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技術規程_第1頁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技術規程_第2頁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技術規程_第3頁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技術規程_第4頁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53/TXXXX—XXXX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梁施工監控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梁施工監控技術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監控所需參數與獲取、監控計算、線形控制、監控量測、監測數據分析、結構狀態識別及反饋控制、監控成果應用及管本文件適用于云南省公路采用掛籃進行懸臂澆筑施工的主跨跨徑不大于180m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的施工監控,采用類似工法施工的橋梁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1839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法CJJ/T281橋梁懸臂澆筑施工技術標準JTG336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T365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JTG5120公路橋涵養護規范JT/T1037公路橋梁結構監測技術規范DB53/T810橋梁有效預應力檢測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施工監控constructionmonitoring為控制橋梁施工過程的結構狀態,實現設計要求的成橋結構受力與線形目標而進行的監控計算、結構應力及變形監測、數據分析與反饋控制等工作的總稱。3.2監控量測monitoringmeasurement在橋梁施工過程中,對結構應力、線形、溫度等進行的現場跟蹤量測。2DB53/TXXXX—XXXX3.3監控計算calculationformonitoring為獲得橋梁各施工階段及成橋后結構受力狀態和線形狀態,而對橋梁主體結構進行設計復核性計算、施工模擬計算及施工跟蹤計算的總稱。3.4正裝分析法formalanalysismethod根據施工組織設計逐階段地進行正序分析,逐步安裝節段構件,施加相應作用,模擬和再現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幾何和力學狀態的結構分析方法。3.5成橋狀態completionstateofbridge二期恒載施加完成后,橋梁結構線形狀態和應力狀態的總稱。3.6施工預拱度camberinconstruction為抵消橋梁結構施工過程中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產生的位移(撓度在施工時所預留的與位移方向相反的校正量。[改寫JTG/T3650,術語2.0.19]3.7成橋預拱度camberforthecompletedbridge為抵消橋梁結構成橋后在長期運營過程中由于混凝土收縮徐變、預應力損失及活載等原因產生的撓度,而在施工時所預留的與位移方向相反的校正量。[改寫JTG/T3650,術語2.0.19]3.8合理成橋線形reasonablelineshapeofthecompletedbridge橋梁成橋時主梁線形,該線形為設計線形與成橋預拱度疊加后的線形。3.9線形監控lineshapemonitoring在橋梁施工過程中,通過線形監測、誤差分析、參數及結構狀態調整,控制施工中結構線形狀態,使橋梁線形(主梁高程及軸線等)在成橋時與合理成橋線形基本吻合。3.10應力監控stressmonitoring3DB53/TXXXX—XXXX在橋梁施工過程中,通過應力監測、誤差分析、參數及結構狀態調整,使橋梁結構應力在施工過程中及成橋時與計算目標狀態基本吻合。3.11反饋控制feedbackcontrol在橋梁施工監控過程中,獲取已施工結構的變形和應力監測數據,預測未施工結構變形和應力,將結構信息與預控數據進行比較,通過誤差分析和調整參數等一系列控制手段,使結構狀態達到預期目標。4基本規定4.1應對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施工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進行施工監控。4.2施工監控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實施,其工作內容應包括:a)基礎資料收集;b)監控計算;c)編制施工監控方案;d)現場監測;e)數據分析及反饋控制;f)提交監控成果資料。4.3在橋梁施工圖設計及施工組織設計階段應明確施工程序,不應在施工期間做臨時調整,施工監控單位據此制定施工監控方案。當確需改變施工順序、進度和作業條件等時,應復核施工監控方案的可行性。4.4懸臂澆筑的施工過程控制宜遵循變形和應力雙控的原則,且宜以變形控制為主。4.5施工監控應建立健全技術、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制定施工監控工作流程。4.6施工監控應貫徹國家有關規范和技術經濟政策,積極穩妥地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4.7施工監控應考慮與成橋荷載試驗及橋梁運營期健康監測系統的關聯性。5監控所需參數與獲取5.1監控所需參數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所需參數,應包括表1所列項目:表1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控所需的主要參數123456表1(續)4DB53/TXXXX—XXXX789施工工序;掛籃、支架及托架等臨時受力結設計文件提供的材料力學和物理特性、結構幾何尺寸、作用、5.2監控參數獲取5.2.1混凝土施工相關參數的獲取方法如下:a)混凝土實測強度,宜經現場取樣后通過工地試驗室現場試驗的方式獲取,試驗方法應符合JTG3420的規定;b)混凝土實測彈性模量,宜經現場取樣后通過工地試驗室現場試驗的方式,分別測定混凝土在3天、7天、14天、28天、60天、90天齡期的E值,以得到完整的E-t曲線,試驗方法應符合JTG3420的規定;c)混凝土實測容重,宜經現場取樣后通過工地試驗室現場試驗的方式獲取,試驗方法應符合JTG3420的規定;d)混凝土收縮、徐變參數,宜按照JTG3362的規定取值,必要時可根據混凝土收縮徐變試驗或可靠的工程經驗進行確定。5.2.2預應力施工相關參數的獲取方法如下:a)預應力鋼絞線實測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宜經現場取樣后通過工地試驗室現場試驗的方式獲取,試驗方法應符合GB/T21839的規定;b)預應力孔道實測摩擦系數、偏差系數,宜通過現場試驗獲取,試驗方法應符合JTG/T3650的規定;c)錨下實測有效預應力,宜通過現場檢測獲取,檢測方法宜符合DB53/T810的規定。5.2.3墩柱、箱梁實測斷面尺寸,宜通過現場測量的方式獲取,測量方法應符合JTGF80/1的規定。5.2.4施工荷載的相關參數,應依據施工單位提供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現場調查統計確定,其中合龍頂推力值和位移值應由設計或監控單位提供。5.2.5施工測量控制網、控制點的相關信息由施工單位提供,其技術要求應符合JTG/T3650的規定。5.2.6掛籃、支架及托架預壓試驗結果,應由施工單位通過現場加載試驗獲取,預壓試驗可執行JTG/T3650和CJJ/T281的相關規定。6監控計算6.1監控計算的方法5DB53/TXXXX—XXXX施工監控計算,宜按正裝分析法采用有限元模型計算,并應考慮掛籃、吊架及支架等施工設施對橋梁結構的影響,以及施工過程邊界條件、構件數量、作用荷載、工序調整、體系轉換等的變化,并計入混凝土收縮徐變的影響。6.2監控計算的內容6.2.1施工監控計算,應包括設計復核性計算、施工模擬計算和施工跟蹤計算。6.2.2設計復核性計算,應按設計文件提供的參數值,進行考慮施工過程的主體結構強度和剛度計算,計算結果應與設計文件進行比較,以確認施工監控計算模型及參數的正確性。設計復核性計算的主要內容有:a)施工階段結構應力及變形計算;b)成橋狀態結構應力及變形計算;c)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d)承載能力極限狀態驗算。6.2.3施工模擬計算,應按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文件提供的施工工序和施工荷載,根據設計文件、規范及相關試驗結果,選取合理的計算參數,進行考慮施工過程的總體計算,以得到各施工階段及成橋狀態的結構應力和變形等監控計算目標數據。6.2.4施工跟蹤計算,應根據監測數據分析、反饋控制等得到的更新參數值和施工流程,進行考慮施工過程的總體計算,以得到后續各施工階段及成橋狀態的結構應力和變形等監控計算目標數據。7線形控制7.1一般規定7.1.1橋梁施工線形控制,應按施工模擬計算、施工跟蹤計算、監測數據分析及反饋調整等,進行綜合動態控制。7.1.2預拱度可分為施工預拱度和成橋預拱度。采用預拱度總量控制,通過主梁每個節段的立模高程來實現,以滿足最終合理成橋線形。7.1.3監控單位應依據批準的設計文件,進行設計復核性計算,并同設計單位的計算結果相互校核,初步確定預拱度數值。7.1.4施工單位應及時向監控單位提供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文件,提供掛籃、托架、支架設計圖紙及預壓試驗數據結果,提供橋梁計算參數的試驗數據,并做好橋面施工荷載調查與控制工作,監控單位據此優化橋梁計算模型,為預拱度和立模高程的確定提供依據。7.1.5合龍時梁體溫度與設計合龍溫度偏差應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并在合龍段施工前通過觀測獲取環境溫度與合龍端高程變化的對應關系,以確定最佳合龍時間。7.1.6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梁在主梁懸臂澆筑施工前應確定成橋預拱度的設置方法與數值,不應在懸臂澆筑施工期間臨時調整。7.1.7成橋預拱度宜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設置,如設計未做要求時可參照本規程第7.3節設置。7.2施工預拱度計算7.2.1橋梁施工預拱度應按下式進行計算:6DB53/TXXXX—XXXXfi施工=-(Σf1i+Σf2i+f3i+f4i+f5i+f6i+fe+fgl) 式(1)中:施工fi——第i節段箱梁施工預拱度;施工Σf1i——第i節段及后澆筑節段重力作用撓度累計值;Σf2i——第i節段及后澆筑節段縱向預應力張拉后對該點撓度影響值;f3i——施工階段混凝土收縮徐變在第i節段產生的撓度總和;f4i——施工臨時荷載在第i節段產生的撓度總和;f5i——溫度影響產生的變形總和;f6i——墩身壓縮產生的變形總和;fe——體系轉換與橋面鋪裝、護欄等結構附加重力產生的撓度總和;fgl——掛籃、支架及托架變形影響值。7.2.2施工階段結構重力(包括結構附加重力)、預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墩身壓縮、結構體系轉換及臨時荷載對施工預拱度的影響,可通過橋梁專業有限元軟件進行施工模擬計算得到。7.2.3支架及托架變形對施工預拱度的影響,應通過支架及托架結構計算結合現場預壓試驗結果綜合確定。7.2.4掛籃變形對施工預拱度的影響,由現場掛籃預壓試驗及懸臂澆筑施工過程中掛籃變形觀測數據等綜合確定,應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動態調整。7.3成橋預拱度計算7.3.1成橋預拱度設置宜采用余弦曲線分配法,按最大成橋預拱度值沿縱橋向做成平順曲線,如圖1所示,余弦曲線分配可依據下列公式分配計算,各曲線函數表達如下:曲線Ⅰ:y=1-cos()(0<x<L2)....................................................(2)曲線Ⅱ:y=1-cos()(0<x<L1-l1)..........................................(3)曲線Ⅲ:y=1-cos()(0<x<l1)..........................................................(4)式(234)中:7DB53/TXXXX—XXXXzcf——中跨跨中最大成橋預拱度;zcfbc——邊跨最大成橋預拱度;y——任意一點成橋預拱度;x——Ⅰ、Ⅱ、Ⅲ曲線橫坐標,起點在成橋預拱度最小處。LLL圖1成橋預拱度示意圖7.3.2中跨跨中最大成橋預拱度宜按下式計算:fzc=fsc+fjc...............................................................................(5)式(5)中:zcf——同式(2);zcfsc——該項取值應依據JTG3362的規定按可變荷載頻遇值計算的長期撓度值與預加應力長期反拱值之差采用;fjc——中跨跨中最大成橋預拱度經驗值,應根據橋梁跨徑大小、橋梁主梁設計剛度、預應力度等綜合確定,取值宜在L/1500~L/1000之間。7.3.3邊跨最大成橋預拱度宜設置在邊跨L/4~3L/8之間,具體位置通過計算確定,邊跨最大成橋預拱度宜取中跨最大成橋預拱度的1/4。7.4施工階段立模高程7.4.1主梁各節段立模高程應按下式計算:Hi立模=Hi設計+fi施工+fi成橋........................................................(6)式(6)中:H立模i——第i節段待澆筑箱梁前端模板高程;8DB53/TXXXX—XXXXH設計i——第i節段待澆筑箱梁前端設計高程;fi施工同式(1);fi成橋第i節段箱梁成橋預拱度。7.4.2主梁立模高程通知單樣式可參見附錄A。7.5成橋橋面線形7.5.1主梁懸臂澆筑施工完成后在調平層實施前應對橋面線形進行通測,根據測量結果及合理成橋線形對調平層、鋪裝層及護欄高程進行調整,確保二期恒載相對均衡、橋面及護欄線形平順。7.5.2橋梁成橋后應設置永久性觀測點,并將觀測數據列入施工監控成果報告。永久性觀測點的布置應符合JTG5120的規定。8監控量測8.1監測項目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測應包括表2所列項目:表2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監測的主要項目1●●2●●3―●4―●5―●6●●7―●8―●9●●○○8.2測點布置8.2.1主墩基礎沉降監測基礎沉降測點宜布置在承臺四角,測點宜在澆筑承臺時采用φ14~φ20短鋼筋預埋在其頂面,測點應露出承臺頂面2.0cm~5.0cm,鋼筋頭磨平并做標記,測點布置示意見圖2。9DB53/TXXXX—XXXX圖2基礎沉降測點布置平面示意圖8.2.2主墩偏位與豎直度監測主墩偏位與豎直度測點宜布置在墩底面和每施工節段頂面邊線與兩軸線交點位置,測點布置示意圖見圖3。圖3主墩偏位與豎直度測點布置平面示意圖8.2.3掛籃變形監測懸臂澆筑施工階段掛籃變形測點,宜沿用掛籃預壓試驗所布置測點。8.2.4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監測監控單位在施工單位建立的施工測量控制網的基礎上,每一主墩箱梁0號塊頂面應至少布置兩個高程基準點,其中至少有1個點作為備用點。基準點應采用專用測釘埋設。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和監控單位每月至少進行1次聯合復測。DB53/TXXXX—XXXX懸臂澆筑施工階段與邊跨直線段施工階段主梁線形觀測點,宜設置在每一施工節段端部(距前端約5cm~10cm處)頂板上,分別在軸線及距兩側外邊緣1m位置,測點宜采用φ14~φ20短鋼筋在垂直方向與頂板上下層鋼筋點焊牢固并保持豎直。測點伸出混凝土面2.0cm,測頭磨平并做標記。測點布置示意見圖4所示。圖4箱梁變形測點布置示意圖8.2.5主墩應力監測主墩應力測點應根據結構受力分析布置在墩身受力不利截面,每單肢墩截面應布置不少于8個測點,分別在大小里程側布置。應力傳感器應垂直于截面方向固定在主筋上,測點布置示意見圖5所示。圖5主墩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8.2.6主梁應力監測主梁應力測點應根據結構受力分析布置在主梁受力不利截面,每截面應布置不少于6個測點,應力傳感器應垂直于截面方向固定在主筋上,測點布置示意見圖6、圖7所示(以三跨為例)。受力不利截面一般有:a)0#塊端部截面;b)中跨四分點截面;c)跨中截面;DB53/TXXXX—XXXXd)邊跨最大正大彎矩截面。圖6主梁應力監測截面布置示意圖圖7箱梁截面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8.2.7環境監測全橋選擇1個“T”構,進行主梁梁體溫度場監測,測試截面宜布置在0#塊端部、主(邊)跨L/4處,每截面宜布設36個測點。測點布置示意見圖8所示。圖8箱梁截面溫度場測點布置示意圖環境溫度、濕度測點可布置在橋面上、箱梁內外一個或幾個固定位置,測點應能代表橋位處的實際氣溫情況。DB53/TXXXX—XXXX橋址處風速、風向測點應根據現場地形情況及橋梁在現場的布置綜合確定。橋上風速、風向測點宜設置在最高墩處,并安裝在具有足夠剛度和強度的支架上,支架高出0#塊頂面至少5m。8.3儀器設備8.3.1監控量測的儀器選擇配備,應綜合考慮橋址處氣候環境條件、橋梁結構特點、規模及經濟性等要求,儀器的配備數量應滿足現場使用要求,損耗性儀器如傳感器應配備備件。8.3.2測試儀器的配備及技術要求應滿足表3的要求,測試儀器的量程應滿足監測要求。表3監測項目儀器配備及技術要求12/345678.3.3應力、溫濕度、風速等,宜采用具備數據實時采集、傳輸功能的遠程自動化監測系統,監測系統技術要求應滿足JT/T1037的規定。8.3.4施工監控所用的儀器、設備等應經法定計量機構檢定或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8.4監測頻率8.4.1主墩基礎沉降監測主墩基礎沉降測量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進行,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承臺澆筑完成后測取測點初讀數作為監測基準值;b)在主墩及主梁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進度進行測量,不低于每月1次,且不少于每3個節段1次。主墩基礎沉降監測記錄表樣式可參見附錄A。8.4.2主墩偏位與豎直度監測主墩偏位與豎直度測量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進行,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墩身首個節段混凝土澆筑后測取墩底測點三維坐標初讀數作為測試基準值;b)墩身施工階段應每節段進行1次;c)主梁懸臂澆筑施工階段宜測量墩頂和墩底測點,每月至少1次。主墩偏位與豎直度監測記錄表樣式可參見附錄B。DB53/TXXXX—XXXX8.4.3掛籃變形監測懸臂澆筑施工階段掛籃變形測量宜選擇前1~5#節段進行,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掛籃就位固定后測取測點初讀數作為監測基準值;b)主梁混凝土澆筑前進行1次;c)主梁底板澆筑后進行1次;d)主梁腹板澆筑后進行1次;e)頂板澆筑后進行1次。掛籃變形監測記錄表樣式可參見附錄C。8.4.4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監測懸臂澆筑施工階段主梁立模高程、立模軸線的測量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進行,以減少溫度的影響。懸臂澆筑施工階段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的測量應在氣溫相對穩定且避開大型機械設備作業的時段進行,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主梁各節段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對立模高程進行1次復測;b)主梁各節段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后對前3個節段高程與軸線偏位各進行1次;c)主梁各節段預應力張拉前、后對前3個節段高程與軸線偏位各進行1次;d)掛籃移動就位后對前3個節段高程與軸線偏位進行1次。邊跨直線段高程與軸線偏位測量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進行,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直線段混凝土澆筑前、后各進行1次;b)直線段縱向預應力張拉前、后各進行1次。合龍段混凝土澆筑前后、預應力張拉前后、頂推前后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各進行1次全橋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通測。橋面調平層、鋪裝層、護欄施工前后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各進行1次全橋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通測。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監測的同時應進行主梁溫度和環境溫度測量。懸臂澆筑施工階段主梁高程與軸線偏位監測記錄表樣式可分別參見附錄D。8.4.5應力監測主墩關鍵截面應力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傳感器安裝完成后、混凝土初次澆筑后分別測取測點初讀數作為監測基準值;b)墩柱各節段混凝土澆筑后各進行1次;c)主梁各節段混凝土澆筑后各進行1次;d)主梁各節段縱橋向預應力張拉后各進行1次;e)合龍頂推前、后各進行1次;f)合龍段混凝土澆筑前、后各進行1次;g)合龍段預應力張拉前、后各進行1次;h)橋面護欄澆筑后進行1次;i)橋面調平層澆筑后進行1次;j)橋面鋪裝層施工后進行1次。DB53/TXXXX—XXXX主梁關鍵截面應力監測頻率至少符合以下規定:a)傳感器安裝完成后、混凝土初次澆筑后分別測取初讀數作為測試基準值;b)主梁各節段混凝土澆筑前、后各進行1次;c)主梁各節段縱橋向預應力張拉前、后各進行1次;d)合龍頂推前、后各進行1次;e)合龍段混凝土澆筑前、后各進行1次;f)合龍段預應力張拉前、后各進行1次;g)橋面護欄澆筑后進行1次;h)橋面調平層澆筑后進行1次;i)橋面鋪裝層施工后進行1次。應力監測的同時應進行環境溫度和溫度場測量。應力監測記錄表樣式可參見附錄E。8.4.6環境監測環境溫濕度監測宜采用自動化監測系統進行實時數據采集。應力監測、線形監測的同時應進行溫度測量。環境監測記錄表樣式可分參見附錄F。8.4.7主梁結構體系轉換監測主梁合龍前應對主梁線形溫度影響進行觀測,至少持續3天,晴天每小時1次,陰雨天每2主梁施工體系轉換前后應對基礎沉降、主墩應力、主墩偏位與豎直度、主梁線形及應力分別進行1次量測,分析體系轉換對結構應力及變形的影響。9監測數據分析、結構狀態識別及反饋控制9.1監測數據分析9.1.1結構應力監測數據分析應考慮下列因素:a)混凝土水化熱的影響;b)混凝土彈性模量變化的影響;c)溫度變化的影響;d)有效預應力的影響;e)混凝土容重及結構尺寸變化的影響;f)混凝土收縮與徐變的影響;g)施工臨時荷載的影響。9.1.2結構線形監測數據分析應考慮下列因素:a)掛籃、支架等施工設備的影響;b)混凝土彈性模量變化的影響;c)溫度變化的影響;d)有效預應力的影響;e)混凝土容重及結構尺寸變化的影響;DB53/TXXXX—XXXXf)混凝土收縮與徐變的影響;g)橋墩壓縮變形的影響。9.2結構狀態識別9.2.1橋梁施工過程中,監測數據所反應的結構應力狀態、線形狀態應通過監控計算的理論目標值與現場監測值的差值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識別。9.2.2橋梁施工過程中,主梁立模高程誤差與立模軸線偏位應滿足JTG/T3650的要求;主梁已澆筑梁段軸線偏位、主墩偏位與豎直度及橋梁成橋狀態的結構線形應滿足JTGF80/1的要求。9.2.3橋梁施工過程中,結構應力和主梁高程的監測值與監控計算的理論目標值的誤差控制應符合表4的規定。表4懸臂澆筑施工過程結構應力和主梁高程誤差控制值12懸臂澆筑施工主梁各節段混凝土澆筑前后、預應力張拉9.3監控信息反饋控制9.3.1施工監控單位應定期向各參建方通報橋梁施工監控相關信息。9.3.2橋梁反饋控制應以指令形式實施,由監理監督現場執行。9.3.3當施工過程中出現監測數據超出允許誤差,實測變化趨勢與理論不符時,應及時預警,并會同各參建方共同進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調控措施。9.3.4當懸臂澆筑施工過程中應力狀態偏差超出允許值時,可通過減少臨時荷載或調整臨時荷載的位置改善受力。9.3.5當施工過程中主梁高程偏差超出誤差允許值時,不強行在下一個梁段中立即調整過來,而應根據偏差發生的特點找出原因,對后續懸臂澆筑梁段立模高程進行調整,在以后的幾個節段中將高程偏差逐步糾正過來。9.3.6當因施工工序、工藝不當導致結構受力不利時,可通過調整施工工序、工藝調整結構受力狀態。9.3.7當因橋梁結構設計與施工方案匹配性問題導致結構受力不利時,可采取局部加固或增設臨時輔助設施等措施改善后續施工中結構受力狀態。9.3.8當預測到極端氣溫、雪載、風載等超過設計和規范限值時,應及時發布暫停施工或其他應對措施指令。10監控成果應用及管理10.1橋梁施工監控成果應包含施工監控實施方案、施工監控計算報告、施工監控階段性報告以及施工監控總報告。其中:a)施工監控實施方案宜包括工程概況、監控依據、監控目的、監控內容、監控組織(包括人員、設備及工程流程等情況)、監控實施、監控質量安全保障措施等內容;b)施工監控計算報告宜包括設計復核性計算報告、施工模擬計算報告和施工跟蹤計算報告;DB53/TXXXX—XXXXc)施工監控階段性報告主要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其監測數據和控制結果進行分析,并對當前結構的應力和線形狀態進行階段分析總結,為后續施工提出建議;d)施工監控總報告宜包括工程概況、監控依據、監控目的、監控內容、監控組織、監控計算成果、線形監控成果、應力監控成果、監控結論及建議等內容。10.2橋梁施工監控工作期內的立模通知單、監測數據記錄、監控成果及指令文件等資料應及時歸檔,作為橋梁竣(交)工驗收資料的必要組成部分。DB53/TXXXX—XXXX(資料性)主梁立模高程通知單主梁立模高程通知單見表A.1。表A.1主梁立模高程通知單監控單位名稱:1234561234561、表中里程樁號、設計高程為根據施工圖計算得到,施工單位收到此表后,應對其進行核對;2、表中各控制點設計高程及立模高程為箱梁節段最前端澆筑混凝土底面高程;3、立模高程測量應在氣溫相對穩定的時段(如晚上22:00至日出前)進行,誤差應控制在±5mm內;4、本表一式肆份,建設單位一份,施工單位一份,監理單位一份,監控單位一份。計算:DB53/TXXXX—XXXX(資料性)施工階段主墩基礎沉降監測記錄表施工階段主墩基礎沉降監測記錄表見表B.1。表B.1施工階段主墩基礎沉降監測記錄表監控單位名稱:記錄編號:測量:記錄:復核:DB53/TXXXX—XXXX(資料性)施工階段掛籃變形監測記錄表施工階段掛籃變形監測記錄表見表C.1。表C.1施工階段掛籃變形監測記錄表監控單位名稱:記錄編號:測量:記錄:復核:DB53/TXXXX—XXXX(資料性)施工階段主梁高程及軸線偏位監測記錄表施工階段主梁高程監測記錄表見表D.1。表D.1施工階段主梁高程監測記錄表監控單位名稱:記錄編號:測量:記錄:復核:施工階段主梁軸線監測記錄表見表D.2。表D.2施工階段主梁軸線監測記錄表監控單位名稱:DB53/TXXXX—XXXX記錄編號:XYZXYZ測量:記錄:復核:DB53/TXXXX—XXX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