臺基礎課程1.學院的公共必修課程開設“入學教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育”“大學生職業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等課程,旨在加強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2.公共平臺課程描述(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要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我國高校本專科生必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設置4學分,共6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56學時,實踐教學8學時。主要內容:本課程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理論為重點,著重講授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的理論等相關內容。課程目標:通過學習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認識和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強投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要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高等學校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設置3學分,共4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42學時,實踐教學6學時。主要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內容為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具體內容為人生觀、道德觀、法治觀三個方面。教育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課程目標:學習本課程,幫助大學生領悟人生真諦,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和改革創新的生力軍;做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新時代青年;幫助大學生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運行和體系,增進法治意識,養成法治思維,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一名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的大學生。(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必修課程。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設置2學分,共32學時,其中理論教學16學時,實踐教學16學時。主要內容:課程包括新的心理健康觀;大學生自我意識;大學生人格發展;大學生學習與創造心理;健康的戀愛觀;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大學生情緒健康;挫折、壓力及應對;網絡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十個主題的課程教育體系。課程目標:通過學習幫助大學生認識心理健康與個人成才發展的關系;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格;解析心理現象,幫助大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現,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心理問題;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強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珍愛生命,關愛集體,悅納自我,善待他人。培養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形勢與政策教學要求:形勢與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設置1學分,開課學期為1—6學期,每學期8學時,共48學時。主要內容:介紹當前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國際關系以及國內外熱點事件,闡明我國政府的基本原則、基本立場與應對政策。課程采用專題式的教學方法。課程目標:通過適時地進行形勢政策、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基本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及時了解和正確對待國內外重大時事,使大學生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下有堅定的立場、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適應能力。(5)體育教學要求:體育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在意識、能力、習慣上塑造學生,并力求達成終身效果,最終養成終生體育的習慣。課程開設體育(一)(二)(三)(四),設置6學分,108學時。主要內容:體育課程開設體育(一)(二)(三)(四),體育(一)主修氣排球,體育(二)選修課,有籃球、足球、羽毛球、啦啦操、健美操等,體育(三)(四)為樂跑APP。課程目標:通過體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逐步提高專項運動的技術水平。通過體育課程和各種體育活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勇敢頑強、團結進取、開拓創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即增強體質、改善心理、健全人格。(6)軍事課教學要求:軍事課由《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兩部分組成。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公共基礎課必修課程。《軍事技能》設置2學分,共112課時,《軍事理論》設置2學分,理論教學,共36學時。主要內容: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要求,《軍事技能》教學內容包括:共同條令與訓練、射擊與戰術訓練、防衛技能與戰時防護訓練、戰備基礎與應用訓練。《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包括:中國國防、國家安全、軍事思想、現代戰爭、信息化裝備五個方面內容。課程目標:普通高等學校通過軍事課教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7)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要求:“大學生就業指導”是全國高校所有專業都要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設置1學分,共16課時,其中理論教學14學時,實踐教學2學時。主要內容:教學內容包括就業資料填報和公眾號小程序操作指導;創業政策及理論;求職材料的準備;招聘測試與筆試、面試技巧;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等方面。課程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政策、求職技巧、就業流程等,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8)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要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全國高校所有專業都要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設置1學分,共16課時,其中理論教學14學時,實踐教學2學時。主要內容:教學內容包括職業概論、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大學生職業適應與職業素養、就業準備、創業概述、創業實務指導創業政策及理論等。課程目標:通過系統講授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幫助學生明確個人職業發展方向,確定大學生涯規劃目標,激發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9)創新思維訓練教學要求:“創新思維訓練”是學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設置1學分,共16課時。其中理論教學8學時,實踐教學8學時。主要內容:本課程從心智模式與心智枷鎖等原理分析,著重介紹創新思維的主要方法——發散思維訓練(含思維導圖、頭腦風暴等)、轉變思考方向訓練(含逆向思維、側向思維、多向思維等)、軟性思維訓練等。課程目標:通過創新思維訓練課程教學,主要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習慣,讓學生了解創新原理,掌握創新方法,完成創新實踐。基于“全腦”理論基礎,將有效的創新工具應用于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各個階段,幫助學生掌握在解決問題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思維創新和決策的工具。(二)專業課程1.專業課程包括專業群平臺課程、專業課程、專門化領域課程,并涵蓋有關實踐性教學環節。(1)專業群平臺課程:主要包括企業經營管理沙盤、經濟管理基礎、溝通與心理、文函寫作基礎、會計基礎、商務禮儀等課程。(2)專業課程:社會工作概論、心理咨詢技術與方法、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調查方法與實務、社會心理學、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實務、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家庭社會工作。(3)專門化領域課程: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實踐、社區活動策劃、社會工作實務實踐、社區活動組織與實施2.專業主干課程描述(含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1)社會工作概論【核心課程】學分:4.0,參考學時:64,其中實訓24學時。課程目標:學生通過本大綱所規定的全部教學內容的學習,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達到能夠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夠組織和開展各項社會工作實踐活動,提高運用能力。具體而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熟悉社會工作的個案方法、小組方法、社區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會工作流程,對社會工作實務領域有較全面的了解。并通過對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傳授,培養學生的社會人文關懷素質和專業價值觀,為獻身科學的社會工作奠定基礎。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包括社會工作概述、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倫理、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方法、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研究八個章節社會工作概述: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1學時)著重闡述社會工作是什么、社會工作的對象、社會工作的歷史脈絡、社會工作的領域、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工作的基本關系等等。實訓項目為:社會工作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倫理: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1學時)主要介紹社會工作價值觀以及社會工作專業工作倫理,使學生能運用專業知識,處理社會工作中倫理難題。實訓項目為: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案例分析;社會工作價值觀案例分析。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4學時主要介紹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與人生發展階段,使學生能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個案工作方法:12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6學時)主要介紹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個案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個案工作的常用技巧等內容,使學生能科學運用個案工作的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實訓項目為:個案社會工作案例分析;案例情景模擬。小組工作方法:16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6學時)主要介紹小組工作的類型、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小組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小組工作的常用技巧,使學生能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并結合實際情況成立特定小組,開展小組工作。實訓項目為:小組社會工作案例分析;小組情景模擬;方案設計。社區工作方法:10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6學時)主要介紹社區工作的目標、社區工作的主要模式、社區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社區工作的常用技巧,使學生掌握社區工作的技巧,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社區工作模式。實訓項目為:社區社會工作案例分析;方案設計。社會工作行政: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主要介紹社會服務方案策劃、社會服務機構的類型與運作、社會服務機構的志愿者管理、社會服務機構的籌資方式、社會工作督導的對象與內容,使學生具備社會服務方案策劃的能力,能進行社會服務機構志愿者管理。實訓項目為:案例分析、方案設計。社會工作研究: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特點、具體研究方法等內容,使學生具備根據研究目標、研究主題、實際資源、研究者特長等選用合適范式、方法和技術的能力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2)心理咨詢技術與方法【核心課程】學分:4.0,參考學時:64,其中實訓24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學習基本的咨詢技術,并能將這些理論與技術應用于未來實際的社會工作中。課程主要內容:緒論、心理咨詢過程、心理咨詢一般技術、心理咨詢的理論技術流派、心理咨詢個案精選解析等五部分。課程內容:①緒論,4學時介紹心理咨詢的與心理治療的關系,心理咨詢的發展簡史和流派劃分等。②心理咨詢過程,10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心理咨詢的工作過程,包括咨詢前準備工階段,實施階段、結束與評估階段,心理咨詢報告的撰寫等.實訓項目:心理咨詢報告的撰寫③心理咨詢一般技術,20學時(含4個實訓項目,8學時)介紹心理咨詢的一般技術,包括參與性技術、影響性技術和其他技術,如傾聽技術、簡述語意技術、情感反應技術、具體化技術、共情技術、自我表露技術、面質技術、角色扮演技術和空椅子技術等。實訓項目:參與性技術演練、影響性技術演練和其他技術的演練。④心理咨詢的理論技術流派,20學時,(含4個實訓項目,8學時)介紹主流心理咨詢理論和流派技術,包括精神分析取向、行為主義取向、以人為中心取向、認知取向、家庭治療、藝術治療、后現代主義取向等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實訓項目:行為主義取向心理咨詢技術演練、認知取向心理咨詢技術演練、家庭治療演練、藝術治療(沙盤、音樂與繪畫等)演練。⑤心理咨詢個案精選解析,10學時(含3個實訓項目,6學時)心理咨詢技術應用:精選心理咨詢與輔導個案進行解析,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詢技術實踐與應用,提高實際應用和實踐的能力。實訓項目:心理咨詢個案精選解析。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通過體驗式學習、講授、案例研討、技能訓練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初步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加以運用,協助工作對象增進心理健康。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心理學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心理咨詢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心理咨詢工作或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核心課程】學分:3.0,學時:48,其中實訓12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為社會工作實務中預估、方案設計以及介入、評估提供分析和實施的依據。社會工作者需要掌握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知識,以便根據特定的情境為案主提供有效的幫助。通過認識個體成長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個體成長過程的各種需求,人生各階段的行為及心理發展任務以及個體對環境變遷中社會壓力的適應性等,掌握評估個體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理論架構,能運用所學理論架構分析現實案例,并能擬訂切實的社會工作服務方案,為社會工作實踐積累相應的理論素養,最終達到能夠應用社會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目標。課程主要內容:人類行為的意義及重要性、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人類行為社會環境的理論基礎、胎兒發展與社會環境、嬰幼兒期與社會環境、兒童期行為與社會環境、青少年期行為與社會環境等。①導論:2學時介紹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研究對象、人類行為與環境的研究意義、人類行為與環境的研究方法②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理論:6學時介紹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理論,包括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③胎兒發展與社會環境:4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胎兒發展的影響、胎兒的社會適應性發展、胎兒出生對婚姻與家庭的影響④嬰幼兒行為與社會環境:4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嬰幼兒行為的影響、嬰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發展、嬰幼兒不良行為及其矯治。⑤學齡前期兒童行為與社會環境: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學齡前期兒童行為的影響、學齡前期兒童的社會適應性發展、學齡前期兒童的不良行為與矯治。實訓項目為:學齡前期兒童行為與社會環境案例分析、小組討論。⑥學齡期兒童行為與社會環境: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學齡期兒童行為的影響、學齡期兒童的社會適應性發展、學齡期兒童的不良行為與矯治。實訓項目為:學齡期兒童行為與社會環境案例分析、小組討論。⑦青春期少年行為與社會環境: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青春期少年行為的影響、青春期少年的社會適應性發展、青春期少年的不良行為與矯治。實訓項目:青春期少年不良行為與喬治資料收集與匯報、組織同學觀看電視節目《當代中國青少年的社會問題》。⑧青年期青年行為與社會環境: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青年期行為的影響、青年的社會適應性發展、青年的不良行為與矯治。實訓項目: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組織同學觀看電影《克萊默夫婦》,引導同學感性認識青年人如何因社會角色改變而導致家庭危機、事業危機與婚姻危機以及走出危機的應對方法。⑨中年期中年人行為與社會環境: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中年期行為的影響、中年的社會適應性發展、中年的不良行為與矯治。實訓項目:小組討論、案例分析⑩老年期老年人行為與社會環境: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環境對老年期行為的影響、老年的社會適應性發展、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及其預防。實訓項目: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通過體驗式學習、講授、案例研討、技能訓練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初步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加以運用,協助工作對象增進心理健康。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心理學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心理咨詢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心理咨詢工作或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4)社會調查方法與實務學分:2.0,學時:32,其中實訓12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原則、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徑;掌握社會調查的方式方法;了解社會統計分析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學習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水平和分析能力,提高實際調查研究的能力,能夠結合實際開展社會工作過程中的社會現象獨立展開社會調查研究。課程主要內容:課程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社會調查研究從收集調查資料的處理與分析以及撰寫調查報告為止的整個社會調查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二部分著重介紹了從調查方法、調查范圍和調查專題三個不同角度劃分的以杜會調查類型及其操作方法為依據的社會調查操作實踐。①社會調查研究概論:4學時介紹社會調查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程序。②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的研究選題設計:8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的研究選題設計,包括選擇確定調查課題、調查目的、調查總體方案、社會測量、明確調查對象。實訓項目: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調查選題設計實訓。③社會調查與研究搜集數據的方法:8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社會調查與研究搜集數據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網絡法、觀察法等。實訓項目: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調查問卷設計實訓。④社會調查數據運用的方法: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調查數據整理、調查數據分析研究。實訓項目: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調查數據分析。⑤社會調查與研究數據的表達: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調查報告的撰寫方法。實訓項目: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調查報告撰寫實訓。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5)社會心理學學分:3.0,參考學時:48,其中實訓12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心理修養水平,形成特有的認識方法和思考角度,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一些重要或熱點社會現象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熟、成才、成功。課程主要內容:緒論、社會思維、社會影響、社會關系等四部分。課程內容:①緒論,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了解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觀點、社會化的含義、理論。實訓項目:了解心理學②社會思維,16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6學時)介紹自我概念、自尊的實質及其動機力量、態度對行為的預測、行為對態度的影響、行為影響態度的原因。實訓項目:認識自我,了解每個人的認知的不同③社會影響,14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性別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從眾的概念、經典的從眾和服從研究、影響個體從眾的原因、說服的路徑、社會懈怠、去個體化以及群體極化。實訓項目:社會服從的力量,群體的力量與影響④社會關系,14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了解偏見的本質、作用、攻擊的概念以及理論、攻擊的影響因素、產生友誼和吸引的因素、幫助行為的影響因素、引發沖突的原因。實訓項目:偏見,吸引與親密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6)社會保障概論學分:2.0,參考學時:32,其中實訓10學時課程目標:使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了解社會保障的理論基礎及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歷程和各類社會保障制度的規定、適用對象和運用流程,能夠熟練管理和操作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運用。課程主要內容:分為社會保障基礎知識、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優撫等五部分。=1\*GB3①社會保障基礎知識: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管理模式和社保基金運營模式。實訓項目為:調查自己所在城市(或農村)目前社保制度及實施狀況。=2\*GB3②社會保險制度:10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適用對象、適用條件和基本制度流程。實訓項目為:了解深圳市“五險”的制度規定及計算方式的運用;分組了解不同國家醫療保險制度的異同。=3\*GB3③社會福利: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福利的含義、基本特征及運行機制,掌握我國各種社會福利項目的服務對象及服務形式。實訓項目為:分組了解新加坡、香港及深圳住房保障制度的異同。=4\*GB3④社會救助: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救助的含義、基本特征、運行機制和我國現行社會救助體系的內容。實訓項目為:分組到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現場了解社會救助方面的制度及運用流程。=5\*GB3⑤社會優撫: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優撫的概念及運行機制,掌握我國現行社會優撫制度的適用對象、適用條件及基本內容。實訓項目為:分組到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現場了解社會優撫方面的制度及運用流程。教學建議:=1\*GB3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實訓教學中盡量讓學生了解我國最新的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及運用,尤其是國際先進制度經驗的借鑒及深圳本土的政策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有較開闊的思維及實踐運用能力。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具有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從業經驗。(7)社會工作實務【核心課程】學分:4.0,學時:64,其中實訓32學時。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通過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社會工作實務過程、方法和技巧,并掌握針對社會工作主要服務領域和不同工作對象運用相關社會工作的知識和技巧,使同學們具備開展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主要內容:社會工作通用過程模式、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社會工作價值、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矯正社會工作、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等。課程內容:①社會工作通用過程,10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接案的步驟及核心技巧、預估的目的和任務、制定服務計劃的方法、介入的分類、評估的目的及注意事項、評估的目的以及處理方法。實訓項目:六大通用過程的案例分析②兒童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兒童社會工作概念、主要內容、兒童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兒童社會工作的經典案例分析③青少年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青少年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小組討論④老年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老年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老年社會工作案例小組討論⑤婦女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婦女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婦女社會工作案例小組討論⑥殘疾人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殘疾人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殘疾人社會工作案例分析⑦矯正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矯正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矯正社會工作主要方法。實訓項目:矯正社會工作案例分析⑧優撫安置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案例分析⑨社會救助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概述、主要內容、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案例分析⑩家庭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家庭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家庭社會工作案例小組討論?學校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學校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實訓項目:學校社會工作案例小組討論?社區社會工作,6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社區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社區參觀,社區工作案例分析?醫務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醫務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醫務社會工作案例小組討論?企業社會工作,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企業社會工作概述、主要內容、企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訓項目:企業社會工作經典案例解析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8)個案工作【核心課程】學分:4.0,學時:64,其中實訓24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了解個案工作具體實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論假設與概念、操作程序與主要特點;掌握個案工作方法,包括特點、程序、價值、知識與技巧等,能把個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覺性與能動,為實際開展專業化的實務打好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個案工作基本概述、個案工作的價值體系、個案工作價值倫理、個案工作的具體工作流程等。①個案工作概述:2學時介紹個案工作的定義和特征、個案工作的主要功能和主要內容、了解個案工作和心理咨詢的區別、個案工作在中國和歐美國家的發展歷史、個案工作的應用領域等。②個案工作的價值體系: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個案工作的價值體系、個案工作的倫理觀。實訓項目:個案工作價值倫理的案例分析③個案工作的具體工作流程:56學時(含10個實訓項目,22學時)介紹個案工作實務服務流程、個案工作在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及應掌握的工作技巧、個案工作服務記錄撰寫實訓項目:個案工作案例分析、針對個案工作不同階段進行實訓模擬。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9)小組工作【核心課程】學分:4.0,學時:64,其中實訓24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教學與訓練,使學生系統了解小組工作具體實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論假設與概念、操作程序與主要特點;掌握小組工作方法,包括特點、程序、價值等,能把小組工作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進行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覺性與能動性,為實際開展專業服務打好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小組工作概述、小組工作理論、小組工作的價值觀與職業倫理、小組工作的技巧、小組工作活動、小組工作本土化和未來展望等。①小組工作概述:4學時介紹小組和小組工作的相關概念、小組工作歷史、小組工作目的和功能②小組工作理論: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小組工作的相關理論,包括人類行為發展理論、需要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等。實訓項目:小組工作理論案例分析與習題練習③小組工作的價值觀與職業倫理: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小組工作價值觀、小組工作的職業倫理實訓項目:小組工作職業倫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④小組工作的技巧:14學時(含3個實訓項目,6學時)介紹小組工作的過程、小組不同階段特點及其控制、小組工作各階段的技巧運用包括建立關系的技巧、溝通技巧、組織會議的技巧、評估技巧等。實訓項目:小組工作技巧運用訓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⑤小組工作實務:36學時(含8個實訓項目,14學時)介紹小組領導、小組不同階段活動、小組游戲、小組記錄、小組工作評估。實訓項目:要求學生選擇不同類別的小組進行角色扮演;針對不同群體策劃小組工作的方案、組織小組工作;小組工作案例分析、校外實踐⑥小組工作本土化和未來展望:2學時介紹小組工作本土化特征、小組工作的未來發展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扎實,并有3年以上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從業經驗。(10)社區工作【核心課程】學分:4.0,參考學時:64,其中實訓24學時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學習,讓學生掌握社區與社區工作的概念、功能,了解社區工作在西方國家和我國的歷史沿革,掌握社區工作的基本原則、方法、模式與技巧,并能結合具體政策,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發展,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課程主要內容:課程學習內容分為社區知識、社區工作知識、社區工作的模式、社區工作者、社區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社區照顧、社區行政與管理等八部分。①社區相關知識,8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區的歷史沿革,社區的性質特征,社區的人口特征,社區理論與研究方法。實訓項目:農村社區與城市社區差異的案例分析;社區理論在實踐中中的運用。②社區工作的相關知識,8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2學時)介紹社區工作的基本知識、社區服務、就業,治安、衛生、教育的基本知識、社區工作的基本價值觀與原則、社區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實訓項目:案例分析社區問題、設計社區服務方案。③社區工作的模式,16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地區發展模式、社會策劃模式、社會行動模式、優勢視角理論。實訓項目:地區發展模式案例分析;社會策劃模式案例分析;社會行動模式案例分析;優勢視角案例分析。④社區工作者,6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社區工作者的含義、社區工作者的素質、知識和技能要求、社區志愿者招募的基本知識、志愿者選拔程序。實訓項目:社會工作者案例分析;志愿者培訓方案撰寫⑤社區工作的方法與技巧,12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6學時)介紹社區工作過程基本知識、組織和發動社區居民、社區項目評估以及社區規劃。實訓項目:社區工作方法的案例分析;社區實踐。⑥社區照顧,8學時(含2個實訓項目,4學時)介紹社區照顧的內容、目的、內容與政策、殘疾人社區照顧。實訓項目:社區照顧案例分析;社區實踐⑦社區行政與管理,4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1學時)介紹社區行政內容、社區管理概念、社區管理模式的特點。實訓項目:不同社區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⑧社區工作政策與政策分析,2學時(含1個實訓項目,1學時)介紹國家與社區管理模式、社區政策的國際經驗、中國的社區政策及其特征、社區政策體系與分析。實訓項目:社區政策的案例分析教學建議:①為保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本課程校內實訓采取對社區工作常見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便于頂崗實習時應用。②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有一定的社區工作實踐經歷。八、教學進程總體安排總學時為2512學時,課內教學按每學分16學時計算,頂崗實習和學業作品學時按32學時/周計算、跟崗實習和校內整周實訓按24學時/周計算。(一)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計劃表表3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計劃表課程類型序號課程名稱課程代碼學分學時理論學時實踐學時各學期周學時分配123456公共平臺基礎必修課程1入學教育001002911601612軍事技能00201262112011223軍事理論00202372363602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003000234840835體育(一)002000523242826體育(二)002000623242827體育(三)001001012241818體育(四)001001112241819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0040001464568410大學生職業規劃0010065116160111大學生就業指導001006611616011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0020115232320213形勢與政策0010016148480114創新思維訓練00100091161601小計24512276236993201公共平臺限定性選修課程1計算機應用基礎0020127232161622實用英語(一)0020136232161623實用英語(二)0020137232161624大學語文003021134848035數學大觀002002523232026職業生涯提升001023611616017走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001026311616018應用文寫作001026411616019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0020026232320210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0010266120200111藝術導論0020140232320212音樂鑒賞0020203232320213美術鑒賞0020141232320214影視鑒賞0020224232320215戲劇鑒賞0020062232320216舞蹈鑒賞0020142232320217書法鑒賞0020143232320218戲曲鑒賞00201442323202小計81288048440000專業群平臺課程1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實訓061010212402412經濟與管理基礎0940083464481643文函寫作基礎0620183232161624溝通與心理0630128348282035會計基礎0930001348321636商務禮儀073011234822263小計16264146118673000專業課程1社會工作概論★0640120464481642心理咨詢技術與方法★064015046440244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0630136348361234社會調查方法與實務0620107232201225社會心理學0630119348361236社會保障概論0620187232221027社會工作實務★0640122464323248個案工作★0640109464402449小組工作★06401104644024410社區工作★064011146440244小計3454435419043151200專門化領域課程組11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實踐064015646406442社區活動策劃06401534640644組21社會工作實務實踐064015746406442社區活動組織與實施06401554640644小計81280128000080任意選修課程1辦公圖文及視頻處理基礎0620161232122022老年社會工作0620177232201223公共關系0640151464402444家庭社會工作0620138232201225思維導圖設計與應用0620115232161626組織行為學063001134832163小計101609268002800綜合實踐類1跟崗實習06110017168016872頂崗實習0612001165120512163學業作品0640114412801284小計2780808080000720合計12725449481596232323221521注:(1)帶★標注的課程為專業核心課程,帶T標注的為專業特色課程,帶Δ標注的課程實施“以證代考”,帶◎標注的課程為整周課程。(2)課內教學按每學分16學時計算,頂崗實習和學業作品按32學時/周計算,跟崗實習和校內整周實訓按24學時/周計算。(3)總學分為127學分,總學時為2544學時(亦可高于2544學時)。(二)學時、學分匯總表表4學時、學分匯總表課程類型總學時理論學時實踐學時實踐學時占總學時比例(%)總學分畢業最低學分要求公共平臺課程51227623646.09%2424公共平臺限選課128804837.50%88專業群平臺課程26414611844.70%1616專業課程54434619836.40%3434專門化領域課程1280128100.00%88任意選修課程160926842.50%1010綜合實踐類8080808100.00%2727合計2544948159662.74%127127九、實施保障(一)師資隊伍1.隊伍結構:學生數與本專業專任教師數比例不高于25:1,盡量由老中青教師隊伍合理搭配,專任教師隊伍要考慮職稱、年齡,形成合理的梯隊結構。2.專任教師:專業教師應具有高等職業學校及以上教師資格證書;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具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認同和恪守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和專業倫理;具有扎實的本專業相關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能夠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具有社會工作、企業從業經歷(不少于3年)、社會工作師上崗證書;職稱要求中、高級達到60%,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不少于20%。(1)專任教師任職資格①專任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應具備一年以上本專業的實踐經歷,專業核心技能課程教師應取得中高級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②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富有責任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同感強。③專任教師(含實訓指導教師)應具備對授課教材的篩選、組合能力。④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能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⑤具備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能力。⑥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3.兼職教師:兼職兼課教師任職資格(1)校外兼職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30%左右,承擔全部學時20%左右教學任務。(2)具有良好的師德,較強的敬業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熟悉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3)具有較豐富的專業工作經歷。(4)具有中級(含)專業技術職稱或碩士(含)以上學位或大中型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較高。(5)具有完成課堂講授、實習指導、論文指導等教學任務的充沛精力和充足時間。(二)教學設施1.校內實訓室基本配置:社會工作專業是一門專業實操性很強的專業,要配備相應的專業社會工作核心技能實訓室。校內實訓設施建設和配置的原則充分體現實景、實境的原則,社會工作專業校內實訓設施包括:序號實訓場所名稱實訓項目主要設施或設備1小組工作實訓室小組活動場景模擬、小組工作項目實施等電腦、投影儀、話筒、椅子等2個案工作實訓室個案工作景模擬、個案工作項目實施等5-8平方,布置溫馨明快簡潔、沙發、茶幾3社區活動室團體游戲技巧帶領實訓、社會工作實習與督導、畢業論文指導實訓可移動桌椅,電腦、投影儀、話筒等4心理、法律咨詢室適合學生掌握社會心理、法律知識與應用環境溫馨明快、電腦、心理測試軟件2.校外實訓基地基本配置: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目標是建成各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高技能人才實戰訓練中心。社會工作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緊扣區域經濟和產業的定位,確定培養目標,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練就“能力”——專業的實際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學生造就職業“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愛崗精神,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和對現代社會環境的適應性。1.校外實訓基地序號實訓基地依托單位實訓項目備注1深圳市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公益創新項目策劃實訓、社會工作崗位認知實訓、社會工作實務實訓2深圳市婦女聯合會社會工作崗位認知實訓、社會工作實務實訓3深圳殘疾人聯合會社會工作崗位認知實訓、社會工作實務實訓4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居委會 社會工作崗位認知實訓、社會工作實務實訓5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居委會社會工作崗位認知實訓、社會工作實務實訓6深圳市寶安區尚德社會工作服務社社會工作崗位認知實訓、社會工作實務實訓2.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序號實習基地依托單位實訓項目備注1深圳市南山區桃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頂崗實習2深圳市鵬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頂崗實習3深圳市社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頂崗實習4深圳市寶安區尚德社會工作服務社頂崗實習5深圳市升陽升社會工作服務社頂崗實習6深圳市南山區南風社會工作服務社頂崗實習7深圳市新現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頂崗實習8深圳市光明區壹家親社會工作服務社頂崗實習9深圳市光明區百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頂崗實習3.學生實習基地基本要求具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能提供一線服務、行政事務及基層管理等相關實習崗位,能涵蓋當前相關產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可接納一定規模的學生實習;能夠配備相應數量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有保證實習生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有安全、保險保障。4.支持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基本要求1)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推廣使用本專業在積極推廣藍墨云、職教云等信息化平臺在各個科目的使用,逐步實現授課、學生管理的信息化,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逐步實現科學精準管理。2)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本專業充分利用諸如多媒體素材、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論壇等網上信息資源,使教學從單一媒體向多種媒體轉變;教學活動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學生單獨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3)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本專業正在積極開發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庫,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開放性學習的互動平臺。(三)教學資源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教師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所需的教材、圖書文獻及數字教學資源等。1.教材選用基本要求:選用教材必須以質量為標準,鼓勵優先選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優先選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或修訂版教材。2.圖書文獻配備基本要求:圖書文獻配備能滿足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師生查詢、借閱。專業類圖書文獻主要包括:有關社會工作實務、技術、方法、思維類圖書;經濟、管理、營銷、文化類圖書;行業法律法規、政策和規范文件,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學術期刊等。3.數字教學資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設配備與本專業有關的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教材等專業教學資源庫,應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使用便捷、動態更新,能滿足教學要求。(四)教學方法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需要,建議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法等方法,將校內學習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一步一步的將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