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測試卷及答案_第1頁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測試卷及答案_第2頁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測試卷及答案_第3頁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測試卷及答案_第4頁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測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測試卷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目前,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分布在(

)。A.五個大洲B.六個大洲C.七個大洲D.八個大洲2.下列事件中,(

)屬于自然災害。A.2020年3月,山西晉中發生森林火災B.2010年,玉樹發生地震C.2005年,吉林化工廠爆炸導致松花江污染3.下列不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A.臺風B.地震C.泥石流D.車禍4.出行盡量選擇步行、騎車或者公交,將會有效地減少(

)污染。A.空氣B.土壤C.水5.(

)氣象衛星成功發射,有助于提升國家對災害天氣的監控和預警能力。A.“風云四號”B.“嫦娥五號C.”東方紅一號D.“天間一號”6.以下反映了全球變暖問題的是(

)。A.島嶼正遭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B.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C.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受破壞二.填空題(共6題,共26分)1.人類對(

)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

)。2.人與自然是(

)。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

),這是無法抗拒的(

)。3.保護(

)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讓我們(

)把碧綠還給森林,把未來還給海洋,把清澈留給天空。4.地球是人類美好的(

),(

)是我們的母親。5.人類居住的地球,約(

)的面積被海洋覆蓋。陸地僅占地球表面積的(

)。6.人與自然是(

)。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

),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人類不是自然的對手,在自然災害面前只有觀望等待。(

)2.“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萬里不同情。”說明不同環境創造不同文化。(

)3.近百年來,生物賴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濕地等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4.遇到泥石流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在陡峻的山坡下面躲避。(

)5.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環境問題次之。(

)6.即便我們隨意破壞默默奉獻的地球,也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四.連線題(共1題,共4分)1.將下列現象與其引發的環境問題對應連起來。燃煤電廠正在排放廢氣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

資源短缺石油、天然氣過度開采

環境污染島嶼正遭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生態破壞五.簡答題(共6題,共59分)1.請你說一說,小學生可以通過哪些具體行動來保護地球?2.自然災害會造成哪些危害?3.根據你生活中的觀察和所學到的知識,你知道哪些新能源?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點?人類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對保護環境有什么意義?4.如何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5.你知道哪些新能源?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點?人類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對保護環境有什么意義?6.什么是循環經濟?六.材料題(共1題,共6分)1.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是在毀滅支持人類生命存續的系統根基。人類活動侵占了野生動物棲息地、降低動物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導致氣候變化加劇并引發極端天氣事件,最終破壞了自然界的微妙平衡,為病毒在動物種群與人類之間的傳播創造了理想條件。2020年世界環境日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健康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生態系統以多種方式維持人類的生活:它為我們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水、富有營養的食物、純天然的藥物和原材料,幫助我們抵抗疾病和緩解氣候變化,減少災難的發生。(1)你知道世界環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嗎?(2)人類的很多不當行為會傷害地球環境,舉例說說人為因素對地球的傷害有哪些?分別造成了什么后果?(至少3條)(3)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呢?(至少4條)七.綜合題(共2題,共24分)1.讀“中國自然災害分布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自然災害發生頻率(

)(高或低)。(2)從圖中總結出我國自然災害分布的特點?2.地球孕育了人類,提供了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自古以來,人類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你知道的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例子有哪些?(至少列舉2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B3.D4.A5.A6.A二.填空題1.大自然;規律2.生命共同體;人類自身;規律3.環境;行動起來4.家園;大自然5.71%;29%6.生命共同體;人類自身三.判斷題1.×2.√3.×4.√5.×6.×四.連線題1.如圖:五.簡答題1.(1)節約用水、用電。(2)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筷子。(3)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植樹造林,保護環境。(5)垃圾分類,促進資源循環利用。2.自然災害不僅會造成資源破壞、直接經濟和人員傷亡,還會帶來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可能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3.新能源有:太陽能發電、海浪發電、電熱發電、風能發電等主要特點:1)資源豐富,普遍具備可再生特性,可供人類永續利用;2)能量密度低,開發利用需要較大空間;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對環境影響小;4)分布廣,有利于小規模分散利用;5)間斷式供應,波動性大,對持續供能不利;6)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較化石能源高。意義: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難,燃燒也會污染環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環保節能。4.①我國不僅建立了氣象、海洋、地質及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還建設了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②面對自然災害,人們不斷探尋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③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人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重要手段。5.新能源有:太陽能發電、海浪發電、電熱發電、風能發電等主要特點:(1)資源豐富,普遍具備可再生特性,可供人類永續利用;(2)能量密度低,開發利用需要較大空間;(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對環境影響小;(4)分布廣,有利于小規模分散利用;(5)間斷式供應,波動性大,對持續供能不利;(6)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較化石能源高。意義: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難,燃燒也會污染環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環保節能。6.循環經濟包括產品的清潔生產、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廢物的高效回收。六.材料題1.(1)6月5日。(2)①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等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氣——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②亂砍亂伐、圍湖造田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造成生態失衡、物種減少或滅絕,使惡性天氣增多,如沙塵暴頻繁、山體滑坡、洪澇等。③固體垃圾——影響美觀,污染環境,危害生物。④海洋石油運輸或開采時泄露——使得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導致了海洋自然環境和生物的破壞。⑤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廢水——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危害,甚至能致病;使土壤成分改變,導致農作物減產和嚴重污染。(3)答: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小學生能做的事情是:①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從自己做起,并倡導周圍的人進行垃圾分類。②制定節水措施,從我做起,節約每一滴水。③制定愛護地球的班級環保公約。④愛護花草樹木,不亂扔垃圾等。⑤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自行車。七.綜合題1.(1)高;(2)自然災害的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自然災害不僅種類多而且面積廣;在沿海地區多有臺風發生,而地震主要發生在中西部地區。2.(1)青藏高原鐵路下,人們專門為藏羚羊開了一條遷徙的道路,并禁止人類捕殺。(2)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