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強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環評報告_第1頁
河北武強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環評報告_第2頁
河北武強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環評報告_第3頁
河北武強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環評報告_第4頁
河北武強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名稱:年產50000噸烘培膨化系列食品項目建設單位(蓋章):河北省武強縣利民食品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16年5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具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資質的單位編制。1、項目名稱——指項目立項批復時的名稱,應不超過30個字(兩個英文字段作一個漢字)。2、建設地點——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點。3、行業類別——按國標填寫。4、總投資——指項目投資總額。5、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6、結論與建議——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影響的其他建議。7、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8、審批意見——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PAGE26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建設單位河北省武強縣利民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聯系人通訊地址河北武強經濟開發區聯系電話傳真郵政編碼053300建設地點河北武強經濟開發區立項審批部門武強縣發展改革創新局批準文號武發改重辦備字(2016)18號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及代碼C1419餅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占地面積(平方米)101231綠化面積(平方米)總投資(萬元)40000其中:環保投資(萬元)60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0.15%評價經費(萬元)預期投產日期工程內容及規模:一、項目背景膨化食品,國外又稱擠壓食品、噴爆食品、輕便食品等,它以含水分較少的谷類、薯類、豆類等作為主要原料,它們經過加壓、加熱處理后使原料本身的體積膨脹,內部的組織結構亦發生了變化,經加工、成型后而制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膨化食品以其口感鮮美酥脆、易于消化吸收、攜帶和使用方便、原料適用廣泛、口味和產品品種較多等特點,日益成為消費大眾喜愛的食品,也已成為食品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市場潛力巨大。市場對膨化食品需求的迅速增加給食品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機遇。為此,河北省武強縣利民食品有限公司擬投資40000萬元,建設“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以滿足市場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務院第253號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等有關環保政策、法規的規定,該項目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河北省武強縣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安億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編寫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接受委托后,我單位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現場踏勘,在對項目開展環境現狀調查、資料收集和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有關技術規范和要求,完成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工作。二、工程基本情況1、概況項目名稱: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項目性質:新建建設單位:河北省武強縣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廠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8°2'13.56"、東經115°59'47.89"東側為空地,西側為中澳貫虹河北生物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廠址北距東王莊村1300m、西中旺二村1700m,西北距北牌村1600m、東牌村850m,西距歐家莊村1200m、武強鎮1700m,西南距張莊村1500m,南距后臺南村2300m,東南距黃家屯村2100m。項目投資:本項目總投資為40000萬元,環保投資為60萬元,占總投資的0.15%。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項目勞動定員共計300人,采用兩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時,年工作日300天,年工作時間為4800h。2、主要建設內容項目占地101231平方米(約合151.8畝),新建生產車間、原料庫、成品庫、辦公樓等,總建筑面積為112500平方米。新上生產及配套設備:研磨機、攪拌機、烘烤機、調味品撒布機、振動篩、包裝機、檢測設備、機修設備、其他輔助設備等共計365臺(套)。年產烘培膨化系列食品50000噸。產品種類:裹衣花生米。項目主要建設內容見表1。平面布置圖見附圖3。表1主要建設內容一覽表項目組成建設內容主體工程生產車間4座生產車間,2層,輕鋼結構,每個車間建筑面積20000m2,外購的花生米、江米、面粉、淀粉、白砂糖等原料經花生篩分、江米磨粉、攪拌、熬制糖漿、裹衣、烘烤、調味、冷卻、包裝、檢驗等工序得到成品。內設研磨機、攪拌機、烘烤機、調味品撒布機、振動篩、包裝機等生產設備共計365臺(套)輔助工程辦公樓1座,3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5400m2,用于管理人員辦公。原料庫1座,2層,輕鋼結構,建筑面積13000m2,用于原材料儲存。成品庫1座,2層,輕鋼結構,建筑面積13000m2,用于成品的儲存。輔助設施1座,1層,輕鋼結構,建筑面積800m2。雜物間1座,1層,輕鋼結構,建筑面積300m2。公用工程供水項目用水由武強縣經濟開發區供水管網供給。年用水量為2880m3/a。供電本項目供電由武強縣經濟開發區供電網提供,本項目配備2臺630KVA變壓器,全年用電量186萬kWh。供熱項目生產用熱均采用電加熱。辦公樓冬季供暖采用空調。環保工程廢氣研磨、攪拌、裹衣工序產生的粉塵,設置集氣罩+脈沖除塵器+15m高排氣筒處理。原料庫無組織粉塵:封閉式庫房中存儲,定期清掃廠房,注意通風,加強管理。廢水廠區設化糞池1座,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通過武強縣市政污水管網,排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處理后出水水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排放標準和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噪聲選用低噪聲設備、基礎減振、廠房隔聲、加強綠化固廢不合格籽粒、廢包裝、除塵器收集粉塵和次品均為一般工業固廢,分類收集后外售,其中蟲蛀、變質的籽粒衛生填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3、主要生產設備見表2。表2項目主要生產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數量(套)備注一、生產設備1浸泡缶402研磨機203冷卻設備204切條機205成型機206分段機207烘烤機208調味品撒布機209攪拌機2010喂料機2011混料機2012振動篩2013螺旋輸送機2014微波殺菌機2015包裝機20二檢測設備10三機修設備20四其他輔助設備15總計3654、主要原材料消耗。本項目主要原材料消耗見表3。表3主要原材料一覽表序號原材料名稱單位數量1花生米噸300002面粉噸40003淀粉噸40004江米噸100005白砂糖噸100006包裝輔料噸10007調味劑噸6008合計596005、公用工程(1)供電本項目供電由武強縣經濟開發區供電網提供,供電設施完善,供電充足,可以滿足項目的用電需求。本項目配備2臺630KVA變壓器,全年用電量186萬kWh。(2)供水項目用水由武強縣經濟開發區供水管網供給。本項目生產用水為熬制糖漿用水,日用水量為8.0m3/d,年用水量為2400m3/a。生活用水為職工盥洗用水,項目勞動定員300人,生活用水標準按40L/(d·人)計,日用水量為12.0m3/d,年用水量為3600m3/a。(3)排水本項目生產設備用抹布進行擦拭,無生產廢水產生。本項目廢水主要為職工盥洗用水,職工生活污水產生量按用水量的80%計,則生活污水總量為9.6m3/d(2880m3/a)。生活污水經廠區內化糞池處理后通過武強縣市政污水管網,排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處理。項目出水水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排放標準和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4)供熱項目生產用熱均采用電加熱。辦公樓冬季供暖采用空調。6、產業政策本項目的建設不屬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版)》(2013年修正)中的限制類及淘汰類項目,為允許類。不屬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2009]89號《關于河北省區域禁(限)批建設項目的實施意見(試行)》中區域禁止和限制建設項目。不屬于《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類產業目錄(2015年版)》中限制和淘汰建設項目。項目已在武強縣發展改革創新局備案,備案證號為:武發改重辦備字(2016)18號。項目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要求。7、項目選址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武強縣經濟開發區,武強縣國土資源局出具了該項目用地的預審意見,該項目符合土地供應政策,符合武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武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出具了關于用地性質規劃意見,項目選址位置規劃用地性質為二類工業用地,符合武強縣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項目周邊不存在其他敏感區以及珍稀保護野生動植物。廠址周邊無重污染類企業。因此,本項目選址合理。與本項目有關的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本項目為新建項目,無原有污染情況及環境問題。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自然環境簡況(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等):1、地理位置武強縣位于河北中南部,衡水市東北部,東經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武強縣南鄰武邑縣,北通京津,東接滄州,西距省會石家莊135千米。京九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保衡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便利。本項目位于衡水市武強經濟開發區,廠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8°2'13.56"、東經115°59'47.89",東側為空地,西側為中澳貫虹河北生物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南側為新開東街,北側為鄉道。廠址北距東王莊村1300m、西中旺二村1700m,西北距北牌村1600m、東牌村850m,西距歐家莊村1200m、武強鎮1700m,西南距張莊村1500m,南距后臺南村2300m,東南距黃家屯村2100m。區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能源供應充足,環境優越。2、地形地貌武強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屬黑龍港流域,地行為滹沱河洪積扇平原,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海拔14-19米。地層為古漳河、黃河、滹沱河沉積物,表層巖層以輕亞粘土,亞粘土為主,局部夾粉細砂層。3、氣象氣候該區域氣候屬暖溫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寒旱同期,光線充足。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低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41.5℃。年平均降水量496mm,且集中在6-8月份,約占全年的77%,年平均蒸發量1540.2mm,年平均風速2.16m/s,多年最大風速12.8m/s,年主導風向為SSW風,頻率為12%,次主導風向為S風,頻率為11%,年靜風頻率為22%,基本風壓462Pa。4、地表水系武強縣位于子牙河水系,境內滏陽河、滹沱河穿境而過,人工渠道縱橫交錯,主要干渠功能為農田灌溉和季節性排雨河道。滏陽河發源于太行山東麓邯鄲峰峰礦區滏山南麓,故名滏陽河。滏陽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流經邯鄲、邢臺、衡水、在滄州地區的獻縣與滹沱河匯流后稱子牙河。全長413公里,是一條防洪、灌溉、排澇、航運等綜合利用的骨干河道。滹沱河,發源于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一帶,東流至河北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陽河相匯入海。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項目西距滏陽河1700m,項目廢水不外排,不會對滏陽河水質造成影響。5、水文地質概況該區域陸相地層為第四系沖洪積,湖洪積。第四紀基底構造處于新華夏系衡(水)邢(臺)隆起東側的威縣—武邑斷裂附近,地層自上而下分別為粘土層、輕亞粘土層與粘土互層。包氣帶的土壤為砂質潮土和鹽漬化潮土,土壤肥力中下等。該區域屬河北平原滏陽河堆積區,處于山前堆積平原與中積平原的交界地自第四紀以來連續沉積,形成厚厚的松散堆積物質,結構復雜。依據含水層水質,水力性質及開采現狀分成淺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兩大類。(1)淺層地下水(第一含水層):淺層地下水系指咸水底界以上淡水層及咸水層(相當于全新統及上更新統上部)。在全市范圍內普遍分布咸水層,咸、淡水界面由西部以細砂為主向東南漸變為以粉細砂為主,厚度10-20m,砂層呈透鏡狀,直接受降雨入滲補能,單井單位涌水量2-6m3/h·m,部分地區在咸水頂板以上分布淺層淡水,面積171.31km2,占全部面積的28.96%,多呈條帶狀零星分布,根據淺層淡水埋藏地層的水文地質條件,全部分為四個區,即中南部淺層水較發育區,北部發育一般區,西部發育較差區,以及東南部發育最差區。(2)深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共分三個含水層;第二含水組(上更新統中、下部)頂界為咸淡水界面,底界埋深160m,屬承壓水。含水層平面分布巖性自西向東由粗變細,由厚變薄,西北部以中粗砂為主,厚度約25-30m;中部以細砂為主,厚度約20-30m;東北部以粉砂為主,厚度小于20m。單井單位涌水量,西部大東部小,由5-10m3/h·m到2-6m3/h·m。水化學類型為L-N、LS-N型水,礦化度小于1g/L,氟化物含量小于1-1.2mg/L,水溫17-20℃。第三含水組(中更新統)底界埋深350m,屬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巖性自西向東由粗變細,即由以粗砂為主變為以中砂為主,再變為以細砂為主。砂層總厚度大于50m,最厚為85m。砂層連續性較好,是本市主要開采層。單井單位涌水量一般10-15m3/h·m,最大約20m3/h·m。本組礦化度小于1g/L的淡水,水化學類型為LSH-N和HLS-N型水。氟化物含量0.6-1.28mg/L,水溫22-24℃。第四含水組(下更新統),底界埋深450m,屬深層承壓水類型。含水層自西向東由粗變細,依次由粗紗為主,變為以中砂為主,再變為以細砂為主,微膠結及半交結。砂層連續性較差。砂層厚度20-40m,單井單位涌水量為2-8m3/h·m。本組為礦化度小于1g/L,淡水,水化學類型為HLS-N和HL-N型水,氟化物含量0.96-1.6mg/L,水溫28℃。6、植被物種武強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辣椒等農作物,利用當地花生、紅薯等農產品加工而成的風味小食品享譽國內外。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1、武強縣概況武強地處河北東南部,武強縣位于衡水市東北部,京津石三角中心,總面積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轄3鎮3鄉、1個開發區,238個行政村,總人口21.9萬,是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社會經濟結構武強產業特色明顯。經過多年努力,培育形成了現代農業和文化產業兩個特色產業。農業方面,謀劃建設了占地十萬畝的北大洼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重點發展了蒙牛循環經濟示范、高科技設施農業、高科技畜禽養殖“三大板塊”,韓國農友BIO株式會社、蒙牛集團、北京首農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武強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文化方面,大力發展年畫和樂器兩大產業,相繼引進了德國蓋瓦、美國塞西里歐、德國博蘭斯勒等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古老年畫為基礎,以樂器制造為支撐,以音樂小鎮為載體,集雅俗共賞、創意體驗于一體”的文化發展格局,被評為中國管弦樂器產業基地。2014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良好態勢,綜合實力實現新突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1.4億元,同比增長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6億元,同比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億元,同比增長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1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03元,同比分別增長13%和16%。(2)文化教育武強縣全縣有中小學校42所,教師2800名。周窩音樂小鎮被評為“全省十大文化產業項目”,入選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并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中國武強樂器產業基地被評為“全省十大文化產業集聚區”、首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美國玻克利風、吉普森、DW公司以及意大利迪恩迪、德國握威公司等國際名企均達成合作意向。武強被評為河北省文化產業“十大強縣”,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文化產業“三個十”縣。2、武強縣經濟開發區概況(1)電力工程規劃武強縣供電主要依靠武強110KV變電站和城東35KV變電站,其中武強110KV變電站位于縣城西南部,主變容量為40000KVA,是縣城的主要電源并向周邊區域供電;城東35KV變電站位于張莊村東,主變容量為13000KVA。武強縣工業區各企業用電電源均引自武強縣35KV變電站。本項目利用園區現有供電設施可滿足項目用電需求。(2)供水工程規劃根據規劃內容,園區近期以武強縣微咸水資源、污水處理廠中水和區域地下水作為工業區的水源;遠期以中水、微咸水資源、地下水和南水北調引江水作為工業區的水源。優先建設微咸水淡化裝置和武強縣污水處理廠中水處理裝置,微咸水淡化裝置處理能力為1.0萬m3/d,中水裝置處理能力規劃近期不小于1.5萬m3/d,同時園區配套建設中水回用管網,工業區給水廠規模為2.5萬m3/d。本項目利用園區現有供水設施可滿足項目用水需求。(3)排水工程規劃武強縣污水處理廠位于工業區307國道和武富路(302省道)交叉口東南角,占地6.67hm2。根據污水處理廠環評文件,該污水處理廠主要收集處理武強縣城區及工業區所在范圍的工業級生活污水,處理規模一期2萬m3/d,二期(2025年)為3萬m3/d,采用“前置氧化溝+MBR+接觸消毒”處理工藝,出水水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目前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建成運行并通過環保驗收。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4。表4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一覽表單位:mg/L類別PH(無量綱)CODBOD5SS氨氮總磷總氮進水6~950020025025525出水6~9≤50≤10≤10≤5≤0.5≤15本項目位于武強縣污水處理廠收水范圍內,廠區設化糞池1座,生活污水經廠區化糞池處理達標后通過武強縣市政污水管網排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出水水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和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

環境質量狀況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環境空氣、地面水、地下水、聲環境、生態環境等):1、環境空氣: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2、地表水: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質量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3、地下水: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水質滿足《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水體標準要求。4、聲環境:區域聲環境質量現狀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3類區標準要求。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及保護級別):項目評價區域無國家規定的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根據項目工程特點及評價區域環境特征,確定本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及保護級別見下表5。表5主要環境保護目標環境要素保護目標相對于廠址保護級別方位距離(m)環境空氣東王莊村N130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西中旺二村N1700北牌村NW1600東牌村NW850歐家莊村W1200武強鎮W1700張莊村SW1500后臺南村S2300黃家屯村SE2100地下水廠址周圍地下水《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標準聲環境廠界外1m《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

評價適用標準環境質量標準1、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2、地表水環境:區域地表水環境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Ⅳ類水質標準;3、地下水環境: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標準;4、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1、廢氣:施工揚塵和運營期無組織顆粒物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2697-1996)表2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運營期有組織顆粒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中其他顆粒物二級標準要求。2、廢水:運營期污水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排放標準,同時滿足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要求。3、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有關規定;運營期廠界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表1中3類標準要求。4、固體廢物處置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其修改單的有關要求。表6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一覽表污染物標準值單位標準來源施工期揚塵、運營期無組織顆粒物1.0mg/m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要求運營期有組織顆粒物排放濃度≤120mg/m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排放速率≤3.5kg/h表7項目廢水排放標準一覽表單位:mg/L(pH無量綱)污染因子《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本次評價執行標準pH6~96~96~9COD500500500BOD5300200200SS400250250氨氮--2525表8噪聲排放標準一覽表項目執行標準標準值施工期《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相應的標準值晝間70dB(A)夜間55dB(A)運營期《工業企業廠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晝間65dB(A)夜間55dB(A)總量控制指標根據國家環保部“十二五”期間確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其控制因子分別為:COD、SO2、NH3-N、NOx。結合本項目特點,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網排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不納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總量指標。因此,確定本項目總量控制指標:COD:0t/a、NH3-N:0t/a、SO2:0t/a、NOx:0t/a。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工藝流程簡述(圖示):1、工藝流程江米N、G花生米江米N、G花生米N、S研磨N、S研磨白砂糖、水篩分烘烤調味成品入庫裹衣熬制糖漿攪拌冷卻檢驗白砂糖、水篩分烘烤調味成品入庫裹衣熬制糖漿攪拌冷卻檢驗N、GN、G江米粉N、GN、G江米粉N面粉淀粉N面粉淀粉N、SN、S包裝包裝SS圖例圖例G:廢氣N:噪聲S:固廢圖1工藝流程及排污節點2、工藝流程簡述本項目主要將外購的花生米、江米、面粉、淀粉、白砂糖等原料經花生篩分、江米磨粉、攪拌、熬制糖漿、裹衣、烘烤、調味、冷卻、包裝、檢驗等工序得到成品。具體工藝流程如下:(1)原料外購并儲存外購的花生米、江米、面粉、淀粉、白砂糖等原料經檢驗合格后儲存在原料庫。(2)花生米篩分外購的花生米人工倒入振動篩分級,振動篩利用振子激振所產生的往復旋型振動使篩面上的物料以一定的速度向排料端移動,物料同時得到篩分。篩分的小粒徑籽粒外售。分級后的花生分類收集人工挑揀出蟲蛀、變質的籽粒。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振動篩噪聲,篩選、挑揀出的不合格籽粒。(3)江米研磨外購的江米送入研磨機磨制成江米粉。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研磨工序產生的粉塵和研磨機噪聲。(4)攪拌將江米粉、面粉、淀粉按照一定的比例人工倒入攪拌機攪拌均勻制得混合粉備用。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加料和攪拌工序產生的粉塵,攪拌機噪聲。(5)熬制糖漿白砂糖倒入鍋內攪拌,熬制糖漿,用熱采用電加熱,糖和水的比例為3:1。(6)裹衣按一定的比例將花生、混合粉、糖漿按先后順序放入成型機,充分攪拌,使花生裹衣均勻,大小一致,待花生裹衣厚度達1mm左右即成型。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加裹衣工序產生的粉塵,成型機噪聲。(7)烘烤攪拌成型的裹衣花生人工加入密閉烘烤機,烘烤機用熱采用電加熱,烘烤溫度200℃,烘烤300min。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烘烤機噪聲。(8)調味烘烤后的裹衣花生人工加入密閉調味品撒布機后,加入調味品并攪拌均勻。(9)冷卻調味后的裹衣花生進行冷卻后即可得到成品。(10)包裝將成品送入包裝機進行密封包裝。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包裝機噪聲和廢包裝。(11)檢驗成品檢驗合格后入庫待售。此工序主要污染源為檢驗工序產生的次品。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如下:(1)廢水:主要為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2)廢氣:主要是在場地清理、土方挖掘及回填、建筑材料運輸及裝卸等過程中產生的揚塵。(3)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運行時產生的噪聲。(4)固體廢物:主要是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二、運營期污染源分析該項目運營期主要污染源如下:(1)廢水本項目無工藝廢水產生,廢水主要為職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產生量為9.6m3/d。(2)廢氣本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為研磨、攪拌、裹衣工序中產生的粉塵以及原料存儲產生的無組織粉塵。(3)噪聲項目主要噪聲源為研磨機、攪拌機、包裝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聲壓級為75~95dB(A)。(4)固體廢物本項目產生的廢物主要為不合格籽粒、廢包裝、除塵器收集粉塵、次品和職工生活垃圾。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處理前產生濃度及產生量(單位)大氣污染物研磨、攪拌、裹衣粉塵958mg/m3,46.0t/a9.58mg/m3,5.014t/a原料存儲無組織粉塵——周界外最高濃度點≤1.0mg/m3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300mg/L,0.864t/a240mg/L,0.691t/a氨氮30mg/L,0.086t/a25mg/L,0.072t/aSS250mg/L,0.720t/a200mg/L,0.576t/a固體廢物花生篩分不合格籽粒800t/a小粒徑籽粒外售,蟲蛀變質籽粒衛生填埋包裝機廢包裝10t/a分類收集后外售檢驗次品120t/a除塵器收集粉塵40.986t/a職工生活生活垃圾45t/a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噪聲項目主要噪聲源為研磨機、攪拌機、包裝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聲壓級為75~95dB(A)。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基礎減震和廠房隔聲等降噪措施后,經距離衰減,廠界噪聲值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要求。其他——主要生態影響(不夠時可附另頁):項目建成投產后排放的污染物較少,處理后可以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要求,不會通過農作物吸收、土壤吸附等途徑引起土壤污染、退化或影響物種多樣性。本項目工程建成后將加強綠化工作,達到規定的植被覆蓋指數,項目區域沒有生態敏感因素,因而該項目的建設不會對生態質量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不良影響。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施工廢水及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揚塵、施工機械噪聲以及固體廢物。(1)施工廢水施工期廢水主要包括施工設備沖洗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廢水成分相對比較簡單,污染物濃度低,設置沉淀池專門收集此廢水,該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可循環回用于設備沖洗,還可以用于路面潑灑,此廢水不外排,不會對地表水產生影響。生活廢水主要是施工人員日常洗漱廢水,廠區內設置防滲旱廁。生活污水水質較簡單,可用于施工場地的潑灑抑塵,不外排。綜上所述,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水經嚴格控制其排放后,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2)施工揚塵施工期產生揚塵的作業有土方開挖、建筑材料的現場搬運及堆放、建筑材料運輸及裝卸等。這些活動會造成施工現場產生揚塵,使周圍環境空氣中TSP濃度增高,在大風天氣時影響更大。施工期的揚塵產生量與施工現場條件、管理水平、機械化程度以及氣象條件等諸多因素有關。為保護好環境空氣質量,降低施工區域和對周圍敏感目標的揚塵污染,提出以下污染防治措施。①在施工過程中在施工現場周圍設置圍擋,將施工工地與現有建筑隔開,并定期在場區進行灑水抑塵,尤其當風速大于4級時,應停止施工作業。②運輸建筑垃圾和建筑材料的車輛應有遮擋措施,場區地面應進行硬化處理,施工場區出口設置洗車設施,保證出場車輛清潔,避免車輛輪胎帶泥出場上路。③施工場地安排專職人員定期對施工場地清掃、灑水,以減輕揚塵的飛揚。④施工中土方挖掘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等揚塵較多工序選擇在無大風的天氣進行,原材料堆放在固定位置,建筑垃圾及時運走,以便采取防塵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揚塵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會降到最低。且由于施工期短,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影響也會隨之消失。(3)施工噪聲施工噪聲主要來自建筑施工設備和運輸車輛噪聲,噪聲值在75-85dB(A)之間,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計劃、施工時間,選用低噪聲機械設備等措施后,經距離衰減,施工噪聲不會對周圍聲環境產生較大影響。(4)固體廢物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對于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可回收廢料如鋼筋頭、廢木板等將盡量由施工單位回收利用,其他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運至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施工人員還將產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桶內,由當地環衛部門收集后統一處理。綜上所述,施工期產生的固廢可得到妥善處置,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明顯影響。總之,只要按管理部門有關規定,加強管理,文明施工,針對各種影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施工期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結束后即消失。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1、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為研磨、攪拌、裹衣工序產生的粉塵以及原料存儲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粉塵。本項目共有4個生產車間,每個生產車間有5套生產線。研磨、攪拌、裹衣工序會產生粉塵,每個產塵點(研磨機、攪拌機、成型機)設置1個集氣罩,則每個車間設置15個集氣罩。每個生產車間設置一臺脈沖除塵器對粉塵進行收集處理后,由1根15米高排氣筒排放。兩根排氣筒的間距大于30m。本項目研磨、攪拌、裹衣工序產生的粉塵量按原料用量的1‰計算。研磨工序粉塵產生量為10.0t/a,攪拌工序產生量為18.0t/a,裹衣工序產生量為18.0t/a。整個生產工序產生粉塵量為46.0t/a,磨粉、攪拌、裹衣工序為間歇作用,以每天6小時計,排放速率為25.6kg/h。則每個車間粉塵產生量約為11.5t/a,排放速率為6.39kg/h。集氣罩收集效率為90%。脈沖除塵器設計風量為6000m3/h,粉塵產生濃度為958mg/m3。脈沖除塵器處理效率為99%,處理后粉塵濃度為9.58mg/m3,排放速率為0.06kg/h,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中其他顆粒物二級排放標準要求。車間內粉塵無組織排放量較小,通過加強車間通風后,廠界濃度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其它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標準要求。本項目在原材料存儲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無組織粉塵,原料全部在封閉式庫房中存儲,定期清掃廠房,注意通風,加強管理,可大大降低粉塵無組織排放,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mg/m3,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中其他顆粒物無組織排放限值的要求。本項目產生的廢氣經治理后均能達標排放,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2、水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無工藝廢水產生,主要為職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產生量為9.6m3/d。生活污水經廠區內化糞池處理后通過武強縣市政污水管網,排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處理后出水水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排放標準和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本項目產生的廢水經妥善處理后不會對區域水環境產生不利影響。3、聲環境影響分析項目在運營期間的噪聲主要是研磨機、攪拌機、包裝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聲壓級為75~95dB(A)。本項目采取以下噪聲控制措施:選用低噪聲設備;將所有噪聲設備設置在車間廠房內,密閉生產,合理布局;對產噪設備進行基礎減振;加強設備維護、保養;車間墻體及門窗均做隔聲處理;加強廠區綠化工作。采取以上措施后,可降噪效果20~35dB(A),再經距離衰減后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因此,本項目不會對聲環境質量產生明顯影響。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產生的廢物主要為不合格籽粒、廢包裝、除塵器收集粉塵、次品和職工生活垃圾。花生米篩選產生的不合理籽粒產生量為800t/a,廢包裝產生量為10t/a,除塵器收集粉塵量為40.986t/a,次品產生量為120t/a。不合格籽粒、廢包裝、除塵器收集粉塵和次品均為一般工業固廢,分類收集后外售,其中蟲蛀、變質的籽粒衛生填埋;項目勞動定員300人,生活垃圾產生量按0.5kg/(d·人)計,總量為45t/a,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得到綜合利用和妥善處理,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建設項目擬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防治措施預期治理效果大氣污染物研磨、攪拌、裹衣粉塵集氣罩+脈沖除塵器+15m高排氣筒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中其他顆粒物二級排放標準要求原料存儲無組織粉塵原料庫封閉存儲、定期清掃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要求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SS、氨氮化糞池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排放標準及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固體廢物花生篩分不合格籽粒小粒徑籽粒外售,蟲蛀、變質的籽粒衛生填埋不外排包裝機廢包裝分類收集后外售檢驗次品除塵器收集粉塵職工生活生活垃圾環衛部門定期收集噪聲項目主要噪聲源為研磨機、攪拌機、包裝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聲壓級為75~95dB(A)。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基礎減震和廠房隔聲等降噪措施后,經距離衰減,廠界噪聲值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要求。生態保護措施及預期效果:1、健全管理體制,建成后加強有關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及生態意識教育。2、項目建成后加強綠化工作達到規定的植被覆蓋指數。3、落實和加強對污染物的處理,避免土壤質量、大氣、水環境的惡化,合理利用土地,控制各種導致土地資源退化的用地方式。采取以上措施后,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和建成投產后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很小。

結論與建議一、結論1、項目概況項目名稱:年產50000噸烘焙膨化系列食品項目項目性質:新建建設單位:河北省武強縣利民食品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廠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8°2'13.56"、東經115°59'47.89"東側為空地,西側為中澳貫虹河北生物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廠址北距東王莊村1300m、西中旺二村1700m,西北距北牌村1600m、東牌村850m,西距歐家莊村1200m、武強鎮1700m,西南距張莊村1500m,南距后臺南村2300m,東南距黃家屯村2100m。項目投資:本項目總投資為40000萬元,環保投資為60萬元,占總投資的0.15%。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項目勞動定員共計300人,采用兩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時,年工作日300天,年工作時間為4800h。2、主要建設內容項目占地101231平方米(約合151.8畝),新建生產車間、原料庫、成品庫、辦公樓等,總建筑面積為112500平方米。新上生產及配套設備:研磨機、攪拌機、烘烤機、調味品撒布機、振動篩、包裝機、檢測設備、機修設備、其他輔助設備等共計365臺(套)。年產烘培膨化系列食品50000噸。產品種類:裹衣花生米。3、產業政策本項目的建設不屬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版)》(2013年修正)中的限制類及淘汰類項目,為允許類。不屬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2009]89號《關于河北省區域禁(限)批建設項目的實施意見(試行)》中區域禁止和限制建設項目。不屬于《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類產業目錄(2015年版)》中限制和淘汰建設項目。項目已在武強縣發展改革創新局備案,備案證號為:武發改重辦備字(2016)18號。項目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要求。4、項目選址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武強縣經濟開發區,武強縣國土資源局出具了該項目用地的預審意見,該項目符合土地供應政策,符合武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武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出具了關于用地性質規劃意見,項目選址位置規劃用地性質為二類工業用地,符合武強縣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項目周邊不存在其他敏感區以及珍稀保護野生動植物。廠址周邊無重污染類企業。因此,本項目選址合理。5、環境影響分析結論5.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結論本項目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施工廢水、施工揚塵、施工噪聲以及固體廢物。施工單位需嚴格執行環保部門的相關規定,采取相應的環保治理措施。施工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可循環回用于設備沖洗,還可以用于路面潑灑,廠區內設置防滲旱廁;施工現場周圍設置圍擋,場區地面應進行硬化處理,定期在場區進行灑水抑塵;選用低噪聲機械設備,合理安排施工計劃、施工時間;建筑垃圾應及時清運至指定地點,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收集后統一處理。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最大限度地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施工期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結束后即消失。5.2、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結論(1)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為研磨、攪拌、裹衣工序產生的粉塵以及原料存儲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粉塵。本項目共有4個生產車間,每個生產車間有5套生產線。研磨、攪拌、裹衣工序會產生粉塵,每個產塵點(研磨機、攪拌機、成型機)設置1個集氣罩,則每個車間設置15個集氣罩。每個生產車間設置一臺脈沖除塵器對粉塵進行收集處理后,由1根15米高排氣筒排放。兩根排氣筒的間距大于30m。本項目研磨、攪拌、裹衣工序產生的粉塵量按原料用量的1‰計算。研磨工序粉塵產生量為10.0t/a,攪拌工序產生量為18.0t/a,裹衣工序產生量為18.0t/a。整個生產工序產生粉塵量為46.0t/a,磨粉、攪拌、裹衣工序為間歇作用,以每天6小時計,排放速率為25.6kg/h。則每個車間粉塵產生量約為11.5t/a,排放速率為6.39kg/h。集氣罩收集效率為90%。脈沖除塵器設計風量為6000m3/h,粉塵產生濃度為958mg/m3。脈沖除塵器處理效率為99%,處理后粉塵濃度為9.58mg/m3,排放速率為0.06kg/h,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中其他顆粒物二級排放標準要求。車間內粉塵無組織排放量較小,通過加強車間通風后,廠界濃度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其它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標準要求。本項目在原材料存儲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無組織粉塵,原料全部在封閉式庫房中存儲,定期清掃廠房,注意通風,加強管理,可大大降低粉塵無組織排放,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mg/m3,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中其他顆粒物無組織排放限值的要求。本項目產生的廢氣經治理后均能達標排放,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2)水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無工藝廢水產生,主要為職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產生量為9.6m3/d。生活污水經廠區內化糞池處理后通過武強縣市政污水管網,排入武強縣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處理后出水水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排放標準和武強縣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本項目產生的廢水經妥善處理后不會對區域水環境產生不利影響。(3)聲環境影響分析項目在運營期間的噪聲主要是研磨機、攪拌機、包裝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聲壓級為75~95dB(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