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新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新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新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新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新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新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01年,伊拉克舉行了“文字發明5000年”的慶祝活動,為祖先發明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們紀念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 B.印章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2.中世紀的歐洲,貴族身份世襲罔替,在非貴族階層看來高不可攀。然而15世紀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崇尚文藝的美第奇家族因經商致富.開辦銀行而受封為貴族。由此推知,意大利城市A.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搖籃 B.為文藝復興提供了社會土壤C.使科學與人文得以交融 D.以推行宗教改革為主要任務3.1908年,劉師培為《共產黨宣言》所撰寫的序文中指出:“欲明歐洲資本制之發達,不可不研究斯編(指《共產黨宣言》);復以古今社會變革均由階級之相競,則對于史學發明之功甚巨;討論史編亦不得不奉為圭臬(指準則)。”他在這里強調歷史研究要運用A.階級斗爭史觀B.文明史觀C.全球史觀D.現代化史觀4.武王滅商以后,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此外,還封紂子武庚祿父。從材料看,西周分封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A.開發國家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B.安撫舊貴族為了鞏固西周的統治C.勾連舊貴族與周天子的血緣關系D.構成對殷人的合圍之勢提高王權5.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6.漢武帝以前丞相權重。從漢武帝開始到漢宣帝,為削奪相權,將一些待從委以重任,讓他們參與謀議國家政事.逐漸形成一個起決策作用的中朝官系統。此做法A.使決策機制逐步走向專業化 B.旨在調整中央決策體系C.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緩和了中央各部門矛盾7.明末清初,學者余起霞說:“吾鄉習尚日異月新,余幼時見親朋宴集,所用不過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魚蝦雞豕……自后,宋碗變為宮碗,宮碗又變為冰盤,冰盤又變為五簋十景九云鑼。其中所陳,窮極水陸。一席所費,可作貧家終歲需矣。”這反映了明清時期A.民間手工業部門生產日益發達 B.商品經濟發展引發奢侈風尚盛行C.奢侈性消費導致社會走向貧困 D.社會習俗逾越禮制現象日趨普遍8.1992年2月7日,荷蘭首相呂貝爾斯說“對歐共體的三億多人民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令人滿意和充滿希望的時刻。”“這一時刻”是指A.歐共體的成立B.歐盟的成立C.《歐洲聯盟條約》簽訂D.歐元誕生9.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城市建設中幾個問題的指示》。凡是工業建設比重較大的城市,要迅速組織力量,抓緊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擴大基本建設,只進行一些必要維修工作。這個指示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A.集中資源建設工業化基礎B.限制城市入口的過快膨脹C.優先發展沿海的工業城市D.重新規劃工業城市的建設10.下列材料描繪的內容與所指對象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下表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結構變化時間結構1954年序言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旗、國徽、首都1982年序言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徽、首都這一變化表明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B.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確立C.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完善D.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根本變化12.鄭觀應于19世紀80年代初期,先后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和開平礦務局總辦之時,目睹外國商品傾銷到中國造成白銀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區域的本土的手工業者紛紛破產。由此可知,鄭觀應主張創辦早期資本主義企業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財富大量外流 B.保護中國的自然經濟C.為自強提供資本和技術 D.抵制外國經濟侵略13.臺灣人民“涌入衙署哭聲震天”,表示:“臺灣已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陽屏蔽……愿人人戰死而守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此事發生在以下哪一條約簽訂后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4.日本明治維新通常被視為一場改革,但也有人說它是一次革命。說它是革命的主要依據是A.爆發了武裝倒幕運動,事實上出現了統治權力的轉移B.日本經濟發展,成為亞洲首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C.推動了社會進步,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D.發展工商業,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體制15.1957年全國職工的年平均工資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全國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億多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這說明當時中國A.工業化建設成就突出 B.生產關系發生了革命性變革C.生產力發展成就巨大 D.“左”傾思想指導經濟建設16.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B.社會發展規律C.倫理道德規范D.“天人感應”學說17.下圖為英國畫報在辛亥革命爆發后的報道,標題為“革命軍的敵人,五歲的清朝皇帝。”該報道表明()

A.英媒正確判斷了革命的形勢B.清政府和革命軍實力懸殊C.辛亥革命得到英國政府支持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運18.下圖為《遷出歐洲的移民,1850-1940年》,對此圖的解讀,正確的有①美國是歐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歐洲文明向外傳播③交通方式的進步推動了歐洲向外移民④人才外流導致西歐喪失世界中心地位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9.1929年,美國政府成立了一個擁有38億美元的“復興金融公司”,借貸給銀行、工業、鐵路企業和農場主。同時政府用5億美元收購農產品,以提高農產品市場價格。用于公共工程開支高達7億美元。這說明當時政府旨在A.緩解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 B.對經濟進行有限的干預C.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D.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發展20.五四運動爆發時,孫中山馬上作出反應,對運動給予極大聲援和支持,具體表現有:發揮上海《民國日報》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竭力營救被捕的愛國師生和工人;推動和指導五四運動在上海的展開;支持學生的愛國斗爭,對五四運動給予肯定和贊許。這反映了孫中山A.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B.對人民群眾的認識變化C.主張學習馬克思主義D.明了徹底的反帝決心21.漢代對地方割據勢力的打擊產生了兩個副產品:一個是強化了郡縣制,另一個是產生了新的選官制度——察舉制。這主要說明A.血緣政治的影響力逐漸減弱B.漢代君主專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據勢力促進社會轉型D.地方勢力決定集權的發展22.如圖為歐元50歐分硬幣的一面,為歐盟各國統一的圖案畫面,另一面的圖案則帶有不同同的特點,如法國為象征法國的瑪麗安娜肖像,德國為象征著民族分裂與統一的勃蘭登堡門,西班牙為著名的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這表明A.歐元的使用增強了歐洲民眾的認同感B.歐盟在“一體”下追求“多元”并存C.區域集團化的實現仍然任重而道遠D.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并行發展23.中英《天津條約》明確規定:兩國“約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規,亦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分詣(去)大清、大英兩國京師”,并對駐外公使待遇、來往禮節做了規定。這反映出A.清廷舍棄了傳統華夷觀 B.清朝利用國際法維護利權C.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 D.中英間形成平等外交關系24.“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全家處死”。材料所述現象最早當在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5.17世紀中期以來,英國流傳著一句民間諺語:“我的破茅屋是我的城堡。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以下人物的思想最能體現這一民諺精髓的是A.霍布斯 B.培根 C.洛克 D.伏爾泰26.1972—1985年中美貿易額統計表年份美國對華出口(百萬美元)中國對美出口(百萬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8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上表中,中美貿易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改善 B.中國的改革開放C.兩極格局的緩和 D.意識形態的淡化27.如圖是1947年美國的一幅宣傳畫《制造和平》,漫畫實質上反映了A.美國以發展經濟來穩定西方陣營B.馬歇爾計劃為歐洲帶來和平C.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恢復了歐洲經濟D.美國通過經濟援助控制了西歐28.“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這句話應出自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帝 D.北魏孝文帝29.下表列舉了甲午戰爭前中國三類新式企業的資本構成(單位:萬元),由此可知,下列企業屬于表中丙類的是類別國家資本外債資本買辦、官僚的資本一般商人資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280560A.開平煤礦 B.發昌機器廠 C.輪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30.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的關鍵原因在于A.它是體制完備的新式大學B.它是《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D.陳獨秀、李大釗在北大擔任教授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吳道子活躍于盛唐,在藝術上富有創造精神,一說山水畫之變由他開始。他用狀如蘭葉或莼菜條的筆法表現衣褶,圓轉而有飄舉之勢,北宋郭若虛在其《圖畫見聞志》中稱之“吳帶當風”。他又以焦墨勾線,薄施淡彩,世謂之“吳裝”。他通過墨線的肥瘦抑揚,表現出物象的運動感和力量感,為白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其筆法流轉洗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后人將他與張僧繇合稱“疏體”代表畫家,以區別于顧愷之和陸探微勁緊聯綿的“密體”。蘇軾評他的藝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將他作為唐代繪畫的代表,與詩人杜甫、散文家韓愈、書法家顏真卿并列,極贊道:“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他被后世尊為“畫圣”,被民間工匠尊為祖師,對以后的繪畫尤其是人物畫和白描畫風影響極大。——根據《中國古代十大畫家/吳道子》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吳道子的繪畫風格。(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吳道子繪畫風格形成的社會背景。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歐洲大陸共發生了三次較大規模的牛瘟。相應地,英國也爆發了三次牛瘟,1745—1758年的牛瘟影響的范圍最廣,英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病例。關于這場牛瘟是如何以及何時傳到英國,具體的時間已不得而知。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在1745年初,瘟疫從當地國家,即荷蘭或比利時通過進口的牛皮或牛犢進入英國。在18世紀,英國本土的牛瘟全部都來自歐洲大陸。材料二1745年2月,首個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發現。英國政府于1745年11月25日頒布首個針對埃塞克斯郡這一郡樞密令,提出了應對措施。后來,在議會的授權下,樞密院不斷發布新的樞密令。1746年12月,英國政府應對牛瘟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明確應對牛瘟的人員框架,郡一級的治安法官,教區一級為警役等人,后者需要服從前者的領導;限制生牛的交易和轉移,并建立許可證制度;對病牛進行及時宰殺和掩埋制度;為遵守政府規定處理病牛而遭受損失的農戶建立補償制度。此后,英國政府又陸續頒布多個樞密令,或對舊有規定做出改動,或制定新的措施,不斷完善以上這個框架。盡管英國政府出臺了眾多措施來遏制牛瘟的傳播,但效果并不理想。——以上材料均摘編自任有權《英國牛瘟與政府干預(1745—1758)》(1)說明牛瘟在18世紀的歐洲不斷流行的經濟背景。(2)概括指出英國應對1745~1758年牛瘟的特點,并結合英國的制度特色分析其應對“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了首屆世界博覽會。博覽會采取樣品展示、邀請他國參展,以擴大對外貿易。倫敦世博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約10萬件展品參展,展品包括大功率蒸汽機、高速汽輪船、機床等,展覽歷時164天,吸引了630萬人參觀。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展出了電纜、印刷機、打字機等;1900年法國巴黎舉辦“世紀回眸”世博會,展出大型發電機和無線電收發報機,彼時的世博會成為爭奪世界市場的場所,也寄予了一個國家登上歷史舞臺、爭奪中心地位的沖動。——摘編自喬兆紅《世界博覽會與世界歷史整體發展》材料二1957年4月,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分設工業品、紡織品、食品、手工藝品、土特產品5個展館,13個省市專業外貿總公司組織交易團參展,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采購商到會成交金額8686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創收現匯總額的20%……1972年廣交會到會美商有42人,1983年中外合資企業首次參會。1999年獲自營進出口權的私營企業首次亮相,機電產品出口成交首次超過輕工工藝品,居成交第一位。2007年開始設立進口展區,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2009年,209個國家和地區的16.5萬名采購商到會,出口成交額為1.3億美元。——摘編自孟紅《“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的滄桑巨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世界博覽會的特點并分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廣交會的發展變化并分析其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得到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楔形文字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兩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而伊拉克正位于兩河流域。因此,伊拉克人的祖先發明的文字是指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每一筆畫的落筆處顯得粗重,提筆處則顯得淺細,形似木楔,因此C項正確2、B【解析】

由材料可知,崇尚文藝的美第奇家族經商致富并開辦銀行,于15世紀受封為貴族,這表明意大利城市存在縱向流動的可能,這會激起人們的進取精神,這有利于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發展,B項正確;西方人文精神的搖籃是古代希臘,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經商致富而受封的現象,沒有體現科學與人文的交融,C項錯誤;材料內容與宗教改革無關,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D項錯誤。3、A【解析】

根據材料“復以古今社會變革均由階級之相競,則對于史學發明之功甚巨”和所學知識可知,作者認為階級斗爭對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縱向看,包括采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材料中的思想不符,排除B。全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演進的歷史,與材料不符,排除C。現代化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包括政治、經濟、思想等,與材料不符,排除D。4、B【解析】西周分封這些人是舊貴族,分封舊貴族是安撫他們然后到達鞏固西周的統治的目的,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A是次要目的而非主要目的,不符合題意,排除;舊貴族與周天子不存在血緣關系,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不是對殷人的合圍而是安撫他們,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5、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變,各時期代表人物的主張,屬于較難題。解題關鍵是西漢漢武帝時期,董仲舒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發展了儒家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故C項正確。A是孔子的言論,B是荀子的言論,D是黃宗羲的言論,皆非加強中央集權。6、B【解析】

材料表明漢代皇帝通過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決策權以加強皇權。B正確;中朝官系統的出現是為了分割丞相的權力,不能說中央決策機制走向專業化,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決策機制的變化,由此不能推斷政府效率的變化,C排除;D項材料只涉及中朝和丞相,不能體現緩和中央各部門矛盾,D排除。故選B。7、B【解析】

根據材料,明末清初時期,民間招待親朋的家宴,從原來使用“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魚蝦雞豕”,發展到使用“宮碗”、“冰盤”,“五簋十景九云鑼”,“一席所費,可作貧家終歲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奢侈風尚盛行起來,B選項符合題意。家宴使用的碗碟食物增加與手工業部門生產發達不符,A選項錯誤。招待親友使用的餐具和食物越來越講究,不能說明社會“走向貧窮”,C項錯誤;家宴使用的器物食品增加不能說明“逾越禮制現象日趨普遍”,D選項錯誤。8、C【解析】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簽訂,大大擴大了一體化的范圍,確立分階段實現歐洲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目標任務和步驟;并正式將“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所以被稱為一個令人滿意和充滿希望的時刻,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歐共體的成立是在1967年,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歐盟的成立是在1993年,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歐元誕生于1999年,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歐洲聯盟條約》簽訂于1992年。9、A【解析】

本題考查“一五計劃”期間的工業化建設。根據材料時間“1953年9月4日”可知此時為“一五計劃”期間。從“工業建設比重較大的城市”“抓緊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并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為配合以“156”項為中心的工業化建設,政府明確了城市要為社會主義工業建設服務,為生產、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方針。一切以工業為中心,工業是主體,城市是配套,城市現代化通過工業化來實現。城市發展目標被明確為以重工業化為核心選擇優先發展工業城市,把力量集中在重點工程所在城市的建設,集中資源建設工業化基礎,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不能僅根據“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擴大基本建設”而片面推斷出限制城市人口的過快膨脹,排除B項。“優先發展沿海的工業城市”以及“將工業城市進行重新規劃”在材料中無法體現,CD項。10、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所說的“燒生鐵精以重柔鋌”,“以柔鐵為刀脊”,對應的是將生熟鐵一起冶鑄的灌鋼法,B項正確;①欄中“江南水輪不假人”“一輪十筒挹且注”,相對的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車,而非翻車,③欄中“越窯”、“翠色”指的是青瓷而非白瓷,④欄中“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描繪的是陸上絲綢之路,不是海上絲綢之路,ACD三項錯誤。11、C【解析】

從材料1954年憲法到1982年憲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發展,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調整到了國家機構前面,體現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為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應該是在90年代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A錯誤。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確立是在1956年,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矛盾的變化,D錯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求學生結合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表現來分析。解答問題,要搞清楚我國民主法治發展的表現和特點,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12、A【解析】

鄭觀應認為外國商品傾銷造成中國白銀外流,同時口岸手工業者破產,有鑒于此,其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和開平礦務局總辦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財富大量外流,A正確;鄭觀應是資產階級維新派,贊成發展民族工業,而非自然經濟,排除B;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技術多源自外國,而且從鄭觀應目睹情況推斷,其目的不在為自強提供資本和技術,排除C;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創辦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侵略,但是這不是其主觀目的,排除D。13、C【解析】

《馬關條約》規定割讓臺灣給日本,引起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故C正確;《南京條約》割讓的是香港島,不符合題意,排除A;《天津條約》割讓的是九龍司,排除B;《辛丑條約》沒有割讓領土,以政治控制為主,排除D。故選C。14、A【解析】

說明治維新是一次革命的原因是1688年倒幕派爆發了武裝倒幕運動,推翻了幕府統治,使統治權力轉移到天皇手中,通過明治維新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故答案為A;BCD都是明治維新即改革的影響,不能說明治維新是革命的主要依據,排除。15、C【解析】

從1952年到1957年,我國職工和農民的收入都有了顯著增長,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說明我國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故選C;民眾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業化建設成就,排除A;生產關系主要體現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講的主要是民眾收入的提高,與所有制無關,排除B;材料未涉及經濟上急躁冒進“左”傾思想,排除D。16、C【解析】

朱熹認為“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欲”。故答案為C項。朱熹所說的“天理”的主旨并不是天體運行法則和社會發展規律,排除A、B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學說,排除D項。17、A【解析】

材料“革命軍的敵人,五歲的清朝皇帝”說明,英國媒體已經認識到革命軍的敵人就是年僅五歲的清朝皇帝,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對局勢的變化做出了清醒的判斷,故A正確;圖片和材料沒有涉及力量對比的問題,故B不正確;英國政府支持辛亥革命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故C不正確;材料不能得出清朝命運坎坷,英國的態度等信息,故D不正確。.18、D【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是最大的移民流入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大量人口外流得益于交通方式的革新,同時移民本身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外傳,D正確;移民會導致人才外流,但人才外流不是西歐喪失世界中心地位的根源,其根源是戰爭導致其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且在1940年之前,歐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④錯誤,排除A、B、C。19、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采取措施對經濟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聯系所學可知,這是在經濟危機沖擊的背景下,通過這些措施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發展,故答案為D項;材料反映的是針對經濟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不是緩解社會矛盾,排除A項;B項反映的是政府的做法,而不是目的,排除;政府的目的只是應對危機,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20、B【解析】

本題考查孫中山的主要活動事跡,解題的關鍵是“發揮上海《民國日報》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竭力營救被捕的愛國師生和工人;推動和指導五四運動在上海的展開;支持學生的愛國斗爭,對五四運動給予肯定和贊許”。根據所學知識,五四之前孫中山的革命運動基本上脫離了人民群眾,而題干說孫中山對于五四運動的支持,可知他對人民群眾力量認識發生了變化,故B正確;AC材料未體現,排除;D過于絕對,排除。故選:B。21、A【解析】

材料中“兩個‘副產品’”之郡縣制,出現于春秋時期,此時一些諸侯國在新兼并的地區設縣,后來又在邊地設郡。郡縣制的實行標志著傳統的血緣政治開始讓位于地緣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開始讓位于類似于公務員制度的官僚政治。材料中“漢代對地方割據勢力的打擊”所產生的兩個“副產品”中的察舉制,打破原來的世卿世祿制,也使血緣關系漸趨減弱。故答案為A項。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君主專制并不“完善”,排除;C項,中國古代歷史自秦朝已經進入封建社會,漢朝不是社會轉型時期,排除;D項,該項表述不符合史實,地方勢力不能決定集權的發展,排除。22、B【解析】

歐盟貨幣圖案各國不同,其差別化圖案體現了歐盟在“一體”下追求“多元”并存,選項B正確;選項A與題無關,排除;歐盟是區域集團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因此選項C排除;材料未體現經濟全球化,排除D。23、C【解析】

侵華戰爭勝利后,英國在條約中明確派駐公使入駐北京,這反映了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C正確;A表述絕對,排除;B與題無關,排除;中英兩國在外交上并不平等,排除D。24、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廢除丞相,并且不允許復立丞相,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首先廢除了丞相制度,故選C項;宋元時期丞相制度都沒有被廢除,排除AB項;清朝在明朝之后,丞相制度已經被廢除,排除D項。故選C。25、C【解析】

洛克是第一個系統闡述憲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權利的人。材料“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我的破茅屋”體現了人們生來就有生命、自由、財產等自然權利,是洛克思想的體現,故C符合題意;霍布斯反對君權神授,主張天賦人權合社會契約,但沒有明確的人民主權的觀點,故A不符合題意;培根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故B不符合題意;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主張君主立憲,自由平等,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6、A【解析】

題目給出的時間限定是1972年到1985年。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推動中美貿易持續增長,故A符合題意;中國的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時間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兩極格局的緩和不是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題意;冷戰期間,中美并未淡化意識形態的對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7、A【解析】

從題干圖片信息可知,美國對西歐實行馬歇爾計劃,以經濟手段扶持、穩定、控制西歐國家,故答案為A項。根據所學可知,馬歇爾計劃客觀上造成了歐洲的分裂,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可知,接受馬歇爾計劃的只有西歐國家,“恢復了歐洲經濟”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故C錯誤;“控制了”表述過于絕對化,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圖片的解讀和分析以及對馬歇爾計劃目的識記和掌握。馬歇爾計劃的目的是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發展西歐經濟,壯大資本主義陣營同時抵消共產主義的影響;也想著通過恢復西歐經濟增強資本主義陣營的力量以遏制蘇聯。28、B【解析】

從材料中"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

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等可以看出此君王并不歧視

少數民族,而是盡力安撫,使民族關系融洽,B選項符合題意。AC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29、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甲企業以國家資本為主,不允許買辦和一般商人投資,聯系所學可知為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用工業;乙雖是國家資本為主,但是允許買辦官僚等投資,說明是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丙企業沒有國家資本和外債資本,只有買辦官僚和一般商人的資本,說明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昌機器廠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故選B;AC屬于乙類,排除;D屬于甲類,排除。30、C【解析】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故C正確;北京大學體制是否完備,與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無關,故A排除;北京大學不是《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故B排除;陳獨秀、李大釗在北大擔任教授,并不是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的最關鍵原因,故D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風格:富有創造性;使用并發展了白描技法;筆法洗練;突出物體的運動感和力量感;在法度外推陳出新;畫風豪放(2)背景: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學藝術空前發展;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盛唐注重規范法度;人物畫發展成熟。【解析】

(1)風格:根據材料“在藝術上富有創造精神”可歸納出富有創造性;根據材料“他通過墨線的肥瘦抑揚,表現出物象的運動感和力量感,為白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可歸納出使用并發展了白描技法;根據材料“因其筆法流轉洗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可歸納出筆法洗練;根據材料“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可歸納出在法度外推陳出新和畫風豪放。(2)原因:根據材料“吳道子活躍于盛唐”和所學知識可知,關于吳道子繪畫風格形成的社會背景可從當時的國力強盛、文藝發展、中外交流、注重法度規范和人物畫的成熟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32、(1)背景:隨著歐洲經濟的發展;歐洲內部的經濟交流和聯系不斷增強(世界市場拓展)。(2)特點:政府主導;逐漸形成嚴密框架;逐漸完善應對舉措。原因:維護新貴族利益;應對不力(反應緩慢,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被動跟進,沒采取有效的強硬措施)。(合理表述酌情給分)【解析】

(1)背景:據材料“牛瘟在18世紀的歐洲不斷流行的經經濟背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