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動物學I 課件_第1頁
普通動物學I 課件_第2頁
普通動物學I 課件_第3頁
普通動物學I 課件_第4頁
普通動物學I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動物學

(GeneralZoology

)動物學簡介一、動物學的分科

1、定義:動物學是研究動物生命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

2、分科:由于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漸形成了若干相對獨立的學科。

形態學:研究動物形態結構的科學,又可分為解剖學、組織學和細胞學。

生理學:研究動物生命活動的生理功能,包括動物的行為。

分類學:對各動物分門別類,闡明動物界的自然分類系統。

胚胎學:研究動物體從受精卵發育到成體的過程。

古生物學:研究不同地質時期,地層沉積巖中保存下來的生物化石,并進行分類。

進化論:研究生物的起源及其衍化發展規律。

遺傳學:研究動物的遺傳與變異。等

動物學的發展史早期

西方—古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發表《動物歷史》一書,該書記述了400多種動物,并劃分為無血和有血動物兩大類。中國—殷商時期即飼養了家畜。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爾雅》敘述了動物的名稱和分類。16-18世紀為初期發展階段

中國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了400多種動物,分隸于蟲、介、鱗、禽、獸五類。

瑞典林奈創立了分類學,提出將物種作為分類單位。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施乃登、施旺的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定律。19世紀中后期,物理學等的帶動,將各種實驗技術引入生物學研究領域,促進生物科學出現較大發展。比較主要的有孟德爾發現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美國摩爾根等人發現的連鎖、互換和伴性遺傳規律,并把遺傳學和細胞學結合起來,確定和發展了染色體遺傳學說。學習目的及研究方法揭露和掌握動物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為進一步控制、利用和改造動物的遺傳性狀,使之有可能形成合乎人類需要的新品種。觀察法:通過觀察其外部形態、剖析內部結構、動物的個體發生、生活史、生活習性以及對環境的適應,并進一步分析、描述、記錄,最后綜合處研究的成果。

比較法:為找出規律性的重要方法。通過對動物的各種種群之間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動物之間進化的內在聯系。

實驗法:通過科學實驗,提出實驗課題,尋求科學的解答。

對比實驗法:通過對比實驗說明因果關系。動物的分類一、分類方法

1、人為分類法:以動物形態結構或生活習性上一個或幾個特點作為分類依據。

2、自然分類法:依據動物的各種特征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特點作為分類依據,較為全面,更為科學合理。

二、分類最基本的單位為種

1、同一物種內的個體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具有共同的祖先;

(2)形態結構、生理和遺傳特性彼此相似;

(3)種內能自由交配,并能產生正常的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種內又有品種、亞種的概念,但不屬于分類范疇。

三、分類的階元

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動物界無脊索動物:原生動物門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原體腔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

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亞門:圓口綱魚綱

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原生動物原生動物是動物界里最低等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或群體,約3萬種,營自由生活的種類約17000多種,寄生的約6800種。化石種類2萬多,只要有水就有原生動物主要特征

1、為最原始最低等的單細胞動物或單細胞群體。

2、具有鞭毛或纖毛或偽足等運動類器官

3、具自養、異養或混養等營養方式

4、呼吸和排泄

5、具應激性

6、生殖方式:無性生殖(1)無性生殖: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一個親體直接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這種生殖方式存在于所有原生動物中。

二分裂:細胞核先分裂為二,細胞質再分裂為二,形成兩個相同的子體。有縱二分裂,如眼蟲;橫二分裂,如草履蟲。

復分裂:細胞核反復分裂,形成許多子核,然后各個細胞核周圍的細胞質緊縮而形成許多子體,每個子體稱為裂殖子,產生子體的細胞為裂殖體。如瘧原蟲。

出芽生殖:細胞核先分裂出若干小芽,然后細胞質發生相應的變形,最后細胞分裂產生許多小的新個體,例如夜光蟲。

有性生殖(2)有性生殖:由兩個親本各自產生生殖細胞,再由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合子,繼而發育成個體的生殖方式。

配子生殖:通過由親體產生生殖細胞(同型配子或異型配子),兩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合子,如衣滴蟲。

接合生殖:兩個蟲體暫時靠在一起,細胞膜的一部分融合,互相交換它們一部分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然后彼此分開,各自再進行分裂生殖。如,草履蟲。變形蟲草履蟲海綿動物又稱多孔動物或側生動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約5000多種,絕大多數為海生,成體全部營固著生活,有單體,也有群體,單體呈杯狀,球狀、瓶狀等,大小不等。

1、為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是一種側生或旁生動物

2、大多為不對稱的體制,少數輻射對稱

3、兩胚層,無明顯的組織和器官分化

4、特有水溝系

5、有性生殖采用出芽和芽球方式;有性生殖過程中具胚層逆轉現象

鈣質海綿

白枝海綿毛壺六放海綿偕老同穴佛子介尋常海綿枝狀海綿瘤狀海綿尋常海綿泡狀海綿腔腸動物門主要特征

1、真正的雙胚層動物

2、大多數輻射對稱,少數兩輻對稱

3、具有消化循環腔

4、出現初步的組織分化

5、散漫性的原始神經系統

6、生殖方式

7、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現象

數枝蟲扁形動物門主要特征

1、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

2、具有中胚層,但分化不完善;無體腔,由中胚層形成的實質組織所填充

3、體壁由皮膚肌肉囊組成

4、不完全的消化系統

5、無專門的呼吸和循環系統

6、原腎型的排泄系統

7、梯形神經系統

8、生殖系統

日本血吸蟲原體腔動物門

本門動物又稱假體腔動物或線形動物,這類動物時動物界中龐大而復雜的一個門,具有許多相同的特點,但各類群在演化上的類緣關系不很密切,形態結構上存在明顯差別。

主要特征

1、體蠕蟲型或稱長圓桶形或線形,多數為小型,兩側對稱,無明顯頭部,體不分節

2、具皮膚肌肉囊

3、具有原體腔

4、完全的消化系統,有口和肛門兩個開口

5、無任何形式的循環系統和特殊的呼吸器官

6、原腎型的排泄系統

7、圓桶形或梯形神經系統

8、大多為雌雄異體、異形,直接或間接發育

輪蟲鞭蟲環節動物門主要特征

1、分節現象

2、具有真體腔

3、出現營運動的附肢-疣足和剛毛

4、完全消化系統

5、閉管式循環系統

6、最早出現呼吸系統

7、后腎管型的排泄系統

8、鏈狀神經系統

9、生殖系統

蚯蚓循環系統軟體動物門動物界第二大門,種類僅次于節肢動物門。

1、身體柔軟,不分節,由頭、足、內臟團三部分組成;大多數左右對稱,少數不對稱;

2、具外套膜和貝殼

3、消化系統

4、呼吸系統

5、開管式為主的循環系統

6、排泄系統

7、神經系統

8、生殖和發育

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門主要特征

1、異律分節,身體一般有頭、胸、腹組成或有合并

2、具有成對的、按體節排列的、分節的附肢

3、具外骨骼,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

4、肌肉為束狀橫紋肌,附著在外骨骼的內面或骨骼的內突上。

5、消化系統

6、開管式的循環系統,具混合體腔。

7、呼吸系統

8、排泄系統

9、鏈狀神經系統

10、生殖和發育棘皮動物門主要特征

現有的棘皮動物約6,000種,全部海產,營底棲生活,從潮間帶至水深數千米的深海都有分布。化石種類有20,000余種。

1、后口動物

2、外形:星形、球形、圓柱形等,具有共同特性

3、內部結構:具真體腔和發達的水管系統

海星結構圖石筆海膽半索動物又稱隱索動物,是一些口腔背面有一條短盲管前伸至吻內的海棲動物。種類較少,這些動物的存在為棘皮動物與脊索動物之間的聯系提供了一些證據。本門動物有腸鰓綱和羽鰓綱(占本門動物的77%)兩種。羽鰓綱形似苔蘚,觸手腕狀。腸鰓目為自由運動的種類,各種柱頭蟲(常吻、粗吻、尖吻等)。

1、身體由吻、領和軀干部組成(以柱頭蟲為例)

2、具行呼吸作用的咽鰓裂

3、具背、腹神經索,背神經索前端出現空腔,被認為是早期的神經管(背神經管雛形)。

4、具口索(內分泌腺)

5、真體腔發達

6、雌雄異體,變態發育

無脊索動物小結體壁

表膜--皮層、中膠層和胃層--外胚層、中膠層和內胚層--皮肌囊--外骨骼體壁表膜→皮層、中膠層和胃層(海綿動物)→→→→外胚層、中膠層和內胚層(腔腸動物)→皮肌囊(扁形動物、原腔動物)角質膜→具外骨骼(節肢動物)體表:外胚層表皮,適應生活環境,寄生:保護與吸收營養(角質膜,皮層,合胞體、微毛)陸生:保護防失水,角質膜,外骨骼,水生:貝殼,甲殼肌肉(muscle)肌球蛋白、肌動蛋白→皮肌細胞→中胚層肌肉。皮肌囊→體壁和臟壁肌肉層,平滑肌→橫紋肌(昆蟲斜紋肌)消化(digestion):提高消化吸收效率細胞內消化→細胞外消化→有口無肛門不完全消化系統(腔腸、扁形動物)→有口有肛門完全消化系統,食物與糞便分開,(原腔動物)1消化道出現肌肉、消化腺(環節動物)→分化分工、結構復雜化,咽、食道、胃(賁門胃幽門胃)、腸→出現各種口器(節肢動物),附屬結構:齒舌、晶桿、胃盾、磨胃,2腺細胞→腺體分泌消化酶,咽腺、食道腺、肝,肝胰臟消化有口無肛門→有口有肛門

消化道再分化→消化道壁肌肉、消化腺

出現各種口器circulation效率與生活習性原生質:原生動物和細胞借助水流動: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消化循環腔、側生動物水溝系、棘皮動物水管系體腔液流動:原腔動物有開管式循環和閉管式循環兩種。從效能角度來講,閉管式較開管式進化。環節動物出現閉管式:環節動物(蛭綱除外)、軟體動物的頭足綱。開管式:蛭綱、軟體動物(頭足綱除外)、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為血系統和圍血系統

體腔液、血液、血淋巴呼吸(respiration):水陸環境適應通氣:增加交換界面分壓差提高氣體交換效率無呼吸器官:細胞膜、體表皮膚:簡單擴散作用完成,原生動物、側生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低等甲殼動物有呼吸器官:1水呼吸器官:體表、鰓(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櫛鰓、羽鰓、絲鰓、瓣鰓、盾鰓;關節鰓、足鰓

書鰓(肢口綱)呼吸樹(海參)2空氣呼吸器官:外套膜肺;書肺(蛛形綱);氣管(蛛形綱、多足綱、昆蟲綱)呼吸呼吸系統從軟體動物門開始出現

體表、鰓、書鰓、書肺、氣管、皮鰓、軟體動物和甲殼綱肢口綱蛛形綱蛛形綱、多足綱和昆蟲綱海星、海膽、海百合細胞膜海綿環節呼吸樹海參排泄(excretion)與代謝水平

代謝中產生氨、尿素、尿酸,水、鹽分,調節滲透壓平衡細胞膜、體表滲透擴擴散排出,原腎管——扁形動物始現外胚層形成,只體表開口,廢物靠滲透作用進入排泄管。→腺型、管型

后腎管—中、外胚層形成,體腔內、體表各有開口,廢物直接或滲透進入排泄管。腺體—后腎管特化成綠腺、顎腺、基節腺,鮑雅諾腺

馬氏管—中胚層或外胚層形成,適應陸生生活的排泄器官。蛛形綱有兩套排泄系統:基節腺和馬氏管廢物:水生多排泄氨,陸生排泄尿酸

生殖(repreduction)與生殖系統無性生殖:迅速增加個體數量

細胞分裂:裂體生殖(二分裂、復分裂)、質裂機體:出芽、芽球、再生有性生殖:接合、配子、幼體、孤雌生殖系統:從扁形動物開始出現,包括生殖腺、生殖導管及其附屬腺。只有生殖腺(臨時形成):腔腸動物、沙蠶生殖腺和生殖管:精巢、輸精管、儲精囊、陰莖,附性腺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受精囊、卵黃腺、勞氏管、產卵瓣世代交替和多態現象:群體中形態分化,生殖體和營養體,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出芽、二分裂、裂體生殖、質裂、再生有性生殖--接合、配子、孤雌、幼體生殖系統:始于扁形動物,包括生殖腺、生殖導管及其附屬腺。生殖與生殖系統神經:適應環境、調節精確神經肽→神經系統從腔腸動物開始出現網狀→梯狀→索狀→鏈狀→中樞→腦出現分化結構功能:向前中集中、加強、精細準確三、神經--神經系統從腔腸動物開始出現

神經肽→網狀→鏈狀或梯狀→索狀→中樞→腦的分化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頭足綱的中樞神經外有中胚層來源的軟骨包圍感官平衡囊、觸手囊聽器(鼓膜)眼點Eye、單眼、復眼觸覺器、尾感器、觸角與感毛化學感受器嗅窩、項器、耳突、嗅檢器、嗅覺毛、頭感器體制(Systemoforganization):無對稱→輻射對稱→固著、漂浮、少動,具吸附器

兩側對稱→快速運動,附肢運動器官

兩輻射對稱、五輻射對稱

腔腸動物海葵扁形動物棘皮動物運動:無附肢→附肢鞭毛→纖毛→偽足疣足、剛毛+肌肉→節肢中胚層出現后,肌肉參與運動運動

鞭毛→纖毛→偽足→疣足→附肢中胚層出現后,肌肉參與運動。個體與系統發育系統發育:結構功能演化個體: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腸作用5種方式形成原腸、原腸胚、三胚層及不同體腔形成與分化不同精卵的形成方式、受精、發育方式(卵裂、原腸形成、中胚層與體腔形成方式)系統、個體發育過程不同,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各異個體發育(development)直接發育間接發育:單幼蟲:腔腸動物--浮朗幼蟲;環節動物--擔輪幼蟲;多幼蟲(寄生中間宿主;自由生活)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無節幼體、溞狀幼體…….耳狀幼蟲、羽腕幼蟲、短腕幼蟲….軟體動物-擔輪幼蟲、面盤幼蟲、鉤介幼蟲。節肢動物-不完全變態(漸變態和半變態)-完全變態胚層(Embryoniclayer)單細胞→兩層細胞(海綿動物)兩胚層(腔腸動物)→三胚層(扁形動物始)體腔分節分節現象從環節動物開始,標志著進入高等無脊椎動物。動物的分節是從扁形動物的假分節到

環節動物的同律分節再發展到

節肢動物和脊索動物的異律分節而逐步進化的。分節無分節假分節:如絳蟲、紐蟲同律分節,環節動物是典型的異律分節,節肢動物是典型的脊椎動物的分節現象逐漸消失什么是同律分節和異律分節?有何異同點?演化意義?兩側對稱動物身體沿縱軸方向分化出體節的現象。分節是動物體特化的開始,是進化的標志。體腔各類型體腔形成的過程及其特點假體腔(原腔動物)→真體腔:→裂體腔(環節動物)混合體腔(節肢動物)→腸體腔(棘皮動物)演化結構功能、特殊、適應1兩、三胚層;體腔有無、真假與發達2.1刺絲泡、刺細胞、桿狀體、角質膜皮層2.2外骨骼(骨針、貝殼、幾丁質)、內骨骼2.3齒舌、胃楯、胃磨、口器2.4鰓、瓣鰓、書鰓、皮鰓、呼吸樹2.5剛毛、疣足、節肢(雙肢型、單肢型)結構功能比較原生動物與細胞、機體同類比較:海綿與腔腸;頭足類與軟體動物各綱之間異類比較:腔腸與扁形;腔腸與環節;蛔蟲與蚯蚓;環節與節肢;棘皮與其它類群體制:輻射、兩輻射、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