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閱讀之汪曾祺小說專練(原卷版)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閱讀之汪曾祺小說專練(原卷版)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閱讀之汪曾祺小說專練(原卷版)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閱讀之汪曾祺小說專練(原卷版)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閱讀之汪曾祺小說專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汪曾祺小說專練汪曾祺作品:《茶干》《釣魚的醫生》《雞毛》《七里茶坊》《苦瓜是瓜嗎?》《徙》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茶干汪曾祺連萬順的門面很好認,是個石庫門。麻石門框,兩扇大門包著鐵皮,用鐵釘釘出如意云頭。本地的店鋪一般都是“鋪闥子門”十二塊、十六塊門板,晚上上在門檻的槽里,白天卸開。這樣的石庫門的門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幾家。一家恒泰當,一家豫豐南貨店。恒泰當倒閉了,豫豐失火燒掉了?,F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東街連萬順醬園了。這樣的店面是很神氣的。尤其顯眼的是兩邊白粉墻的兩個大字。黑漆漆出來的。字高一丈,頂天立地,筆畫很粗。一邊是“醬”,一邊是“醋”。連萬順的東家姓連。人們當面叫他連老板,背后叫他連老大。都說他善于經營,會做生意,連老大做生意,無非是那么幾條:信用好,為人和氣,勤快。連萬順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鄉下生意。東鄉和北鄉的種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繩,就直奔連萬順,打油、買醬。鄉下人打油,都用一種特制的油壺,廣口,高身,外面掛了醬黃色的釉,壺肩有四個“耳”,耳里拴了兩條麻繩作為拾手,不多不少,一壺能裝十斤豆油。他們把油壺往柜臺上一放,就去辦別的事情去了。等他們辦完事回來,油已經打好了。油壺口用厚厚的桑皮紙封得嚴嚴的。桑皮紙上蓋了一個墨印的圓?。骸斑B萬順記”。鄉下人從不懷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對不對。多年的老主顧了,還能有錯?他們要的十斤干黃醬也都裝好了。裝在一個元寶形的粗蔑淺筐里,筐里襯著荷葉,豆醬拍得實實的,醬面蓋了幾個紅曲印的印記,也是圓形的。鄉下人付了錢,提了油壺醬筐,道一聲“得罪”,就走了。茶干是連萬順特制的一種豆腐干。豆腐出凈渣,裝在一個一個小蒲包里,包口扎緊,入鍋,碼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頭壓實,文火煨煮。要煮很長時間。煮得了,再一塊一塊從麻包里倒出來。這種茶干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周身有蒲包壓出來的細紋,每一塊當中還帶著三個字“連萬順”——在扎包時每一包里都放進一個小小的長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著字,木牌壓在豆腐干上,字就出來了。這種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瓣開了,里面是淺褐色的,很結實,嚼起來很有咬勁,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連老大監制茶干,是很認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許馬虎。連萬順茶干的牌子闖出來了,車站、碼頭、茶館、酒店都有賣的。后來竟有人專門買了到外地送人的。雙黃鴨蛋,醉蟹、董糖,連萬順的茶干,湊成四色禮品,饋贈親友,極為相宜。連老大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開醬園的老板,一個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沒有什么特別處。這樣的人是很難寫成小說的。要說他有特別處,也有,有兩點。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極少喝茶。他坐在賬桌上算賬的時候,面前總放一個豆綠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幾筆,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這么喝著,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從來沒有醉的時候。二是他說話有個口頭語“的時候”。什么話都要加一個“的時候”?!拔业臅r候""他的時候”“麥子的時候”“豆子的時候”“貓的時候”“狗的時候”……他說話本來就慢,加了許多“的時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說的“的時候”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說四分之一的字。連萬順已經沒有了。連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歲的人還記得連萬順的樣子,記得門口的兩個大字。記得醬園內外的氣味,記得連老大的聲音笑貌,自然也記得連萬順的茶干。連老大的兒子也四十多了。他在縣里的副食品總店工作。有人問他:“你們家的茶干,為什么不恢復起來?”他說:“這得下十幾種藥料,現在,誰做這個!”一個人監制的一種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產,真也不容易。不過,這種東西沒有了,也就沒有了。(有刪改)文本二: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拔覀兇蠹沂鞘烊?,打個照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矩。(節選自費孝通《鄉土中國·鄉土本色》)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人們在背后稱普普通通開醬園的連老板為“連老大”,這不僅說明他會做生意,更體現出他作為生意人的精明。B.鄉下人進城直奔“連萬順”,把油壺放下,辦完事再把油壺捎走,也不懷疑油的分量和成色,旨在說明鄉下人的老實。C.圓形的茶干,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周身有蒲包壓出來的細紋,每一塊當中還帶著三個字“連萬順”,說明連老大的傲氣。D.連老大的兒子沒能繼承家業制作茶干,這既從側面反映出連老大的勤勉與認真,也借此展現了社會變遷。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塑造的連老大是一個鄉土市井中普通小人物,這體現了汪曾祺關注小人物的獨特審美以及對“微小”事物的趣味。B.小說寫連老大酒量奇大和慣用的口頭語,看似與做茶干無關,但有利于讀者更好地認識開醬園的連老板這一人物形象。C.小說中使用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方法塑造連老大的形象,如寫他算賬、喝酒時,就運用了動作描寫。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故事。這樣的敘述角度,自由而靈活,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8.研讀文本,分析文本一的故事是否符合文本二中費孝通對鄉土社會特點的理解,并談談“熟人社會”的優缺點。(4分)9.在《汪曾棋小說選》的自序中,汪曾祺說道:“我曾想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線。后來在形式上排除了詩,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顯地存在著的。”請簡析這篇小說的散文化特點。(6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題。釣魚的醫生汪曾祺這個醫生幾乎每天釣魚。你大概沒有見過這樣釣魚的。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隨身帶著一個白泥小灰爐子,一口小鍋,提盒里蔥姜作料俱全,還有一瓶酒。他的釣竿很短,魚線也不長,而且不用漂子,就這樣把釣線甩在水里,看到線頭動了,提起來就是一條三四寸長的鯽魚。刮刮鱗洗凈了,就手放到鍋里。不大一會,魚就熟了。他就一邊吃魚,一邊喝酒,一邊甩鉤再釣。這種出水就烹制的魚味美無比,叫做“起水鮮”。到聽見女兒在門口喊:“爸——!”知道是有人來看病了,就把火蓋上,把魚竿插在岸邊濕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會,就有一只鋼藍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魚竿上了。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陰歷九月生的,大名里還帶一個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個好名字。王淡人的家很好認。大門總是開著的,通道里掛了好幾塊大匾。匾上寫的是“功同良相”“濟世救人”“仁心仁術”“術紹岐黃”“杏林春暖”“妙手回春”……醫生家的匾都是這一套。匾都有年頭了,只有一塊很新,是去年才送的。這塊匾與醫術關系不大,匾上寫的是“急公好義”,字是顏體。進了過道,是一個小院子。院里種著雞冠、秋葵、鳳仙一類既不花錢,又不費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還有一畦瓢菜。這地方不吃瓢菜,也沒有人種。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從外地找了種子,特為種來和扁豆配對的。王淡人的醫室里掛著一副鄭板橋作的對子:“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彼芟矚g這副對子。他這個醫生是“男婦內外大小方脈”,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藥,大都是“散”——藥面子?!吧裣呻y識丸散”雖然每一家藥鋪都掛著一塊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還是不相信。外科散藥里有許多貴重藥: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藥鋪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兒女,都是他的助手,經常看到他們抱著一個乳缽,握著乳錘,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城里外科醫生不多,——不知道為什么,大家對外科醫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時間比較多。一年也看不了幾起癰疽重癥,多半是生瘡長癤子。這些小病癥,是不好意思多收錢的,而且本地規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節算賬”,——端午、中秋、過年。忘倒不會忘的,多少可就“各憑良心”了。有的送來一些華而不實的禮物:扇子、月餅、蓮蓬、天竺果子、臘梅花。鄉下來人看病,一般倒是當時付酬,但常常不是現鈔,或是二十個雞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鵪鶉!遇有實在困難,王淡人不但診費免收,連藥錢也白送了。有人說:王淡人很傻。去年、今年,他就辦了兩件傻事。去年鬧大水。連天暴雨,一夜西風,運河決了口,濁黃色的洪水倒灌下來,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著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頂、樹頂和高崗子上挨餓;還有許多人生??;上吐下瀉,痢疾傷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結實的長竹篙拄著,在齊胸的大水里來往奔波,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橫執著這根竹篙,泅水過去。他聽說泰山廟北邊有一個被大水圍著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過不去!他和四個水性極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鐵鏈,每一根又分在一個水手的腰里,這樣,即使是船翻了,他們之中也可能有一個人把他救起來。船開了,看著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層眼淚。這真是玩兒命的事!水退之后,那個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塊匾,就是那塊“急公好義”。另一件傻事是給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時候一塊掏蛐蛐的朋友。這人原先很闊,后來吃喝嫖賭抽大煙,把家業敗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幾家親戚家寄食。就這樣,他還抽鴉片!他一天夜里覺得背上疼痛,渾身發燒,早上歪歪倒倒地來找王淡人。王淡人一看,這是個“搭背”。說:“你不用走了!”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還管他抽鴉片,——他把王淡人留著配藥的一塊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傳下來的麝香、冰片也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個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有人問王淡人:“你干嗎為他治病?”王淡人倒對這話有點不解,說:“我不給他治,他會死的呀。”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賢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問問淡人:“你給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錢?”王淡人笑一笑,說:“沒有多少錢?!疫€有?!蓖醯司褪沁@樣,給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釣魚。一庭春雨,滿架秋風。(有刪改)6.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文中描寫王淡人的家時,特意介紹了那幾塊大匾:“仁心仁術”“妙手回春”,旨在表現表現王淡人醫術高明,患者對他心存感激。B.“不一會,就有一只鋼藍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魚竿上了”,雖是很不起眼的一句自然環境描寫,但卻非常富于深意,從中可以看出王淡人追求恬淡閑適生活的性格特點。C.作者覺得王淡人確實很傻。他給人看病,不好意思多收錢;遇到窮困的病人,不但不收診費,連藥錢也白搭進去,弄得生活拮據。夫婦二人,十多年沒添置過衣裳。D.在王淡人看來,病人就是病人,不管他的品行如何,只要自己遇到,就斷然沒有袖手旁觀之理。為此,王淡人雖不恥于汪炳惡劣的品行,但仍愿意花大代價給他治病。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A.小說第3段詳寫王淡人釣魚工具、釣魚方式的獨特之處,主要是為了表現他釣魚技術的高超。B.小說第5段中提到“急公好義”這塊匾的獨特,第12段中交代了這塊匾的來歷,這是一組伏筆和照應,體現了作者構思的嚴密。C.小說第8段中寫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現錢且送來的東西“華而不實”,暗含作者對這些人愛占小便宜的人性弱點的諷刺。D.小說中寫王淡人給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錢還供他吃住,是因為汪炳是他兒時的玩伴,這一情節體現了王淡人念舊情、重情義的品質。8.主人公王淡人是一個醫生,但文章開頭卻寫釣魚,有何作用?(4分)9.汪曾祺的小說中往往會有一些看似與主要內容關系不大的“閑筆”,但這些“閑筆”其實是可以表現人物性格的。請分別結合文中兩處劃線的地方加以分析。(6分)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題。雞毛汪曾祺西南聯大有一個文嫂。她是一個住在西南聯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確是西南聯大的一個組成部分。昆明大西門外有片荒地,聯大蓋新校舍,出幾個錢,零星的幾戶人家便搬遷了。文嫂也是這里的住戶,她不搬。可她的兩間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樣子。聯大主事的以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兩間草房拆了,就近給她蓋一間,質料比原來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給她蓋個雞窩。宿舍旁住著這樣一戶人家,學生們沒覺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這些學生叫“先生”。時間長了,分得出張先生、李先生……但沒有一個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個寡婦,有一個女兒。人老實,沒文化,卻潔身自好,不貪小便宜。她的屋門是敞開著的。她的所作所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給學生洗衣物、縫被窩維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門前兩棵半大的榆樹之間栓了兩根棕繩,擰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夾緊在兩繩間,風把這些衣服吹得來回擺動。大太陽的天氣,常見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豐茸齊整而極干凈)縫被窩,一針一針,專心致志。為避嫌疑,她從不送衣物到學生宿舍里去,讓女兒隔著窗戶喊。“張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窩!”文嫂養了二十來只雞。青草里有蟲兒種種活食,這些雞都長得極肥大,肯下蛋。隔多半個月,文嫂就挎了半籃雞蛋,領著女兒集市去賣。蛋大,紅潤好看,賣得也快?;貋頃r,帶了鹽巴、辣子,有時還用馬蘭草提著一小塊肉。文嫂的女兒長大了,經人介紹,嫁了一個司機。她覺得這女婿人好。他跑貴州、重慶,每趟回來看老丈母,會帶點曲靖韭菜花、貴州鹽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應養她一輩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學環境里,她不知道大學是什么,卻隱約知道,這些先生們將來都是要做大事、賺大錢的,盡管先生們現在并沒有賺大錢、做大事、好像還越來越窮。有個先生叫金昌煥,經濟系的,算是例外。他獨占宿舍北邊一個凹字形單元。他怪異處有三點:一是他所有的東西都掛著,二是從不買紙,三是每天吃塊肉。他的床上拉了幾根鐵絲,什么都掛在鐵絲上,領帶、鞋襪、墨水瓶……每天就睡在這些丁丁當當東西的下面。再窮的學生也得買紙。金先生從不花這個錢。紙有的是!聯大大門兩倒墻上貼了許多壁報、學術演講的通告、尋找失物的啟事,形形色色。這些通告、啟事總有空白處。他每天晚上帶一把剪刀,把這些空白處剪下來,并把這些紙片,按紙質大小、顏色,分門別類,裁剪整齊,留作不同用處,也不顧文告是否過期。他每晚都開夜班,這傷神,需要補一補,就如期買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塊,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過鼎罐,洗都不洗就還給人家了),在學校茶爐上燉熱,密封在一個有蓋的瓷壇里。每夜用完功,打開壇蓋,用一支一頭削尖了的筷子,瞅準了,扎出一塊,閉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當當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級,他在聚興誠銀行里兼了職。晚上仍是開夜班,搜羅紙片,吃肉。自從當上了會計,他添了一樣毛病,每天穿好襯衫,打好領帶;又加一件襯衫,再打一條領帶。同屋的人送給他一個外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金先生不在乎,他要畢業了,在重慶找好了差事,就要離開西南聯大,上任去了。這時,文嫂丟了三只雞,一只筍殼雞,一只黑母雞,一只蘆花雞。這三只雞不是一次丟的,隔一個星期丟一只。文嫂到處找過,找不著。她又不能像王婆罵雞那樣坐在門口罵——她知道這種潑辣做法在大學里不合適,只是一個人叨叨:“我口乃(的)雞呢?我口乃雞呢?……”文嫂出嫁的女兒回來了。她嚇了一跳:女兒戴得一頭重孝。女婿從重慶回來,車過貴州十八盤,翻到山溝里了。母女倆顧不上抱頭痛哭,女兒還得趕緊搭便車到十八盤去收尸。女兒走了,文嫂有點傻了。但她和女兒還得活下去,還得過日子。有很多先生畢業,要離開昆明,臨走總得干凈干凈,來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臨走收拾好行李,總有一些帶不了的破舊衣物,叫來文嫂,隨她挑揀。然后她就替他們把宿舍打掃一下。金昌煥不聲不響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過來看看,這位“怪現狀”是不是也留下點值得一揀的東西。金先生把一根布絲都帶走了。他的王國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個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樣替金先生打掃,她的笤帚掃到床下,失聲驚叫了起來;床底下三堆雞毛,一堆筍殼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蘆花的!文嫂把三堆雞毛抱出來,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來?!鞍⊙教靺?,這是我口乃雞呀!我口乃筍殼雞呀!我口乃黑母雞,我口乃蘆花雞呀!……”“我寡婦失業幾十年哪,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我風里來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艱難呀,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賺大錢的呀,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貴州十八盤,連尸都還沒有收呀,你咋個要偷我口乃雞呀!……”她哭得很傷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輩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無告全都哭了出來。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選自《汪曾祺經典小說》,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西南聯大有一個文嫂”九個字干凈地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交待清楚,即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后高校內遷設于昆明。B.文嫂雖“潔身自好,不貪小便宜”,但其妨礙建校,拒絕搬走,并得寸進尺,要求學校加蓋雞窩,還是體現了人的劣根性。C.文嫂為金先生服務,雖然是為了討生活,但也因其對知識分子的敬意而盡心盡力,而金先生卻偷吃了文嫂賴以生存的雞。D.文章結尾文嫂大哭一場,這哭聲是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悲嘆,也是對自己一輩子委屈的發泄,更是對偷了雞的金先生的控訴。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家于平淡中開掘出金昌煥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虛偽與鄙俗,對五四運動以來被神化的學生形象進行了質疑與反思,具有現實意義。B.《雞毛》為筆記體小說,其文字敘事簡要,樸素干凈,點到即止。華麗浮躁之詞極少,多為平實之語,遵循了汪曾棋一向的語言風格。C.本文以“雞毛”為線索,也以之為題,既與小說結尾部分文嫂發現雞毛相呼應,又寓指人生的瑣碎和雜亂,反映出人生的苦難和人性的邪惡。D.在結構上,《雞毛》則有著汪先生一慣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現出一種“苦心經營的隨便”,小說全文,全無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來,不淡不烈。8.汪曾棋的《雞毛》和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均運用了諷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請分析兩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運用了哪些諷刺手法。(4分)9.汪曾棋說“我的感情無非三種:憂傷、歡樂和嘲諷”,本文中我們能看到文嫂的“憂傷”,能看到對金先生的“嘲諷”,也能感受淡淡的“歡樂”,請結合文本分析這種“歡樂”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七里茶坊汪曾祺這天,我們收工特別早,下了大雪,好大的雪??!這樣的天,凡是愛喝酒的都應該喝兩盅,可是上哪找酒呢?吃了莜面,看了一會書,坐了一會,想了一會心事,照例聊天。像往常一樣,總是老喬開頭。因為想喝酒,他就談起云南的酒。市酒、開遠雜果酒、楊林肥酒……“肥酒?酒還有肥瘦?”老劉問?!罢艟频臅r候,上面吊著一大塊肥肉,肥油一滴一滴地滴在酒里?!薄跋衲銈儜褋淼那嗝分缶??”“不像。那是燒酒,不是甜酒?!边^了一會,又說:“有點……”接著,又談起昆明的吃食。這老喬的記性真好,他可以從華山南路、正義路,一直到金碧路,數出一家一家大小飯館,哪一家有什么名菜,說得非常詳細。他說到金錢片腿、牛干巴、鍋貼烏魚……后來他又談到昆明的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土樅。“雞土樅?有咱這兒的口蘑好吃嗎?”“各是各的味兒?!崩蠁陶f話的時候,小王一直似聽不聽,躺著,張眼看著房頂。忽然,他問我:“老汪,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我下放的時候,曾經有人告訴我,不要告訴農民自己的工資數目,但是我跟小王認識不止一天了,我不想騙他,便老實說了。小王沒有說話,還是張眼躺著。過了好一會,他看著房頂說:“你也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為什么你就掙那么多?”他并沒有要我回答,這問題也不好回答。沉默了一會。老劉說:“怨你爹沒供你書。人家老汪是大學畢業!”老喬是個人情練達的人,他捉摸出小王為什么這兩天老是發呆,為什么會提這樣的問題,說:“小王,你收到一封什么信,拿來我看看。”前天三套大車來拉糞水的時候,給小王捎來一封寄到所里的信。事情是這樣的:小王搞了一個對象。小王有個表姐,嫁到鄰村李家。李家有個姑娘,和小王年貌相當,也是高小畢業。表姐就想給小姑子和表弟撮合撮合,寫信讓小王寄張照片去。照片寄到了,李家姑娘不滿意。恰好李家姑娘的一個同學陳家姑娘來串門,她看了照片,對小王的表姐說:“曉得人家要俺不?”表姐跟陳家姑娘要了一張照片,寄給小王,小王滿意。后來表姐帶陳家姑娘到農科所來,兩人當面相了一相,事情就算定了。農村的婚姻,往往就是這樣簡單,不像城里人有逛公園、看電影、寫情書這一套。家姑娘的照片我們都見過,挺好看的,大眼睛,兩條大辮子。小王收到的信是表姐寄來的,催他辦事。說人家姑娘一天一天大了,等不起。那意思是,過了春節,再拖下去,恐怕要吹。小王發愁的是:春節他還辦不成事!柴溝堡一帶辦喜事倒不尚鋪張,但是一床里面三新的蓋窩,一套花直貢呢的棉衣,一身燈芯絨褲襖、絨衣絨褲、皮鞋、尼龍襪子……總是要有的。陳家姑娘沒有額外提什么要求,只希望要一支金星牌鋼筆。這條件提得不俗,小王倒很喜歡。小王已經作了長期的儲備,可是算來算去還差五六十塊錢。老喬看完信,說:“就這個事嗎?值得把你愁得直眉瞪眼的!叫老汪給你拿二十,我給你拿二十!”老劉說:“我給你拿上十塊!現在就給!”說著從紅布肚兜里摸出一張十圓的新票子。問題解決了,小王高興了,活潑起來了。于是接著瞎聊。從云南的雞土樅聊到內蒙的口蘑。說到口蘑,老劉可是個專家。黑片蘑、白蘑、青腿子……不知怎么又說到獨石口。老劉說他走過的地方沒有比獨石口再冷的了,那是個風窩。“獨石口我住過,冷!”老喬說,“那年我們在獨石口吃了一洞子羊?!薄耙欢醋友颍俊毙⊥鹾苡信d趣了?!帮L太大了,公路邊有一個涵洞,去避一會風。一看,涵洞里白糊糊的,都是羊。不知道是誰的羊,大概是被風趕到這里的,全凍死了。這倒好,這是個天然冷藏庫!俺們想吃,就進去拖一只,吃了整整一個冬天!”老劉說:“肥羊肉燉口蘑,那叫香!四家子的莜面,比白面還白。壩上是個好地方。”話題轉到了壩上。老喬、老劉輪流說,我和小王聽著。老喬說:壩上地廣人稀,只要收一季莜麥,吃不完。過去山東人到口外打把勢賣藝,不收錢。散了場子,拿一個大海碗挨家要莜面,“給!”一給就是一海碗。說壩上沒果子。懷來人趕一個小驢車,裝一車山里紅到壩上,下來時驢車換成了三套大馬車,車上裝著滿滿的莜面。壩上人吃肉不是論斤,而是放開肚子吃飽。他說壩上人看見壩下人吃肉,一小碗,都奇怪:“這吃個什么勁兒?”他說,他們要是看見江蘇人、廣東人炒菜:幾根油菜,兩三片肉,就更會奇怪了。老劉說:壩上地大,風大,雪大,雹子也大。老劉還說,壩上的山都是饅頭樣的山包。有一個山叫韭菜山,一山都是韭菜;還有一座芍藥山,夏天滿山的芍藥花……老喬、老劉把壩上說得那樣好,小王和我都覺得這是個奇妙的、美麗的天地。滿山都是芍藥花的山,這是一種什么景象?“咱們到韭菜山掐兩把韭菜,拿鹽腌腌,明天蘸莜面吃吧?!毙⊥跽f。“見你的鬼!這會兒會有韭菜?滿山大雪!——把錢收好了!”聊天雖然有趣,終有意興闌珊的時候。天已經很黑了,房頂上的雪已經堆了四五寸厚了,攤開被窩,我們該睡了。(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們”收工后吃莜面,看書,想心事,聊天,說明“我們”的生活很充實。B.小王對老喬的閑聊不感興趣,就躺在那里似聽非聽的,只是張大眼睛看著房頂。C.老劉說小王的工資比“我”的低,是因為小王沒有讀書,暗示我們要好好讀書。D.“我們”的閑聊主要是圍繞吃展開的,這與當時的生活境況相關,應該是可信的。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這天“我們”收工特別早、雪下得特別大開篇,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下文“我們”想喝酒可又無處買酒,只好聊酒的情節,巧妙地展開了故事。B.小說記敘人物對話,語句都非常簡短,且口語化,語意也直接明了,這既契合對話場景的語言特點,也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C.小說用“過了一會”“接著”“后來”“話題轉到了壩上”等詞句,在形式上將看似閑散的情節自然而然地聯結起來,使整個小說顯得緊湊。D.小說結尾寫“天已經很黑了”,說明聊天確實有趣,而寫房頂上堆積了厚厚的雪,則既照應了開頭,又交代了“我們該睡了”的原因。8.老喬講壩上時,多次使用對比手法,這樣可以達到什么效果?(4分)9.小說主要寫“我們”天南地北地閑聊,為什么要詳寫小王的故事?請簡要分析。(6分)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苦瓜是瓜嗎?汪曾祺昨天晚上,家里吃白蘭瓜。我的一個小孫女,還不到三歲,一邊吃,一邊說:“白蘭瓜、哈密瓜、黃金瓜、華萊士瓜、西瓜,這些都是瓜?!蔽液荏@奇了:她已經能自己經過歸納,形成“瓜”的概念了(沒有人教過她)。這表示她的智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重要的階段。憑借概念,進行思維,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她奶奶問她:“黃瓜呢?”她點點頭?!翱喙夏??”她搖搖頭。我想:她大概認為“瓜”是可吃的,并且是好吃的(這些瓜她都吃過)。今天早起,又問她:“苦瓜是不是瓜?”她還是堅決地搖了搖頭,并且說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蔽矣谑沁M一步想:我對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來在她的“瓜”的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還有一個像不像的問題(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確實不大像瓜)。我翻了翻《辭海》,看到苦瓜屬葫蘆科。那么,我的孫女認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辭?!返摹包S瓜”條:黃瓜也屬葫蘆科??喙?、黃瓜習慣上都叫瓜;而另一種很“像”是瓜的東西,在北方卻被稱為“西葫蘆”。瓜乎?葫蘆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來了。前天有兩個同鄉因事到北京,來看我。吃飯的時候,有一盤炒苦瓜。同鄉之一問:“這是什么?”我告訴他是苦瓜。他說:“我倒要嘗嘗。”夾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這個東西能吃?為什么要吃這種東西?”我說:“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彼f:“不錯!”我告訴他們這就是癩葡萄。另一同鄉說:“‘癩葡萄’,那我知道的。癩葡萄能這個吃法?”“苦瓜”之名,我最初是從石濤的畫上知道的。我家里有不少有正書局珂羅版印的畫集,其中石濤的畫不少。我從小喜歡石濤的畫。石濤的別號甚多,除石濤外有原濟、清湘老人、大滌子、瞎尊者和苦瓜和尚。但我不知道苦瓜為何物。到了昆明,一看:哦,原來就是癩葡萄!我的大伯父每年都要在后園里種幾棵癩葡萄,不是為了吃,是為了成熟之后摘下來裝在盤子里看著玩的。有時也剖開一兩個,挖出籽兒來嘗嘗。有一點甜味,并不好吃。而且顏色鮮紅,如同一個一個血餅子,看起來很刺激,也使人不大敢吃它。當作菜,我沒有吃過。有一個西南聯大的同學,是個詩人,他整了我一下子。我曾經吹牛,說沒有我不吃的東西。他請我到一個小飯館吃飯,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我咬咬牙,全吃了。從此,我就吃苦瓜了??喙鲜枪蠁??苦瓜原產于印度尼西亞,中國最初的種植地是廣東、廣西?,F在云南、貴州都有。據我所知,最愛吃苦瓜的似是湖南人。有一盤炒苦瓜——加青辣椒、豆豉,少放點豬肉,湖南人可以吃三碗飯。石濤是廣西全州人,他從小就是吃苦瓜的,而且一定很愛吃?!翱喙虾蜕小边@別號可能有一點禪機,有一點獨往獨來、不隨流俗的傲氣,正如他叫“瞎尊者”,其實并不瞎,但也可能是一句實在話。石濤中年流寓南京,晚年久住揚州,南京人、揚州人看見這個和尚拿癩葡萄來炒了吃,一定會覺得非常奇怪的。北京人過去是不吃苦瓜的。菜市場偶爾有苦瓜賣,是從南方運來的。買的也都是南方人,近兩年北京人也有吃苦瓜的了,有人還很愛吃。農貿市場賣的苦瓜都是本地的菜農種的,所以格外鮮嫩。看來人的口味是可以改變的。由苦瓜我想到幾個有關文學創作的問題:一、應該承認苦瓜也是一道菜。誰也不能把苦從五味里開除出去,我希望評論家、作家——特別是老作家,口味要雜一點,不要偏食。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不要像我的那位同鄉一樣,問道:“這個東西能吃?為什么要吃這種東西?”提出:“這樣的作品能寫?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作品?”我希望他們能習慣類似苦瓜一樣的作品,能吃出一點味道來,如現在的某些北京人。二、《辭?!氛f苦瓜“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瓢可生食”。對于苦瓜,可以各取所需,愿吃皮的吃皮,愿吃瓤的吃瓤。對于一個作品,也可以見仁見智??梢蕴剿髌湔軐W意蘊,也可以探討其美學追求。北京人吃涼拌芹菜,只取嫩莖,西餐館做羅宋湯則專要芹菜葉。人棄人取,各隨尊便。三、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苦瓜就是苦瓜——如果不是苦瓜,而是狗尾巴草,那就另當別論了。截至現在,還沒有人認為狗尾巴草很好吃。1986年9月6日文本二:二三十年來的散文的一個特點,是過分重視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為兩大類,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點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稱散文。散文的天地本來很廣闊,因為強調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圍弄得狹窄了。過度抒情,不知節制,容易流于傷感主義。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學)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小姑娘似的話,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币稽c的,但有時恐怕也不免“為賦新詞強說愁”,感情不那么真實。(節選自汪曾祺《蒲橋集·自序))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認為孫女對“苦瓜是不是瓜”的判斷基于“苦瓜好不好吃”以及“苦瓜外表像不像瓜”這兩個方面。B.“我”的兩個同鄉第一次吃炒苦瓜時,都接受了苦瓜的“苦味”,并認可炒苦瓜這道菜的做法。C.盡管各地對苦瓜的叫法或吃法不同,但總有人愛吃,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人的口味是可以改變的。D.文本一由人們對苦瓜的不同認知,影射文學創作與批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觀點深刻,分析具體。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本一從孫女識瓜寫起,看似信筆寫來,實則開門見山,緊扣文題,總領全文,使結構井然。B.作者敘述了自己最初認識苦瓜的經歷和吃苦瓜的趣事,使文章搖曳多姿,而又不旁逸斜出。C.“苦瓜是瓜嗎?”一句在文本一中單獨成段,既照應標題,引發讀者思考,又巧妙地引出下文。D.文本一寫北京人由“不吃苦瓜”到“也有吃苦瓜的了”的變化,為下文有關文學創作的討論張本。8.請結合文本二中作者闡明的散文創作思想,分析文本一是如何踐行這種創作思想的。(4分)9.如欲以“‘苦瓜’可以吃”為題寫一則關于《苦瓜是瓜嗎?》的小評論,請結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6分)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徙(節選)汪曾祺先生名鵬,字北溟,三十后,以字行。家世業儒,少孤。嘗受業于邑中名士談甓漁,為談先生之高足。恰好沈石君因和廳里一個科長意見不合,憤而辭職,回家閑居,正在四處寫信,托人找事,地方上人挽他出山來長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辭,禁不住不斷有人踵門勸說,也就答應了。他只提出一個條件:所有教員,由他決定。教育局長沉吟了一會,說:“可以?!笔窍胗幸环鳛榈?。他自然要考慮各種關系,也明知局長的口袋里裝了幾個人,想往初中里塞,不得不適當照顧,但是幾門主要課程的教員絕對不能遷就。國文教員,他聘了高北溟。許多人都感到意外。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談了一些他對教學的想法。沈石君認為很有道理。高先生要求“隨班走”。教一班學生,從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們畢業,考上高中。他說別人教過的學生讓他來教,如墾生荒,重頭來起,事倍功半。教書教人,要了解學生,知己知彼。不管學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為瞎教。學生已經懂得的,再來教他,是白費;暫時不能接受的,勉強教他,是徒勞。他要看著、守著他的學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進步,一年有一年的進步。如同注水入瓶,隨時知其深淺。他說當初談老先生就是這樣教他的。他要求在部定課本之外,自選教材。他說教的是書,教書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讀,真懂,我所喜愛的文章,我自己為之感動過的,我才講得好?!彼麖娬{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統性,要有重點。他也講《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項羽本紀》《出師表》《陳情表》、韓、柳、歐、蘇。集中地講的是白居易、歸有光、鄭板橋。最后一學期講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別喜歡歸有光的文章。一個學期內把《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寒花葬志》都講了。他要把課堂講授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課上講了《賣炭翁》《新豐折臂翁》,同時把白居易的新樂府全部印發給學生。講了一篇《濰縣署中寄弟墨》,把鄭板橋的幾封主要的家書、道情和一些題畫的詩也都印發下去。學生看了,很有興趣。這種做法,在當時的初中國文教員中極為少見。他選的文章看來有一個標準: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這些文章有一個貫穿性的思想傾向,這種傾向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人道主義。他非常重視作文。他說學國文的最終的目的,是把文章寫通。學生作文他先眉批一道,指出好處和不好處,發下去由學生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